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散步教學反思

散步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散步》這節課雖然上完了,但整個教學過程的情形還深刻的在我得腦海中迴盪,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散步教學反思,歡迎借鑑參考。

散步教學反思

  散步教學反思1

《散步》的教學工作已完成,給我留下太多的思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一、設計思路

在研讀語文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基礎上,依據學生實際情況,緊扣單元主題和閱讀要求,設計出散文《散步》的教學思路:以“親情”爲主線,關注文章的故事美和情感美,注重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並行發展;學生在閱讀的情境中進入文本的探究,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尋找美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聯繫生活,將自己的獨特體驗表達出來。

因此,《散步》這節課的教學,我圍繞着“親情”展開:整體朗讀,感知親情;合作探究,品析親情;小結課文,昇華親情;敞開心扉,抒寫親情。進而設計了“朗讀感知”、“品析情感”、“文章回顧”、“創新表達”四個環節,注重學生聽、說、讀、寫基本能力,文本理解能力,語言概括及表達能力的培養,同時讓學生在文本中感受濃濃的親情,體悟生命與責任。

二、《散步》教學的完成情況

(一)教學目標順利完成,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由於對教材的分析較爲透徹,學生學情的定位比較準確,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在本課的教學中得以很好地貫穿,實施得也較爲理想,三維目標的達成還是令人滿意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完成較好,囿於學生現階段的生活體驗,學生對中年人的深沉情感和家庭責任能有所理解,但沒有親身感悟,因而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從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明確自己現階段責任併力爭做有責任意識的人做起。

2、學生在本節課的朗讀較爲到位,所有學生用心用情地朗讀課文,爲感知故事內容做了很好的鋪墊。我深感到七年級學生的純真和對知識的渴求,我有信心讓他們的朗讀水平日漸提高。

3、解讀文本歸根結底就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過程。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與思考。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採用了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較大程度地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發言積極、較爲到位,加之理解後再朗讀感悟,學生對於文本的理解就更爲深刻了。

4、學生在學習文章後能同教師一起對文章內容進行回顧,對文章思路的梳理完成得相當出色。

5、在“創新表達”環節,學生生成在預設之內,基本能按照“以小見大”的寫法完成仿寫練習,多數同學能圍繞主題,通過生活中的小場景的敘述,感受家庭中濃濃的親情。個別同學存在句式問題需教師加以點撥引導。

(二)我認爲還有一些遺憾,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

1、朗讀是一個長期堅持的.教學工作,本節課學生集體朗讀情況較好,但缺少朗讀技法的指導。如果本節課選用範讀,學生朗讀技法的欠缺就會突顯出來。

2、在分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都動起來了,分工也較爲細緻,但交流的氣氛不夠濃烈,小組對個別學生的關注度不夠。

3、“創新表達”環節大多數學生能按要求完成,缺少創新的仿寫。但不能就此否定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本節課教學引發的現階段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1、語文教學要重視閱讀。

教學中要加強朗讀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注重在多形式的閱讀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營造朗讀氛圍,讓學生願讀,樂讀,爲不同層面的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同時努力做到“以讀促學,以讀促思”,讓學生在讀中有所學、有所思。

2、語文教學要關注課堂、關注文本、關注學生。

語文課堂的主導是教師,主體是學生,文本是聯繫教師和學生的紐帶。作爲主導者的教師,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3、語文教學要注重知識與素養並重,關注學生長足發展。

老師不斷豐盈內心知識與內心精神,就會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就會“潤物細無聲”地豐富學生文化知識,影響學生精神世界,進而讓學生有長足的發展。

華東師範大學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能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則可能成爲名師。”經常對自身教育教學行爲進行反思,是教師實現自身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且行且思且珍惜,我會“以思促教”,讓教學因反思更爲出色。

  散步教學反思2

語文教學,落入窠臼。每個語文教師既怕又無可奈何。

交給學生,會怎麼樣呢?

授課之前,文本讀了三四遍,參照參考書,教案,幾趟下來,頭腦愈加昏沉,知識點越積越多,教授課程並沒有增加自信,它們在大腦裏形成一股亂流,找不出頭緒。

參考書中一篇朗讀的教學實錄給了我靈感,看着滿滿厚厚的教案與教材,各式解讀與知識點,我選擇我不做一個只傳授與填鴨的傳聲筒。

從朗讀開始。

整個七年級課文從第一單元到第二單元,教參一直強調朗讀。言爲心聲,朗讀是再創造,相信每一個能夠認真朗讀的孩子。

從早自習開始,我有意無意訓練孩子們的朗讀能力,我不要求孩子們背誦,我發現只要是要求背誦,孩子們會不由自主加快語速,跑馬觀花,他們根本沒有心思細細體味語言,欣賞文本,而是被迫進訓練場,進行競技比賽。

如今早自習,二十分鐘不再是學生隨意朗讀。很多時候早自習被白白浪費掉了,我們選擇讓孩子自習,他們往往並沒有自我學習的能力,而這非一日之功。教育功利化的時代,精緻利已主義盛行,學校是最後一方淨土,當教師的永遠要守護好這片家園。

如今我會嘗試幫他們定樹立目標,一刻鐘之後檢測。走進學生,爭取讓每個孩子有機會在我面前朗讀一次,增強他們信心,教授他們朗讀技巧。

到了這堂課,我心裏有了底氣。

上課前,我讓孩子們隨意朗讀幾分鐘,將整篇文章讀順讀通暢。讀完之後,我不進行先入爲主的導語綁架,只有一個問題:

同學們,這篇文章有一個詞語,是整篇文章的內核,或是文章的靈魂,大家適着找找吧?

我的要求是,不論你找出的是哪一個詞語,請說明理由,並找出證據。

孩子們高興極了,紛紛拿起筆重新閱讀起來。這個時候,我想即便找不出,也不打緊,能夠沉浸在閱讀中也是最大的收穫。

不一會兒,有些同學開始舉手,我示意他們站起來回答。

A說“生命”,(這個小傢伙特別激靈,每次總能給人出乎意料的答案。)爲了鼓勵他們的自信心,我態度中立。

我說:“很好,請你找出理由哦!”

A點點頭,先坐了下來。

B站起來,說:“老師,我發現的不是一個詞語,而是好幾個。”他試探着問我。我說:“當然可以。”

他說:“老了”、”挺不住“、“熬”……

同學們聽他這一說,都大笑起來。

C說:“責任,孝順……”

同學們還是有笑,他們既表示認可,又覺得好像不夠。

他們在等,習慣性的等待我給予他們肯定。

我讓他們繼續思考理由,而不是輕意決定誰對誰錯。

A再次站起來羅列他的理由,諸如環境描寫段落——”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着,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綠芽也密了;田野裏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這一切使人想起一樣東西——生命。“他說這一切都是生命的象徵,而他母親的衰老正是生命的一個過程,是大自然自然規律,所以我們要孝順父母。

他的理由,同學們紛紛鼓掌給予肯定。

其它同學有贊同C的”責任、孝順“關鍵詞的也紛紛起來回答。

如——“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及文章最後一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同學們又附和這個說法,覺得有道理。

大家一致認爲,作品既有生命的領悟,又說責任的韻味。

至此,我覺得孩子們對文本的理解差不多了,而我要做的是規範他們的語言表達,嘗試賞析文本。而這些是參考書具備的內容。

一篇文章教法多樣,知識點永遠摳不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可是能夠讓孩子們深入閱讀,給他們領悟的空間,這似乎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