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幼兒園公開課反思出來大綱

幼兒園公開課反思出來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1W 次

  範文一:幼兒園公開課反思

學習5以內的加減反思

幼兒園公開課反思出來

這一課的最大特點是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繫,多種情境的創設讓小朋友充分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我認爲這次基礎教育改革,其根本變化,在於更加重視對小朋友情感的培養,使小朋友建立正確的數學觀,認識數學的價值體驗數學的趣味,清楚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的關係。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目標的實現,對於小朋友,是比知識本身更重要的。小朋友一旦認爲數學有趣、有用,而自己通過學習能夠運用,那麼,學生就具備了學好數學的願望和信心,有了學習的內驅力(即學習動機)。這對於小朋友主動學習數學至關重要,是起決定作用的。《加法》是21世紀數學實驗教材第三單元的開始內容。在學生學習1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初步瞭解加法的含義,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有很多的加法問題,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5以內的加法。

我在備課上、上課過程中始終貫穿的一個理念是一切從“以的生活”出發。第一部分,主要是利用談話,自然而然地過渡到魚市買魚的情景,爲了幫助孩子們學會加法,我把小金魚帶進了課堂,先讓學生猜一猜兩缸金魚合起來是幾條金魚,教師再通過把兩缸金魚合起來的演示,進一步驗證了小朋友們的猜測。隨着小金魚嬉戲地遊在一起,加法的概念形象而生動地在孩子們頭腦中生成。

這一部分主要是抓住了低年級直觀教學的原則,貼近小朋友生活,生動而又有趣味,不但通過演示使小朋友牢牢地記住了加法是表示合起來的意思,同時讓小朋友感受到生活中的事情能夠用數學表示,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願意用數學來表示生活中的情景。當小朋友列出算式後,我沒有過多地追問1、2、3分別表示什麼。之所以這樣做的想法,是我把學生的發展看成一個動態的過程,在後面的例題及練習中再進行相關內容的認識。而在例1中不處理,這樣做的目的是更加突出讓學生去感受數學情境,更加突出“合起來”的意思。一部分再添上一部分,也要用加法計算。我設計了停車場停車問題這一個情境,在小朋友理解了加法的含義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1、4、3各數的意思,分散了難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然後繼續通過多媒體手段,我找到了學生做值日這一個每天都要接觸的事情更進一步認識到,使小朋友又發現身邊的事也存在數學問題。最後遊戲部分,我挑選了許多有趣的加法開放題,學生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圖畫,和自己的好朋友說一說,即複習了新知,又增加同學之間的友誼,從小朋友愉快的笑容、輕鬆的作答、熱烈的討論中,不難看出,小朋友學得輕鬆、愉快,只有在這種開放的學習情境下,小朋友的思維才能充分活躍,才能迸發出創新的火花。在這裏開放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從題目的選擇上,給了小朋友一個自由選擇和開放空間。學生有自己的想法,他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去挑選喜歡的圖畫。二是題目的設計上體現開放。在這裏也有兩層:A是在設計圖畫時教師有意識地設計了一些開放的題目。如在遊戲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幅圖:一個籃子裏,左邊2個紅蘿蔔,右邊1個紅蘿蔔1個綠蘿蔔,學生既可以左右看,列出2+2=4,

也可以從顏色上區分,列出3+1=4,B是最後的連加。這幅圖的設計,就充分體現了開放,在這裏,不但要看錶示的結果,更要重視給學生機會,讓說出自己的想法。即重視反饋的環節,只要“自圓其說”就可以了

學習5以內的加減反思

這一課的最大特點是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繫,多種情境的創設讓小朋友充分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我認爲這次基礎教育改革,其根本變化,在於更加重視對小朋友情感的培養,使小朋友建立正確的數學觀,認識數學的價值體驗數學的趣味,清楚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的關係。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目標的實現,對於小朋友,是比知識本身更重要的`。小朋友一旦認爲數學有趣、有用,而自己通過學習能夠運用,那麼,學生就具備了學好數學的願望和信心,有了學習的內驅力(即學習動機)。這對於小朋友主動學習數學至關重要,是起決定作用的。《加法》是21世紀數學實驗教材第三單元的開始內容。在學生學習1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初步瞭解加法的含義,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有很多的加法問題,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5以內的加法。

我在備課上、上課過程中始終貫穿的一個理念是一切從“以的生活”出發。第一部分,主要是利用談話,自然而然地過渡到魚市買魚的情景,爲了幫助孩子們學會加法,我把小金魚帶進了課堂,先讓學生猜一猜兩缸金魚合起來是幾條金魚,教師再通過把兩缸金魚合起來的演示,進一步驗證了小朋友們的猜測。隨着小金魚嬉戲地遊在一起,加法的概念形象而生動地在孩子們頭腦中生成。

這一部分主要是抓住了低年級直觀教學的原則,貼近小朋友生活,生動而又有趣味,不但通過演示使小朋友牢牢地記住了加法是表示合起來的意思,同時讓小朋友感受到生活中的事情能夠用數學表示,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願意用數學來表示生活中的情景。當小朋友列出算式後,我沒有過多地追問1、2、3分別表示什麼。之所以這樣做的想法,是我把學生的發展看成一個動態的過程,在後面的例題及練習中再進行相關內容的認識。而在例1中不處理,這樣做的目的是更加突出讓學生去感受數學情境,更加突出“合起來”的意思。一部分再添上一部分,也要用加法計算。我設計了停車場停車問題這一個情境,在小朋友理解了加法的含義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1、4、3各數的意思,分散了難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然後繼續通過多媒體手段,我找到了學生做值日這一個每天都要接觸的事情更進一步認識到,使小朋友又發現身邊的事也存在數學問題。最後遊戲部分,我挑選了許多有趣的加法開放題,學生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圖畫,和自己的好朋友說一說,即複習了新知,又增加同學之間的友誼,從小朋友愉快的笑容、輕鬆的作答、熱烈的討論中,不難看出,小朋友學得輕鬆、愉快,只有在這種開放的學習情境下,小朋友的思維才能充分活躍,才能迸發出創新的火花。在這裏開放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從題目的選擇上,給了小朋友一個自由選擇和開放空間。學生有自己的想法,他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去挑選喜歡的圖畫。二是題目的設計上體現開放。在這裏也有兩層:A是在設計圖畫時教師有意識地設計了一些開放的題目。如在遊戲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幅圖:一個籃子裏,左邊2個紅蘿蔔,右邊1個紅蘿蔔1個綠蘿蔔,學生既可以左右看,列出2+2=4,

也可以從顏色上區分,列出3+1=4,B是最後的連加。這幅圖的設計,就充分體現了開放,在這裏,不但要看錶示的結果,更要重視給學生機會,讓說出自己的想法。即重視反饋的環節,只要“自圓其說”就可以了

  範文二:幼兒園英語公開課反思

幼兒園英語公開課反思

孩子年齡小,聽覺敏銳,對語言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和領悟能力,正是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 這一時期,興趣和動機是影響他們學習的重要因素。

幼兒英語教學不但要求教師有一定的英語水平,更應該瞭解幼兒、熱愛幼兒。針對我們大班幼兒的英語水平和接受能力,我反思了自己在本週教學中的一些粗淺體會和困惑。

一:發揮想象力用多種方式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

1、中班幼兒的注意力時間較短,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對差是這個階段幼兒的年齡特點。在課堂上老師的教學方法要多樣化、教學手段要靈活化、課堂的內容要生動形象,爭取在幼兒注意力分散之前(1520分鐘)結束主課。例如:在學習一些交通工具名稱時,我準備了各種交通工具的卡片和模型,用變魔術的形式讓幼兒初步認識它們,然後使用卡片和模型讓幼兒做各種遊戲、搶答比賽、律動兒歌等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

2、在教學活動中發揮想象力多采用遊戲教學法,也就是我們園本課程裏的以主題遊戲活動爲載體,即讓孩子在玩中學,生活中學。比如小遊戲:大小聲音練習、simonsays、小和尚挑水等,以這種形式教學活動氣氛很活躍,容易被幼兒所喜歡,並且有利於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3、在英語教學中適當的加一些讀脣環節,比如你說我猜和傳話等,這裏要求所謂的說和話都只是一個脣型,老師不出聲音幼兒要根據老師所表現的脣型發出正確的讀音,有利於促進幼兒發音的正確性和準確性。

二:發揮想象力、創造力,課堂上創造英語情境氛圍。

總之,從小培養幼兒從生活中學,運用到生活中去的良好習慣,努力爲幼兒營造一個學英語的氛圍。

以上這篇是幼兒園英語公開課反思。就爲您介紹到這裏,希望它對您有幫助。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您的好友。

  範文三:幼兒園公開課教學反思

幼兒園公開課教學反思一:幼兒園小班公開課教學反思

12月15日,我園組織了公開課展示活動,爲了個人成長,同時這也是給我們年輕教師一次展示和鍛鍊的機會,所以我踊躍報了名。這次活動共有六名教師參加,我們本着互相學習,發現自己的短處,改正存在的問題,吸取別人的精華,來調整扭曲的教學習慣。

這次公開課讓我的感觸很深。我執教的內容是小班的《過新年》中的科藝活動《找朋友》,我感覺準備得很充分,可是卻沒想到效果還是不盡人意。

這次公開課,我們小班組的三位老教師幫了我很多忙,幫我準備教具,幫我看教案的設計,給我提建議,雖然我上的效果不怎麼樣,但很非常感謝她們,這也充分證明了我們小班組團隊的凝聚力。我以爲我準備的教具能讓這節活動具有吸引力,讓幼兒更感興趣。想不到因爲我分發的時侯,自己給孩子們分發時有點忙,而導致整節課有點亂。

課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雖然說孩子們對這節課掌握得很好,可是對於小班的孩子缺乏趣味性、遊戲性,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忽略了這一點。活動開始我是以小熊開商店引出,但是在整個過程中我們幫助孩子們做的很多,幫他們收積木,發積木等,其實這些孩子們自己就能做到。這節課我沒有放開讓孩子們自由地去參與活動,而是在我的要求下讓孩子們按着我的要求去做,使孩子們受到約束,如果我把整節活動以玩的形式,讓孩子到前面,自由操作,而不是我去限制孩子,我想那樣效果會更好的。而且我選的教學方法太一板一眼了,不適合小班孩子,這是我這節課最大的缺點。

最後老師們的評價讓我受益匪淺,尤其是王園長的一番話,真的學到了很多東西。在活動課上老師要掌握技巧,靈活一點,不要太死板。只有你去嘗試、去鍛鍊、去改正、一定會有進步,我會在以後更加的努力,去學習,去鍛鍊,讓自己不斷的進步。

幼兒園公開課教學反思二:幼兒園公開課的反思(3529字)

對於公開課,大部分人傾向於從教學活動形式或目的來判斷是否屬於公開課。有學者指出判斷幼兒園公開課應該綜合三個方面:是否有他人在場;是否以觀察與評估爲目的,是否是正式組織的教學活動。按照這三點來辨別,則觀摩課和園內研討活動也是公開課。

公開課的主要作用是教學的指導與示範、教研,教學是基本,教學產生教研,二者又相互促進。公開課除教學教研的作用外,還承載着一些功能。如,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教學實踐與研討;促進幼兒發展;促進幼兒園的發展,其中包含着選拔與考評的功能,也包含於教師發展中。

裴娣娜指出,公開課始於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當時開設公開課的目的和對象都很明確,即請中小學骨幹教師、特級教師爲高師院校學生作學科教學的示範課,屬於職前培訓的性質。當然幼兒園公開課本應也是培訓青年教師,開展研討交流,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進而促進幼兒發展,但是當前幼兒園公開課面臨的問題卻不容樂觀。

一、幼兒園公開課

異化現象分析

越來越多的人在開展幼兒園公開課的同時也開始積極反思公開課的問題,並且指出公開課已經違背了其主旨,偏離了其主要正向功能的軌道,被異化了。幼兒園公開課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在於參與的人從形式和評議等方面使得它的價值取向逐漸發生偏離。

1.教學內容上刻意追求學科領域整合

綱要中指出各領域內容要相互滲透,有機聯繫,注重綜合性。幼兒園各領域的綜合、滲透最佳方式是以主題活動的方式進行。但是在幼兒園公開課中我們也經常見到學科領域整合的教學。有整體觀念很好,但是如果刻意追求,並沒有真正融合,讓人看起來,就只是一堂散亂,沒有重點,花樣繁雜的教學活動。並且爲了完成準備好的教學,就很會延長時間,本來幼兒的注意力時間有限,如果教學時間超過幼兒注意力時間,就會影響教學效果,加重幼兒負擔。

2.教學形式的異化

(1)“示範”、“展示”課的異化

公開課本來一方面是要促進上課教師的專業成長,另一方面提供觀摩、研討的機會。但是在公開課中我們只看到教師的“完美”教學,教學過程沒有出現任何問題,教學過分“打磨”,孩子也許早已失去興趣,只是成爲教師的道具,而教師的表現有作秀之嫌。在公開課中,基本都會用到多媒體,多媒體是輔助工具,運用好了能爲教學增色,但是常常能看到幼兒園教師用多媒體只是形式,並沒有真正結合教學內容或自己的教學風格,多媒體有時就只是一個表演的背景,卻顯得很突兀。

(2)表揚幼兒形式化

在常規課中,一些幼兒的表現不一定能得到老師的表揚與鼓勵,並且表揚的頻率也沒有在公開課中大。在公開課中我們隨時都能聽到.“你真棒”之類的表揚聲。雖然新課程改革後要求培養幼兒園的自信心,不能隨意否定,但是這種“隨口”的肯定,對於幼兒園的發展沒有新的幫助。因爲這種評價過於模糊,過於籠統,不能讓幼兒明確自己是哪裏做的好,事實上此時幼兒並沒有獲得確切,具體的信息,以加強幼兒某方面的優勢發展,而只是讓幼兒“高興”,久而久之就會要麼使得幼兒認爲這種表揚太過於廉價,失去一個發展的外在動力,要麼就會滋生驕傲的情緒。

3.教學評議的異化

幼兒園公開課應該既重教學,又重研討,教學的中心應該是幼兒,研討的終極目標也是幼兒。但是在教學評議時,教師個人的自我評價,他人的評議都沒有用正確的理論、思想來觀摩、分析、反思公開課。

“因爲公開課上得成功不成功,涉及到對一個教師的評價,所以,許多非客觀因素、非科學因素就必然地滲入到公開課中,尤其是公開課的評課環節當中。也就是說,公開課評價不能過份強調教學方式和手段,公開課更應成爲當時各種新的教學方法或教學理念的實驗場。”

上課教師在自我評價的時候,往往覺得整堂課只要順利按照教學準備上完就算是一堂成功了。雖然作爲公開課就含有“優秀”的成分,但是順利不代表優秀,而是教師運用自己的教育機智引導孩子解決他們的問題,把孩子需要和應該具有的知識傳達給他們,這種傳達的過程是生命之間的相互影響。教育本就是生命對生命的影響,我們想要祛除這種影響都是不可能的。

而另一方面,他人對教師的評價,往往空而泛。例如,“教學目標明確”、“教態好”等等籠統含糊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沒有針對性,沒有達到公開課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目的。這樣反而使教研後續不足。

4.公開課中存在教育公平問題

“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幼兒的發展,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幼兒,要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已有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用適當的方式給予幫助和指導,使每一個幼兒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但在公開課中卻存在不公平現象。有的老師指出,爲了上好公開課會把平時平時搗蛋不聽話的孩子剔除。最常見的是在公開課中,被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的孩子都是老師喜歡的或是平時表現好的孩子。那些所謂表現不好的孩子完全被忽視。這樣的公開課沒有把孩子放在中心,已經丟棄了教學的終極目標。

二、對幼兒園公開課的反思

幼兒園公開課存在的問題已經阻礙了公開課正向功能的發揮,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與反思。

1.追求功利化

幼兒園和教師在考慮公開課時也許更多出發點不在於教學相長,而在與通過公開課的形式獲得更多的優勢資源與利益。

2.價值取向的偏差

教學包括教和學,教是爲了學,教是爲了不教。幼兒園的所有一切作爲都應是以促進幼兒健康而全面發展爲目的。公開課也應該是以幼兒爲中心的教學,公開的目的不應僅是教師的教學,還應有幼兒所呈現的。教師專業成長的終極目標是孩子的發展,所以公開課如果只是圍繞教師進行,而忽視幼兒,把幼兒當做配合教師的道具是本末倒置的。

5.教育理論掌握不夠深入

在幼兒園公開課中究竟是要反映什麼教育理念,什麼教育思想,有什麼新的教學方法產生,在公開課進程中有什麼教育契機可以值得我們研究,等等問題,教師和聽課人員都沒有很好的理解。因此,公開課就只流於表面,流於形式。

三、幼兒園公開課常態化的重構

1.價值取向的轉變,以幼兒爲本,防止教育不公平現象

教育不僅是要有效率、效益,還要有生命,教育應該是生命在場的互動,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表演。在公開課的舞臺上教師應該是導演或只是幼兒的配角,而不是主角。爲了孩子的發展要求教師專業發展。爲了每一個孩子成長,教師要公平對待,給每個孩子受教育的機會。不把公開課功利化,把公開課當成研究課,就不會迴避問題,而是直面問題,進行問題分析,進而解決問題。應該始終堅持教學相長這句話。

2.加強幼兒教師教育機智素養修養

幼兒園教師面對的是一羣天真活潑,有“哲學智慧”的孩子,這就需要幼兒園教師學習多方面知識,只有擁有廣博的知識時纔不至於爲不“尷尬”高控制幼兒,或不讓幼兒提問。教育機智是要在豐富的知識及教育經驗中形成的。我們不能苛求幼兒教師什麼都會,但是我們可以運用教育機智解決問題。我們應該始終懷着這樣的信念:不要只做教書匠,而要做教育家。教育家有自己獨特的個人魅力,而這種個人魅力來源於教育實踐的豐富經驗,善於處理問題的機智。擁有教育機智的教師,上公開課前就會對上課內容瞭然,不斷“打磨”的是自己,而不是“磨”上課對象。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爲了一堂好課,我準備了一輩子。”我們應該秉承這樣一種專業精神。

3.完善評價標準

“公開課既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平臺,也是其人格魅力的展示舞臺;公開課既是切磋研究、生髮集體智慧的機會,也是合作分享、打造團隊精神的空間;公開課既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關照,也應是對學生作爲‘人’的關懷過程。”對幼兒園公開課的評價不要只看到教師的發展,還要看到幼兒在其中的展示,教學的目的是否達到。並且要細化評價標準,不能只是籠統、模糊的評論。多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評價交流,這樣才能真正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4.注重教學有效性

“教師的教學必須要符合幼兒的發展需要和幼兒實際,在融入幼兒經驗的教學中幼兒的參與性才能得到提高。教師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爲和策略纔是真正的有效教學。”公開課異化,只流於教學形式,忽視了幼兒,忽視教學的目的。事實上重複出現的教學材料或教學情境會使幼兒失去興趣,幼兒參與度就不高,教學就達不到本身的目的。我們有時只爲追求公開課的“完美無缺”而費事費力的打磨了一堂公開課,但實際上,只要是教學中幼兒有收穫,生命對生命發生了影響的,這樣的教學就是有效的。並且我們應該清楚認識到沒有完美的教學,只有不斷改善,反思的教學,只有認識到了自己不足之處,我們才能進步,認識到別人的不足才能借鑑經驗。我們應該回歸公開課的本色。公開課雖然在於示範引領,但是它也應該是真實而富有魅力的,它不能作假作秀,它所要展示的是師生之間的有機互動。所以幼兒園公開課應以幼兒爲中心,注意教學的實效性。

我們認識到了幼兒園公開課的作用及其問題,但是隻有讓公開課發揮其正向功能,才能充分發揮其功用,體現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