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望洋興嘆的成語故事

望洋興嘆的成語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黃河裏有一位河神,人們叫他河伯。何伯站在黃河岸上。望着滾滾的浪濤由西而來,又奔騰跳躍向東流去,興奮地說;“黃河真大呀,世上沒有哪條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望洋興嘆的成語故事

有人告訴他:“你的話不對,在黃河的東面有個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

河伯說:“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過黃河嗎?”

那人說:“別說一條黃河,就是幾條黃河的水流進北海,也裝不滿它。”

河伯固執地說:“我沒見過北海,我不信。”

那人無可奈何,告訴他:“有機會你去看看北海,就明白我的話了。”

秋天到了,連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黃河,黃河的河面更加寬闊了,隔河望去,對岸的牛馬都分不清。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爲天下最壯觀的景色都在自己這裏,他在自得之餘,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於是決定去那裏看看。

河伯順流來到黃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滿面地歡迎他的到來,河伯放眼望去,只見北海汪洋一片,無邊無涯,他呆呆地看了一會兒,深有感觸地對北海若說:“俗話說,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爲誰都比不上自己,這話說的就是我呀。今天要不是我親眼見到這浩瀚無邊的北海,我還會以爲黃河是天下無比的呢!那樣,豈不被有見識的人永遠笑主。”

故事見於《莊子·秋水》。成語“望洋興嘆”,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春秋時候,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找藉口說鄰近的虢(guó)國經常侵犯晉國的邊境,要派兵滅了虢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着一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過虞地。“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價值連城的美玉和寶馬,他不會不答應借道的。”晉獻公一聽有點捨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脣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不能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裏罷了。”晉獻公採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這兩們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之事時,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虞國大夫宮之奇聽說後,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脣齒相依的近鄰,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幫助,萬一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俗話說:‘脣亡齒寒’,沒有嘴脣,牙齒也保不住啊!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虞公說:“人家晉國是大國,現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宮之奇連聲嘆氣,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於是就帶着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

果然,晉國軍隊借道虞國,消滅了虢國,隨後又把親自迎接晉軍的虞公抓住,滅了虞國。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脣亡齒寒”,比喻雙方關係密切,相互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