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通用8篇)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6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通用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通用8篇)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1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一篇語言優美,內容詳實的課文。作者從海水、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介紹了位於我國南海的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課文的主旨是要使學生了解西沙羣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可愛的地方,要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積累好詞佳句。作者爲了生動描述神祕的西沙,大量運用了書面語言,如:風景優美、物產豐富、交錯、五光十色、綻開、蠕動、威武、千奇百怪、無所不有、龐大、成羣結隊、棲息等。這些文字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但對絕大多數孩子來說,西沙是個遙遠、模糊、神祕的地方。如何讓三年級的小學生也走近西沙羣島,與西沙羣島進行零距離的對話呢?我認爲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視覺效果,在指導學生瀏覽西沙羣島圖片的同時,進行文字介紹,幫助學生建構起對西沙羣島感知認識,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增強感性認識。在教學設計中,要設計並製作課件,先讓學生欣賞海水的奇妙,學生非常感興趣,都看的十分認真和投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看完後他們能大膽發表自己的感想。接着讓學生看海底的各種產物,非常形象直觀,學生猶如身林其境,感受深,有話可講。多次在結合多媒體演示的幫助下,讓學生在視覺上提前感知到了事物的特徵,助學生理解的更透徹、更全面。然後再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和感受文章語言的精練和優美,從而感受西沙羣島的美。這樣,抽象的事物具體了,靜態的東西鮮活了,課堂效果非常好。如在第3自然段介紹西沙羣島海底的教學中,由於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的侷限,學生對海里奇異的魚缺乏感性認識。一張張圖片的出示立即將學生引入一個全新的世界,一條條五顏六色的魚在眼前遊動起來,將他們帶入一個奇異的海底世界。在此基礎上又引導學生賞讀內化,讀出了海水的美,讀出了魚的種類繁多。另外,許多相關資料的瀏覽使學生開拓了眼界,課文內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在此基礎上,我再抓住了這篇課文的本身的有利因素:抓重點語句,引導遷移。

1、練習用“因爲…所以…”說句子。把“因爲海底高低不同,有山崖,有峽谷,海水有深有淺,從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作爲第2自然段的重點句,進行反覆練習,讓孩子們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

2、比喻,是本課用得最多的修辭。教學比喻句不要只滿足認得什麼像什麼,而要引導學生準確地認識比喻義,這樣的教學纔到位。

3、運用誇張,可以生動、形象、深刻地表情達意。

也許,就像人們常說的想象總是完美的,現實總是殘缺的。我們能在說課時,暢談我們美好的教學設想,但要嫺熟地駕馭課堂,完美地展現預設,是不容易的。

一節課,讓我看到了自己的許多不足,駕馭課堂能力有待提高,既然孩子們對課件畫面產生那麼大的興趣,老師卻不能捕捉這個機會引導學生探討西沙羣島的富饒,而只是會跟着自己的教案走,錯失教學良機,導致課堂效率低。一節課,着重處理了“海底”這一段,學生能夠背誦,能夠理解,也瞭解了作者的寫法,但課堂容量太少,西沙羣島的富饒不僅僅體現在“海底”一個片段上。所以,留給學生感悟其它方面的時間還是顯得少了。如評價不到位以及不善於抓住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這一點也是平時的課堂中困擾我們的地方,對於學生的回答,不能很好地給予評價,往往使一些精彩之處或者說疑難處進行深入地剖析,課堂造成課堂資源的流失。

由於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學生的預習不夠充分,所以本節課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只有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課堂上纔能有的放矢。

雖然也嘗試建構一種多層面的課堂,希望能通過一節課教給孩子更多的東西,但是,許多方面考慮得還不夠周全,補充素材在課堂上經常被當成一種形式,成爲一種資源的浪費,浪費了一些寶貴的時間。

雖然平時非常注重學生自信的培養,但大部分學生還是不夠自信,不敢或者說不願談自己。

確實,教學設計可以是預設的,但課堂教學卻是無法預測。而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只有運用自己的教學機智把種種“無法預測”變成自己的教學亮點,才能讓自己的教學目標很好達成。我們的課堂應該是學生的課堂,老師應該從關注設計轉變成關注學生,相信到那時,教學纔是“完美”的。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2

中年級的片斷訓練,既是低年級字、詞、句訓練的歸結,又是高年級篇章訓練的基礎。片斷訓練對於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提高學生認識和表達能力,養成良好的習作習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葉聖陶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寫作技巧。”因此,我根據教材特點,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給學生提供有效借鑑的對象和創造的依據,及時讓學生進行模仿和創造性運用練習,從而使語言運用練習成爲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一篇寫景的文章。這篇精讀課文通過介紹西沙羣島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麗富饒,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羣島的熱愛之情。全文圍繞題眼“美麗、富饒”展開,行文思路條理清晰、結構嚴謹,構段句羣典型且多樣,遣詞用語精確且具體,所以教學這篇課文除了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外,還應該鼓勵學生學習段落的寫法。特別是描寫魚的一段,結構、句式都是孩子們寫作的典範。我在預設這節課時,針對三年級孩子的特點主要從兩方面去思考:第一,突出“美”字。這篇課文的一個特點是用優美的語言描寫了美麗的景象,是學生積累語言的好素材。所以我在第一、二課時的教學中也採用了多媒體教學,在情境美之中學習語言美,並在語言環境中學習了生字、新詞,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第二,突出“練”字。三年級是作文的起步階段,針對我班學生作文不具體、事情敘述不清楚等情況,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重視語言的積累”,我又設計了第三課時,重點是積累語段和仿課文寫片段,目的是通過加強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指導,讓學生主動記憶,摘抄美詞佳句,真正把積累語言落在實處,自覺養成積累語言的習慣。另外是通過創設語言運用的情境,引導學生把課文中的詞語、句式、段落,遷移到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活動中進行重組,引導學生圍繞一句話把內容說清楚、說具體。這是對教材內容的一種拓展,是對語言學習的一種發展,讓學生在課內學到方法,讓他們在離開了課堂、離開了教師、離開了教材,也能夠自己去發展學習。

引導學生圍繞一句話把句子寫具體、寫清楚,我主要抓住第二和第六自然段進行教學。

(1)第二自然段圍繞“西沙羣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寫了海水的顏色和形成原因,句中的“五光十色”、“瑰麗無比”就具體、形象得多了。

(2)“西沙羣島也是鳥的天下”是概括性的一句話,如果把它當作中心句,隨後從海鳥多、鳥蛋多、鳥糞多等方面加以分述,句子就具體了,也讓我們感受到西沙羣島的確是“鳥的天下”。

(3)引導學生圍繞“春天真美啊!”進行說話,說說如何將這句話寫具體,寫清楚。孩子們紛紛圍繞春天的花、草、樹等進行敘述,將這句話進行了詳細的描述,讓我們感受春天的美麗。在仿寫時,學生順着我的提示說到:“春天真美啊!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春姑娘給小樹換上了綠色的春裝,花園裏,五顏六色的花開了……”其實我已經感動孩子的智慧,但如果我再進一步追問除了植物的變化,從動物、人的活動等方面去引導,我想孩子的回答會更精彩,遺憾的是我沒有走這非常必要的“進一步”,沒能讓孩子的智慧深入迸發。

靜下心來想,如果我在教學設計時,預設課堂的容量不要那麼大,重點只體驗學習課文的第二段和第六段,孩子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會更加到位,所以教學的設計也要考慮到孩子的接受程度。其次,對課文第二和第六自然段的分析不夠細緻,引導不夠到位,學生對課文的寫作方法理解不是很透徹。再次,老師對學生的評價語言過於貧乏,以後應該加強學習,豐富評價語言。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我們寧可去追求真實的遺憾,不要虛假的完美!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3

這篇精讀課文,語言優美,用詞準確生動,學生喜歡讀,課文內容容易理解,所以,我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把學習目標提升到:

①再讀課文,深入體會西沙羣島的景色優美、物產豐富。

②學習用課文的寫作方法(總——分——總或圍繞一箇中心句來寫)寫一段話。

在整個教學實施過程中,我覺得有兩個方面做得很好:

第一方面,我始終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積極性,給學生更多的主動權。通過引導學生質疑,參與自主學習目標的制定;通過組織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啓發學生自讀自悟;通過師生、生生多向交流,促進學生自評自結,整合知識體系,掌握學習方法。

第二方面,我在課堂教學中大膽放手,更多地提供學生參與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各種感官功能,讓他們多動手,多動口,多動腦,參與觀察、思考、討論。

讓學生實質性地參與教學過程,做到了七個“讓”:即課文讓學生自學,字詞讓學生自己掌握,段意讓學生概括,問題讓學生髮現,方法讓學生尋找,重點讓學生思索,難點讓學生突破,真正讓學生參與課堂的全過程。這樣,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學生在寫一段話時,大多學生學會了本課的寫作方法,能夠圍繞一箇中心句,通過動作、神態、語言的描寫把一段話寫通順、具體、生動。美中不足之處是,學生在朗讀課文時,如能用配樂配畫就會激起學習的興趣;又如讀“蠕動的海蔘、威武的大龍蝦、色彩鮮豔的和外形奇特的魚”時,如能邊朗讀邊伴有動作,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就會更深,背誦課文就會更快。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4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作者用優美的文字從海水、海底、海灘、海島四個方面向我們展現了西沙羣島的美景,介紹了祖國南疆海防前哨美麗的熱帶風光和豐富的物產。

這一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讀懂每一節的意思”,這個教學目標不僅是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也是三年級閱讀訓練的重點,而這篇課文各段的段式結構非常典型,有並列、因果和總分關係。因此,我們在備課時把訓練歸納節意作爲這一堂課的重點,以朗讀作爲主要訓練手段。

通過反覆推敲,我們進行了三次實踐。第一次實踐中,我們錯誤地將教學目標單一化,純粹地以訓練學生概括節意爲教學目標,因而造成課堂氣氛沉悶,知識教學枯燥。將語文課上成了基本技能的訓練課,語文的學習只是停留在“讀”的層面上。一堂課中,學生沒有任何的語言積累和運用。

第二次實踐中我們雖然補充了語言文字的積累與運用,但學生反覆無效的朗讀與沒有估計學生的學情而讓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都造成時間上的浪費。沒能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裏完成預定目標。

有了前兩次的經驗教訓,我們做了第三次修改。

1、爲了解決課堂氣氛沉悶,機械地進行節意訓練這一問題。我們從課題進入後,請同學默讀課文,說說寫了哪些地點的景物。找到4個地點後,老師把所有的景物隨意地擺出來,讓學生按地點歸類。這樣做既檢查了學生預習課文的情況,瞭解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熟悉程度,又能整體進入課堂教學,不像第一次備課那樣把課文分解得支離破碎。爲了更有效地閱讀,我們將第二次實踐中設計的三次自由讀,前二次改爲快速默讀,因爲學生已有了預習的基礎,可以讓學生一目十行地快速讀,按要求找到相關內容即可。第三次讓學生看着黑板上凌亂的小卡片默讀,一邊讀,一邊歸類。這樣的三次讀只須5分鐘,比原來減少一半時間,而且,讀的方式不同,有利於調動積極性。

我們覺得課文的第三小節結構清晰,語句優美,在整篇課文中具有代表性,學生也容易概括,因此把概括節意訓練這個教學重點放在第3小節,其它小節的節意我們決定放在其他課文中有機滲透。這樣做就避免了一堂課中面面俱到,結果反而什麼也學不好的弊病,有效地突出了教學重點。

2、針對教學目標單一的問題,我們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字、詞的指導與積累運用。如在第2小節的教學時,我們覺得學生理解“一塊塊、一條條地交錯着”這句話是個難點。於是,我們畫了三幅圖,通過直觀圖片,使學生明白海水交錯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在一起的交錯。又如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發現“懶”字學生極易寫錯,因此在教學中,我們還強調了這個字的字形。

3、除此以外,我們重新設計了兩次語言實踐活動,把第一次由原來讓學生以“海灘上有許多美麗的貝殼,大的、小的,顏色不一,形狀多樣,真是千奇百怪,無所不有。”這句話作爲總起句,用自己的話說說美麗的貝殼,改爲有坡度的說話訓練,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多用些修飾詞,能力差的同學說得簡單些也行,使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語言實踐者。第二次是學完了課文,我們在黑板上貼了一幅海底世界圖,還將一些海底動物圖片貼出,讓學生作小導遊,用課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話來介紹畫面內容,學生興趣倍增。通過介紹,不但使學生積累的語言得以運用,更使他們自主嘗試了各種不同的表達方式,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能力。

通過這次的三課二反思活動,我們三年級語文教師得到了幾點啓示:

1、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也就是在我們常說的課前備課這一環節裏,不能只備教材,更爲重要的是要備學生、備學情。不能以老師自己的想像來替代事實。教學目標的編制應建立在學生的學情上,以學生爲本,給學生以主動探索、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由“配角”變爲“主角”。如果教師把上課作爲執行教案的過程,期望學生按教案的設計來作出回答,那麼學生就成了配合老師完成教案的配角,更談不上主體能動性的發揮了。因此,教師要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尊重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尊重那些個性特別、學習成績較差、家庭條件不利其成長和經常犯錯誤的學生。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每一個學生在三十五分鐘內都能受益。

2、教學目標的制定應該多元化,而不能過於單一、片面。語文教學是語言文字積累運用的過程,不能只注重知識上的分析而忽略了語言文字的積累。各條具體目標的達成,要服從於語文教學的整體。語文教學的具體目標,大都以課目標的形式體現。葉聖陶先生曾把一篇文章比爲一個圓球,形象地說明了一篇文章具有極強的整體性。我們知道,一篇課文是一個綜合載體,但卻不是字詞句的簡單相加,而是一個由多種因素構成的有機的整體。聽說讀寫訓練也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整體。一堂語文課也是一個具有深刻的邏輯性、高度的和諧一致的整體。

3、應關注突發問題的調控。課堂上可能發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夠在備課時預測的。我們在實踐中發現,教師如果能夠較好地控制課堂教學中突發的問題,其主導作用的有效性就得到了發揮。因此,我們覺得面對課堂教學中突發出現的問題,教師首先不能緊張害怕,不能設法去防止問題的出現,而要積極靈活地去控制。先要去衡量一下這是個什麼問題,是否需要花時間去解決,需要解決的要敢於放下自己擬定的教學任務,解決到位;不必花時間的可以一筆帶過,避免在課堂上沒了主意,跟着學生越走越遠。這種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提高的,而是通過課堂教學中不斷地重視積累逐步形成的。有了這樣的能力,對提高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5

最近,我執教了《富饒的西沙羣島》這篇課文,感受很深。

這篇課文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介紹了位於我國南海的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學習本課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西沙羣島風光的美麗;二是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積累好詞佳句。由於有課件,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決定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將信息技術與我們的語文教學進行充分的整合。這樣,抽象的事物具體了。

如在第4自然段魚的教學中,由於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的侷限,學生對海里奇異的魚缺乏感性認識。一組圖片的播放立即將學生引入一個全新的世界。在此基礎上又引導學生賞讀內化,讀出了海水的美,讀出了魚的種類繁多。另外,許多相關資料的瀏覽使學生開拓了眼界,課文內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其次,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採取以“讀”爲主的教學過程,努力營造一種“平等、信任、激勵、自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們主動地學、自信地學,興趣盎然地學,達到紮實有效的課堂效果。

正是由於多媒體計算機提供的這一豐富的圖像及聲音信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慾望,促使學生進入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的最佳狀態。在學生情緒高漲時,我緊接着提出要求:“這麼好的地方,課文中是怎樣寫的呢?請大家打開書,認真地把課文讀一讀。”一下子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了課文中,孩子們開始興趣高昂地讀起課文來,有的同學讀完一遍,還情不自禁地讀第二遍。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再次運用多媒體教學軟件,重點展現西沙羣島海里奇形怪狀、色彩鮮豔的珊瑚,懶洋洋的海蔘,威武的大龍蝦,以及那些沒見過甚至是沒聽說過的形態各異的魚兒,由形象的畫面理解自然過渡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自始至終地調動着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生的情緒始終處於亢奮狀態,思維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讀,是學生開啓智慧之門的鑰匙;讀,是學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全國小語理事會理事長崔巒強調:“一定要把課文讀對、讀通、讀順、讀好。”這是學好語文的基礎,也是理解課文的前提。因此在這次教學中,我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聽讀、初讀、速讀等不同的方式讓學生充分地讀課文。在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我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讓學生做到將課文讀對;在熟讀生字的基礎上,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在精讀、理解的過程中,又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和朗讀內容指導學生將課文讀好。在這樣有目的、有層次地閱讀指導中,學生逐步學會了讀書。

當然,我的這次教學還存在着許多不足,其中讓我體會最深的有以下三點:

1、沒有將本課時的教學內容講授完整。在教學過程中,由於對學生情況把握的不準,導致這一課時的個別環節用時較長,特別是請兩個人單獨讀寫魚兒的段落,太浪費時間了。

2。雖然也嘗試建構一種多層面的課堂,希望能通過一節課教給孩子更多的東西,但是,許多方面考慮得還不夠周全,補充素材在課堂上成爲一種資源的浪費,浪費了一些寶貴的時間。

通過這次教學實踐,我充分地認識到自己還應繼續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鑽研教學方法,潛心搞好教學研究,努力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學水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6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一篇語言優美,內容詳實的課文。作者從海水、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介紹了位於我國南海的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課文的主旨是要使學生了解西沙羣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可愛的地方,要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積累好詞佳句。作者爲了生動描述神祕的西沙,大量運用了書面語言,如:風景優美、物產豐富、交錯、五光十色、綻開、蠕動、威武、千奇百怪、無所不有、龐大、成羣結隊、棲息等。這些文字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但對絕大多數孩子來說,西沙是個遙遠、模糊、神祕的地方。如何讓三年級的小學生也走近西沙羣島,與西沙羣島進行零距離的對話呢?

我認爲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視覺效果,在指導學生瀏覽西沙羣島圖片的同時,進行文字介紹,幫助學生建構起對西沙羣島感知認識,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增強感性認識。在教學設計中,要設計並製作課件,先讓學生欣賞海水的奇妙,學生非常感興趣,都看的十分認真和投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看完後他們能大膽發表自己的感想。接着讓學生看海底的各種產物,非常形象直觀,學生猶如身林其境,感受深,有話可講。多次在結合多媒體演示的幫助下,讓學生在視覺上提前感知到了事物的特徵,助學生理解的更透徹、更全面。然後再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和感受文章語言的精練和優美,從而感受西沙羣島的美。這樣,抽象的事物具體了,靜態的東西鮮活了,課堂效果非常好。

如在第3自然段介紹西沙羣島海底的教學中,由於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的侷限,學生對海里奇異的魚缺乏感性認識。一張張圖片的出示立即將學生引入一個全新的世界,一條條五顏六色的魚在眼前遊動起來,將他們帶入一個奇異的海底世界。在此基礎上又引導學生賞讀內化,讀出了海水的美,讀出了魚的種類繁多。另外,許多相關資料的瀏覽使學生開拓了眼界,課文內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在此基礎上,我再抓住了這篇課文的本身的有利因素:抓重點語句,引導遷移。

1、練習用“因爲…所以…”說句子。把“因爲海底高低不同,有山崖,有峽谷,海水有深有淺,從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作爲第2自然段的重點句,進行反覆練習,讓孩子們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

2、比喻,是本課用得最多的修辭。教學比喻句不要只滿足認得什麼像什麼,而要引導學生準確地認識比喻義,這樣的教學纔到位。

3、運用誇張,可以生動、形象、深刻地表情達意。

也許,就像人們常說的想象總是完美的,現實總是殘缺的。我們能在說課時,暢談我們美好的教學設想,但要嫺熟地駕馭課堂,完美地展現預設,是不容易的。

一節課,讓我看到了自己的許多不足,駕馭課堂能力有待提高,既然孩子們對課件畫面產生那麼大的興趣,老師卻不能捕捉這個機會引導學生探討西沙羣島的富饒,而只是會跟着自己的教案走,錯失教學良機,導致課堂效率低。一節課,着重處理了“海底”這一段,學生能夠背誦,能夠理解,也瞭解了作者的寫法,但課堂容量太少,西沙羣島的富饒不僅僅體現在“海底”一個片段上。所以,留給學生感悟其它方面的時間還是顯得少了。如評價不到位以及不善於抓住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這一點也是平時的課堂中困擾我們的地方,對於學生的回答,不能很好地給予評價,往往使一些精彩之處或者說疑難處進行深入地剖析,課堂造成課堂資源的流失。

由於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學生的預習不夠充分,所以本節課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只有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課堂上纔能有的放矢。

雖然也嘗試建構一種多層面的課堂,希望能通過一節課教給孩子更多的東西,但是,許多方面考慮得還不夠周全,補充素材在課堂上經常被當成一種形式,成爲一種資源的浪費,浪費了一些寶貴的時間。

雖然平時非常注重學生自信的培養,但大部分學生還是不夠自信,不敢或者說不願談自己。

確實,教學設計可以是預設的,但課堂教學卻是無法預測。而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只有運用自己的教學機智把種種“無法預測”變成自己的教學亮點,才能讓自己的教學目標很好達成。我們的課堂應該是學生的課堂,老師應該從關注設計轉變成關注學生,相信到那時,教學纔是“完美”的。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7

最近,我執教了《富饒的西沙羣島》這篇課文,感受很深。

這篇課文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介紹了位於我國南海的西沙羣島的美麗和富饒。學習本課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西沙羣島風光的美麗;二是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積累好詞佳句。由於有課件,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決定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將信息技術與我們的語文教學進行充分的整合。這樣,抽象的事物具體了,靜態的東西鮮活了,課堂效果非常好。

如在第4自然段魚的教學中,由於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的侷限,學生對海里奇異的魚缺乏感性認識。一段視頻的播放立即將學生引入一個全新的世界,一條條五顏六色的魚在眼前遊動起來,將他們帶入一個奇異的海底世界。在此基礎上又引導學生賞讀內化,讀出了海水的美,讀出了魚的種類繁多。另外,許多相關資料的瀏覽使學生開拓了眼界,課文內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其次,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採取以“讀”爲主的教學過程,努力營造一種“平等、信任、激勵、自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們主動地學、自信地學,興趣盎然地學,達到紮實有效的課堂效果。

  富饒的西沙羣島教學反思8

《富饒的西沙羣島》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的課文,也是一篇老課文。從整篇課文來看,《富饒的西沙羣島》篇幅較長,許多語句描寫優美。如何做到長文短教,必須從學生的學情出發,力爭做到以學定教。課文分別從海水、海底、海灘、海島四個方面介紹西沙羣島的美景,學生對這四部分都很感興趣。在教學中,我就緊緊抓住這四部分開展教學,主要體現爲以下幾點:

  一、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由於學生間存在着個別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學生必然對四個不同景點中的某一處特別感興趣,因而,本節課我主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確立學習小組,如:水文研究所,海底探寶隊,海灘遊樂場和海鳥觀察站。自由選擇學習內容。教學中明確提出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即全員參與,共同研究,力求達到學習成果最優化。其中老師不是學習的主宰,而是由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老師只是提供相關的資料,成爲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參與者。

  二、注重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個維度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在教學中,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後評價。

如水文研究所在彙報時,用有感情朗讀的方式表現海水的美,讀後請同學來評價,讀得怎麼樣?好在哪裏?不好在哪裏?這樣不僅進行了聽說能力的訓練,同時,同學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增進了友誼。在知識和能力的維度上,強調綜合和整合。教學中分組討論後,集體交流彙報,由老師給出的知識提示,再整合,跳出過去強調語文知識系統性的老圈圈。

注重語文工具與人文性的統一。例如,整個課堂結構設定爲研究彙報活動,使學生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愉悅地學習語文知識。如學習海鳥這一部分的時候,順勢進行保護鳥類的環保教育。最後讓學生飽含激情地朗讀最後一段,充分的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得到進一步昇華。

  三、培養質疑能力

質疑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核心。本節課,我給予學生充分的質疑空間,在集體彙報時,讓其他組員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學生再自主回答。一改以往教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同時教給學生主動向他人請教的學習方法。

  四、努力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

老師既是指導者,又是參與者。鼓勵學生大膽向老師挑戰,培養學生自信心。由於本人在語文教學中還很稚嫩,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認爲還存在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

1、課堂調控能力有待加強。

2、教師的課堂組織語言不夠精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