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三年級語文下冊《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

在上課前,我在班裏問了一下孩子們,你們覺得哪篇課文最搞笑,孩子們都覺得《陶罐和鐵罐》最搞笑。所以我選取了這篇課文。

《陶罐和鐵罐》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課文,主要透過對話展開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友善,都在人物的對話中充分展現。因此,對話的朗讀指導是本課教學設計的重要資料。那麼,以什麼作爲指導對話朗讀的突破口呢我在課前反覆研讀課文,找到了"奚落"這個關鍵性的詞語:陶罐和鐵罐所有的對話,不就是"怎樣奚落"和"怎樣對待奚落"嗎於是,整節課以初步掌握主要資料,理解"奚落"的意思開始後,就用"鐵罐是用哪些尖刻的話諷刺陶罐的"這個問題直奔主題,導入新課。

接下來,讓孩子們透過讀課文,把鐵罐奚落陶罐的話勾畫下來,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一步體會奚落的含義。對話的朗讀指導,怎樣才能做到求真,求實,求趣呢這篇課文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具體,生動的神態,動作描述,使鐵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學會抓住鐵罐,陶罐的神態讀出他們的傲慢和謙虛。用填空的形式來讀出陶罐和鐵罐的表情,最後分主角朗讀課文。也是孩子們對課文理解的昇華。

課文的10-17自然段,資料簡單易懂,所以我請孩子們先自讀課文,再把自己讀懂的資料說一說,瞭解兩個罐子各自不同的結局。其餘的不再做更多的講解。

之後,用"讀完這個故事,你想到了什麼"這個問題迴歸整體,引發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資料的基礎上談見解,說感想,理解課文講的道理,學習全面地看問題,懂得要多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整個教學過程,孩子們學習情緒很激昂,很踊躍。但我覺得從我自身的素養來看,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如:我的評價語不夠簡潔到位,不會隨機應變地處理課堂上的意外。上課時總有點慌,生怕時間不夠,心裏總想着這個環節快完,快點進行下一個環節,這也是我每次上完課後最遺憾的地方。我想多鍛鍊必須會有長進的。

  三年級語文下冊《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2

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裏的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裏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爲文物,鐵罐卻化爲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透過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的描述,瞭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理解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抓住了以下兩點進行教學。

  一、抓對話、重朗讀

課文資料簡單易懂,生動搞笑,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作適當的指導。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比如:透過“你敢碰我嗎?”“和你在一齊,我感到羞恥,你算什麼東西!”

能夠看出鐵罐的自以爲是,傲慢無理。透過“不敢,鐵罐兄弟。”“何必這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能夠看到陶罐的謙讓寬容。在學生自讀後,教師檢查學生自讀的狀況。提出問題、組織討論的方式進行檢測:陶罐和鐵罐是怎樣對待對方的?讓學生找出對話部分,反覆讀,根據課文對陶罐、鐵罐語言、神態的具體描述,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鐵罐傲慢、蠻橫無禮;陶罐的謙虛、友善、寬容。

  二、以比較、悟品格

在品析人物對話時,採用比較的方法,讓學生體會陶罐和鐵罐不同品格。教學第二部分許多年過去了,陶罐和鐵罐發生了什麼變化呢?在比較中讓學生明白:在那裏鐵罐的可悲下場和陶罐不朽的價值構成了鮮明的對照。進一步讓學生領悟;陶罐出土後,依然惦記着以前對自己並不友好的鐵罐,從中感受陶罐的善良之美。

這天這節課的教學,比較圓滿地完成了預設的教學要求,到達了預設的教學目標,孩子們在課堂上學得主動,練得用心,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對話的練讀中。從孩子們的朗讀和發言中,能夠感覺到他們已經體會到了陶罐的謙虛寬容,也感受到了鐵罐的傲慢無禮,這時,明白故事所蘊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年級語文下冊《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3

《陶罐和鐵罐》是一則很有啓發性的寓言,講述的是國王御廚裏的鐵罐自持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裏許多年以後,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化爲泥土,不復存在。教學重點爲透過體會陶罐和鐵罐兩個性格迥異的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的描述,讓學生理解正確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由於在第七單元中類似課文已經學習過,再加上本文語言生動,貼近兒童實際,資料淺顯易懂,適合學生自主閱讀。因此,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決定放手讓學生自讀,在學生自讀、感悟的基礎上做適當的指導,引導學生明白寓言中蘊涵的道理並受到教育。

我在上這課時,我做了這樣的設計:在學習生字新詞的基礎上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在自由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朗讀之後,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誰、不喜歡誰、理由是什麼。雖然此時的感受是粗淺的,但是促進了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絕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鐵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謙虛、善良和真誠。

在精構環節,圍繞陶罐和鐵罐的四次對話,我在教學中採用範學式,先指導學習第一次對話,然後總結學法,再讓學生用這樣的方法去學習其他的對話。在學習第一次對話時,我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關鍵詞,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和表情,並透過指導朗讀,感悟人物性格特點,由此對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瞭解。之後採取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由小組長組織進行學習。在小組充分學習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讓我欣喜的是學生不僅僅能有感情地讀出人物的不同神態不同性格特點,有的小組甚至自告奮勇要爲大家表演一番,可千萬別小瞧孩子們,鐵罐和陶罐的特點被孩子們演繹出來了。看着孩子們意猶未盡的神情,我想這樣自主主動的學習,帶給孩子們的是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享受吧。並請學生說說悟出了什麼道理,這樣讀寫結合,激活了學生頭腦中儲存的信息,使學生有話可說,樂於寫作。

教學中存在不足之處如下:精講環節中,在總結學法的時候我沒有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對細節之處沒有講得更清楚,導至小組合討論走形式,不知從何入手進行學習。有些小組長在組織小組學習時,人員分配不夠合理,沒有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這些方面的訓練在平常還需加強。透過國培學習我能認識到自己不足。要及時轉變觀念,學習新的教學方法,跟上時代步伐與時俱進,

  三年級語文下冊《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4

《陶罐和鐵罐》是學生所喜歡的搞笑的童話故事。講的是發生在陶罐和鐵罐之間的搞笑故事,全文可分爲兩部分:第一主要講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講許多年代過去後,人們發現了陶罐,鐵罐卻早已氧化。作者告訴人們“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長處,而看不到自已的短處,也不能只看到別人的短處而看不到別人的長處”這樣一個道理。這則寓言故事語言樸素卻富有童趣。教學時,引導學生明白寓理並受到教育是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抓住對話、注重朗讀,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故事中的陶罐和鐵罐個性鮮明,鐵罐傲慢無理,說話咄咄逼人,而陶罐謙虛容忍,態度溫和友好,這從他們彼此的對話中顯而易見。在教學時我主要讓學生以感悟人物性格爲主線,以分析朗讀爲主。在教學一開始,我先讓同學們欣賞小動畫,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我緊之後提出問題“那麼你們喜歡陶罐還是鐵罐?”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好處深重,既啓發了學生有價值的思維,又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珍視了學生的獨特感受、理解、體驗。在指導朗讀時我主要引導學生畫出課文中陶罐和鐵罐神態的語句,再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學生在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等多種方式下,產生了極大的樂趣。透過品讀、比較、分析,學生自己就能用恰當的詞語來形容陶罐和鐵罐的性格特點,再一次激活學生思維、訓練了學生語言概括的潛力,對事物的不同感受潛力及情感表達潛力。爲了讓學生加深對“人物”的理解,我個性強化了“演一演”的教學環節。在學生把握“人物”的特點、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後,我便讓出講臺給學生表演。學生的表演能夠說是繪聲繪色,博得了我和同學們會心的笑。學生學得簡單愉快,同時無論是表演者還是觀看者也都

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這樣一來,課堂再不再是教師的獨角戲,而是成了學生的舞臺。

這種以讀帶悟,以悟促讀,在讀中體驗、揣摩主角的性格特點,提高思想認識,爲理解寓意作鋪墊。這天這節課的教學,較好的完成了預設的教學要求,到達了預設的教學目標,孩子們在課堂上學得主動,從孩子們的朗讀和發言中,能夠感覺到他們已經體會到了陶罐的謙虛寬容,也感受到了鐵罐的傲慢無禮,這時,明白故事所蘊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年級語文下冊《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5

這節課去年穀玲老師上過,給我們帶給了很好的教學借鑑。所以我基本上就是按照原有的教學思路,進行了適當的個性化修改。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我覺得以下幾點落實到位:

首先,這篇課文的段落比較多,學生不容易整體把握課文資料。所以,我就嘗試讓學生將整個故事分成兩個場景,並找出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這樣課文的重點資料即對話部分學生也能一下子就找到。在設計中,我自己心裏並沒有底,令我欣喜的是,孩子在初讀之後就能找出故事發生在兩個不同的地方,又透過默讀課文找出了相應的自然段。這樣就理清了脈絡,有利於學生對全篇課文資料的把握。

其次,透過多種形式品讀鐵罐和陶罐的對話,從而瞭解人物神態和性格。緊緊抓住“奚落”這個詞語,讓學生從鐵罐對陶罐的明知故問中,悟出這就是鐵罐“奚落”陶罐,詞語的意思自然而然就掌握了。並且透過品讀,學生還明白了鐵罐奚落陶罐的原因,教學重點和難點也迎刃而解。

但是,由於自身經驗及準備不足,教學中也存在很多遺憾:

首先,學生的情緒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可能是因爲下午學生比較容易犯困,也可能由於自己也有些緊張,一向繃得比較緊,從而影響了學生,總之感覺學生的情緒不如平時高漲,有些孩子始終不敢舉手,我也沒有及時啓發、引導,課堂氣氛不是很熱烈。

其次,指導朗讀形式單一,流於形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部分,是指導朗讀的重點。理想的狀態是學生能夠表現出人物對話時的動作和神態,而且每次對話都有所區別。就應讓個別學生進行演練,從而有目的的進行指導,逐漸提高要求,增加梯度。但是我基本上都讓學生齊讀,這樣看不出梯度的變化,只是泛泛而讀。

總之,每一次公開課都是自我歷練、不斷提升的過程,就像這篇課文的最後,我送給孩子們的幾句話:取長補短、相得益彰!期盼着自己的課堂教學,也能夠在互相學習中有更加成熟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