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流域的綜合開發》教學反思

《流域的綜合開發》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8W 次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爲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爲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總結,下面給大家分享《流域的綜合開發》的教學反思,一起來看看吧!

《流域的綜合開發》教學反思

  《流域的綜合開發》教學反思1

首先我認爲這節課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課,因爲不論是從知識目標還是情感目標,以及學習方法和處理重難點上,都處理得比較好,課堂上學生活而不亂,有條不紊的與老師一起學習探討着。

我認爲這節課的優點在於:很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理念,讓學生通過對田納西河流域的治理與開發的學習,總結了流域開發與治理的一般方法,然後應用到我國的流域當中,使學生受益匪淺。安排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也培養了學生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的能力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是:學生活動環節安排的時間不夠,學生討論的不夠充分,問題沒有完全展開去討論與回答。

所以,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給學生重組討論問題的時間,讓學生儘可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進行討論與研究,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流域的綜合開發》教學反思2

“必修三第二章區域可持續發展”這一章基礎知識比較明確,重在讓學生通過案例分析將知識加以鞏固,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在準備《流域的綜合治理與開發》這節課時,我選擇了“田納西河流域”這一世界典型成功案例,本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讀圖能力的訓練、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爭取讓課堂的每位學生參與到我們的學習活動中來!上完這節課,自己回頭想想,整堂課有一些亮點,也有些不足之處,簡單總結了幾個方面,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一、亮點所在

1、學案設計。

在王校長“先學後教”理念的倡導下,我在設計學案時將其分爲兩部分:課前預習導航和課堂探究。課前預習導航案從課本出發,以簡單爲原則,以五個知識點的形式幫助學生將課本的基礎知識進行梳理。學生在上課前對這節課將要學習的主幹知識已心中有數,這對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了很好的鋪墊。有了課前的準備,課堂探究案就以學生自主探究爲準則編寫。例如,學習田納西河自然地理特徵時,通過7個圖表的判讀和問題思考,讓學生自主分析,並嘗試將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分散在每一節課中,逐步提高!

2、方法引導。

要想學好地理,光記住基礎知識是不行的,方法技巧至關重要。本節課我將方法的引導貫穿在真個課堂,增強了課堂的高效性。例如,在分析田納西河地形特徵對流域開發的影響時,學生往往只分析其有利之處“蘊藏着豐富的水能資源”,我在進行引導時讓學生從地形圖中找出“上游山地,中游丘陵,下游平原”的地形後,讓學生再觀察氣候圖看降水的特點,學生自然而然想到了洪澇災害和交通不便的不利方面。最後我給學生做個小結再遇到類似的問題肯定OK了。

3、學以致用。

“田納西河流域”只是學生學習流域綜合治理與開發的載體,要想真正把知識弄懂弄透,還是要理論應用於實踐!我在課堂最後設計了“學以致用”環節,給學生提供了五個“黃河流域”的資料,讓學生參照流域開發的一般方法,分析黃河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和開發方向,學生在分析這兩個問題時既能將本節所學做自我總結,又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兩全其美!

二、不足之處

1、放不開手。

課堂上顧慮過多,總是想給學生一些提示,放不開手!例如,在分析田納西河的氣候特徵時,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諾克斯維爾的氣候特徵圖”分析出來,最後教師只要根據學生描述的氣候特徵點出氣候類型即可。但在教學中我就怕學生不會分析耽誤時間,過分引導學生要從氣溫和降水量方面進行分析。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慢慢嘗試讓學生自己走,不怕他磕到,哪怕等他磕倒了再扶他,一定要沉得住氣!

2、做題倉促。

在最後做題環節稍顯倉促,課堂設計時是讓學生做題、講題,由於時間關係,我點撥了題目,這樣學生存在的問題沒有暴露出來!

“循環教研,實證推進”教學大研討一路走來,聽了同組老師們的課,我自己也精心準備了這節課,從中收穫了很多!通過自己對這節課的反思,發現了自己的問題,後期的教學工作中我將繼續改進,爭取做得更好!

  《流域的綜合開發》教學反思3

本學期教授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的課程,在此過程中,讓我對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又適逢我校開展第二次課堂觀察活動,而我有幸成爲被觀察教師,課堂觀察對我來說雖然不是陌生的事物,但是對它的理解還是不夠深入,通過這次課堂觀察讓我深刻理解到何爲課堂觀察,課堂觀察的意義,可以說獲益匪淺。本次課堂觀察我選取的內容爲必修三第三章第二節《流域的綜合開發》,本節內容主要包括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流域早期開發及其後果、流域的綜合開發三部分。教學設計中我把它分爲二課時,其中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流域的綜合開發作爲本節教學的重點,而我的授課內容爲第二課時——流域的綜合開發,現對此課堂觀察進行反思如下:

一、課前會議的反思

按照以往的會議進程,被觀察教師首先要對本次課堂觀察活動進行說課,包括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設計流程,目前存在的困惑以及提出希望被觀察的內容等,以便讓觀察者在進行觀察時可以有一定的針對性。通過本次課堂觀察,使我意識到課前會議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存在困惑、提出希望被觀察內容這四個方面,應該重點詳細說明,因爲學情分析能夠使觀察教師對授課班級的學生有一定的瞭解,方便觀察者從多個角度分析教師是否因材施教、因班施教等;教學設計要重點說明設計流程、設計意圖、設計目標,這樣有利於觀察教師在進行量表開發時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明確的目的,並且在觀察中可以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分析,尋找預設與實踐的差距,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討,尋找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提升策略,促進學生主動、健康、和諧發展,促進教師持續發展;對於提出的困惑和希望被觀察的內容,是教師在教學設計時產生的,解決的方式或方法是否合適、能否起到較好的效果,就需要觀察教師在課堂觀察過程中多關注,這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而言是很關鍵的。整體來說,在今後的課堂觀察中,對課前會議這一階段,我想首先要在各方面做好充足的準備,課前會議中能夠探討出來的問題越多,對課中觀察就更有利,這樣就能夠將每一個問題剖析的更爲細緻,不論是對授課教師,還是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都是有益的。

二、課堂觀察中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從本節課的教學流程來看,主要分爲導入、互動探究、教師小結、檢驗與鞏固四個層次。所以我從這四個方面反思如下:

1、導入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本打算播放一段長江三峽的視頻片段,從學生身邊的實際例子,引入到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中來,由於沒有找到比較合適的材料所以轉換了導入的路線,以上一節課學習的內容——田納西河流域的早期開發及其後果爲背景,與今天的田納西河流域做對比,讓學生思考是什麼原因讓田納西河流域發生瞭如此之大的變化,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想問爲什麼?現在想想這樣的導入可能比用長江三峽能夠更好一些,雖然長江三峽學生都知道,但是並不一定能夠體會到流域開發的重要性,而田納西河流域是剛剛學習過的內容,學生很清楚是由於什麼原因導致田納西河流域生態環境惡化,因此學生也就會更想知道是什麼辦法使得田納西河流域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並能逐步的發展起來。也使我明白,其實導入新課也並不一定說要多麼新穎,多麼鮮奇,關鍵是怎麼才能讓學生想知道“爲什麼”、“怎麼回事”、或者說“怎麼做”,這樣的話就需要在導入的時候能夠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在他們的社會經驗範疇之內尋找素材,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2、互動探究

既然說是互動探究,這就表明是雙方的,只有這樣才能互動,所以這個問題也是我反思的重點。對於這堂課的教學來說,大範圍的互動探究設計並不是很多,本節課要解決的一個關鍵性問題就是圍繞圖3。18田納西河流域的綜合開發和治理來討論田納西河流域的統一開發與管理。在進行此內容的教學前,首先要讓學生明白什麼是梯級開發,只有這個問題清楚了,其他教學內容才能繼續進行,但是對於河流的梯級開發又不能拿出專業的術語來解釋,那樣有可能加重學生的負擔,所以就讓學生結合梯級開發這一名詞以及圖示景觀自我理解,教師再加以簡單的描述,這樣能夠讓學生感覺到學生的成就感,感覺自己通過看一幅簡單的示意圖就解決了一個看似比較難的問題。第二個問題就是要明確田納西河流域爲什麼要將梯級開發作爲流域綜合開發的核心。這個問題要給學生一定的提示(結合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分析),通過這個問題看到學生對已學知識掌握的還算不錯。

在圖3。18的分析過程中,對學生的讀圖指導上做的不夠,所以當我問學生:田納西河流域從哪些方面實現了流域的綜合開發與治理時,從學生的回答就可以看出學生沒有明確我所問的問題,而是在跟着感覺走。另外也有可能是因爲我在進行讀圖指導時讓學生注意觀察圖中的顏色,誤導了學生的思考方向。

另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都是以問答的形式呈現的,沒有調動起學生之間的相互探討,原因可能是因爲問題的設置過於簡單,學生憑藉所學知識基本都能解決。還有就是在一開始的時候,佈置給學生的討論問題設置的比較寬泛,不夠具體細緻,導致學生不知如何入手造成。

最後對梯級開發與三大產業之間的關係,以及三大產業之間的相互關係基本是由教師來闡述的,現在想想我覺得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來說明,這樣學生對田納西河流域的綜合開發與治理所取得綜合效益理解起來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此外就是對於教學預設與生成的問題,主要是在田納西河流域綜合開發與治理的旅遊及土地利用方面體現出來的,按照我的教學設計,在問相關措施的時候我認爲學生應該能夠很快的答出相關的答案,但是與我的預設卻是恰恰相反的,學生到這裏就卡住了,讓我也有點感覺一時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在旅遊方面我讓學生站在旅遊開發管理者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而對於土地利用則是通過前面學習得荒漠化防治以及山西能源資源的開發來啓發學生思考這些問題。現在想想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進行預設,要同時考慮在進行教學時預設能否生成,如果不能生成應該怎麼做,也就是說要從學生出發,多站在學生的角度上來思考,看待問題。

紅水河的梯級開發這部分內容,通過設置相關的問題來幫助學生理解我國的大江大河流域綜合開發與治理。在這部分內容中,學生表現出來的問題有三:一是知識的總結概括能力還需要鍛鍊(如作用一爲提供電力能源,學生把一整段的文字都讀出來了);二是對知識的理解還有一些偏差,都是在航運方面所起的作用,反而給分成的兩點;三是分不清點與面的問題(所問問題爲在哪些方面起了作用,而學生卻把最後所獲得的綜合效益拿出來了)。通過學生的回答也能反映出學生對田納西河流域綜合開發與治理六個方面的理解沒有達到理想的程度。同時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分析總結和歸納知識的能力,能夠在所給材料中迅速抓住關鍵信息。

3、教師小結

教師的課堂小結是一節課教學內容的昇華,我今天的這一節課在昇華上做的並不是很好,教學內容的主題是扣回來了,但是感覺說的有些泛泛,應該更具體詳盡一些。

4、檢驗與鞏固

設置這一環節的目的一是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二是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但由於在教學時間的分配上把握不是很好,所以只做了兩道練習題(一共四道),沒有達到真正的目的,不過在學生做練習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例如在做第二道題時,第一位同學已經說出了正確答案,但當教師一問還有不同答案嗎,其他的答案就都浮現出來了,這就說明學生對剛剛學習過的知識掌握的不是很牢固,容易出現混淆的現象,所以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進行課堂小結時也需要注意幫助學生屢順知識脈絡,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以習題的形式幫助學生檢驗和鞏固所學知識。

三、課堂觀察後的反思

在本次課堂觀察中,課前會議時,組內教師相互探討,尤其是在我提出存在困惑後,大家都紛紛提出自己的見解來幫助我,讓我的思路變得更開闊。在聽整堂課的過程中,大家高度關注自己的觀察點,及時做記錄,認真填寫觀察表。課後會議時都將自己的觀察結果,得出的結論及提出的建議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就在各位老師的認真觀察、分析之下,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進步之餘也發現了不足之處,更明確了今後的發展方向。同時也讓我意識到,即使作爲被觀察教師,要做的也不只是上課而已,在教學過程中也要觀察,觀察的對象就是學生,比如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生學習行爲,教師設計的教學環節對學生的影響,營造的課堂氣氛對學生知識掌握的促進作用,學生的思維能否跟上教師的思路等,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對教學設計及環節進行成敗優劣分析,提煉失敗的原因或成功的主要因素,以便可以將自己置身於情境中進行教學的“再設計”。

另外,我認爲作爲被觀察者,應該與觀察教師相互溝通,形成互動式的分析,這樣對問題的分析才能更透徹,同時也可以與觀察教師一同解決存在的問題,調整教學設計等其他方面的內容,可以進行教學重建,爲今後的教學打下更爲堅實的基礎。

四、對“案例教學”課型的反思

案例知識來自生活、來自社會、來自熱點、來自不同的地域,理論聯繫實際更爲密切,案例教學以學生爲主體,促進學生思考,具有較強的探究性、綜合性和實用性,因此案例教學在提升學生讀圖、分析、綜合等各類地理基本技能上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案例教學需要在大量信息量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和研究,學生的區域地理薄弱,必然會影響地理教學的有效實施。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必須考慮學生的生活區域、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等特點,儘可能的選擇學生熟悉的案例,或增補相關的背景資料,有利於降低教學的難度,把握教學的節奏。

地理案例進行教學時,要注重知識的遷移。如本節課“流域的綜合開發”,是以美國的田納西河流爲典型案例的,學生學習的重點不是田納西河流域本身,而是河流的綜合開發,是從中提取一般規律,需要學生將本節原理加以運用到具體的流域,因此,知識的遷移是決定案例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

案例教學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教學能力、教學責任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際參與中,我更深刻的體會到如何合理有效地指導學生的學習。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在此基礎上更多的研究與關注不同層面的學生如何學習、會不會學習,以及學得怎樣的問題,以便於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有效的學習,結合地理學科特色,打造自身的教學特色。同時我需要反思自己對案例教學的理解和實踐,注重案例教學的實質,注重教學策略與反思,在反思中促進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