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15篇)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3W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15篇)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1

這一學期我擔任了二年級語文教學工作。我對教學工作從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學方法,虛心向同事們求教,因爲我知道課程是一種實踐,只要用心鑽研、探索、反思、總結經驗,就可以把語文融入到孩子們當中,變成孩子們的笑臉,變成學生愉快的學習,變成學生更真實的發展。新課程要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變成一種真實的、動態的、發展的現實。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獲取了點滴的教學經驗:

一、學生在"玩"中學語文,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

在識字方面,我注重將學生引領到生活當中去識字,激起學生識字的極大熱情。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整體識記生字,提倡個性化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尋找出自己認爲最有效的識字方法,通過不斷的求異,激活學生思維,"玩"出價值。如"闖"字的識字,有的學生說:"這是一隻馬跑進門了。""不是,這是馬兒被關住了失去了自由,想衝出門到外面呼吸新鮮的空氣。"有的學生說:"這是"門"跟門有關係,就是衝進門或衝出門的意思"……一個字有多種識記方法:看字形認字、跟據部首猜字義等等,學生在發散思維的"玩"中學得快樂。再如用畫畫的方法記一記會意字;將所學的字、詞貼在家中的實物上"復現";將課外識記的字剪一剪、貼一貼,製成"小報";在班級中評選出"識字大王"等方法、活動都爲學生識字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玩"法。

二、在寫字方面,我把寫字當作美的鑑賞對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一直強調學生把字寫得正確、工整、規範、漂亮。

《課標》中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着重要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一個人的字寫得好與否,不僅僅是個人的"門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學習習慣、意志品質及性格特點。因此,教學時我採用了"讀字、範寫、評議、試寫"的程序:"讀字"時,讓學生討論"寫這個字時哪一筆最關鍵""寫這個字哪一筆最容易寫錯"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問題,整體把握寫字的規律;在範寫之時,讓學生評議老師的範字,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把握寫字的要領;讓學生對老師評頭論足,運用形體動作學寫筆畫、作業展覽、評選書寫閃耀明星等方法,激發了學生寫字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寫字的技巧。

三、在閱讀教學中,我反對無目的多讀,強調有層次的讀書。

初讀,將課文讀正確,整體感知全文;再讀,將課文讀流利,理解課文中詞句;研讀,將課文讀出感情,談獨特的理解與感受;練讀,將課文讀入心,積累語言文字。在不同層次的讀中,教師同樣鼓勵個性化的學習。讓學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挑出有價值的問題共同討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解畫出來,說一說自己這樣畫的理由,放膽做畫學語文;讓學生排演課本劇,師生根據語言文字進行評議,演演評評學語文等等。這些頗有趣味的方法不僅能有效地完成閱讀教學任務,還能促進學生樂學、愛學語文。

在學生習慣的培養方面,我注意讓兒童在規範中學語文,打下學好語文的基礎。這並不與在"玩"中學習語文相矛盾,習慣能影響人的一生,"個性"必須在一定的規範中張揚纔不會使學生走上發展的歧途。所以,教學決不能從統得過死轉向放任自流,一定要嚴把"度"這一關。在聽、說、讀、寫幾方面,都有一定的規範。如:個別同學站起回答時,其他同學要注意傾聽,有意見可以舉手提出;朗讀或回答問題聲音要響亮……語文學習的'點點滴滴都需要有規範,都需要我們去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四、在學生學習能力形成方面,提倡學生積極參與各項語文活動,學會參與、學會合作、學會尊重他人。

我教學中,我努力創設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

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是孩子們的樂趣所在,將"玩"引入課堂,使學生對這種活動的動機和興趣逐漸遷移到語文學習上,從中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探求語文教學進程中,我力求將"講堂"轉變爲"學堂",將機械重複的練習轉變爲生動活潑的遊戲,讓學生充分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爲他們語文學習的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儘管是"玩"中學語文,但我們決不是追求形式主義。這裏倡導的"玩"是一種形式、一種途徑,"玩"是爲了更好地學習語文,培植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我會在工作中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探索,尋求出更好的教學方法。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2

《俗語》這篇短文是以在人民羣衆中廣泛流行的、簡練而形象化的、定型的語句爲依託,讓學生初步接觸具有濃厚生活氣息和生活經驗的民間語言,有助於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活,明曉事理以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高尚情超,使識字與認識事務、明曉事理、培養情感結合起來。教學的重點是認識15個生字,會寫8個字,難點是讓學生初步認識俗語這種語言形式,基本懂得它所講述的道理,牢記這幾條俗語,並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本節課我執教的是第二課時。

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本班的學生實際,教學中我藉助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開課時播放螞蟻搬糧食的動畫片,讓學生初步感知團結力量大的道理,並給學生設置懸念,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進入今天的學習。在理解課文內容感知這些俗語講述的道理時,先集中講述一條,然後“以點帶面”理解其他幾條俗語的意思。

這幾條俗語中“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筷子抱成團”一句通俗易懂,而且易於用實物演示。所以教學時,我以這一句爲突破口,先老師演示折斷一根筷子再請學生動手摺斷十根筷子,很明顯學生是不能這十根筷子的,他們很直觀地頓悟俗語蘊含的道理。

二年級的學生注意力是不能持久的,所以教學中我安排了課內休息,即學生聽歌曲《衆人划槳開大船》並提出聽的要求:聽聽歌曲中有我們學過的哪句俗語。

這一環節我的出發點是休息、鞏固和激趣。從課堂學生表現來看,這一目的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新課標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學生熟背本節課的五句俗語後,我請學生交流回家收集的'俗語,學生興趣盎然,爭着展示。雖然課堂中留給學生交流的時間不多,無法讓每一個孩子都展示自己,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體現。

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赤金”。本節課的教學也留下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如:識字教學落實得不夠,學生朗讀的形式比較單一,課件的操作不夠熟練,教學有隨意性,這些都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改進。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3

本文是一首讚美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的詩歌,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在前一課剛學過兩首描寫秋天景色的古詩,因此,教學本課時,我由這兩首古詩導入新課,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秋天的印象,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這一課寫得非常的優美,也寫得非常的貼切。但總感覺這一課的容量很大,用一般的講讀方法可能比較難處理,因爲每一小節都可以品味出許多的東西。因此我在第二課時,首先讓學生充分的朗讀感悟。其次是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來談談朗讀的體會,比如問學生你讀了以後感覺秋天是怎樣的?(比如秋天是調皮的,秋天的快樂的`,秋天是熱鬧的,秋天是勤勞的等)然後再組織學生討論從哪兒看出來的。讓學生品味具體的詞句。在組織討論的基礎上我加以引導並適當的提高,同時把自己的讀後感受跟學生進行交流。避免了一小節一小節單調的講解。

本文的5 、6兩小節學生不是很容易理解,如果能讓他們藉助圖畫想象玉米和高粱在夏天和成熟後的樣子,想象和感受農民的辛苦和豐收後的喜悅,然後再邊想象邊讀書, 可能效果會更好。因爲這兒的學生對文中的場景很陌生。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4

《樹之歌》是一首關於樹木的兒歌,兒歌中介紹了各種樹木及其特點,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韻味。低段主要以識字、寫字爲主,所以教學時爲了使整個識字過程以及讀書環節有趣,本節課採用抓關鍵詞語整體認讀方法,引導學生在讀背兒歌中學句學詞學字,在學句學詞中認字。

在研討的過程中,首要任務是分析兒歌及兒歌在本單元中的地位,因爲本單元都是識字,這是本冊唯一的一個集中識字單元,識字、寫字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低段的學習重點。而本單元出現的生字大部分是形聲字,學生之前也初步接觸過形聲字。商討之後,我們決定怎樣在學生初步瞭解的情況下,逐漸瞭解其特點,學習運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進行識字,會舉一反三,運用歸類識字,比較識字,字源識字等方法,逐步提高獨立識字的能力,感受識字的樂趣。

而目標的制定,則是參考學習盧老師的基於標準的教學設計中,目標制定要含有學習後的知識名詞、學習後的技能動詞、運用知識能做什麼事。於是,經過幾次討論,我們把基礎目標、支撐目標和核心目標制定爲:

1.通過讀文、看圖,劃出11種樹的名稱,說出特點。(基礎目標)

2.多種方法,讀準“梧、桐”等15個新字,會寫“楊、桐、楓、鬆、柏”5個生字。歸納形聲字的構字規律。(支撐目標)

3.藉助填空、圖片等,背誦兒歌。(核心目標)

但是在上完課的時候,經過校長的講解,意識到我們在制定目標時有所偏差,只關注到制定目標中的名詞、能力動詞和技能動詞要匹配。忽略了三個目標的一致性以及相互關聯性。導致三個目標沒有很好的貫連在一起,所以本節課目標也未全部達成。

之前狹隘的認爲語文教學對於低段來說除了常規習慣,就是語文書本上的知識,但是隨着評課、培訓學習及社會對人才的高要求,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不單單是教學生一些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學時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出方法,運用方法。做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關注語文素養,有大局意識。從長遠考慮,低段良好的常規習慣很重要,思維能力和掌握學習方法更重要。

就像我在講授識字時,學生區分不清楚“桂和掛”時,我的應變能力不夠,導致錯過了很好的課堂生成,對課堂的把控性和知識的生成預測性存在很大的不足,我應該及時對比並講解兩個部件一樣,部首不同的字,提手旁和木字旁,而木字旁的形聲字又是本節課的重點。識字教學不紮實,直接影響孩子的識字。“疆”字設計通過字源演變講解時,又過快,沒有很好的過渡。學生不理解意思,所以在組詞時出現了“江南、江西”這樣的同音字。應通過字典中的釋義,讓學生能夠明白這個字的意思,這樣在組詞時,孩子就能通過字義理解並組詞。“專題識字”是低年級識字課的一個學習內容,因此,設計要充分發揮按“專題”編排教學內容的優勢,多種形式、在自主學習中,自我獲取知識,教師充當引導的角色,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在閱讀中識字。注重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還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知道識字方面重難點,做到講解透徹。

在誦讀兒歌、韻文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語感。能夠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孩子的'想象能力。通過多種形式如讀書、評價、討論,及多種形式的背誦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

怎樣把識字課上的有趣呢?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通過大家共同探討的一節課,給我們一些啓發,課堂有趣,不僅僅是語言上生動有趣,更要把自己當做孩子一樣,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我願不願意接受這樣的引導?這樣的課堂形式及環節我能學到知識嗎?因爲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上課風格,或生動活潑、或有趣好玩、或沉穩內斂而又不失活潑。我希望我的課堂能夠嚴肅又不失活潑,現下能力各方面還有很多不足。學無止境,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一步一個腳印踏實的跟着同組優秀的同事學習。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5

教學目標:

1.複習“徵、啓”等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小牛的兩張徵友啓事的不同和引發的不同結果。

3.懂得與人交往時,既要考慮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慮到別人的實際情況。

重點難點:

1.學習生字詞,朗讀課文。

2.強調“團”“迎”字的書寫。

3.瞭解小牛的兩張徵友啓事的不同和引發的不同結果。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小動物頭飾。

課前準備:小牛貼圖課件歌曲“找朋友”

第二課時

(一)複習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都有朋友嗎?你們覺得和朋友在一起感覺怎樣呢?有一頭小牛,它也很想找個朋友,於是,它就寫了一份《徵友啓事》。請同學們舉起右手,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10、徵友啓示。齊讀課題。

2.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本課的生字詞,瞧,小牛要來考考你們呢?

3.瞧,小牛爲你們的精彩表現鼓掌呢!(掌聲)請同學們打開課本42頁,再讀一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課文中小牛幾次貼出徵友啓事?(兩次)

2.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在寫小牛第一次貼出徵友啓事找朋友。

(三)細讀理解感悟,指導朗讀。

(1—3自然段)

1.請學生們小聲讀讀課文的1—3自然段,能不能找出第一張徵友啓事的內容。

2.指名讀。(投影出示“我想找這樣一個朋友:能陪我一起吃草,一起玩耍,一起曬太陽,一起學耕田。誰能做到,歡迎聯繫……”)

3.同學們一起來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師相機指導:小牛找朋友的條件是什麼?它爲什麼會提出這些條件呢?

4.教師小結:是的,小牛正是因爲自己喜歡做這些事,所以它希望它的朋友所有的這些事情都能做到。

學習第3自然段。

1.師:那麼這張徵友啓事剛一貼出,小動物們有什麼反應呢?看課件說話。

2、如果你是其中的一隻小動物,你會邊跑來邊想些什麼呢?看來你的心情很-----興奮!

5.師:誰能帶着興奮的心情來讀讀這句話?自己試試吧!指名讀,齊讀。

師:可是,看完了,小動物們是什麼樣的了呢?看小動物失望離開的課件,說話。帶着你的感受讀一讀,能帶着動作來讀讀嗎?

同學們,假如你就是這些小動物中的一員,此時,A、(戴上頭飾)請問,你是小山羊嗎?你爲什麼走開了呢?爲什麼還要搖頭呢?B、你會邊走邊說些什麼呢?你能帶着這樣的心情再讀讀這句話嗎?

一二組讀興奮的句子,三四組讀失望的句子,讀出對比來。

師:瞧,第一份徵友啓示的結果就是:小動物們興奮而來,失望而去,而小牛,也一個朋友也沒有找到。它只好去找老牛訴苦,他的心情怎樣呢?請同學們來爲這句話加上小牛的心情描寫:小牛————(失望、傷心、苦惱、奇怪)極了,跑到……

(生加上補充心情的詞語讀第四自然段“訴苦“部分)

師評價:我聽出了你的失望;沒有找到朋友的小牛多麼傷心啊!……

師:讓我們帶着自己理解的心情,來學着小牛訴訴苦。齊讀四段。

10.是啊小牛爲什麼一個朋友也找不到?如果你在小牛旁邊,你會對它說些什麼呢?

11.教師小結。

學習5、6自然段。

師:聽了小牛的怨言後,老牛教了他一個辦法。讓他出了第二份徵友啓示。(課件出示)

1、誰來讀讀?

①.那這兩張徵友啓事有什麼不同呢?學生對比着讀一讀。(課件出示:兩張徵友啓事的內容)。

②學生找不同。

③師:學生邊說,老師邊點出不同的地方。多了這些詞,意思有什麼不同?教師小結:是的,第一份徵友啓示需要做到吃草、玩耍、曬太陽、耕田這麼多方面,可是第二份徵友啓示只要做到其中一點,就可以和小牛做朋友了。這是多麼容易的事啊!

⑤男生讀第一則徵友啓事,女生讀第二則徵友啓事,讀出兩則徵友啓事的不同來。

5.對比着學習第二張徵友啓事貼出後的熱鬧場面。

①師:第二張徵友啓事剛剛貼出,小動物們又會有什麼反應呢?誰願意來讀一讀第8自然段?

②師:是啊,多熱鬧哇!怎樣圍纔是“團團圍住”呢?學生在小組內做一做動作。

③老師來當小牛,請五位同學來當小動物,表演下“團團圍住”這個動作。小動物們把小牛團團圍住,會說些什麼呢?請位同學讀一讀他們的話。

②在這四句話裏,分別都有一個字,它們的意思很相似,你能找到是哪個字嗎?(同、跟、陪、和)

請學生用四個字分別說一句話。

④教師小結:我們中國的漢字真是豐富多彩呀!同一個意思卻可以用不同的詞語表達,真有趣!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應該注意這些細節之處,會讓我們的文章更精彩。

來,我們分組來讀讀山羊、獵狗、花貓和馬駒的話。

⑤學生齊讀。你們聽,小牛找到了許多朋友,它和朋友們一起唱起了歡快的歌兒,我們也一起唱唱吧!(放兒歌:找朋友)

(四)拓展想象。

師:小牛這時候可高興了,他唱完歌,又興高采烈地又跑去見老牛,猜猜看小牛會對老牛說什麼。(禮貌;名理)

教師總結:我們交朋友的時候,既要考慮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慮到別人的實際情況,這樣我們纔會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想不想寫個徵友啓示,那你會怎麼寫?

下課!

板書設計:

徵友啓事

第一次無

考慮自己,想到別人

第二次許多

《徵友啓事》課後反思

這次的備課短暫而顯得有些匆忙,在選課的時候,突然覺得,凡是能編入教材中的課文,每一篇不都是經過各位語文教學的專家精挑細選出來的麼?我們自己只管沿着新課改的路子,按照自己的理解,將精彩的課儘可能生動地講給學生,使得教學相長也就夠了。由於自己是所有老師中第一天上課的,好了,就順着進度講那節《徵友啓事》吧!

如果說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每一門藝術中都有值得自己欣慰的地方:

一、抓住主線,貫穿課堂

全文有13個自然段,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的確是很長的一篇課文,而這樣的故事性課文,最忌諱從前向後上成“流水帳”形式,於是,我抓住了文章中的兩份徵友啓事作爲主線,然後進行對比學習,不僅使得課堂脈絡清楚,而且在對比中名理。

二、語言訓練,隨手拈來

語文課堂,講究人文,講求拓展,但是永遠都不能丟掉最基本的語言文字訓練。在進行兩則徵友啓事對比的時候,我讓學生觀察第二則徵友啓事和第一則相比,有什麼地方不同?學生得出:多了“或者”和“其中一點”四個詞語。我又追問:“多了幾個詞語,意思上有什麼改變?”讓學生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明白第二則徵友啓事多了“或者”“其中一點”幾個詞語,卻少了很多對朋友的要求。此文轉自淘.教。案網

故事的進度到了第二則徵友啓事的結果部分,“牛欄前熱鬧極了。大家把小牛團團圍住。”在這裏,“熱鬧”“團團圍住”兩個詞語可以很好地讓學生體會到第二則徵友啓事的成功,如果能緊緊抓住這兩個詞語,“好”與“不好”的徵友啓事分別爲誰便不攻自破了。可是,如何讓學生輕鬆地來理解詞語呢?我拋出問題:“孩子們,牛欄前熱鬧起來,你還見過哪裏有熱鬧的情景?”學生紛紛舉手:“快過節了,超市裏人真多,好熱鬧啊!”“大雁塔廣場上很熱鬧。”“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就要開始了,真熱鬧。”學生在簡單而形象的感知中,早已經將“熱鬧”的'含義明白了。我又讓學生來做出“團團圍住”的動作,在動作中理解詞語讓學生輕鬆而快樂。

此外,在備課中,我發現在四個動物都要和小牛做朋友的四句話中,有四個字“同”“陪”“跟”“和”意思非常相似,但是作者並列地運用了它們,避免了語言的重複和累贅,可是,如何處理這部分,才能讓學生體會到中華民族語言文字的神奇之處呢?我依然採用了最原始但卻最紮實的造句訓練,在多個句子的感悟中,學生明白了這四個字的意思其實是基本一樣的,體會到了文字的神奇。

三、和諧愉悅、享受語文

我是一個追求詩意課堂的人,語文教學變來變去都不離其中的就是:爲了達到對學生進行文字的訓練。而我,更喜歡與學生在和諧的交談中,讓學生邊享受邊學習語言。“徵友啓事剛一貼出,小動物們都有什麼反應呢?”學生看圖後紛紛舉手發言,於是,我拿起準備好的頭飾,隨意地走到一個學生的面前,又隨意地將一個小馬駒的頭飾戴在他的頭上,“請問,你就是那匹健康的小馬駒嗎?你爲什麼走開了呢?”“請問,你是可愛的小花貓嗎?你會邊走邊想些什麼呢?”沒有任何的雕飾的,孩子會很自然地微笑着回答:“是的。”“我想:太好了,我早都想找個朋友了,快去看看有沒有收穫吧!”那時候,我想,我和孩子,我們都是微笑的,因爲我們在享受着語言帶給我們的美妙和幸福感。

四、個性閱讀,不拘一格

小牛沒有找到朋友,心情會怎樣呢?文中寫到小牛去找老牛訴苦,“訴苦“!兩個字對於7歲的孩子來說,實在有些難以理解,怎樣使這裏的“訴”能“苦”出味道來呢?我讓學生加上小牛此時的心情描寫來讀讀這句話,學生加上了“小牛難過地說”“傷心地說”“垂頭喪氣地說”……等描寫心情的詞語,然後我請學生按自己理解的心情來學着小牛訴訴苦吧!學生將這句話讀得有了滋味。

在教學“可是,看完了,小動物們又一個個搖着頭走了。”這句話時,我請學生帶着動作讀一讀,體會小動物們的心情。“請問,你爲什麼要離開呢?你會邊走邊說些什麼?”在學生反饋以後,再帶着那樣的心情去讀,使學生讀出了自己的理解,讀出了自己的個性。

另外,承擔“課中文化”課題以來,在課堂中間的活動上自己也再邊做邊積累。本課以“朋友”開始,以“朋友”結束,於是,在小牛找到好朋友的時刻,我趁機讓學生和小動物們一起“慶祝慶祝”,唱起了“找朋友”的歌曲,使學生得以放鬆。

如果說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又都是一門不完美的藝術。

在這節課中,老師有點着急,應當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時間。點題時,可以更加自然一些。另外,要是能夠想辦法將第二份徵友啓事放在最後“隆重出場”,緊接着後面又讓學生仿寫啓事,那會效果更好。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不過,只要不斷摸索,自己就會有所得。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6

《初冬》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短小、圖文並茂,以“霧中、霧後”爲序,文脈清晰。以其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現出山村初冬早晨的美景。尤其文章是以時間爲序,每層又以空間順序清楚明瞭,是引導學生了解冬天景物特點,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良好載體。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二年級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感悟;在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從而使之受到情感的薰陶。

1、讀中感悟。這篇文章是一篇語言優美,用詞精準的寫景例文,課文中好句連連,在學習中引導學生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一讀、說一說、背一背,既培養學生朗讀水平,又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句子美在哪裏。如:柿子樹上掛着許多大柿子,像一個一個的紅燈籠。首先,通過抓重點語句,啓發學生想象。從“爲什麼說大柿子像紅燈籠”入手,引導學生藉助圖畫,觀察想象,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從形狀、大小、顏色等方面把“大柿子”與“紅燈籠”聯繫起來,理解了這個比喻句,體會出柿子的可愛和農民看到豐收景象後的喜悅心情,使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了具體的活的表象。其次通過自讀自悟,促進表達能力的.提高。霧散後的柿子如此之美,學生觀察圖畫,理解之後,肯定有很多感受。由此可以看出課堂上抓住重要契機,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不僅找準了語言訓練的能力訓練點,而且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操。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彷彿那些美的大柿子就在眼前,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初冬景色的美麗和農民豐收後的喜悅心情。

2、對比理解。通過霧中、霧後景物的變化,體會大自然的美好。爲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可以抓住同一景物在霧中和霧後的不同,來體會大霧神奇的作用,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具體可抓住“望不見→望得見”“看不清→看得清”“不耀眼→射出光芒”等詞語,啓發學生理解:爲什麼望不見了?爲什麼又望得見了?也可以設問:說說霧中和霧後,下面的景物有什麼不同?(塔、小山、田野、樹林、太陽)通過學生同桌互讀,男女生互讀了解霧中、霧後的景色的不同。

3、逐步放手,由讀到背要由淺如入深。

遠處的(xx)、(xx)都望不見了。

近處的(xx)、(xx)像隔着一層紗,模模糊糊看不清。

(xx)像個紅球,慢慢地升起來。發出淡淡的(xx),一點也不耀眼。

去掉景物和修飾詞你還能準確的填出來嗎?

遠處的(xx)、(xx)都(xx)了。

近處的(xx)、(xx)像(xx),(xx)。

(xx)像(xx),(xx)地升起來。發出(xx)的(xx),一點也不(xx)。

霧中的景象印在你的腦海了嗎?請全體同學試着背一背。

以讀促思,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脈絡來感受霧中和霧後小山村不同的景緻特徵。由自由讀文——同桌互相賽讀——分段讀文——藉助畫面進行情境觀察,激發學生讀文的慾望。依據低年級兒童語言特點,巧設教學情境,爲學生搭建交流溝通的平臺,把語言訓練和形象思維緊密地

結合起來,以語言訓練爲基本點,自讀、自悟、有感情地表達文本、背誦課文,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語言表達的美感,又使學生內化了語言,學會運用語言。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7

在教學《一株紫丁香》時,爲了讓學生體會教師工作的辛苦,我讓學生聽一聽《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那優美的歌聲,那純樸的情感,將學生帶到了燈光下老師的窗前。學生入迷的表情告訴我那身影是多麼熟悉,這情景似曾相識。虛幻的`情境,熟悉的故事,每個學生心頭爲之一動,這時是引導他們體會如何關心老師的最佳時刻,我緊扣此景追問:夜深人靜,只有紫丁香陪伴在老師窗前。小朋友,如果你就是這株紫丁香,此時,你會對老師說些什麼?爲老師做些什麼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爭相發言:“老師,很晚了,您睡覺吧!”“老師,您歇一歇,明天再批吧!”“老師,天氣冷,您披件外套,喝杯熱茶吧!”“老師,您累了,我來幫您捶捶肩,揉揉吧!”……更有學生說“老師,我來幫您批作業吧!”多麼可愛學生,多麼真摯的情感,這就是情境創設的效果。

又如教學《識字6》時,爲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知識,並學得生動、活潑。我將學習詞語,讀好詞語設計一個活動——到“風景區旅遊”。組織學生按興趣分組,以小組爲單位組成旅遊團,在情境中互相分工合作完成旅遊任務,即學習任務。學生興致昂然,一時間,組團聲、分工聲、討論聲、糾錯聲充滿了整個教室。另外,我一開始就結合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要“做個文明遊客”。大部分學生在活動中都以一個文明遊客的要求嚴格要求自己。活動結束後,我帶領學生評出了“文明小遊客”,進一步深化了思想教育,知識與思想教育得到了雙豐收。可見,教學情境的創設,虛實結合,課堂中見生活,生活蘊於課堂教學中,學生學得自主且饒有興趣。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8

青松教學反思:葉聖陶老先生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對詩意的理解如果孤立地去品詞析句,往往對詩的意境領會不深。但是變換了角色,你就是詩人,你就處在詩中情境,孩子們的想象力就會被激活,他們幼稚天真的話語,往往自然地把詩的意思吻合了。教學的時候,學生讀詩後提出的問題和預想的相差無幾。一是“挺且直”不理解,二是“鬆高潔”不明白。教學前做了充分估計,也設想了引導的.辦法。

但是,受《登顴雀樓》教學時讓學生扮演王之渙父子能迅速進入詩境的啓發。我在教學時,注重了讓學生角色的進入。當學生提出“挺且直”不理解時,我問學生誰知道這個詞語的意思,學生結合插圖,做了最大努力,有的說出了雪雖然大,但是松樹能挺住,有的說出了松樹站得很直。我知道孩子們意會了,但不能言傳。我告訴學生“且”是而且的意思,然後問誰能做個挺且直的動作,結果,多數孩子都站了起來。他們挺着胸,擡着頭,一幅雄糾糾的樣子。我讓學生說說此時的感覺,學生說,雪太大了,落在我頭上,壓在我的胳膊上,但是我能挺得住。那你們就讀一讀,老師聽一聽,是這樣嗎?本來“大雪”讀得虛一些效果纔會有,可是孩子們不管這些,喊破了嗓子在讀大雪,我也沒“指正”,我知道這時候講朗讀技藝是多餘的,孩子們已經是小松樹了。“鬆高潔”理解起來確實有難度,引導學生看圖,想想雪化之後松樹葉子的變化,學生說出葉子是鮮亮鮮亮的,“鮮亮”這個詞我也沒想到,看來,學生有這方面的生活經歷。在網上曾看過花開的聲音老師設計的一個讓雪和松樹對話的環節。

還是讓孩子們做松樹吧!“大雪就是想壓折你們,可是你們卻堅強地與他較量,你們會說些什麼?”孩子們的想象力就是豐富:“雪,你來吧!我正好用你洗澡呢?你被太陽曬化就會變成水,讓我喝了,我會更漂亮、更堅強!”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9

《父親和鳥》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通過“我”和“父親”關於鳥的對話,讓我們瞭解到“父親”對鳥不同尋常的瞭解,更感受到父親對鳥超乎常人的熱愛。教學中應讓學生充分地讀,體會父親對鳥的摯愛。閱讀本文,讓學生反覆閱讀,用心體味,使他們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融洽。教學中,我是這樣安排的:

一、學習生字,紮實有效

在本課的生字教學中,我採用了結合偏旁,歸類指導。如喃、嗯、味,這三個字都是口字旁,說明與嘴有關,解釋:喃喃就是一個人自說自話。嗯即嘴裏發出搭理別人的單音。味可以用鼻子聞,也可以用嘴巴品嚐。而教“蒙”時,我則結合霧裏看物體,就像眼睛蒙了一塊紗巾,所以“蒙”字裏面有兩橫,強調上面的一橫就是矇住眼睛的一塊紗巾。這樣結合字形,形象解說,學生就學得有興趣,記得牢固。

二、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在學生自讀了課文後,讓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然後讓他們劃出課文中描寫“父親”知鳥的'語句,我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朗讀,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邊交流之後,組織了多次層層深入的入情入境地朗讀。在朗讀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讀出情:對小鳥、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讀時我讓學生自己體會文中的語氣,讀的形式靈活多樣:聽讀、自讀、品讀、同桌互讀等,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引領學生逐步感悟父親知鳥愛鳥,使小鳥的可愛、小鳥的快樂、父親的情懷在孩子頭腦中活起來。通過朗讀,使學生悟出語言文字中所蘊含的情感。

三、抓關鍵詞句,學習表達方法

本文通過描寫父親只看了看樹林,聞了聞林中的氣味,就準確地知道林中有許多小鳥。充分說明“父親知鳥”、“父親愛鳥”。那如何讓學生知道作者怎樣寫出來的?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你從課文的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父親是個知鳥、愛鳥、愛樹林的人?接着指導學生從“望了又望、聞了又聞”等詞句和父親的語言中體會到父親的“知鳥”;從“我知道父親這時候也最快活。”“喃喃地說”“深怕驚動小鳥”等詞句和父親的語言中領悟父親的“愛鳥”,從“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這一句中領會“我”的愛鳥、護鳥之情。

不足之處:教學中的引導語,仍然需要修改完善,加以精練。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10

二年級上冊語文狐狸分奶酪教學反思1本課教學時,我的導入設置爲學生搶答帶反犬旁的動物名稱,從而引出“狐狸”這一動物,再欣賞狐狸的圖片,讓學生更有直觀感受,這樣用遊戲方式就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接着,我指導學生通過初讀,瞭解文中講了狐狸是怎樣分奶酪的?初讀課文時提出要求,學生根據提示要求,自學生字新詞,採用開火車、摘果子等方式讀準生字新詞讀音,掃除語言障礙。在掃除字詞障礙後,再通過填空敘述課文主要內容,感受狐狸的形象,總結出狐狸狡猾的本性。《狐狸分奶酪》是篇聲情並茂的文章,我重點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生朗讀課文時注意把狐狸的狡猾,小熊的憨直,表現出來,從而達到更好地感受本課的旨。

一、畫一畫

用不同的線條畫出狐狸的所做所說。通過研讀狐狸的言行舉止,看出狐狸是一個狡猾的傢伙。

二、演一演

情境表演是兒童最受歡迎的表現形式。《狐狸分奶酪》是篇聲情並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化抽象爲形象,化難爲易。教學課文的時,我請三位學生分別戴上了狐狸、兩隻小熊的頭飾表演,一位學生朗讀課文,其餘的學生當導演。學生把狐狸的狡猾,小熊的憨直,表現出來。這也就反映出學生已經把課文內容讀懂了。

三、說一說

“讀”是對信息的輸入,而“說”應該是對信息輸出。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把讀與說結合起來並加強訓練。

說一說:狐狸的做法對嗎?狐狸是個怎樣的動物?如果你是小熊你該怎麼做?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敏捷,學生的回答加深了對故事的理解。

當然我的課程設置還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如字詞認讀方面和情境朗讀方面,還可以設置更多形式。寫字指導方面,也有很多欠缺,以後要在這些方面改進。

二年級上冊語文狐狸分奶酪教學反思2《狐狸分奶酪》是一篇匈牙利的民間故事,講的是兩隻小熊撿到一塊奶酪,因無法平均分配而發生爭吵,狐狸趁他們拌嘴時提議幫他們分奶酪。在分奶酪的過程中,狐狸故意分配不均,結果整個奶酪被前來幫忙分奶酪的狐狸吃個精光的.故事,突出了狐狸的本性。課文雖然情節簡單,卻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緻,給人很深的啓迪。而且全文語言生動有趣,非常適合學生閱讀、表演。

一、教學效果

根據本單元整體教學的要求,以及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我以故事的發展爲主線索,以指導學生閱讀代講解,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其道理所在。課堂上,我引導學生進行自由閱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在教學設計上,由於課文的語言非常生動形象,適合學生朗讀和表演,所以在教學中着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體現以“趣”引路的語文課堂,以分角色朗讀、合作表演等手段來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努力讓課堂洋溢情趣、生趣,並充滿活力。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的學堂。讓學生通過讀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知,培養學生敏銳的語感,並整體地從字裏行間內含的意蘊進行感受、領悟和品味。

二、成功之處

1、我把整堂課還給了學生,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老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和過渡的作用。

2、課前讓學生充分地預習、收集資料,使學生在學習中中學會了提問題,解決問題。

3、利用多種朗讀形式,激發了學生讀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角色,瞭解課文內容

三、不足之處

1.整節課,時間分配不均,雖然在讀書上,給學生留了的時間,但其他方面的時間就有些少了,其中生字和書寫練習時間不夠,導致對寫字的指導不到位,有蜻蜓點水之嫌。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寫字指導仍是關鍵,這一點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重視,還需強化練習。

2.在課上朗讀和說話的訓練中,沒有進行充分討論、落實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進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改進措施

今後備課時要充分,具體,要備好每個環節的時間,緊湊地掌握上課的節奏。同時要能夠把課備得更精練一些,對學生的放手更能操控一些。總之,作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地進行業務學習,加強自身文化修養,多聽聽別人的課,虛心學習。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11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中佔最重要的位置,是認識生字,掌握詞語,學好句子,知道段落、初步感知篇章的基礎。

上這課時,我設置了語言懸念,現在是什麼季節?很多孩子知道是秋天,我說:“對,現在是金秋時節。”藉機板書“金秋時節”。我再設問:秋天是什麼顏色的?許多孩子舉手了,教室裏活躍開了,一個男孩說:“秋天是黃色的,因爲有的樹葉黃了落下來。”一個女孩說:“秋天是紅色的,因爲樹上的柿子紅了。”又一孩子說:“秋天是黃色的,因爲稻穀是黃色的。”又一女孩兒說:“秋天是紅色的,因爲楓葉紅了。”……孩子們說得太好了。

我接着設問:秋天像什麼?教室裏又熱開了,孩子們爭先恐後地搶答“像一首詩,一首秋收的詩;像一幅畫,畫上有成熟的果子,豐收的莊稼、綠綠的蔬菜……還有落葉……”,我抓住學生的激情興趣,深情地說:“孩子們,我們快走進涼爽的'秋天吧!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圖畫,天高雲淡,大雁南飛,田野裏五穀豐登,爪果飄香。看,那秋收冬藏的場面更是讓山河壯美,有好幾個學生情不自禁地跟着朗誦起來,作爲老師,我有一份成就感。

同時,我更不忽視字詞的教學,我邊畫草圖邊板書詞語,把生字顯示出來,指導學生拼讀,證音,拓寬了一些知識面,如:在教學時,我告訴學生“壯”字的分析,“士”形旁,“士”是男子的美稱。還有形近字,同時也注重了自己教學中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積累,出示關於秋天的詞語:一葉之秋,春蘭秋菊,春種秋收、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風過耳、秋風蕭瑟、秋雨綿綿、秋收立秋、中秋時節……

總之,識字課教學方式可以多樣化。這節課還是有收穫的,92%的學生認識生字過關,在詞語的理解上,通過自己在教學中設置的語言,學生基本能理解,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情感,能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美。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12

在新課程教學中,語文課最大的特色莫過於“主題性教學”的開展,每一個單元就是一個主題,在一年級下冊中就有八個主題,它們分別是: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護環境、快樂的夏天、動腦筋想辦法、我們的生活多麼幸福、我們都有好品質、我們身邊的科學。當我們在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時,當我們在學習文本的過程中,也結合進行思想教育,把學科教學與思想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起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當我在教學第二個主題——“家庭生活”時,面對“識字2、看電視、胖乎乎的小手、棉鞋裏的陽光、月亮的心願”這幾篇課文,一下子便被文中孩子們那深深的孝心所感動,爲他們出色的表現而驕傲。那麼,如何讓我的孩子們也能這樣做呢?怎樣才能讓孩子們變學習爲行動呢?我便思索怎樣把課堂上的習得與平時的真實生活相聯繫,讓孩子們在無形中學會感恩,學會回報。

【文本簡介】:

識字2

小朋友,正年少,尊長輩,懂禮貌。

父母教,認真聽,做錯事,即改正。

長輩錯,要提醒,態度好,心意誠。

家務事,願承擔,洗碗筷,掃庭院。

家愛我,我愛家,好孩子,人人誇。

這是一篇“三字經式”的課文,我們也稱之爲“新三字經”,它讀起來琅琅上口,節奏明快,文章內容也淺顯易懂,教師不需要多加解釋,學生也能自己學會,關鍵是如何把文本中的內容真正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我想這纔是教學的關鍵。

【教學關注】:

在對本課的教學中,我在孩子們初讀的基礎上,讓他(她)們自己來說說、悟悟,並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聊一聊。而我則根據平時的家訪,以及在與家長的交流中瞭解到的一些情況,在教學中才穿插進來讓孩子們進行辨析:他(或她)這樣做對不對?好不好?爲什麼?

1、“父母教,認真聽”

早在上學期結束時我就聽說了瑋瑋的任性和頑劣,讓媽媽頭疼萬分,再加上家庭教育的不一致,爸爸和媽媽的教育方法完全相反,使得小傢伙有恃無恐,對於媽媽的話完全是“耳邊風”,甚至是“充耳不聞”。這讓媽媽不僅累,更是急,因爲孩子的學習差強人意。於是,當有孩子講到“父母教,認真聽”時,我便講述這樣一個真實的事例:

我們班有這麼一個孩子,特別的任性。有一天,媽媽在做晚飯讓他自己寫作業,大概二十分鐘過去了,媽媽出來一看,他一個字也沒寫,便提醒他不要玩了快點寫作業。可是等到媽媽把飯菜端上桌他仍然一個字也沒寫。媽媽一看時間已經過去半個多小時,很生氣,就要求他寫完作業才能吃飯。接着,媽媽就坐在他旁邊看他寫,可是這個孩子不僅沒有抓緊時間寫作業,仍舊這裏弄弄,那裏弄弄就是不寫。一個小時也過去了,可他的本子上還是一個字也沒有。媽媽非常非常地生氣,就把他的作業本撕了。可他呢?還在一邊笑呢。你覺得他做得怎麼樣?

針對這個事例,孩子們進行了剖析,一致認爲這個孩子太不應該了,作業本來就是自己的事,現在媽媽陪你寫作業你還不寫,這就說明他根本沒有做到“父母教,認真聽”。有人說到“父母平時工作那麼辛苦,我們應該乖一點,這樣他們就會開心一點的”。還有人說“沈老師平時就教育我們在學校做個好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他這樣做根本就不是一個好孩子嘛,因爲好孩子就應該聽爸爸媽媽的話。”……孩子們七嘴八舌地發表着意見,還不時地問我一聲:他是誰呀?是誰啊?而我在整個敘述和討論的過程中都沒有多看他一眼,但我卻發現了他的表情是非常驚訝的,也許他在想我爲什麼知道的那麼清楚,也許他還在擔心我會叫出他的名字,因爲我清楚地看到了他的神色在不停地變化中……下課後,孩子們還一再地問我:是誰?他是誰?當然對於這個孩子的名字我是絕對的保密的。

從瑋瑋那陰晴不定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他心靈的衝擊,應該說今天課堂上的討論和孩子們的話語給了他很大的壓力,儘管他一言不發,但他已經被觸動了,接下來只要我再暗示一下,相信孩子會改變的.,我這樣想着。

2、“家務事,願承擔,洗碗筷,掃庭院。”

說到家務事,孩子們總是那樣的津津樂道,但也有非常嬌氣的孩子,從來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於是在講到“家務事,願承擔,洗碗筷,掃庭院”時,我想到了一個孩子曾經向我反映的一件事,便要求大家一起來評一評——

事情是這樣的:某一天早晨,一個小男孩對我說:“沈老師,我今天在食堂看見我們班的***也在那吃早飯,可是她沒有自己吃,而是讓她媽媽喂她的。”雖然也知道現在的孩子都是沒寵大的,但已經是一年級的孩子了,吃飯還要喂,是不是也太誇張了點呢?也許我們的家長不覺得,但我既然已經知道了這樣的事就應該說一說。於是,我也把事例說了出來,讓孩子們一起來評說一下。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了不少道理,也說了很多那個孩子不應該這樣做的理由。是啊,既然我們要做到“家務事,願承擔,洗碗筷,掃庭院。”怎麼還能自己吃的飯還要父母來喂呢?我看到那個孩子的頭越來越低,顯然她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希望她接下來能用行動來告訴大家她的改變。同樣,我也沒有說出這個孩子的名字。

【課後談話】:

這節課後,在中午休息時,事例2中的小女孩來找我聊天,乘這個好機會,我湊在她耳邊說:“你知道那個要餵飯的孩子是誰嗎?”孩子一下子語塞了,紅着臉沒說話。我笑着摸着她的頭說:“沒關係,那是因爲你還沒有學習‘識字2’的緣故,現在開始不會了,對嗎?”孩子拼命地點着頭。

至於瑋瑋嘛,我沒有找他,而是在下午時他來交作業,我很隨意地說:“你知道那個和媽媽對着幹的小男孩是誰嗎?”孩子睜着大大的眼睛,很小聲很小聲地說:“是我。”“我知道你再也不會這麼做了,對嗎?而且你一定會尊敬媽媽的,聽媽媽的話了,對嗎?”孩子不住地點着頭。“因爲在我們學校每年要評‘摩根好少年’,評比的首要條件就是‘愛自己的媽媽’,你想參加評比嗎?”孩子依然點着頭,眼眶已經紅了。我想不用再多說,今天對於他來說將是一個嶄新的開始。

【跟蹤反饋】:

由於平時和瑋瑋媽媽的聯繫比較多,所以一段時間(大概課結束後兩個星期吧)後,我們又進行了一次交流,媽媽非常高興地對說了孩子最近的變化。她說:“不知道怎麼回事,孩子最近很聽話,作業也能較快的完成,平時對於我的要求也基本能接受了,特別是昨天晚上,我給他準備好水果,他竟然拿了一半的橘子要我吃,這可是破天荒的事,從來都是他一個人獨吞的。沈老師,是不是你最近跟他說了什麼呀?”

於是,我把發生在課堂上的一幕告訴了她。媽媽很欣慰,我也很激動,因爲這樣無痕的教育成功了,這也說明我們的孩子都是“孺子可教也”,關鍵是找到一個切合的點,再加上適當的點撥,孩子的行爲還是很好教育的。當然,這也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只有形成家校合力,孩子的任何不良行爲都能得到糾正。

而在語文教學中融入思想教育,我覺得可以讓孩子們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學完課文,思考這樣兩個問題:這篇課文讓我們學習什麼?在我們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該怎樣做?只有理論聯繫實際,才能讓孩子們真正學懂課文,學會做人的根本,以行動證明“我學會了”!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13

《秋遊》一文,篇幅短小,語言精美,易於模仿,所以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三次說話訓練。

第一次是在第二自然段,練習用“有時……有時……”來說話,孩子們發揮想像,說出了一些精彩的句子。如:“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幾朵白雲有時像幾隻白鴿,有時像一羣白鵝。”“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幾朵白雲有時像一根棉花糖,有時像胖胖的麪包。”……最後還有一個孩子說:“天空真像一個魔術師。”這句話總結得真好!

第二次是在第三自然段,先讓學生換詞語,“稻子黃了”可以把“黃”換成“金黃金黃”、“黃燦燦”;“高粱紅了”可以把“紅”換成“火紅火紅”、“紅彤彤”;“棉花白了”可以把“白”換成“雪白雪白”。 然後擴充這一句話,變成:“農田裏,稻子黃了,就像……;高粱紅了,就像……;棉花白了,就像……”孩子們說得也不錯,他們結合我出示的畫面展開聯想,也有同學運用課外閱讀的積累將句子補充完整了。

最後是模仿第四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說話,學生結合自己遊玩的感受做了補充。

由於二年級開始對寫話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所以平時在課堂上需要多一些語言組織和表達的訓練,鼓勵學生說出完整的句子,這樣纔有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書面表達。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14

《回聲》是一篇科學性很強的文章,通過一個簡單的童話故事,形象地告訴了學生,和回聲有關的知識。網上找了很多教案,都是把重點放在了向學生介紹回聲的形成這一塊上。但是我認爲小學二年級的學生,識字朗讀纔是我們教學的重點。作爲這課的第一課時,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識字和朗讀上。本課的生字是“呱、哩、圈、紋、碰、返”六個子,相對來說比較簡單。而且很有規律,呱(口+瓜)哩(口+裏)圈(口+卷)紋(糹+文)返(辶+反),他們的讀音有類似的地方。而且有三個口字旁的.字,識字是很有規律的。我的教案中設計了兩個合作的環節,小組合作識字和小小組合作朗讀課文第1—3自然段。主要體現合作的是第一個環節——小組合作識字。在這節課中我花的時間最多的就是這個環節,總結了一下,覺得原因還是有很多:

1、讓學生把方法寫出來比較耗時,可以改成口頭交流,比較省時,效果也應該會不錯。還有個別學生組詞時有錯誤。

2、反饋花了大量的時間,是否可以尋找更好的方法。

3、學生對這個方法掌握得還是不夠好。

4、任務分配還沒有到位。 我想通過這堂課,在以後的班級小組合作中,我還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找一些更爲省時的方法,學生之間的配合也需要大量的時間去嘗試琢磨。

二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15

這節課我用闖關的遊戲帶領學生學習,每一關都有闖關要求,有趣、生動、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一關:諺語聲聲讀。闖關要求:將每一條諺語讀準確,讀流利。

諺語本身就是很通俗易懂的,我利用圖片來體現每句諺語的含義,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看到圖片就理解諺語的含義。最後總結諺語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團結力量大。利用歌曲一來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來讓學生再次體會諺語的含義。

第二關:闖關要求:將每一個生字都會認、會讀、會組詞。

生字個個知。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用猜字謎(移、柴)、實物(筷子、繩子)、圖片(柴、火焰、繩子、搓衣板、蒼蠅、斧頭)、拓展識字(火字旁的字、反犬旁的字)、組詞識字。鞏固識字時利用摘果子、走迷宮等小遊戲,也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第三關:我會寫。闖關要求:看誰寫的.又漂亮又正確。我指導寫的有:斤、謀、滿

第四關:諺語大本營。闖關要求:看誰記得多!在這裏告訴學生,諺語有很多種類,舉例有農業諺語、學習諺語、團結諺語等,並舉一例。

不足:課件看不清;

指導寫字時方式太單一,粉筆字基本功有待練習;

教育機智不靈敏,柴的字謎;

整體前鬆後緊,拓展時應該只拓展有關團結的諺語,這樣後邊不會緊,也和本課的主題聯繫的更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