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非驢非馬成語解釋大綱

非驢非馬成語解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5W 次

【漢字書寫】:非驢非馬

非驢非馬成語解釋

【漢語注音】:fēi lǘ fēi mǎ

成語出處】:東漢.班固《漢書.西域傳下》:“(龜茲王)後數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歸其國,治宮室,作徼道周衛,出入傳呼,撞鐘鼓,如漢家儀。外國胡人皆曰:‘驢非驢,馬非馬,若龜茲王,所謂驘也。”

【成語語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補語;常與“不倫不類”連用。

【非驢非馬的意思】:非:不是。不是驢也不是馬。比喻不倫不類的東西,什麼也不象。

【非驢非馬的近義詞】:不倫不類、不三不四;

【非驢非馬的反義詞:一本正經、像模像樣、涇渭分明、非此即彼;

【非驢非馬的故事】

在漢朝時期,新疆地區被稱爲西域,由幾十個小國家組成,其中有一個國家名叫龜茲國,絳賓是那裏的國王,在漢宣帝時期到過漢朝,在漢朝住了一年時間,受到了漢朝的盛情款待,漢宣帝在他回去的`時侯送給了他很多各種各樣的禮物,因此他對漢朝有着深情厚誼。絳賓很喜歡漢朝宮廷裏的生活,所以他回國後生搬硬套照着漢朝的宮殿開始仿造,無論是器物設施還是嬪妃們的霓裳羽衣,還有平時的起居生活,全部按照漢朝的模式。每日的朝會、朝拜都仿造漢朝的儀式。西域其它國家看到龜茲國這樣都覺得十分好笑,冷嘲熱諷地說他這是:“驢非驢、馬非馬,卻像是一隻騾子。”騾是驢馬交配的產物,像驢而非驢,像馬卻非馬,所以被稱爲“非驢非馬”。

【非驢非馬例句】

蔡東藩、許厪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十九回:“屈以巡按使兼總司令,佈告中外,非驢非馬,驚駭萬分。”

陶菊隱《記者生活三十年》第五章:“其實,我的所謂‘譯稿’,基本上是按照曾芸閣的口述記錄下來,但又把我的觀點加了進去,寫得非驢非馬,又是夾敘夾議,並非直譯原文。”

瞿秋白《亂彈·新英雄》:“不是活人說的話,也不是死人說過的話,而是非驢非馬的騾子話。”

【非驢非馬造句】

不管是驢子還是馬,都有各自不同的風格特點,但假如一味模仿,就容易東施效顰,非驢非馬了。

那些初出茅廬的所謂作家非驢非馬胡亂地瞎扯一通,這種不倫不類的寫作風格實在是讓人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