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望洋興嘆成語大綱

望洋興嘆成語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2W 次

望洋興嘆成語1

望洋興嘆成語

【成語】:望洋興嘆

【拼音】:wàng yáng xīng tàn

【簡拼】:wyxt

【解釋】:望洋:仰視的樣子。仰望海神而興嘆。原指在偉大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出處】:《莊子?秋水》:“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示例】:佘念祖未到的時候,滿心高興,頗有躍躍欲試的意思,到過之後,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覺得~了。 清·吳趼人《糊塗世界》卷六

【近義詞】:無能爲力、無可奈何

反義詞】:妄自尊大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嘆息

望洋興嘆 成語接龍

【順接】:歎爲觀止 嘆氣唉聲 嘆爲觀止 嘆老嗟卑 嘆觀止矣

【順接】:白頭之嘆 北門之嘆 長吁短嘆 長噓短嘆 觸目興嘆 短籲長嘆 扼腕長嘆 廢書而嘆

【逆接】:悲觀失望 不負衆望 不饜人望 遲回觀望 遲徊觀望 遲疑觀望 遲疑顧望 大喜過望

【逆接】:望雲之情 望其肩背 望其肩項 望其項背 望古遙集 望子成名 望子成龍 望塵不及

望洋興嘆成語2

望洋興嘆這個成語出自《莊子·秋和》。

有泊年,秋天水漲,大河小河組的水都流到黃河裏去,黃河的河面突然變得寬了起來,隔水遠望,兩岸的牛畏都看不清。黃河的神河伯看見這遼闊壯麗的景象,自以爲整個天下他是最偉大的。

河伯得意洋洋地順着河流往東走,來到了北海,他向東面一看,嚇了一跳,只見天水相連,無邊無際。他立刻感到自己實在非常小。他一面望着海洋,一面對着北海之神“若”嘆息(原文爲“望洋向若而嘆”)道:“俗一活一說‘剛剛知道一點東西,就以爲沒有人比得上幾自己’。我就是這樣一個膚淺的人啊!”

後來,人們就把“望洋向若而嘆”簡化爲“望洋興嘆”或“望洋而嘆”。原意是說自己渺小,驚歎不如人家;現比喻想做一件事情因力量不夠,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望洋興嘆成語3

  成語釋義:

原意是看到別人偉大,才感到自己渺小。後來一般用來比喻辦事力量不足,條件不夠,無從着手,無可奈何。

  來源追溯:

《莊子·秋水》: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而嘆。

  故事鏈接:

相傳很久以前,黃河裏有一位河神,人們叫他河伯。河伯望着滾滾的波濤由西而來,又奔騰跳躍向東流去,興奮地說:“黃河真大呀,世上沒有哪條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

秋天到了,連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了黃河。黃河的河面更加寬闊了,隔河望去,對岸的牛馬都分不清。河伯更加得意了,以爲天下最壯觀的景色都在自己這裏。他在自得之餘,決定順流而下,看看黃河究竟有多大。

河伯順流來到黃河的入海口,放眼望去,只見大海汪洋一片,無邊無涯。他呆呆地看了一會兒,深有感觸地說:“俗話說,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爲誰都比不上自 己,這話說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親眼見到這浩瀚無邊的大海,我還會以爲黃河是天下最大的呢!那樣,豈不被有見識的人永遠笑話?”

  學以致用:

在這日新月異的社會中,面對一些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我們不應該望洋興嘆,而應奮發圖強,努力掌握好知識和本領,爲未來的奮鬥打好堅實的基礎。

望洋興嘆成語4

成語望洋興嘆出處:這個成語出自《莊子》的《秋水篇》。

望洋興嘆這個成語出自《莊子》的《秋水篇》。

很久以前,有一年,秋水暴漲,許多小河裏的水,匯聚到黃河裏來,黃河頓時變得特別寬闊,都看不淸對岸的牛馬了。

黃河之神河伯,於是沾沾自喜,以爲他是天下最美的了。於是,他順流東行,不覺來到了北海(即渤海)。他向東望,只見白浪連天,茫茫一片,哪裏望得見邊庫!這時河伯才感到十分慚愧。河伯擡起頭來,仰天向北海之神海若嘆道:“唉,我原先自以爲了不起,現在看到你這樣的寬廣難窮,才明內自己的驕傲實在毫無根據。我將永遠被有學問、有修養的人見笑了。

北海之神海若對河伯說:“住在井裏的蛙,不可能知道海是怎麼樣的,這是因爲它受着環境的限制;活在夏天的蟲,不可能明白冰是什麼東西,這是因爲它受着時令的限制。你現在離開你偏狹的河牀,來看一看大海,覺悟到自己的幼稚可笑,這就是很大的進步。天下的水,沒有比海更大的了,無數河流的水,不斷地灌人大海,大海始終不見深了多少,不論春秋,旱澇.都沒有影響,不增不減,但是我從來沒有因此而自高自大,我知道自己不過是廣大的宇宙之間小小的一部分而已……可見,所謂四海之內的中原之地,從整個宇宙來看,不是好比小米放在大倉裏嗎?……

這句話的本義指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件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望洋興嘆成語5

在古代,黃河之水滔滔不絕,灌溉着兩岸的土地,孕育了中華文明,因此黃河被稱爲神河。

有一年,秋雨使所有的河流暴漲,百川都匯進了黃河,黃河變得更加洶涌而寬闊,兩岸與河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分辨不清。於是黃河河神洋洋自得,認爲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了。他順流而下,一直來到北海。他向東望去,卻看不到北海的邊際。於是河神收起了得意洋洋的表情,望着汪洋大海對北海海神感嘆道:“原先我自高自大,以爲誰都比不上自己,今天我看到你這樣廣大,無邊無際,今天我要不來這裏,我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的無知。”

北海海神說:“我在天地間也只是大山裏的一個小石頭,四海在天地間也就是糧倉中的一粒米,我又有什麼廣大的呢?”

“望洋興嘆”比喻因爲自己力量太小而感到無可奈何。

望洋興嘆成語6

在《莊子》中,“望洋興嘆”是一則富有浪漫主義情趣的故事。秋汛來了,黃河水漲,一片汪洋;河水兩岸及河中小洲之間,簡直看不清對岸的.牛馬。黃河神河伯沾 沾自喜,以爲天下的美景盡集中在自己身上了。但他跑到北海,向東一望,茫無邊際,“不見水端”,這才改變自己的得意神態,猛然省悟,認爲自己只不過是一個 “聞道百(懂得了少許道理),以爲莫己若(便認爲沒有誰比得上自己)”的見識淺陋者而已。並且進而仰視着北海神發了一通深沉的感慨:“我曾經聽人說過,孔 子的見聞學問不算多,伯夷的德行也沒有什麼了不起。以前我不信這話。現在我見到了你的壯闊無際,才知道這話是真的啊。我如果不到你這裏來,那就糟了。

我將 永遠被識見廣博的人所恥笑了。”這番言辭,誠懇之情可掬。作者藉助細膩的心理刻畫和傳神的獨白描寫,塑造了一個活躍在浩渺無際、詩意濃郁的背景上的覺悟者 形象。寓言中的河伯,由一個自得自滿者,轉變爲自省自悟者。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如果閉目塞聽,不善於向外界學習,就會目空一切,盲目驕傲,關起 門來自稱“老子天下第一”;一旦改換了環境,受到了外界刺激,而又善於反思的話,就有可能感悟到天外有天,認識到夜郎自大、自滿自足只是一種低級趣味,從 而一改舊時面目。就《秋水》全篇而言,作者的用意雖然只在說明大小無別,萬物齊一,宣揚無須作爲,但這則寓言本身所涉及的事物的相對性問題,對於人們正確 認識客觀世界還是頗有啓迪的。這則寓言頗具代表性。《莊子》寓言幾近二百,素以境界、神韻見稱。本則寓言的人物活動背景由“兩涘、渚崖之間,不辨牛馬”的 黃河轉到“不見水端”的北海,境界異常闊大;人物心理由“欣然自喜”陡入“望洋而嘆”,韻味深長。行文跌宕有致,風格汪洋恣肆。後世讀者多樂於咀嚼,並往 往以“南華秋水”指代《莊子》風格。出自這則寓言的“望洋興嘆”、“貽笑大方”等成語,也常被引用。

望洋興嘆成語7

基本內容

【詞條】:望洋興嘆。

【發音】:wàng yáng xīng tàn

【詞性】:中性詞

【原意】:《流沙河認字》第055頁解:成語“望洋興嘆”易生誤解,

以爲“望洋”就是望着海洋,嘆其浩渺無際。不知道“望洋”爲連綿形容詞,義寓聲內,不可扣着字講,所以也允許作“望陽”或者“望羊”。望也不是觀望,以音求之,當即“惘”也。望洋者,迷惘之貌也,既非非用目視不可,亦與海洋無涉。

【釋義】:望洋:擡頭向上看的樣子。興:產生。本意指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情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望洋興嘆

同義詞:無能爲力 無可奈何

反義詞:妄自尊大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出處:元·劉壎《隱居通議·詩歌五》:“千古吟人,望洋興嘆。”

解釋:望洋:仰視的樣子。仰望海神而興嘆。原指在偉大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量不足而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例子:佘念祖未到的時候,滿心高興,頗有躍躍欲試的意思,到過之後,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覺得~了。(清·吳趼人《糊塗世界》卷六)

謎語:水哉,水哉

  詳細解釋

興:發出。原指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在多比喻做事時因爲不能勝任或沒有條件做好而感到無可奈何。

① 《莊子·秋水》:“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爲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② 清·吳趼人《糊塗世界》卷六:“佘念祖未到的時候,滿心高興,頗有躍躍欲試的意思,到過之後,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覺得望洋興嘆了。”

③ 李二和《海上七千年》:“人類的商業活動自古就與水陸交通息息相關,但古代商人使用的商船究竟是什麼樣子?人們卻不得而知只能望洋興嘆,只能從古藉的隻言片語中去揣測。”

④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13課《海洋——21世紀的希望》:“千百年來,人們熱愛海洋,又敬畏海洋。在喜怒無常的海洋麪前,人們只能‘望洋興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