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5篇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3W 次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5篇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

本課作爲訪談錄,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文體,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注意引導學生體會這一老一小兩個書蟲說話的.語氣,把握住人物對話的基調,要讀得自然,不做作纔好。這篇課文,我採用大討論的方式,放手讓學生圍繞主題,結合課文來討論:閒書閒嗎?這個問題,課堂氣氛活躍,效果也不錯,學生都能結合小苗與季先生的對話,說出自己對於問題的看法。不夠的地方是對古文積累這一塊,對談話內容未作出恰當的引導,從學生的表情中,依然可以看出對這個超難任務有點無奈。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2

荷花,你的清香是你們醉人,你的樣子是那麼迷人,你的姿勢是那麼動人!荷花,你的魅力令我們難以忘懷,看着你,我們感到了渺小;讀着你,我們忘記了下課……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過:“我一千次的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

優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規律,語文教學中應創設情境,寓教於樂,寓教於美中,實現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的和諧統一,讓學生藉助美文,走入美的境界,與文章共鳴,與人物共樂。在聽說讀寫訓練中陶冶感染,潛移默化的受到審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讓學生知道哪是美的,爲什麼是美的,如何去欣賞美,如何去創造美,這纔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真實目的'。而不是“同學們,你們看作者寫的多美啊,我們美美的讀一讀吧!”學生知道了它們是美的,可是到底美在哪裏,它們爲什麼是美的,學生似懂非懂,甚至機械地人云亦云,這樣學生的審美水平何以得到有效提高?

在教學中,我們注重了總結和概括,卻不能將概括和總結再具體化,使我們的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脫節——作文中反覆強調描寫、敘述要具體生動,可是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利用了大量的時間不斷地要求學生“概括一下這段或者這幾段講的什麼”,講的什麼固然重要,可是具體的描寫卻忽略不計了。以至於學生對如何是具體、如何做到具體顯得非常茫然,困惑。

因此,我認爲:文章的美、極致體現在具體的敘述和描寫上,應該把更多的功夫用在體味文章的具體描寫上,從中感悟美、感悟生動。達到真正的讀爲寫服務,讀寫有機結合。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3

教學目標:

1.能圍繞濃濃的鄉情這個主題講清楚自己的活動安排。通過口語交際和習作活動,培養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2.能與同學就活動主題進行商討,增強學生的表達、傾聽和與他人交往溝通等能力,及自主合作的參與意識。

3.在口語交際和習作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能大膽發揮想象,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寫出家鄉的變化,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練習修改自己的`習作。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

教學難點:

根據主題策劃活動,列出節目表,並分組進行實踐活動,在傾聽與合作中活動,表演活動方案,培養學生的策劃能力、表演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進一步交際與習作的效率。

教學準備:

⒈收集與濃濃的鄉情相關的詩詞、歌曲、故事等。

⒉瞭解班級同學的特長,以便策劃活動。

⒊通過書籍、電視、網絡等媒介,瞭解怎樣策劃才能搞好一次活動,可以事先參閱一些好的經驗。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激情導入,激發興趣

⒈俗話說得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人對自己的家鄉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詩人李白用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來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思念,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家鄉,是一個不管什麼時候,一想起就會讓人感到親切的名字。鄉情,鄉思,鄉愁,鄉音,家鄉始終是令人夢繞魂牽的地方。葉落歸根告老還鄉 鄉音無改鬢毛衰,古往今來,人們用各種形式和行動,表達着同樣的情感──對故鄉的依戀和熱愛。你收集了哪些表達熱愛家鄉之情的詩句或歌曲?

[教師要以飽滿的情感,引出本次活動的主題濃濃的鄉情,激發學生參與表達的慾望。]

⒉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相關資料。

二、暢所欲言,抒發情感

1.同學們,請你們來說說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吧。

2.現然大家都這麼熱愛家鄉,那麼我們就以濃濃的鄉情爲主題來策劃一次活動。既然是活動,形式就要豐富多彩,要通過豐富的內容、精彩的節目來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⒊小組交流討論

⑴明確小組討論的內容:表演哪些節目;由哪些同學表演;怎樣表演才能使節目更精彩。

⑵重點討論怎樣演才能使節目更精彩,根據討論情況列出節目表。老師參與部分小組的交流,給予指導,可以提示採取朗誦詩詞,演唱歌曲、家鄉畫展、我做家鄉小導遊、課本(詩詞)劇、編小報等形式進行活動。

[活動的形式,最好符合學生實際和當地實際,有利於學生積極參與。]

⑶根據課前自己收集的資料,選擇一個活動方案,選擇合作伙伴進行小組學習,彩排活動內容。

⑷小組具體商量內容、分工等事宜,並以小組爲單位展示活動方案。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4

本文是小學第九冊的一篇課文,作者設置懸念,引領我們走進變色龍,解開這個神奇動物的奧祕。作者按照發現變色龍、端詳變色龍、放回變色龍的順序,揭示變色龍的特點,提醒人們要樹立保護動物的意識。

教學第一課時後,牟校長、曾主任的指導,令我茅塞頓開,獲益匪淺。以下爲反思:

做得較好的:

1、學生朗讀得比較好,因爲動物是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本篇課文充溢趣味性,學生比較愛讀。所以課堂中學生髮言積極。

2、教學本篇課文時,我注重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景,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引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找到相關的影像資料,進一步激發學生了解、感受、探索大自然奧妙的積極性。

今後需要注意的:

1、沒有利用好學生的提問爲教學目的.服務。讀課題質疑時,學生提出了許多問題,作爲教師,應該有意識的把這些零碎的問題歸納爲三類:發現變色龍、端詳變色龍、放回變色龍。這樣設計,課文層次清晰、板書乾淨整齊,同時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2、教學環節不緊湊。開課環節囉嗦費時,不必介紹枯葉蝶、尺蠖,應該直接導入新課。本課的分段要求已經比較明確,沒有必要花太多時間去討論。在檢查學生朗讀時,應該有意識地安排一組同學讀1—8自然段(發現變色龍)、一組同學讀9—15自然段(端詳變色龍)、一組同學讀16自然段(放回變色龍)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應該多鑽研教材,多向老師們學習,使自己不斷進步。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5

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學習有認知性學習向體驗性學習轉變。體驗成爲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引導學生對社會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體驗和感悟,從而讓學生在體驗和感悟中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到底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我認爲主要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自己的情感最豐富。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情感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或直觀演示、或猜謎語、或進行質疑……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世界上的第一個聽診器》這篇課文時,我指導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跟我一起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課文。當做完一遍,我讓學生說說聽診器的發明過程,學生們有點疑惑,我變換了學習方式讓孩子們繼續跟着我做。反覆幾次,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這時,我趁熱打鐵說願意把這段背下來嗎?孩子們手舞足蹈,背得開心極了。當你看見孩子們學得快樂極了,玩得開心極了,你會幸福無比,感到教學的真正樂趣其實就在這裏。“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爲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師生的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也就是師生間的和諧。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情感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在教學“請、清、情、晴”這組形近字時,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我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學生說:“太陽出來天就晴,應在青的左邊放日,地上灑水就清潔是清,心裏有事老想着是情”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登罐雀樓》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村居》、《望廬山瀑布》、《春曉》等多首古詩,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的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讓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6

《開國大典》這一課主要描述了開國大典的盛況,讓學生體會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可以說這節課我精心的準備設計。課前收集了許多相關的文字材料,準備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體會這一盛況,感受人們的.思想感情。可是由於孩子小,與1949年那個年代又很久遠,課文的內容又不是那種他們感興趣的,所以整個課堂效果並不是很好,儘管我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也顯得很枯燥無味。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7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是作家樑曉聲的名作。課文記敘了母親在極其艱難的生活條件下,省吃儉用,不顧同事的勸說,毫不猶豫地拿錢給“我”買課外書的故事,從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現了慈母對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感激與敬愛之情。文章描寫細膩,情感真摯,字裏行間流露出濃濃的親情。

在本篇課文的處理當中,我打算從題目中的“深”字入手,由“深”提出問題:文中哪裏表現了慈母情深,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答案,品悟結合,多重朗讀,體會作者描寫的場景、細節中蘊含的感情。通過比較閱讀,體會作者的寫法。以達到想象描寫的場景、細節,體會“慈母情深”;體會文中反覆出現的詞語的表達效果;聯繫生活實際,寫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經歷的.學習目標。

本次教學設計,我努力堅持以學生爲主體,以情感的教學爲主線,以個性的悟讀爲手段,讓學生穿梭在語言文字中盡情地讀,讀出意,讀出情,讀出語文的韻味。整堂課,我力求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引領學生一次次走進文本,觸摸文本,感受文字背後所隱藏着的這份母子深情!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8

1、注重多學科的交融,激發學習興趣

“語文教學不僅只是單學科的教學,更是多學科的融合。”孩子對於藝術的

感受力就比較強烈、比較敏感。所以,我以音樂導入,配以“歡慶”的圖畫,以此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中融情入畫,融樂入文,在朗讀感悟中配動作,使語文不單單是語文,更是人文、文化。我們的語文課堂其實是融音樂、美術、歷史等諸多方面的綜合體,孩子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中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深刻文化,使他們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在我教學“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時,當學生看到課件播放的累累碩果的畫面,都情不自禁地叫起來“好想吃啊!”“真美!”“真想嘗一個!”……更如,讓學生表達“獻上”、“舉起”、“飛着”、“奏起”等動作詞時,學生的熱情更是高漲。在這種多形式的教學中非常積極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情感,激發了孩子的各項潛能,讓語文學習與其他學科互動,交叉相融,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活潑,學得有效。

2、感悟文本深層,提高閱讀能力

這首詩歌言簡意賅,它所描寫的是表現國慶的熱烈場面。學生讀起本文來朗朗上口,很容易由讀成誦。然而教師在教學中常常會忽略文本內在的意義,文本的這種極具隱蔽性的'生命意義,只有用感性的方式才能顯現出來,而且也只有當閱讀主體對文本的這種生命意義有所覺悟、有所觸動時,文本的生命意義纔會真正生存。案例中讀悟課文前四句詩句的教學,我讓學生自讀自悟,接着讓學生在躍躍欲試中配上動作自由讀,這就使學生帶着對閱讀的理解,以個性化的方式走進文本,還原語言的形象,感受語言的情感。在閱讀中我通過讓學生充分想象來深刻感悟語言,如“田野獻上金黃果實,楓林舉起火紅的旗幟”時,讓生僅憑想象或一些課外知識說說你眼前彷彿出現什麼,看到什麼?做到“眼前有景,心中有物”,這樣讀起來纔會讀中有感;而且學生在讀中邊讀邊質疑,解惑再讀,這樣反反覆覆,學生自然而然對文本就加深了印象,使他們在“讀”這一感性的學習方式中,在表達閱讀感受中,理解教材、感悟教材內在的蘊意。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9

本節課的教學讓我認識到一些距離,學生比較遠的課文內容,我們應該藉助多媒體教學比較好,因爲它能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產生良好的視聽效果,對學生產生一定強度的刺激,引起學生的注意,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情感,從中獲得直接、生動、形象的知識。在今後的`授課過程中,應恰當、適時採用多媒體教學,加快知識信息的傳遞,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0

《彈琴的姑娘》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向我們塑造了一個純樸,勤奮好學,鍥而不捨地追求,可愛的小姑娘形象。短文通過寫四個春華秋實的季節裏,作者經過衚衕,聽到陣陣悅耳動聽的琴聲而觸發情懷。後來,在一次音樂會上,聽到一個小姑娘的演奏,似曾相識,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終於發現一直以來爲之感動的琴聲其實是出自一位小姑娘的手。在字裏行間,我們不僅真切體會到作者對琴聲的不同體會,同時也被彈琴小姑娘那份執着,那份純樸,那份鍥而不捨的追求所深深地感動,此時,文章的立意也躍然紙上。通過平凡生活中一個普通的.故事,教育我們的孩子,在今天紛繁的生活表象下,要心懷一份執着,懂得鍥而不捨地追求,那麼,收穫的將會是一份豐碩的秋果,將會是一種美妙的境界。這是我們的孩子乃至我們每一個人生命中必修的一課。

這篇文章敘事清楚,結構精巧,語言簡潔,優美生動,通過對四季琴聲的不同感悟,小女孩的形象描寫,展示了人物美好的一面。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在充分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展開,通過閱讀、體現、交流、探究、感悟,讓學生自讀自悟,體驗內涵,感悟真諦。

教學時,我首先創設情境、引領學生進入彈琴女孩的世界,讓孩子們很感興趣,後來讓孩子分層次地自讀課文,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閱讀的習慣,同時也幫助老師及時瞭解孩子對文本的原認知程度,利於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確定進一步學習的方向,從而實現“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我安排了學生先嚐試解決疑問、回答問題,然後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入情入境、語文生活化、品詞品句等教學方式,逐一解決課前學生提出的疑問。之前學生回答得不夠完整,不夠到位,到後來的深入回答,學生在把握了文本的同時,也親身體驗了自己的梯度性發展歷程,這對於激勵學生、激活課堂是一個有利的因素。這一方面,作爲教者,我是感到高興的。但是在四季琴聲的教學方面,我是點撥到位,學生也層層深入,有感而發。我總覺得有什麼欠缺了,後來課後細細反思,我想:是不是我在四季琴聲的教學中太平均用力了,學生學起來也不太起勁。後來我設想了一下:如果我在春季的琴聲教學中先引領學生通過一定的方法品味學習,然後指導學法,再讓學生分小組學習夏季琴聲,有選擇地學習秋季、冬季的琴聲,那麼既可以突破重難點,又可以讓學生體現從不會到會,從別人教到自己學的實踐過程,始終保持學生學習的熱情,那不是更好嗎?

尤其是“鍥而不捨”的處理上,我沒有在課中根據學生的回答順勢將語文生活化,讓學生談談自己生活中“鍥而不捨”的例子,而是放到課堂的後面作爲拓展延伸的內容,我感覺好像有點把一棵樹砍下來了,但後來又把砍下來的樹重新種上。課堂一開始,在解疑探究環節就應該出示文章哪些地方體現了小姑娘的鍥而不捨?找出有關句段品讀。這樣的一個問題就統領了全文。接下來可一環套一環的品讀感悟,進而感受小姑娘的勤奮刻苦和鍥而不捨的優秀品質。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1

在辭舊迎新的鞭炮聲中,送走了不平凡的20__年,這是催人奮進的一年,是促進我國各行各業快速發展的一年,是所有中國人樹立自己新形象的一年,是一個向全世界展現自我的一年。

在全面建設“全省山區強縣”的大環境下,在全縣教育工作者爲把我縣建設成爲“全省山區教育強縣”的大環境下,我們做爲一個工作在教育一線的教師,如何爲我們的工作定位,如何提高我們的個人素質,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呢?

(一)做一個勤學的教師。

過去常說“當教師要讓學生有一碗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在今天看來,我們教師光有了一桶水,如果平時不學習,不及時補充新知識,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今課堂上學生的需要。

自新課標實施以來,學科與學科之間加強整合、聯繫、貫通,學科知識的學習不再是本位的`;學科知識的涉及面已不再是本學科,大大加強了知識綜合,已放眼社會這個大環境了。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知識經濟時代,新生事物層出不窮的社會不斷髮展,教師只有自己看的多,懂得多,不斷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發展,做一個好的語文教師。

(二)做一個愛鑽的教師。

教師這個職業是清貧的,我們選擇了這個職業,那麼就得準確給自己定位,準確把握自己的人生價值:奉獻,拋開了一切的功名利祿,精心鑽研自己的教學。語文教學是無止境的,什麼人都可以做這個事,但不是什麼人都能做的好的。

語文教學必須要求有一種愛鑽的精神。首先,教材的鑽研,就是無止境的,多個人的見解也不盡相同,但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儘量做的最好。教材的鑽研需要教師認真閱讀內容,把握主要內容,找準教材的重點難點,並且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等各個方面的因素,巧妙地選擇訓練點,而不是面面俱到;巧妙地安排切入點,而不是平鋪直敘;合理地安排運用教學方法,而不是教師的強硬灌注;靈活地運用現代的教學手段,而不是死板地說教。所以教師必須從各個方面去鑽研。

(三)做一個有愛心的教師。

我們所面對的學生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都是有自己的喜怒愛樂的小娃娃,我們要善待每個學生。學生畢竟都有個性差異,不可能一個個都是聰明伶俐、愛動腦筋愛學習的。所以教師首先要擺正自己的心態。無論出現什麼情況,我們都應該默默地告誡自己:這都是正常的。我們只能從關心、教育學生的角度來採取措施,只要有這種心態的話,你就會發現每一個學生都是天使,每一個學生都是可愛的。只要每一個學生有每一點進步,我們都應該爲之高興。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2

第一單元教學反思

1、《小麻雀》的教學反思

本堂課成功之處:

一是透過童話的文本,緊緊抓住文本的語言,通過反覆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逐漸體會到麻雀媽媽與小普季克的形象特點。二是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三是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2《金獎章》教學反思

《金獎章》一課的思想準備到選課、備課、試講、修改,到最終的講授,這個過程是漫長而又緊張的,這是一個學習提高的過程,更是一次不可缺少的礪煉。這節課也令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爲深刻的認識。

教學基本功上,多年的教學經驗已然能使我較爲沉着地站在許多老師面前授課,但中間也暴露了太多不足,如過渡不夠自然,教師用語不夠精準、簡潔,評價語單調,應變力不夠強,激情不足等等。這都是往後每節課都要注重自我訓練的地方。

3《沒頭腦和不高興》教學反思

本堂課是我執教的最最快樂的一堂課,原來孩子們的笑聲竟然如此燦爛!曾幾何時,我們的語文課堂缺少了歡笑,學生在被動地接受老師的知識灌輸,機械的教學模式使得師生之間的感情逐漸變得僵硬、冷漠。通過教學此課,讓我深深體會到:充滿歡聲笑語的語文課堂,原來如此動人美麗!

4大拇指湯姆教學反思

充分給學生閱讀的時間和空間,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在教學課文的主要段落時,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的留給學生,學生自己閱讀,在讀中發現,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昇華,老師只是對朗讀加以指導,對難點進行指導,學生在自讀自悟中明白課文的意圖,在老師的點撥下把所得知識加以昇華。真正體現了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習的有效性。

5《堅定的錫兵》教學反思

我總結到:“同學們,你們都有自己心愛的玩具,那是你們的父母省吃儉用纔買來的,這些玩具多少都給你帶來了回憶和幸福,你們一定要好好善待他們,珍惜他們的生命,說不定在夢鄉里,你的玩具也會有一次次的奇妙旅行!”

本堂課的失誤之處:未能在有效的時間內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特別是關於故事的續編與創作,由此來看,課堂時控還是比較重要的,否則一堂課上下來,重點與難點都不會好好突出與突破了!

第二單元教學反思

7、《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教師和學生融爲一體的共同參與學習過程, 是當今語文教學所倡導的. 營造一種和諧的課堂氣氛是當今課堂十分需要的. 能與學生進行眼神上的交流, 情感上達到共鳴, 心靈上能夠交匯是作爲一名語文教師必不可少的素質. 這些對於我來說是十分欠缺的. 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尤其注重這些方面的鍛鍊, 使自己提高的更快.

8大自然的語言教學反思

學生彙報交流自己觀察到的大自然的現象。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興趣,養成勤於觀察的習慣。

9《西風胡楊》教學反思

在上這一課之前,可以收集一些關於胡楊、沙漠、塔里木等相關的一些圖片和資料,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同學們學習的興趣,而且還能使同學們更好地理解胡楊及其生活的環境,從

而更好地理解胡楊的精神,真正體會到對對祖

10《我家門前的海》教學反思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語言優美,尤其是排比句居多,這些排比句的使用能使我們感受作者對海洋的深切的喜愛。這是朗讀教學的好教材,因此,我抓住重點詞句,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進而提高朗讀水平,使學生在朗讀中感悟,體會課文內容,感受作者的心情,突破教學重點。

第三單元教學反思

11、《七律長征》教學反思

通過課文的學習,學生了解了詩歌的基本特徵,初步培養閱讀詩歌的能力,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的情感。

12《狼牙山五壯士》反思

今天回頭看以往的教學方法發現:課堂關注的焦點是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策略、教學流程、教學手段,忽視了學生的思維、個性、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忽視了課堂真正的主人是學生、課堂主要的活動是師生之間的交往、互動。

13《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

體會雨來的英雄形象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我將“英雄”一詞貫穿全課,圍繞英雄提出兩個問題

讓學生廣泛收集課文外的其他英雄故事,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雨來是一個英雄,但不僅僅是一個人。讓英雄的故事激勵孩子們奮發向上。

14我的戰友邱少雲教學反思。在教學中,我還非常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上,學生通過討論、讀書、批劃等多種形式,自主地學習。教學時以讀爲本,通過默讀、輪讀、引讀、範讀、齊讀等形式多樣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深入地挖掘語言文字,品析重點詞句,從而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地體會人物的崇高精神。以讀促情,以讀促理解,使師生情感互動,充分發揮“讀”的作用和功能。也就是說課文內容是學生讀懂的,是他們自主學習的結果。

15《紫桑葚》教學反思 這節課上完了,我認爲上得最成功的一點,那就是我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作用。

第四單元

16課 課文一開始,我以釀字爲中心,請學生們質疑課題,初步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但是,當這些問題解決後,我緊接着又提出了問題,請學生們思考。如果此時能設計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你們還想知道什麼?”。這樣學生會更有興趣去閱讀文本,並且積極思考,促使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切實把學生放在了學習的主體位置。再繼續引導,“這麼的多問題,你認爲先解決哪個問題比較合適呢?”這個問題幫助學生理清閱讀的思路,給予學習方法的指導,把學生從被動的“學答”地位提升到了主動“學問”的地位,爲學生走向主體性、走向自主探究作了潛移默化的誘導。這樣,既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和信任,同時也增強了學習的主人翁意識,促進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自主性,學習起來也就自然會興趣濃厚,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17《十年後的禮物》教學反思

教學中,身爲教師不能漠視學生的能力,靜坐窗前審視這堂課時,我卻意外地發現:自己說得多了,其實孩子們還可以品悟到許多,可以是學習方法,可以是獨到感受,而自己卻不經意間剝奪了他們的自主權。透過這堂課,我也深知一份付出必有一份回報,一份鑽研必有一份習得自己一定會紮紮實實走好每一步。

18《月下槳聲》教學反思

《月下槳聲》一篇略讀課文。在導入新課之後,我先讓學生讀讀課文,然後放手讓學生質疑,接着師生共同梳理問題,確定了需要着重研究的問題。如:課文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小女孩是個怎樣的人,從哪裏可以看出來?我再引導學生自讀,嘗試解決梳理出的問題。在自讀的基礎上,學生先進行小組交流,再進行全班交流。而後,我要求學生找出描寫小女孩神態、外貌、動作、語言的語句讀一讀,體會這些語句在表達上的作用,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

19《裝在信封裏的小太陽》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我認爲很成功,學生學得投入,說的令人滿意。教師引得自如,恰到好處,落實了單元重點訓練項目,完成了教學目標,效果很好。

當然,這節課的.不足之處也很明顯,少了學生的寫的訓練。應該在課文學習完之後,留有一定時間,先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及學習說一說有關誠信的事例,然後再動筆寫一寫,爲本單元的習作做好鋪墊,這樣效果會更好。針對本節課的不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盡力彌補的。

20、《齊天大聖大戰二郎神》教學反思

《西遊記》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學鉅著,《齊天大聖大戰二郎神》只是其中的一個小故事,如何讓學生對名著的閱讀不僅僅只浮在故事情節的理解上,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教育無非是教給學生求知和做人,我理想中的閱讀導讀課,應該在提高學生審美情趣上,教給學生欣賞美的事物、走進美的事物、傳播美的事物。

21《孔子》教學反思

在實施課堂交流的環節中,我引導學生利用自己課前參與的成果,以不同方式展開交流。看題目,展開聯想,講故事,可分角色表現故事情節。雖然形式多樣,但仍隨時注意引

導學生迴歸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迴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2《“心正筆正”的柳公權》教學反思

這節課教學內容按計劃完成,時間安排合理。由於課件的幫助,課堂的容量明顯增大,使教學內容

變得直觀、形象,有利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3課 本節課是學生有點拘束,所以開始上課時氣氛有點沉悶。我及時引導調整,使學生很快投入課堂。童話這種體裁比較適合初一學生口味,學生學起來興趣濃厚,因而整堂課學生都積極發言,真正達到了讓學生在樂中學的目的。我讓學生自主學習以理清情節,合作探究以賞析人物理解寓意,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24、《梅蘭芳》教學反思 這節課結束了,總的來看,基本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達到了教學目標。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一定要注意,師生之間的有效對話,注意多角度評價朗讀,關注孩子們的學習,

情感。活在每一個當下,做一個感情豐富的老師,引領孩子在語文的世界裏一起激情洋溢。

25、《唐玄奘西行取經》教學反思

教學的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學習到了唐玄奘嚴謹治學,百折不撓的精神。

26、《天窗》教學反思

學生切實的體驗到了文中語言的生動具體,也深刻體會到了這種寫法的好處。在經歷了這樣一個理解過程之後得出的結論,更讓學生信服,因爲,這是他們親身感受到的優點,而不是老師灌輸的結果。不

知教師這樣引導的做法,算不算將教學目標落到了實處。

27、《我是貓》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注重體現以讀爲本的理念,引導學生讀中感悟理解。首先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本內容,瞭解主要講了什麼內容;接着,我抓住你覺得文中哪些句子最讓你發笑?總之,這篇文章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28、《楊子榮借題發揮》教學反思

教學時,我做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並保證訓練的時間,及時地進行反饋評價。突出重點,本課的重點是體味作者對英雄內心世界的描寫

29、《武松打虎》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基本上完成了教學任務,但由於時間有限,感覺以學生爲主體的意識貫徹得不夠,品讀課文的時間不夠充分,課文帶有一定的文言色彩,學生書讀得不夠流暢,不能把這篇經典名著讀得有滋有味,這些都是這節課的遺憾之處,在今後的語文教學和學習中,應該把課文美讀作爲重點進行訓練。新課改重視讀,重感悟,重體驗。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3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文通過蘇聯文學巨匠高爾基在意大利一島上休養時,和他10歲兒子之間發生的“栽花賞花”、“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和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愛心。這是一篇圍繞“愛”字組織材料、表達主題、語言清新、語意深刻的文質兼美的作品。寫法上由淺入深、寓理於事,不單講了父子之間親情,還將愛推而廣之,使之更廣博、寬泛——你的生活因爲留給別人美好的東西而愉快。

新時代人們對教育的要求開始轉向追求個體的自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我很重視學法指導,這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需要。爲此我讓學生自己去讀書感悟,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我教學的這個片段,就是“栽花賞花”這件事。本文的難點是讓學生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這也是此次教學片段的.核心問題。很多老師在處理這個問題時,會把大部分時間放在理解高爾基給兒子的信上,“栽花賞花”這一節就簡單帶過。但是我們認爲,“栽花賞花”這部分內容其實是爲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做鋪墊的。所以我先讓學生體會高爾基看到鮮花的快樂。通過多媒體播放鮮花圖,讓學生展開聯想,想象鮮花的美麗,體會高爾基的內心的快樂。

接着,我讓學生想象高爾基兒子種花的情景,引導學生抓住“只有……還……”“顧不上……一直……”等詞領會兒子對父親的感情。體會兒子種花時累並快樂着的感受,因爲想着父親看着這些鮮花會心情愉悅,自己的內心會更快樂。從而更好的體會“給”,永遠比“拿”愉快,爲後文的教學做好鋪墊。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4

作爲一名新教師,我清楚的知道要上好教研課需要下一番苦功夫,因此在兩個星期前就開始準備,選擇了《厄運打不垮的信念》這篇課文,我當時的想法是作爲一名男教師,能把這篇課文上出自己的風格和特點。我很快熟讀《厄運打不垮的信念》這片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熟悉度,接着我翻看教學指導用書,瞭解了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難點。最後在參考借鑑多種教案的基礎上完成了最初的教案,並製作好了多媒體課件。並在教研活動之前的一個星期開始試上課,磨課。

第一次我是在五(4)班試上的,由於我對教案的熟悉程度不夠,導致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不流暢。在磕磕絆絆中結束了第一次試上,幾位老師直言不諱指出了我的問題。讓我知道,上好一節,首先要熟記教案,而每個教學環節過渡銜接要自然,教師的過渡語也是十分重要的。作爲一名新教師,可以事先想好一些過渡語。在瞭解到自己的問題後,我深刻的反思。把教案熟記在心,各種教學環節都清晰的記在腦海中。我事先還想好了過渡語以及對學生的評價語。第二次試上我是在五(6)班,這次整個教學過程很流暢,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也較多。但在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方面做得不夠好。我的師傅周老師也指出了一些問題,如課件上出現的小問題以及板書設計不夠嚴謹。針對聽課教師提出的問題,我進行了修改,並在五(1)班進行第三次試上。第三次試上的效果比前兩次都好,但在讓學生抓住關鍵詞談體會方面做得不好,有些關鍵詞我都直接出示了,沒有讓學生自己找出來。在幾次試上課以及磨課後,我對上教研課更有信心了。

當我踏上講臺,面對那麼多老師的目光,我心中有了一絲的緊張,隨着教學的深入,我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中,認真傾聽的學生的每一次回答,每一次朗讀。緊張感漸漸消失了,在教學過程中由於語速過快,我在教學用語上出了一些小失誤。也正是由於過渡語的語速過快,導致整個教學過程比預想的快了幾分鐘,我就讓學生根據我出示的詞語,想象談遷在北京的情景,並在紙上寫下來。教研課結束後,各位老師開始評課,他們都對我的課提出了中肯而又寶貴的建議。讓我知道了我在以下幾方面做得不夠好:1開頭導入部分沒有統籌全文,而單單選取了一句話來分析,最後分析完課文後也沒有迴歸的文本整體。總而言之課文結構不是很清晰。2我的過渡語較多,語速過快,學生會有點跟不上教師的節奏。3在教學手段方面比較單一,都是讓學生談體會,應該增加一些讀寫遷移訓練,讓學生想象談遷會說些什麼,想寫什麼,做些什麼,抓住人物的語言,心理,動作體會人物的情感。4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互動,調動課堂氛圍。對於各位老師的評價和建議,我都一一記下了。

我很感謝學校給我安排的教研活動,讓我從中收穫頗豐,我也感謝我們年級組的給我教師,正是你們的關心和建議,讓我更好的成長,更有信心做一名好教師。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5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篇敘事性記敘文語言清新、文質兼美。文章寫了兒子和父親“栽花賞花”、“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同時也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引導學生感受美文背後的濃濃親情、體會做人的道理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了解高爾基,讓高爾基的付出爲最後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打下伏筆。然後以“愛”爲經緯,先讓學生體會兒子的舉動所反映的愛父之情,聯繫生活實際談這種情,感受兒子通過種花來表達的對父親的愛,在栽花這一環節,實際上我應該再給學生一次朗讀品味的機會。接下來,我給學生一幅“奼紫嫣紅”的百花圖,讓他們感受花之嬌豔,進而讀背第四小節。這裏我採用了多種讀的方法,讓學生閉上眼睛把這美住進心裏,效果不錯。然後引出“高爾基爲什麼會把盛開的花朵比作兒子紅撲撲的臉龐”這個問題,讓學生來體會高爾基對兒子的思念和喜愛,同時也讓學生和文本產生共鳴。

對於信中寫所揭示的道理“給永遠比拿愉快”有一些說教味,學生難以理解。教學這一段,我認爲應該有一個層次,先聯繫課文理解,再聯繫生活,從鮮活的例子中,讓學生自己體會,容易產生共鳴。

對課文中蘊含的感情,我們的講解會顯得空洞,所以我想引導孩子品讀,讀中感悟。“鮮花”是文章的線索,在課堂上,我圍繞花(栽花——賞花——談花),引導聯繫生活,積極對話,想象情境,再現場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是讓學生通過想象兒子種花時的情景體會到兒子種花的心意,感受其對父親的深情,二是暢談高爾基看到兒子種的花全都開放時的多種感情體會鮮花給高爾基帶來的美好感受,從而拉近與課文人物間的`距離,爲後文第二層次的思想領悟打下基礎。

教學第八小節時,我讓學生盡情暢談第二個“美好的東西”指什麼。學生居然能不斷高度概括其含義,出乎我的預料,我想這和前面拓展、聯繫的體驗活動有關。但我還是幫孩子細化了一下,讓學生從具體中感受了這種付出可以是什麼。“一句祝福的話,一次無私的幫助,一次掌聲,一個握手,甚至一個安慰的眼神,都能夠成爲美好的東西。”

“在閱讀教學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這就是要求我們要在教學中讓孩子能對文本有個清晰的解讀,不能淺嘗則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我讓孩子們感受了景物描寫,環境渲染的作用,更讓他們通過“栽花賞花”、“寫信教子”兩件小事,感受了父子情相牽、心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