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通用9篇)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通用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52K 次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性質,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重要內容之一,學好它有助於學生理解三角形內角之間的關係,也是進一步學習幾何的基礎。下面給大家分享三角形的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通用9篇),歡迎借鑑!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通用9篇)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 篇1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青島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的特徵以及三角形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三角形三個角的關係。課堂上我注意留給學生充分進行自主探究和交流的空間,讓學生探索、實驗、發現、討論交流、推理歸納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一、創設情境,營造探究氛圍。

怎樣提供一個良好的探究平臺,使學生有興趣去研究三角形內角的和呢?這節課在複習舊知“三角形的特徵”後,我引出了研究問題“三角形的內角指的是什麼?”“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而畫一個有兩個內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卻無法畫出這一問題的出現,使學生萌生了想了解其中奧祕的想法,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由於學生對三角尺上每個角的度數比較熟悉,新知的探究就從這裏入手。我先讓學生分別算出每塊三角尺三個內角的和都是180°,由此引發學生的猜想:其它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嗎?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是否任何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呢?”,我趁勢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動手驗證。通過小組內交流,使學生認識到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驗證,可以量一量、撕一撕、拼一拼、折一折、算一算。在明確驗證方法後,學生在小組內通過動手操作、記錄、觀察,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否爲180°。之後我組織學生在全班彙報交流,有的小組通過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或接近180°(測量誤差);有的小組通過撕一撕、拼一拼的方法發現:各類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可以拼成一個平角。還有的小組通過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也發現:各類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角。此時我利用課件進行動態演示,在演示中進一步驗證,使學生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全班交流中獲得了三角形的內角和的確是180°的結論。這一系列活動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爲後繼學習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三、練習設計,由易到難。

探究新知是爲了應用,這節課在練習的安排上,我注意把握練習層次,共安排三個層次,由易到難,逐步加深。在應用“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結論時,第一層練習是已知三角形兩個內角或一個內角的度數,求另一個角。練習內容的安排從知識的直接應用到間接應用,數學信息的出現從比較顯現到較爲隱藏。第二層練習是判斷題,讓學生應用結論思考分析,檢驗語言的嚴密性。第三層練習是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四邊形、六邊形的內角和,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這些練習顧及到了智力水平不同的學生,形式上具有趣味性,激發了學生主動解題的積極性。

這節課我不斷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去猜想、去探究、去發現新知識的奧妙,從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積極探索的活動中掌握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 篇2

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知識與技能目標並不難,但我認爲本節課更重要的,是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使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領悟轉化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以及在探索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同時,在不同方法的交流中,開拓思維、提升能力。基於以上裏面,本節課,我也準備引導學生採用自主探究、動手實踐、猜想驗證、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並在教學過程中談話激疑,引導探究;組織討論,適時啓發幫助。使教法和學法和諧統一在“以學生的發展爲本”這一教育目標之中。

由於是借班上課,學生對於三角形瞭解的內容還不夠多,所以我才用了直接導入的形式來進入新課,讓學生自己探討什麼是三角形的內角,三角形有幾個內角,三角形的內角和又是多少呢?來揭示內角和內角和的概念,學生明確了內角與內角和的概念,然後讓學生大膽的猜測,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有的同學猜測是100度、90度、200度,但猜測不等於結論,在這裏我追問大家猜測的依據是什麼?同學們並沒有說出來,於是我引導大家怎樣才能知道他們的內角和是多少呢,同學們想到了測量每個內角是多少,然後再求和。我又追問:怎樣才能知道每個內角是多少呢?於是同學們想到了量一量,這時讓同學們動手進行測量記錄數據,但由於學生動手操作前教師沒有對操作步驟進行要求,導致同學們在測量時分不清測量的是哪一個角,我及時引導大家把每個內角都標上序號,在進行測量,分別把他們測量的數據填寫的報告單當中,因爲這樣導致了同學們測量的速度較慢,最終由於時間關係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學生操作完成,在展示成果時沒有進行展示,同學們只得到了鈍銳角、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接近180度的。如果我能再給學生一點點時間,學生就可以完成了,以後教學中還是應該多多放手,給學生留有先足的動手空間和時間。

我認爲數學課不僅是解決數學問題,更重要的是思維方式的點拔,使數學思想的種子播種在學生的頭腦中。由於在量一量、算一算的環節中,學生初驗證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接近180度的,於是引導學生由180度想到平角,讓學生探討交流:怎樣才能把一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轉化平角。撕拼這一環節過程主要向學生展示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的教學目標。

四年級學生在以往的數學學習過程中都積累了不少轉化的體驗,但在這種體驗基本上處於無意識狀態,只有合理呈現學習素材,才能使學生對轉換策略形成清晰的認識。操作之初,一部分學生沒有明確操作目的,把三個不同的三角形的角拼在了一起,我在巡視的過程中發現了這一現象後,讓學生再次談操作要求,明確操作目標,之後引導學生如何把三個角從三角形分離出來,從而部分學生想到了撕拼法,一部分學生想到了折拼法,於是我請撕拼法的你同學上臺展示後,再讓用折拼法的同學展示他們的方法,並給予肯定和評價,至此教學目標基本完成,學生明確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爲180度。爲了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這一結論,我設計了一變二,和二變一的圖形展示,使學生明確了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與形狀大小無關,如果時間充裕的話我想讓學生探一下,增加和減少的度數源於哪裏。

數學規律的形成與深化,不僅靠感知,還要輔以靈活、有趣、有層次的課堂訓練,已達到練習的有效性。對此,我設計了有層次的練習,但由於時間只有了30分鐘,這一部分沒有來得急提供給學生,可以說是這節課的遺憾之一。

總之,本節課力圖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充分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學會數學、會學數學、愛學數學。在教學過程中,隨時會生成一些新的教育資源,課堂的生成大於課前的預設,如何有效的利用生成、有效的進行評價,是我該思考的問題,也是我今後課堂的努力方向。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 篇3

三角形內角和,是在學生認識了三角形的特點和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對三角形內角之間的關係的學習和探究。學生已經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類,熟悉了鈍角、銳角、平角這些角的知識。對於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學生是不陌生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知道了內角的.概念,但是他們卻不知道怎樣才能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因此本節課我提出的研究的重點是: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在上課前我通過故事情境導入:“大三角形”將軍和“小三角形”將軍內角和一樣大嗎?引起同學們思考,激發出學生探究學習的熱情。接着學生討論:有什麼辦法可以驗證得出這樣的結論。學生首先提出度量角的度數的方法,之後通過測量角的度數,發現有的三角形內角和是180°,有的非常接近180°,讓學生髮現測量角的度數時容易產生誤差,方法具有一定的侷限性。之後學生通過撕角拼一拼的方法進行驗證。通過“合作探究,實驗論證”生動地詮釋了新教育的基本理念。

本課新知識傳授很好的把握三個環節:

1.重視動手操作,讓學生在探究中收穫知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課通過量、折、剪、拼等多種活動,使學生主動探究,找到新舊知識的聯繫,得出研究問題的結論,有利於學生培養“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引導學生討論驗證方法,掌握要領。還有什麼辦法可以驗證得出這樣的結論?學生就發揮想象,提出度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方法。

2.在動手操作中驗證猜想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通過撕拼角的方式,小組合作交流,驗證猜想,得出任意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結論。

3.重視問題預設,培養“空間觀念”。

“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其實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大部分的學生已經知道了這一知識,所以很輕鬆地就可以答出。但是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特別重視問題的提出,再讓學生各抒已見,暢所欲言,鼓勵學生傾聽他人的方法,鼓勵學生髮揮想象,鼓勵學生動手操作,鼓勵學生驗證猜想,培養學生“空間觀念”。我在歸納總結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增強了語言表達能力。最後通過習題鞏固三角形內角和知識,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強化了學生對這節課的掌握。

作爲一名新教師,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要學會大膽放手,輕鬆自己,發展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做,那怕他想錯了做錯了,只有這樣他們纔有機會知道自己錯了錯在哪兒,給他們更自由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只有這樣才能喚起他們思考的慾望,也只有這樣才能揚起他們創造的風帆!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 篇4

學生在學習了三角形的特徵以及三角形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三角形三個角的關係。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課堂上我圍繞以下幾點去完成教學目標:

一、創設情境,營造研究氛圍

怎樣提供一個良好的研究平臺,使學生有興趣去研究三角形內角的和呢?爲此我拋出大、小兩個三角形爭吵的情境,讓學生評判誰說的對?爲什麼爭吵?導入課引出研究問題。“三角形的內角指的是什麼?”“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引起探究活動。我在研究三角形內角和時,沒有按教材設計的量角求和環節進行,而是從學生熟悉的正方形紙的內角和是360°入手,再把正方形紙沿着對角線剪開後會怎樣呢?猜想一下其中的1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幾度?學生很快得出一個直角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猜測以下是不是各種形狀、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呢?再組織學生去探究,動手驗證,並得出結論。生在不斷的發現中很自然地得到“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猜想。這樣既使學生在這個探究過程中得到快樂的情感體驗,又使學生有高度的熱情去繼續深入地研究“是否任何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任何一項科學研究活動或發明創造都要經歷從猜想到驗證的過程。“是否任何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這個猜想如何驗證,這正是小組合作的契機。通過小組內交流,使學生認識到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驗證,可以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讓學生在小組內完成從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過程。然後再小組彙報研究結果以及存在問題。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充分把握好生成性資源,讓學生認識到有些客觀原因會影響到研究的結果的準確性。例如,有些小組的學生量出內角和的度數要高於180°或低於180°,先讓學生討論一下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研究結果的準確性。

三、練習設計,由易到難

研究是爲了應用,在應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結論時,第一層練習是已知三角形中兩個內角的度數,求另一個角。第二層練習是已知等腰三角形中頂角或底角的度數,讓學生應用結論求另外的內角度數。第三層練習是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的內角和。練習設計提問體現開放性,“你還知道了什麼”,讓學生根據計算結果運用已有經驗去判斷思索。

四、教學中存在不足

在教學中,由於我對學生了解的不夠充分,讓學生自己想其它的驗證方法,難度較大,浪費了大量時間,使教學任務不能完成,練習較少,新知沒有得到充分鞏固,以後應引起重視。在設計教案時要了解學生,深入教材,精心設計。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 篇5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內角和這堂課的內容中心的知識點是一句話: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學生很容易掌握。但是,三角形的內角和爲什麼是180度,教材採用了觀察三角板,引導學生提出疑問: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進而用三種不同類型的三角形折一折,驗證出這個結論。可以說,教材本身的編排就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自主得出結論,而不是死記硬背。

一、操作盲點

在教學中,我按照教材的意圖,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推導出三角形的內角和。讓我感到遺憾的是,許多學生不知道如何去折三角形,以巡視的過程中,發現了許多錯誤的折法。我想,這一環節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也許會更好。但是小組合作有時候也會流於形式,不利於一些中下等學生自主思考。在小組合作這一形式的運用上,想達到效果真的是很難以把握的事情。

二、語言表達

不過,讓我感到高興的事,這一段時間一直在做的事情終於有了一點頭緒,這一學期來,我一直在注重讓學生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昨天在課上,我發現有一些學生很願意去說,而且說出來話的還是蠻有一點數學語言的味道的。譬如想想做做第1題,求一個直角三角形中一個銳角的度數時,大部分學生是用90度去減的,我問了一個爲什麼?有學生當即就說:是因爲直角三角形另外兩個銳角的和加起來是90度,所以只要用90度去減就可以了。很簡單的一句話,讓我很有成功感,因爲出自學生的口中,我班上是這樣一種情況,大多數學生會做但是卻不願意用語言去表達,而我一向認爲,語言是思維的外殼,不說如何能表達自己的思想,大膽自信地表達自己的語言,對自己的性格也是一種很好的訓練。所以強調一定要去說。經過一段時間的強調,終於初見希望。真是心情很好。

今天講了三角形的內角和,因爲有些學生已經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而且爲了使課上生動我故意沒有讓他們課前預習。當我揭示課題後,學生中有幾位按捺不住激動,小聲嘀咕是180度。我於是順勢提問,同意他們的意見的舉手,一半以上的學生不約而同舉起了手。我說到底是不是呢?你們有什麼辦法可以去驗證。我讓他們拿出課前準備的三角形,小組討論後動手驗證。

經過巡視發現所有的小組都想到了通過量出各個三角形的內角再計算出內角和來驗證的。我讓他們再想想有沒有別的方法可以驗證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的。可惜只有兩個小組通過動手摺一折來驗證的,在他們的演示後我在黑板上的三角形上板書出各個角的度數及三隻角的度數和的算式。同時我讓他們對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等式進行觀察,他們發現了其中的兩個銳角和總是90度。我提問通過折我們把三角形的三隻內角拼在一起組成一個平角,還有沒有其他辦法也可以把三隻角拼一拼的,可惜沒有一個同學想到把三隻角撕下來拼的。

以前教的時候好像學生想到的方法比現在的學生多,這讓我很難過和想不通。是不是我平時的教學沒有最大程度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激情?是不是我平時的教學有過於急而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是不是我平時總有越俎代庖的現象?可是我覺得平時我還是就最大程度注意到這些的,看來教學的確是值得我們永久去實踐、探索的。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 篇6

在學校教學示範課上,講了《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整節課還算比較順利,在課堂是完成了教學目標,並且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究的過程。現在總結一下課堂上的幾點不足:

1、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還有待於進一步培養

在課堂教學的重點過程中,我設計的是小組合作探究,“先討論有幾種驗證方法,再分別選擇不同的方法驗證,驗證後在小組內交流”這樣的目的是爲了在儘量短的時間內使學生通過不同的驗證方法得出共同的的結論,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清晰的觀察到不同的驗證方法,這樣一個人的驗證過程就成了幾個人人學習成果。既節省了時間,又能讓學生接受到儘量多的信息。但是學生們的表現卻不令人滿意,也許是公開課學生放不開的原因,他們只是各自驗證完了和同桌交流一下,完全沒有以往在班級裏那種熱烈討論的氣氛。雖然我在後面的學習彙報過程中使用了投影儀展示,但還是不如學生小組內交流更直接。因此,我這一設計的目的效果不理想。

2、我本身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於提高

由於在試講的過程中我設計的最後一個練習題沒有完成,而這一道題又是這堂課教學內容一個昇華,因此我想盡量完成。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儘量控制時間,由於過於注意時間,導致了在學生用投影儀演示完後,爲了更清晰的演示折、拼的過程的動畫忘了播放,影響了又一個給學生直觀展示的機會。這一問題的出現我覺得是我自身駕馭課堂的能力還不夠,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 篇7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材是先讓學生通過計算三角尺得個內角的度數和,激發學生好奇心,進而引發學生猜想:其他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度嗎?再通過組織操作活動驗證猜想,得出結論。根據這樣的教材安排,本課的重點也就應放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的探索上,讓學生在探索中深入理解得出過程。針對教材的如此安排,我也設計瞭如下的開放的課堂預設:

驗證過程

1、要知道我們猜測的是否正確,你有什麼辦法驗證呢?

先獨立思考,有想法了在小組裏交流。

學生交流想法:

生一:我們組根據剛纔三角板的內角和是三個角的度數加起來得出的,所以,我們就用量角器量出了三個角的度數,再加起來。

學生說出了測量的度數相加,雖然不是很精確180度,量的過程中有點誤差,得到了在180度左右。

生二:我們組是把銳角三角形的三個角跟書上一樣去折,折在一起發現正好是個平角,所以我們發現銳角三角形內角和也是180度。(及時表揚了能主動預習的好習慣。)

生三:我們組把鈍角三角形跟剛纔一組一樣,折在一起,發現也能拼成一個平角,所以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度。

生四:我們組研究的是直角三角形,跟上面兩組的同學一樣折在一起,三個角拼起來也是一個平角,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度。

生五:我們也是折的,但我們沒有把三個角折在一起,而是把兩個小的角折到直角那裏發現兩個銳角合起來正好與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重合,圖形也就成了一個長方形,兩個銳角的和是90度再加個直角也就是180度。

也有同學提出了採用了減下角再拼的方法。

以上這個小片段,雖然在孩子們表述中沒這麼流利,完整,但卻是他們最真實的發現,這堂課上下來,感覺收穫很大。

自己感覺這節課的設計上把握了學生學習起點與心理,遵循了教材讓學生先猜想再驗證的思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爲他們提供了重複粉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交流機會。學生思考着,討論着,交流着,感悟着,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尋求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增強。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 篇8

我執教的《三角形內角和》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的特性》以及《三角形三邊關係》,《三角形的分類》之後進行的,在此之後則是《多邊形的內角和》,它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特徵,也是掌握多邊形內角和及解決其他實際問題的基礎,因此,學習和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規律具有重要意義。

一、創設情境,營造探究氛圍。

怎樣提供一個良好的探究平臺,使學生有興趣去研究三角形內角的和呢?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因此這節課在複習舊知“三角形的特徵”後,我引出了研究問題“三角形的內角指的是什麼?”“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你猜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你是怎麼猜的?這個問題一拋出去馬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由於學生在平時使用三角板時已經若隱若現地有了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這一感覺,因此本環節,要求學生猜一猜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並說說是怎麼猜的,以激發學生已有知識經驗,並體會到猜想要合理且有根據,同時也爲推理驗證的引出作必要的鋪墊。

二、操作驗證,突破重難點,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其實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大部分的學生已經知道了這一知識,所以很輕鬆地就可以答出。但是隻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覺得本課的重點就是要讓他們知道“知其所以然”,因此接着就讓學生分組討論:有什麼辦法可以驗證得出這樣的結論。學生會提出度量、折一折的方法,然後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以小組爲單位有選擇的用度量的方法或者用折一折的方法,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各抒已見,暢所欲言,鼓勵學生傾聽他人的方法,從中獲益,增加了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增強了語言表達能力,並潛移默化中滲透了一個重要數學思想―――轉化思想。

在猜測後先獨立思考驗證的方法,再進行全班交流,給學生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在量、剪、拼、折等一系列操作活動中發現了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個結論。在探索活動前,交流如何使研究樣本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與如何分工做到操作省時高效這兩個問題,培養學生嚴謹、科學正確的研究態度,讓學生在活動中積累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爲後續的學習提供了經驗支撐。

三、練習設計,由易到難

研究是爲了應用,在應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結論時,第一層練習是基礎練習題:已知三角形中兩個內角的度數,求另一個角;已知一個角的度數(等腰三角形中頂角或底角的度數),讓學生應用結論求另外的一個內角的度數;一個角的度數都不交代,給出三角形的特徵(等邊三角形),求這個三角形每個角的度數。第二層練習是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內角度數。第三層練習是拓展深化練習,讓學生運用已有經驗去判斷思索,如:“大三角形的內角和比小三角的內角和大”對嗎?“你能畫出兩個直角三角形嗎?爲什麼?等問題。體現習題設計的坡度性與層次性,讓不同的學生都各有所收穫,關注了學生差異問題。

四、教學中存在不足

在教學中,由於我對學生了解的不夠充分,讓學生自己想其它的驗證方法,難度較大,浪費了大量時間,拖課了。因此在設計教案時要深入瞭解學生,反覆研究切合實際的教學設計,這是我在以後的備課中要注重的地方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 篇9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是學生學習了三角形的特性及分類的基礎上學習的。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四個環節,提出問題→合作探究→學以致用→分享收穫。

第一個環節中,我先設計了一個情境,三角形三兄弟(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爭論誰的內角和大,一下子激起了學生的探究興趣,這個時候就有學生說一樣大,此時引出課題,同時學生提出問題:什麼是內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第二個環節是合作探究三角形的內角和,這個環節裏學生小組合作,通過量、撕、折等方法,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第三個環節是學以致用,我設計了三個闖關遊戲,第一關是已知兩個角的度數求第三個角的度數,第二關是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一個角的度數,第三關是兩個相同的三角形組成一個大三角形後,大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反思師生互動的過程,本節課的優點有:

1、本節課中學生探究欲很高,課堂研討氣氛濃厚。

2、小組合作中,學生們發現測量時,三角形的內角和不一定是180,培養了學生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此時學生能運用轉化思想解決問題,從而提升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量、撕、折的動手實踐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讓在動手的同時動腦、動口,積極參與知識學習的全過程,鼓勵學生多觀察、動腦想、大膽猜、勤鑽研,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活動機會和空間,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充足的體驗和發展。

4、課堂練習題的設計層層遞進,以及實踐活動的設計,讓學生體驗了學以致用的快樂,獲得成功的喜悅。

5、學生在分享收穫中,各抒己見,提升了自己的表達能力和歸納能力。

本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

1、在合作探究環節,我提出問題:怎樣來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此時學生提出了測量的方法之後,我沒有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考空間,而是直接介紹了“撕、折”的方法,讓孩子們進行探究,課堂中缺少了更多的生成。

2、課堂中設計了實踐活動環節,學生們非常感興趣,但是由於時間不充足,有些學生理解的不夠充分,這個環節學生的參與度不夠,考慮可以放到課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