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高一試題 > 2017高一語文上冊期中考試練習題(附答案)

2017高一語文上冊期中考試練習題(附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4W 次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2017高一語文上冊期中考試練習題(附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l~3題。

薦舉與科舉

從理論上說,薦舉制是一種合理的官僚選拔制度,因爲優秀的政治人才通常不是考試所能選拔出來的。就結果而言,薦舉制在亂世環境與治平及大體可以苟安的環境,所取得的效果判然有別。

在春秋戰國及曹操時代,薦舉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曹操,提出了唯纔是舉的選官標準,宣佈一個人不管出身如何卑微、品德如何惡劣、曾有過何等的劣跡,只要有治國用兵之術,他都會重用。

薦舉之所以能在亂世執行較好,主要原因是亂世存在有效的危機約束機制。生死存亡的競爭環境使大家真正成爲“同一戰壕的戰友”,成爲“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命運共同體。無論上司簡拔下屬,還是下屬擁戴上司,都不得不把真才實幹放在首位。

可是,薦舉一旦到了治平及大體可以苟安的環境,沒有亂世裏的那套生死存亡的危機約束機制,人的私心及貪慾很快就暴露出來,將薦舉制中脆弱的理性及公平掏空。無論是兩漢察舉制還是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實行不久都很快出現了極其嚴重的名不副實。察舉制的結果是“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九品中正制的結果是,負責選人的中正(官名)一點也不中正,屁股完全坐到了世家大族那一邊,使該制度徹底淪爲世家大族把持政治的工具。

而科舉制實際上也就是中國人情非得已時所劃的一道槓槓而已。科舉制與其說是較爲優秀的官僚選拔制度,不如說是至爲優秀的文人選拔及塑造制度。科舉及第者多是一流的文人,而一流的文人卻多非一流的政治家。文人最大的特點是善於把簡單的問題弄得很複雜,而政治家最大的特點是善於把複雜的問題提煉爲很簡單;文人最需要的是多情,而政治家最忌諱的是婦人之仁。

從從政的需要來看,科舉出身的文人多屬智商很高、情商偏低之類。可是,科舉偏偏令蘇軾之類“天生就是文人”的人,其人生志向或者說是人生第一志向不是寫詩而是做官,且官癮都還不小;同時科舉還使他們不僅能當上官,而且多半要在仕途上不斷地遭遇坎坷及滄桑,進而因爲滄桑而柔腸寸斷,由於坎坷而入木三分,總之是越來越適宜寫詩了。結果事與願違,一心想當的大官未必當成,大詩人反倒切切實實地做成了。

在歷史的時空裏,科舉正面意義較多,畢竟科舉堪稱國人“自行設計並製造、享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最嚴密、最公平(但非公正)的選官制度,畢竟通過科舉選拔出來的大多是聰明人,用聰明人治理國家總比笨蛋要好。

但從今天的角度看,科舉又確實負面性很多。科舉誕生後,中國讀書人的心被牢牢拴在烏紗帽上,眼睛則被緊緊鎖在獲得烏紗帽必備的敲門磚——儒家經典及文學創作上,對社會發展作用更大、更直接、更具體的自然科學技術,卻被中國讀書人幾盡忽略。科舉走向成熟、發達的宋代以後,中國讀書人心無旁騖地在人的內心世界兜圈子、挖潛力,試圖從心靈的角度尋求突破,以救衆生,可結果卻是越想越片面,越走越極端,越“發展”越鉗制人性,直到今天仍餘孽未消。

科舉使中國讀書人紛紛成爲或者渴望成爲統治體系內的一員,使傳統中國社會始終缺乏獨立的知識階層,缺乏真正的封建帝制的異端及挑戰者,無法產生不同於封建制度、思想及倫理的新制度、新思想、新文化,從而直接導致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長期延續。

科舉本質上是將讀書徹底名利化,久而久之,科舉制也就很自然地強化了國人本已濃厚的名利心,造就了中國社會慣以“成王敗寇”論人生高低的非正常心態,使整個社會對失意者缺乏應有的包容度。

1.下列有關“薦舉制”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薦舉製造就了中國社會慣以“成王敗寇”論人生高低的非正常心態,使整個社會對失意者缺乏應有的包容度。

B.“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可見,大體可以苟安的'環境裏,九品中正製出現了極其嚴重的名不副實。

C.薦舉制是一種合理的官僚選拔制度,因爲優秀的政治人才通常不是考試所能選拔出來的。

D.薦舉制在亂世執行較好,而在治平及大體可以苟安的環境中,則被掏空了脆弱的理性及公平。

2.下列有關“科舉制”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通過科舉選拔出來的都是聰明人,用聰明人治理國家總比笨蛋要好。

B.在歷史的時空裏,科舉的負面性很多,它讓中國讀書人的心被牢牢拴在烏紗帽上。

C.科舉制誕生後,中國讀書人心無旁騖地在人的內心世界兜圈子、挖潛力,試圖從心靈的角度尋求突破,以救衆生。

D.科舉選拔出的人多屬智商很高、情商偏低之類,多非一流的政治家。

3.下列分析推斷,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在缺乏危機約束機制下,薦舉製得以較好實行的前提之一是:薦舉者須是既有識人慧眼又具無私品德的人。

B.科舉雖然堪稱國人“自行設計並製造、享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最嚴密、最公正的選官制度,但在本質上,卻是將讀書徹底名利化。

C.科舉不僅使中國讀書人幾盡忽略自然科學,且高度強化了國人官本位意識,還使傳統中國社會始終缺乏獨立的知識階層,缺乏真正的封建帝制的異端及挑戰者。

D.無制度保證薦舉者公正無私,且薦舉權基本被貴族壟斷,所以九品中正制在誕生不久自然地走向了初衷的反面,成爲貴族把持政治的工具。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晏 殊

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人。七歲,能屬文。景德初,張知白安撫江南,以神童薦召,與進士千餘人並試廷中。殊神氣不懾,援筆立成,帝嘉賞。賜同進士出身,時相寇準曰:“殊江外人。”帝曰:“張九齡非江外人耶!”後二日,複試詩、賦、論,殊奏:“臣嘗私習此賦,請試他題。”帝愛其不欺,既成,數稱善,擢祕書省正字,累官翰林學士,遷左庶子。帝每訪以事,率用方寸小紙細書,已答奏,輒並稿封上,帝重其慎密。

仁宗即位,章獻太后權聽政,宰相丁謂、樞密曹利用各欲獨見奏事,無敢決其議者。殊建言,羣臣奏事太后者,垂簾聽之,皆無得見,議遂定。後拜樞密副使。疏論張耆不可爲樞密使,忤太后旨,罷知宣州,改應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來,天下學校廢,興學自殊始。召拜御史中丞,兼三司使。拜參知政事。陝西方用兵,請罷內臣監兵,兼以陣圖接諸將,使得應敵爲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備戰鬥,又請出宮中長物助邊費。凡他司之領財利者,悉罷還度支。悉爲施行。

康定中,拜同平章事兼樞密使。平居好賢,當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輔皆出其門。及爲相,益務進賢材。而仲淹,韓琦,富弼皆進用至於臺閣,多一時之賢。帝亦奮然,欲因羣材以更治。徙陳州許州,稍復禮部刑部尚書,以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徙河南府,以疾請歸京師訪醫藥。逾年,病寢劇,乘輿將往視之,馳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爲陛下憂也。”已而薨,帝雖臨奠,以不視疾爲恨。贈司空兼侍中,諡“元獻”。

殊性剛簡,奉養清儉,累典州,吏民頗畏其悁急。善知人,富弼、楊察,皆其婿也。文章贍麗,應用不窮。尤工詩,閒雅有情思,晚歲篤學不倦。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七歲,能屬文 屬:寫作

B.援筆立成 援:拿

C.忤太后旨 忤:違反

D.尤工詩 工:工整

5.以下六句話分別編成四組,全部體現晏殊剛正率直的一組是( )(3分)

①臣嘗私習此賦,請試他題 ②疏論張耆不可爲樞密使

③天下學校興學自殊始 ④請罷內臣監兵,兼以陣圖授諸將

⑤凡他司之領財利者,悉罷還度支 ⑥以疾請歸京師訪醫藥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的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晏殊小時被譽爲神童,並被張知白舉薦給朝廷。在廷詩中表現出過人的才華,受到皇帝的稱讚。

B.晏殊行事很謹慎,仁帝即位後,他用“垂簾聽政”的辦法解決了大臣丁渭和曹利用之間的爭端。

C.晏殊很注重向朝廷舉薦賢能的人才,當時名士范仲淹、孔道輔等人都是他的門生,並都受到了他的舉薦。

D.晏殊在外遭貶期間生病,後來回京治病。這期間仁宗曾親自探問,但不久晏殊病逝,引起仁宗深深痛惜。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帝愛其不欺,既成,數稱善,擢祕書省正字,累官翰林學士,遷左庶子。(5分)

(2)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備戰鬥,又請出宮中長物助邊費。(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水村閒望

俞紫芝①

畫橈②兩兩枕汀沙,隔岸煙蕪一望賒③。

翡翠④閒居眠藕葉,鷺鷥別業⑤在蘆花。

溪雲淡淡迷漁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繃⑥真水墨,無人寫得寄京華。

注: ①俞紫芝:篤信佛教,得其心法,終身不娶不仕。②橈:船槳,指代船。③賒:語助詞。④翡翠:翠鳥。⑤別業:指白鷺棲息的地方。⑥繃:布幅。

8.詩歌描寫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9.結合頷聯和頸聯簡要分析詩歌景物描寫的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6分)

(1)宮中府中,俱爲一體, ,不宜異同。(諸葛亮《出師表》)

(2)此中有真意, 。(陶淵明《飲酒》)

(3)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陶淵明《桃花源記》)

(4) ,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戰國策》)

(5)舞幽壑之潛蛟, 。(蘇軾《赤壁賦》)

(6)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 。(蘇軾《赤壁賦》)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東坡居士

林語堂

⑴蘇東坡由現在起,由情勢所迫,要一變而爲農夫,由氣質和自然的愛好所促使,要變成一個隱士。社會,文化,學問,讀歷史的教訓,外在的本分責任,只能隱藏 人的本來面目。若把一個人由時間和傳統所賦予他的那些虛飾剝除淨盡,此人的本相便呈現於你之前了。蘇東坡若回到民衆之間,那他就猶如在水中的海豹。在陸地上拖着鰭和尾巴走的海豹,只能算是半個海豹。蘇東坡最可愛,是在他身爲獨立自由的農人自謀生活的時候。中國人由心裏就讚美頭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邊田間的農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詩,擊牛角而吟詠。他偶爾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這時他成了自然中偉大的頑童——也許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這副面貌吧。

⑵在元豐三年(1080)正月初一,蘇東坡已和長子邁離開京都,起程前往幽居之地黃州。黃州是長江邊上一個窮苦的小鎮,在漢口下面約六十里地。

⑶蘇東坡幸而死裏逃生,至少是個驚心動魄的經驗。他開始深思人生的意義。在六月他寫的別弟詩裏,他說他的生命猶如爬在旋轉中的磨盤上的螻蟻,又如旋風中的羽毛。他開始沉思自己的個性,而考慮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寧。他轉向了宗教。

⑷在元豐四年(1081),蘇東坡真正務農了。他開始在東坡一片田地裏工作,自稱“東坡居士”。他過去原想棄官爲農,沒料到在這種情形之下被迫而成了農夫。在他那《東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說:“地既久荒,爲茨棘瓦礫之場,而歲又大旱,墾闢之勞,筋力殆盡。釋耒而嘆,乃作是詩,自愍其勤。庶幾來歲之入,忽忘其勞焉。”

⑸他看着稻莖立得挺直,在微風中搖曳,或是望着沾滿露滴的莖在月光之下閃動,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滿足。他過去是用官家的俸祿養家餬口;現在他才真正知道五穀的香味。

⑹蘇東坡的鄰人和朋友是潘酒監、郭藥師、龐大夫、農夫古某;還有一個說話大嗓門跋扈霸道的婆娘,常和丈夫吵嘴,夜裏像豬一般啼叫。黃州太守徐大受、武昌太守朱壽昌,也是對蘇東坡佩服得五體投地的人。再一個是馬夢得(字正卿),始終陪伴着蘇東坡,而且非常忠實可靠.過去已經追隨蘇東坡二十年。蘇東坡曾說,他的朋友跟隨他而想發財致富,那如同龜背上採毛織毯子。

⑺那時蘇東坡又吸引了一些古怪的人物,其中兩個是道士。因爲蘇東坡對長生的奧祕甚感興趣,子由特別介紹其中一個去見蘇東坡,此人據說已經一百二十歲,後來這位道長就成了蘇家的常客。

⑻但是東坡最好的朋友是陳慥。今天中文裏有“季常之癖”一個典故,季常是陳慥的號。陳季常這個朋友,蘇東坡是可以隨便和他開玩笑的。蘇東坡在一首詩裏,開陳季常的玩笑說:“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爲這首詩,在文言裏用“河東獅吼”就表示懼內,而陳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這個名字也就千古流傳了。

⑼蘇東坡自己善於做菜,也樂意自己做菜吃,他太太一定頗爲高興。根據記載,蘇東坡認爲在黃州豬肉極賤,可惜“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他頗引爲憾事。他告訴人一個燉豬肉的方法,極爲簡單。就是用很少的水煮開之後,用文火燉上數小時,當然要放醬油。

⑽他又發明了一種青菜湯,就叫做東坡湯。這根本是窮人吃的,他推薦給和尚吃。方法就是用兩層鍋,米飯在菜湯上蒸,同時飯菜全熟。下面的湯裏有白菜、蘿蔔、油菜根、芥菜,下鍋之前要仔細洗好,放點兒姜。

⑾在這種農村氣氛裏,他覺得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像田園詩人陶潛的生活,他對陶潛極其佩服。蘇東坡寫過一首詩,說陶潛一定是他的前身。這種說法若出諸一個小詩人之口,未免狂妄自大,若蘇東坡說出來,只覺得妥當自然。他越讀陶詩,越覺得陶詩正好表現自己的情思和生活。

⑿蘇東坡很容易接受哲學達觀思想的安慰。在雪堂的牆上門上,他寫了三十二個字給自己晝夜觀看,也向人提出四種警告:

出輿入輦,蹶痿之機。 洞房清宮,寒熱之媒。

皓齒蛾眉,伐性之斧。 甘脆肥濃,腐腸之藥。

⒀失去人間美好的東西之人,纔有福氣!蘇東坡能夠到處快樂滿足,就是因爲他持這種幽默的看法。後來他被貶謫到中國本土之外的瓊崖海島,當地無醫無藥,他告訴朋友說:“每念京師無數人喪生於醫師之手,予頗自慶幸。”

⒁蘇東坡現在衣食足堪自給,心滿意足。他今日之使我們感到親切自然之處,是那一片仁愛心。當年在他所住地區溺死初生嬰兒的野蠻風俗,最使他痛心。蘇東坡自己成立了一個救兒會,請心腸慈悲爲人正直的鄰居讀書人古某擔任會長。救兒會請富人捐錢,每年捐助十緡,多捐隨意,用此錢買米,買布,買棉被。古某掌管此錢,安國寺一個和尚當會計,主管賬目。這些人到各鄉村調查貧苦的孕婦,她們若應允養育嬰兒,則贈予金錢、食物、衣裳。蘇東坡說,如果一年能救一百個嬰兒,該是心頭一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緡錢。他行的纔是最上乘的佛教教義。

⒂我總以爲,不管何處,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興;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隨之腐爛了。

(摘自《蘇東坡傳》第十五章《東坡居士》,有刪節)

(1)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A.頭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邊田間並且能作好詩、擊牛角而吟詠的農人是中國人由心裏就讚美的形象。由此可見,造物主一定希望人以這副面貌出現。

B.被迫成爲農夫的蘇東坡,深深地體驗到了田間勞作的艱辛。這對一個毫無經驗又要以此爲生的士大夫來講,應是一種壓力和折磨,但蘇東坡卻從中感到得意和滿足。

C.陶淵明是一個隱士,他的詩表現了蘇東坡的情思和生活,因而蘇東坡仰慕陶淵明,要追尋陶明,做一個真隱士。

D.蘇東坡用三十二個字警醒自己,不要貪圖享樂。我們從中可以真切感受到,他之所以能夠到處快樂滿足,是因爲他擁有豁達的心胸和正確的得失觀。

E.傳記引用了蘇東坡的詩文,使得傳記更具有真實性,更能突出傳主的思想品格。另外,本文視角獨特,思路清晰,手法新穎,選材精當,可於平淡中見深長。

(2)本文題目爲《東坡居士》,聯繫全文,說說蘇軾爲什麼要自稱“東坡居士”? (6分)

(3)結合文章具體內容,分析蘇東坡轉向宗教的原因以及劃線語句“我總以爲,不管何處,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興。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隨之腐爛了”的含義。(6分)

(4)身處逆境的蘇東坡有充分的理由不快樂,但他卻能事事處處體會到快樂甚至創造快樂。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蘇東坡的快樂,並談談你從中得到了什麼啓發。(8分)

  四、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所謂研究,其核心事件就是處心積慮、絞盡腦汁地思考。唯有思考,纔可能產生創新的思想火花、新的認識和新的學術觀點。

B.昨晚,一名女子過馬路時沉浸在音樂中,對外界充耳不聞,因躲閃不及被一輛水泥攪拌車撞傷。

C.2013年2月12日,朝鮮悍然進行了第三次核試驗引發了國際社會廣泛關注,日、韓、美做出緊急應對,致使半島局勢陷入不絕如縷的境地。

D.這時一道閃電彷彿一把利劍劃破長空,緊接着穿雲裂石的炸雷響了起來隨後豆大的雨點傾盆而下。

1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3分)

A.我出身平凡但我精神高貴,我非書香門第但我思想上進,我不甘平凡,更不甘平凡地活着。

B.西大街,是我留在這個城市裏最多記憶的地方。兒時的母親常常帶我來這裏訪親,後來我讀書,就在一箭之外的城牆腳下。多少個夜晚,我的腳印幾乎能將這條大街上每家鋪子的門檻磨平。

C.這一方面需要管理者在加大制度建設完善的同時,將道德約束融入進去,德法合一規範公民行爲;另一方面要加強道德教育,引導公民接受道德養成教育。

D.因此,我們不妨將網絡用語再沉澱一下,在經歷時間的檢驗之後,再去粗取精,選取那些有生命力和影響力的網言網語,爲現代漢語注入新鮮健康的血液。

14.把下列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語段,排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①尤其是PM2.5(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被認爲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元兇”

②隨着空氣質量的惡化,陰霾天氣現象出現增多,危害加重

③霧霾天氣是一種大氣污染狀態

④中國不少地區把陰霾天氣現象併入霧一起作爲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

⑤霧霾是對大氣中各種懸浮顆粒物含量超標的籠統表述

⑥統稱爲“霧霾天氣”

A.③⑤①②④⑥ B.③②①④⑤①⑥ C.⑤①③②④⑥ D.⑤③①④⑥②

15.下面這段文字提供了黃山哪幾個方面的具體信息,請用四個短語概括。(5分)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費心機,創造世界。它創造了人間,還安排了一處勝境。它選中皖南山區。它是大手筆,用火山侵入的手法,在周圍一百二十公里、面積千餘平方公里的一個渾圓的區域裏,分佈了這麼多花崗岩的山峯。大自然佈置完畢,就把勝境給予人類。

16.仿照下面的語句,另寫一組句子,使前後意思銜接一致。

寬容是大海。它能容下江河,也能容下小溪,他能容下競遊百舸,也能容下一葉扁舟。

  五、寫作(60分)

17.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60分)

福爾摩斯曾說:真相,往往在你多看一眼中顯露。蘋果從樹上落下,牛頓多看了一眼,發現了萬有引力。一位睿智的老人對年輕人說,有時地獄與天堂的距離很近,關健在於你多看一眼。田納西威廉姆在名劇《慾望號街車》中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多看一眼的執著。列夫托爾斯泰曾深情地說,留心身邊的人和事,關注你愛和愛你的人,多看一眼,你會發現生活原來如此美妙!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參考答案見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