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高三試題 > 高三下學期語文調研考試試卷(附答案)

高三下學期語文調研考試試卷(附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高三下學期語文調研考試試卷(附答案)】

第I卷(選擇題)

高三下學期語文調研考試試卷(附答案)

一、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謠言爲什麼不缺受衆

謠言從來不是新鮮事。馬克•吐溫曾說:“當真相還在穿鞋的時候,謠言就已經跑遍半個地球了。”在100多年後的今天,技術的進步讓謠言跑得更快、傳得更遠了。

相關研究顯示,微信平臺的活躍用戶數量已超過6億,作爲一個相對封閉的圈子,微信中的聯繫人多是同事、朋友等平日裏打過交道、聯繫較爲緊密的人,當現實關係延伸到網絡的虛擬空間中,每一條轉發顯得更具說服力,也更容易被再次轉發擴散。《小龍蝦是一種處理過屍體的蟲子,外國人從不吃》《肯德基的雞都長着六個翅膀》《人社部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時間表》……這些看着眼熟的文章是不是曾經在你的微信朋友圈出現過?在微信公衆平臺闢謠中心,類似已闢謠的文章達280148篇,而2015年微信朋友圈謠言的舉報處理總量達到21695437次。微信官方推出的公衆號“謠言過濾器”將謠言分爲七類,分別爲失實報道、兒童走失、財產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科學常識、迷信。數據顯示,2015年失實報道所佔比例最高,達到了29%,而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別爲食品安全(20%)與人身安全(12%)。《倒着輸銀行卡密碼能自動報警》《長期喝豆漿會致乳腺癌》等入選年度十大謠言,舉報次數最多的《微信朋友圈降權》達到了233210次。

很多人疑惑,許多諸如“六個翅膀的雞”等謠言明明漏洞百出,爲何還是有很多人願意相信甚至反覆傳播?在不少專家看來,網絡推手和商業營銷是部分謠言產生和傳播的一股重要力量。但從受衆心理角度分析,獵奇心理是謠言傳播的最普遍的原因之一。新浪微博相關負責人尹雪賡分析認爲:“從傳播規律來看,人們更關注新奇、顛覆常識的訊息,出於這樣的心理,謠言也就更容易得到傳播。”

失實報道之所以能成爲微信朋友圈中的謠言主力,一定程度上就是因爲滿足了不少人的獵奇心理。此外,失實報道還符合部分網民的固有觀念,因而更容易取信於人。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管健指出,在相對封閉的網絡空間中,網民置身於相近的看法中,更容易強化原有觀點,甚至傾向於有選擇地接觸那些能夠加強自己本來信念的訊息,而拒絕與自己固有觀點相牴觸的訊息。

食品安全和人身安全相關謠言一直是各大網絡平臺經久不衰的“牛皮癬”。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認爲,此類謠言正是抓住了人們趨利避害的本能,對於和自身健康、財產人身安全相關的信息,公衆往往寧可信其有,不願信其無。

追尋更深層的原因,管健分析了網絡謠言背後的社會心態。她認爲,謠言的產生和傳播,還歸因於害怕不確定性的社會心態、從衆心態和責任的分散、個人意念與逆反心態的外化投射等層面。管健說:“個體的知識儲備和經驗難以應對複雜的社會生活,越是不確定,就越會依賴別人。在焦慮普遍存在的情況下,人們通常沒有時間停下來思考,而是更多地去觀察模仿他人的做法和觀點,這就爲謠言的產生和傳播提供了溫牀。”“此外,從衆與責任分散弱化了謠言傳播的負罪感。”管健說,網絡世界中,公衆作爲普通看客,常常受到外界人羣行爲的影響,而自己的判斷、認識上也會慢慢表現出符合於公衆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爲方式。而在羣體活動中,很多人會持有責任分散的心理,覺得法不責衆,因而更容易表現出有違社會規則的態度。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陳友華認爲,要求公衆去辨別信息的真僞實際上很難做到,尤其是突發事件,公衆急於想要了解事件真相及其進展,但又無法掌握一手材料、缺少專業判斷能力。因此,闢謠還需要政府部門和相關平臺的共同努力。

(選自《人民日報》,2016年01月20日12版)

1.下列對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因微信朋友圈中多爲平日打過交道、聯繫較爲密切的人,所以每一條轉發顯得更有說服力,也更容易被再次轉發擴散。

B.失實報道是微信朋友圈中的謠言主力,因其符合部分網民的固有觀念,更容易被網民信任。

C.網絡謠言根據危害大小可將其分爲失實報道、兒童走失、財產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科學常識、迷信等七類。

D.公衆往往選擇相信食品安全和人身安全相關謠言,此類謠言在各大網絡平臺中持續時間較長、難以平復。

2.下列對謠言傳播原因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相對封閉的網絡空間中,網民傾向於有選擇地接觸那些能夠加強自己本來信念的訊息,而拒絕與自己固有觀點相牴觸的訊息。

B.在焦慮普遍存在的當下,人們很少有時間停下來思考,更多的是去觀察模仿他人的做法和觀點,因而爲謠言的產生和傳播提供了溫牀。

C.網絡推手和商業營銷總是抓住人們更關注新奇的、顛覆常識的訊息的獵奇心理,成爲部分謠言產生和傳播的一股重要力量。

D.謠言的產生和傳播,更深層的原因還在於害怕不確定性的社會心態、從衆心態和責任的分散、個人意念與逆反心態的外化投射等層面。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政府部門和相關平臺只要引導公衆警惕網絡信息,仔細辨別信息真僞,謠言定能得到有效的制止。

B.從傳播規律來看,人們更關注新奇、顛覆常識的訊息,出於這樣的心理,謠言也就更容易得到傳播。

C.對於和自身健康、財產人身安全相關的信息,公衆應該理性判斷,不應只堅持趨利避害的態度——寧可信其有,不願信其無。

D.公衆作爲普通看客,在羣體活動中,很多人會持有責任分散的心理,覺得法不責衆,因而更容易表現出有違社會規則的態度。

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鄰 居

伊北

①老黎搬進來的時候,我們都不知道。晚上下班回來,開了門,大家才發現進門過道里有人半蹲着在炒菜,弄得整個房間烏煙瘴氣。炒菜的人看見住戶們回來了,尷尬地笑了笑,嘴裏咕咕噥噥地說了幾句,大概是在跟大家打招呼。大家捂着鼻子過去了,他見沒人理,便繼續低頭炒自己的菜。

②在這個寸土寸金的大都市裏,我們都是外來客,我們買不起房子,但又不想住得太偏遠,便只能不斷壓縮自己的物理空間。在這所較高檔小區的大房子裏,足足住了十戶人家。最大的一家佔地面積十多平米,最小的一家則只有五六平米。我們秉持互不干擾的原則,小心翼翼地在這套房子裏棲居。別看地方小,我們這所房子的住戶最低學歷也是大學本科,有工作的,有考研的,每個人心裏懷着一種莫名的清高,朝自己的理想奮鬥,我們太需要一個家。

③可新近到來的老黎,卻打破了我們原有的生活。從第一眼看到老黎,大家就感到他跟我們不是一路人。他頭髮油髒,衣着邋遢,他在公共走道里炒菜,電視聲開得老大,他在水池邊吸菸,他起得太早,而且每次都驚天動地;更糟的是,不久他那愛聒噪的老婆也跟着住了進來。在這套房子裏,沒人理老黎,人們自覺地避開他,即使是狹路相逢,大多數人也會選擇低眉——裝作沒看見,各自走過。大都市特有的冷漠,每天都在我們這裏上演。

④老黎心裏似乎也明白,在這裏,沒人看得起他,他只是一個批發毛巾的,雖然有時候,他竭力想同周圍的鄰居說一兩句話——我們能感受到他的熱情,可似乎誰也不肯給他這個機會。我們早出晚歸的生活習慣,也導致大家跟老黎實在搭不上,直到七號搬了進來。七號特指在七號房住的人。沒人知道這對情侶從哪裏來。從種種蛛絲馬跡看,那女的大概是大專畢業,但同時又是失業狀態(因爲她總待在房子裏);男的大學畢業後找了份工作,過着緊張的早出晚歸的生活。誰也沒想到,白天大段空餘的時光,竟然促成了七號女主人和與她相差不下二十歲的老黎的友誼。在洗菜池,他們總是長時間地聊着,他們討論做菜的方法、討論北京的天氣、討論各自家鄉的特色,似乎有說不完的話題。發展到後來,他們甚至開始拼桌子吃飯,儼然一家人。

⑤七號女主人懷孕了,出於對母子健康的考慮,他們決定搬到更好的地方去。七號搬家了,這在這座城市裏,本是件再尋常不過的事,可老黎卻爲這件事忙得不亦樂乎,又是幫他們找車,又是幫他們擡傢俱,依依不捨地送走了這對年輕的夫婦。七號走了,老黎又回到了原來的生活狀態中,他每天用意志抵抗着來自其他鄰居的冷漠,時時刻刻,我們似乎都在提醒他,他跟我們不是一類人,他永遠別想走進我們的社交圈。老黎是寂寞了。究竟誰可以滿不在乎地活在這個世界上?總之,老黎是不行,他是標準的中國人,他似乎還不習慣孤獨的生活。

⑥一天早晨,我打開門,準備走出去,轉頭間,看見老黎正抱着一個笨重的大箱子朝門外走,我連忙把門拉得很開,讓老黎先行。老黎緩慢而吃力地從我身邊走過,偏過頭,臉上有一種尷尬的笑——像剛來的時候那樣——隨即說了聲,謝謝啊。從他的眼睛裏,我看到了一種渴望。即便只是一個舉手之勞,他都感謝萬分,他太需要別人的接納。我連忙說,沒什麼沒什麼,趕緊躲開了老黎的眼睛,到底沒與他有更多的交流。在人情淡十歲的老黎成爲好友,表明老黎在環境的薰陶下慢慢適應了與鄰居相處。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A.本文以“鄰居”爲題,但新搬來的老黎始終不能被大房子裏的其餘房客接納,最後選擇搬離,這一冰冷事實使得文章的題目充滿了諷刺意味。

B.文章中的“我”是串連小說情節的線索人物,着力描寫了老黎初來的情景和老黎搬離時的情景,“我”既是事件的觀察者,也是事件的參與者,使作品讀起來更加真實可感。

C.七號女主人能跟和她相差不下二十歲的老黎成爲好友,表明老黎在環境的薰陶下慢慢適應了與鄰居相處。

D.七號女主人搬走時老黎的依依不捨,忙前忙後;七號女主人搬走後老黎最終也選擇搬離。這種種做法和表現充分說明老黎內心深處充滿了對真誠理解、和諧相處的渴望,使文章的主題更深刻。

E.小說在最後寫鄰居們對老黎的評判,充分說明大家骨子裏莫名的清高漸漸淡去,而老黎的搬離也開始引發大家深刻的反思。

(2)本文開頭結尾兩次寫到老黎“尷尬的笑”,這樣寫有何用意?請簡要說明。

(3)第③段開頭說:“可新近到來的老黎,卻打破了我們原有的生活。”老黎的到來究竟有沒有打破我們原有的生活?請結合文章內容,概括談談“我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4)本文爲何着重寫到“七號”與老黎交往的一段內容,請簡要探究其妙處。

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梁羽生:千古文人俠客夢

周天意

俠骨文心笑看雲霄飄一羽,孤懷統攬曾經滄海慨平生。

梁羽生出身於書香門第,與金庸、古龍並稱爲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被譽爲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從1954年到1984年,30年,35部小說,160冊,2000萬字的‘刀光劍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表示,梁羽生是做到了著作等身的一位作家——160冊書堆起來,足有一人高了。梁羽生的小說,結構和語言都獨具魅力,多以章回小說的形式來陳述,多用詩詞歌賦和民歌俗語,富有神采。

在梁羽生看來,與武俠小說結緣,實屬偶然。1954年的他,還是一名普通報紙編輯,應好友《新晚報》總編輯之約,硬着頭皮創作了報紙連載小說《龍虎鬥京華》,不料一紙風行,並因此成爲新聞人物。

晚年,梁羽生回望自己的創作生涯感慨萬千:“往事並不如煙,要說是說不完的,能說多少就多少吧。這正是:舊夢依稀記不真,煙雲吹散尚留痕。”他的話,如同他的葬禮,一如既往地低調,卻不妨礙他在中國武俠小說史上以及讀者心目中的地位。

梁羽生深受傳統文化薰染,魏晉名士的風流,納蘭容若的深情都深深地烙在其骨子裏。俗話說文如其人,在梁羽生的筆下,不但有着精彩詭異的江湖、神奇玄妙的武功,更有着令人蕩氣迴腸的愛與友誼。但無論是武功還是愛與友誼,在他的筆下都有着自身鮮明的烙印。江湖是種無奈的選擇,梁羽生筆下的江湖是平和的江湖,是中規中矩的江湖。他小說中的人物性格則更貼近生活,凸顯真實人性,以儒家的思想寫武,寫江湖,不求深厚與詭異,只是表達着民間藏龍臥虎,水可載舟也可覆舟的道理。

古希臘藝術家認爲悲劇是最完美的文學形式,悲劇揭示了生命的終極意義。梁羽生受十九世紀文藝思潮影響很深,對生命的終極關懷一直體現在他的創作之中。梁羽生筆下的愛情是多難的,再動人的愛情,即便是一見鍾情,也讓你白了頭髮,添了傷口,一如冰天雪地裏的曇花,沒有毅力沒有恆心的人,也是無法採摘的。友情也一樣,那是一種深藏的關懷與愛戀,得到難,守住也難。天山南北,四野茫茫,楊雲聰與納蘭明慧的愛情夭折於民族的對立與現實的殘酷之中,草原上的飛紅巾藍天的豪情最終換得個未老頭先雪;賀蘭山中,陳玄機與雲素素本是白玉無瑕,兒女深情如夏花春水,奈何上代人冤孽重重,終是“寸寸傷心付劫灰”。世間之情猶如曇花開一樣,漫長的等待,剎那的絢美,而癡情兒女的執着與高潔成爲永不褪色的傳奇。人性的複雜,愛情的難解,造化的弄人,都化在天山星夜的悽然一望之中了。

梁羽生筆下的英雄,其實也很平凡。隨便往人羣中一站,誰也不知道他是誰,更不會認爲他就是個英雄。梁羽生是用虛構的人物來強化歷史氛圍,雙拳難敵四手,這是至理名言。一個人功夫再高,也不可能真正做到萬人敵。畢竟人的體力和潛能都是有限的,也是相差不遠的。除卻《大唐遊俠傳》、《劍網塵絲》系列、《風雲雷電》等少數幾篇外,他的作品都集中在明末清初時期,英雄總是在國家民族大義之中,慢慢顯露出來的。導演張紀中評價梁羽生說:“梁羽生文學最大的特點就是歷史感很厚重,應該說他筆下武俠世界中的人都生活在真實的歷史背景和社會中。相比之下,金庸的作品往往表現的是生活在武俠世界裏的俠客,他們過着與世隔絕的生活。”

梁羽生小說開篇引人,中間則是暴風雨前的平靜,結局蕩氣迴腸。梁羽生曾爲自己撰寫了一副對聯:俠骨文心笑看雲霄飄一羽,孤懷統攬曾經滄海慨平生。此聯既含有書的名字,又在聯尾暗嵌自己的名字,正是一生淡泊名利的寫照。

(有刪改)

(1)下列對傳記相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符合原文意思的兩項是

A.梁羽生筆下的武俠英雄在功夫上並不能做到萬人敵,但他們心中充滿了民族大義精神,這種精神總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慢慢顯露。

B.文學與人生緊密相連,梁羽生筆下的愛情總不能一帆風順,這既跟他的創作觀有關,也跟他的人生經歷息息相關。

C.梁羽生筆下的江湖總比別的武俠小說家筆下的江湖少了幾分精彩和詭異,這跟他一直以儒家的思想來寫武寫江湖是分不開的。

D.與別的武俠小說家刻畫的人物相比,梁羽生筆下的人物更平凡更貼近生活,這跟他創作時注重凸顯真實人性力求用虛構的人物來強化歷史氛圍的寫法是分不開的。

E.梁羽生被稱爲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之一,共創作小說35部之多,書香門第的出身,決定了他在創作中熱衷於使用詩詞歌賦,語言充滿神采。

(2)結合全文,請簡要概括梁羽生武俠小說的風格特點。

(3)請簡要分析梁羽生武俠小說的創作特色是如何形成的。

(4)“以俠勝武”是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創作主張,結合本文並聯系你所看到的武俠題材的小說和電視電影,談談你對“以俠勝武”的認識。

二、古詩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陳慶之字子云,義興國山人也。幼隨從梁武帝。帝性好棋,每從夜至旦不輟,等輩皆寐,唯慶之不寢,聞呼即至,甚見親賞。從平建鄴,稍爲主書,散財聚士,恆思立效。除奉朝請。

普通七年,安西將軍元樹出征壽春,除慶之假節、總知軍事。魏豫州刺史李憲遣其子長鈞別築兩城相拒,慶之攻拔之,憲力屈遂降,慶之入據其城。

大通元年,隸領軍曹仲宗伐渦陽,魏遣常山王元昭等來援,前軍至駝澗,去渦陽四十里。韋放曰:“賊鋒必是輕銳,戰捷不足爲功;如不利,沮我軍勢,不如勿擊。”慶之曰:“魏人遠來,皆已疲倦,須挫其氣,必無不敗之理。”於是與麾下五百騎奔擊,破其前軍,魏人震恐。慶之還共諸將連營西進,據渦陽城,與魏相持,自春至下冬,各數十百戰。師老氣衰,魏之援兵復欲築壘于軍後。仲宗等恐腹背受敵,謀退。慶之杖節軍門,曰:“須虜圍合,然後與戰;若欲班師,慶之別有密敕。”仲宗壯其計,乃從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慶之陷其四壘。九城兵甲猶盛,乃陳其俘馘,鼓譟攻之,遂奔潰,斬獲略盡,渦水咽流。詔以渦陽之地置西徐州。衆軍乘勝前頓城父。武帝嘉焉,手詔慰勉之。

中大通二年,除南北司二州刺史,加都督。慶之至鎮,遂圍縣瓠,破魏潁州刺史婁起、揚州刺史是雲寶於溱水。又破行臺孫騰、豫州刺史堯雄、梁州刺史司馬恭於楚城。罷義陽鎮兵,停水陸轉運,江湘諸州並得休息。開田六千頃,二年之後,倉廩充實。又表省南司州,復安陸郡,置上明郡。

大同二年,魏遣將侯景攻下楚州,執刺史桓和。景仍進軍淮上,慶之破之。時大寒雪,景棄輜重走。是歲豫州飢,慶之開倉振給,多所全濟。州人李異等八百人表求樹碑頌德,詔許焉。五年卒,諡曰武。

慶之性祗慎,每奉詔敕,必洗沐拜受。儉素不衣紈綺不好絲竹射不穿札馬非所便而善撫軍士能得其死力。

(選自《南史》,有刪節)

6.對下列句子中加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隸領軍曹仲宗伐渦陽 隸:跟從 B.慶之陷其四壘 陷:淪陷

C.仲宗壯其計 壯:佩服 D.慶之開倉振給 振:通“賑”,救濟

7.下列對文中加粗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儉素不衣/紈綺不好絲竹/射不穿札馬/非所便/而善撫軍士/能得其死力

B.儉素不衣/紈綺不好/絲竹射不穿札/馬非所便/而善撫軍士/能得其死力

C.儉素不衣紈綺/不好絲竹/射不穿札/馬非所便/而善撫軍士/能得其死力

D.儉素不衣紈綺/不好絲竹/射不穿札馬/非所便/而善撫軍士/能得其死力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陳慶之年輕時候曾是梁武帝的侍從,因爲忠心事主,經常得到讚賞,後從軍,逐漸得到提拔。

B.陳慶之在楚城擊敗北魏軍隊後,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屯田開荒,發展生產,積蓄了很多糧食。

C.陳慶之膽識過人,他曾親自統領大軍攻克渦陽。在與北魏軍的對峙中,歷經數十上百次的戰鬥,最終憑藉勇氣大獲全勝。

D.陳慶之爲人謹慎,生活儉樸,即使身居高位,仍謙恭有禮,士卒都樂於爲其拼死效力。

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賊鋒必是輕銳,戰捷不足爲功;如不利,沮我軍勢,不如勿擊。

(2)州人李昇等八百人表求樹碑頌德,詔許焉。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問題。

百字令•德祐乙亥①

褚生

半堤花雨,對芳辰、消遣無奈情緒。春色尚堪描畫在,萬紫千紅塵土。鵑促歸期,鶯收佞舌,燕作留人語。繞欄紅藥,韶華留此孤主。 真個恨殺東風,幾番過了,不似今番苦。樂事賞心磨滅盡,忽見飛書傳羽②。湖水湖煙,峯南峯北,總是堪傷處。新塘楊柳,小腰猶自歌舞。

【注】①德祜,宋恭帝趙羆年號,德祐乙亥,1275年。次年,元兵攻入臨安,南宋滅亡。②飛書傳羽,指元兵將至的軍情報告,有人曾作詩句“羽書莫報樊城急”。

10.從上闋到下闋,詞人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試簡要分析。

11.有人說,本詞下闋所寫“新塘楊柳,小腰猶自歌舞”和杜牧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有異曲同工之妙,你是否贊同?請簡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寫

12.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描繪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兩句是:“ , 。”

(2)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寫琵琶女擰轉軸子,撥動了兩三下絲絃,還沒有彈成曲調,已經充滿了情感的兩句是:“ , 。”

(3)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寫古代英雄叱吒風雲、馳騁疆場的名句是:“ , 。”

第II卷(非選擇題)

四、語言知識基礎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成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①那時的我們還很小,那時的鄉村離城市還很遠,所以在他那 的描述下,我們每個孩子都對城裏的生活充滿了嚮往。

②優秀的演員必須自己內心冷靜,必須先得學會“不動於衷”,才能 ,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樂生動地“形之於外”。

③這十八個羅漢個個都只有拳頭大小,十八個羅漢有的在念經,有的在敲木魚,有的在打拳……它們形態各異, 。

A.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繪聲繪色 B.繪聲繪色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C.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繪聲繪色 D.繪聲繪色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他有說不清的後悔,道不明的愧疚,怎麼就和自己同過患難、共過生死的朋友分道揚鑣了呢?

B.國際法庭因認定日本在南極海的“調查捕鯨”實質爲“商業捕鯨”,判定其違反了國際公約,於3月31日頒佈判決書,下令禁止日本船隻在南極海停止以任何名義捕鯨。

C.如果心中淡了人民這個情懷,幹事少了羣衆這把尺子,不能做到“溫而思人之寒,安而思人之艱”,我們就會被人民唾棄。

D.馬年春晚節目中,由開心麻花團隊精心打造的喜劇小品《扶不扶》,以生活氣息濃郁、喜劇效果明顯獲得了觀衆的一致喜愛是毋庸置疑的。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又是一年過去了,此刻的你無論悵然若失,還是躊躇滿志,我們確定無疑的是,你的生活方式已經被悄然改變。 ,____。 。____。 ; ;公衆號關注得越來越多,可能夠靜下心來打開的卻越來越少……

①對許多人而言,拇指在手機屏幕方寸間遊走的距離,也許超過雙腳走過的路程

②慢慢地,你習慣了視線水平向下45度或更多

③面對儲存卡突然爆滿的照片,也會偶爾疑惑究竟它們拍在何時

④習慣了拇指上下左右5釐米距離的遊走

⑤這樣兩個再簡單不過的姿勢能夠產生的聯想,可能是一餐飯、一場電影、一張車票、一件電器,也可能是一間房、一部TAXI、一次遠足

⑥沒人去計算它不經意間吞噬的時間與記憶——看着一年前下載的客戶端,你是不是時常會記不得它是什麼

A.②④⑤①⑥③ B.①⑥③②④⑤ C.③②⑤⑥①④ D.③②④⑤①⑥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 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花鼓戲,通常特指湖南花鼓戲。① ,它分爲長沙花鼓戲、岳陽花鼓戲、衡陽花鼓戲、邵陽花鼓戲、常德花鼓戲、零陵花鼓戲等六個流派。它由湘南民歌發展而成,伴奏樂器多用極具地方特色的湖南花鼓大筒以及嗩吶、琵琶、笛子、鑼鼓等民族樂器。曲調活潑輕快,旋律流暢明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② ,不但整理了如《劉海砍樵》《打鳥》等傳統戲,而且創作了不少現代戲。花鼓戲蘊含了各個地方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吸收了各種民間藝術的精華, ③ __

17.閱讀《紅樓夢》第三回中林黛玉婉拒舅母請吃飯的一段話,完成題目。

邢夫人苦留吃過晚飯去,黛玉笑回道:“舅母愛惜賜飯,原不應辭,只是還要過去拜見二舅舅,恐領了賜去不恭,異日再領,未爲不可。望舅母容諒。”邢夫人聽說,笑道:“這倒是了。”於是黛玉告辭。

(1)黛玉短短几句話能獲得邢夫人微笑讚許的原因是: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高三了,小明的班主任趙老師要他擔任班長,小明想推辭,請你仿照黛玉的說話方式,替她講幾句話: 。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院子裏有兩棵榆樹,一棵直榆,一棵彎榆。爲了建房,父親帶着兩個兒子砍掉那棵直的,留下了彎的,一個兒子看着倒在地上的直榆想了一會兒說:“長得直的遭到砍伐,長大了我得學做一棵彎榆。”另一個兒子看着身旁的那棵彎榆說:“長成一棵沒用的樹,長到千年也是白活,即便要受刀斧之刑,我也願做一棵直樹。”聽了兩個兒子的話,父親深思了一會說:“彎有彎的活法,直有直的道理,該彎時彎,該直時直,不可泥於一理。”

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參考答案

1.C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意,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項“網絡謠言根據危害大小可將其分爲爲七類”的表述曲解文意,原文是微信官方推出的公衆號“謠言過濾器”將謠言分爲七類。

2.C

【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項因果關係不當,網絡推手和商業營銷是部分謠言產生和傳播的一股重要力量。但從受衆心理角度分析,獵奇心理是謠言傳播的最普遍的原因之一。“網絡推手和商業營銷總是抓住人們更關注新奇的、顛覆常識的訊息的獵奇心理”在原文沒有依據。

3.A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A項“謠言定能得到有效的制止”的表述過於絕對,原文只是說“闢謠還需要政府部門和相關平臺的共同努力”。

4.(1) BE

(2)文章開頭寫老黎“尷尬的笑”,主要是爲了表現生活隨意的老黎爲自己給鄰居生活帶來的不便心存歉意,另一方面也表明了鄰居們對老黎這位新來的住戶的排斥和輕視之情。文章結尾部分再寫老黎“尷尬的笑”,主要是爲了表現老黎終究不能融人鄰里生活的狼狽無奈之情,也更加深刻地表現了同一間房子裏的人情的冷漠使文章內容上前後照應,行文結構更加嚴謹。

(3)老黎的到來並未真正打破我們原有的生活,因爲除了後來的七號女主人外,幾乎沒有人接納他,從某種程度上講是我們習慣性的冷漠趕走了老黎。

我們的生活可以概括爲:①爲了生活,我們不得不擠在一起,但我們的心卻不能彼此真誠相待;②我們秉持互不干擾的原則,小心翼翼地自我保護;③每個人心裏懷着一種莫名的清高,朝自己的理想奮鬥;④我們早出晚歸,忙忙碌碌,大家冷漠地互不關心,交往只是點到爲止。

(4)從老黎的角度看:①便於多方面展示老黎思想性格中的熱情好客、樂於助人的一面;②爲下文七號搬走時老黎依依不捨以及七號走後老黎更感失落寂寞最終也搬走的情節作了鋪墊。

從鄰居們的角度看:①以“七號”與老黎的和諧相處與其他鄰居對老黎的冷漠構成強烈對比,流露出作者對這種冷漠態度的否定。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對真誠理解、和諧相處的呼喚。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其實人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交往溝通的渴望,只是忙碌緊張的都市生活使人喪失了自我,戴起面具過日子,人情淡薄。作者的矛頭不僅指向鄰居們清高冷漠的態度,更指向現代社會的病態根源。

【解析】(1)本題主要考查理解文意,篩選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項,“新搬來的老黎始終不能被大房子裏的其餘房客接納”的說法過於絕對。小說中老黎與後來的七號女主人有過短暫的融洽相處。C項,“老黎在環境的薰陶下慢慢適應了與鄰居相處”的說法曲解文意,直到小說結尾,也沒寫出老黎完全適應與鄰居相處。E項,“老黎的搬離也開始引發大家深刻的反思”的說法無中生有,在人情冷漠的壞境中,老黎的搬離並未引發大家真正的反思。(選B給3分,選E給2分,選A給1分)

(2)本題考查概括故事情節,分析作品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開頭結尾兩次寫到老黎“尷尬的笑”除了使文章內容上前後照應,行文結構更加嚴謹之外,更重要的要從小說的主旨這個角度作出分析。老黎“笑的尷尬”反映了人情冷漠。

(3)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由老黎最後的搬離可以看出老黎的到來並未真正打破我們原有的生活。回答“我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需要從原文提煉概括並作出適當的分析。

(4)本題考查對文本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小說着重寫到“七號”與老黎交往的一段內容的妙處,可以從人物、情節、主題等角度考慮,便於多方面展示老黎熱情好客、樂於助人的一面,深化了文章批評人情冷漠的主旨。解答此類試題,要注意使用術語,要儘可能使用書面語作答。

5.(1) AD

(2)①多以章回小說的形式來敘事,多用詩詞歌賦和民歌俗語;②筆下的武俠人物更貼近生活;③小說悲劇色彩濃郁;④小說充滿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

(3)①傳統小說和古典詩詞的薰陶深深影響了梁氏小說的結構和語言風格;②古代文人雅士的風骨才情影響了梁氏的人物塑造;③對西方文藝思想的學習借鑑影響了梁氏的小說主題傾向,使其作品充滿悲劇色彩和對生命的終極關懷;④受歷史文化影響,梁氏的小說充滿了濃郁的歷史文化氛圍。

(4)“以俠勝武”的創作理念使得樑創作武俠人物時不只是一味追求“奇特的武功和詭異的江湖”,他筆下的英雄總是充滿了對民族和歷史的責任心和使命感,這種對俠義的宣揚是一種積極的創作態度,把俠義與時代責任聯繫起來,開拓了武俠的境界。而只侷限於江湖恩怨、沒有積極的思想理念的武俠,永遠不能突破平庸。我們看到的武俠小說和電視電影,裏面的武俠高手像神話一樣荒誕,脫離環境來塑造人物,實質是對武俠的一種誤解。當然,“以俠勝武”的主張很容易讓武俠小說走上教化文學的道路,過於樸實的同時又扼殺了小說的想象力,所以如何做到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是武俠創作的一大難題。

【解析】(1)本題考查理解文意,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項,“也跟他的人生經歷息息相關”的說法無中生有,文中並沒談到“梁羽生的人生經歷”。C項,“梁羽生筆下的江湖總比別的武俠小說家筆下的江湖少了幾分精彩和詭異”的說法曲解文意,原文有“不但有着精彩詭異的江湖”的表述。E項,“書香門第的出身,決定了他在創作中熱衷於使用詩詞歌賦,語言充滿神采”的說法強加因果,梁羽生的創作風格與他的出身沒有必然聯繫。(選D給3分,選A給2分,選B給1分)

(2)本題考查分析語言特色,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這類試題不僅要對原文內容有準確的理解,還要有高度概括的能力,不能對原文大段移用。如導演張紀中評價梁羽生的一段話就可高度概括爲“小說充滿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

(3)本題考查對文本的某種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斷的能力。題幹要求分析梁羽生武俠小說的創作特色是如何形成的,答題時要依據“創作特色”從原文進行提煉概括,提取概括時,要全面,不能遺漏要點。解答本題時,還有一個小竅門,就是按分答題,即本題至少答出三點。

(4)本題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試題有一定的難度,考生在組織答案時要能緊密結合文章對梁羽生的情感傾向來談對“以俠勝武”的認識。題幹又要求聯繫看到的武俠題材的小說和電視電影來進行分析,答題技巧在於拿二者作比較分析。

6.B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分析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要本着詞不離句的原則,必要的時候要回到原文結合上下文進行分析。根據“魏人掎角作十三城,慶之陷其四壘”的句意,B項的“陷”應解釋爲“攻下”。

7.C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斷句講求一定的技巧,做題時應把握準語意,根據語法結構、邏輯規律作出判斷。解答本題應首先明白語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進行準確的斷句。本題還可結合句中的“紈綺”“絲竹”“馬”“軍士”等名詞進行判斷。選擇C項。

8.C

【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項“他曾親自統領大軍攻克渦陽”的表述張冠李戴,他只是隸屬於領軍曹仲宗。“最終憑藉勇氣大獲全勝”的說法過於簡單,大獲全勝主要憑藉智謀。

9.(1)敵人的前鋒必定是輕裝精銳部隊,如果戰勝不算有功;如果失敗,就會破壞我軍士氣,不如不要出擊。

(2)豫州百姓李昇等八百人上表要求爲陳慶之樹碑以稱頌其功德,朝廷(皇帝)下令同意。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譯要做到字字落實,文從句順。準確界定得分點,翻譯之後再通讀一遍。(1)句得分點:“輕銳”形容詞活用爲名詞、“不利”、“沮”、句意。(2)句得分點:“表”名詞活用爲動詞、“樹”、省略句、句意。

  【備註】參考譯文

陳慶之字子云,義興國山人。幼年曾隨從梁武帝。梁武帝愛好下棋,經常從晚上下到次日清晨還不停止,同僚都睡覺了,只有陳慶之不睡,一聽到呼喚就立即到達,很是被親近賞識。跟隨梁武帝平定建鄴,逐漸升爲主書,他散耗家財,團結了一批有用之士,常想建立功業。被任命爲奉朝請。

梁武帝普通七年,朝廷派安西將軍元樹出征壽春,任命陳慶之爲假節、總管軍事。北魏豫州刺史李憲派遣他的兒子李長鈞另修築兩城來抵抗,陳慶之攻破其地,李憲力氣用盡而投降,陳慶之就進入佔據了壽春城。

梁武帝大通元年,陳慶之跟隨領軍曹仲宗攻伐渦陽,北魏派遣常山王元昭等人來支援,先頭部隊到達駝澗,離渦陽四十里。(陳慶之打算出徵迎戰)韋放說:“敵軍的前鋒必定是輕裝精銳部隊,如果戰勝不算有功;如果失敗,則破壞我軍士氣,不如不要出擊。”陳慶之說:“北魏軍隊遠道而來,都已疲憊不堪,必須挫傷他們的銳氣,這定然沒有打不敗他們的道理。”於是帶領部下五百名騎兵迅速出擊,打敗了敵軍的先頭部隊,北魏士兵十分震驚恐懼。陳慶之回來後與其他將領連營向西進軍,佔據渦陽城,與北魏軍相對峙,自春天到冬天,經過了幾十上百次的戰鬥。部隊已十分疲勞,銳氣也減弱了,北魏的援兵又想在樑軍後面修築營壘。曹仲宗等人怕腹背受敵,打算退兵。陳慶之持節來到軍門,說:“必須等到北魏軍包圍圈合攏,然後才能與他們戰鬥;如果打算退兵,我陳慶之另外有皇帝的密令。”曹仲宗很佩服他的計謀,於是就同意了。北魏軍在十三城佈陣,形成掎角之勢,陳慶之攻破他們四座城壘。其他九城兵力還很強大,陳慶之把被殺的敵人的左耳陳列到城前,然後鳴鼓吶喊發起進攻,敵人一下就逃跑潰散了,其中大部分都被斬殺和俘虜了,連渦水好像也在嗚咽。梁武帝下詔在渦陽地區設

置西徐州。大軍乘勝向前到達城父。梁武帝嘉獎他們,並親筆寫詔書慰問和勉勵陳慶之。

中大通二年,被任命爲南北司二州刺史,擔任都督。陳慶之到任後,就包圍了縣瓠城,在溱水打敗北魏潁州刺史婁起、揚州刺史是雲寶。又在楚城打敗行臺孫騰、豫州刺史堯雄、梁州刺史司馬恭。他解散鎮守義陽的士兵,停止水陸運輸,江湘地區各州郡都得到休養生息。開闢農田六千頃,兩年以後,倉庫裏堆滿了糧食。又上表要求撤去南司州,恢復安陸郡,設置上明郡。

大同二年,東魏派大將侯景攻下楚州,俘獲了刺史桓和。接着,侯景進軍淮上,陳慶之打敗了他。當時下着大雪,天寒地凍,侯景拋棄了大批軍用物資逃走。這一年豫州發生饑荒,陳慶之打開糧倉救濟災民,救活了不少人。豫州百姓李異等八百人上表要求爲陳慶之樹碑以稱頌其功德,朝廷下令同意。(大同)五年,陳慶之去世,諡號爲“武”。

陳慶之性情謙恭謹慎,每次奉接詔書敕令,必定先洗澡再拜而受之。他生活節儉樸素,不穿絹綢衣服,也不愛聽音樂。射箭不能穿過盔甲,騎馬也不是很擅長,但善於安撫軍士,能使他們拼死作戰。

10.上闋寫杭州西湖景色,重寫“無奈”。詞人面對滿地落花,聽着杜鵑哀啼,頓覺空虛無奈,淒涼幽怨,內心充滿惜春傷春之情。下闋重寫詞人之“恨”,春意闌珊,是恨的外象。詞人真心所恨的是南宋君臣在軍情緊急、北兵將至之時,依然宴樂狂歡,作者所恨是興亡之恨。

【解析】本題考查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把握詞人的情感變化除了讀懂詩歌內容外,還要結合背景作出分析,這樣才能全面。詞人遊覽西湖,有惜春傷春之情,再結合“忽見飛書傳羽”及背景,又傳達了興亡之恨。

11.贊同。“新塘楊柳,小腰猶自歌舞”中“猶自”兩字,用筆拙重,有“自顧自”之意,意指楊柳嫋娜,在東風中舒腰曼舞,不曾懂得世人憂國傷時的苦痛。表面說楊柳,實質以柳喻指南宋君臣,此句融情於景並運用擬人手法,含蓄表達作者心中的感傷和憤恨。杜牧詩句“隔江猶唱後庭花”,表面說無知歌女唱亡國之音,實則諷喻晚唐統治者淫樂誤國,含蓄表達詩人內心的傷感憤慨。一詞一詩,手法不同,異曲同工。

【解析】本題考查古代詩歌對比鑑賞的能力。試題呈現較大的開放性,考生可以選擇贊同,也可以不同意,但要注意分析題乾的情感傾向。本詞作爲愛國之作,傳達的是國家興亡之恨,“新塘楊柳,小腰猶自歌舞”融情於景並運用擬人手法寫楊柳在東風中舒腰曼舞,不曾懂得世人憂國傷時的苦痛。杜牧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是諷喻晚唐統治者淫樂誤國的,所以選擇贊同。

12.(1)芳草鮮美 落英繽紛

(2)轉軸撥絃三兩聲 未成曲調先有情

(3)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

【解析】本題考查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要注意書寫工整,不能出現多字,少字,錯別字。同時要注意三句話的語境提示:“草美花繁” “撥動了兩三下絲絃,還沒有彈成曲調”“古代英雄叱吒風雲、馳騁疆場”。

13.D

【解析】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近義成語的辨析還要結合三句話的語境作出分析。“繪聲繪色”指描寫、敘事生動逼真,與①句“描述”的語境符合;“惟妙惟肖”指描寫、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動,與“演員的角色”的語境符合;“栩栩如生”強調描述對象不是有生命的,多形容藝術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樣,與“十八個羅漢形態各異”的語境相符。結合三句話的語境選擇D項。

14.C

【解析】本題考查辨析並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辨析除了語感外還要結合一定的方法。A項,成分殘缺,可在“和自己”前加上介詞“與”;B項,“下令禁止日本船隻在南極海停止以任何名義捕鯨”不合邏輯,可去掉“停止”;D項,“以生活氣息濃郁、喜劇效果明顯獲得了觀衆的一致喜愛是毋庸置疑的”句式雜糅,可刪掉“是毋庸置疑的”。

15.A

【解析】本題考查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解答本題,不僅要注意前後內容的連貫,還要注意關聯詞的搭配,“慢慢地,你習慣了視線水平向下45度或更多”緊承“你的生活方式已經被悄然改變”;④句承接②句連貫;⑤①⑥③再按照邏輯排序。可見,A項最恰當。學生初選答案之後,一定要整體閱讀,檢查一下語意是否和諧統一。

16.①由於流行地區/藝術風格的不同 ②花鼓戲藝術有了較大發展 ③是地方傳統文化的一塊瑰寶

【解析】本題考查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的能力。解答本題,不僅要注意關聯詞的搭配,還要注意前後內容的連貫,根據前文“長沙花鼓戲、岳陽花鼓戲、衡陽花鼓戲、邵陽花鼓戲、常德花鼓戲、零陵花鼓戲”的提示,①處可以圍繞“地區”或“風格”來填。②處根據“不但整理了如《劉海砍樵》《打鳥》等傳統戲,而且創作了不少現代戲”的提示,可以圍繞“花鼓戲的發展”來填。③處可以填“是地方傳統文化的一塊瑰寶”。

17.(1)①充分肯定了對方的美意(愛惜賜飯,原不應辭)。②申述了自己不能留下吃飯的正當、充分的理由(還要過去拜見二舅舅,恐領了賜去不恭)。③表示改日一定從命,請求對方諒解的歉意(異日再領,未爲不可。望舅母容諒)。

(2)說話要求:①要感激老師的信任;②要陳述正當推辭理由;③向老師表達歉意。

【解析】本題考查語言綜合運用的能力。語言表達得體重點要落在“得體”上,說話寫文章要看對象,還要注意尊稱、謙稱和習慣用語。要注意在不同的場合說不同的話。一般來說,在莊重的場合,要求用語莊重、規範,用典範的書面語。黛玉短短几句話能獲得邢夫人微笑讚許正是這樣的原因。小明想推辭不當班長要陳述正當推辭的理由,要感謝老師的信任,同時要向老師表達歉意。

18.略

【解析】本題考查寫作能力。材料有很強的思辨性,由父子三人對兩棵榆樹的態度可提煉出立意。直榆被砍掉,彎榆留了下來。第一個兒子說:“長得直的遭到砍伐,長大了我得學做一棵彎榆。”他要做彎榆,不做直榆,強調的是爲人處世有靈活性才能更好地生存。第二個兒子說:“長成一棵沒用的樹,長到千年也是白活,即便要受刀斧之刑,我也願做一棵直樹。”他要做直榆,不做彎榆,強調的是爲人處世要有原則性。父親深思了一會說:“彎有彎的活法,直有直的道理,該彎時彎,該直時直,不可泥於一理。”這是強調靈活性與原則性的統一,內方外圓,把兩者結合是最佳立意。


1.2017梅州市高三語文一模試卷

2.2017深圳市高三語文一模試卷

3.高三語文下學期3月調研測試卷

4.高三下學期3月調研測試語文卷

5.河北衡水中學2017屆全國高三大聯考語文試卷

6.高三下學期4月調研考試語文試卷

7.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調研考試語文試卷

8.高三下學期語文調研考試試卷

9.高三下學期調研考試語文試卷

10.高三下3月語文月考試卷

11.高三下3月月考語文試卷

12.2017高三下4月份月考語文試卷

13.高三下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

14.高三下學期3月第一階段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

15.高三下學期3月聯考語文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