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退避三舍成語大綱

退避三舍成語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4W 次

退避三舍成語1

退避三舍成語

【成語】:退避三舍

【拼音】:tuì bì sān shè

【簡拼】:tbss

【解釋】: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爲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示例】:我說姊姊不過,只得~了。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二回

【近義詞】:委曲求全

反義詞】:針鋒相對、鋒芒畢露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退讓

【英文】:retreat to avoid a conflict

退避三舍 成語接龍

【順接】:舍軍保帥 捨命不渝 捨命救人 捨安就危 捨實聽聲 捨實求虛 捨己爲人 捨己爲公

【順接】:白雲親舍 白雲青舍 避軍三舍 避君三舍 村鄰鄉舍 打家劫舍 打家截舍 當世取捨

【逆接】:不知進退 不進則退 出處進退 寸進尺退 功成身退 功遂身退 迴旋進退 急流勇退

【逆接】:退人墜淵 退傅揮金 退前縮後 退如山移 退徙三舍 退思補過 退旅進旅 退無後言

退避三舍成語2

【出處】

《左傳》。

晉公子重耳在流亡期間曾經沿街乞討,飽受流離之苦。他在楚國滯留期間,楚成王十分仗義,以招待諸侯的禮節招待他,兩人很要好。一次宴會上,楚成王開玩笑似的對重耳說:“如果將來公子您回到晉國做了國君,會怎樣報答我呢?”重耳想了想,答道:“要是託大王的福,我能回國執政的話,我願意跟貴國友好,讓兩國老百姓都過上太平日子。萬一將來晉、楚兩國非交戰不可,兩軍對陣時,我一定命令晉軍退避三舍,以報答您的大恩。”不久,重耳拜別了楚成王,應秦穆公的邀請去了秦國。在秦軍的護送下,他終於回到晉國執掌了政權,後人稱他爲晉文公。

晉國在文公的治理下,很有起色。這時楚國也很強大,經常攻打別國。公元前633年,楚將成得臣率領四國聯軍攻打宋國,團團圍住了宋國都城。宋國向晉文公求援,晉文公決定派兵救宋。

晉、楚兩軍相遇後,晉文公果然信守當年的諾言,下令晉軍向後撤退。將士們想不通,說:“我們的國君哪能向別國的臣子讓路呢!”晉大夫狐偃說:“這是向楚成王表示謝意。怎麼可以看成是向成得臣讓路呢?出兵作戰,貴在理直氣壯。如果我們不信守主公當年許下的諾言,就是我軍理虧。相反,如果咱們退了,他們還不罷休,那就是他們理虧了。”

衆將士覺得很有道理,一口氣退了三十里,楚軍則逼進了三十里。晉軍再退,楚軍再逼,總共退了九十里。

成得臣以爲晉軍不敢交戰,更加驕橫輕敵,結果中了晉軍的埋伏,被打得潰不成軍,但晉文公沒有下令揮師追擊,他讓楚國的敗兵活着逃了回去。

釋義

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對人讓步,迴避衝突。

退避三舍成語3

退避三舍這個成語故事出自《左傳》等史書。

春秋時,晉獻公偏愛寵妃驪姬。驪姬想把她自己所生的兒子奚齊立爲太子,以便將來繼任爲國君,於是設下陰諜,陷害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夷吾。獻公聽信驪姬的讒言,先逼死了申生,又要逮捕重耳和夷吾,兩人就先後逃奔出國。

重耳在國外流亡了十九年之後,纔回到晉國,取得了政權,成爲春秋五簕之一的晉文公。

重耳出奔國外時,跟隨他的有他舅舅狐偃,還有趙衰、顛頡等人。他們先到晉國北方的狄國。在狄國,重耳娶了季隗,生了兩個孩子伯鯈和叔劉;趙衰娶了叔隗,生了趙盾。他們在那裏住了十二年。這時晉獻公死了,奚齊也被臣子殺了。逃在樑國的夷吾,回國繼位爲國君,即晉惠公。晉惠公恐怕重耳回來奪他的君位,便派人去狄國進行謀剌,重耳便又逃往齊國。臨行,他向季隗告別,說道:“等我二十五年,那時我如果還不回來,你就改嫁吧。”季隗答道:“我二十五歲了,再過二十五年,還嫁什麼人,該進棺材了。請容許我始終等您。”

重耳等經過衛國,到了齊國,又到曹國。曹共公對他們很不禮貌。曹國大夫僖負羈的妻子對丈夫說:“我看,重耳的隨從都是可以擔任相國的人才,這位公子將來一定能回國,回國以fi—定能在諸侯中稱霸。那時,曾對他無禮的,必然要倒黴,我們曹國恐怕要首先遭殃,你何不趁早向他表明自己的態度呢?”僖負羈於是派人送了一餐精美的飯食去,在飯裏暗藏了一塊玉璧。重耳對此很感激C

後來重耳他們又經過宋國、鄭國,而到了楚國。楚成王隆重地設宴招待,同時問道:“公子如能回到晉國,將怎麼樣報答我呢?”重耳說:“玉帛珍寶,你們楚國有的是,還叫我用什麼報答您呢?”成王說:“雖然如此,總也可以說說怎樣報答吧?”重耳於是答道:“倘使託您的福,我回到了晉國,將來萬-晉、楚之間發生戰爭,雙方軍隊相遇下中原,我一定指揮我的部隊,避君三舍,以報答您今天的盛情;那時,如果您還不肯諒解,那麼,我只好拿起弓箭,以與君周旋。”

後來,重耳從楚國到了秦國,秦穆公爲了想扶植一個親秦的晉國國君,對重耳非常優待,把五個女兒都嫁給他,並且派軍隊護送他回國。那時晉國的國君是重耳的侄子晉懷公。重耳在秦國的支持下,奪取了晉國的`政權,並且派人把懷公刺死,自任爲國君。隔了三年,晉、楚兩軍發生戰事於城濮,晉文公重耳果然遵守諾言,主動後撤了九十里。

退避三舍成語4

春秋時期,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幾年。經過千辛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爲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爲,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

重耳略加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

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

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主持朝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爲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爲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成語“退避三舍”便由此而來。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求解驛站】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舍,古時行軍以三十里爲一舍。

【活學活用】看他那怒髮衝冠的樣子,就是老虎看見了,也得~。

【妙語點撥】兩軍交戰時,一方退讓,情況大致有二:一是另一方實力較強,暫時避其鋒芒,二是麻痹另一方,使其放鬆警惕,起到驕敵的作用。隨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一舉戰勝之。晉文公的退避三舍,便屬於後者。此外,此舉還有回報當年楚王知遇之恩的意思。退避三舍,即你來,我先退,給你警告。再來,再退,再給警告。但事不過三。退,將發生兩種情況:一種是有遠見的人會考慮,這不是軟弱可欺,應該謹慎,以防有詐;另一種是對方視自己可欺,逼自己到牆角,我只好還擊。如果楚軍在晉文公退避三舍後,不麻痹輕敵,而是謹慎追擊,可能城濮之戰會有另一番結局。

【近義】敬而遠之

【反義】針鋒相對

退避三舍成語5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釋義】舍:古代行軍時以三十里爲一舍。意思是主動退軍九十里。比喻主動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歷史典故】

春秋時期,晉國發生了內亂,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了十幾年。這期間,重耳有一段時間住在楚國,楚成王認爲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爲,就以國賓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會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你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託你的福,果真能回國當國君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後退九十里。如果這樣還是得不到你的原諒,我再與你交戰。”與他們一同飲酒的楚國大將子玉聽了重耳的話,知道他將來必成大器,於是建議楚王殺死重耳,以除後患,卻被楚王拒絕了。

幾年過後,重耳在秦國的幫助下,終於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戰場上相遇。晉文公爲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衆將士們紛紛表示反對,晉文公則說:“行軍打仗理直氣壯方能獲勝,如今我們主動後退,楚國便輸了理。他們再主動進攻,我們的士兵反擊時,必定心中有氣,士氣高漲,何愁打不贏這一仗呢!”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爲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成長心語】

進與退之間存在着一種微妙的關係。如果面前是一條康莊坦途,你便可以毫無顧慮地勇往直前;但如果面前是一條荊棘小道,你大可不必硬闖,在踏上征途之前,先後退一步,也許反而會海闊天空。正如列寧說的:“爲了更好地一躍而後退。”退避三舍便體現了這種智慧,這裏的退,不是消極地退、被動地退,而是主動地退,通過退讓而尋找進的機會,積累進的力量。後發制人應相機而動,不可拘泥於一法。所以,適度退讓不僅能夠讓自己在道義上獲得更加廣泛的支持,而且能夠挫敗敵人的銳氣,從而取得勝利。

退避三舍成語6

退避三舍是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那退避三舍有什麼精彩的故事呢?下面請欣賞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退避三舍相關典故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退避三舍的成語典故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爲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爲,就以國羣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爲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爲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退避三舍的意思

[釋義] 後退九十里。比喻爲避免衝突;向對方作出迴避或讓步。舍:古時行軍;一舍爲三十里。

[語出]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戰國時晉國國君重耳在與楚軍交戰中;信守當年立下的諾言開戰前先退軍九十里。”

[正音] 舍;不能讀作“shě”。

[辨形] 避;不能寫作“蔽”。

[近義] 委曲求全

[反義] 針鋒相對 鋒芒畢露

用退避三舍造句

1) 冬日陽光下的街道,行人從容不迫的腳步,繪聲繪色的說書人,教兒子識文斷句的的父親,構成一幅溫暖和諧的畫面,令這冬日的寒冷也都退避三舍。

2) 天蠍座的善妒使你覺得不好對付。而你總是逢場作戲,又不屑於善意的小謊言也會讓他們退避三舍。

3) 犀牛是種珍貴動物,分佈在非洲和東南亞各地,發起牛脾氣來,連大象那種大力士也要退避三舍。

4) 如我所言,這些思緒給尚在悸跳的心帶來一種駭人聽聞的無法忍受的恐怖,定會使最大膽的想象力退避三舍。我們不知道地面上有什麼能使人那樣極度痛苦,我們做夢也想象不出那冥冥地獄一半的恐怖。

5) 魯陽公與韓構難,戰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爲之反三舍。(魯陽公與韓國結仇交戰,戰鬥正處難分難解、太陽西沉之時,魯陽公揮戈大喝,太陽竟爲之退避三舍。)揮戈返日的出處。

6) 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我們應該退避三舍,養精蓄銳。

7) 晉楚兩國在城濮交戰時,晉文公重耳命令晉軍退避三舍。

8) 面對挫折,我們應該迎難而上,不應該退避三舍,一蹶不振。

9) 惹他做啥?先退避三舍吧!

10) 今天我是敬重他,所以退避三舍,別誤以爲我是在怕他。

11) 世人渴望成功,但面臨壓力,許多人都會退避三舍,紛紛揚帆去尋找另一個“勝利”的渡口,殊不知這是“臨淵驅魚,向叢驅雀”,殊不知壓力其實是一座架於成功與平庸之間的便橋!

12) 今天對方來勢洶洶,且讓我先退避三舍,思謀良策。

13) 他那勢不可擋,排山倒海的氣勢擺出來,讓人退避三舍。

14) 這仗尚未開打,我們就先退避三舍,豈不是滅了自己的威風?

15) 他是大老粗,我退避三舍,不跟他爭。

16)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喬丹擋不住衆女的熱情而不得不退避三舍至側翼接球。

17) 遇事就退避三舍不是我的作風,我一向是明知不可爲而爲。

18) 在一個對"偏見"退避三舍的社會裏,偏袒美麗似乎被認爲是再膚淺不過的做法了。

19) 不用走進去看,僅聽到它的嘶吼就足夠令人退避三舍。

20) 學會了對愛情退避三舍,學會遠離生命裏那些原本可以躲避的傷害,我已經失去了對於愛情奮不顧身的勇氣。

21) 見有警察來,他立即退避三舍。

22) 面對他們的無理取鬧,我只能退避三舍。

23) 這種惡霸出現,任誰都要退避三舍。

24) 晉文公退避三舍,纔有了大敗敵軍的勝果;李白與友人相約出遊,友人路途暴病而亡,李白爲友人守喪,甚至老虎來了也毫不退縮。

25) 一個人的孤勇,一個人的流放。他曾對這份感情退避三舍,那當她強大,當她無所謂畏懼時,他就不再是那唯一的選擇。還愛嗎?愛。北傾

26) 退避三舍之後,還不能息事寧人,那我們也只能左手執弓,右手搭箭,與君周旋到底了!由此可見,朝鮮之戰,美帝大做孽,不論對敵還是對我。

27) 夏夜,曇花忽然開了,花瓣大大的白白的,在星夜閃爍着絲絨般的光澤,就連星月的輝光也得退避三舍。

28) 可見二位仁兄的學問,不但本校衆人所不能及,即使天下文才,也當退避三舍哩!

29) 有了自信,人會感到年青,青春會充滿活力;有了自信,磨難會退避三舍,病魔會望而卻步。

30) 至於我自己,哪怕看管地獄之門的三個頭的怪犬也嚇不住我,可是有人要請我作客,大擺筵席,那穩可以嚇得我退避三舍,我認爲這大約是客氣地兜圈子暗示我以後不必再去麻煩他了。

31) 儘管超級名模或一般模特個個都瘦骨嶙峋,但前"辣妹"的超瘦骨架讓設計師們退避三舍。想想她的一個形象無論是考究的黑色緊身牛仔褲,還是愛馬仕手袋,或是露肩t恤,到了她那兒全都毫無生機。

退避三舍成語7

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一起去=看看吧!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爲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爲,就以國羣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爲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爲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出處: 《淮南子·泰族訓》紂之地,左東海,右流沙,前交趾,後幽都,師起容關,至蒲水;士億有餘萬,然皆倒失而射,傍栽而戰。武王左操黃戟,右執白旄以麾之,則瓦解而走,遂土崩而下。

釋義: “崩”,倒塌。“解”破裂。像泥土倒塌瓦片破裂。比喻徹底垮臺或潰敗。

故事: 商紂王是商朝的末代君主,是一個暴虐無道的昏君。他貪戀酒色、荒淫無度,整日花天酒地,尋歡作樂,不理朝政。

他聽信讒言,重用奸臣,殘害忠良,戮殺無辜,他強徵暴斂,動用巨資,強迫百姓爲自己修建宮苑,他慘無人道,製造種種酷刑,以觀看人受刑後的痛苦爲樂。在他暗無天日的統治下,百姓無不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雖說商朝的疆土遼闊廣袤,左起東海,右至杳無人煙的沙漠,南從五嶺以南的交趾,北至遙遠的幽州,軍隊從容關一直駐紮到蒲水。士兵不下數萬,但打起仗來,因爲兵士不願意爲紂王戰死,所以“倒矢而射”把兵器扔在一邊。商朝軍隊士氣如此低落,商朝的政權自然是岌岌可危了。

所以,當週武王左手擎着用黃金作裝飾的大戟,右手節用犛牛尾裝飾的白色旌旗、坐着戰車,勢不可擋地殺來時,所到之處,無不披靡,訥紂王軍隊的潰敗,商紂王政權的垮臺,就如瓦片的碎裂,泥上倒塌,迅速而無法挽救。

退避三舍成語8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申生被殺,還捉拿申生的兄長重耳。重耳連忙逃出了晉國,逃跑了十九年。

終於,重耳來到楚國。楚王認爲重耳大有作爲,就非常的客氣對待重耳。楚王問重耳:“你當上晉王,怎樣報答我呢?”重耳說:“珍寶僕人,大王您有的是,珍禽走獸,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有什麼珍寶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回答道:“要是我能到上晉王,我就與貴國友好。如果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

後來,重耳終於回到晉國當了國君,這就是晉文王。晉國在他的治理下變得非常強大。

一年,楚國和晉國發生戰爭。晉文公實現了他的諾言,下令讓軍隊退避三舍,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爲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 成得臣派人向晉文公下戰書,內容十分傲慢。晉文公也派人回答說:“貴國的恩情,我們不會忘記,所以退讓到這。既然你們不肯諒解,那隻好在戰場上比個高低。”

才一交手,晉國的將軍用兩面旗,指揮軍隊向後退。他們還在戰車後面拖着樹枝,戰車後退時,地上揚起許多塵土,顯出慌亂的模樣。成得臣一向驕傲自大,不把晉人放在眼裏。他直追上去,正中了晉軍的埋伏。晉軍的中軍精銳,猛衝過來,把成得臣的軍隊攔腰切斷。原來假裝敗退的晉軍又回過頭來,前後夾擊,把楚軍殺得七零八落。

退避三舍的啓示:

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