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成語 > 總結有關於描寫作戰英勇的成語及解釋60個

總結有關於描寫作戰英勇的成語及解釋60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2W 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成語吧,成語在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並且每個成語都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成語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總結有關於描寫作戰英勇的成語及解釋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總結有關於描寫作戰英勇的成語及解釋60個

總結描寫作戰英勇的成語及解釋 1

1、[登鋒陷陣] 衝鋒陷陣。形容作戰英勇。

2、[摧堅獲醜] 摧堅:擊潰敵精銳部隊。醜:衆,指敵人。挫敗敵方精銳的軍隊,俘獲敵寇。形容作戰十分英勇。

3、[馳騁疆場] 馳騁:奔馳。疆場:戰場。騎着馬奔馳在戰場上,形容英勇作戰,無可阻擋。

4、[橫戈躍馬] 橫持戈矛,策馬騰躍。形容將士威風凜凜,準備衝殺作戰的英勇姿態。

5、[橫戈盤馬] 猶橫戈躍馬。形容將士威風凜凜,準備衝殺作戰的.英勇姿態。

6、[縱橫弛騁] 形容到處奔馳;不受任何阻擋。比喻作戰英勇;所向無敵。也指寫文章任意揮灑;筆力雄放。馳騁:縱馬奔馳。

7、[身經百戰] 親身經歷過很多次戰鬥。比喻況歷多,經驗豐富。

8、[南征北戰] 形容轉戰南北,經歷了許多戰鬥。

9、[出生入死] 原意是從出生到死去。後形容冒着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

10、[揮灑自如] 揮:揮筆;酒:灑墨。形容畫畫、寫字、作文,運筆能隨心所欲。

11、[天馬行空] 天馬:神馬。天馬奔騰神速,象是騰起在空中飛行一樣。比喻詩文氣勢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實。

12、[龍飛鳳舞] 原形容山勢的蜿蜒雄壯,後也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

13、[厲兵粟馬] lì bīng sù mǎ 磨快兵器餵飽馬。指準備作戰。

14、[歷兵粟馬] lì bīng sù mǎ 磨快兵器餵飽馬。指準備作戰。

15、[枕戈待旦] zhěn gē dài dàn 戈:古代的一種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殺敵,枕着武器睡覺等天亮。形容時刻準備作戰,

16、[洗兵牧馬] xǐ bīng mù mǎ 洗擦兵器,餵養戰馬。指做好作戰準備。

17、[磨刀擦槍] mó dāo cā qiāng 形容作戰前的準備工作。

18、[躍馬彎弓] yuè mǎ wān gōng 馳馬盤旋,張弓要射。形容擺開架勢,準備作戰。後比喻故做驚人的姿態,實際上並不立即行動。

18、[盤馬彎弓] pán mǎ wān gōng 馳馬盤旋,張弓要射。形容擺開架勢,準備作戰。後比喻故做驚人的姿態,實際上並不立即行動。

19、[橫戈躍馬] héng gē yuè mǎ 橫持戈矛,策馬騰躍。形容將士威風凜凜,準備衝殺作戰的英勇姿態。

20、[橫戈盤馬] héng gē pán mǎ 猶橫戈躍馬。形容將士威風凜凜,準備衝殺作戰的英勇姿態。

總結描寫作戰英勇的成語及解釋 2

1、不避斧鉞[bù bì fǔ yuè]

釋義:斧鉞: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鉞之類的兵器。形容將士英勇無畏,或烈士忠義不屈。

出處:《漢書·趙充國傳》:“愚臣伏計孰甚,不敢避斧鉞之誅,昧死陳愚,唯陛下省察。”

2、不闢斧鉞[bù bì fǔ yuè]

釋義:斧鉞: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鉞之類的兵器。形容將士英勇無畏,或烈士忠義不屈。

出處:《漢書·趙充國傳》:“不敢避斧鉞之誅。”

3、不避艱險[bù bì jiān xiǎn]

釋義:不畏懼艱難險阻。

出處:《三國志·蜀志·關羽傳》:“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4、成千上萬[chéng qiān shàng wàn]

釋義:形容數量很多。

出處: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0回:“他看着那烏克齋、鄧和公這班人,一幫動輒就是成千累萬,未免就把世路人情看得容易了。”

5、馳騁疆場[chí chěng jiāng chǎng]

釋義:馳騁:奔馳。疆場:戰場。騎着馬奔馳在戰場上,形容英勇作戰,無可阻擋。

出處:

6、摧堅獲醜[cuī jiān huò chǒu]

釋義:摧堅:擊潰敵精銳部隊。醜:衆,指敵人。挫敗敵方精銳的軍隊,俘獲敵寇。形容作戰十分英勇。

出處:宋·曾鞏《折克行彭保傳官制》:“開通道途,收復賊聚,摧堅獲醜,爾功居多。”

7、大義凜然[dà yì lǐn rán]

釋義:大義:正義;凜然:嚴肅、或敬畏的樣子。由於胸懷正義而神態莊嚴,令人敬畏。

出處: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二十:“至於起王氏已廢之魂,上配天皇;條高後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義凜然。”

8、蹈鋒飲血[dǎo fēng yǐn xuè]

釋義:形容勇敢,不怕犧牲。

出處:清·吳敏樹《唐子方方伯夢硯齋銘》:“公驟起鄉閭,捐家室,誓徒旅,蹈鋒飲血,其軍最爲雄健矣。”

9、登鋒陷陣[dēng fēng xiàn zhèn]

釋義:衝鋒陷陣。形容作戰英勇。

出處:晉·葛洪《抱朴子·雜應》:“帝以試左右,數十人常爲先,登鋒陷陣,皆終身不傷也。”

10、獨膽英雄[dú dǎn yīng xióng]

釋義:指不畏強敵,英勇奮戰,以少勝多的傑出人物。

出處:

11、奮不顧身[fèn bù gù shēn]

釋義:奮勇向前,不考慮個人安危。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

12、赴湯蹈火[fù tāng dǎo huǒ]

釋義:赴:走往;湯:熱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艱險,奮勇向前。

出處:《漢書·晁錯傳》:“故能使其衆,蒙矢石,赴湯火。”晉·稽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湯蹈火。”

13、貫頤奮戟[guàn yí fèn jǐ]

釋義:頤:下巴。兩手捧頤而直入敵陣。形容英勇無畏。

出處:《史記·張儀列傳》:“虎賁之士跣跔科頭貫頤奮戟者,至不可勝計。”

14、裹屍馬革[guǒ shī mǎ gé]

釋義:革:皮革。用馬皮包裹屍體。形容將士戰死沙場的英勇無畏的氣慨。

出處:宋·陸游《隴頭水》:“男兒墜地誌四方,裹屍馬革固其常。”

15、過五關斬六將[guò wǔ guān zhǎn liù jiàng]

釋義:比喻克服重重困難。這是《三國演義》中描寫關羽的故事。

出處:《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76回:“這如今萬世之下,那一個不說道過五關斬六將、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

16、橫戈躍馬[héng gē yuè mǎ]

釋義:橫持戈矛,策馬騰躍。形容將士威風凜凜,準備衝殺作戰的英勇姿態。

出處:元·陳以仁《雁門關存孝打虎》:“見一人雄赳赳披袍擐甲,嗔忿忿橫槍躍馬。”

17、橫戈盤馬[héng gē pán mǎ]

釋義:猶橫戈躍馬。形容將士威風凜凜,準備衝殺作戰的英勇姿態。

出處:宋·陸游《蝶戀花·離小益作》詞:“忽記橫戈盤馬處,散關清渭應如故。”

18、艱難困苦[jiān nán kùn kǔ]

釋義:形容處境艱苦,困難重重。

出處:清 李漁《巧團圓 書帕》:“怎奈爹爹過於詳慎,定要把艱難困苦之事試過幾樁,才與他完姻締好。”

19、艱苦奮鬥[jiān kǔ fèn dòu]

釋義:不怕艱難困苦,堅持英勇鬥爭。

出處: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第二章:“沒有中國共產黨在過去五十年間的艱苦奮鬥,挽救新的亡國危險是不可能的。”

20、精神煥發[jīng shén huàn fā]

釋義:形容精神振作,情緒飽滿。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蓮香》:“生覺丹田火熱,精神煥發。”

21、決一死戰[jué yī sǐ zhàn]

釋義:對敵人拼死決戰。

出處:《清史稿 文宗本紀》:“周天爵素稱勇敢,所保臧紆青練勇可當一面,獨不能與賊決一死戰耶。”

22、攫戾執猛[jué lì zhí měng]

釋義:攫:捉取。戾:暴戾。執:抓住。猛:兇猛。能夠捕獲擒拿暴戾、兇猛的敵人。形容勇猛無敵。

出處:漢·張衡《南都賦》:“謀臣武將,皆能攫戾執猛,破堅摧剛。”

23、臨危不懼[lín wēi bù jù]

釋義:遇到危難的時候,一點也不怕。

出處:《鄧析子·無厚》:“死生自命,貧富賤者,不知時也,故臨難不懼。”

24、馬革盛屍[mǎ gé shèng shī]

釋義: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同“馬革裹屍”。

出處:金·何宏中《述懷》詩:“馬革盛屍每恨遲,西山餓踣更何辭。”

25、披荊斬棘[pī jīng zhǎn jí]

釋義:劈開叢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創業過程中或前進道路上清除障礙,克服重重困難。

出處:《後漢書·馮異傳》:“爲吾披荊棘,定關中。”

26、前仆後繼[qián pū hòu jì]

釋義:僕:倒下;繼:接着,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後面的緊跟上去。形容鬥爭的英勇壯烈。

出處:唐·孫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馬慍僕,前僕後踣。”

27、前僕後踣[qián pú hòu bó]

釋義:形容鬥爭的英勇壯烈。同“前仆後繼”。

出處:唐·孫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馬慍僕,前僕後踣。”

28、颯爽英姿[sà shuǎng yīng zī]

釋義:颯爽:豪邁矯健;英姿:英勇威武的姿態。形容英俊威武、精神煥發的樣子。

出處:唐·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褒公鄂公毛髮動,英姿颯爽來酣戰。”

29、視死如歸[shì sǐ rú guī]

釋義: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樣平常。形容不怕犧牲生命。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三軍既成陣,使士視死如歸,臣不如公子成父。”《呂氏春秋·勿躬》:“三軍之士,視死如歸。”

30、死而後已[sǐ ér hòu yǐ]

釋義:已:停止。死了以後才罷手。形容爲完成一種責任而奮鬥終身。

出處:《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31、所向披靡[suǒ xiàng pī mǐ]

釋義:所向:指力所到達的地方;披靡:潰敗。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

32、神兵天將[shén bīng tiān jiāng]

釋義:比喻英勇善戰、行動迅捷的軍隊。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95回:“只見風盡隨着宋軍亂滾,半空中又是一聲霹靂,無數神兵天將,殺將下來。”

33、槊血滿袖[shuò xuè mǎn xiù]

釋義:指奮槊進擊,血染徵袍。形容英勇戰鬥。

出處:唐·劉知畿《史通·模擬》:“至王劭《齊志》,述高季式破敵於韓陵,追奔逐北,而云‘夜半方歸,槊血滿袖’。”

34、佻身飛鏃[tiāo shēn fēi zú]

釋義:隻身射箭殺敵。形容殺敵英勇,視死如歸。

出處:南朝·宋·顏延之《陽給事誄》:“瓚誓命沈城,佻身飛鏃。”

35、威風凜凜[wēi fēng lǐn lǐn]

釋義:威風:威嚴的氣概;凜凜:嚴肅,可敬畏的樣子。形容聲勢或氣派使人敬畏。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回:“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

36、爲民除害[wèi mín chú hài]

釋義:替百姓除禍害。

出處:漢·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丞相銜奉國威,爲民除害,元惡大憝,心當梟夷。”

37、無所畏懼[wú suǒ wèi jù]

釋義:畏懼:害怕。什麼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出處:此是紹之壯辭,雲巴人勁勇,見敵無所畏懼,非實瞎也。 《魏書·董紹傳》

38、驍勇善戰[xiāo yǒng shàn zhàn]

釋義:勇猛,善於戰鬥。

出處:《南齊書·戴僧靜傳》:“其黨輔國將軍孫曇瓘驍勇善戰,每蕩一合,輒大殺傷,官軍死者百於人。”

39、一以當十[yī yǐ dāng shí]

釋義:當:相當。一個人抵擋十個人。形容軍隊英勇善戰。

出處:《戰國策·齊策一》:“一而當十,十而當百,百而當千。”《史記·項羽本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

40、以一當十[yǐ yī dāng shí]

釋義:當:相當。一個人抵擋十個人。形容軍隊英勇善戰。

出處:《戰國策·齊策一》:“一而當十,十而當百,百而當千。”《史記·項羽本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

41、羿射九日[yì shè jiǔ rì]

釋義:形容爲民除害的英勇行爲。

出處:漢·劉安《淮南子》

42、勇冠三軍[yǒng guàn sān jūn]

釋義:冠:位居第一;三軍:軍隊的統稱。指勇敢或勇猛是全軍第一。

出處:漢·李陵《答蘇武書》:“陵先將軍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

43、勇往直前[yǒng wǎng zhí qián]

釋義:勇敢地一直向前進。

出處:宋·朱熹《朱子全書·道統一·周子書》:“不顧旁人是非,不計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說出人不敢說的道理。”

44、英姿颯爽[yīng zī sà shuǎng]

釋義:英姿:英勇威武的姿態;颯爽:豪邁矯健。形容英俊威武、精神煥發的樣子。

出處:唐·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褒公鄂公毛髮動,英姿颯爽來酣戰。”

45、兵多將廣[bīng duō jiàng guǎng]

釋義:兵將衆多。形容軍隊人員多,兵力強大。

出處: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憑着俺這裏兵多將廣馬壯人強,量吳國姬光到的'那裏,就怕着他哩?”

46、衝鋒陷陣[chōng fēng xiàn zhèn]

釋義:陷:攻破,深入。不顧一切,攻入敵人陳地。形容作戰勇猛。

出處:《北齊書·崔暹傳》:“衝鋒陷陣,大有其人。”

47、臨危不撓[lín wēi bù náo]

釋義:撓:屈,折。遇到危險時並不屈服。形容英勇堅貞。

出處:《周書·李棠柳檜傳論》:“李棠、柳檜並臨危不撓,視死如歸,其壯志貞情,可與青松白玉比質也。”

48、馬革裹屍[mǎ gé guǒ shī]

釋義:馬革:馬皮。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

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牀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49、羣威羣膽[qún wēi qún dǎn]

釋義:威:力量;膽:膽識。集中羣衆的力量和膽識。形容大家團結一致英勇戰鬥時表現出來的力量和勇敢精神。

出處:毛澤東《評西北大捷兼論解放軍的新式整軍運動》:“大家出力量,不怕犧牲,克服物質條件的困難,羣威羣膽,英勇殺敵。”

50、熊羆百萬[xióng pí bǎi wàn]

釋義:熊羆:兩種猛獸,比喻勇猛的武士。勇猛的武士成千上萬。形容軍隊人多將廣,英勇善戰。

出處:宋·王邁《觀獵行》:“汝不聞去歲淮甸間,熊羆百萬臨危堞。”

51、浴血奮戰[yù xuè fèn zhàn]

釋義:形容頑強地拼死戰鬥。

出處:杜鵬程《保衛延安》第六章:“戰士們在這十五日十五夜中,不是浴血奮戰,就是急行軍轉移。”

52、所向無敵[suǒ xiàng wú dí]

釋義:敵:抵擋。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誰也抵擋不住。形容力量強大,無往不勝。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心書》:“善將者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所向無敵,所擊者萬全矣。”《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注引《江表傳》:“士風勁勇,所向無敵。”

53、一馬當先[yī mǎ dāng xiān]

釋義:原指作戰時策馬衝鋒在前。形容領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羣衆前面,積極帶頭。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陣,一馬當先,馳下山來,猶如天崩地塌之勢。”

54、銳不可當[ruì bù kě dāng]

釋義:銳:銳氣;當:抵擋。形容勇往直前的氣勢,不可抵擋。

出處:《後漢書·吳漢傳》:“其鋒不可當。”

55、以少勝多[yǐ shǎo shèng duō]

釋義:用少數的力量戰勝多數的力量;以弱小戰勝強大。

出處: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2回:“這回用兵,以少勝多,極有佈置。”

56、百戰無前[bǎi zhàn wú qián]

釋義:所向無敵,形容人英勇善戰

出處:南朝·陳·徐陵《陳公九錫文》:“故使三軍勇銳,百戰無前。”

57、臨難不顧[lín nàn bù gù]

釋義:臨:遇到;難:危難;顧:顧惜。遇到危難的時候,並不顧惜自己。形容沒有私心,十分英勇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齊王房傳》:“揚六軍之大勢,安城守之懼心,臨難而不顧,畢志傳命。”

58、英姿勃發[yīng zī bó fā]

釋義:英勇威武,神采四溢

出處:賴少其《序》:“現在的畫面上舍棄了兩棵大黃桷樹,把柏樹從小改大,使其英姿勃發,昂首挺立。”

59、英勇善戰[yīng yǒng shàn zhàn]

釋義:十分勇敢而且善於作戰

出處:李曉明《平原槍聲》:“還給他們講了一個八路軍英勇善戰的故事。”

60、[兵馬不動,糧草先行] bīng mǎ bù dòng,liáng cǎo xiān xíng

作戰時兵馬還沒出動,軍用糧草的運輸要先行一步。後泛指行動前須作好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