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高二試題 > 2017人教版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及答案

2017人教版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及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4W 次

  【2017人教版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及答案】

2017人教版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及答案

第Ⅰ卷

一、現代文閱讀(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①“民胞物與”是宋明理學奠基者之一的張載提出的著名思想主張,在我國哲學思想史上佔有一定地位。雖然這一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歷史侷限性,但辯證分析,其合理內涵在當今時代也有積極意義。

②“民胞物與”的核心思想是愛人愛物。張載在《西銘》中寫到:“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他認爲,天地好比父母,一切人、一切物都是天地所生,一切人都是同胞兄弟,一切物都是同伴,應該愛一切人、愛一切物。這就叫做“民胞物與”。

③“民胞物與”思想對後世思想家影響甚大。例如,清代名臣曾國藩就將其視爲“完人”的兩個重要條件之一,他說:“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聖外王之業,而後不忝於父母之所生,不愧爲天地之完人。”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分析,這個思想其實是一種階級調和論,因爲它並不要求取消封建等級制度,並不主張階級平等,而是建立在封建宗法關係的基礎上,不過是封建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從上而下的憐憫而已。雖如此,對這個思想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而應辯證分析。其中的合理成分,有助於我們今天促進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④和諧社會的核心要求之一是人與人和諧相處。人與人怎樣才能和諧相處呢?我們可以從“民胞物與”的思想中獲得啓示:把別人當同胞兄弟,愛人如愛己。當前,經濟社會深刻轉型,人們的價值觀念日益多元,思想交流交融交鋒日趨頻繁,容易出現不和諧因素。在這種情況下,應大力弘揚人道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反對極端個人主義,“尊高年”、“慈孤弱”,倡導和踐行換位思維,幫人之需,濟人之危,扶人之困。只要我們以一種“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情懷與人交往,人與人之間就會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少一些矛盾和摩擦,社會就會變得越來越和諧,生活就會變得越來越美好。

⑤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價值取向。在這方面,“民胞物與”思想中的“物與”即把自然萬物當作同伴的觀點具有積極意義。當前,環境污染、生態失衡、資源短缺、能源危機等嚴重製約着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出現這些突出的生態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爲有些人一味將自然界視爲索取和征服的對象,不尊重自然、不注意環境保護。其實,自然是具有獨立性的。正如德國哲學家哈貝馬斯所說的:“作爲社會勞動的相關者,客體化的自然界保留着兩種特徵,即面對支配它的主體,它自身的獨立性和外在性。”這種特性決定了我們必須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必須拋棄狹隘的“人類中心主義”,“不要過分陶醉於對自然界的勝利”,而應把自然當同伴、當作共同生活在地球這個大家庭的一分子,與天地爲友、與萬物相隨,順應自然規律,愛護生態、保護環境,不過度墾荒、不亂砍濫伐,注意資源節約、保持生態平衡。只有認真踐行和始終堅守這種理念,才能保持天藍、地綠、水碧,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摘自《人民日報》2013年10月11日07版,李林寶)

1.下列對“民胞物與”思想的相關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民胞物與”是宋明理學家張載提出的思想主張,它在我國哲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其核心思想是愛人愛物。

B.在曾國藩的思想中,“有民胞物與之量”是成爲“天地之完人”的重要條件之一,但它並不是主張階級平等。

C.思想頻繁的交融交鋒必然導致社會不和諧,只要把別人當同胞,愛人如愛己,人與人之間就會少些矛盾摩擦。

D.把自然萬物當作同伴,有助於我們反思當前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環境污染、生態平衡、資源短缺等問題。

2.下列對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①段首先明確“民胞物與”思想在我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然後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對其作了總體評價。

B.②段闡述了“民胞物與”的內涵;③段緊承②段,舉例論述了“民胞物與”思想對後世思想家的影響。

C.④段由和諧社會的核心要求談起,分析了產生不和諧因素的原因,闡述了“民胞”對當今社會的啓示。

D.⑤段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着手,指出“物與”這一觀點的積極作用,對比剖析了我國與德國的現狀。

3.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張載在《西銘》中提到,天地好比父母,一切人、一切物都是天地所生,君子立志時,應該愛一切人、愛一切物。

B.因爲當今社會正處於轉型的關鍵期,所以應大力弘揚人道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反對個人主義,倡導踐行換位思維。

C.我國目前出現諸多嚴重的生態問題,根本原因是人們將自然界視爲索取和征服的對象,意識不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D.哈貝馬斯認爲自然界有其自身的獨立性和外在性,具有客體化特性,是社會勞動的相關者;這一觀點具有積極意義。

二、古代詩文閱讀(32分)

(一)文言文閱讀(14分)

終軍,字子云,濟南人也。年十八,選爲博士弟子。太守甚奇之,與交結,軍揖太守而去。至長安上書言事,武帝異其文,拜軍爲謁者給事中。初,軍從濟南步入關,關吏予繻①。軍曰:“以此何爲?”吏曰:“爲復傳②,還當以合符。”軍曰:“大丈夫西遊,終不復傳還。”棄繻而去。徐偃使行風俗,偃矯制③,使膠東、魯國鼓鑄鹽鐵。御史大夫張湯劾偃矯制大害,法至死。偃以爲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萬民,專之可也。有詔下軍問狀,軍詰偃曰:“古者諸侯國異俗分,百里不通,時有聘會之事,安危之勢,呼吸成變,故有不受辭造命專己之宜;今天下爲一,萬里同風。偃巡封城之中,稱以出疆,何也?且鹽鐵,郡有餘藏,國家不足以爲利害,而以安社稷存萬民爲辭,何也?偃直矯作威福,以從民望,幹名採譽,此明聖所必加誅也。”偃窮詘。當發使匈奴,軍自請曰:“軍無橫草④之功,得列宿衛,食祿五年。邊境時有風塵之警,臣宜被堅執銳,當矢石,啓前行。駑下不習金革之事,今聞將遣匈奴使者,臣願盡精厲氣,奉佐明使,畫吉凶於單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竊不勝憤懣。”上奇軍對,擢爲諫議大夫。南越與漢和親。乃遣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軍自請曰:“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軍遂往說越王,越王聽許,請舉國內屬。越相呂嘉不期內屬,發兵攻殺其王及漢使者,皆死。軍死時年二十餘,故世謂之“終童”。

(選自《漢書》)

注:①繻:用作通行的帛 ②傳:憑證 ③制:帝王的命令 ④橫草:使草倒下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關吏予繻 予:動詞,給

B.今天下爲一 一:數詞,一個

C.當發使匈奴 發:動詞,派出(人)

D.幹名採譽 幹:動詞,求取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①武帝異其文 ②天之蒼蒼,其正色邪

B.①棄繻而去 ②水淺而舟大也

C.①還當以合符 ②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

D.①且鹽鐵,郡有餘藏 ②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6.下列句子分別編爲四組,全都說明終軍報國心願的一組是( )(2分)

①大丈夫西遊,終不復傳還 ②臣宜被堅執銳,當矢石,啓前行

③臣願盡精厲氣,奉佐明使 ④駑下不習金革之事

⑤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 ⑥軍遂往說越王,越王聽許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③⑤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終軍十八歲就被選爲博士弟子。他去長安上書過關時,拒絕接受通行證,認爲自己此去一定能夠得到皇帝的重用,不會再返回。

B.終軍請纓赴南越,並且成功地完成了說服南越王的任務,但因爲南越發生了內亂,使他功敗垂成,年僅二十多歲就爲國捐軀。

C.當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時,終軍表示:自己早有衝鋒陷陣之心,現在願意出使匈奴,全力以赴,當好使者的助手,保證完成任務。

D.徐偃受命出使外國,不遵守法紀,事後還巧言狡辯,終軍受命審理此案,嚴厲地駁斥了徐偃,使他理屈詞窮。

8.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軍無橫草之功,得列宿衛,食祿五年。

譯文:

(2 )乃遣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軍自請曰:“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

譯文:

(二)古代詩歌閱讀(8分)

閱讀下面的詩詞,然後回答問題。(8分)

題烏江亭

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士重來未可知。

烏江亭

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

9.(1)從形式上和內容上都屬於( )和( )(2分)

(2)這兩首詩歌,詠歎的是何人何物?各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6分)

10.古詩文默寫填空(10分)

(1)人生代代無窮已, 。

(2) ,知來者之可追。

(3)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 ?

(4) ,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 。

(5  ,鐵馬秋風大散關。 ,鏡中衰鬢已先斑。

(6)出師未捷身先死,

(7) ,使我不得開心顏。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1----13題(16分)

王劍冰

①瓦是屋子上面的田地,一壟一壟,長滿了我的懷想。離開好久了,懷想還在上面搖曳着。

②我不能進入瓦的內部,不知道瓦爲什麼是那種顏色。在中原,最黃最黃的土燒成的瓦,也還是瓦的顏色。

③瓦完成了我們的先人對於土與火的最本質的認知。

④當你對瓦有了依賴的時候,你便對它有了敬畏。在高處看,瓦是一本打開的書。我拆過瓦,屋頂搭下來的長板上,瓦像流水一樣滑落,手不敢怠慢,一塊塊像碼字樣將它們碼在一起。

⑤屋子一直在漏。雨從瓦的縫上淌下來,娘要上到屋子上面去。娘說,我上去看看,肯定是瓦的事。雨下了一個星期了,城外已成澤國,人們涌到城裏,擠滿了街道的屋檐和學校走廊,後來學校也停課了,水漫進了院子。我說娘你要小心。娘嘩嘩地踏着積水走到房基角,從一個牆頭上到房上去。我站在屋子裏,看到一片瓦在移動,又一片瓦動過之後,屋子裏的“雨”停止了,那一刻我感到了瓦的力量。

⑥鱗是魚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們家的瓦。

⑦風撞在瓦上,跌跌撞撞地發出怪怪的聲音。那是風與瓦語言上的障礙。風改變不了瓦的方向,風只能改變自己。瓦的翅膀在晚間巨大的空間飛翔。

⑧屋不嫌瓦醜,屋子實在支撐不住了,將瓦卸下,做好下面的東西再將卸下的瓦蓋上去。瓦是最慢的事物,從第一片瓦蓋上屋頂起,瓦就一直保持了它的形態,到機器瓦的出現,已經過去了兩千年時光。

⑨我一直不知道由土而成爲瓦,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叫做瓦的物質,竟然那麼堅硬,能夠抵擋上百年歲月。瓦最終從頹朽的屋頂上滑落,在地上落成一抔土,那土便又回到田地去,重新培養一株小苗。瓦的意義合併着物理和化學雙重的意義。

⑩在人們走入鋼筋水泥的生活前,瓦堅持了很久,瓦最終受到了史無前例的傷害。

⑾一個孤寡老人走了,僅有的財產是茅屋旁的一堆瓦,那是他多年的積蓄,每撿回一片較爲完整的瓦,他都要擺放在那裏,他對瓦有着什麼情結或是寄望?他走了,那堆瓦還在那裏等着他,瓦知道老人的心思。

⑿鄰家在瓦上焙雞胗,瓦的溫度在上升,雞胗的香味浮上來,鑽進我的嗅覺,我的胃裏發出陣陣聲響,雞胗越發黃了起來,而瓦卻沒有改變顏色。瓦的忍耐力很強。

⒀下雨了,我頂着一片瓦跑回家去,雨在地上冒起了泡泡,那片瓦給了我巨大的信心,我快速地跑着,我的頭上起了白煙,閃電閃在身後。

⒁瓦藏在草中。一坡萎頓又復生的草,一片不再完整的瓦,不知道誰將它遺失,它一定承受過很長的歲月,沒有可去處,不在這裏又會去哪裏呢?草裏埋着各種形態的瓦。這是一個廢墟。我看到了瓦下面的時光、歡樂甚至痛苦。

⒂一片瓦在湖上飛。水上起了波瀾,波瀾變成花朵,瓦沉在花朵下面,等待重新開花。

⒃一條狗銜着一片瓦跑過來。不知道狗對這片瓦有什麼情愫,難道它認得這瓦或這瓦的主人?

⒄我不知道瓦的發音是如何出現的。瓦——,我感到那般親切。好久聽不到這種親切了,或以後愈加聽不到這種親切了。 (摘編自《人民日報》)

11、下列對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A、文章開篇運用比喻,引出我對“瓦”的懷想。“長滿”形象地寫出“懷想”的豐富,“搖曳”寫出了“懷想”的不時浮現。

B、第④段說“瓦是一本打開的書”,既形象地寫出屋頂上“瓦”的形態,也爲下文敘寫瓦在人們生活中的種種作用張本。

C、第⑤段描寫“娘”在雨中修復屋頂這一細節,意在抒發“我”對“娘”的感激之情,表達“我”對“娘”的深切懷念。

D、第⑦段說“風改變不了瓦的方向”,突出了瓦堅定不移的品性;“瓦的翅膀在晚間巨大的空間飛翔”,寫出了瓦的靈性。

E、文章運用託物言志的手法,寫出了瓦的樸實無華與充滿力量,啓迪人們應該像瓦一樣腳踏實地,充實自我,有所貢獻。

12、“鱗是魚的瓦,甲是兵的瓦,娘是我們家的瓦”這句話在文中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5分)

13、請根據文本,探析“我看到了瓦下面的時光、歡樂甚至痛苦”這句話的涵義。(6分)

第Ⅱ卷

四、語言文字運用(16分)

14、下列詞語書寫全部正確的一組( )

A.聯袂而至 浮想聯翩 珠聯璧合 金璧輝煌

B. 喝采 以老賣老 憑心而論 魁梧

C. 纖塵 碣石 嫺熟 搗衣砧

D. 夜雪初霽 舐犢情深 鐘鼓撰玉 面面相覷

15、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正確的一句是 ( )

A.“神舟”五號和“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的連續發射與順利返回,爲我國航天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必將彪炳千古。

B.謝靈運是中國詩歌史上大力描寫山水的第一人,開創了山水詩派,他的山水詩真可謂巧奪天工。

C. 迅速崛起的快遞行業,經過幾年的激烈競爭,大部分企業都已倒閉,市場只剩他們幾家平分秋色了。

D. 家庭條件的優越和父母的溺愛,養成了他傲慢狂妄的個性,不管對誰都側目而視,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樣子。

16、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這份公告的意義絕對不僅僅是爲了曝光問題,它的根本目的是爲了增加審計工作是透明度,監督和保證各項資金有效發揮作用。

B.在此次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同學們圍在一起相互鼓勵並認真總結得失,贏得想遠遠不只是比賽的勝負。

C.過於重視教育功能,文學作品會出現理性捆綁感性,思想大於形象,甚至全無藝術性,變成乾巴巴的說教的現象。

D.城鎮化攸關到億萬人民的生活質量,它不是簡單的城鎮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積擴張,而是在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實現由“鄉”到“城”的轉變。

17、把下面的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正確的一組

①每一種話語體系,都代表了特定的視界。

②我們說了上千年的古話,說了上百年的洋話,被迫形成了一種優勢:說洋話,古人說不過我們;說古話,洋人說不過我們。

③用洋人的視界看古董,用古人的視界看洋事,都可能看到當事人看不到的東西。

④這是一個巨大的創新空間。

⑤我們可以有兩個視界,兩者既有重合之處,又有獨到之處。

⑥更何況還有他們未曾見過的中國新事。

⑦創新來源於新發現,或者看到了新東西,或者看到了舊東西的新空間。

A.②①⑤③⑥④⑦ B.①⑤②③④⑦⑥

C.⑦④②①③⑥⑤ D.①⑤③⑥②④⑦

18、對“愛國”的理解因人而異。請仿照示例,另寫兩句,表達人物對“愛國”的理解。

要求:①符合人物的經歷、思想與性格;②句式相近,每句話不超過30字。(6分)

示例:燭之武說:愛國就是深明大義,勇於擔當,讓生命閃耀忠義的色彩!

藺相如說:

蘇武說:

19、下面文字有一句有語病,請先寫出有語病句子的序號,然後加以修改。(2分)

①亞馬孫研究所實施的“亞馬孫生物圈-大氣大規模”科研項目確認,②亞馬孫森林正在經歷向生物物理紊亂狀態過渡,③農業生產的擴大和氣候變化是造成亞馬孫森林生態紊亂的主要原因。

有語病句子的序號: 修改:

五、作文(50分)

20、下面的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繫實際,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某報社對3 269人進行了一項民意調查,80.8%的人認爲我國當前存在漢語應用能力危機,其中52%的人認爲,危機的原因是“人們重視外語學習,輕視漢語學習”。

北京市教育考試院21日公佈中、高考改革方案,降低中、高考英語分值,提高語文分值成爲方案的亮點。2016年北京高考總分750分,語文增至180分,英語減爲100分。

首屆“中國大中小學生規範漢字書寫大賽”掀起的漢字書寫熱超出了主辦方國家教育部的預期。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書寫規範,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答案

1.C(絕對化,原文是“容易出現不和諧因素”,選項是“必然導致不和諧”)

2.D(無中生有,文中並沒有對比剖析中德的現狀)

3.D(A張冠李戴,“君子立志”不是《西銘》中的;B強加因果,原文“當前,經濟社會深刻轉型”是背景,不是原因;且偷換概念,文中是“反對極端個人主義”;C.曲解原意,原文是“很大程度上”,選項是“根本原因”)

4.B .5. C .6. D 7. D

8.譯文

(1)我沒有馳騁疆場的功勞,卻擔任宮中侍衛,白吃了五年俸祿

(2)皇帝就派終軍出使南越,去說服南越王,想讓南越王來朝拜,作漢王朝的諸侯國。終軍主動請求說:“我希望得到一根長繩子,一定捆住南越王把他帶到朝廷來。”

  參考譯文:

終軍,字子云,是濟南人。他十八歲時,就被選爲博士弟子。太守認爲他是奇才,就與他結交,終軍給太守行了拱手禮節後就離開了。到長安上書談論國家大事,漢武帝認爲他的文章與衆不同,任命他爲謁者給事中。當初,終軍從濟南步行進函谷關,守關官吏給他一塊布帛。終軍說:“拿這東西有什麼用?”那個官吏說:“這是返回的憑證,回來時應該拿它合符。”終軍說:“大丈夫到國都遊歷,決不返回。”丟下布帛就走了。徐偃被派出巡視風俗民情,他假託皇帝的命令,命令膠東、魯國一帶熬鹽鍊鐵。御史大夫張湯彈劾徐偃假託皇帝的命令危害極大,依法應判死罪。徐偃認爲大夫出京都公幹,有關國家安定、萬民生存的事情,可以獨斷專行。皇帝下詔終軍審問,終軍責問徐偃:“古時候諸侯各國,國情民情不同,百里之間就不通消息,時常有訪問會見的事情,國家的安危,瞬息萬變,所以可以不受君命而獨斷行事;現在天下統一,到處都一樣。你在國家疆域之內巡視,(反而對人)說是出國(指到諸侯國),這是爲什麼?況且,鹽鐵,那些郡都有積蓄,(熬鹽鍊鐵)國家也不能靠它得到好處,你卻拿使國家安定、萬民生存爲藉口,這是爲什麼?你竟然假託皇帝的命令作威作福,來迎合百姓的心意,求取個人的名譽,這就是聖明的皇上一定要懲罰你的原因。”徐偃理屈詞窮。當委派使者前往匈奴時,終軍主動請示說:“我沒有馳騁疆場的功勞,卻能擔任宮中侍衛,白吃了五年俸祿。邊境時常有警報,我應該穿堅甲拿利器,冒流箭、飛石,衝鋒在前。我不熟悉軍事,今天聽說要派遣赴匈奴的使者,我願意振作精神全力以赴,輔佐使者,在單于面前講明是非利害。我年輕才能低下,不熟悉位臣之職,不足以勝任使者之職,自己心中有難以承受的鬱悶怨恨(對自己)。”皇帝覺得他的話很不一般,就升爲諫議大夫。南越與漢朝和親,皇帝就派終軍出使南越,去說服南越王,想讓南越王來朝拜,作漢王朝的諸侯國。終軍主動請求說:“我希望得到一根長繩子,一定捆住南越王把他弄到朝廷來。”於是終軍前往遊說南越王。南越王聽信了終軍的話,並且答應舉國附屬漢朝。南越宰相呂嘉不願歸順漢朝,便發兵攻擊南越王以及出使南越的漢朝使者,南越王和漢朝使者都被殺了。終年死時年僅二十多歲,所以世人稱他爲“終童”。

9、(1)絕句 詠史詩

(2)是講得楚霸王項羽自刎於烏江

杜牧的表達了對項羽負氣自刎的惋惜,批評他不善於把握機遇,不善於聽取別人的建議,不善於得人、用人。批評他不能總結失敗的教訓,詩中暗寓諷刺之意。

王安石的 王安石認爲民心和形勢決定了戰爭的勝負,歷史的規律不可違背。

10、默寫(略)

11選C E。(5分)(答對一項得3分,答對兩項得5分。)

12、【要點】①結構上,收束上文,點明瓦的保護功能。②內容上,強調瓦對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表達了人們對瓦的依賴與敬畏之情。(4分)(意思對即可。)

13、【要點】①(客觀方面)對於土與火的結晶,先人早就有了認知;在漫長的歲月中,瓦已融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②(主觀方面)人們在生活中對瓦有着複雜的感情:既讚美瓦的無私,感激瓦帶來的快樂,也爲瓦即將被取代而傷感難捨。(6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

14、 C 15、 A 16、 C 17、A

18、示例:藺相如說:愛國就是忍辱負重,多謀善辯,讓人生綻放智勇的光輝!

蘇武說:愛國就是堅貞不屈,矢志不渝,讓人性迸發燦爛的光芒!

19、【解析】② 刪去“經歷”(或:在“過渡”後補上“的過程”。)(2分)(其他改法,合乎文意,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