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集錦15篇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6W 次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集錦15篇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1

《陶罐和鐵罐》是一則很有啓發性的寓言,通過體會陶罐和鐵罐兩個性格迥異的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的描寫,讓學生理解正確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的描寫,瞭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理解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抓住了以下三點進行教學。

在教學中,強化學生的感受,淡化純粹的分析,對語文的課堂教學來說,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這樣,纔會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陶罐和鐵罐》這篇課文主要講了陶罐和鐵罐兩個事物在很成一段時之間,二者之間發生的故事,很有趣,也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在教學中如果單純地採用分析講解的方法,學生學起來定會覺得索然無味,也使有趣的故事不可以成爲一個整體。因此,我在教學時,注意了學生的感受。

讓學生畫一畫,抓住“人物”的特點。閱讀課文時,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鐵罐奚落陶罐的話和陶罐說的話。爲了指導學生讀好鐵罐的這些話,我同時讓學生畫出描述鐵罐說話時神態的詞語。學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輕蔑”的神氣、“惱怒”這些詞語;在理解這些詞語之後,學生再讀句子,將鐵罐的驕傲表現得淋漓盡致。

讓學生演一演,加深對“人物”的理解。在學生把握“人物”的特點、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後,我讓學生分角色讀、表演讀。學生先選定自己樂於表演的角色,按課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語言、表情進行表演。教師還鼓勵他們加上自己設計的動作。學生學得輕鬆愉快,同時無論是表演者還是觀看者也都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這樣一來,課堂再不是我的獨角色,成了他們的舞臺。

在上述畫、說、演的基礎上,我抓住時機出示“思考練習”的問題:從陶罐和鐵罐不同的結局中,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我先引導學生對比陶罐和鐵罐最終的結局,學生能很快找出,鐵罐已完全氧化,消逝得無影無蹤了,而陶罐卻依舊“光潔、樸素、美觀”。並說一說是不是喜歡陶罐,爲什麼喜歡或不喜歡。學生有的說喜歡陶罐,因爲它外表光潔、樸素、美觀;有的說喜歡陶罐,因爲它已是很有價值的古董;有的說喜歡陶罐,因爲它謙虛,對人友好、善良。學生各抒己見,學習情緒高漲。這個環節的設計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鍛鍊,也加深了對文章寓意的理解。

三年級語文下冊《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2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將陶罐、鐵罐擬人化,圍繞鐵罐奚落陶罐以及時間流逝後陶罐依然光亮如新而鐵罐卻腐蝕消失這兩個事件來寫,並通過描寫陶罐、鐵罐的神態和動作來表現出兩者截然不同的性格特點,從而引出要正確地待人事物的道理。根據學習目標,我特將此課分爲五個環節來進行。

一、詞語

此環節分爲兩個部分,第一,複習本課重點、易錯生字新詞,採用開火車的形式,再由全班齊讀一遍加以鞏固。第二,是從文中找出“驕傲、傲慢、懦弱、輕蔑、謙虛、奚落”等詞語的近義詞、反義詞,旨在讓學生從中理解詞語意思,與之同時考慮到三年級閱讀中也經常出現“根據文意填空”此類型的題目故特意設置這一部分。而在課堂裏面,學生在第二部分中也表現較爲積極活躍,避免了直接展示詞語和解釋的枯燥。

二、文意

讓學生朗讀課文,概括文意。朗讀前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對話的語氣,爲之後的分角色朗讀環節做準備。在指名生回答後,我特意讓其他同學分別對概括的同學進行點評,讓他們學着自己發現、自己評價、自己修正。

三、性格

讓同學們着重找出對陶罐、鐵罐的對話、神態的描寫,體會它們的性格特點。分爲“議鐵罐”和“議陶罐”。並總結出鐵罐的`性格特點“傲慢無禮、目中無人、蠻橫無理和自以爲是;陶罐的性格特點友善、謙虛而不軟弱、寬容和善良。這一部分,學生基本都能找得準,並且說得很貼切。在出示原文句子中也順勢講解了提示語在中間,對話在前和後的情況下標點符號的運用。在最初設計時,是打算把標點符號空出來讓學生補充來引起注意。但又考慮到出示老師總結的體現性格特點的句子後是全班齊讀PPT,這時如果沒有標點符號就會令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容易混淆,因此最後只是把那些標點標紅,再直接提問”爲什麼老師要標紅?”而實際上,學生在剛剛接受完鐵罐性格的朗讀後,一時半會沒能跟上節奏。因此這樣的提問顯得太過突兀,讓學生來不及反應過來。過後思考發現,把對話提示語以及標點的運用放在朗讀前提示會更自然一點。

四、故事

這一部分是進行分角色朗讀,同學可以自由選取兩個情景(第2—9自然段、第11—17自然段)中的任意一個,和同桌合作進行有感情朗誦。開始之前,有三個小提示。第一,提示感嘆號用法。本文使用了較多的感嘆號,因此重點提出來讓學生感嘆號的使用情況以及引起學生注意有感情朗讀時語氣的把握。第二,提示鐵罐語氣“傲慢——輕蔑——惱怒——怒不可遏”和陶罐“謙和寬容、心平氣和”。第三,提示可以適當配上動作。

在這一環節,學生很感興趣,膽子放得很開,聲情並茂的。大概因爲是故事性較強的原因,很多平常較沉默學生也主動加入和同桌角色扮演的朗讀當中,整個課堂氣氛很活躍。

五、道理

此環節從本單元前兩課《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亞的木匣》的寫作特點入手,指出本文也是“通過具體事例來說明道理”,讓學生把自己的感想啓發寫下,爲這個童話故事加上闡明道理的結尾。

最後,出示兩句與本文想表達的道理相近的名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作爲積累總結。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2

《燕子》是一篇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文靜優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

1.學習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的觀察方法,體會狀物文章的寫作特點。

2.積累好詞佳句。

3.通過對課文的賞析,激發學生對美麗的自然景觀的熱愛,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強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在學習第一課之前,我先引導學生如何利用預習本完成預習任務,昨晚佈置了《燕子》的預習任務,今早檢查孩子的預習本,發現有些學生領會得比較好,但仍有些學生還不知道怎麼操作。我結合幾本比較好的作業,重新提出要求,希望在第一單元結束後,孩子們能真的做到課前充分預習。

2.學習《燕子》一課,孩子們比較感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味其表情達意的作用。我主要抓住關鍵的`詞語,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在讀中理解,體會用詞的準確傳神,在讀中想象、品味、欣賞,直至背誦,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化。

第一段是關於燕子外形的描寫,我引導學生勾畫出“羽毛”、“翅膀”、“尾巴”,出示去掉修飾語的句子,引導學生比較兩句話的異同,讓學生在品讀中體會將句子寫生動的方法,達到學習語言文字的目的。

第二段,抓住春天的七種景物寫出了春天的美好。我讓學生逐句找出,勾畫,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描述春天的方法,爲觀察春天,描寫春天的練筆做準備。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我主要要抓住重點詞語,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品味、欣賞,直至背誦,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化。本來以爲學生很容易進入角色,可是學生在課堂上發言積極性不高,文章只有幾個願意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顯得沒有生氣。有可能是開學初,學生還沒有進入學習的氛圍中。就如體會小燕子飛行這一段內容時,我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學生能抓住“斜着身子”、“掠過”、“一轉眼“橫掠”……等體會到燕子飛行的輕快,有的也能從中體會到燕子喜歡春天,高興了,還會變着花樣飛行。

三、不足之處

課堂中,總有幾個學生是課堂的主導,大部分孩子沒有參與性,如何吸引學生主動學習,是我要反思的。通過光彩奪目的春天氣息,表達的情愛情節,沒有體會出來。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由謎語導入新課。然後思考並勾畫理解:課文是從哪幾方面描寫燕子的,表現了燕子怎樣的特點?接着思考並勾畫理解:課文是從哪幾方面描寫燕子的,表現了燕子怎樣的特點?最後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表現你心中的燕子嗎?可以畫一畫、寫一寫、捏一捏、刻一刻、拍一拍(拍攝)……下週我們舉行一次“燕子”展覽會。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3

在激趣引題時,我問學生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小村莊,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這是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和我的預想有了出入,原本我猜學生也許會說到後來這個小村莊被洪水沖毀了,什麼都沒有了。想到了新課標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既然孩子們說到了美麗,我就跟着孩子們走吧。

你讀了哪些句子彷彿讓你看到了這個美麗的村莊。孩子們很快讀到了“山上的森林鬱鬱蔥蔥……”本來是想學靳老師的,想讓孩子們上去畫畫,我擔心會太費時, 更擔心要畫出來談何容易!還是引導學生讀出味來。在一次次的.朗讀指導,讓學生感悟詞語的意思,走進這美麗的村莊。“當你讀到清澈見底的時候,我彷彿想起了珍珠泉這樣一句話……”學生馬上站起來很有感情地背到:“水是那樣深,又那樣清……”“有時候,透過密密的樹葉,……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頭上。”後一句出乎我的意料,驚喜。清澈見底的意思理解了,課文中的意境顯得更沒美了。“你讀到清新甜潤時,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你知道我聞到了什麼?”學生舉手的不多,“回憶一下秋天的雨。”學生馬上活躍起來,說到了蘋果的香甜,橘子的酸味,青草的芳香等。“聽了你的朗讀,我彷彿看見山上~~`天空~`。”鬱鬱蔥蔥,湛藍深遠的意思在朗讀中,在評價中,在對話中,學生理解了。很多詞語的解釋不可下定義,她只是一種意境的表達,對於這種詞語的理解,用優美富有詩意的句子來幫助學生理解,美上加美,有助於學生對整段的理解,對全文的理解。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4

課始,首先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接着讓是讓學生自由讀讀課文,思考爲什麼說教科書是珍貴的。通過“教科書爲什麼珍貴?”巧妙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直入中心。

其次,抓住重點,想象體會。這篇課文中有些詞語並不深奧,表面意思也不難理解,但它用得十分精妙,耐人尋味,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我引導學生進行解一解、想一想、比一比,體會其用詞的準確性和精神實質。如本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那捆書完整無缺地壓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鮮血染紅了。”比較:書被“壓”在下面——指導員的血肉之軀在上面;書“完整無缺”——指導員卻身負重傷。讓學生進行比較,體會到指導員的捨身護書。又如練習題:“最困難的是沒有書”和文中的三個困難句作比較,突出句中的“最”字,讓學生了解在戰爭環境中能得到一本教科書是十分困難的,從而體會到教科書是十分珍貴的這一教學難點,也讓學生感受到課文用詞的準確性。這些潛移默化地引導,讓學生逐步學會抓住關鍵詞讀書。

最後,注意各種動畫練習題,讓學習不再枯燥,變成有趣的活動,這樣學生會更生動的`學會本課重點。

1、本文重點段中運用的省略號,一共有八個,每個用法都不同。“A、表示重複詞語的省略B、表示指導員說話時語氣的斷斷續續沒講完C、表示事情經過的省略D、表示說話聲 被打斷或淹沒了”本來從這些選項中選擇就行了,但是我加上了連線動畫配以音樂、掌聲,讓學習更富有童趣,也對本文的標點進行了理解。

2、課尾畫個“……”

本單元主題是“讀書”,學習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走向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和思考空間。本課的學習激起的是學生強烈的責任感,留下的是無盡的思考,對革命學習先輩的革命精神、珍惜今天幸福的學習生活環境這個重大的問題,學生們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新的認識、新的體驗。所以佈置了課後作業,以《讀“珍貴的教科書”有感》爲題,寫一篇讀後感。閱讀一些戰爭題材的文學作品或觀看電影、電視作品,使學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獲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的效果……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5

《媽媽的賬單》這篇課文,是一篇飽含着深刻母愛的文章,對於這篇略讀課文,我是將媽媽的賬單作爲重點來講,讓同學們通過朗讀、通過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你想對媽媽說的感謝的話等等,讓學生設身處地地融入到課文中去,體會媽媽對孩子的那份愛的無私和厚重。

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我花了很多的精力在研讀這份賬單上,事實也告訴我,學生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之後,的確對媽媽的愛有了很深刻的領悟,體會到了媽媽平時對我們的'愛是那麼地隨意、又是那麼地深刻,喚起了孩子們對媽媽的感激之情。

在整堂課的設計中,我覺得自己在以下方面還有所欠缺:

1、初讀要求不夠細化明確。讀課文之前,我只是讓學生去把課文讀通、標出自然段、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但是學生連自然段的不會標,所以耽誤了很多時間,再說學生沒有帶着問題讀而使讀書失去了目的性。

2、拓展昇華的內容沒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說一說面對如此偉大、無私的媽媽你想對她說點什麼,又會做點什麼呢?此時,學生不開口、不說話,真叫人難辦,所以,我就只有直奔主題,讓學生來寫自己想對媽媽說的話。這是我引導不當,我承認自己的不足。

總之,反思是促進更好教學的助推力,我想,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會更加認真地在每堂課後進行一次反思,讓我的教學更加有效、有意義。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6

《小蝦》一文的教學,我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讀寫結合的方式

課文是北師大版三年級第四單元“可愛的小生靈”中的一篇課文。文章第三自然段寫的是小蝦非常有趣,是文章的重點段,也是教師執教的重點,它是通過寫小蝦吃食很小心來說明的。文中具體寫了小蝦吃食是怎樣小心的:“先……然後……接着再……直到、才”等詞語,把小蝦吃食的有順序的動作寫得生動、具體,突出了小蝦吃食很小心。爲使學生體會這段話是如何寫具體的,我先用不同形式的讀理順文章,再找出表示順序的詞,並告訴學生:“有順序地說話能使人看得清楚聽得明白。”最後讓學生用這些表示順序的詞語說一段話,學生在充分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後說:“放學後……”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我引導學生以讀段訓練爲重點,着重注意一段話裏面句子與句子之間的聯繫,這樣既承接了三年級的字詞句的訓練,又爲以後的習作打下了基礎。這一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又提高了能力,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創新的天地,從而也爲夯實寫作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二、小組學習的方式

本課第三、四兩個自然段結構相似,第一句都是總寫小蝦特點,後幾句都是圍繞這一特點具體寫的。教學時引導學生反覆朗讀第三自然段,在體會了小蝦有趣的特點之後,立足於學生的發展,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小蝦脾氣不好的.部分,學生在學習中採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在獨立品悟的基礎上彼此交流。這樣不僅深入理解了小蝦的脾氣,還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還有幾點體會值得在今後的教學中學習借鑑:

一、抓住重點

本單元的主題是“可愛的小生靈”,教學重點之一是“激發學生仔細觀察小動物的興趣,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在教學中我還應該多注重從學生情感上培養他們對小動物的喜愛。作者怎樣知道小動物的可愛?是長期仔細觀察的結果。正因如此,作者才把小蝦的樣子、吃食、脾氣寫得活靈活現。我們在學習中不僅要學習作者寫文章的方法,更要知道作者是怎樣寫出來這篇文章的。如果課堂上激發了學生觀察小動物的興趣,那麼在寫作時他們自然會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

二、學會備課

平時我們的備課通常是面對一篇文章先讀一遍,再看看教參和參考資料,然後就開始備課,最後在教學時把教參要求的內容講出來。通過這課的教學,我知道了備課時不要着急看教參,要以讀者的角度去反覆讀文,想想文中哪些地方打動了你,教學時要把這種感受也讓學生體會出來。另外每一課的教學都要對照課標要求,想一想這課教學要落實哪一點,用什麼方式方法去落實。備課點子應打在研讀教材上。教師在讀文章時要能把握作者的思路,把握編者的思路,領會其意圖後,再從內容上設計教案,從表達方法上設計教案,從而達到真正備課的目的。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7

《裝滿昆蟲的口袋》是北師大版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九單元“觀察與發現”最後一篇主題課文。這個單元的“筆下生花”的要求是“寫一寫生活中有趣的現象”。三篇主體課文第一篇《大自然的語言》學生可通過仿寫的形式寫自己的發現。但三篇課文讓學生從發現的角度讓學生進行作文都有一定的難度,相反的《裝滿昆蟲的口袋》一文,圍繞法布爾迷戀昆蟲這個中心詞,記敘了兩個小故事。全文總—分—總結構,條理清楚,是學生學習寫人記事的優秀範文。

一、變序設計

在全文的教學中改變平常用的方法,兩次採用變序教學。

1、第一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的變序設計,立體解讀了文本,當學生通過兩件事更深地懂得了法布爾對昆蟲的迷戀後,再讀第一自然段,實際上就是把學生零碎的印象進行歸納,讓學生感受到法布爾對自然的濃重興趣,並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到第一自然段的總起作用,但一切又盡在不言中。

2、從第二件事的學習再到第一件事。

二、讀寫結合

1、第一自然的學習,學生可以仿照課文用複句的形式,還是採用關聯詞“無論……都……”用排比句的形式寫自己的興趣愛好。課文最後一段,學生稍作變化即可用自己的作文中作爲總結句。

2、課文中從第三人稱的角度記敘的兩件事,第一件事主要是側面描寫,第二件事既有正面描寫,又有對比襯托。第二件事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品位表達的作用,揣摩作者的寫法。因此在學習第一件事時,我們引導學生想象事件的具體情境。站在第一人稱的角度進行有創意的表達。作爲教師還應該告訴學生:“我們在記敘自己的興趣愛好時,還可以根據表達的需要選擇是否寫出自己在事件中的`心理活動。”

寫人文章中的一件事的描寫必然是寫好一個自然段,才能寫好一個段羣,然後才談得上謀篇佈局。

3、課文圍繞“迷戀”二字來表達法布爾的興趣愛好。學完全文可以指導學生寫一寫自己的興趣愛好。先想一想哪些事情能集中說明自己有什麼正確的興趣愛好。選擇一兩件事,學習運用作者的方法組織語言。

通過資料的交流,學生認識一個更加豐滿的法布爾形象,聯接學生自身讓他們從文本中走出來,走向生活,生髮感情,受到感染,真正提升語文素養。

課標指出“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自由是一種最高境界。學生必須積累一定量的語言和生活表象,掌握一定的表達方法,纔有可能不拘泥形式靈活自如地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表達自己的情感。而非是無序的,凌亂的。

當然,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前提是教師深入鑽研教材。只有這樣的創造纔能有效,才能更好地爲學生髮展服務。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8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一篇略讀課文。

這篇課文故事性強,文字淺顯,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便於閱讀和理解。在教學時我主要是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同桌合作來完成。在教學中,我始終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讀文之前,我引導學生圍繞課題進行質疑,再指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啓發學生再次提出自己的問題,組織學生圍繞一定的學習任務進行合作學習,並圍繞着理解小徒弟的畫爲什麼能得到畫師的稱讚這一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討論。學生將精讀課文中所學習的分段、理解課文等語文基本功,用於了本課的閱讀實踐中,逐步培養了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

文中,畫師評畫是全文的重點。在挖掘教材時,我把它設計成一個思維訓練點,故設疑問: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畫得多,爲什麼畫師對他們兩個人的畫不滿意,而對小徒弟的`畫加以稱讚呢?而後,組織學生合作探究這三幅畫,自己去體驗小徒弟畫的妙處,然後引導學生用“雖然……但是……”“不但……而且……”來說一說這三幅畫。通過多層面感悟引領學生把握三徒弟的畫爲什麼與衆不同,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想別人沒想到的”的深層意義。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口才,鍛鍊學生的語言智能,又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還培養了學生積極探究的能力,使他們的思維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拓展延伸部分,先要學生爲“深山藏古寺”詩句選擇一幅最適合的圖畫,並讓學生品評畫妙在何處,想象當自己是當時的畫師又會怎樣畫?然後請學生說說收集的有關創新的故事。這一環節不僅在於拋磚引玉,更在於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最後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體會故事中的道理的重要性,旨在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9

《恐龍》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中的一篇知識性短文。文章通過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孩子們心中最神奇的一種動物。以平時學生對恐龍的興趣和認識來看,我想孩子們對這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的,所以我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多花了些氣力,希望能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達到不僅能讓孩子們瞭解一些恐龍的種類、形態及生活習性等,掌握介紹一種物品的方法,還要讓他們將這種探究延續到課外,培養學生對恐龍知識的持久興趣,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以達到持續發展的目的。下面就《恐龍》一課的教學,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預備期——課前查閱相關資料。

恐龍生活在非常遙遠的古代,而且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幾千萬年的史前動物,離學生的生活十分遙遠。如果教師只憑借一張嘴、一支粉筆進行教學,很難使學生充分感知課文,領悟情境,可能還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爲此,我鼓勵學生回家查詢恐龍的相關資料,然後有條件地把資料打印出來或者重要的'記錄下來,讓大家在晨會課上進行恐龍知識的交流,從而使學生初步瞭解了一些恐龍的知識。

同時我也做了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藉助網絡資源,查到了很多相關資料,並製作了《恐龍》的課件。我們反覆查閱資料,集文字、聲音、圖像於一體,竭力再現恐龍生活時代的場景和意境,力圖使學生身臨其境,獲得生動、真實、親切的感受,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觀賞期——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在教學時,一開始爲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就播放了有關恐龍生活場景的錄象。當畫面上出現成千上萬不同種類的恐龍在地球的各個角落裏奔跑、嬉戲、漫遊的宏偉場景時,學生們都睜大了眼睛,驚歎不已。美麗的畫面,拉近了孩子與文本間的距離。孩子們彷彿進入了恐龍的時代,他們興奮不已,對自己所要學習的對象又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

三、觸摸期——研讀文本瞭解特點。

恐龍生活在遙遠的古代,誰也沒見過,其種類、外行和習性都是科學家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推測。正因爲如此,作者在文章多處運用了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使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爲了讓學生了解不同種類的恐龍形態、生活習性等,我在製作課件時也力求圖文結合,即每一種恐龍都和相應的圖片和文字說明相配。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研讀課文,瞭解恐龍的教學中,先重點教雷龍,教會孩子們學習的方法。

四、探險期——拓展閱讀探索奧祕。

“你們猜測一下恐龍是怎麼滅絕的?”將學生的興趣更廣泛地指向課外閱讀,探索這至今尚未揭開的神祕世界。有興致的可以相互借閱書籍,交流資料,觀看電影等。

把這堂課設計爲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課,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進行學習,提供了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網址,引導他們閱讀。我相信,利用網絡學習,不拘泥於課本,學生會有更多的體會。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10

《鳥兒的偵察報告》以童話故事的形式,用作者的鳥兒朋友給作者發回的四份偵察報告貫穿全文,控訴鳥類遭到人類迫害的種種情形,讀後令人警醒。本文語言優美,平實淺顯,層次非常清晰,結構相當嚴謹,是一篇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好文章。

一、舊知導課,激發學生的已有情感。

上課伊始,我問學生是否記得三年級時學過的《一隻小鳥》這篇課文,在我的提示下孩子們想起了這篇課文的大致情節。一隻羽翼未豐的小鳥,在樹上過着快樂的生活,整天唱着清脆的歌兒,歌聲引來了孩子們的.注意,孩子們用彈弓射向雛鳥,殷紅的鮮血從樹縫留下,從此,再也沒有聽到這棵樹上鳥兒的歌聲了。其實,各地鳥兒被迫害的情況遠比這嚴重,於是,開始了我們新課的學習。我和學生一起回憶了我們曾一起了解過的鳥兒朋友,這樣,既生動形象,又激發了學生的已有情感,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帶入了新知識的傳授中,同時,也爲整堂課的課堂教學作好了情感鋪墊,非常有利於接下來的教學展開。

二、以讀促情,讀中感悟。

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抓住文章的兩條感情線索:一是偵察報告中的鳥兒們受到傷害時傷心、難過的心情。在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句子,多形式、多層次地朗讀感悟,交流各自的閱讀感受,同情鳥兒們的悲慘遭遇。二是作者看到偵察報告後的感受。在教學中,主要是通過教師引讀過渡讓學生體會作者的心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以情激情,認識到保護鳥類的重要性。最後,讓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喚起他們的環保意識。在交流時,爲啓發學生體會作者痛苦之極,我對孩子們說,想想你們寵愛的小貓或小狗死了或掉了時,你的心情怎麼樣。這時,讓我感到意外的是,我班卓熙凱同學,眼睛一下子紅了,眼淚流了出來,非常傷心地想要給我們講述什麼,我連忙請他起來,問他想到了什麼?他哭着講述了前幾天自家小狗因爲他們一家人的疏忽走丟了的事情,他難過極了。其他孩子見此情景被深深的觸動了,他們也圍繞課文內容說出了自己對作者心情的理解,我相機指導學生帶着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受。孩子們已經走進了文本,已經通過交流自己的體會與作者進行着對話。

其間,我在學生彙報交流偵察報告時,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重點朗讀,自讀自悟,以個別讀、分角色讀、男女生賽讀、小組賽讀等多種形式的讀,體會文中表現鳥兒對話的語氣,體現以讀爲本的多樣性。同時,我作爲組織者與引導者,將每份偵察報告用作者層層遞進的情感作爲過渡自然連接,以情激情,讓學生認識到環境污染給鳥兒的生存所帶來的巨大威脅,體現以讀爲本的層次性。

最後,在深化主題方面,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發自內心的呼籲:人類應該以實際行動保護環境。我覺得這節課,在指導學生抓重點詞語理解文本,聯繫學生生活實際進行情感體驗方面做得比較成功,課後有學生自發地說,這節課好有意思啊!當我聽到這句話時,我知道孩子們是真的感受到了聯繫自己生活實際學習語文的快樂。我不禁感嘆:是啊,沒有最好的教法,只有最合適的教法。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11

《池子與河流》一課是用詩的形式寫成的寓言故事。課文內容主要是由池子與河流的對話構成的。

1、本文是略讀課文,所以我引導學生們自主獨立的讀書,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讀出感情。

2、在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並儘量在交流中拓展學生的思路。如“池子”要“河流”拋棄怎樣的.生活?“池子”爲什麼提議“河流”拋開原有的生活?“河流”爲什麼會受人們的尊敬?“河流”欣賞的自然規律是什麼?“河流”所提到的“自然規律”指什麼?

3、拓展延伸。學完課文後引導學生思考“池子”和“河流”各比喻什麼樣的人?在你生活的周圍有這樣的人嗎?你要做怎樣的人?一系列的問題把學生由課文引向生活和學習,使學生自覺受到感染和薰陶。

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只按排了一個課時,因此,在組織教學上應該有別於前面三篇課文。爲了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學生讀懂、讀透文章的內容,並從中讀有所獲,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做到精講少講,將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經歷與課文語言文字零距離對話的過程。爲此,我將教學重點落實在理解詩歌所表達的寓意上,並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感悟道理,讓他們能從這一故事中深受啓迪,這對於培養他們自身的性格品質大有裨益。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12

4月25日,我參加了二七區小學語文教師素養大賽,上完課後感受頗深,久久地回味着課堂上和學生交流的每一分、每一秒。

《西門豹》這篇課文講的是戰國時代,魏王派西門豹管理鄴這個地方,西門豹巧施妙計,和羣衆一起破除迷信,興修水利,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歷史故事,刻畫了一個爲老百姓做好事、辦實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讚揚了他反對迷信、尊重科學的品質。課堂上我緊緊圍繞字、詞和句以及篇章的訓練,

教學的本質不僅僅是“告訴”,更重要的是“感悟”。本節課我給學生自信,讓學生喜歡回答,勇於質疑,把回答當作是一種樂趣。在教學中,我重視詞語和句子的體會和感悟,再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教會學生讀的方法。指導學生讀書不是大聲就是好,重要的是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學生每一遍的讀都在變化,都在溶入更多的感情,我也能聽到更多的理解,這也是課堂上的一種配合。本節課從讀課題,讀生字、讀句子到讀段落,層層深入過渡,而且採用了多種讀的方法,學生很喜歡,課堂氣氛很活躍。

通過圍繞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尋求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使他們懂得努力尋找方法去探究自己思考的內容。在思考、分析、交流後,學生鍛鍊了動腦、動口的能力。同時,我的提問隨着學生的思路轉移,並進行必要的點拔。這樣創設了師生間的民主、和諧、寬鬆、自由的教學空間。體現了師生間的平等、信任、理解。

本節課也存在着一些遺憾,前面的教學過細,教學任務還剩一點兒沒有完成,但還是巧妙的結束了。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要逐步摸索繼續學習,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13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描寫了夏日公園裏一池荷花盛開時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爲一體的感受。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力,描寫了荷花的清新美麗,展現了一幅各具姿態、色彩明豔,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畫面,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

1.感受荷花美麗的姿態,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培養對大自然美的體驗。

2.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等語句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抓住閱讀,培養語感,體會“冒”字。

荷花這篇文章對於閱讀教學來說是十分合適的文本材料,課文中許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流動,因此在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學生對於文本閱讀的掌握,讓他們用自己的情感去朗讀課文,體會課文。

那麼如果去有情感地體會課文呢,這就要去抓住一些重點的詞句,進行分析,體會,對詞句進行一定的品讀,研討,深入到文本中去。對挨挨擠擠、冒、露這些具有特點的詞語的分析,來體會荷花的形態,在學習冒這個詞語的時候,我讓學生當自己就是荷花,我問學生:荷花荷花你爲什麼要冒出來呢?學生有的回答:荷葉挨挨擠擠的,我只能冒出來呢。有的回答,我想早點呼吸到新鮮的空氣,看看美麗的天空。有的則回答,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既是對冒這個字的形象解釋,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鍛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2.讀讀、畫畫、說說,品讀課文,感悟語言。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課文第2小節時,我採用了創設了讀讀、畫畫的學習活動,抓住這節中的一些精言妙語——描寫荷花各種形態的句子,如何引導學生感受荷花姿態的婀娜,讓學生有滋有味地進行誦讀。當看到學生讀書目在紙上,心人書中時,爲了進一步引導學生細細品味荷花的各種美姿,激發學生地的興趣,我讓學生選擇你喜歡的荷花的姿態畫一畫,說一說,通過動動手,動動口,引導學生將文本語言內化,使學生從文本的語言中感受荷花的美,體會作者的情,在賞讀中培養審美語感。

3.拓展思維,激發想象,積累運用。

在第2小節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欣賞一池嬌豔多姿的荷花,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荷花的美,體會到小作者爲何會陶醉在其中,從而達到讀者、作者、文本三者之間的共鳴。這樣,學生纔能有感而發,有話可說。而後通過媒體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展開想像,說一說:蜻蜓和和小魚會對我說些什麼?讓學生用學到的課文語言來讚美荷花,並因此轉化爲學生的語言背景,進入潛意識之中。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學習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來仿寫其他的花。在這個任務上,我首先是讓學生先去熟讀課文是怎樣用有的……有的……有的……來描寫荷花姿態的,分成了幾種,學生很快就歸納出有三種,一中是沒開的,一種是開了兩三片的,一種的全開的。接着我又讓學生想象下,荷花池中除了這三種姿態的荷花,還有沒有其他的荷花了?如果你是荷花,你想怎麼樣地站在荷花池中呢?學生的思維被打開了,有的說:有的荷花低着頭,好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說,有的荷花仰着頭,挺着胸,向大家展示自己美麗的身姿。有的說,有的荷花在風中翩翩起舞……到這裏爲止,我先用有的……的句式讓學生學會了說荷花。

接着我讓學生想象下,讓你說說其他的花你會嗎?也說說其他花的三種姿態,好的學生馬上就能夠舉一反三,但是還是有部分學生不知道怎麼說,這時候我告訴他們,也可以用用替代法,把荷花替代成其他的花,這樣一些思維不開闊的孩子也能夠試着說一說了。在佈置作業的時候,根據學生情況的不同,對於任務我也有着不同的目標。

針對優秀學生的要求:能夠自己選擇一種花,自己獨立完成,最好有自己的語言。

針對中等學生的要求:在學習第三自然段的時候,曾經用有的`有的,說過集中荷花,可以把其中的荷花替換成其他的花。

針對學差生的要求:參照課文第二自然段,直接用其他花替換荷花,其中要注意點是,只有荷花有蓮蓬,如果需要寫桃花則不能寫葉子,桃花先開花後長葉子。

這樣就讓每個學生都得到了鍛鍊的機會。創設情境,讓學生儘快進入課文角色,可以優化學生的思維空間,激發學生思維的活力。

三、不足之處

本課對荷花的描寫有絕妙筆墨,在課堂上應該給學生留出小練筆的時間,但是由於給學生留的朗讀的時間較多,小練筆就捨棄了,在下一步的教學中,還應該做到有所取捨,要抓住課文這個例子,做到有針對性地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更要切實以教材爲例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展示荷花圖片,導入新課。然後理解課文,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中哪些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爲什麼喜歡這一句話?應該怎樣去讀?指導朗讀。接着讓學生把三種姿態的荷花用一句話連起來說一說。板書:香、多、美。想象:荷花還有其他的姿態嗎?假如你就是碧綠的荷葉,潔白的荷花,生長在池塘中,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最後創設情境,學生邊聽邊看邊想。讓同學把剛纔那種奇妙的感受告訴大家(學生髮揮想象,談感受)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14

這篇課文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駱駝聽了小紅馬說他難看的話覺得挺委屈,

後來跟媽媽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駝峯、腳掌和眼毛的作用,告訴人們要判斷一種事物的美與醜,不能只看外表,必須運用辨證的眼光去看。課文層次清楚,語簡潔,富有情趣,將動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童話故事中,有利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在教學中,我主要設計瞭如下環節: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要做到把語文教學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本課首先要解決的是瞭解駱駝的身體各部分的作用,我讓學生邊默讀邊思考各部分的作用,爲什麼有由這些作用。讓學生在積極自主的閱讀實踐中獲得答案,懂得駱駝的腳掌、眼毛和駝峯在沙漠裏各有很大用處的同時,明白判斷事物的美醜,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其有沒有用處的道理。

2、留下空白,發揮想象。

在教學最後,我啓發學生想象,續寫故事:沙漠旅行後,小紅馬和小駱駝再遇,他們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並上臺演一演。讓學生從“靜”的.氛圍中解放出來,充分想象。讓學生在想象和說話中內化知識,深化主題,使學生能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有一個完善。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加深感觸。

本文的教學重點:駱駝的駝峯、腳掌、眼毛在沙漠裏的特殊用處。但是如果馬上圍繞主題展開,學生一定不能深刻理解駱駝在沙漠中的獨特作用。因此我通過讓學生品讀課文的語言文字,再借助課件的幫助,讓學生感受沙漠的惡劣環境,對沙漠的惡劣能有一個完整的認識,爲下文的學習作了鋪墊。接着我說就是在環境這麼惡劣的沙漠裏小駱駝和駱駝媽媽進行了一次愉快的旅行,轉入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讓學生對最後一個自然段提出質疑,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求問題答案的熱情,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反覆朗讀“我應該感到自豪纔對”中加深體驗。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15

剛上完20課《恐龍》,對這種近乎神話裏纔有的動物,學生太有興趣了。這節課,我安排了兩個環節,一是畫畫,就是選一種你最喜歡、最熟悉的恐龍,畫出它的形態,在環境中體現它的生活習性。二是根據自己的'畫,寫出該恐龍的生活習性,並在學習小組中展示自己的畫,同時向全組同學口述該恐龍的生活習性,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意想不到的是,刺激了一些繪畫功底差的學生努力去學繪畫。《恐龍》教學反思二

這個學期,我把功夫下在課前。就是要求學生在預習時自學生字,讀通課文,每個學生在預習時就能把課文流利地讀下來,基本弄清課文大意。在教學《恐龍》時,我也這樣要求。養成習慣了,只要一提到預習,學生都會這樣做。很好的。一上課,我就叫學生齊讀課文,再完成一張表,即寫出恐龍的名稱、形態、特點。由於學生對課文已經很熟悉,完成這個作業得心應手。最後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填的內容,敘述自己的觀點。多讓幾個學生說,互相補充,互相完善,老師不費吹灰之力,一堂精彩的課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