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雞犬不寧的成語出處大綱

雞犬不寧的成語出處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07K 次

雞犬不寧的成語出處1

雞犬不寧的成語出處

【成語】:雞犬不寧

【拼音】:jī quǎn bù níng

【簡拼】:jqbn

【解釋】:寧:安寧。形容騷擾得厲害,連雞狗都不得安寧。

【出處】:唐·柳宗元《捕蛇者說》:“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示例】:你弟兄窩藏強盜,鬧了兩座軍州,自去落草。官府着落地方搜緝,攪得~!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六回

【近義詞】:雞飛狗走、雞狗不寧

反義詞】:雞犬不驚

歇後語】:野貓給老虎舔下巴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軍隊撓民

【英文】:even fowls and dogs are not left in peace be greatly upset like a poultry yard visited by a fox

【日文】:鶏や犬(いぬ)さえ安(や)らかにいられないほど騒(さわ)がしいと

【法文】:grand désordre

【德文】:selbst Hühner und Hunde finden keine Ruhe--groβe Unruhe stiften

【順接】:寧體便人 寧媚於竈 甯戚叩牛 甯戚飯牛 寧折不彎 寧死不屈 寧死不辱 寧缺勿濫

【順接】:本固邦寧 福壽康寧 雞犬不寧 食甘寢寧 睡臥不寧 忐忑不寧 寤寐不寧 心神不寧

【逆接】:蠢若木雞 呆似木雞 呆如木雞 呆若木雞 斗酒隻雞 斷尾雄雞 鴻鵠與雞 紀渻木雞

【逆接】:雞不及鳳 雞爭鵝鬥 雞伏鵠卵 雞口牛後 雞聲斷愛 雞聲鵝鬥 雞頭魚刺 雞尸牛從

雞犬不寧的成語出處2

【出處】

柳宗元《捕蛇者說》。

唐朝中期,政治上非常混亂,宦官專權再加上藩鎮割據,統治者拼命地搜刮民脂民膏。揮霍享樂,窮兵黷武。

勞動人民困苦不堪,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公元805年,柳宗元被貶到永州擔任司馬。在做司馬的期間,柳宗元更加深入地接觸到了唐朝社會,目睹了民間哀鴻遍野的悲慘景象。

永州產一種毒蛇,這種蛇的毒性很大,只要它爬過的地方,草木都會枯死;如果人被它咬了一口,就沒辦法醫治了。可是,這個地方卻偏有不怕死的人,他們不但不怕這種劇毒的蛇。而且專以捕這種毒蛇爲生。一回,柳宗元遇到了這樣一位捕蛇者,他祖孫幾代人都以捕蛇爲生。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被毒蛇咬死的,而他卻還死不悔改,繼續以捕蛇爲業。柳宗元感到很奇怪,便問他:“這樣多危險啊!不但如此,又讓你勞累不堪。你爲什麼還要捕蛇呢?”

捕蛇人嘆了一口氣,說:“您說的對,這個行當確實很不好,但是比起那些種田人卻要好出幾倍。您剛到這兒,好多事您還不瞭解。那些以種田爲業的人們更困苦。他們要拿出自己土地上所有出產的東西交納租稅,自己只能忍飢挨餓,頂風冒雨,甚至慘死路邊。那些與我祖父同時居住在這裏的人,十家中現在只剩下一家了:與我父親一起居住在這裏的人,十人也只剩下兩三個人了;和我在一起居住了十二年的,十家中也剩下不到四五家了。他們大多數都逃亡了,有的爲生活所迫,只得搬走了。我現在留在這裏,還算是很幸運的呢!”

柳宗元納悶,問他:“這是怎麼回事呢?”

捕蛇者氣憤地說:“都是那些兇狠的'官吏逼的。他們常來鄉里,氣勢洶洶地催交各種賦稅,擔驚受怕的不僅僅是人,就是村子裏的雞狗動物們也不得安寧。而我比起來真是幸運多了,每年只要交幾條蛇就可以了。因此,我寧可冒着生命危險去捕蛇,也不願意去種田。”

柳宗元聽後,深感震驚,寫下了一篇著名散文《捕蛇者說》,對當時的社會進行了無情的揭露。

釋義

雞犬不寧這則成語原來指雞和狗都不得安寧。後來用來形容騷擾得很厲害,連雞和狗都不得安寧。

雞犬不寧的成語出處3

出處:唐朝柳宗元的《捕蛇者說》。

意思:雞和狗都不得安寧。形容騷擾得厲害跟頻繁,使人不得安生。

唐朝中期的統治者苛捐雜稅,橫徵暴斂壓迫得老百姓家破人亡、無以生存。當時,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一帶有一種奇怪的蛇,全身有劇毒,人假如被它咬一口,就很難再活命了。但如果能捉到這種蛇把它晾乾製成藥餌,就能醫治多種疾病,因而被宮廷列入賦稅向永州地方徵收,良多人也因捕蛇喪生。固然如斯,仍是有人甘冒性命危險捕蛇來繳納賦稅,由於這樣能夠減免更繁重的橫徵暴斂。每當納稅時候,兇橫的處所官吏就走村串戶,強迫人們捕蛇,沒有哪一家能逃脫賦稅,不人不受到騷擾。當時有老庶民這樣形容官吏的兇橫和騷擾:“雖雞狗不得安寧焉。”意思是說,即便雞狗也得不到安寧啊!

後來,人們便把“雞狗不得安定焉”簡化成“雞犬不寧”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