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七月流火成語解釋

七月流火成語解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3W 次

“七月流火”的真實意思,是說在農曆七月天氣轉涼的時節,天剛擦黑的時候,可以看見大火星從西方落下去。然而,“七月流火”多年來卻常被誤用來形容暑熱,至今仍不絕於各種媒體,所以此古語的本來含義已被通俗而異化。

七月流火成語解釋

“七月流火”是指:天氣逐漸涼爽起來。

“七月“, 指夏曆的七月,也就是今天農曆的七月,大致相當於公曆的八月。“流”, 指移動,落下。“火”,星名,是指大火星,即心宿二,每年夏曆五月間黃昏時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後,就漸漸偏西。時暑熱開始減退。故稱“流火”。古人發現大火星逐漸向西方遷移,墜落的時節,天氣就開始變涼。

這裏所指的“火”不是像火一般的天氣,而是一顆星的名字,即天蠍座α星。它是天蠍座裏最亮的一顆星,發出火紅色的光亮,因此中國古代天文學稱之爲“大火”星,又叫心宿二。

在氣象預報還不完善的古代,人們往往通過對日月星辰的運行變化進行觀察來確定農時,指導生產。明末清初的大學者顧炎武在《日知錄》一書中曾寫道:“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農夫之辭也。”甚至當時的朝廷還專門設置了 “火正”之職,負責觀測“大火”星的位置,用以確定農時節令。

通過常年的觀察,古人發現“七月流火”之時,也就是當“大火”星逐漸向西方流動、下墜的時節,天氣就會開始漸漸轉涼。

另外,由於春分點的緩慢移動,距今兩千多年的《詩經》裏所描寫的“七月流火”的情景,如今則要到農曆八月底才能觀察到。

中國古代也曾以大火星在不同時間出現在天空中不同地方的規律,制定過歷法,稱火曆紀時。

同時也表示,事情已經過了鼎盛時期,漸漸衰退的意思。

成語誤解

夏季時節,驕陽似火,暑氣炎炎,空氣中彷彿流動着一團火。每每說到炎熱,人們往往用上“七月流火”一詞。於是,報刊雜誌上一再出現諸如“七月流火,酷暑難耐”、“流火的七月,天氣持續高溫”等等句子。殊不知,七月流火併不表示天氣酷熱,而是說酷暑減退,天氣轉涼的意思。

儘管有人對《詩經》中“七月流火”的原意提出質疑,但長期以來古人的確都把“七月流火”理解爲天氣轉涼。在現代中國採用陽曆紀年以後,人們逐漸用“七月流火”來形容天氣炎熱,雖然不斷有人指出這種用法是錯誤的,但採用天熱說法的依然越來越多。

“七月流火”之所以被大衆所誤用,大概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火”很容易讓人們聯想到一般意義上的火,而不知道詩中的“火”在古代是星名,指天蠍座中最亮的那顆阿爾法星。

二是曆法的不同。普遍用的是陽曆(公曆),公曆七月,正是酷暑難耐的時節,難怪人們會將“七月流火”與酷熱聯繫在一起。要知道,古時候的人們用的是陰曆(農曆)。在農曆裏,一二三月表示春季,四五六月是夏季,七八九月是秋季,十到十二月是冬季,所以農曆七月相當於公曆的八、九月,恰恰是由夏入秋,由熱轉涼的時節。

另外要說的是,三千年前用太陰曆,那時七月即今八月。今若想觀察,要到陽曆九月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