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九年級試題 > 五四制魯教版初三語文上冊測試題大綱

五四制魯教版初三語文上冊測試題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W 次

一、積累與運用(20分)

五四制魯教版初三語文上冊測試題

1、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根據拼音寫出漢字。(2分)

五月八日九時十七分,當奧運聖火被高擎於世界之diān時,北京奧運會的綠色奧運、科技奧運和人文奧運理念得到了最好的體現,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歷史上又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擎 diān

2、下列句子中各有一處標點符號使用錯誤,找出並改正。(4分)

① 古人說:民不畏我嚴而畏我廉,民不敬我能而敬我公。短短十幾個字,深刻揭示了爲官者道德水準的重要性。

② 自然美有兩種:駿馬秋風冀北,這是陽剛美。杏花春雨江南,這是陰柔美。

3、今年以來,全國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與雪災、地震等自然災害鬥爭的過程中,表現出了可貴的民族精神。請你寫出體現這種精神的兩個成語。(2分)

① ②

4、仿寫句子。(3分)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寥廓而深邃;那無窮的真理,讓我苦苦地求索、追隨。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樣 ; , 。

5、法國作家 寫的《名人傳》敘述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

的苦難坎坷的一生,讚美了他們的高尚品格和頑強奮鬥精神。(2分)

6、爲傳承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國務院辦公廳決定,從2008年開始,將清明、端午、中秋和除夕等傳統節日調整爲法定節假日。請將其中一個節日爲話題寫一段話。(4分)

要求:引用相關詩句;寫出有關的習俗及內涵;語言簡明。

7、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3分)

A.6月1日限塑令實施後,導致使用有償塑料袋的成本提高。

B.同學們假日旅遊時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發生意外事故。

C.把百年奧運聖火首次傳遞到地球之巔,標誌着中國各族人民傾力辦好奧運會的巨大熱情。

D.優秀的詩篇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淨化人們的靈魂。

二、課內現代文閱讀理解(18分)

品讀《雲南的歌會》山路漫歌部分,然後回答下面的問題。

在昆明鄉下,一年四季早晚,本來都可以聽到各種美妙有情的歌聲。由呈貢趕火車進城,向例得騎一匹老馬,慢吞吞的走十里路。有時趕車不及還得原騎退回。這條路得通過些果樹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幾個有大半年開滿雜花的小山坡。馬上一面欣賞土坎邊的粉藍色報春花,在輕和微風裏不住點頭,總令人疑心那個藍色竟象是有意摹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聽各種山鳥呼朋喚侶,和身邊前後三三五五趕馬女孩子唱的各種本地悅耳好聽山歌。有時面前三五步路旁邊,忽然出現個花茸茸的戴勝鳥,矗起頭頂花冠,瞪着個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對於唱歌也發生了興趣,經趕馬女孩子一喝,才撲着翅膀掠地飛去。這種鳥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卻歡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覆叫個不停。最有意思的是雲雀,時常從面前不遠草叢中起飛,扶搖盤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藍天空中鑽去。彷彿要一直鑽透藍空。伏在草叢中的雲雀羣,卻帶點鼓勵意思相互應和。直到窮目力看不見後,忽然又象個小流星一樣,用極快速度下墜到草叢中,和其他同伴會合,於是另外幾隻雲雀又接着起飛。趕馬女孩子年紀多不過十四五歲,嗓子通常並沒經過訓練,有的.還發啞帶沙,可是在這種環境氣氛裏,出口自然,不論唱什麼,都充滿一種淳樸本色美。

1、 山路漫歌這個片斷幾乎沒有寫所唱的歌,寫了些什麼內容? (4分)

2、作者描寫景物運用了哪些手法?請你說說景物描寫在文中的作用。(10分)

3、作者爲什麼要寫趕馬女孩嗓子通常並沒有經過訓練,有的還發啞帶沙? (4分)

三、應用遷移(2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然後作答。

聽民歌

①聽過民歌。

②陝北信天游、隴東花兒、江南田歌、閩北山歌。

③從小聽的是閩北山歌。曲調很簡單,旋律似乎只有一句。這一句翻來覆去地唱,翻來覆去地唱。只在每句的結尾略加不同的裝飾音,以與下一句相區別。那時,常有一個老翁,走在彎彎的崎嶇長路上,他一邊趕着牛,一邊豁開嗓子扯出一首首山歌。沒有應和,沒有對答。老人的嗓子孤獨、蒼老、悲涼。有時他根本發不出音。老人走在牛羣的背後,唱得再也唱不下去了,就沉默。老人是終日與牛羣爲伴的牛倌。那時,我聽不懂老人唱的山歌,因爲隔得太遠,老人又豁了牙,吐字不清。但我至今閉上眼睛,還能清晰地浮現出一條長路上的一羣牛,一個老翁,一首首拖音很長的山歌。

④後來參加山場勞動,穿蓑衣、掛柴刀、扛長鋤去山上,開始近距離地聽到男女對唱的山歌。男的女的兩撥人,往往分得很開,往往是隔着一條山嶴,這邊望得見那邊的人,那邊望得見這邊的人。第一個音是這樣發出的,有人覺得要唱了,就停下手中的活兒,把箬笠往腦後掀了掀,吸一口氣,然後揚脖仰頭。哎--,這個哎字由低往高,高到一定音階,然後平滑着延伸,哎--,然後波動,上挑,收尾。接下的句子是妹呀什麼什麼的。這是典型的中青年唱的山歌,底氣十足、穿透力強,同時也是粗野的、質樸的。山中的人並不指望什麼愛情,但是他們唱的卻是純粹的愛歌。如果認真地聽他們彼此間的對唱,還真的唱得情深意長。與老人們的山歌相比,年輕人的山歌歡快、短促,更加明快也充滿嚮往。年輕人是對着異性唱,老人則是對着大山與天空唱。

⑤時間繼續往後推移,就聽到了樂清的著名山歌《對鳥》。《對鳥》的旋律要比閩北山歌複雜、華麗得多,而且歌詞也來得更加富有情趣和圓熟。與閩北相比,樂清的山沒有那裏的深,沒有那裏的高,也沒有那裏的大,但人也因此而複雜了許多,山歌也因此而華麗了些,想來並非沒有道理。

⑥如今聽民歌,是聽磁帶上、音響中的民歌,流暢,華彩,大白菜上扎紅綢,早已沒有了那種質樸。從歌星那猩紅的嘴脣間和花花綠綠的MTV中唱出,民歌已不再是民歌了。

1、文中寫了作者幾次聽民歌的經歷?分別聽的什麼?(3分)

2、文章寫聽民歌的經歷是按什麼順序寫的?文章結構有何特點?(4分)

3、第③段中,作者說聽不懂老人唱的山歌,爲什麼至今閉上眼睛,還能清晰地浮現出老人唱山歌的情景?(3分)

4、第④段中所描繪的唱山歌的情景與課文中的哪一個場面相似?(3分)

5、第⑤段畫線句子中說想來並非沒有道理,有什麼道理?(3分)

6、第⑥段中畫線句子用了什麼修辭手法?(3分)

7、縱觀全文,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四、作文(40分)

請以有時,我也想 爲題目,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