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八年級試題 > 初二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測試題

初二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測試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4W 次

學習了第四單元,同學們有什麼收穫呢?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了初二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測試題,希望能幫到大家!

初二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測試題

 一.積累運用(10分)

1.按原文填空(2分)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司馬遷的說過:“ ________________ ”。爲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

2.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說過這樣一句名言:“空袋子難以直立”。(4分)

(1)這句名言不僅說明了一種生活現象,更蘊藏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請說出這個道理。

(2)請舉出一個能證明這個道理的事實論據。

3.本單元共四篇課文:A、《爲人民服務》;B、《應有格物致知精神》;C、《我有一個夢想》D、《你是我的船長》。四篇課文中屬於革命領袖的諄諄教導的是______文,屬美國黑人人權活動家激情澎湃的鼓動的是 文,屬著名科學家對實驗精神深入淺出的闡釋的是_____ 文,屬學生家長對孩子們的殷切期盼的是_______文。(填課文代號)(4分)

 二.知識延伸(24分)

4.你能改正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嗎?(4分,每空1分)

迷天大謊( ) 汗流夾背( ) 嘗心悅目( ) 翹大姆指( )

5.下列筆順,筆畫全對的一項是( )(2分)

A.遼 第一畫是“ ”,共五畫 B.女 第一畫是“一”,共四畫

C.延 第一畫是“ ”,共六畫 D.鳴 第五畫是“ ”,共八畫

6.讀下面的句子,看看哪一句沒有繁冗多餘的詞語( )(2分)

A.有養成閱讀的習慣,等於就猶如擁有一筆珍貴的資產。

B.現代人經常能夠感受到生活中許多無窮的壓力。

C.時時反省改進,才能使我們有更美好的明天

D.節儉真是現代人都應該培養的美德。

7.你認爲什麼是幸福?你能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寫三句關於幸福觀的句子,作爲自己的“名言”嗎?(3分,每句1分)

如:最大的幸福在於我們的缺點得到糾正和我們的錯誤得到補救。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第10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人形容“多”或“少”,均愛用“三”字,如“繞樑三日”“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等等,請你也舉出四個含“三”字,其含義也是表多數或少數的成語、俗語、典故等。(4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_

9.讀下列語句,寫出你的理解。(3分)

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一個人就好像是一個分數,他的實際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對自己的估計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則分數的值就愈小。”

10.下面是一位同學擬訂的“初二學年語文學習計劃”正文部分,讀後按要求回答問題。(6分)

①初中三年中,初二學年是關鍵的一年。爲進一步提高我的語文成績,現制訂學習計劃如下:

第一,②課前謹遵吾師之教誨用圈點批註法預習課文,遇到生字詞勤查工具書;課上積極思考,認真作筆記;課後認真完成作業。③同時,抽出時間複習數學、英語和物理。

第二,④認真閱讀老師推薦的好文章,每週背誦兩首古詩詞;多看報紙雜誌,開闊自己的視野。

第三,利用課餘時間練習,每天抄寫一篇短文,⑤養成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第四,⑥堅持課外練筆,每週主動一次找到老師當面批改,使自己的寫作能力逐步提高。

(1)與本計劃內容無關的一處是_____________。(只填序號)(1分)

(2)語言不得體的一處是____________。(只填序號)(1分)

(3)語序不當的一處是______________。(只填序號)(1分)

(4)成分殘缺的一處是___________ 。(只填序號)(1分)

應改爲______________ (2分)

三.閱讀理解(56分)

(一)應有格物致知精神(20分)

①我是研究科學的人,所以先讓我談談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

②科學進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檢討或哲理的清談而求得。

③實驗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觀察,而是積極的、有計劃的探測的過程。比如,我們要知道竹子的性質,就要特別栽種竹子,以研究它生長的過程,要把葉子切下來拿到顯微鏡下去觀察,絕不是袖手旁觀就可以得到知識的。

④實驗的過程不是毫無選擇的測量,它需要有具體細緻的計劃。特別重要的,是要有一個適當的目標,以作爲整個探索過程的嚮導。至於這一目標怎樣選定,就要靠實驗者的判斷力和靈感。一個成功的實驗需要的是眼光、勇氣和毅力。

⑤由此我們可以瞭解,爲什麼基本知識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們也可以瞭解,爲什麼歷史上學術的進展只靠很少數人關鍵性的發現。

⑥在今天,王陽明的思想還在繼續地支配着一些中國讀書人的頭腦。因爲這個文化背景,中國學生大都偏向於理論而輕實驗,偏向於抽象的思維而不願動手。中國學生往往念功課成績很好,考試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臨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時,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⑦在這方面,我有個人的經驗爲證。是我受傳統教育長大的。到美國大學念物理的時候,起先以爲只要很“用功”,什麼 都遵照 老師的指導,就可以一帆風順了,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一開始做研究便馬上發現不能光靠教師,需要自己做主張、了主意。當時因爲事先沒有準備,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當時的惟一辦法——以埋頭讀書應付一切,對於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

⑧我覺得真正的格物致和精神,( )是在研究學術中是不可缺少的,( )在應付今天的世界環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裏,我們需要培養實驗的精神。就是說,不管研究科學 ,研究人文學,或者在個人行動上,我們都要保留一個懷疑求真的態度,要靠實踐來發現事物的真相。現在世界和社會的環境變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來越密切。我們不能盲目地接受進去認爲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學術權威”的指示。我們要自己有判斷能力。在環境激變的今天,我們應該重新體會到幾千年前經書裏說的格物致和真正的意義。這意義有兩個方面:第一,尋求真理的唯一途徑是對事物客觀的探索;第二,探索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袖手旁觀,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計劃的探索。希望我們這一代對於格物致和有新的認識和思考,便得實驗精神真正地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11.聯繫全文和選文回答,作者認爲格物致知真正意義是什麼?(2分)

12.依次填入文段中括號內最恰當的關聯詞語是( )(2分)

A、不是;就是B、不是;而是C、不是;都是D、不但;而且

13.演講表達的三要素是: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3分)

14.選文可以分爲二個部分,第一部分又可分爲兩層次,請歸納每部分、每層次的意思。(3分)

第一部分(①~⑦)分析 格物致知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

第一層(①~⑤):

第二層(⑥~⑦):

第二部分(⑧):

15.作者說“基本知識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歷史上學術進展只靠很少數的人關鍵性的發現”,這些話會讓未來的科學工作者喪氣嗎?談談你的看法。(2分)

16.細讀下面的句子,說說加點詞語的作用。(2分)

實驗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觀察,而是積極的、有計劃的探測。

17.在文中,作者認爲中國學生“面臨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時,就常常不知所措了”。作者認爲造成這個狀況的原因是什麼?應該怎樣改變?

(4分)

18.實施素質教育已成爲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主流。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讀了此文後,你有什麼感想,請用幾句話寫在下面。(60字左右)(2分)

(二)要樂於和別人交流思想(14分)

①一位獲得全國初中數學競賽一等獎的同學介紹他的學習經驗時說,最重要的是:要樂於和別人交流思想。交流思想大有裨益。

②對此,我深有同感。不是嗎?古人說:“與君一席談,勝讀十年書。”足見交流思想的益處。英國大文豪蕭伯納也說過:“倘若你手上有一個蘋果,我手中也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一下,那麼你我手中仍只有一個蘋果;但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流這些思想,那麼每人將各有兩種思想。”蕭伯納的這段話,深刻地證明了交流思想的重要作用。

③是的,思想的相互交流能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嚴密思路。歷史上有許多中外名人就是這方面的典範。唐朝的張籍在《祭退之》一詩中,就說到他與韓愈經常在一起“披窮古今事,事事相酌量”,他們事事相互交流,不僅提高了寫作技巧,開闊了作品的意境,而且成了莫逆之交。在科學史上有一段“水火相容”的佳話。德國化學家李希比和維勒性格截然不同,人們說維勒是“一盆冷水”,李希比是“一團烈火”,然而,共同的志向使他們密切合作,相互磋商,一同成爲有機化學的創始人。著名作家魯迅也十分重視與一些青年作家交流思想,對他們的求教總是每問必答。

④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互相交流思想能使人認識到自己的.欠缺,使自己的錯誤得到改正。這對中學生來說尤爲重要。在學習生活中,暢談理想,探求知識,互相交流,不僅能鞏固和增長知識,而且能增進友誼。有些人認爲學習是競爭,自己的學習經驗和知識怎能傳授給別人?因而拒絕交流,封閉思想,結果只能是作繭自縛。須知樂於交流,方能使人學富五車;封閉自己,只會使人孤陋寡聞。

⑤互相交流思想,從討論中汲取別人的思想精華,使自己博採衆長而趨於完美。倘若我們都如此,於己於人都是大有裨益的。

19.解釋下面的詞語。(2分)

孤陋寡聞:

莫逆之交:

20.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2分)

21.作者認爲我們應該樂於與人交流的理由是什麼?(2分)

22.第③段文字中列舉了三個事例來證明論點。有人說,其實不必用三個,只需一個或兩個就足夠了。你的看法是什麼?說說理由。(2分)

23.請爲本文各補充一個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使之具有更強的說服力。

(4分)事實論據:

道理論據:

24.除了作者所言之外,你認爲與人交流還有哪些益處?請寫出你感受最深的一點。(2分)

(三)(12分)

“80年代的活雷鋒”朱伯儒同志曾說過這樣一句發人深思的話:我是一棵長在山上的小草,不是我高,而是山高。

若是把班級化作高山,那麼我們個人就是細微的小草了。高山偉岸、挺拔;山草纖弱、細嫩。小草的生命寄託於高山,憑着高山的沃土,繁殖成長。

我是班級的一員。幾年來,我在書法和寫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和成績,但這對於我,一個並無天賦的普通學生來說,若沒有高山的滋養——老師和同學們的鼓勵和幫助,無論如何不敢想象會在山風中婀娜起舞。也就是說,一棵小草無論其外表如何華美,如果沒有高山這個養生之地,沒有其它小草的簇擁,沒有雨水的澆灌,它終究是要被踐踏而銷聲匿跡的。一個人如果離開了集體,無論他怎樣能幹,也不可能有所成就。

也許有人反駁說:“難道世界醫學名著《本草綱目》不是出自李時珍筆下嗎?偉大的牛頓定律不是牛頓創立的嗎?”是的,這是不可磨滅的事實,但是,若沒有前人的醫學理論和實踐,李時珍能寫出世界醫學名著嗎?若沒有人爲牛頓提供實驗室與實驗儀器,他能夠創立牛頓定律,成爲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嗎?記住:我們所取得的每項成績,都不應只視爲自我奮鬥的結果。

“瞧,我多高!別看詩人吹噓高山的巍峨險峻,可它還不是乖乖地趴在我的腳下?”如此一面蔑視高山,一面又從高山的沃土中汲取養料,是何等卑劣!

班級是山,我是草。班級的高山需要綠色來點綴,我,一棵小草,要努力破土而出,挺立在高山之上,但我會牢牢記着:我是站在高山肩膀上的一棵小草!

25.這篇講演詞鮮明的觀點是什麼?(2分)

26.表現了演講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27.文中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以什麼表達方式爲主?(3+2分)

28.根據你學校生活的經歷,談談你對班級與個人關係的理解。(3分)

(四)記憶理解運用(10分)

記憶、理解和運用是學習過程中的三個環節。

記憶無疑是學習掌握知識的重要環節。學習是爲了求知,求知當然需要記憶。我國封建時代的私塾裏的學生就講究背誦。但是,記憶並不是學習的目的。只讀書和背誦,最後的結果是圖書館搬家。有個故事,講一個秀才去趕考,坐在船上看書,看完一頁撕一頁,然後扔到河裏。書看完了,也撕完了。有人問他爲什麼這樣做,他說,我只看一遍就記住了,還留着書有什麼用。□並不一定。他可能記住了書本上的知識,但記住一種知識與真正掌握一種知識是根本不同的。

理解是學習的第二環節。第一環節使學習過程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在讀書和記憶階段是未曾發生的。當人們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去學習新知識時,就碰到了舊知識和新知識的矛盾和融合。理解的過程不僅知識量增加,而且還因新知識對舊知識的改造、融合、同化而形成了知識結構的變化,從而使我們的知識水平進到更高的階段。

人們的理解力與知識和經驗的豐富程度有很大關係。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的人,往往有較強的理解力。

運用是學習的第三環節,也是學習的實踐階段。運用既是理解過程的繼續和發展,同時又是對理解過程中所取得的知識是否真正掌握的檢驗。

①學習過程的三個環節彼此遞進,互相聯繫,形成一個有機整體。②這三個環節,第二個環節有很重要的意義,但又最難達到,同時又容易被人們所忽略。③一開始學習的時候,人們往往只重視讀和說而忽視了理解。④爲什麼有些讀書很多的人,在工作中容易產生教條主義毛病呢?⑤這當然不能歸結爲書讀的多,而在於理解的差。

把學習分成三個環節只是理論的抽象。實際上,這三個環節是互相滲透的。表現爲,在讀書階段就有理解參與其中,而在理解中也就加深了記憶。所謂理解性記憶就是這兩個環節不斷互相作用的綜合產物。古人有很多論述,講了記憶、理解二者互相依賴的辯證關係。而運用過程不僅要以前兩個階段爲基礎,而且是鞏固三個環節成果的最好方法。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知識只有在運用中才能鞏固。

29.第二自然段畫線句子用“圖書館搬家”作比喻,指的是學習時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超過十二個字)(2分)

30.下列句子插入第二自然段方框內與上下文銜接恰當的一句( )(2分)

A.這位秀才是不是記住了他所學的東西呢? B.這位秀才是不是掌握了他所學的東西呢? C.這位秀才已經記住了他所學的東西。 D.這位秀才已經掌握了他所學的東西。

31.第六自然段由5句話組成,第一層應劃分在哪裏?用“|”在下面句子的序中標示。(2分) ① ② ③ ④ ⑤

32.第七自然段說“古人有很多論述,講了記憶、理解二者互相依賴的辯證關係。”下面摘引的古人關於學習的一些論述,其中哪幾項說明了“二者互相依賴的辯證關係”。( )(2分)

A.熟讀而精思 B.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C.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D.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E.學然後知不足 F.溫故而知新

33.對第七自然段中“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的實際含義及作用的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2分)

A.說明運用要以記憶、理解爲基礎;總結全文,引出論點。

B.強調知識只有在運用中才能鞏固;以事喻理,生動形象。

C.說明運用要以記憶、理解爲基礎;以事喻理,生動形象。

D.強調知識只有在運用中才能鞏固;總結全文,引出論點。

 四、作文(60分,二選一,要求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

1.“金”,本是指一種可以用作貨幣的貴重金屬,但是,生活中也常常被人比作珍貴、尊貴的東西。於是,有農民說“勤勞是金”,有工人說“協作是金”,有科技工作者說“創新是金”,有經商者說“誠信是金”,有政治家告誡人們說“和諧是金”,有父母告誡子女說“進取是金”,有老師提醒學生“友愛是金”,有朋友提醒友人說“真誠是金”……在大家的眼裏,比作“金”的,是最珍貴的物質,是最寶貴的品質。

請以“ 是金”爲題目,寫一篇作文。

2.哥倫布因懷疑大西洋彼岸是否有大陸,揚起了冒險和探索的風帆,終於發現了新大陸;哥白尼因懷疑天主教的“地球中心說”,開始探索天體運行的規律,經過艱辛的努力終於創立了“太陽中心說”:愛因斯坦因不滿於牛頓經典力學的絕對時空觀,經過探索創立了劃時代的“相對論的時空觀”……由此觀之,懷疑和不滿常常是創新的先導。

請你以“創新”爲話題,寫一篇題目自擬的文章,要求卷面整潔,書寫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