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含沙射影成語典故大綱

含沙射影成語典故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含沙射影成語典故1

含沙射影成語典故

源於唐代白居易的《讀史》。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有一首《讀史》詩,它的內容如下:“含沙射影,雖病人不知,巧言構人罪,至死人不疑。”這首詩裏的“含沙射人影”源於一個傳說。

相傳古時候水裏有一種蟲,名叫蜮,又叫短狐,有時也稱作射衛或射影。它的'頭上長有角,背上長有甲,沒有眼睛,長有三隻腳,有翅膀,能夠在水面上飛翔,嘴裏長着像弩一樣的東西,形狀像鱉,耳朵非常靈敏。當它在水邊時,如果聽見有人、畜從它身邊經過,就會從嘴裏噴出一種氣體,直射向人體,人畜如果中了這種氣體就會全身生病。它在水面時,如果聽見有人的腳步聲走近,就會用嘴含着細沙朝人或人倒映在水裏的影子噴射,人體或人影被射中後,也會生病不起。後來,人們把它改爲“含沙射影”,用來比喻用心險惡、手段卑劣的人暗中進行造謠誣衊,打擊或者陷害別人的行爲。

含沙射影成語典故2

典源出處

《太平御覽》卷九五○引陸機 《毛詩疏義》曰:“蜮,短狐也,一名射影。如龜二足,江淮水皆有,人在岸,影見水中,投人影則殺人,故曰射影也。”《抱朴子 ·登涉》:“短狐,一名蜮,一名射工,一名射影,其實水蟲也。狀似鳴蜩,大似三合杯,有翼能飛,無目而利耳,口中有橫物角弩。如聞人聲,緣口 中物如角弩,以氣爲矢,則因水而射人,中人身者,即發瘡,中影者亦病,而不即發瘡。不曉治之者,殺之,其病似大傷寒,不十日皆死。”《博物志》卷三:“江南山溪水中有射工蟲,甲蟲之類也。長一二寸,口中有弩形,以氣射人影,隨所著處發瘡,不治則殺人。”《搜神記》卷十二:“有物處於江水,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則身體筋急,頭痛發熱,劇者至死。”

釋義用法

傳說江南水中有蟲名短 狐,又名蜮、射工、射影,能噴水或沙射人影,中者即害病致死。後用此典指暗中非謗中傷。

用典形式

【射影】 唐·白居易:“水蟲能射影,山鬼解藏形。”

【鬼含沙】 清 ·蒲松齡:“雀有角,鼠有牙; 公庭下,鬼含沙。”

【蜮沙含】 清 ·秋瑾:“身後微名豹霧隱,眼前事業蜮沙含。”

【含沙射影】 南朝宋·鮑照:“含沙射流影,吹蠱病行暉。”

【沙含水弩】 唐·元稹:“沙含水弩多傷骨,田仰畲刀少用牛。”

【射工含沙】 宋·黃庭堅:“天螻伏隙錄人語,射工含沙須影過。”

【蜮箭伺人】 清·秋瑾:“隋珠彈雀總辛酸,蜮箭伺人感百端。”

【射工伺人影】 唐·柳宗元:“射工巧伺遊人影,颶母偏驚旅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