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彙編15篇)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彙編15篇)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夏夜多美》是一個童話故事,講述的是在一個夏天的夜晚,一隻小螞蟻掉進池塘,是朋友們幫助它回到了家。讀了這個故事,就會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爲樂的精神更美。

在教學的開頭我通過開火車讀生字的環節讓學生鞏固了的字詞的瞭解。利用圖片導入了新課,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美好的情感體驗,從讓學生做動作來體會“趴”和“驚醒”的意思,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品味。

教學時我又把重點放在朗讀訓練上。通過讓學生去找找你眼前出現了怎麼樣的.睡蓮姑姑和小螞蟻來深入分析螞蟻和睡蓮的對話朗讀。加上形象的語言渲染,多種方法讀文等形式讓學生很快進入課文情境中,把自己當做課文中的一個角色去感悟夏夜美麗的景色,去體會睡蓮、蜻蜓、螢火蟲美好的心靈。課堂上“尊重學生閱讀時的獨特體驗”,力求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情境中誦讀,在誦讀中體驗、感悟夏夜的美景。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漢語拼音是識字的柺棍。angengingong是後鼻音韻母,學生在學習時容易與前鼻音韻母anenin的發音混淆在一起。本節課採用大面積指名讀、開火車讀、同桌讀等多種方式,使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中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都有和同學交流的時間。在多種形式的讀中,我還能及時針對學生髮音的不足進行正音。

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教師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的漢語拼音,無疑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有效地把學生實際生活與學生學習聯繫起來呢?遊戲。一年級的學生天性好動愛玩,玩遊戲是他們的最愛。在教學結束時,我通過送信、找朋友、摘蘋果等遊戲引導學生說說在書本中、在生活中尋找後鼻音的音節,如學習用品、生活用品、傢俱電器、同學姓名、動植物名稱等。不僅讓拼音教學貼近學生生活,使拼音教學生活化,還達到激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的目的。當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提煉出對拼音符號的認同與理解時,教師適時地引導學生自主地去使用,可爲學生今後用它來識字,用它來學習普通話打下堅實的基礎。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通過三個多周的學習,不管對於以前接觸過還是沒有接觸過拼音的孩子來說,拼音教學明顯的比開學的時候輕鬆多了,看來學生已經適用了小學生活,知道如何學習了。

本課對於jqx的讀音字形和音節的拼讀,學生學習起來並不吃力,很順當的'就完成這部分內容了。首先讓孩子們觀察聲母jqx的表音表形圖,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觀察的能力,爲了讓孩子們記住jqx的發音,我耐心引導他們只要把“母雞的‘雞’發短音就是聲母j的發音了; 把‘氣球’的‘氣’讀一聲,讀得短一些,輕一些,就是聲母q的讀音;把‘西瓜的西’讀得短一些,輕一些就是聲母x的發音。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己來嘗試編兒歌記住jqx的形:一隻小雞jjj。左上半圓qqq。一個叉號xxx。

讓學生自己創編兒歌學拼音,不僅能讓枯燥的拼音課變得有趣味性,而且還能發展學生的語言,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孩子們是一年級的新生,他們剛踏入校園,才適應了拼音教學,又要面對新的挑戰—學習識字。識字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步驟、老師的教學環節都和拼音教學有差距,孩子們能和自己配合好,給自己的這節課交上一份比較滿意的答卷嗎?

爲了和孩子們上好這節識字課,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準備:

一、選好課文,激發識字的興趣。

《口耳目》這一課共十二幅漂亮的.圖,十二個生字,那一個個妙趣橫生的象形字會不僅讓孩子們感到快樂,同時會激發孩子們無窮的想象力記住十二個生字。

二、瞭解學情,掌握第一手資料。

這課要求孩子們認識的字雖多,但是並不難,並且這些字是和孩子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今家長對孩子們的智力早期開發了,說不定許多字都認識。果然,不出所料,十二個字孩子們幾乎都認識。於是我將自己的教學設計由最初的強化識字爲激發孩子們對祖國文字的喜愛和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以及識字的方法上。

三、大膽嘗試,培養自學的能力。

葉聖陶老先生說過:“教是爲了達到不教。”這課完全可以放手大膽的讓學生自己學習生字,讓孩子們自己感受到獨立學習的快樂,爲以後的自主學習打下好的基礎。

基於以上三項準備,我在課堂上大膽的進行生字教學。我重點選擇了有代表性的“目”字,先看圖說目,一方面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則培養了說話能力;接着看圖比字,告訴學生這是古代人寫的字,進而比較古字和圖的相似處,讓學生初步瞭解了象形字的由來:古人根據圖畫畫出來的,因而字和圖畫很像;最後出示演變到現在的目字,比較目和目圖的相似處。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angengingong一課對孩子們來說應該是個難點,如何讓學生準確的掌握讀音方法,在拼讀中運用熟練,是我本課教學的重點。

一、情境圖的處理,將情境圖一圖兩用

首先開課,我運用了情境圖,今天我沒有讓孩子們來說情境圖上有什麼,而是用動聽的語言講述着情境圖中美好的秋遊景觀,將孩子們帶到情境中去,然後請孩子找出也去秋遊的後鼻韻母,有基礎的孩子找到後,我問,爲什麼這個後鼻韻母要藏在這個地方,如ang,孩子說,因爲放風箏的放,就是fang其中有個ang。另一個孩子補充說,因爲樂樂昂着頭放風箏,所以ang在這。如ong,孩子說,因爲long的風箏中long有個ong,另一個孩子說,因爲亭子是紅色的頂,所以紅中間也有個ong。……我驚訝孩子們的發現能力,不停地誇獎他們。

孩子們的觀察力是驚人的,他們的思維是展開的,做爲教師只有用自己的雙手捧起他們那美麗的創造力,想象力,觀察力,孩子們纔會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

在學生會拼讀音節後,我再次運用了情境圖,讓學生讀音節詞,給音節詞找家。

“音節詞迷路了,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家在什麼地方,誰是小小愛心天使,幫助他們找到家。”

只有準確讀出音節詞的小朋友,才能來擔任起這個重大的責任。學生的積極性馬上被調動起來了,他們認真的`拼讀音節詞,希望能成爲愛心天使。在學生讀的時候我仔細觀察着他們,將各個層次的孩子各點上來一個參與到遊戲中來,學生抽讀音節詞後,帶着大家一起讀,接着將音節詞帖到掛圖的合適位置。然後帖得對的獎勵小粘貼,不對的請小老師教他。接着請學生用這幾個音節詞,簡單介紹一下這副圖。

這樣的一圖兩用,激趣的同時,也對學生在情境中運用所學,鞏固所學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另外一圖兩用,對學生進行了一個完整的思維訓練。

二、前後鼻的區分

前後鼻區分是一個很難的問題,如何通過有趣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區分呢?

首先我認爲是規範讀音:

只有學生掌握了正確的發音方法,才能區分相近的讀音。於是在教學後鼻韻母時,先通過學生實踐,讓學生髮現我們的嘴巴里面似乎塞進了一個小饅頭,頭頂用手摸着有震動,ang,就象要一口吃個大蘋果一樣,eng就象小蚊子的叫聲,ong就象敲鐘,區分eng與ong注意嘴型,eng開始的發音是e,嘴巴扁扁的,ong開始的發音是o,嘴巴圓圓的。做遊戲“猜猜我在說什麼”鞏固發音區分。後鼻韻母讀音時,能感到實在山谷中發出的,似乎都有着迴音。

然後我認爲就是找差異:

通過對比讀,學生很快找到差異,前鼻韻母讀的時候嘴巴不用張的很開,頭上沒有震動的感覺。

三、遊戲鞏固“我來摘蘋果”

蘋果樹上接着紅紅的蘋果,壓得樹枝都彎了,誰來摘下這些大蘋果呢?

採用師生、生生互動形式:

1、教師讀韻母的音,學生來摘卡片。

2、學生讀韻母的音,教師來摘卡片。

3、學生讀韻母的音,學生來摘卡片。(有條件的可以小組進行)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我帶着激動、緊張的心情上完了《四個太陽》,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感受頗深。記得張田若先生說過: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而《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所以本課的教學就是通過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走進文本,在讀中感知,讀中體會,讀中思考。在教學中,雖然讓學生在讀中感知了,也思考了。卻沒有讓學生真正地去體會。如在教學“綠綠的太陽”這一段時,我請喜歡這一段課文的學生讀完此段後,說說爲什麼喜歡這個“綠綠的太陽”,待學生說出這個綠綠的太陽能帶給大家清涼時。我馬上引入,夏天頭頂上一個火辣辣的太陽帶給你一個怎樣的感覺。讓學生想象山上的小樹、田野的小花、街道上的行人以及操場上的小朋友熱得怎樣。這時學生說小樹熱得想喝水、街道上的行人撐起了遮陽傘……我馬上又問:“這時他們最需要是什麼呀”?生說:“一個清涼的太陽”到這裏我已經把學生那種內在的`情感激發出來,於是我便想讓學生把這種體會自然而然地釋放與朗讀中,只要能讓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就能使學生體會到書中的小朋友把“綠綠的太陽”送給夏天的用意了。我請了三位小朋友讀,這三個學生沒有給大家起到一個示範作用,教師也沒有及時指導,以至於後來的齊讀也沒能達到一個好的效果,讓人感覺有點走過場的味道了。把學生的內在情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的設想也空了,所以我想學生的情感朗讀指導一定要到位。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本課要求識記14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考慮到識字量大,而且是學生剛接觸識字學習,本課教學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並取得較理想的效果。

一、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課時,以激勵性評價爲主,鼓勵學生多識字。喜歡得到別人的讚賞,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是每一位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因此,在課堂上,我十分關注每一位學生,善於捕捉每一位學生的點滴賞光點,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學生願意識字,體會到識字的樂趣。鼓勵學生當“小老師”。小學生有着非常強的表現慾望,讓學生當“小老師”,學生可以充分表現自己。我讓學生同桌合作,輪流當小老師,這樣既複習鞏固了拼音教學,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

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由於學生接受能力不是很強,再加上對於拼音掌握得不是特別理想,因此實際課堂操作與預設相差甚遠。本以爲,40分鐘可以完成認識8個詞語,識記“沙發”等8個生字,以及書寫“上、土”兩個字,但在去掉圖片與拼音,讓學生識字時,才發現大多數學生還是不認識字。於是,我隨即放棄了原先的預設方案,教案是死的,課堂是活的。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紮紮實實地進行識字教學。40分鐘很快過去了,我的教學任務無法完成,課自然不完美。儘管如此,可在課餘時間,檢查學生所學情況,發現大多數學生,對這節課所學的知識掌握很好。我想這一切都緣於我對學生的尊重,緣於我把學生放在第一位的理念。

三、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

有人說過這樣的話:“播種行爲,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好的習慣都是從小開始養成的。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形成一定的學習習慣,因而需要老師多個心眼,時刻關注、提醒。課堂上,我十分關注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發言,愛動腦,積極發言等習慣的培養。如,我提醒“會聽的孩子是最聰明的,因爲認真聽別人發言,可以從別人那裏學到很多知識。”用激勵性的語言提醒學生課堂上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教學反思一

本節課我以歌曲導入新課,創設情境,營造並引導學生感受節日氣氛。同時,學生在聽與跟唱的過程中感知或複習了歌詞內容,爲學習課文做好準備。

在課前佈置學生充分預習,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課上通過多讀、聽別人讀,預生字常見面等方式來識記生字,增強學生課外識字,自主識字的意識,逐步指導歸納識記方法。以遊戲形式檢測預習效果,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本節課我堅持以讀爲主的活動設計,把握讀書的目的性、層次性、指導性。使學生在充分感知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得到感染,豐富了學生的認知和體驗。

教學反思二

快樂的課堂,快樂地學習。看着這羣愛畫愛演的.孩子快樂地成功着,我的心是多麼地喜悅與快慰。這一次或一次次的成功的背後,收穫的又何只是詩歌裏那點讀讀又唱唱的知識!快樂着學生的快樂!孩子們在我的課堂裏學習着,我在孩子們的世界中學習着。我們各有收穫,樂此不彼,這是值得我永久回味的一課。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核心提示: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情境圖,把學習內容有效地整合起來,既有利於學習拼音,幫助記憶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強了學習興趣。 另外通過遊戲和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協調參與,如:利用課件做遊戲“摘蘋果”,蘋果上注...

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情境圖,把學習內容有效地整合起來,既有利於學習拼音,幫助記憶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強了學習興趣。 另外通過遊戲和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協調參與,如:利用課件做遊戲“摘蘋果”,蘋果上注有音節或字,讀對了蘋果就落下來

二、善於使用激勵手段,使課堂氣氛輕鬆、和諧、愉悅。 音節的拼讀比較枯燥,我就採用爭星比賽,比一比哪一小組爭的星星比較多三、注重引導自主學習,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得到發展。 1、讓學生自編順口溜,學生會編“像個2字Z、Z、Z,像個半圓C、C、C……” 2、在教學第一組音節的拼讀之後,我讓同桌合作,互相當小老師。

當然,本節課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

一、常規培養需強化。 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需要時時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導、調控。特別是對於一、兩個比較好動或特別內向的學生,還需多費苦心。合作小組的構建、強化也有待於提高。

二、 三拼法一直是拼音教學的難點。雖然前幾節課一直學習三拼法,但學生很容易忘記。有個別同學還沒掌握起來,還學要繼續練習。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從年齡特點來看,一年級的學生對遊戲最感興趣,所以“標準”明確指出:“漢語拼音教學儘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遊戲爲住。”遵循這個原則,結合教學內容,我設計了遊戲,如開火車遊戲、找朋友遊戲(組詞)、拍手歌等。在遊戲活動中,學生保持着一種激情,有着新鮮感和積極性,使抽象、枯燥的漢語拼音學習在遊戲與活動中變得輕鬆而愉快。

一節課學生主體參與的程度,自主性活動的多少,直接決定了學習的質量。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你若是不及時地抓住他們,讓他們更多地、自由地參與到活動中,他們會馬上轉移注意力,自己玩自己的了。我在教學aoouiu時遇到這樣的情況,當我準備教這些拼音字母時,發現部分學生早已認識,正確的`發音、不正確的發音充斥耳邊。於是我讓學生自己去嘗試發音,體會發音過程,探究發音方法,並讓讀得最好的同學教讀,糾正不正確的發音。同時,我也發現低年級的學生誰都想當小老師,所以對學習就特別投入,有的學生甚至頭一天就開始了預習,所以,教學aoouiu的時候能讓學生去教的就讓學生去教。這樣學生的積極性隨着他們的成功體驗而高漲起來,這個時候我抓住他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嘗試自己編順口溜,進一步體驗發音方法。在學生看圖編順口溜之前,先給他們做示範。如學aoouiu時先給他們編了兒歌:左a右oaoaoao,並告訴學生這句兒歌是根據韻母ao的組成編的,我們還可以根據它的發音來編各種各樣的兒歌,然後我讓學生通過看圖觀察,體驗發音,去編兒歌。孩子們積極參與,編出了兒歌:一件棉襖aoaoao;一根蓮藕ououou等。這樣的探究體驗不僅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創新精神,而且在他們開動腦筋識記、編兒歌的同時,也訓練了他們創造性思維。

在本節課中,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的合作學習的環節比較少,主要是擔心孩子不會,怕控制不了場面。其實,課後想想孩子有着很大的潛能。只要你引導得法,多給他們機會,他們會因爲自己能幫助別人感到自豪,也會因此喜歡合作學習,以後自己在這方面要加強指導和培養。

當然,這節課還存在很多不足或缺點,懇請領導和老師們給予指正和指導。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孩子們愛家鄉,也愛畫家鄉’。孩子們,你們想畫畫自己的家鄉嗎?”“想——”孩子們拖長聲音興奮地說。

爲了喚起孩子們對家鄉重慶的印象,我開始給孩子們看收集到的圖片。首先我讓孩子們看了解放碑。雖然這張圖片流光溢彩,可是由於解放碑和周圍的高大建築比起來實在過於渺小,孩子們對它都沒有什麼記憶。以前沒有印象沒關係,我相信通過這次圖片刺激,下次孩子們去解放碑的時候一定會留意它了。

接着,我又給孩子們看了重慶的大橋。一座座雄偉的大橋橫跨江面,每閃過一座橋總能聽到孩子的驚呼“哇——”,孩子們饒有興趣地

讀着橋的名字:“重慶朝天門大橋!大佛寺長江大橋!……”一年級下冊了,孩子們認識了不少字,一個個搖頭晃腦,小眼睛熠熠生輝,稚氣中透着自信、快樂。

“咱們重慶不僅是橋都、江城,還是山城!”輕點鼠標,歌樂山健康大道的雄壯風姿在我話音剛落的一瞬出現在孩子們的眼前。“你們知道這是哪兒嗎?”“雪山——”依然稚氣的童音瞬間把我凍僵了。我使勁往自己的`心底加了一把柴,融掉滿身的冰雪,仔細看了看我選擇的圖片,整個歌樂山鬱鬱蔥蔥,哪兒有半點雪山的樣子?“孩子們,你們再仔細瞧瞧,這是哪兒?”歌樂山的健康大道早已是市民鍛鍊身體的熱土,我相信,作爲歌樂山的孩子,雖然不是人人都爬過健康大道,但過半應該沒有問題。即使沒有走過,但健康大道的起點是上歌樂山的必經之地,孩子們至少也應該看見過呀?但遺憾的是,孩子們全都茫然地看着我,怎麼也搜索不出這張圖片的出處。沒辦法,我只好把答案告訴了孩子們。孩子們一個個恍然大悟,“我前兩天才去過!”“我去爬過好多次呢!”……

舒緩的下課樂曲響起來,上課的情形怎麼也從腦海揮不走。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孩子們這樣的熟視無睹?難道正如詩人汪國真所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即使沒有風景,也不應該看着繁茂的綠色海洋說雪山呀?這樣的麻木,這樣的想當然,我們教師還遭遇得少嗎?孩子寫做好事就是撿錢包,寫友誼就是好朋友不拿作業給自己抄,然後自己認識到錯誤,承認錯誤,和好如初。

當語文課遭遇生活,似乎孩子們的生活就沒了色彩,沒了雨,沒了風,沒了陽光。生活只是一個個凝凍的模型,冰冰涼涼地矗立在孩子們的心頭。怎樣才能用陽光融掉那冰封的綠色,還孩子一個鮮活的世界呢?其實蘇霍姆林斯基早就告訴過我們,《語文課程標準》多次提到:要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學語文。我們應該怎樣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學語文呢?作爲語文教師,或許在識字教學上下的功夫要多一些,如讓孩子通過看廣告識字,看商標識字……但深入地觀察生活呢?深度地積累生活呢?或許就做得少得多。孩子們這樣麻木着自己,用別人的生活來取代自己的生活,用別人的眼睛來指揮自己的眼睛……這樣下去,孩子會不會把別人的思想當成自己的思想?如果那樣,被凍僵的就不僅僅是孩子的春天,而是孩子們的整個人生!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新課程改革下,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不再是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而是充滿活力的、不斷生成的、開放式的教學。怎麼樣才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呢?從以上《識字2》這一課的教學片段可以看到,我努力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激勵學生主動質疑,學會質疑,善於發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活躍狀態,從而使整堂課充滿着活力。

(一)激“活”學生的思維,鼓勵創新

首先,我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努力營造寬鬆、和諧、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敢讀、敢說、敢問、敢答。如“你們也想讀一讀這麼好聽的兒歌嗎?(生:想!)那就用你喜歡的方式讀吧!”“那這篇韻文,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好不好?”“你的想法真的很棒!”等等話語,無不在激勵學生。有了一個輕鬆、和諧、質疑的環境,孩子們纔會大膽地想、盡情地說,不斷地進行創造性思維。

其次,教師少問,鼓勵學生多問。課堂上,讓學生多問,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課教學中,教師的提問精而少,如片段二中只有兩處重點提問──“你從這篇韻文裏讀懂了些什麼?”和“那這篇韻文,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好不好?”而重要的是引導學生質疑,讓他們學會提問。例如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提出“你覺得哪些字、句子比較難讀”,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雖然一年級兒童年齡小,但是他們的好奇心卻是最大的,也最愛問“爲什麼”。在大致理解課文內容後,我又提供給學生質疑的空間,讓他們說說:你還有不懂的地方嗎?學生提的問題雖然涉及到詞語的理解比較多些,但這也反映了他們的真實學習情況。而葉健斌小朋友提的問題着實讓我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他是個很好問的孩子,平時上課總喜歡給大家提些意見和建議。對於他的好問,我一直鼓勵和支持。我想,在上述案例中,他能提出“給韻文加題目”的建議,這也得益於平時我經常鼓勵學生質疑。學生敢於質疑,說明他們的思維真正活躍起來了。有時即使是離題或“冒犯”老師的問題,也應在寬鬆和諧的氣氛中有問有答。

再次,要善於發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的思維是最沒有束縛的、是最活躍的。他們的腦子裏裝着許許多多奇異的'火花,只要得到一個小小的思維空間他們就會發揮想象,開始創新。上述案例中,當一個學生提出要給韻文加標題的建議後,我就抓住這個閃光點,引導全班學生去深入思考,開闊思維。於是,全班所有的學生都歪着腦袋在思考到底取什麼名字好。接着,個個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還說出了自己的理由。如有的說──我想給它加個“懂禮貌”的名;有的說──我想讓它叫“三字歌”,因爲這則韻文跟我們念過的“三字經”很像,都是三個字三個字在一起的,所以就叫“三字歌”;還有的說──我想給它取名爲“好孩子”。最後經過討論,決定採用“好孩子,人人誇”這個題目。

(二)用“活”教材,不斷生成課程資源

《識字2》是一篇識字課文,它是以識字寫字教學爲重點的。但由於本篇課文思想教育意義強,所以我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自己感悟。學生在理解感悟的過程中自行發現,自主質疑,自行建構了文本的意義,這就是課堂教學不斷生成的課程資源,我們老師就應該用心引導,使這部分課程資源被利用起來。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創新點,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本課教學中,這個創新點是由學生自己挖掘的。沒有葉健斌小朋友的“好問”,就沒有了“給韻文加標題”的“創舉”。而我只是爲學生營造了一個輕鬆、和諧、質疑的環境,讓他們大膽地想、盡情地說,不斷地進行創造性思維。

“在兒童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語文學習不應該僅僅是讀和背,更重要的是鼓勵孩子們不斷創新,這樣我們的課堂纔有生機,纔有活力。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畫家鄉》是一篇十分能激起孩子學習慾望的課文,浩瀚的大海,美麗的山裏,寬廣的平原,遼闊的草原,繁華的城市,這一處處風景給了我們美的感受。

“畫家鄉”是本課的課題,雖然課題比較簡單明瞭,但存在着一個難點:什麼叫做“家鄉”?這個概念比較抽象模糊,一年級的孩子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安排了一個對話:什麼是家鄉?從而讓學生明白,“家鄉”就是這個概念,並通過師生談話,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家鄉在哪兒,有些什麼東西,爲第2課時的拓展學習做一個鋪墊。

《畫家鄉》一課文中五個孩子以畫畫的形式介紹了自己的家鄉,向小朋友們展示了我們祖國清新美麗的山水。課文圖文並茂,情景交融,可以說是一幅極具人文色彩,適合欣賞、領悟的風景畫。學生在欣賞美的同時受到了美的薰陶,積累了美的語言,獲得了美的享受,培養了美的情操。一幅幅的優美的畫面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祖國的美麗與家鄉的可愛,更激發了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使孩子們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筆去畫自己的家鄉。因此,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有興趣地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語言,識字、寫字,畫一畫自己的家鄉。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的孩子要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激發閱讀興趣在低年級教學中是重要目標之一。因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把閱讀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點。結合課文插圖,向孩子們展示祖國各地的秀麗風光,把學習課文變爲和小畫家交朋友到他們的家鄉去遊覽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孩子們去祖國各地遊覽、觀賞。這時,讀課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次有趣的旅遊。學生在愉快的讀書活動中走進了文本,感知了課文內容。這樣既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又激發了學生對學習課文的興趣。

在觀察濤濤撿貝殼時,我問“濤濤在海灘上撿了許多的貝殼,他撿的貝殼有什麼樣的呢?”學生回答:有五角形的、有扇形的、有三角形的、有像蝸牛的殼……接着問:請你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好嗎?學生回答:五顏六色、各種各樣、奇形怪狀……是啊,他撿了許多形狀各異的貝殼,多得都拿不下了,難怪他的臉上露出了那麼開心的笑容。那就讓我們一起和濤濤去海邊撿貝殼吧!學生感受到濤濤撿到貝殼時的高興心情。在教學中,我們要善於挖掘教材,從學生的認知點出發,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儘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的信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較好的做法:

這節課我採用了開火車的方式請同學起來讀詞語,讀課文。同學們的積極性很高,基本上每一個同學都積極舉手了。這是一個好辦法,以後在課堂上要經常採用這個方式來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而且爲給同學們找了很多反義詞,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有所欠缺的地方:

但是在這節課上,我對教學內容設計過多,在熟悉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浪費了太多時間,以至於兩個課時沒有完成,在第三課時才進行了收尾。在識字教學上有些生拉硬記的跡象。

改進措施:

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要重視識字方法的總結。教人學會不如教人會學,在一年級必須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們的自學能力,並給孩子們創設良好的語文學習情境。在時間劃分上一定要多加註意,應該兩節課要完成的任務,就要兩節課完成。

今天上課忽視了強調常規問題,紀律表現還算不錯,但是還是要不停的`強調不停的改正,爲了給孩子們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的習慣。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棉花姑娘》一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長滿了蚜蟲,燕子、啄木鳥、青蛙都“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後七星瓢蟲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們身邊的科學,語言貼閤兒童特點。透過學文,讓學生明白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分別吃什麼地方的害蟲。激發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

我教學的是第一課時,學習課文的第一至四自然段,理解課文資料,在各種方式的朗讀中主動體驗故事中主角的心靈世界,並從中瞭解不同動物消滅害蟲的本領。教學過程主要圍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1、識字教學。本課要求認讀的生字不多,我採取了集中識字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在課題導入時,就出示“姑娘”兩個生字,先讓學生明白這兩個字分開與合在一齊不同讀法,再讓學生比較這兩個字,透過舉例明白姑娘是對女孩子的稱呼,所以都是女字旁。“棉花姑娘”是本文的主人公,輕聲“花、娘”是本課朗讀中的一個難點,一開始學生就能注意到拼音中有兩個是要念輕聲的,雖然有些學生可能念不好,但有了這麼一個第一印象後,就方便了對輕聲的指導朗讀。之後,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後,我組織學生進行學習了其他生字詞。其中,我抓住了“蚜”和“啄”兩個字,引導學生明白偏旁和字義的關係。另外,我還利用“班”來識記“斑”,組織學生有重點地掌握生字的音、形、意。

2、說話訓練。我設計了三處,第一次是是初讀課文後,讓學生用上“棉花姑娘(),()、()和()來了,但是(),最後()。”培養學生的概括潛力。第二次是在學生再讀課文之後,讓學生用一句話來說說棉花姑娘請了誰、誰和誰幫自己捉害蟲。第三次是在細讀二到四小節之後,讓學生用上“因爲所以”說說燕子、啄木鳥和青蛙爲什麼不能幫忙棉花姑娘,並從中瞭解不同動物消滅害蟲的本領。

3、《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理解、體會,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薰陶。

在教學課文中重點語句:“棉花姑娘生病了,葉子上有許多可惡的蚜蟲。”“她多麼盼望有醫生來給她治病啊!”透過請學生看圖,體驗蚜蟲的'可惡。透過談感受讀,在讀中悟、在悟中讀,培養學生的朗讀潛力。讓學生在讀中去體驗故事中主角的心靈世界。在讀讀、議議中瞭解一些科學常識。比如,在指導學生讀好棉花姑娘的請求語氣時,我讓學生就把自己當作棉花姑娘,讓他切身感受到棉花姑娘急切求助和痛苦的情緒,從而能夠更到位地讀出棉花姑娘請求的預期。然後透過提示語進行引讀,擴大學生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理解,帶着自己的感覺去讀,會有不同的效果。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文本資料的理解、感悟。而在指導燕子、啄木鳥和青蛙的話時,分兩個層次,先讀懂話中的意思,再想想用什麼感情讀。另外,由於本課的人物主角鮮明,對話較多,加上一年級孩子又十分愛表現,所以在指導學生充分朗讀、感悟文本時,我爲他們創設了一個情景,在口語交際中有效地指導朗讀,使學生進一步深入文本,獲得了更深層次的感悟。

但由於課堂容量太大,時間不夠,最後的寫字環節沒能得以很好地落實,沒有留給學生充分的練習時間。同時每個環節分配的時間過少,整個教學過程顯得過於倉促,目標落實不夠到位。好的課堂就應要有所捨棄,有所側重。想面面俱到最後只會落得個“面面不到”。

另外,我認爲自己還有待改善的就是對學生的激勵語言比較貧乏而蒼白,如果更加生動,更加有針對性一點,相信課堂互動會更好。閱讀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值得我細細研究、探討。我要從上好平時的每一堂課開始,積累點點滴滴,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