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熱】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3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一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熱】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1

【學習目的】

1、加強朗讀訓練,提高朗讀能力。(認知)

2、整體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和感情。(能力)

3、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文學鑑賞能力。(能力)

4、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人生。(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重難點】

1、重點:

⑴ 在朗讀訓練中品味揣摩語言。

⑵ “山”、“海”的象徵意義。

2、難點:詩歌的主旨的明確。

要解決好這兩個學習重點,一是要指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二是教師要有重點地選擇實例引導,在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要相機點撥。

【教材分析】

詩歌在表達的主題和感情上往往顯得豐富而含蓄,因此造成在欣賞和理解上的因人而異,但我們不能就此忽視對詩歌主旨的把握。《在山的那邊》主題相當集中、明確,表達的是信念與理想在人生追求中具有的巨大意義。如果片面強調個人感悟,而置理解上出現的偏差於不顧,反而不能真正達到欣賞詩歌的目的。所以在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個性發揮的空間時,教師也要注意有藝術的引導,以期不會在開學初就給學生一定的“傷害”,這將不利於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真正貫徹,不利於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新方式的形成。所以主旨的明確與個性的感悟處理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設想】

一、學習方法

讀──講──讀──賞──讀。

“講”:清除文字、詞語等障礙,整體把握內容和感情。

“賞”: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品味語言。

課堂討論──評述、質疑。

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說出理由,然後師生相互質疑。

二、媒體設計

第一節詩歌配樂理查德與鮑丁·斯坦博格的長笛與鋼琴合奏《母親教我的歌》。

第二節詩歌配樂理查德與鮑丁·斯坦博格的長笛與鋼琴合奏《大海》。

課件提供羣山、大海的圖片。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每個人在童年時代,對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夢想”,對未來,都有熱烈的企盼與遐思。那麼,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孩子,他們又在想些什麼呢?他們的想法,給我們又會帶來什麼啓示呢?今天,我們學習詩歌《在山的那邊》,和山裏的孩子一起,去探尋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掌握課後“讀一讀,寫一寫”:

在課文句子中劃出詞語,明確詞不離句。查詞典,明確認知上有困難的詞語的意思和讀音。

讀課文做到字正腔圓、順暢流利。

2、整體感知:

熟讀課文,把握內容及感情。

⑴ 詩中的“海”和“山”蘊含着什麼意思?

探究學習:

詩的第一節寫了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海”、“山”就是現實中“海”和“山”。

第二節詩寫了長大後的拼搏和奮鬥;其中“山”比喻困難、障礙等,“海”比喻理想、信念、成功等。“山那邊是海”實則是詩人矢志不移的信念。爬上山去看大海也就成了爲理想而艱苦奮鬥的積極行動。“山”不止一座,只有堅持不懈翻過連綿羣山,才能見到那美麗的大海;理想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的,還需漫漫旅途的百折不撓的艱辛跋涉。所以這首詩寫了詩人對人生信念和理想的追求,抒發了詩人渴望實現理想的感情。總之詩歌意蘊很豐富很含蓄,除了理解字面意思以外,還需深入把握詩歌的深層含義。

(以上探究內容,儘量鼓勵學生多參與,多思考,多說,不強求標準的答案,意思正確即可,要注意營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氣氛 )

⑵ 朗讀這兩節詩應該分別讀出什麼語氣?並說明理由。

(配樂,營造氛圍,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探究學習:

第一節應讀出“嚮往──疑惑──希望──失望──困惑”的語氣;

第二節應以“肯定、堅決”的語氣爲主旋律。

重點練讀語句:

(生四人討論,各組合作學習,擬朗讀處理方案)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一次次漫溼了我枯乾的心靈”處理方案一:一、二行喃喃自語、聲音由平漸高語速由慢漸快;三、四行語鋒陡轉、語氣加強、肯定堅決、語速急緩交錯;五、六行語速稍慢、稍拖音、低沉但渾厚轉爲高亢響亮再轉爲低沉減弱,要讀出對理想的渴望。

“是的!人們啊……照亮你的眼睛”語氣漸強,應讀得鏗鏘有力,最後一句應該上揚很高。這段寫出理想實現的時候,人們驚喜萬分。聲音洪亮、慷慨激昂,讀出這種喜悅!個別示範後,全班齊讀。

總結:欣賞詩歌一定要放聲朗讀,而朗讀不僅要正確流利,關鍵還要有感情,這樣才能和詩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鳴,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啓示。同學們對句與句之間的語氣把握得很好,其實句子內部也有急緩輕重的區別。關鍵還是對詩歌的每一句深透理解後,才能處理好。看來這任務要下堂課來完成了。

(齊聲朗讀課文)

3、課堂小結:

在這一堂課裏,我們又積累了不少的詞語,從整體上對詩歌有了初步理解,在朗讀聲中,我聽出了大家愛這篇意蘊豐富的詩歌。其實我國是詩的泱泱大國,優秀詩歌比比皆是,有興趣課外找幾篇讀讀,你一定會更喜歡這朵文學世界的奇葩──詩歌。

三、佈置作業

1、語言訓練:

讀一讀,寫一寫詞語至少選三個造一段話。

2、熟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3、對不理解的語句質疑。

第二課時

一、檢查知識掌握和背誦情況

1、聽寫生字詞。

2、背誦喜歡的句子,豐富語言,積澱語感。

3、讓能背誦全文的同學表演。

二、研習課文

詩的語言是非常新穎、凝練、含蓄的,請找出你喜歡的並認爲含義深刻的詩句細細品味,把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畫下來一起討論。

1、自主閱讀。圈劃批註。

2、四人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巡視並參與部分小組的討論。

課文悟讀:

⑴ “山那邊的山啊,鐵青着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提示:“鐵青”詞典上意思:青黑色,多形容人恐懼、盛怒或患病時發青的臉色。根據語境,應選擇盛怒時人的臉色。這裏用來形容山,既和山的青色相符,又傳神地表達了大山在孩童眼裏的威嚴與無情以及我的沮喪的心情。這句詩言簡意豐,語言既形象又生動。詩人慣用形象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主觀感受。

⑵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着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提示:這句的三個數量詞用得特別好。“一次又一次”,強調了“我”失望次數多;“又一次次”,強調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說明“我”遇到的困難非常多。

師備問:如果對這些困難估計不足會怎麼樣?在生活中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舉成功,一旦失敗就灰心喪氣,從這句詩你得到什麼啓示?跌倒後要能爬起來,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把這句讀一讀。

學法指導:抓住關鍵詞語細加品味,細微處有無限煙波。

⑶ “因爲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爲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溼了我的枯乾的心靈”

提示:細加品味“在遠方”、“雪白”、“夜夜”、“一次次”、“漫溼”。這裏道出了理想和信念對人生追求的巨大意義。它給人以艱苦奮鬥的內驅動力。即使漫漫旅途佈滿荊棘,只要堅信遠方有海在爲你暄騰,你將充實而有活力。雖然渴望實現理想的心人皆有之,但真真正正屢敗不餒執着地爲理想不懈努力的人才是最終的強者。

讀法指導:關鍵字詞在朗讀時要做突出處理。平時要多提高語言感悟力多揣摩發現!

⑷ “是的!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後/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後/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提示:這句詩很有人生哲理。抓住關鍵字詞“不停地”、“無數座”、“一次次”、“終會”等。理想境界的實現最終是屬於耐心等待的人。不能因爲達不到預定目的就大失所望,前功盡棄,躑躅不前。理想的實現具有長期性和艱鉅性。任何一蹴而就的想法只會讓你陷入失望的深淵。只要執迷不悔,勇往直前,努力耕耘,理想定會不期然給你驚喜,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這環節品味與朗讀的結合,課堂氣氛活躍、輕鬆但不失緊張)

3、深入理解詩的內涵後,全班再次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師生對課文內容相互質疑。

三、體驗與反思

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你從這首詩中感悟到了什麼?並把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生活經歷與同學分享。

四、課堂小結

學完這首詩我們已深深懂得:要見到山那邊的大海,必須百折不撓,堅持不懈。在今後的人生之路上,讓我們永遠牢記,心中要有個“海”,爲了這個“海”,從現在開始,就要努力翻過一座座山。

五、佈置作業

1、請你把自己的生活經歷用文字表達出來,以“我終於見到了大海”爲題寫一段話。

2、課外薦讀冰心哲理詩:牆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

3、預習《走一步,再走一步》。

【板書設計】

在山的那邊(海)

重重困難 理想境界

不懈努力

讓好詩陪伴大家一起成長!

【教學反思之學會傾聽,提高效率】

本課實際上共上了三個課時。在設計上側重於培養學生質疑的習慣。自主質疑、合作解疑、探究學法方面有了初步嘗試,學生很喜歡這樣的課堂。但在以學生爲主體的課堂中,爲提高課堂的效率,務必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師生、生生之間的立體傾聽、對話習慣得想辦法落實,只有這樣才能集思廣益,讓學生在欣賞同學的同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或反駁或補充的過程中思維反覆碰撞,提高藝術修養和鑑賞水平。這種學習方法不是一蹴而就的,得逐步培養學生。我相信只要我提高生活感受和知識儲備,下次表現會好些。

由於經驗問題,對現代詩歌的教學總體感覺較迷惘,總覺不能整體把握現代詩歌教學之網。網中之點,點點連成一個系統的詩歌教學之網的想法只能縈繞於心,求解之法暫無能爲力。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2

本學期我擔任初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作爲一名新老師及班主任,本職工作既包含教學又包含帶班。在重心上應該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我下面就語文教學工作進行反思和探討。

在教學方面,我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它是現行教學的總體思路。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總體語文素養,它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它建議:1、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2、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3、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4、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5、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規律,選擇教學策略。通過多次學習“標準”,積極記錄心得,爲自己定下教學基調。理論聯繫實際,開展語文教學工作。

一、在積極備課的基礎上,加強備學情。

因爲是新老師,對初中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及接受水平更需要加強了解和掌握,以便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本學期是初中和小學的銜接點,也是學生學習的轉折點。學習生字詞不再是重點內容,但生字學習對一大部分學生仍有困難;閱讀理解應是教學重點,但學生對問題理解不夠深入,看問題停留在表面;初一練習的習作,講究不拘形式寫出真情實感,很多學生感到無從下筆;文言文方面,初一學生剛開始接觸,基礎知識和文言詞彙累積幾乎爲零。

我從以上情況出發,有針對性地進行備課和講授。比如在上《世說新語》一文時,疏通文義之後,以文言文的“吾、爾”發散開來,將一系列有代表性的相通文字進行講授,擴充學生詞彙量,同時在課堂上進行大量的文言文誦讀訓練。並將課後摘抄《世說新語》其它片段作爲作業。這樣,學生能較快融入文言文這種陌生語境,不容易產生畏難心理。

二、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將課堂交還給學生。

傳統教學的好處在於以教師爲主體,講授知識較爲系統全面。而新課程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協調達到目標。鑑於初一學生剛離開了依靠老師的學習狀態,屬於過渡階段,這就要求我們從學情出發,在引導合作、探究的同時,講授也不可偏廢。在這種精神的指導下,我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習興趣的激發,用各種方式和手段來實現這種效果,讓學生覺得生活中處處有語文。 “打開課本,導入之後開始講授,從文章內容到中心思想,抓抓重點詞彙,點、線、面全部掃蕩一遍,結束一節課。”這種傳統的講授方式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從進入課堂,學生開始遵循已知的教學思路,難免心感枯燥、無味。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 考慮到這方面的不足,我嘗試在上《王幾何》一文時,讓學生在課堂上將王幾何的模樣用簡筆畫的方式快速畫出來並在班級展示,給能迅速抓住體貌特徵的同學予以表揚,活躍了課堂氣氛。從而快速切入課文開展教學。課後反饋學生興奮度較高,效果較好。大部分能說出王幾何的樣貌,同時聯想出其性格特徵。

三、研究教材,記錄心得體會,一切從教學要求出發。

教材是一切教學工作的基礎,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瞭解、句式的訓練等。這就要求我們從教材出發,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並且防止“太深入、拔過高”的問題發生。總之,一切從學生出發,聯繫教材,以課程目標爲指導。不斷改進自己課堂教學和學情設計。

出現的一些問題:

一、初一開始,預習和複習的重要性凸現出來,對學生強調之後,仍無法取得重視,這方面比較薄弱,上課效果也受到影響。

二、有些學生覺得語文不像數理化,臨時抱抱佛腳還能拿分,因此不太重視平常的學習。

三、自我教學進度偏慢,需要改進提高。講授分析課文有時會陷入俗套,方式不夠新穎。

作爲一個新教師,應儘快調整學生心態,幫助他們端正學習態度,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動行動,行動能優化心態。所以,要儘快幫助學生將學習語文內化成他們的需要。同時及時快速更正自己,加強和學生的課堂配合,深入發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

很快,半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就結束了。這段時期,自己雖然努力鑽研,但各種問題和困難仍舊接踵而至。需要不斷地克服各種怠惰心理,向各位新老教師多請教,多學習,用辛勤和智慧去教育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傳承民族文化,提高語文素養。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3

時光匆匆,一個學年倏忽而過。在這一年裏,常規工作踏踏實實,教研活動積極參與,認真思考和鑽研,勇於嘗試和創新,積極實踐新課程理念標準,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大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教學成果。當然也還存在不少遺憾和不足之處,爲促進後段語文教學工作的改進和提高,現將相關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首先嚴格落實教學常規,保質保量完成教學任務,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本期以來,我們嚴格遵守學校的教學常規,使教學工作井然有序,穩步推進。堅持認真備課,全面鑽研教材,廣泛蒐集課堂素材,根據學生接受能力的實際,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設計合理有序的教學流程,爲提高教學效果做好第一步準備。按時上課,嚴格課堂秩序,組織學生進行積極活潑的課堂交流和研討活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思維。精心選擇作業,精練精改精評,加強知識點和能力點的落實。對學習有困難和出現問題的學生對其進行個別輔導,釋疑解難。

其次積極嘗試新的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爲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爲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爲此,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初一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於激發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

在我的課堂教學上學生感受到的是一種輕鬆、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成爲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爲學生的學堂,學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聽衆。他們的個性

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組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爲充分的.鍛鍊和表現的機會,課堂上充滿着平等、和諧與交流,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活躍的思維,多方面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爲課堂上真正的主人。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大部分學生的整體素質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在平時教學中我適度藉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信息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絡爲我們擴展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實現提高學生信息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提供了一個的可操作的平臺。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本期還積極參與科組的教研活動,認真研討交流,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每週能準時參加集體備課,交流>心得體會,與其他老師共同學習促進;認真參加聽評課活動,虛心學習,吸取好的教學經驗,學習好的教學方法。結合南開實驗學校學生基礎和學校教學要求,積極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於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運用感知――探――反思――延伸爲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探究――創造――創新爲核心的語文活動課學習法等,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語文教學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的過程,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部分學生語文基礎還是比較薄弱,部分男生>作文表達能力還是不 能令老師和家長滿意,這些問題還值得下學期繼續努力改進和加強。

語文教學的根本是:重"雙基",重拓展,重激發語文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大語文環境下學語文,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這是我的理念和追求,我將認真總結反思,不斷探究和改進教學方式方法,爭取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4

按照《新課標》的精神,我們教師不能像以前那樣完全佔着主動地位,霸着講臺照本宣科給學生滿堂灌,不再是教學的主宰者,而是教學的組織者和促進者,是平等的參與者,就教材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

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提出自己的見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對教材有深刻的認識和充分的準備,對課堂設計就需要傾注更多的智慧和心血,並且具備較強的隨機應變和駕馭調控課堂的能力。我們教師只有以溫和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鼓勵的語言,平等的態度,營造一種民主開放的課堂氣氛,讓每個學生都擁有舒展的心靈,思考的大腦,讓感情碰撞感情,思想碰撞思想,讓思想的溪流匯成浩瀚的江河,讓思想的火花匯成燦爛的禮花。

還要充分的相信學生,永遠不要低估學生的`智慧,一旦學生情感的閘門被打開,思想的火花被點燃,他的的精神世界所迸發的精彩,往往超出我們教師的想像,也是我們的一個大腦所望塵莫及的。

越俎代庖──是平日授課中容易出現的現象。在本課時的授課中,我注意避免老師的侃侃而談,增加學生自己感悟的機會。給學生明確的思路:認識貝多芬的偉大與平凡,讓他們與課文親密接觸,自感自悟,踊躍交流,在交流中對人物總結昇華,全面認識,這樣人物的描寫方法也就躍然紙上。教師無須多言,學生感悟更深。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和層次,選擇難度不同的作業。這樣能使學生正視自己,尋找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5

七年級第四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練習概括課文的內容要點”,“練習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記住主要內容”;《綠色蟈蟈》課文後面有一個這樣的練習題,即“綠色蟈蟈的外表有當些特徵?綠色蟈蟈有哪些習性?作者主要寫了哪個方面上的習性?”課文後的練習題是單元學習目標的具體化。同時課文後的練習題還告訴學生寫動物文章的一般要點。根據我的瞭解學生在小學也學過類似的寫動物的課文。基於此,我把教學的側重點放在瞭解寫動物文章的一般要點;同時讓學生學以致用,當場寫一段自己喜歡的動物的文字,在寫作中掌握文章寫法,在寫作中培養學生對動物的喜愛。至於教學思路,我決定這一課的主角由學生來唱,讓學生自己從已知入手,通過回顧小學學習過的類似課文,來達到自主學習本文的`目的。

這節課因爲有了我的主導基本上按我預計的那樣順暢地結束了,同時也出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問題。

在完成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由舊知入手,瞭解課文寫作特點後,我作了一個小小的拓展,你們在課外還見過類似寫法的文章嗎?

一石並沒有激起千層浪,同學們在努力搜索貯存在大腦裏的信息,全班同學沉默了大約兩分鐘後,有兩個語文成績較好一點的同學說,“我看過屠格涅夫的《麻雀》”“我看過鄭振鋒的《貓》”。我這下傻了眼,怎麼會有這樣的答案呢?衆所周知,無論是屠格涅夫的《麻雀》還是鄭振鋒的《貓》都是借物抒情的散文,其文章的核心實質不在物本身,而僅把其當作一個感情思想的載體而已。而《綠色蟈蟈》所描述的就是蟈蟈本身,雖然作者在文章中透出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敢情學生是把這兩類文章的寫作特徵弄混了,學生還是沒有跟上自己的教學思路,我把這個問題暫且拋開來,繼續把學生引到自己預設的教學思路上來。

教學進行到結尾,學生開始寫作訓練,寫有關自己喜歡的動物。

“我想寫我家的小狗。寫我家的小狗的外貌、生活習性等,我想通過寫我家的小狗表達我對小狗的感情。”

“我想寫貓。寫我鄉下爺爺家裏的那隻貓,寫那隻貓的外貌、生活習性,並通過我與貓的幾件事來表達我對那隻貓的難以忘懷”。

……

好幾個同學都是通過自己與動物相處的幾件事來表達自己對那些動物的情感。

糟,學生還是回到借物抒情的圈子裏去了,而且以他們的思維本文的特點就是借物抒情,壓根沒把這篇文章的真正特點弄清楚!

在教之前,我頗爲躊躇滿志,認爲這堂課效果肯定頗佳。因爲我無論是教材的整體把握還是單篇思考都進行了整體思考,無論學生的已知還是學生的需求我也進行過反覆斟酌,最大限度來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但是教學的現實讓我陷入沉思。

教學是師生共同演繹的精彩。教師在上課前的確應該有一個統籌佈局,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進入學生的內心與學生產生共鳴,不致於腳踩西瓜皮,但是這個佈局一旦與學生的內在需求發生矛盾時,我們教師不應該固執地堅守我們預設,不應當固執地忽視學生的需求,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火花信息,而應該及時地改弦更張,迅速地敏銳地捕捉這點小小的火花,並把它當成教學的新契機。誠然“抓住蟈蟈的特點”是本課的教學目標,概括內容要點是本單元的學習目標,學生小學學過類似文章是學生學好本文的一個上佳的導火索,但這一切都是我們教師的預設,是我們在教學之前的教學揣測,我們的教學是需要這樣的拿捏。但教學目標不僅是我們教師生成的,更是學生生成的,另而言之,教學不是讓學生入我們的彀,而是我們入學生的彀。其實在教學一開始學生就顯現出對本文文體特點的拿不準的徵兆,如果及時稍微調整一下思路:用比較的思路把借物抒情的散文與科學小品文進行對比,並在對比的情境下再去把握本文的特點,學生一方面既能夠順着我的預設思路學習下去,另一方面又把臨時生成的借物抒情與科學小品文寫作特點的混淆克服,學生的內在需求就得到極大的滿足。

結束的教訓,不要太固執自己的教學預設。在教學之初要及時捕捉學生的學習需求,並及時響應。記住,別讓此情可待成追憶,要讓驚鴻成精彩。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6

昨天我在執教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學期的《<世說新語>兩則》這篇課文時,在不同的班級裏使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結果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先在七年級三班上的這節課,和多數語文老師一樣,我對七年級的學生自主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一直不是很放心,所以在講文言文的課堂上,我往往還是以教師爲主。有時也會就一些問題讓他們討論解決,但是都是些不緊要的詞句。這節課,我還是沿用了傳統的授課方式,在通過多種形式的熟讀後,我採取重點字詞幫他們解決,一塊來疏通句意的方法。在課堂上邊講邊巡視,發現多數學生筆記還是做的`很認真的。講完之後,讓他們私下再熟悉一下,然後找了幾個學生就課後習題中的字詞解釋,上黑板做一遍,其他學生在下面做。想不到找了5個同學,竟然只有一個學生做的比較好,其餘幾個不是填字漏字就是詞意不恰當。更令人生氣的是:《陳太丘與友期》中“君”、“家君”、“尊君”幾個詞各自的意義有什麼不同?我都講了三遍了。學生起來回答這個問題還是錯了,氣得我差點吐血!

第二節課我又到了七年級四班(我帶這兩個班的語文)上這篇課文,在臨上課時,我突然想:何不放手讓學生自己來學這篇課文呢?前兩天在聽我校丁老師的課,人家六年級的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是也很強嗎?於是,在我引導下經過多種形式的熟讀課文後,我說:“同學們,今天這篇課文比較短小精悍,有關字詞的學習就由我們自己動手解決了,大家可以結合課文下面的註釋,找出重點字詞、語句,弄明白它們的意思。實在不明白的可以放到小組裏討論解決,還是解決不了的,咱們放到課堂上來一起解決。記住,遇到不會的問題,一定要提出來,要不我就問你了。哪個組裏做好了,就可以先舉手。現在開始吧。”

很快學生拿起來筆,在書上寫寫畫畫,非常投入。我也不用聲嘶力竭的反覆講解了,在他們中間比較輕鬆的做一下指導。很快有的學習小組展開了討論,接着其他小組也相繼展開了。討論幾分鐘後,也沒見哪個學生舉起手來提問問題。我知道這個班的學生有些膽怯,於是,我說:“看來同學們的文言知識掌握的很好呀!沒有一個問題要問,是真的沒有呢?還是不好意思?大家可要注意了,你不說,我可要問你了。”話音一落石玉環同學舉起了手,接着很多同學也舉起了手,僵局打破了。學生們共提了十多個問題,多數沒用我來解答,還是學生解答的。課堂氣氛由原來的沉悶變得活潑起來。學完內容後,我找學生上黑板做題,天哪,竟然全對了!

今天和我的同事劉談起這個問題時,她也感嘆:有時我們老師在課堂上說的口乾舌燥、累得筋疲力盡,學生在下面還是各幹各的事,就是不理你呢!

看來在課堂上我們教師真的需要少說了,一定要甩掉不放心的包袱,給學生以任務,以壓力。他們樂着學,我們也給自己減了壓,何樂而不爲呢?

課堂上要少說,一定謹記。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7

我上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這樣的傳統教材,要滲透新課程理念,對我是一個挑戰,在課改專家的指點下,我有許多收穫,現作以下反思:

1、要精心設計問題情景:

我在引導學生精讀“百草園”一段時,先從課文前面的插圖和作者筆下的描寫作對比引入,然後要求學生說說爲什麼作者寫得如此精彩。這樣的問題設計得不夠深入,學生只是按照老師的吩咐被動地去尋找,談不上帶着探索的熱情去精讀課文。學生沒有能夠做到主動學習,或者說他們學習的熱情沒有被激發出來,學習的效果當然不會高。專家指點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情景,“請同學們認真讀讀這段描寫的文字,劃出你喜歡的句子,談談你爲什麼喜歡它們?”學生有興趣,願意去探究。我想以後備課,考慮怎樣使學生喜歡學比讓學生學什麼更爲重要。

2、要解放思想,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相信學生能自主地學習:

我在讓學生精讀“百草園”的精彩描寫時,將自己備的.所有精彩要點都拋給學生,學生不會回答就自己包辦。回想自己以往上課,總是擔心知識點沒有講透,於是經常不厭其煩地講。專家指點,要深入領會〈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老師要做“平等的首席”,要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相信學生能解決問題。即便是學生小組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提出來讓全班討論,老師要營造民主,寬鬆的課堂教學氛圍,解放思想,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我想,老師要做 “平等的首席”,就是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後自己頭腦中那種“我講你聽”的思想應該革除,換成“組織他們探討,自己也能從中獲益”的新的觀念。

3、幾點疑問:

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嗎?是不是每一堂課都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模式呢?還有什麼能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嗎?老師“滿堂灌”是不行的,但老師在什麼時機進行點撥,而這一點撥不會成爲牽着學生鼻子走的繩子呢?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8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業即將結束,在這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對於我來說,無論是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的形成與接受,還是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的積累和提高都有了較高的提高。“反思才能進步,溫故方可知新”,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的得失情況進行總結如下:

一、教學思想先進,教學理念與時俱進。

經過一個學期自我努力和其他優秀教師的指導,使我掌握了素質教育的思想;新課程改革又讓我的教育理念與時代同步。因而,我在教學工作過程中充分顯示出“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新模式。

二、摒棄舊的教學觀念,建立全新的教學理念。

我在教學中,改變了自己在以往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角角色;將要講述的內容爲自己編好“劇本”,然後自己在講壇上盡情演繹,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在課堂上爲學生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充當主角,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演繹,自主、合作、輕鬆地獲取知識。

三、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我認爲教師如果都不能把課文研究得透徹,那又怎麼能希望學生理解透徹教材呢!開學之初,我備課時,一般都是參考教學參考書,自己思考的部分很少,實施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這個方法行不通。第一、上課的氣氛太沉悶了,我發現我成了一個沒有思想的播音員,上課就只是播送參考書上的講解,學生成了一羣無精打采,昏昏欲睡的聽衆。第二、經過測試,學習的效果很不理想,有的問題儘管我強調多遍,但學生還是會錯。以上的一些問題,使我陷入了困惑中,我也切身到領悟到“教,然後知困”這句話。發現了問題,我就開始尋找出現問題的根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努力思考並向老師請教,終於找到了。在以後上課時,我認真備課,不再是完全依賴教參,而是自己先真正思考,然後在挖掘參考資料的閃光點,並加以運用。上課時,不再是一味地我講,而是讓學生自己討論思考,然後再由學生講。經過一段時間的實施,我發現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的氣氛熱烈了,有的知識點只要我稍微點撥,他們就牢牢掌握了。

四、讓朗讀永駐語文教學課堂。

我發現七年級的學生喜歡語文課文的閱讀。因此爲了讓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我就選擇了第二單元所選的課文,都是表現愛國主義的作品。一樣的感情,不一樣的表達,但是要讓學生能領悟其中的深意,那就需要指導學生反覆朗讀了。在學習了《黃河頌》和聽了都德的《最後一課》後,

結合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感覺有聲朗讀能喚醒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聲朗讀更能學生與作者的情感共鳴。如《黃河頌》,這是一首頌詩,一首向着黃河母親唱出的豪邁的頌歌。在教學時,着手指導朗讀:一要把握好朗讀的節奏,二是把握好朗讀的語氣和語調,三是要讀出雄壯豪邁的`氣勢及滿腔的自豪與熱愛。“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這幾句以讓學生帶入了一個波瀾壯觀的境界。尤其三個“啊,黃河”、“文化的搖籃”、“鐵的臂膀”、“英雄的體魄”、“民族的屏障”??學生的內心的豪邁之情被激發了,與詩人達成了共鳴。課堂上書聲琅琅,爭着要表演自己的朗讀。不知不覺一節課過去了,學生還意猶未盡。這樣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入情、入境、會心,感受詩歌的意蘊、情感。今後我會給學生更多的朗讀的機會,與學生一起在朗讀中走進作者的心靈,與他們一起同歌同悲,同喜同怒,讓朗讀永駐語文課堂。

五、合理運用教學媒體,巧妙整合內容並及時反思。

七年級下冊語文《觀舞記》寫的是有關印度舞蹈家舞蹈的魅力,非常適合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舞蹈《千手觀音》,以此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中注重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點燃學生的求知熱情,喚醒學生的學習潛能,引導學生真正動起來,課堂真正活起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能把自己融進學習的環境中,善於表現自己,樂於表現自己。但遺憾的是由於時間關係,課堂上容量很大,但無形中也產生了腳步匆匆地感覺,像拓展延伸部分,假如時間允許,練習面完全可以再廣一些。還有,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運用大量的比喻、排比來表現卡拉瑪姐妹舞蹈的魅力,可以讓學生充分討論,體會語言特色。學生審美能力很差,缺乏深厚積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千手觀音》這個舞蹈時,出現無法用準確的語言進行描繪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是對舞蹈藝術缺乏瞭解,二是學生語言比較蒼白。這也是今後教學應該努力的方向。教學設計與學生的表現相距仍有一段距離,自己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難以出現,這說明教師自身應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己

六、在總結收穫,發現不足

1、在處理已有的知識與傳授的知識的時候,不能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係。

2、對部分教材內容把握不全面、有時只求形式,忽視了內容實質。

3、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時教學難重點處理的有偏差。

4、在教學中提問學生的問題不夠精闢。

總結經驗可以充實自我,反思不足可以提高自我。相信在反覆的總結和反思中,我會不斷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9

在初一語文教學的這半個學期中,從以下兩個方面梳理一下:

一、語文教學方面:

1、注重培養濃厚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剛入初中的孩子來說,興趣很重要。要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樹立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尊重每一個學生,公平公正對待每一個學生,儘快記住學生的姓名,及時表揚學生,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等等。 從第一堂語文課開始讓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讓學生樹立“生活處處有語文”的思想,要勤於閱讀,善於讀書、讀生活,注意開拓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語文學習由課內向課外延伸,使語文學習能有源源不斷的活水。

2、注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

注重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課堂上,讓同學們欣賞優美的配樂朗誦,感悟語言的藝術;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把自己的想法、感受說出來,與人交流;重視讀,各種形式的讀要結合課堂有效運用,讀中悟文,讀中品味,讀中析理。寫,注重形式,更重內容。書寫的好壞很重要,要及時提醒,反覆糾正。作爲“我手寫我心”的“寫”,還要充分發揮週記的作用。

3、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

葉聖陶說,“教是爲了不需要教”。這個“不需要教”說的就是學習的方法問題。我在教學中,比較注重這些方法的滲透:學會利用工具書,利用好課本,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做筆記的方法,預習的方法等。

4、注重“讀”和學習語文的過程。

學好語文,讀是最重要的,每讀一遍課文都會獲得新的體會。自始至終,都要強調“讀”,有很多學生已經體味到“讀”的功效了。過程比結果重要,沒有過程的體驗,結果是記不牢的,只有自己去參與,去思考,這樣得到的東西纔是自己的,才記得牢。

5、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爲學習的主人。初一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爲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爲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爲,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爲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二、平常堅持學習:

作爲課堂教學的實踐者,結合課改,把課堂教學作爲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語文學習環境,把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爲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語文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和平臺。

緊扣教材、新課程標準,在有限的時間內吃透教材,撰寫教案,再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情況授課、自評、自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積極參與到聽課中去,從而結合自身的教學風格推敲完善出合理的教案。

借他人的教學經驗進行優勢互補,從而提高備課、授課水平。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實施以後回顧、反思寫下自己教學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是我彌補不足的最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教學經驗的積累和教訓的吸取,對今後改進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水平是十分有用的。

做到課前準備不流於形式,變成一種實實在在的研究;課中把學生置於一種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態勢中,較強的數學思想方法得於滲透,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猜疑、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知識、公式的形成、獲得、應用瞭然於心;課後的反思爲以後的教學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與啓示。

三、今後的措施:

1、繼續注重培養濃厚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2、繼續注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

3、繼續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

4、繼續注重“讀”和學習語文的過程。

5、繼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6、常思考,常探究,常總結,以課促改,以創新求發展, 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爲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好基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教學的過程不僅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教師指導自己認識自我的過程。此外,和諧的師生關係,平等的師生獎懲制度,營造輕鬆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設定可達的學習目標等,也是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的因素。我決心用智慧經營教學,用感情去灌溉學生,爲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而作出應有的努力。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10

在這次的教學中,我收穫很多。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們踊躍發言。從中我看到了學生的熱情,也發現了很多以前沒有看到的現象。也思考了很多,有了一些看法。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

孔子的思想就是有教無類,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在論語教學中,我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纔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纔有可能被激活,纔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爲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我在課堂上給每一個機會,不會因爲學習好就多叫誰,也不會因爲誰學習不好就冷眼相看。誰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作爲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要遵循新課程中的理念,學生才能在此基礎上得到更多的.發展。

三、教學中,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在這次的論語教學中,我知道就算是再差的學生也會有自己的看法。我覺得老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說:“你的看法是錯誤的。請下一位同學回答。”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11

反思一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業已即將結束了。在這半學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對於我來說,無論是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的形成與接受,還是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的積累和提高,以及教學內容和教學理論的豐富和拓展,都有了教高的程度地提高。反思才能進步,溫故方可知新——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的得失情況具體而詳細的加以總結。

第一、教學思想先進,教學理念與時俱進

意識反映實踐,科學的思想意識可以指導實踐活動。前期的崗前培訓加上後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領會了素質教育的思想;新課程改革又讓我的教育理念與時代同步。因而,在教學工作過程中充分顯示出“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新模式。

第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化、教學能力全面化、深層次化

熱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條件,但如果過分的熱情就容易形成武斷與莽撞的性格。但通過了學校的安排的拜師活動及積極有效的教學實踐,加上個人後天努力,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情景的設置、靈活的互動設計、情感教學、心靈對話的教學方式等等多樣化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也遊刃有餘。

第三、教學內容和教學理論日益豐富和深化

經驗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人的發展的步伐,同時有時也可能阻礙人的潛能的發掘。特別是處在一個有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的時期,處在一個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時、地利、人和。正如,零代表着沒有,也意味着有更大的接受和發展空間。因而,我可以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教學計劃。首先,抓積累、夯基礎。開展三字一話、名言積累等活動。其次,重說寫、練能力。通過即興演講、寫心得體會、習作練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說寫能力。最後重運用、拓視野。通過連詞造句、仿例造句及現代文閱讀訓練等方式加以培養。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朗誦名家名作的方式,適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和美學教育和一定寫作訓練。另外,我還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我們都深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在平時補充一些知識性與趣味性統一的習題,讓同學們在說笑中受到了知識的灌輸和美的薰陶。

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正是在教學實踐這一過程中,我得到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及材料積累,爲以後的教學、教研工作奠定了結實的基礎。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語文教學應爲學生們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人文環境,傾注更多的人文關懷,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讓語文成爲學生們人生成長的維生素;新的語文教學應用全人類文化的神韻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引領他們登堂入室,領略人類文化大廈的恢弘氣勢和神奇美麗,充分享受徜徉人類文化之中的無窮樂趣;新的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作心靈的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感受和再現作品的情思美感,體驗語言的節奏感、音韻感,從而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新的語文教學,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期待終身學習所帶來的快樂。

總結經驗可以充實自我,反思不足可以提高自我。相信在反覆的總結和反思中,我會不斷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12

一、學生方面:

一學期很快就結束了。但是這一學年我卻教得一點不輕鬆。七年級是小學和初中的過度階段,小學裏的學習依賴性很強,自覺性比較差,習慣老師時時刻刻的看着。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慢慢適應。我所教的班級學生的各方面都不好。首先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聽課習慣差,有四分之一的學生課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講話、做小動作,經常要停下來整頓紀律。沒有養成隨時記筆記的習慣。作業完成情況很不理想,經常有五六個人不做作業,如果是雙休日的話,那作業情況就更差了,有十多個學生不做作業。大多數學生字寫的較差。一句話就是學習態度較差。其次,是行爲習慣沒有養成,到處亂扔垃圾,不尊重老師等。針對這些情況,我也採取了一些措施。

一、利用中午自習的時間,每天練二十分鐘的字。一開學,我就要求每人準備一本鋼筆字帖。學生練字,我也隨堂指導。有部分同學經過一學期的練習,寫的字有較大的進步。

二、狠抓作業完成。每天加強檢查的力度,從小組長到課代表,仔細檢查,詳細記載。一旦發現有不完成的現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助他們端正學習態度。另外我還協同家長一起監督檢查。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還有極少數頑固分子。

三、加強雙基訓練。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是語文素養的奠基石、是根本。本班的'學生的雙基較差。一方面我通過早晚讀和課堂上的時間,加強誦讀訓練。要求背誦的課文、詩詞、理解的字詞等。一課一課的過關。每次默寫我都一一批改,督促他們訂正,把共性的問題在課堂上再次強調。另一方面,我發現學生的答題很不規範。爲此,我詳細的講了各種題型的答題技巧和規範,有的還要求學生們熟讀熟記。再通過大量的練習,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轉化成解題能力。

雖然做了大量的工作,最後的考試效果並不理想。主要存在問題在基礎知識上。積累與運用,難度不大,主要考查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和語言的一般運用能力。如看拼音寫漢字,四個字都是平時默寫過的,強調過的,全對的僅僅十多人。課文名句默寫,都是平時強調的名句,仍有不少學生扣分。這些都是平時基礎掌握不紮實。專題與綜合實踐,題目是我們做過的,但是失分較多,主要原因是上課沒有認真聽講,聽課效率差。

詩歌賞析一項是難點。這次也不例外。學生不理解詩歌的大意和要抒發的感情。同時組織語言能力也有待於加強。

古詩文閱讀。從答題情況來看,能拿滿分的學生不多。集中考查學生對詞語含義的理解和翻譯的能力,以及對文章內容的把握。不少同學不理解內容,所以不會翻譯句子,更不能結合文章答題。因此以後在上課時應該儘量具體講解文言實詞和虛詞的含義,學生在複習時也要提醒其多加留意。

現代文閱讀。主要考查學生的認讀與理解能力,分析與綜合能力和.鑑賞與評價能力。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較差,不能規範答題。仿句也是難點。

作文是一篇命題作文。考試中發現很多學生審題不清,偏題、扣題不緊的很多。不能抓住題目中的題眼。文章要求以記敘爲主,適當運用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學生不明確記敘與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的區別,文章體裁上不能淪爲“三不像”,文筆再優美也得不了高分。

在今後教學中,我將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繼續抓基礎知識。在學習中要強調多讀多背,多接觸文本、精彩的文章或片段,力爭做到熟讀成誦,切實加強語言的積累和感悟。

2.重視方法的指導與能力的培養。現代文閱讀,重在研讀材料,審清題意,按點答題。應培養學生準確抓住問題要害,並能用簡要的語言表達思想的能力。因此,應強調學生解題方法的學習和解題規範的訓練,同時通過大量的練習,培養語感和歸納總結的能力,以及表達能力。

3.作文一方面要加強審題訓練。另一方面加強平時的練筆,如日記、週記等,一定要養成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反映生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良好寫作習慣。重視作文指導、作文評改、作後評析等幾個重要環節,要讓學生參與到這幾個重要環節中,可採用個人自改、小組互改、全班評改、重寫一次的流程,讓他們發揚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變“別人要我寫”爲“我要寫”。只有這樣,才能爲提高作文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1、學生基礎差,錯別字多,拼音錯誤多,一些知識點沒有掌握。所以在教學中仍應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在新課程中,生字拼音的教學仍是必須的。雖然在新課程教材中,並沒有將拼音和錯別字作爲一個專門的知識點,但教師仍需重視其教學。另外在練習中出現一些老知識點(如成語積累等),學生不懂,教師也要適當講解。

2、學生的口頭、文字表達能力較差。在上課過程中,有些學生對問題答案心知肚明,卻不知該用如何的詞語來表達,往往表達出來的意思並不是很確切,與原意有一段差距。在作文過程中也是這樣,學生很難找到好詞好句來美化自己的文章,結果寫出來的文章乾巴巴的,不夠生動形象。由此可見,學生的詞彙存儲量是很小的,課外閱讀明顯偏少。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多閱讀美文,多摘錄好詞佳句,以提高詞彙存儲量,並多開展一些口頭和書面表達訓練,最終提高口頭、文字表達能力。

3、學生的閱讀能力差,閱讀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思考下去。甚至有時連大方向也把握不好。如《愛心》一文中提問到: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有許多學生答道:是一位媽媽讓孩子體驗沒有水的感受,而沒抓住愛心這個重點。古文閱讀更差了,一些字的常用意義都不瞭解,無法對語句進行正確的翻譯,根本不瞭解古文所寫內容,答題自然是一蹋糊塗了。因此教師要多開展一些閱讀練習,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13

我覺得整個課堂教學的實施比較順利,尊重了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和情感體驗,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經過課後反思,我認爲成功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把握文本特色,重視情感體驗。

整個教學過程能夠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地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感悟,用自己的情感體驗映照作者的內心世界,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三讀,一速讀感知老王形象,二跳讀感受老王品質,三細讀精讀感人片段,領悟作者情感。

2、立足語言品味,穿插寫作指導。

課堂教學能夠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與重難點,讓學生選擇一個片段,結合自己的感悟說出感動的原因,並想具體說說是哪個字打動了你。由事情到細節到句子到詞語,逐步提升情感領悟。由賞析語言到情感體驗逐步提升,並對如何寫人給予學生適當指導,既重視了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又訓練了學生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

3、面向全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

在恰當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同時,運用了高效課堂模式,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側重學生的`自我感知、自我體會,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有些不愛發言的學生也舉起了手,並說出了他們獨特的想法。

在教學設計中有四個問題需要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可是我們有六個小組,於是我就設計讓學生們搶題,提高他們的競爭意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同時這堂課但也存在着不足。因將兩課時內容壓縮爲一課時完成,在時間安排上有些力不從心,如給學生討論的時間不夠充分,有些問題挖掘不深,結論下得過早;整個教學過程有些前鬆後緊,這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14

七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不適應的地方。比如:

(1)從七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

(2)閱讀應該逐步成爲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

(3)七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活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語文,是最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

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修辭方法的運用,作文材料的選擇和詳略安排等。有了對教材較爲正確、清晰的瞭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纔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爲學習的主人。尤其是七年級剛剛從小學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爲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爲不斷比較、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爲,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爲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主要注重學生學到那些知識,學會了哪些學習方法。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反思中成長

自參加工作以來,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裏,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及時反思的`時候了。多和搭檔探討教學方法,多比較教學思路、向同學科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努力踐行“三人行必有我師”,對自己的教學多比較,多反思,提高自己上課水平和課堂效率,希望能衝破“瓶頸”,開闢語文教學的新天地。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

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纔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纔有可能被激活,纔可能敢於提出問題,

敢於質疑。這樣,就爲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爲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髮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體現自己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乾乾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己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後感,觀後感、週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涌現,時間久了,學生就能發現自己的寫作個性。

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展,並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準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爲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麼以後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並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己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並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

比如:在學習課文《月亮上的足跡》這一課中首先我用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嫦娥奔月”來導入了課文,然後學習生字詞,接着講課文。大多都是我在講學生在聽,學習效果非常差,學生反應遲鈍,一問三不知。課後我通過學習新課標並與同組教師討論,然後用心的方法在另一個班進行了教學,改變了我講學生聽的模式,讓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我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如:

1、通過閱讀課文你發現了什麼?

2、在相應的時間段中發生了什麼事情?

3、宇航員登上月球都做了什麼事?

學生們通過討論這幾個問題對課文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然後教師加以引導,最後設計了拓展延伸:請同學們說說自己積累的與“月”有關的詩句,比比誰記得多?通過這樣的教學我發現效果明顯的比第一節課要好得多,學生課堂發言積極,主動性增強,學習興趣高漲。

初一語文教學反思15

這節課鮮明地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體現了《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整個教學流程從“初步感知”再到“精讀賞析”,直到最後的“對照梳理”“體驗反思”都給人以非常嚴謹的'感覺。

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既調動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也讓學生緊密聯繫自己的生活去體驗、發現。教學中,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與朗讀應相輔相成,教師還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主動參與到分角色朗讀課文中,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引導學生反覆地朗讀,認真地品味語言,不斷地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點,使學生從中感悟生活,得到有益的人生啓示。

與此同時,教師把現代教學媒體與傳統的教學媒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優化了教學過程,節省了時間,有助於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