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黑板報 > 經典小學生元宵佳節黑板報內容資料

經典小學生元宵佳節黑板報內容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中國人的狂歡,多在節日。節日裏的狂歡,總伴着紅豔的燈綵。

經典小學生元宵佳節黑板報內容資料

凡喜慶時節,中國民間有張燈結綵的習俗。“正月裏來正月正,正月十五鬧花燈。”習稱“燈節”的元宵節,尤其是一個以燈爲俗、借燈興舞、流光溢彩的狂歡之節。屆時,城鄉處處花燈競放,焰火滿天,鼓鐃沸作,歌舞駢闐。神州萬民沉浸於燈山舞海的歡樂氣氛中。中秋時節,民間也有稱作“賽秋燈”的興燈之俗。昔日一如上元春燈之會。此外,民間還有許多與信仰祭祀、人生禮儀、生產生活相關的燈俗燈事。這一切都極大地促進了燈綵藝術的發展。

  生活之火  藝術之燈

中國民間燈綵藝術的形、色、質、彩,記錄了中華民族用火文明的歷史軌跡。從洪荒時代的熊熊篝火到文明時代的熠熠燈綵,貫穿着中華民族由火的原始體驗而生髮的信仰習俗、文化理念和美學意趣,體現着看生活之火、天象之火、祭典之火和藝術之火,由原始混合實用形態演變爲審美象徵的文化價值關係的發展。歷史的厚積和文化的浸潤,使幻彩超越了燈具的一般性實用或觀賞價值,成爲中國民俗活動中既有廣大藝術魅力又有高度文化價值和社會功效的一項內容。在民間興燈觀燈習俗中,燈綵遠不只是一種賞心悅目的觀賞對象或裝飾品,更是包容豐富、功用廣泛的人文事俗載體。俗謠謂:“務農的人來看燈,風調雨順五穀登;行商的人來看燈,般般如意家業興”,紅豔的燈綵寄託着中國百姓對生活的美好理想。正是因爲包含着或祭祖酬神,或驅邪納祥的祈願意義,燈綵才愈發激發着中國百姓的狂歡熱情。

本着中國人所特有的人文觀念和審美情趣,民間藝匠巧取天然或人造的原材料,運用編扎、裱糊、雕塑、彩繪、剪貼和刺繡等各種技法。創造了五光十色、千姿百態的燈綵藝術。它融抽象構成、擬形雕塑、平面書畫、複合裝飾和光動機制於一體,自成一種具有濃郁民族特色和鄉土氣息的綜合空間藝術。對於這種綜合空間藝術而言,“光”是其藝術魅力和精神價值的決定性要素:光的穿透性、明亮性和燦爛性,最終爲燈綵注入靈魂和盎然生機。光的“時間性”因素的介入,使靜態的燈綵形式生輝生動,成爲別具一格的造型藝術。因此,惟有點亮,惟有在節日點亮,惟有爲祭典慶儀點亮,燈綵藝術才顯出它的紅豔的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