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通用19篇)

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通用1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5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通用19篇)

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1

《鄉下人家》這篇課文,通過空間、季節和時間的交替描寫,展現了“屋前搭瓜架、門前種鮮花、屋後春筍冒、院裏雞覓食、河中鴨嬉戲、門前吃晚飯、夜靜催眠曲”的田園風情。在教學中,我從增強學生主動性入手,以閱讀爲主要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力。

在教學中,我始終圍繞一條主線:“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多讀課文,抓住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子,注意了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段閱讀。對文章的重點段落反覆閱讀,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使學生很快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然後交流品味。這樣學生學習起來興趣濃厚,效果也不錯。

課文描寫鄉下人家的每一個段落,每一個畫面都很美。在學習了課文之後,在課堂上利用時間,進行寫話訓練。

鄉下人家,在屋前搭一瓜架,讓那些瓜藤攀上棚架,是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先讓學生把課文中的內容用以上句式寫下來,這樣即對課文內容進行了鞏固,又訓練了學生說話的能力。然後,給學生三張課外的圖畫,讓學生用以上句式練習說話,並想想鄉下人家還有什麼什麼風景,這樣啓發學生想地球已經調至震動狀態象,發展學生的思維。

總之,回顧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在整節課中能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意對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努力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其次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同時也感受到學生語言的貧乏,好詞佳句積累欠缺,今後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督促其多讀書,多積累好詞佳句。引起共鳴,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2

《鄉下人家》是人教版第八冊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它按照房前屋後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替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反思自己《鄉下人家》一課的教學,我覺得有以下亮點:

一、抓住主線,提綱挈領。

在教學中,我始終圍繞“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這一條主線來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以此上串下掛,讓學生自讀課文,畫出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然後交流品味。這樣就使整個教學結構清晰、合理。

二、在“讀”中感知、感悟。

新課標強調要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薰陶。爲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感受到鄉村生活的詩情畫意,在本課教學中,我以讀爲主線,引導學生通過“賞讀悟情——品讀想象——朗讀再現”的教學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幾個擬人句、作比較的句子,深入展開教學,使學生不僅能自己入情,更能體會作者的情感。如:“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裏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竹筍,成羣地從土裏探出頭來。”讓學生體會“探”字的妙處。“從他們的房前屋後走過,肯定會瞧見一隻母雞,率領一羣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着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讓學生想象雞和樂融融的情景等等。

2、精心選擇了部分非常貼合課文內容、富有美感的圖片製作成課件,造成視覺衝擊,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進入情境。如:青紅的瓜,春筍,雞鴨覓食,各種鮮花等。

3、加強了朗讀的指導,安排了多層次的朗讀,指名讀,自讀品味等,把讀貫穿於整個教學的始終,由淺入深層次性的朗讀,加深學生對鄉下人家那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的理解,讓學生與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

不足之處:

1、除了重點段落以外,其他段落的朗讀訓練效果不是很理想,沒有在朗讀中滲透朗讀技巧。比如在教學“鄉下人家在天高地闊的環境裏吃飯”這段時,可以問學生:“你認爲這樣的環境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去讀?”然後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理解和體會去讀會更好一些。

2、某些環節學生參與度不足,問題設計應更有梯度,教學語言應更生動淺顯,從而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人人分分秒秒有事可做。

總之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它的研究是沒有止境的,今後還需且行且思,爭取更上一層樓。

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3

《鄉下人家》通過描繪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通過教學《鄉下人家》這篇課文,我感覺有以下的收穫和失誤:

一、抓字詞。

字詞教學仍是教學中的首要和重要位置。在初讀課文後,就檢查本課中要認的5個字和要寫的14個詞語,並且對課文中出現的容易唸錯的多音字“冠、率”進行指導。讓學生找找“冠”日常生活中的詞語,如雞冠、奪冠、冠軍、張冠李戴等,再聯繫實際理解。這樣從多音字的音義結合起來記憶,更有助於學生對多音字的掌握。在課文朗讀中有位女生還把“結果”的“結”唸錯了,在課堂上對這個字及時指正並且區分了兩個“結果”的意思和讀音。對於一些比較難理解的詞語如“搗衣”,就藉助圖片讓學生進行理解。

二、抓主線,結構清晰。

在教學中,我重點抓住主線“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多讀課文,抓住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品一品,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然後交流品讀。

三、多層次的讀,讓學生在讀、悟中提高了朗讀能力。每讀一遍都有不同的任務和要求。

“初讀”:感知課文內容,解決字詞,質疑問難。

“細讀”:質疑後,邊讀邊想,弄清文章段落層次,梳理文章脈絡。

“情感朗讀”:感情朗讀重點語句,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讀出味道。

“自由讀”學生通過讀,認識生字新詞;通過讀,理清文章畫面,;通過讀,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通過讀,使學生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從而起到傳授知識、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讀水平的作用。

但一堂課下來,我覺得自己對文本的處理上有問題。第一個環節本想出示課文中的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的情景取個清新明快的名字,爲後面的課文畫面取名做好充分的準備。但當我出示圖片讓學生取名時,學生都靜靜地坐在座位上。後來我和其它老師一談,都覺得這個環節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有點拔高,與後面概括課文畫面又有點重複累贅。不僅沒有實現事先的預想也浪費了時間。導致最後的“雨後春筍”這個畫面的語句品析沒法完成,而匆匆結束。

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4

《鄉下人家》描繪了鄉下人家樸素的景緻、祥和的氣氛、勤勞的生活,這些組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教學中注重自主閱讀,先了解文章的寫作順序是:分述鄉下人家生活的幾個反面:植物——動物——農家傍晚生活,再感悟作者優美的語言,體會閒適的田園生活。本課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生詞,能正確拼讀“裝飾”、“雞冠花”“歸巢”等詞語的讀音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帶領學生品味優美語言,積累優美的句段。學生品讀重點句段,積累優美語言,感受鄉下人家獨特、迷人的風景是教學重點。從平凡的事物中展現鄉村生活的畫面,讓學生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從而產生對鄉村生活的熱愛之情是教學難點:

一、高校課堂上課開始,首先出示本課教學目標,讓學生齊讀,理解。知道本課所學的內容。

二、生字詞是語文學習的工具。中年級同樣不能忽視生字詞的教學,在引導學生學習生字新詞的時候,以詞塊的形式呈現生字詞,讓學生描述畫面,連詞成句,給學生提供了多方面的運用機會,避免瞭解詞的機械和積累的無序,放大了生字詞的教學形式。

三、在學生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用詞語描述文中描寫的景物,利於學生理清脈絡,整體把握課文,感受鄉下人家清新、自然的美。

四、在品讀“雨後春筍”這一段時,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劃出喜歡的句子,說理由,同桌互相交流,全班交流。引導學生抓住“探”、“成羣”、“許多”等詞語體會雨後春筍生機勃勃的情景,然後通過引導學生誦讀、比較、想象,與筍芽兒對話,不僅使用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實踐,更是靈性的涌動、情感的流淌、個性的張揚,富有濃厚的情感和韻味。

五、存在的不足,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應定位爲引導學生讀通、讀準、讀順課文,整體把握文章的脈絡,本節課學生朗讀的量不夠,就過早地進入品讀課文的環節。應注意對學生進行通讀課文的訓練,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先把課文讀通、讀準、讀順。農村小學生,在小組合作的時候,表現得不夠好,沒有大膽交流討論,不過才四個學生一組,全班八個學生,課堂活躍不起來。

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5

這篇文章是一篇講讀課文,作者陳醉雲先生抓住鄉村最普通的事物和場景,呈現出六幅美麗的畫面:屋前搭瓜棚、屋後竹筍冒、院中雞覓食、河裏鴨嬉戲、院落吃晚餐、夜聽催眠曲,展現了鄉下人家自然和諧的鄉村生活,樸實中又帶着幾分華麗的美。

自認爲本節課教學過程完整,詳略得當,基本完成教學目標,教學設計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本節課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從課堂中有所收穫。

在教學中,我以讀爲主線,引導學生通過“選讀探究——品讀感悟——朗讀再現”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讀中賞詞、品句,讀中積累、感悟,讀中質疑、探究,讀中想象、遷移。

爲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感受到鄉村生活的詩情畫意,我安排了多層次的朗讀。上課伊始,我安排學生自由讀,邊讀邊畫寫體會,培養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讀書習慣。品讀感悟環節通過指名讀、評讀、男女生賽讀、抓住重點詞感悟讀、齊讀、引讀等方式交錯使用,最後的欣賞讀、配樂讀,把讀貫穿於整個教學的始終。這樣不同層次的讀,加深學生對鄉下人家那樸實、自然和諧的鄉村生活的理解,讓學生與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也提高了朗讀能力。

但本節課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課堂中問題提的不夠精巧,例如:作者爲我們描繪了那些獨特、迷人的風景?給看到的風景起一個名字。請大家默讀課文,在文中找一找,並在相應的文段旁邊進行批註。這一問題,提問的不夠精妙,語言過於隨便。

針對存在問題,今後應該加強學習,加強讀書,做一個知識淵博的人,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學自悟。

教學也是自我成長的一個過程,只有不斷剖析自我,才能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6

這是一篇標準的散文,作者扣住“獨特、迷人”,向我們展示了鄉下人家七幅很有特色的美景。文章文章樸素,但字裏行間飽含深情,文章“形散神聚”,是很具新課程特色的文章,而對這屆五年級來說,他們是陌生的,所以,我把它分爲三課時來完成學習。

第一課時,我主要讓學生分四人小組讀通課文,自己理解生字、詞語,並由學生找出其中七幅畫面,用“地點+景物”的格式歸納五字標題,然後自己研讀句子。

第二課時,重點研讀一至四小節,通過分析,讓學生抓住重點字詞來體會文章所描繪的意境,同時,也展開想象,來豐富理解,能完整、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達到能感情朗讀的目的,讓學生領會鄉下人家的美景。

第三課時,將會讓學生用本課的學習方法來研討第5~6小節,讀讀──悟悟──說說──再讀讀,迴歸第二課時的《歸園田居》及課後戴望舒的小詩《在天晴了的時候》,讓學生體會鄉村生活的和諧,迴歸朗讀,重點指導。最後讓學生以補充小詩:地點+美好事物的形式,延伸拓展。

本課,我課前安排了一組鄉村生活的圖片,進行了說話練習,目的是感受身邊的鄉村風情,激起探索的興趣,而後根據學生找到的重點句,讓他們自找畫面,讀、悟、說,最後又迴歸配樂讀——展示讀,並以自創的小詩來進行小結,引出完整的重點句。陶淵明的詩是爲了讓學生將本課所學內化,會讀出詩中的悠然自得,最後以佈置作業與小結結束。

雖然基本上完成了預定安排,但我覺得上課時方式顯得單一了些,而且在第一課時僅僅安排學生自讀自悟是不是有點脫離實際,因爲發現學生過度重視研讀,而忽視了基本的朗讀,所以有些地方還要糾正讀音,以致本課時朗讀未見明顯提高,雖說第三課時也安排了迴歸朗讀,但肯定是無法重頭再來的,而且教師的臨場調控能力也有待提高,上課時未能想到換種方式讓學生展示朗讀,如拿着話筒上臺配樂讀,展示讀,那學生表現肯定會更好,而課後延伸時安排的小詩,也可以選擇正貼近生活的,更可以出示配樂朗讀版,這樣可能學生更易接受。

接觸新課程,感受頗多,也更多地見到了自己的不足,希望各位老師多提出寶貴意見,讓我不斷成長!

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7

《鄉下人家》是一篇很美的寫景散文,通過描繪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在教學這篇文章時,要充分引導學生體會到了鄉村生活的自然親切、優美恬靜。我根據本文所體現的人和自然的和諧出發開展教學,以學生語言的積累與運用,感情的薰陶、感染、昇華,思維的撞擊爲目的的,使本課教學成爲了全方位、多層次、主動而有效的信息交流、情感溝通、心靈對話的過程。

我在教學過程中很注重通過“品析”,加上及時的朗讀指導來實現對學生情感的關注,真正營造了一個“情感的課堂”、“感悟的課堂”、“對話的課堂”,把語文課上得有情有趣。我們要善於用平實的課堂語言智慧,來營造和諧的氛圍、美的意境,誘導學生跟老師一道參與文本對話,進行豐實的情感體驗。在陳老師的課堂上,沒有喝斥、沒有譏諷、有的只是老師那始終帶着微笑的臉,以及鼓勵、讚賞、期待的眼神。在教學“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裏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羣地從土裏探出頭來。”時,把“探”換成了“長”,細心的學生讀着也發現了,於是,老師就很好地引導學生體會了“探”字用的好處,學生說到擬人等。學生美麗的情感在朗讀中飛揚。朗讀對於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形象思維,提高作文能力,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都都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四年級下冊課標中有一個學習要求,既初步學會理解課文的幾種方法,如:抓住重點句段閱讀,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聯繫生活實際理解等等。我在教學中注意了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段讀,能夠使學生很快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課文的每一個段落都很美,但是不可能處處講,處處讀,這就要有選擇的讀和講。對於較難理解的,對於作者的一些特殊的表達方式都重點來學習,來讀。

如:在教學“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着一對石獅子或是豎着兩根大旗杆,可愛多了。”這一句時,出示南瓜,絲瓜等直觀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了這“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接着讓學生來朗讀,就有情趣多了。交給學生學習的主動權。在教學中,我始終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孩子。圍繞“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的風景。”這句中心,充分讓學生自主地去挖掘,哪裏可以體現“獨特、迷人”?之後一起交流、討論、感悟,這又體現出一種合作。整節課都是在自主中學習,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解決問題。

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8

《鄉下人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第八冊中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用散文的手法,描繪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生活的美好品質。在教學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抓住主線,層層深入。

教學中,我始終圍繞一條主線:“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進行教學。讓學生多讀課文,抓住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子,注意了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段閱讀。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然後交流品味。

二、抓取重點,扶放結合。

在這篇課文中羅列了六個不同的鄉村生活場景:門前的瓜架,屋前的鮮花,屋後的竹子,院落的雞,小河的鴨,人們夏日晚餐和秋夜睡眠。因爲每一個段落都很美,但是不可能面面俱到,這就要有選擇地講讀。這些場景中包括兩處植物,兩處動物,兩處人們生活的描寫。因此,我分別抓取了一處植物、一處動物、一處生活描寫作爲教學重點內容進行引導,其餘的內容根據他們自己的愛好,自由朗讀,做到了扶放結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啓發想象,發展思維。

因爲大多學生沒有親眼見過鬱鬱蔥蔥的瓜架,也沒有親自到過鄉間田園,因此,我藉助多媒體手段,展示鄉村獨特的風景。同時啓發他們談談:如果你來到這裏,最想做的是什麼?鄉下人家在這裏都幹些什麼?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帶着想象出的情緒來朗讀課文,效果很好。

四、反覆朗讀,深入理解。

在教學本課時,我採取自由讀、想象讀、體驗讀、配樂讀、分工合作讀等形式讓學生感受鄉下那樸素的美、和諧的美和充滿生機的美,並通過朗讀來表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課堂效果非常好。

五、補充資料,激發情感。

學生大多是城裏孩子,對鄉村生活了解不夠。我在教學文本內容之餘,補充了關於鄉村四季風光、生活勞作、童貞童趣、傳統風俗等資料圖片。使課堂氛圍得到了昇華,激發了學生了解鄉下風光,體驗農村生活的慾望。

回顧整個學習過程,感覺效果比較理想。我在課堂學習中進行合理的組織、安排和引導,整節課學生都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學生的興趣也濃厚,收穫很多。美中不足的是,我在整堂課的教學中,一直引領學生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沒有引申到農民勞作的辛苦。若再引導學生感受農村生活的勞苦與艱辛,那麼學生對鄉下人家的生活了解得就更深入了。

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9

《鄉下人家》通過幾幅畫面的描繪,生動展示了鄉村生活的自然和諧,給人如詩如畫的美感。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整堂課我都在引導學生去發現,去提煉別人感悟語言的方法。孩子們掌握了“發揮想象”、“進行對比”、“引用詩句”、“聯繫課外書”等豐富多彩的談體會的方式。這對學生感悟文本、提升語言水平有着莫大的益處!

爲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我收集了幾篇有關鄉村生活的名家作品,讓孩子們在更多的優秀文章中去感受鄉村的獨特迷人。

爲了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在課堂上,我引導他們去傾聽,去分享朗讀高手的技巧,比如“入情入境”等絕妙的方式。另外,我還採用多種多樣的朗讀方式,如指名讀、比賽讀、範讀等,以激發孩子們的朗讀興趣。

創新能力對一個民族來說是相當重要的。我在課堂上很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比如,引導孩子把自己當成課文的主角,去思考會做什麼,說什麼;再比如,我常讓孩子們閉眼傾聽,想象畫面。這些環節都是爲了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

本堂課自始至終都以學生爲主,老師只是適當地點撥、引導,旨在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感悟能力、語言水平、朗讀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能力的提升。但,美中不足的就是由於時間有限,個別環節稍顯倉促,應讓更多的孩子擁有展示的機會。

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10

本課通過描繪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通過教學這篇課文,我感覺以下幾個方面有些收穫與大家共享:

一、讓學生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在學習第五、六自然段的時候,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處場景,喜歡讀的同學就練習有感情的讀,喜歡背誦積累的就練習背誦。彙報交流時,不僅讀給大家聽,還要說出就喜歡的理由,說後又帶着自己的感受和體會讀,每個人都不一樣,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課題氣氛異常活躍。

二、給學生學會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四年級下冊課標中有一個學習要求,既初步學會理解課文的幾種方法,如:抓住重點句段閱讀,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聯繫生活實際理解等等。教學中注意了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段閱讀。對文章的重點段落反覆閱讀,能夠使學生很快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對於較難理解的,對於作者的一些特殊的表達方式都要重點來學習,來讀。如:作者通過對動植物擬人化的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探”字的理解,對雞的描寫,紡織娘唱歌等等,都寫得非常生動、形象,不僅要充分的讀中感悟,還要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三、多層次的讀和指導,讓學生在評、讀、悟中提高了朗讀能力。每讀一邊遍都有不同的任務和要求。

“初讀”:感知課文內容,解決字詞,質疑問難。

“細讀”:質疑後,邊讀邊想邊議,弄清文章段落層次,把握文章結構,梳理文章脈絡。

“精讀”:感情朗讀重點語句,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澄清疑點,讀出味道。

“自由讀”:學生通過讀,披文入境,融情於聲,以聲、情感染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使學生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從而起到傳授知識、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讀水平的作用。

總之,回顧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在整節課中能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意對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努力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其次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同時也感受到學生語言的貧乏,好詞佳句積累欠缺,今後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督促其多讀書,多積累好詞佳句。

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11

《鄉下人家》這篇課文,通過空間、季節和時間的交替描寫,展現了“屋前搭瓜架、門前種鮮花、屋後春筍冒、院裏雞覓食、河中鴨嬉戲、門前吃晚飯、夜靜催眠曲”的田園風情。在教學中,我從增強學生主動性入手,以閱讀爲主要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力、引起共鳴,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鄉下人家》所在單元組的主題是“走進田園,熱愛鄉村”。意在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自然質樸的田園生活,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我校地處城鄉結合處,一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對農村生活有一定親身體驗,一定程度上容易進入文章意境。

爲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感受到鄉村生活的詩情畫意,我安排了多層次的朗讀。自瀆品味,指名交流讀,抓住重點詞感悟讀,最後的欣賞讀,把讀貫穿由於整個教學的始終,加深學生對鄉下人家那樸實、自然和諧的鄉村生活的理解,讓學生與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

回顧反思整個教學過程,總體氛圍創設得比較好,在整節課中能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意對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努力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其次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一節課下來,師生對“鄉下人家”有了新的認識和感悟,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的和任務。

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12

《鄉下人家》這篇文章按照房前屋後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換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下面,我來談談教學體會。

《鄉下人家》編排在第六組,本組主題是“走進田園,熱愛鄉村”。意在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自然質樸的田園生活,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鄉下人家》是本組第一篇精讀課文,它用質樸而生動的文字向讀者呈現出一幅田園風光的寫意畫卷。學習本文,一是引導學生體會鄉村生活的自然親切、優美恬靜,感受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嚮往,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二是在閱讀中體會作者善於抓住鄉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描寫鄉村生活的特點。

教學時,我主要分爲四步:

1、看圖導入,進入美好情境。這樣一來,學生可以馬上進入美的情境中,激發了學習興趣。

2、自讀自悟,感受生活的美。佈置學生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在腦海中再現美的情境。

3、品讀課文,展示自學成果。全班交流學習感受,並通過做小主人邀請客人這一方式,內化語言。

4、讀讀寫寫,積累語言。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他們的朗讀中,我可以及時瞭解到學生學習的反饋信息,以學定教。作業上進行分層,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要求,介紹鄉下人家的一處場景。

在教學時我採用了比賽的方式,“請你爲自己最喜歡、最想擁有的那幅畫擬個名字,並且想象着說一說它美在那裏?比一比誰選擇的畫最美。”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不僅用簡潔的語言擬了幾幅圖的名字,如“雨後春筍圖”、“羣鴨戲水圖”、“月明人靜圖”等,而且對文章語言的分析、品味則更是精彩,如“許多鮮嫩的筍,成羣地從土裏探出頭來”中的“探”,“即使附近的石頭上有婦女在搗衣,它們也不吃驚”中的“吃驚”。另外,他們還非常有創意地把現在城市生活和鄉村生活相比較,談了許多自己獨特的見解!

我感覺,教學本課時,總體氛圍創設的比較好,學生通過看圖、讀文、想象再朗讀的過程,已經能夠入情入境地體會鄉下生活的美好,產生了對農村生活的嚮往。其次,知識點的教學比較紮實,能抓住幾個擬人句、做比較的句子,深入展開教學,使學生不僅能自己入情,更能體會作者的情感。但是,課堂中時間的控制還不是很好,開始部分的學生試讀,分段讀耗費了太多的時間,而後面重點的讓學生讀讀、想想、說說,就展開的不夠了。

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13

《鄉下人家》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散文,本文乾淨、簡潔的文字,帶領感受了鄉下人家的美好生活。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和同學們一起有邏輯地學習散文,即綜合全文,把作者呈現出來的IU幅圖畫加以概括,並有選擇地對部分內容。進行重點學習。

在和學生的合作中,我們總結出瓜藤攀檐圖、鮮花輪綻。圖、雨後春筍圖、雞鴨寬食圖、院落晚餐圖、月夜睡夢圖。在學習中,我們一起討論,哪I兒幅圖更吸引我們?孩子們異口同聲地選擇了瓜藤攀檐圖、鮮花輪綻圖、雨後春筍圖進行朗讀,學生們在多種方式的閱讀中,體會作者筆下的優美景色,結合視頻資料,他們更形象感受到鄉下美景。最後,有學生主動請求配樂朗讀了!

在朗讀中,學生們的高低起伏的語調,聲情並茂地爲我們展示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鮮花綻放美景,雨後春務的動態之美。

結合單元要素,我和學生一起通過文章中的關鍵語句,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當然,最後一自然段是他們公認的表現作者情感,“獨特、迷人的鄉下岡光讓作者爲之沉

醉!”在文本的學習中,孩子們不僅深入感受到作者筆下的鄉下美景,同時,也學習到寫作方法--適時通過關鍵語句,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讓作者與讀者的距離更近一步。

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14

《鄉下人家》是統編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組“走進田園、熱愛鄉村”專題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作者陳醉雲先生用細膩、優美的筆觸向我們描繪出了一幅充滿溫馨的田園風光畫卷。文章按照房前屋後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叉描寫,讚揚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品質。

我執教的學校地處農村,同學們對文中描寫的很多場景比較熟悉,但隨着時代的變遷,有一些情景學生又相對陌生,如:屋前搭瓜架、院中吃晚飯等。教學中我充分考慮到了這些因素,做好了相應的準備。教學完畢,反思如下:

1.抓住主線,層層深入。這篇課文結構清晰,語言樸實自然,教學中我圍繞最後一段:“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來進行教學。引導同學們找出每幅圖中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之處的句子,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在頭腦中想象作者描繪的畫面,然後交流品味。

2.抓取重點,扶放結合。這篇課文描寫了六幅不同的鄉村生活畫面:瓜藤攀檐圖、鮮花綻放圖、雨後春筍圖、雞鴨覓食圖、院落晚餐圖、秋夜蟲鳴圖。因爲每一幅圖畫都很美,但是教學中不可能平均用力,這就要老師有選擇地進行教學。因此,我主要引導學生學習了“瓜藤攀檐圖”和“雨後春筍圖”,讓學生在石獅子和瓜藤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對比中,感受到“別有風趣”一詞的含義。“雨後春筍”一段抓住一個“探”字,通過引導學生想象畫面,“如果你是小筍芽,從土裏探出頭來,可能看見什麼?會說些什麼?”讓學生體會到擬人化手法運用的巧妙。學完後及時總結學法,然後讓同學們用學到的方法自主學習自己喜歡的畫面,在學生交流時及時點撥引導,做到了扶放結合,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3.多形式朗讀,加深理解。爲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感受到鄉村生活的詩情畫意,我安排了不同形式的朗讀。課伊始,我安排學生自由讀,邊讀邊畫寫體會,培養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讀書習慣。品讀感悟環節通過指名讀、評讀、男女生賽讀、抓住重點詞感悟讀、師生合作讀等方式交錯使用,最後的欣賞讀、配樂讀,把讀貫穿於教學的始終。這樣不同形式、多層次地讀,加深了學生對自然和諧的鄉村生活的理解,讓學生與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

4.自主作業,注重延伸。課文教學完後,我佈置了一些作業供同學們選擇:喜歡畫畫的同學,可以畫畫自己喜歡的鄉下人家畫面;喜歡攝影的同學可以走到房前屋後或是田間地頭,拍一拍鄉下人家的獨特美;喜歡詩歌的同學找一張古詩中描寫鄉下人家生活的古詩,讀一讀,抄一抄或者唱一唱;喜歡寫作的'同學寫一寫我們身邊的鄉下人家風景或者是你喜歡的一處景物,用上我們今天學到的一些寫法,比如: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對比的方法,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等。這樣,讓每個同學都能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再次走進鄉下人家。

當然,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雖然這節課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同學們一直以來的朗讀指導缺乏,只有少數同學敢讀,能讀出畫面感。雖然這節課我運用了多種朗讀形式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但還是有一些學生不敢朗讀,即使鼓起勇氣讀也缺乏情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一直注重引導學生朗讀感悟的。

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15

陳老師努力創設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氛圍,讓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爲學生展現個性,表現個性,培養個性和塑造個性的過程。

一、自選方式,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在教學《鄉下人家》一課時,陳老師帶學生進入課文,讓他們通過自學瞭解課文內容,並用上恰當的詞語概括地說說你對課文的理解。學生通過初步的概括後,把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二、自主實踐,給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從初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到精讀課文,理解、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我都引導學生自己讀,自己學,自己彙報,自己評價,親自參與學習實踐活動。

三、大膽質疑,給學生探究學習的環境。教學中,陳老師始終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主體”,尊重學生,尤其“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課程標準》語)。只有允許學生盡情表達,而且鼓勵學生盡情表現,才能談得上解放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自主地學習。

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16

《鄉下人家》爲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第21課,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文章按照房前房後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叉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讚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於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

學習本文的目的一是要引導學生體會鄉村生活的自然親切、優美恬靜,感受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嚮往,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二是在閱讀中體會作者善於抓住鄉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描寫鄉村生活的特點。

怎樣才能突出“引導學生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這一教學重點和突破“體會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勞動場面展現鄉村的美,瞭解課文在時空、時間上交叉敘述的順序”這一難點呢?課前,我認真的學習研究了教材,結合最近學校推行的郭思明教授提倡的生本教育課堂模式進行大膽的嘗試,以“學生自讀自悟爲主體,以教師輔導爲主導”開展教學,從中得到了的啓示,獲得了感受。

一、自讀時想象畫面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要想讀通讀懂課文的內容,瞭解鄉下人家自然質樸、親切祥和的畫面,就必須多讀,讀通、讀熟。因此,在教學時,我設置了幾個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進行自讀,讓他們在自讀的過程中瞭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中描寫的鄉村生活的畫面。

1、鄉下人家是怎樣裝點自己的家園的?

2、鄉下人家又是怎樣生活的?

3、你從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鄉村生活的美好,多讀幾遍,並畫下來。

通過初讀課文後,學生們不僅解決了字詞,感知了課文內容,對老師所提的問題也找到了答案,在交流時,同學們答道:

鄉下人家真會打扮自己的家園,他們在房前種瓜養花,屋後養雞養鴨……

他們也真會生活,在小河邊搗衣,在傍晚門前吃飯,在夜晚聽歌入眠……

二、自悟時體會情味

在初讀感受課文的基礎上,結合“抓住重點句段閱讀,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繫上下文理解,聯繫生活實際理解”的讀書方法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找出作者描寫鄉下人家自然質樸、親切祥和的畫面的句子,多讀幾遍,在讀中自悟鄉下人家的情趣,感受鄉村生活的質樸、美好。

教學中注意突出“學生學習、探究合作”的特點,給學生一些思考的問題和討論學習的空間,讓他們在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作者善於抓住鄉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勞動場面描寫鄉村生活的特點,從而體會鄉村生活的美好,積累豐富的詞彙。

通過這樣的學習,收到了我班前所未有的學習效果。如,同學們在討論交流中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生1:從“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着的一對石獅子或是豎着兩根大旗杆,可愛多了”這個句子中我感到了鄉下人家獨特的風景美。

生2:我認爲“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裏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羣地從地理探出頭來”這個句子寫得最好,作者採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竹筍迅速生長,如同淘氣的孩子和我們迷藏。

生3:“從他們的房前屋後走過,肯定會瞧見一隻母雞,率領一羣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着尾巴的雄雞大踏步地走來走去”這個句子寫出了農家小院動態的美,母雞愛小雞,公雞守家園,多有人情味。

生4:我覺得最有情趣的是在夏天的傍晚,他們和“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頭上飛過的歸巢的鳥兒”和諧相處親切自然,這是多麼亮麗的一道田園風景啊!

三、自歸時昇華提高

“歸”就是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

作者把鄉下人家的風景寫得如此之美,讀後,使人無限嚮往,這是與作者熱愛自然,善於感悟自然分不開的。學完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試着歸納一下。

聽到老師的問題,同學們可樂開了,有的說:“本文寫了鄉下人家獨特、迷人的風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有的說:“學習了本文,我知道了寫作文要注意觀察身邊的人或事,注意抓住平凡、普通的事物來表現生活。”還有的說:“寫作時要注意寫好結尾,如:課文的結尾,他不但是概括了鄉下人家生活的美好,而且是對全文的總結,還點明瞭文章的中心。”

通過本課的嘗試,不僅學生在自讀自悟中提高了語文素養,得到了學習鍛鍊。我也感到了生本教育的優點,體會到了生本教育給我帶來的樂趣。同時,我還感悟到,只有改變教育觀,改變學習觀,改變教師觀,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前提下,以教師激勵和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才能最大限度的促使學生快樂地高效地學習,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17

記得有一次學校組織春遊,觀賞貝爾科普基地的情景。貝爾科普基地在關外,途中經過一片莊稼地,地裏種着時令蔬菜,長勢正旺,放眼望去就像一塊塊碧綠的翡翠。我情不自禁地讚歎:這蔬菜真新鮮,好一派田園風光!看到此情此景,小朋友們的表示更讓我感嘆:他們大呼小叫:老師,快看!生菜居然長在這裏,啊!那是我吃過的菜……是的,鄉村生活對他們來說是遙遠的、陌生的。莊稼地留給他們的印象似乎超越了科普展。他們彷彿發現了新大陸一般的興奮,津津樂道,滔滔不絕……

因此在《鄉下人家》這篇課文備課時,我就想應該抓住同學對鄉下生活的好奇、嚮往,抓住田園風光的獨特、迷人的特點,通過一幅幅自然質樸、親切和諧的農家畫面,通過城鄉對比,讓從未接觸過農村生活的城市小朋友從平凡的事情、普通的局面體會出的鄉村生活的美。細節的感受體現在具體的教學中:

一、提問導入,輕鬆自然

師:“同學們,我們現在生活在什麼地方?”

生:“我們生活在深圳。”

師:“你能用一兩句話說說深圳的特點嗎?”

生:“深圳是個現代化大都市,很繁華、有許多高樓大廈……?

師:“我們生活在大城市裏,對城市的生活不陌生。今天,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去體驗一下另一種生活,我們一起去《鄉下人家》看看,去感受一下鄉村生活。

(板書課題)

(說起自身生活的環境,小朋友們能夠抓住城市的特點描述,如:城市的繁華、城市的高樓大廈、城市的現代化等等;提起鄉下生活,小朋友們眼中就流露出好奇、興奮……在他們的腦海中就會有一個疑問:鄉下生活會是什麼樣的呢?恨不得馬上就去看看。這樣既輕鬆自然地引入了課題,又激發了同學的學習興趣、集中了同學的注意力,因此我感受到不論上什麼課,如何引入是很關鍵的,就像蓋樓建房,開始地基不大好,整棟房子就沒法蓋了。引入得不好,整堂課就會散亂無章,猶如一盤散沙;好的引題,就如一堂課有了骨架,剩下的血、肉就看你如何去填滿,想豐滿圓潤、想挺拔苗條、想威武強壯……都可以達到。)

二、聽文觀景、如臨其境多媒體課件展示出的一幅田園風光的寫意畫卷

那房前順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綠的藤蔓,門前空地上以這是令開放的美麗的鮮花和午後伴着春雨從土裏探出頭來的嫩筍,那覓食的雞羣,那嬉水的小鴨,那鄉下人們在門前的樹蔭下邊吃晚飯,便閒話家常,其樂融融,夜裏伴着紡織娘美妙的歌聲甜蜜景如夢鄉……

(此刻多媒體課件起到了語言、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個個自然、和諧的場景,使同學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彷彿嗅到了濃郁的泥土芬芳,聽到了熟悉的蛙吵蟲鳴,感受到瓜棚月夜下的情趣,彷彿在與鄉下人家促膝談心,一起享受鄉下人家生活的樂趣。)

三、梳理整合、濃縮場景

1、小組討論交流:

課文描寫了鄉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場景?每人選自身喜歡的一個場景說說,再把描寫這一場景的局部融入自身的情感讀給大家聽聽。

2、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每一個場景:

⑴同學發言,教師指導點撥:

(瓜藤攀援圖鮮花輪放圖雨後春筍圖雞鴨覓食圖院落晚餐圖月夜睡夢圖)

⑵小組爲單位輪渡一至六自然段:

(在這個環節上,同學能夠拓展思維,通過對比的方式來描述鄉村生活,如城市裏的雞鴨生活和鄉下的雞鴨生活對比,城市的繁華、節奏快和鄉下生活的質樸、悠閒得比較,但在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場景時,感覺到同學語言的貧乏,好詞佳句積累欠缺,今後要拓展同學的知識面,督促其多讀書,多積累好詞佳句)

四、品味語言,學習寫法

1、幾場春雨過後,到哪裏走走,經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羣地從土裏探出頭來:

(擬人化的手法使人感覺生動、自然)

2、青、紅的瓜,碧綠的藤荷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着一對石獅子或者兩根大旗杆,可愛多了:

(對比的手法使人感覺新穎生動、親切可愛)

3、從他們的房前屋後走過,肯定會瞧見一隻母雞,率領一羣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着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

(運用擬人化的手法,體現了寧靜、和諧的農家生活畫面)

4、……(品味語言,在朗讀方面還要加強指導,通過讀體會鄉村生活的質樸自然、富有情趣,指導前與指導後應有區別)

總之,回顧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爲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的,讓同學們對鄉村生活有了更多更具體的體驗,在整節課中能夠以同學爲主體,充沛發揮同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意對同學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努力培養同學的口語表達能力;其次給同學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充沛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同學的語言概括能力。同時也感受到同學語言的貧乏,好詞佳句積累欠缺,今後要拓展同學的知識面,督促其多讀書,多積累好詞佳句,還要加強同學朗讀的指導。

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18

《鄉下人家》,美得就像一幅幅鄉村風物圖。庭院前紅瓜綠藤、庭院後的鮮花竹筍、自在的雞羣鴨羣、展現了一幅幅自然質樸、親切祥和的農家畫面。

如何讀出這樣的畫面,我在第一課時的初讀課文時主要分爲兩步。一是在詞語的出示,我分爲以下幾組:第一組爲鮮花植物組。第二組是動物活動的一組,如覓食、搗衣、率領覓歸巢催眠……第三組是詞組,如別有風趣的裝飾、鮮嫩的筍、碧綠的藤、綠綠的濃蔭、獨特的風景……讀準字音、讀出自己的理解。爲下文理解課文奠定情感的基調。

二是初讀課文後,我讓學生找出全文中那一句概括鄉下人家的特點。學生立刻找出:“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我問:“那作者筆下,都爲我們描繪了哪些迷人的風景呢?”

有學生舉手:“有些人家,還在……顯出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

“你能用簡潔的詞語來概括嗎?”

“門前種着許多花草。”

“就按你說的,門前種花草。”我把它板書在黑板上。

學生紛紛受到鼓舞,在位置上討論開來。我接着讓學生舉手講。(後來想想,這時讓學生自由討論,更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接下來,屋前搭瓜架、河中鴨嬉戲……一幅幅富有生機的畫面在孩子們的嘴裏蹦出來。

把課文讀成一幅幅畫,正是語文畫中有文,文中有畫的體現。

語文《鄉下人家》教學反思 篇19

這篇文章是四年級第六單元第一篇講讀課文,作者陳醉雲先生抓住鄉村最普通的事物和場景,呈現出六幅美麗的畫面:屋前搭瓜棚、屋後竹筍冒、院中雞覓食、河裏鴨嬉戲、院落吃晚餐、夜聽催眠曲,展現了鄉下人家自然和諧的鄉村生活,樸實中又帶着幾分華麗的美。

在教學中,我以讀爲主線,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讀、品讀感悟、朗讀再現,讀中質疑探究,讀中想象遷移,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

反思自己這一課的教學,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的部分:

一、在院中雞覓食這幅畫面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讀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母雞雄雞的悠閒自在,引導學生髮現作者通過擬人手法的運用可以把身邊的事物寫的形象生動,並及時設計一個小練筆,練習這種寫作技巧,培養學生寫作能力。

二、品讀感悟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通過指名讀、評讀、抓住重點詞感悟讀、齊讀、引讀等方式交錯使用,最後配樂讀。這樣不同層次的讀,加深學生對鄉下人家那樸實、自然和諧的鄉村生活的理解,讓學生與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也提高了朗讀能力。

不足之處還有許多:自己對課前的教學輔助工具準備檢查的不夠充分;授課過程中學生的反應超出了自己的預想,影響到自己的教學思路,心理素質還需鍛鍊;板書的設計還要再多下功夫,一目瞭然,重點突出;整節課中心內容的把握以及何時將文章感情推向高潮還應再反覆揣摩。

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自己的不足,力爭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