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教學反思【熱門】

語文教學反思【熱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6W 次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學反思【熱門】

語文教學反思1

《掌聲》講述的是一個殘疾的小女孩英子,由於不願讓人看到她走路的樣子,上學時總是最早來,最後走,儘量不讓自己的殘疾表現在大家面前,內心充滿了自卑感。新來的老師不瞭解情況,請她到講臺上講故事,她在同學們掌聲的鼓勵下,終於大膽地上來講述自己的故事,獲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從那以後,她變得開朗了。幾年後,她寫信說出了自己內心的感受:那次掌聲,給了她信心,給了她生活的勇氣。她很感謝大家。文章選材很有感染力,如何調動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進入殘疾人的內心世界,如何對待生活中的弱勢羣體是這節課要解決的兩個問題。我上課時注重對學生進行情感與價值觀的引導,在字裏行間的研讀揣摩中,來感受人都是平等的,我們應當尊重每一個人,並通過情感評價和潛移默化的滲透,使學生與文本產生共鳴。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我抓住兩次寫掌聲響起的句子進行重點分析解讀,從第一次掌聲響起向前鋪開,一起探究英子的自卑的表現和原因;從第二次掌聲響起向後延伸,揣摩英子在掌聲前後心情、性格等的變化,使學生感受到了,掌聲對學生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卻帶給英子心靈以極大的震撼,掌聲的響起,時機不同,效果卻是更進了一步,以至於改變了英子的一生。讓學生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不能歧視任何人。

抓住兩次掌聲同,進行重點研讀揣摩是本節語文課的一大特徵。我先讓學生進行修改化的閱讀,採用了“以讀代講,角色轉換”的方法,讓學生入情入境地反覆讀書,教師示範讀等多種方式,通過情境的呈現與評價,讓學生悄然走進文本,走進英子的內心世界,表現出對英子的同情和對英子轉變後開心的心情。真正做到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味,在拓展延伸發展環節中,讓學生替英子把信寫完整,或給英子回一封信,使情感目標得到了昇華,成功地完成了教學重難點。這節課,學生體會到了“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幸福。

當然在教學中,我雖然細細研讀了文本和課標,對課堂可能出現的問題也有了多種預見,但是,對個別問題還不能很好地解決,朗讀的形式也多樣化,卻不能把學生的朗讀水平提高到更高層次。

語文掌聲教學反思11

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孩子回答精彩時,我帶頭鼓掌,當某個學生鼓起勇氣舉起雙手時,讓學生給他鼓掌,當全班齊讀課文很棒時,讓學生自己給自己鼓掌,讓學生在掌聲中成長。看着學生因鼓掌而激動的臉龐,我不禁也深深感動了,不經意的一點掌聲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啊!我覺得教師要很好地運用學生的掌聲,讓學生在行動中體會掌聲的內涵,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本

整堂課,我設計了導入新課、整體感知、品讀領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這樣五個教學環節。其中第2-4自然段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變化爲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小英的神態、舉動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後創設情境,當學生讀到英子猶豫時,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走到一位同學邊,摸摸她的頭):英子,英子,你爲什麼低頭呀?你能說說你的心裏話嗎?

學生這時走入文本,把自己當作英子,說:“我害怕,別人會歧視我。”“我到底上去,還是不上去。”“不上去,纔來的新老師要批評,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麼辦?”此時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憂鬱的心理。

當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去時,(我讓一位女同學上臺)我鼓勵學生說:“難道我們不該爲小英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裏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我又創設情境:“小朋友,此時,你就是英子的同學,你想用掌聲告訴她什麼?”學生熱情的話語打動了我們:“別怕!我們不會嘲笑你!”“勇敢點!”等等,很感人。

當同學們給了英子兩次熱烈的掌聲時,老師引導:快把這誇獎的掌聲響起來吧!英子在掌聲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呀!無數的話語在英子心頭涌動,英子你想說:……“謝謝你們,你們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地面對生活。” “你們的愛使我終身難忘。我要自信地面對一切。” 就這樣,學生在與文本對話中感受到英子從憂鬱到開朗的變化過程,從而感受到大家的愛。這部分情境的創設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我努力讓孩子在這次互動的愛的學習活動中去理解課文內容。

二、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體現語文的人文性特點

1、 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

如本節課重點指導第一次掌聲時,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抓住英子動作神態來多角度的讀,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和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

2、在閱讀中感悟。

整節課,以兩次掌聲爲線索。通過抓住英子掌聲前後的變化和人物動作神態,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到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

3、在體味中昇華。

通過這次《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也讓我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爲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爲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爲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爲一個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語文掌聲教學反思12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殘疾的小女孩,因爲不願意讓別人看到她走路的樣子,總是最早來,最後走。但一個新來的老師不瞭解情況,請她到講臺上講故事。她在同學們的.鼓勵下,終於大膽地上來講述自己的故事,獲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從那以後,她變得開朗了。幾年後,她在給同學寫信時說:那次掌聲,給了她信心,給了她生活的勇氣。她很感謝大家。課文的內容很具有感染力,但對於正常人,對於缺少生活經驗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卻很難體會其中的辛酸。如何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學生和英子之間搭建一座心靈的橋樑,帶學生進入殘疾人的生活、心理是教學中應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

一、環節設計

在環節設計上,我抓住兩個寫掌聲響起的句子,從第一次掌聲響起向前展開,探究英子的自卑及原因;從第二次掌聲響起向後展開,揣摩英子前後心情、性格等的變化,感受掌聲帶給英子心靈的震撼,並由此明白兩次掌聲的含義,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懂得要主動的關心、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在拓展環節中,我引導學生朗讀一首關於愛的小詩,(並聯系實際說一說,愛還可以怎樣表達)不但烘托了課堂氣氛,而且情感目標也在意味深長的朗讀中得到了昇華,成功地完成了教學重難點。

二、教學教法

“書聲朗朗”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大特徵。《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研究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爲此,在教學本課過程中,我採用了“以讀代講,角色轉換”的方法,通過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讀書,教師的示範讀等多種讀書活動,促使學生思維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悄然走進文本,自已尋找感受英子不同的內心世界。通過不同的語氣朗讀,學生能更好地把握英子的不同性格,並在朗讀當中表現出對英子的同情和對英子轉變後開心的心情。真正做到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味,在課堂上,很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這次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讓學生讀出自已真實的感受,才能實現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技巧。

有點遺憾的是,雖然我安排的朗讀的形式也多樣化,如:自由讀、指名讀、合作讀、男女分讀、分小組讀等。不過總不能把學生的朗讀水平提高到更高層次。

三、媒體利用

我巧妙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探究重點詞句,使學生保持持久的注意力。

四、問題設計

在這節課上,我是圍繞英子的極大前後設計問題。不過問題比較多,當學生舉手不積極時,總是不放心的重複提問。

總之,我在整個的教學中,對學生不放心,有些急功近利,在時間的把握上有些不準,在指導朗讀上也不夠完美。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積極、認真總結自己的不足,多學習、多揣摩,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語文掌聲教學反思13

洗去鉛華便是真,語文應該是讓人感動、讓人心靈震撼的東西;語文課堂更應該成爲教育學生、教會學生做人的平臺。我希望我教授的班級是團結的、向上的;我希望我教出的學生懂禮、互愛。因此,我慶幸我是一名語文教師,能通過“語文”震撼學生的心靈,能利用語文課堂充分地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思想、人文教育。

初接這個新班,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發現這個班級存在很多“病症”:同學們集體榮譽感不強,沒有集體這樣一個概念;同學之間關係比較冷漠,不懂尊重,不懂關愛;大家對待學習沒有熱情,比較被動,沒有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風氣;課堂上,積極開動腦筋發言的同學總是那麼幾個,其它的同學總是呆呆地坐着,不會想也不會動。如何治好這些病,如何改變現在,讓集體向好的方向發展,是我這個新班主任,新語文老師重點要解決的難題。要想改變他們,語文課堂無疑成爲實施教育的最好陣地。課堂上,我鼓勵每一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我會用讚許的微笑告訴他們:對與錯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勇氣和思考的過程;我尊重每一個同學的發言,用心聆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因爲我相信,我尊重了學生,他們一定會懂得尊重他人;我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運用恰當的評價語言,給予他們信心和希望,理解和鼓勵學生對文字的不同感悟,讓他們敞開思維,自由馳騁於語文的天地,真正在美的薰陶與熱烈地交流中提高語文能力。每一節課,每學一篇新課文,我都會充分利用資源,字、詞、句、段、篇,只要對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教育學生、教育班級有利,每一個機會都不放過。有時刻意,有時隨機,總而言之,無時不刻地滲透這樣的觀念:我們的班級共同愛,我們的同學互相愛,我們的學習自己愛。一個學期下來,似乎略有成效。

在教學《掌聲》這一課的課堂上,呈現出許多令人可喜的地方。

1、刻意安排,入情入境

開課的情境導入,本來我設計的是“讓學生說說自己什麼時候獲得過掌聲,獲得掌聲時心情怎麼樣。”可在上課前十分鐘,我突然改變了主意,原因是因爲名叫黃志航的學生。這個孩子特聰明,屬於猴精,但是太懶,因爲貪玩經常不完成作業,即使勉強寫了,也是一些甲骨文。平時基本上沒有紀律觀念,讓所有的老師頭疼,屬於屢教不改的典型。再加上上週班級遭遇盜竊的事件他也要付一定的責任,所以我和同學們對他採取了冷處理的辦法。在我過去帶隊過來上課的時候,這個學生來找我誠懇地承認了錯誤,並希望大家能原諒他,看到他誠懇的態度,我知道這次的教訓起效果了。於是,我決定在等會的課上讓他和全體同學說出自己的心裏話。既能和這篇課文緊緊相連,又能對他進行深刻的教育,還能讓同學們學會尊重、學會寬容,真是一舉三得。這樣一開課,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以下是課堂實錄:

師:上課前,有位同學想借此機會和大家說說心裏話,大家歡迎!

(黃志航低着頭走上講臺,掌聲響起。)

航:同學們,我知道錯了,我不應該不關心集體,看到教室門不關不以爲然,看到有人進了教室也不去理會,導致了那麼嚴重的後果,請大家原諒我,讓我重新回到這個集體。

(說着,黃志航同學的眼睛紅了,含着眼淚,聲音也哽咽了。教室裏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師:同學們,你們爲什麼把掌聲送給了黃志航呢?

生1:我想用掌聲告訴他,我們已經原諒了他。

生2: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爲他感到高興。

生3:我相信他會改正。

生4:我們歡迎他回到我們的隊伍!

航:謝謝你們原諒了我,我一定會改的!

(黃志航同學感動極了,臉上也重新掛上了笑容。掌聲再次響起。)

師:同學們,黃志航的話語和眼淚告訴我們,相信他今後一定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你們的話語和掌聲打動了黃志航,讓他深深地感受

到同學們的寬容和集體的溫暖,同時也打動了我,老師爲你們感到驕傲!是呀,掌聲蘊含着無窮的力量,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21課――《掌聲》。

相信此時,無論是黃志航還是其他同學,在心靈震顫的同時都已經深深地溶入了掌聲中,溶入了課堂中。

2、巧用字理,深入人心

我個人認爲,語文教學離不開字理,字理教學很大程度上推進了語文的學習,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對課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因此,我的語文課堂離不開字理教學。這個班的學生對這方面的知識起初是陌生的,因爲從未接觸過,所以要從頭教起,什麼是象形,什麼是形聲,什麼是會意,各個部件表示的意思……一步一個腳印,從不會到會,從懵懵懂懂到基本接受,從不會分析到會想辦法記字析詞,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萬事開頭難,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灌輸,很多同學掌握了方法。這節課上,在第二個環節記字的教學中,韋曉璐同學的精彩發言贏得了大家的掌聲。請看實錄:

師:剛纔四人小組學習了生字,有沒有實在不會記的字呢?

生:我們討論了好久,都想不出“班”字怎麼記,請大家幫幫我們。

璐:我來幫幫你。“班”字是個會意字,左右兩邊的斜玉旁表示寶貝,代表着我們班的同學,我們都是寶貝,中間的刀字心表示小刀,表示用刀也不能把我們分開。

(這個答案出人意料,大家用掌聲表示對韋曉璐這個答案的贊同。)

師:聰明的孩子,真會想辦法,這個答案真是精彩。是呀,班裏有男同學也有女同學,你們都是我們三(2)班的寶貝,我們緊緊團結在一起,用刀也不能把我們分開。

一個簡單的環節在字理的幫助下得到了昇華,這個答案的精彩不僅僅在於它解決了難題,而在於學生通過字的剖析受到了“團結就是力量”的教育,更在於通過這麼一個字讓所有人感受到了中國文字的神奇力量。

還有一個環節也讓我記憶猶新。在第二課時中,我們在體會同學們的第一次掌聲,一個同學站起來告訴我們:“老師,同學們的掌聲響起得非常快,你看‘驟’字的馬字旁,形容像馬奔跑的速度一樣,說明他們肯定心裏面從來都沒有瞧不起英子,看到她慢吞吞的走上講臺,都迫不及待地用掌聲鼓勵她,給她信心!

一節課中,同學們通過抓重點詞,運用字理解析的方法深切地體會了人物內心世界實例很多,把課堂推向了一個又一個高潮,難道,這還不能足以證明字理的魅力以及它在語文教學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嗎?

語文課要教的東西的確很多,但是,不能質否的是,它對教育學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潛移默化中教學生學會做人,學會關愛。作爲一名語文老師,只要你用心去教,一定會收穫無比的快樂。要上好一節課,不光是“備”的問題,更主要的是“背後”下的工夫!

語文教學反思2

本學期,我擔任五年級的語文課。任教一學期來,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較爲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是語文課堂新的學習方式,它注重的是學習過程和方法,有利於培養同學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本事和交流合作的本事。上課時我較爲充沛體現了這種學習方式。如上課時的小組內質疑解疑,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讓團體來解決;小組合作,讓同學不但理解了在探究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全班交流所得和疑難問題。這樣同學在學習中體驗在合作探究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歡樂,感受學習的樂趣。

可是,在教學中也有幾點問題值得反思:

一、朗讀指導不夠到位

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全面提高同學的語文素養,而語文素養的提高學習語言最關鍵,學習語言的感受和積累。朗讀就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必需經過朗讀才幹更充沛地體現出來。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缺乏朗讀指導,所以同學經過學習後朗讀水平沒有得到大的提高。在平時上課時的備課設計中缺少朗讀指導的設計。經過這學期的教學後,我將在以後的教學中逐漸加強朗讀訓練這一環節。同學的朗讀水平不高,其主要原因:缺乏朗讀技巧的指點。課文朗讀的目的之一是經過朗讀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徵,如何經過朗讀來體會,除了理解課文資料外,應當要有朗讀技巧運用的問題,比方說邏輯重音的處置等。同學對重音的處置也是五花八門。而我平時忽視了對同學的指導,默認了同學各種各樣的處置方式。這樣,同學的朗讀水平勢必得不到提高。

二、批註式閱讀抓得不實

本學期我校提倡批註式閱讀教學,其目的是提高同學的閱讀本事,掌握閱讀方法,提高同學的自學本事、深入理解本事,從而培養小朋友們的語文素養。本學期我抓得不夠實,中下等生批註得很膚淺,不夠深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進一步抓好小朋友們的批註式閱讀本事的培養。

本學期,我擔任五年級的語文課。任教一學期來,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較爲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是語文課堂新的學習方式,它注重的是學習過程和方法,有利於培養同學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本事和交流合作的本事。上課時我較爲充沛體現了這種學習方式。如上課時的小組內質疑解疑,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讓團體來解決;小組合作,讓同學不但理解了在探究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全班交流所得和疑難問題。這樣同學在學習中體驗在合作探究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歡樂,感受學習的樂趣。

可是,在教學中也有幾點問題值得反思:

一、朗讀指導不夠到位

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全面提高同學的語文素養,而語文素養的提高學習語言最關鍵,學習語言的感受和積累。朗讀就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必需經過朗讀才幹更充沛地體現出來。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缺乏朗讀指導,所以同學經過學習後朗讀水平沒有得到大的提高。在平時上課時的備課設計中缺少朗讀指導的'設計。經過這學期的教學後,我將在以後的教學中逐漸加強朗讀訓練這一環節。同學的朗讀水平不高,其主要原因:缺乏朗讀技巧的指點。課文朗讀的目的之一是經過朗讀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徵,如何經過朗讀來體會,除了理解課文資料外,應當要有朗讀技巧運用的問題,比方說邏輯重音的處置等。同學對重音的處置也是五花八門。而我平時忽視了對同學的指導,默認了同學各種各樣的處置方式。這樣,同學的朗讀水平勢必得不到提高。

二、批註式閱讀抓得不實

本學期我校提倡批註式閱讀教學,其目的是提高同學的閱讀本事,掌握閱讀方法,提高同學的自學本事、深入理解本事,從而培養小朋友們的語文素養。本學期我抓得不夠實,中下等生批註得很膚淺,不夠深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進一步抓好小朋友們的批註式閱讀本事的培養。

語文教學反思3

一、教學效果:

學生學習“識字加油站”時,我首先讓學生藉助漢語拼音把詞語讀準確,然後藉助圖片邊讀邊想象詞語描繪的事物,在此基礎上感受大自然的美麗。這次的“字詞句運用”編排了三項內容。

第①“用部首查字法查出下面的字,再填一填。”我讓學生回顧部首查字法的步驟,然後再用這種方法查字典完成習題。

學習②“你見過下面這些詞語描寫的景象嗎?選一兩個,跟同學說一說當時的情景”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藉助漢語拼音把詞語讀正確,然後聯繫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每個詞語描繪的景象。也可以選兩個自己最熟悉的情景來說一說。從而體會成語的特點。

學習第③“讀讀下面的句子,說說有趣在哪裏”的時候,我讓學生先把句子讀正確,然後同桌互相表演一下每句話的意思,從而體驗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的趣處。

這一環節,放手讓學生去表演,去猜測,去交流的方法很有效。

二.成功之處:

“寫話”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認真閱讀題目要求,再觀察畫面,最後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和實際生活經驗來大膽想象編一個童話故事,試着寫一寫。給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說一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示臺”展示的是同音字、形近字的區分。這些都是易混字。我在教學中注意到了引導學生在正確朗讀詞語的同時細心觀察找到加點字的不同點,幫助學生區分。這種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索過程的做法有利於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和記憶。學習“日積月累”的時候先讓學生把《數九歌》讀正確、流利並達到背誦的要求。在此基礎上了解每九有什麼特點。教學“我愛閱讀”的時候,先讓學生自讀短文,瞭解短文的主要內容,並嘗試着說一說通過閱讀這個故事你受到了什麼啓發。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體驗閱讀的快樂,養成善於觀察、思考的好習慣。

三、不足之處:

講授課堂知識的時間過長,忽視學生的掌握狀況。

四、改進措施:

在實踐中能落實語言文字訓練點,夯實基礎。通過創設識字遊戲的情境,帶領學生在趣味活動中識字、寫字,緊扣新課標的要求,體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掌握生字,會用生字,培養語文學習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揭示規律,拓展學習途徑,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在寫字教學環節,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書寫筆順和間架結構的特點,發現規律,觸類旁通,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語文園地》教學反思3

《語文園地七》作爲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設立了以下環節:

A.識字加油站。

認讀生字詞,發現識字方法,激趣識字。反覆自讀每組詞語,說一說從這幾組字中你發現了什麼?

B.字詞句運用。

1、用部首查字法查出下面的字,再填一填。進一步複習部首查字法。

2、你見過下面詞語描寫的景象麼?選一兩個,跟同學說說當時的景象。熟練認讀這些詞語,並瞭解意思。猜猜詞語的不同意思,體會每組詞語的不同意思,在小組內討論,通過討論進一步理解這些動詞詞語的不同意思。

3、讀讀下面的句子,說說有趣在哪裏。從句子中感受擬人句的用法。

C.寫話

看看下面這幅圖,小老鼠在幹什麼?電腦屏幕上突然出現了誰?接下來會怎樣?

D.日積月累:學習詩歌“數九歌”

一、教學效果

在引導學生理解詞意時,我創設情境,給學生做示範,爲學生提供了一種方法和思路,引導他們自主思考。寫話練習我主要是採用評比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對大自然的探索。讓學生學會多問爲什麼,並能自己通過多種方法找到問題的答案。同時,讓他們對大自然抱有好奇心,能感受到大自然無窮的魅力,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在具體教授部首查字法的具體步驟時,我插入了微視頻這一新型的教學方式,不僅將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課堂上,而且將本是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起來,一下子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成功之處

1、識字寫字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識記生字,並學會積累和運用。課上,讓學生口頭組詞或是用詞說一句話,這樣鞏固識記的效果很好。

2、我將學習的主動權給了學生,並將課文語言內化爲學生自己的語言,培養了語感。寫話環節,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練習說話,因爲有圖片,學生語言表達也很流暢,連能力較弱的學生也有了說的積極性。課堂不再是少數學生的.課堂,學生們學得更積極、主動了。

3、識字寫字仍然是小學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儘可能地識記生字,並學會積累和運用。

三、不足之處

1.課堂容量大,對關鍵的詞語理解不深,對寫字的指導不到位,有蜻蜓點水之嫌。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寫字指導仍是關鍵,這一點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重視。

2.在教學中要有取捨,不要面面俱到。本節課的內容很多,導致課堂給人一種不停地往前趕的感覺,可以適當刪去一些內容和環節。

四、改進措施

通過這一學期的語文教學,我深深體會到語文教學是一門複雜而豐富的教育。二年級語文教學重點還是識字、寫字,多識少寫,倡導閱讀課外書。如何把閱讀、查字典、識字相結合,激發孩子主動識字、主動閱讀的興趣,需要我持續不斷的努力。

在今後的課堂上,我要努力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體,體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設計行之有效的練習,時時處處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讓他們想,讓他們說,儘量提供一個讓學生展示的平臺|。在學生需要的時候,適當點撥一下,巧妙引導。有遺憾就會有思考,有思考就會有進步,希望教學相長。

語文教學反思4

《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着“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爲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複雜心情。

文章創作於二十年代,在表達上與現代文章有所不同,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但文中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多種手法,而且大多數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適合朗讀。因而在教學設計時,我力求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抓重點句子,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過課堂實踐,我覺得有些環節落實的較好,而有些地方還不盡人意。

好的創設情境:

上課伊始,通過課件一分鐘的展示,使學生切身感受到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雖然只有短暫的一分鐘,但緊緊扣住時間這一概念,激活了學生的'情感,爲下面的學習打下感性理解的基礎。接着播放《匆匆》一文的配樂朗讀,舒緩的音樂,低沉的語調,把學生帶入一種情境,奠定了整節課那種淡淡憂傷的基調,學生在這種基調中很容易入情入境。

其次,精心選用教學語言,本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任何散文都是作者情感的抒發,心靈的傾訴和思緒的流逝,語言都很美。因而在課堂上,我所使用的語言儘量與本文一致,與課堂的基調相符。如:是啊,從這些句子中我們也感觸到了時光流逝的蹤跡,歲月如梭,時光飛逝,時間在我們每個人的眼前飛快的閃過,一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這就告訴我們要珍惜美好的時光,把握住自己生命的每一刻……”。

第三,注意引導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激活學生的閱讀積累:說一說學了課文後,你想到的關於時間的詩詞或格言。教學中緊扣重點,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聯繫在一起。

不足之處:

1、教學中,沒能準確把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由於學生是初次接觸散文這一體裁的文章,如能引導學生比較與記敘文,說明文的不同,會有助於學生更好理解課文。

2、關於作者朱自清的資料,不應出自教師之手,這樣便失去了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及整理信息能力的大好機會。

3、設計中雖是以讀爲主線,以讀激情,以讀導練,但在教學中讀的還不夠,語言的感悟還不是很到位。

語文教學反思5

【教學片段】

教學第三自然段

師:讀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寫了燕子哪方面的特點?

生: 這一段寫的是燕子飛行時的情景。

師;你從哪兒看出來的?找出有關的句子慢慢品讀,看看能體會到什麼?

生: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過,唧唧地叫着,有的由這邊的稻田上,一轉眼飛到了那邊的柳樹下邊……

師:“斜”字寫出了燕子飛行時的什麼?“掠過”在字典裏是怎麼解釋的?輕聲讀讀句子,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從“斜着”、“掠過”這兩個詞中你體會到什麼?

生:“斜”字不但可看出燕子飛行時的輕快,而且寫出了燕子飛行時的優美姿態。

生:“掠過”是輕輕地擦過。

師:你從中看出了什麼?讀讀詞所在的句子,體會體會。

生:可看出燕子飛行時的輕快。

生:“一轉眼”,燕子便從這邊的稻田上飛到那邊的柳樹下了,飛得快極了。

師:那麼“沾”在這裏應作什麼講?能換個詞嗎?

生:能換成“碰”或“撞”

師:那作者爲什麼不用“碰”、“撞”而要用“沾”字呢?

生:“碰”、“撞”不能顯示出動作的輕快了。

師:好,這就叫讀書!這就讀出味道來了!

……

【教學反思】

《燕子》是一篇文字優美的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優美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湖面上飛行、在電線杆上歇息的情景。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感悟燕子優美的外形、優美的飛行姿態、歇息時美妙的意境,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力和鑑賞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課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過“斜、掠、沾”等幾個動詞十分準確傳神地寫出了燕子優美的飛行姿態。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幾個動詞反覆咀嚼體會,感悟燕子飛行時的.優美姿態。

首先,我讓學生細讀課文,感知這一自然段的內容,然後讓學生回到課文中去,找出有關的句子慢慢品讀,看看能體會到什麼?在學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書在黑板上引導學生品詞。經過老師的點撥和細讀想象,學生領悟到了燕子斜着身子飛掠的優美姿態,並通過比較、品味,學生感悟到了作者十分準確地寫出了燕子飛行之輕,體會到了作者用詞之精確,同時學生在咬文嚼字的過程中也深深地體會到了燕子飛行時姿態的優美。學生領悟之後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增加領悟的效果。咬文嚼字是品味課文內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咬文嚼字,反覆誦讀,使學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飛行時的動態之美,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感悟力。

語文教學反思6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轉眼間,從開學到現在已兩個月,期中考試也結束了,回首這一段的教學工作,結合考試中暴露出的不足,現反思如下:

一、存在的問題與原因

1、課外拓展延伸還不夠。由第四大題的第2小題中可以看出,因爲對於難檢字查字法沒有給學生滲透過,所以這道題沒有一個學生答上來。

2、課內知識掌握的不紮實。由第四大題的第3小題考查詩句中重點字的意思,雖然在課堂上及練習中多次講過,但還有一部分學生答不上來,爲什麼?究其原因,一是,學生聽講不認真。二是,老師沒有培養好學生良好的讀書做筆記習慣。

3、積累不得法。由第五大題可以看出,雖然學生平時常做讀書摘錄的作業,但大都抱着完成任務的態度讀讀、抄抄了事,沒有按類摘抄,記憶。這樣的結果就是見到熟悉的課文段落,因沒有背誦,到用時就一片混亂,不能及時提取所需信息。

4、通過本次試題,還反映出了學生中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審題的能力和習慣較差。在第五大題2小題中,要求寫出“從蘇格拉底和瘸蟬身上分別得到了哪些啓示”,有13名學生只答一個啓示。

5、閱讀短文題較難,學生失分較多,尤其是解釋成語中字的意思,少有全對的。這也恰恰反映出學生在平時學習中主動查字典理解詞語的習慣還有待培養與鼓勵。由這道題中還可以看出學生閱讀的能力還不強。對怎樣較好的理解文章,學習的方法還沒有掌握,還處在混沌狀態。

另外,錯別字也是造成大量丟分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整改策略

1、重視字詞教學和語言積累,夯實語文基礎

雖說高年級字詞的學習應該以學生的自學爲主,但字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從本次檢測中,我們很明顯地看到,有的學生字、詞不過關。試卷中考查的字、詞都是本冊教材學生必須掌握的,這些詞語在平時的練習中也常出現,學生應該有較多認識和鞏固的機會,可爲什麼學生還出錯呢?

所以,要提高學生的成績,首先要重視字、詞的過關。在教學中要重視詞語抄寫、聽寫和組詞、造句的`訓練和運用。其次,要增大課外閱讀量,背誦大量的古詩詞。利用好《採蜜集》分類摘抄、記憶詞語、段落,訓練學生在寫作和日常交流中活學活用。加強語文教學必須採取語言積累和語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使學生在積累中運用,在運用中積累。

2、提供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的核心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根據不同內容的課文歸納出一些閱讀方法提供給學生,引導學生怎樣理解課文內容,怎樣品位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怎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怎樣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等。另外,應該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閱讀時間,在閱讀教學中要還學生朗朗的讀書聲,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驗,讀中感悟。

3、加大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力度。

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習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從本次檢測中可以看出,今後還應該着重培養學生下列好習慣:經常讀書的習慣;仔細讀書、背書,不加字,不減字,不讀錯字的習慣;仔細審題的習慣;作讀書筆記的習慣;勤動筆墨積累、運用好詞佳句的習慣等。

以上是我通過考試發現的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反省自己,改正錯的,汲取好的,期待着我與我的學生在今後的學習中都有較大的進步。

今天連續聽了兩節人教版五年級上冊二單元的整體教學課,接着根據自己的備課進行了實驗班級的同步教學。從教學整體情況來看並不理想,在匆匆中基本的教學任務還沒有完成。仔細分析有課的設計問題(課堂容量大以及教學重點的時間安排不合理),也有對學情分析和處理安排耽誤時間的原因,更重要的我想還是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習慣問題。

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投入狀態決定着課堂教學的效益高低。無論你設計教學再精心(原則上不現實的,常態的課堂教學是沒有完美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總有許多的問題。準備再全面,只要學生主體性學習不動起來,你的教學就是空。分析學生學習不主動,參與學習意識不強,原因是多元的。早期沒有培養起學生對語言學習的濃厚興趣,應該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學生對學語文沒有正確的認識,便沒有對語文學習正確的態度。

其實語文學習是富有魅力的。無關的幾個字、詞組合到一起去,就會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夠表達豐富的情感、展現多彩的畫面、演繹精彩的故事。從一年級起作爲每個語文教師就應該以此爲目標。善於挖掘教材中課程標準要求以及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爲重點,以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爲保障,積極引導學生品讀精彩語言(包括字詞句段),滲透文化教育、品德修養教育以及能力方法訓練。注重實施賞識教育,從點滴處學習閃光處入手,放大學生語文學習細微的優秀做法,使學生以愉悅的心情投入到看似枯燥的讀書生活中。多一些人文關懷,少一些功利的教學成績思考,更多關注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提升爲根本。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多一些學生學習體驗機會,多爲學生提供與課文對話交流的空間,少一些機械式分析講解,少一些嚴格按照教案教學的刻板,讓學生更多經歷語言學習的過程,體驗語言實踐的`快樂所帶來自身成長的快樂。

總之善於激發學生學習願望,激活學生學習熱情,努力讓每一個孩子真正徜徉於書海,沉醉於語言,此謂語文教學之大幸也,也是每位語文教師肩上神聖的歷史使命。

語文教學反思7

低年級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識字、寫字,把課文讀通、讀順、讀熟。本課設計氣氛輕鬆、活躍,“趣”和“樂”貫穿整個學習活動的始終。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探究中掌握知識,用生動、活潑的課件讓學生了解昆蟲。通過質疑問難、合作學習、以不同形式讀兒歌,讓學生感悟語言。這樣的教學符合新課程理念,一節課下來,有較好的地方,也有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教學閃光點:

1、層層遞進,運用多種方式復現生字。

一年級學生識字的一個很大特點就是“認得快,忘得也快。”因此,識字教學要根據兒童識字的這一特點,對生字的認記要採取多種方式,反覆認記。這堂課,我根據生字的不同特點,採取了多種識字方式,從看圖讀拼音識字,到讀拼音識字,去掉拼音識字,打亂順序識字,再在遊戲中識字,生字的識記有層次、有梯度,通過這樣反覆訓練,學生對生字的認記得到了鞏固。

2、引導發現,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識字教學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獨立識字。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髮現並掌握識字的方法。如,在學生認識了蜻蜓、蝴蝶、螳螂、螞蟻、蟋蟀生字後,引導學生髮現藉助形聲特點識字的方法。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去感受,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同時通過形式多樣的識字方法,避免了識字課的枯燥,學生樂意去記,而且記得特別牢。

3、注重朗讀形式,讓學生讀出興趣。

課堂中,我注意讓學生多種形式去讀,讀字詞時有齊讀、男女同學讀、開火車讀、比賽讀等;讀兒歌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活動去讀、加動作表演讀、學生合作讀等。通過變換讀的方式,學生越讀越起勁。

4、注重課外拓展,發展學生語言。

在學生熟讀兒歌后,引導學生用“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的句式來練習說話,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激發。此環節中,我注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談談自己對這些昆蟲的瞭解,讓全班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中,把教材內容進行拓展,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存在的不足:

1、在指導學生寫字一環節中,評價學生的書寫不夠科學,不夠貼切,感覺有點草草收場,沒充分到位。

2、老師語言的親和力還不夠,上課的語速有點快,學生有時對我的要求聽得不夠清楚。

語文教學反思8

本學期,剛剛接手四五班,對於班級整體的一個情況有了簡單的瞭解,孩子們基礎方面略微有些薄弱,加上孩子們原來沒有預習的習慣,有些懶,不想付出努力,不愛寫東西的特點。我也慢慢調整我的課堂模式:

1、基礎知識嚴格抓

首先我覺得基礎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就像蓋樓房一樣,沒有牢固的根基不能爲上面的建築做好穩固的工作,所以在我的課堂,我喜歡每天的聽寫、默寫。日積月累的過程是能夠提升語文基礎能力的根本。

2、每日閱讀不放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可是孩子們還是對於讀書有些應付,讀書少,自然而然理解能力成了一個問題。閱讀理解不能夠按照出題人出題意圖去答題而擔憂。

我們也在利用一些插空時間,儘量讓孩子們班級一起讀書,共讀時間的約束,會慢慢改變一些孩子的.閱讀習慣。可是出現的問題是沒有辦法保證所有孩子都能夠有閱讀時間,導致一些孩子就會和別的孩子有一定的差距。

3、課堂筆記記起來

我一直覺得課堂的參與度是希望全員參與,理想是好的,可是現實就是那麼“骨感”。總有一些孩子進入到課堂,一節課,雖然參與,再次複習時學了什麼?講了什麼?不記得,忘了!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嘗試課堂當中對於一些關鍵點做筆記,來提升孩子們的學習能力,慢慢學會學習方法。方法的運用,對於孩子來說,是終身受益的事情。我覺得寫字速度也會有所提升!可是出現的問題是,爲了做筆記,字體的美觀度不再考慮,這也是目前困惑的地方,需要慢慢看看怎麼改變的問題所在。

學習的事情真的是需要一點一點去摸索,慢慢改變的事情。在新接手的班級中,慢慢實踐,找到更適合孩子們的學習方式纔是我接下來繼續努力的事情。

語文教學反思9

話說“三分詩,七分讀”,因此,詩歌的學習,務必使學生讀足,讀出詩的抑揚頓挫來,讀出詩的語言韻味來,讀出詩的思想感情來。

詩這種文學形式,抒情是最基本的特點。詩中那些美麗的景色,做人的道理,高尚的情操,審美的趣味,對於情感的薰陶,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塑造,都起着不可估量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優秀的詩篇更是承擔着豐富和美化人類精神生活的使命。但是,語文課不能上成思想品德課,必須立足於語文的角度。因此,學習詩歌就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詩中情感,就是要從詩的形象所創造的總體氛圍中,把握它所要啓迪讀者的東西。

所以,在第一課時,我設計的是結合學生情感體驗,先整體感知詩的內容,通過“賞讀第一首,自主合作探究第二首”的方式來品味詩的語言,想像詩的形象,體會詩的情感,歸納詩的寫法。

在第二課時,我設計的是“祖國在我心中”的詩文朗誦會,培養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類積累能力,通過朗讀

至此,整個課堂教學似乎已經完成,然而,課內學習絕非終點,雖然用足了課文這個例子,但“只有展開雙翼才能騰飛”。“課內外銜接”下的語文學習更包含課外的深化與鞏固,正所謂“課內長骨,課外長肉”,“課內得法,課外受益”。課外進一步收集愛國名人名言名篇名曲,並進行相應的話題作文訓練,才利於學生知識與能力

教學中我們常常會意外地發現:學生頭腦裏有教師所意想不到的潛能和想法,有時他們能夠給我們的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爲第一節課在四班各課的程序一堂課下來,課堂非常沉悶,爲了實現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貫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是我課後思考的一個主要問題、於是我改變當初的教學設計、新的思路通過學生反覆誦讀圍繞教師設計的“我感受到——”“我發現了——”我不理解——”“我欣賞——”等幾個環節,很好地,掌握理論落第一首的學習要點,教師及做了一番學法總結後,學生自學第二首詩時得心應手,完成效果相當不錯,但是,如何在教師“退居二線後”,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不留痕跡引導學生將課文所有知識很好地落實,是一個難題,也是我爲之不斷努力的方向。

語文教學反思10

古詩《春曉》是衆所熟識的名詩,初讀這首小詩似覺平淡無味,反覆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魅力不在於華麗的辭藻,不在於奇絕的藝術手法,而在於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格就象行雲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意境悠遠。

詩人選取了清晨睡起時剎那間的感情片段進行描寫。他從聽覺角度着筆,寫出了春之聲:那處處啼鳥,那瀟瀟風雨。鳥聲婉轉,悅耳動聽,是美的。再加上“處處”二字,鳥叫聲啁啾起落,遠近應和,就更使人感覺滿眼春色無限,讓人有應接不暇之感。春風春雨,紛紛灑灑,但在靜謐的春夜,這沙沙聲響卻也讓人想見那如煙似夢般的悽迷意境和微雨後的衆卉新姿。這些雖然都只是詩人在室內的耳聞,然而這陣陣春聲卻透露了無邊春色,把讀者引向了廣闊的大自然,使讀者自己去想象。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古詩題目)

學生在學習此詩之前已經能把古詩背誦下來。課堂上要做的應該就是讓學生去品味詩意,去感受詩情,激發學生對我們古典詩文的熱愛和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爲達到這個目標,我主要在如下幾個方面做了重點突破:

1、教學語言富有詩意

有人說,語文的最高境界是詩意。在本節課中,我採用精煉而富有詩性的教學語言,引領學生放飛想象,指導學生咀嚼品味。在學生基本理解了古詩內容以後,讓學生閉上眼睛去想象古詩的畫面,這時候伴以教師富有詩意的語言的描繪,在學生在腦海感受畫面美的同時,享受到語言的美。

2.藉助多媒體,激發學生的情感

一開課,我通過動情的語言,藉助優美的音樂、畫面等,把春天無限的美展現在學生的.眼前,爲學生奠定了學習課文的情感基礎和知識基礎。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之後,讓學生藉助配樂,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會在朗讀中品味詩句的語言。

3.由讀到唱,感受詩的語言美。

古典詩詞的語言凝練優美,領會詩的難以言傳的意境,最佳的途徑就是反覆吟誦。可以有意或拖長腔調或大膽停頓,讀出節奏,讀出韻味。在反覆吟誦以後,我又讓學生跟着音樂唱,學生很快就忘我的隨着音樂唱了起來。當我關上音樂的時候,很多學生覺得意猶未盡。這樣的唱誦,便是一種美的享受。

4. 能將課內外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前後聯繫。

在學完了古詩以後,我讓學生回想一下以前學習的或是自己知道的描寫春天的詩句,學生們興致勃勃的背誦着自己知道的有關春天的詩句,也能很快把以前學過的關於春天的詩句從古詩裏提取出來。這種聯想比較,我想也是學習古詩的一種必要方法吧!

總之,我認爲這是一節成功的課,感謝我的學生,讓我再一次看到了他們的活力和潛力,我知道課堂小主人們的主動權一旦充分給予,他們學習的興趣自然十分濃厚,我也相信對每一個課堂教學進行精心設計和新的嘗試,學生的學習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語文教學反思11

上初唐詩的部分,比之之前的現代詩歌,感覺更加有內容可講,針對的高考能力要求也比較顯著,所以備課時內容更加充實。但是,在課程進行過程中,發現設置的問題並不是完全切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有時候問題太深,或者問題方式不對,容易造成學生的思考瓶頸,課堂氣氛也冷場。授課是提問的.藝術,如何更加科學地引導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到達老師所期待的彼岸,這是每一個新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所謂備學生大概就是指這方面。

另外還有關乎教授內容方面的思考。我們老師很多的思維方式和視野比較多地停留在文學史,古代漢語等比較專業的層面上,所以在授課時,不免會陷入學院化的囹圄。比如在《勸學》一篇的講授過程中,我對於文言句式,詞語結構的講解可能過於深刻,涉及到現代漢語的語法層面,但是學生的語法知識不繫統,也比較混亂,初中階段的語法學習大多停留在聽聽而已,用不到也懶得深刻學習的程度,所以很多時候,學生並不能聽懂,講解文言的倒裝,在學生眼裏,也只是難懂的文言知識,自己彷彿感覺到這些內容只是講給自己聽的,爲了講而講,或許說到底還是對於學生的程度有不完全的認知,所以在授課內容選擇上並不能把握好尺度。

最後,我很想說,雖然這些日子以來,自己精神上,身體方面壓力都比較大,但是與學生的交流也使自己體會到生活的充實,創造的快樂。學無止境真的不是說說而已,經過課堂的種種,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這或許也是幸運之所在。

語文教學反思12

聽劉老師的課,宛若坐在小舟中順流而下,沒有驚濤駭浪,卻在知識的涓涓細流中完成了整堂課的旅行,小學語文聽課反思。以下可能條理性差一些,但確是我感觸到的一些:

1.課堂上的每一句話,每個眼神都滲透着老師對學生的關愛與鼓勵。“同學們真會學習!”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表揚了學生的學習方法、正面鼓勵了學習態度,我相信孩子會非常願意跟着老師繼續往下學習。反觀自己的課堂,正面鼓勵、側面表揚、競賽激勵是經常用的,而且效果明顯。課後自己也會經常告誡自己課堂上要多用一些激勵技巧去正面引導,而非負面,這樣孩子會樂於接受,越來越好。

雖然坐的離劉老師課堂遠一些,但能在模糊的視線中揣摩到老師與學生眼神的交流。老師要學會用眼睛說話,“傳情達意”。這是我現在在努力做的,努力用眼神把自己的心表達出來,使自己的心與學生走得更近,去共同感受知識帶給我們的快樂,共同探索知識更廣闊的空間。

2.課堂上的一動一靜,都是優秀課堂常規的展現。回答問題時踊躍而不亂序,思考問題時積極而不躁動,朗讀課文時認真而不怠慢,這種種的種種都強烈地衝擊着我。反觀自己課堂,課堂常規着實需要進一步加強完善,上課10分鐘之後就有孩子坐不住了,我只能用小組競賽、個人競賽等方式去規整坐姿,注意力。但有幾個個別孩子坐姿、注意力持續時間不是很久,一堂課中我要經常去鼓勵。聽師傅的課,現在師傅很少費口舌去規整課堂,孩子表現的都很好。疑惑是:我的課堂正常嗎?自己給的答案是:有些不正常。這學期的課堂常規有時候覺得還沒有上學期好。原因:自己在課堂常規要求上有些放鬆。這學期過於關注知識的傳授與鞏固,在習慣和常規上有些疏忽,殊不知,習慣和常規是正常傳授與鞏固知識的前提。這一階段我在盡最大努力去彌補過失,希望能幫助孩子們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

3.一位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牢記在心。“請大家跟我一起看第一段,(讀第一段)我畫的詞語是‘裝飾’,因爲…….”清晰、簡明、大氣。這種方式是學生之間的互相引領,而非是僅僅站起來回答老師的問題。我覺得我應該有意識地把這種回答問題的方式引入我的.課堂。

4.教學過程安排合理。初讀課文---詞語和生字---再讀課文,深入理解感悟。反觀自己的課堂,大體環節設計上基本上沒有問題,把握不太好的主要還是最後一個環節理解感悟。問題出現要依靠自己去解決,自己要深入研究文本,理解透徹,把握準確重點難點才能慢慢提高自己在這一方面的講授能力。多涉獵各方面知識,視野開闊,從更佳的角度去理解、審視文本。

5.使淳樸的鄉下人家與古詩對話、融合、提升。在劉老師課堂的尾聲,學生齊背了孟浩然的《過故人莊》,陸游的《遊山西村》,一起欣賞了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王建的《雨過山村》,王維的《山居秋暝》,最後,劉老師又推薦了戴望舒的美文《天晴了的時候》。理解課文內容後,老師帶着孩子們去廣闊世界裏尋覓更甜蜜的知識,不僅一起尋覓咀嚼,還推薦放手,告訴孩子們課外還有更多的只是等待他們去尋覓。鼓勵孩子跳出課文,去生活中找尋知識的源泉。我想這些都會成爲孩子厚重的文化積澱。我覺得我越發重視晨讀中的古詩教學了,在不間斷的背誦和初步感悟中,孩子們的文化底蘊會越來越厚實的。········

語文教學反思13

我驚歎學生的出色表演,連我自己也始料不及.在課上,我僅僅觸動學生的感受和體驗,並運用各種手段和途徑加強朗讀,引起學生的共鳴,接着便把時間交給了學生,讓閱讀成爲學生自我表現的舞臺.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提出的問題:第一階段,提出能夠喚起學生體驗的問題,第二階段提出能夠引起學生感悟的`問題,第三階段提出讓學生品味的問題,第四階段提出讓學生模仿練習的問題.如何利用有效的提問,引發學生的探究,進行開放式的語文課堂教學,這正是我要研究的問題.本節課,朝着研討方向,教學安排有梯度,形式多樣化.

這節課,正是我的提問,引發了學生的思考與興趣.正是我的放,才讓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這樣將"如何教"轉變爲學生"如何學",給予學生學法上的指導,以情激情,學生學得興趣盎然,學有所獲.就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積累,運用語言,語言表達得以提升.

語文教學反思14

《燕子》這是一篇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文靜優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作者用詞準確傳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內涵的滋味。

我主要採用對比的方式,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品味、欣賞,直至背誦,引導學生了解形容詞的作用,比喻句的作用,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化。這堂課氣氛較活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我從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入手,激發學生閱讀動機,再到組織學生自讀交流,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平等參與者,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

同時我適當點撥,爲學生的思維起着“搭橋引路”的作用。然後我又巧妙的創設說話情境,讓學生們運用寫作方法學以致用,舉一反三,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投入聽說訓練中,從而學得更紮實,更靈活,鍛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了寫作水平。

但在教學中導入部分過長,使得整堂課顯得頭重腳輕,加之對教材把握不夠,沒能更好地突出寫作手法,以後應該對教材多熟練,多分析,並且多多學習語文專業知識,真正融入到語文教學中。

語文教學反思15

語文學科既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學科,又是培養學生情感的學科。

在教學中,我相信學生的潛能,努力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爲他們創設有趣的學習情境,創造廣闊的學習體驗空間,從中積極挖掘、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發展思維,啓發想象,發表個性化看法。

一、點撥教學,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新課程語文教學標準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則處於教學的主體地位。於是,教師在課堂中恰到好處的運用點撥教學,優化教學效果顯得尤爲重要。

點撥是一把火,促使學生的思維放出火花。我在課堂上緊扣教學目標篩選有價值的,又容易被忽視的詞句、重點語段進行點撥。因爲這些詞句“不僅有顯隱題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約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學生搞懂了這些詞句,對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說《孔乙己》,我就從課文中找出可以把學生引到深處的東西,選擇“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個句子進行點撥,立片言以居要,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孔乙己是一個可憐可悲可笑,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舊時代的小知識分子。另外,我會在每一課選擇一個重點段進行點撥教學,引導學生反覆閱讀、多方訓練綜合分析。這樣做意義很多,抓住了重點段落,就抓住了主題,就突出了重點,就突破了難點,也就能帶來牽一髮動全身,以少勝多的效果。

課堂點撥關鍵是教師能明察學生思維的火花,及時加一把火。適時點撥一方面是在學生遇到疑難時,採用藝術化的點撥,及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另一方面是學生在遇到疑難、把握不準時,教師及時指點思考分析的途徑,撥通知識理解上的關卡,撥繁爲簡,化難爲易,使學生的研討活動得以繼續進行。適時點撥還包括在學生思維誤入歧途時,教師迅速捕捉,作爲新的教學內容,憑機智的點撥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藝術化點撥,能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將學生置於一種動態、開放、生動而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感受,讓他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創造性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二、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主體情感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當人的心理處於興奮狀態時,工作效率特別高。而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只有有興趣,課堂上學生纔會興奮起來,纔會樂學,學習纔會有成效。創設情境地便是創設氛圍,調動興奮點。在教學中,我常有聯想、比較法來創設問題情境。當學生在剛一接觸課文時,他們面對的信息是陌生的,我們只有將那些陌生的信息與一些學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東西加以聯想、比較,他們的心理纔會相容而欣然接受。

如我在講授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爲了讓學生領會詩中豪邁壯闊的意境和蘇軾對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我先引入了學生們熟悉的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片頭畫面:滾滾長江向東流去,激起千萬朵浪花。這一雄渾形象可感的'畫面,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魂魄。然後再引入《三國演義》中片頭的歌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將它與課文中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相比較,它們有什麼不同和相同之處。因《三國演義》片頭畫面的感染,學生們感受到了長江的壯闊博大,心中自然也騰起了一股豪邁之情,而思緒也翩飛起來。憑着自己對人生、社會知識的積澱和理解,他們也能體味到這些語句都塑造了長江東流的開闊境界,從中也能體味到自然的永恆、人生的短暫,無論是怎樣叱吒風雲、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都有同常人一樣無法抗拒生命的自然法則,必然被歷史的浪濤捲走。但仔細品味,他們也發現了那些語句所蘊含的感情色彩略有不同。在這教學過程中,我抓住了豪邁的場景,豪邁的感情這些要素, 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和鼓舞。而創設情境則便是爲了激勵,爲了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教育爲學生提供了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但僅僅讓學生掌握知識遠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於將一個孩子的知識轉化爲智慧,推動他們去體驗人生,去關注、瞭解社會,充分培養學生的主體情感。老師只有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握他們的主體情緒和心跳脈搏,通過點撥和引導,創設情境,才能讓他們的心動起來,讓他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創造性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並達到發展。在對真善美的領悟中化解思維疙瘩,解除心理障礙,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第斯多惠曾說過:教學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和鼓舞。而創設情境則便是爲了激勵,爲了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教育爲學生提供了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但僅僅讓學生掌握知識遠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於將一個孩子的知識轉化爲智慧,推動他們去體驗人生,去關注、瞭解社會,充分培養學生的主體情感。老師只有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握他們的主體情緒和心跳脈搏,通過點撥和引導,創設情境,才能讓他們的心動起來,讓他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創造性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並達到發展。在對真善美的領悟中化解思維疙瘩,解除心理障礙,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