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精選20篇)

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精選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8W 次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的一篇課文。這課主要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精選20篇)

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1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教學的難點是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爲了能讓學生理解這一點,在教學中我從幾句重點語句的理解入手,通過分析體會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處境和心情,以此爲切入點來體會理解作者所寄予的對窮苦兒童的深切同情。

爲了更好的理解小女孩的這一處境,我讓學生與自己在過春節、中秋節時喜慶熱鬧、家人團聚的情景做了個比較,通過對比學生更加深了對小女孩不幸遭遇的同情。

最後,我讓學生對賣火柴的小女孩說幾句心裏話,學生的踊躍發言和他們的種種設想超出了我的預想。這節課結束後,我在總結得失時又發現,雖然在解決重難點時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在朗讀方面卻做得不夠,應該在朗讀方面加強指導,讓學生在樸素自然的語言文字中感受小女孩的形象,體會作品所傳達的思想感情。

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2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部編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三組的一篇講讀課文。這一課主要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這個小女孩又冷又餓,在臨死前爲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從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種種幻象。這種種幻象與她飢寒交迫的現實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安徒生通過這個童話,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刻同情。教學這篇課文,我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逐層深入,品讀並理解課文,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作者與寫作背景簡介,奠定學文的感情基調。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導入部分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作者安徒生的圖片,相機介紹他的背景及創作《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背景,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蒐集並處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生深入學文的探究意識。

二、自主朗讀,圖文結合渲染氣氛。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尊重學生,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感悟”的新理念,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讓他們從文中感受深的句、段,談自己的體會。在交流中,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同時,在引導中不僅注重了對小女孩的可憐與悲慘生活的理解,更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失時機地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烘托出當時那種淒涼的氛圍,激發同學們對小女孩的同情。

三、合作品讀,朗讀中感悟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發揮教材的課程功能,依據教材、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有機重組,以爭取最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我首先請同學們利用多媒體找出作者安徒生給了這個可憐的小女孩一個怎樣的結局,並引導學生自主質疑,使他們帶着疑問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的學生在比較中品讀,在品讀中有所感悟,形成見解。使學生明確小女孩看到大火爐、烤鵝、聖誕樹、唯一疼她的奶奶時是幸福的,說明她渴望得到溫暖、食物、快樂與疼愛。而幻想過後的小女孩是不幸的,特別是她幻想的沒有寒冷,沒有飢餓,沒有痛苦的地方是根本不存在的。在學生彙報時,配以多媒體演示加深體會,加強理解。教學中既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參與,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他們內心感悟更趨多元化。

四、自由創作,理解再現,昇華主題

給學生時間與空間進行創作,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用寫散文、寫對話、創編歌曲,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還鍛鍊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本節課美中不足的是教學內容安排過多,使朗讀教學顯得有點蜻蜓點水,不夠深入,有些學生只能淺顯地感悟句子的意思,卻不能由內容想開去。什麼是真正的語文課呢?我想,能夠讓學生體會到一種生活的樂趣,能夠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能夠讓學生的潛能得以發展,能夠讓學生獲得一定的學習方法,也算是一種真正的語文課吧。

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3

閱讀教學不能停留在理解內容的層面上,而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學中,我們要緊扣“由憐生愛,由愛生憤“的情感脈絡,不斷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昇華情感。從大年夜小女孩凍死街頭還會面帶微笑悽美的畫面,感悟小女孩生不如死的痛苦,體會沙皇統治下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和安徒生給予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聯繫實際,體會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心存感恩,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活動之中。”

給學生時間與空間進行創作,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用寫散文、寫對話、創編歌曲,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還鍛鍊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本節課美中不足的是教學內容安排過多,使朗讀教學顯得有點蜻蜓點水,不夠深入,有些學生只能淺顯地感悟句子的意思,卻不能由內容想開去。什麼是真正的語文課呢?我想,能夠讓學生體會到一種生活的樂趣,能夠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能夠讓學生的潛能得以發展,能夠讓學生獲得一定的學習方法,也算是一種真正的語文課吧。這也正是我所努力追求的。

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4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麥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原來是一篇六年級的課文,現在放到了三年級的課本中。在進行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我主要創設情境,運用對比,激起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導入新課時,通過讓學生與賣火柴的小女孩對比大年夜的不同經歷、感受,很自然地激起學生的幸福感的對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同情,學生迫切走進賣火柴的小女孩的世界去了解她,學習興趣猶然而生。

通覽全文,字裏行間無不充滿着大作家安徒生對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和對當時黑暗社會的血淚控訴。所以在教學時,無論是導入,還是示範朗讀,我都是用最動情的語言去感染學生。以情動人,貫穿全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是教學完了之後,我覺得自己的教學有點偏離了本單元的閱讀要求,

把重點放在了課文內涵的挖掘,而忽視了童話的特點,沒有很好地達成本單元閱讀要素: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新的統編版教材,在每個單元中都提出了明確的閱讀和習作要素,在對要素的把握上自己還需要多學習。

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5

感受最深的教材處理介紹或教學片斷摘錄:

1、課前我讓學生在預習中搜集安徒生的資料,使學生了解到安徒生出生在貧富懸殊、勞動人民深受剝削壓迫的苦難年代。

2、課中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自主閱讀:

在閱讀的同時畫出文中最令人感動的地方。然後在小組內交流收穫。取長補短,促進思維。當學生全班交流時,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這時我引導學生着重從兩個問題來理解課文。一是:小女孩是凍死的,爲什麼“嘴上還帶着微笑?”二是:分明是說小女孩凍死了,爲什麼要寫“她曾經多麼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的幸福中去?”引導學生抓住“兩個幸福”揣摩其內涵,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接着,設計一個自由想象的題目:假設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你想對她說些什麼?學生能積極參與,各抒己見,“我請她到我們家吃頓飽飯”。“我要請她到我們這個溫暖班集體來,和我們一起學習。”……使學生對幸福的認識和體驗得到了新的昇華。

3、課後我建議學生在課後閱讀安徒生的其他童話。

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6

1、把握了一條情感脈絡。從課文導入開始,我就一直爲學生放帶有悲劇色彩的音樂,以營造一種悲劇氣氛,感染學生,然後通過範讀、指讀、自瀆、悟中讀、指導讀、重點讀,使學生對小女孩由憐生愛、由愛生悲,再配上精美的動畫,使學生的情感體驗不斷提升,情感不斷昇華,達到人文合一。

2、培養了學生的三種能力:

⑴探究感悟能力:

作者的感情是通過語言文字表現的。她的“可憐”“幸福”體現在哪裏?學生在自讀中自悟,並能劃出相關的句子在小組內討論,學生各抒己見,加深了理解和感受。

⑵想象和表達能力:

理解課文後,我向學生們提了一個問題“假如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你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學生們盡情地表達出自己的愛心、同情心,發揚了團結友愛的精神,都希望儘自己的最大力量幫助“賣火柴的小女孩”。通過虛擬這一情境,一方面深化了課文的薰陶感染作用,一方面發展了學生的想象表達能力。

⑶朗讀能力:

教學中我能運用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達到了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達情的目的。

3、學生課外去讀安徒生的童話,拓展了學生的閱讀領域。

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7

在第一個班級上課並不太順利,學生在我進教室的時候才匆匆進教室,他們在清潔衛生大掃除。我的導入新課很簡單,《賣火柴的小女孩》爲我們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學生能回憶起課文的主要內容,基本都能回答這個問題。接着我們進入了下個環節的教學,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學生比較茫然,我那個問題的導入並沒有多大的作用。看來,時隔太久把課文分裂開來的教學效果並不太好。

第二個班級我換了種方式導入,課文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了小女孩的“可憐”?孩子們比較消極地對待我的問題。寥寥幾人舉手回答問題。看來這堂課的導入依然是失敗的!

幸好這篇課文是孩子們比較感興趣的,因此,導入的失敗雖然對課堂教學有一定的教學,但是,後來採取了一些補救措施,課堂效果並不太壞。

本來,這篇課文我們小時候就開始讀了,而且,我們小時候就特別喜歡這篇課文。但是我覺得今天的教學效果並沒有我設想的那麼好。一是導入的失誤,二就是上節課和今天的課跨越的時間過長,其三就是我沒有認真備課,自己熟悉的教材,也教過很多次,因此輕視了這課的教學。

以後還要認真備課,這是自己對自己的警戒!

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8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麥著名的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一篇悽美的經典童話。主要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閤家歡樂,舉杯共慶的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小女孩死了,嘴角卻帶着微笑。她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與飢寒交迫的現實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安徒生通過這個童話,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刻同情。在教學本課時,我是這樣做的。

1.課文中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段落結構相似,我選擇第五自然段作爲範例進行教學後,再引導學生總結學法,把學法遷移應用於餘下的四次幻象的學習,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有章可循,就比較輕鬆了。

2.在教學中我採取多種朗讀方式:自由讀、指名讀、配樂讀、師生合作讀、想象畫面讀等方式來學習,在理解中朗讀,在朗讀中領會,在朗讀中昇華感情。以讀代講,適時點撥,使學生走進文本能夠深深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濃郁的情境中努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通過出示天寒地凍、小女孩流落街頭的圖片,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幻象及描寫殘酷現實的語句,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通過對比反襯,感受到現實的殘酷,激起學生對小女孩的同情,對舊社會的痛恨之情。

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9

這篇課文很長,看了看不知怎麼去教。

仔細分析:學好一篇課文,首先要讀好課文,其次瞭解課文內容,明白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維。最後明白寫作方法。

上了三課時,勉強結束。第一節課:瞭解作者,講了關於作者的故事。讀課文,瞭解內容。課文分三大部分,只重點學習,第一部分。什麼季節,誰在幹什麼?她爲什麼不敢回家?讀課文體會小女孩的可憐。

第二課時:學習二三部分。小女孩擦着了幾根火柴,看到了什麼,表達了她怎麼的願望?讓學生說並記在書上。小女孩死了,作者爲什麼說她多麼幸福?文中出現兩次幸福分別指什麼?回答,並記下來。

第三課時:本文寫了什麼?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讓學生回答,並記下來。學文章的結構安排。大年夜的晚上,下着雪,小女孩沒有賣掉一根火柴,不敢回家。小女孩擦燃五次火柴看到了什麼。小女孩凍死在街頭。

從哪裏看出小女孩可憐?讀文中句子。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讀文中出現的形容詞語,量詞。學習破折號。提生字。

明天做本課的練習進行鞏固。

每節課我都從文章內容,表達中心,寫作方法,知識積累等方面去教課。但總感覺學生學的不紮實,學生動腦筋去思考的太少,機械記憶多。讀書不積極,書讀的太少,老師講的太多。還是應該多讀書。

在講課時,我還是沒有抓住重點,課上的亂,囉嗦。不明白學生會什麼,不會什麼?

每課的目標定的不夠明確,不夠詳細。

明天繼續思考摸索如何上好一節課。

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10

《賣火柴的小女孩》記敘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悲慘遭遇,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表達了作者對窮苦兒童的深切同情。特別是小女孩五次擦亮火柴,從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燒得旺旺的大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慈愛的奶奶這一重要部分,學生很輕鬆就能從文中找到。

而教學的難點是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爲了能讓學生理解這一點,在教學中我從幾句重點語句的理解入手,(如:“這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大年夜。”“這時候,火柴滅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牆”“她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通過分析體會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處境和心情,以此爲切入點來體會理解作者所寄予的對窮苦兒童的深切同情。爲了更好的理解小女孩的這一處境,我讓學生與自己在過春節、中秋節時喜慶熱鬧、家人團聚的情景做了個比較,通過對比學生更加深了對小女孩不幸遭遇的同情。最後,我讓學生對賣火柴的小女孩說幾句心裏話,學生的踊躍發言和他們的種種設想超出了我的預想。

這節課結束後,我在總結得失時又發現,雖然在解決重難點時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在朗讀方面卻做得不夠,應該在朗讀方面加強指導,讓學生在樸素自然的語言文字中感受小女孩的形象,體會作品所傳達的思想感情。

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11

今天的聽評課是孔xx老師的《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是安徒生的一篇不朽的傳世之作,從我上小學時就有這篇課文,幾十年來,不知道多少賽課活動中聽到這節課,但是,今天聽了孔老師的課,卻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這節課的“新”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思路新。

孔老師這節課突出了單元主題——走進世界文學寶庫,激發學生閱讀文學名著的興趣。孔老師抓住“單元導讀”,從安徒生這位“世界童話之王”的成就、地位、影響等方面入手,引領學生走進他的童話世界。課文比較長,孔老師摒棄了 “從頭捋”、“牽着走”的傳統教學思路,把學法的指導放在前面,每個環節的學習都“有方法、有要求、有提示”,使亙長的課文變得清晰、短小、精煉,大大減輕了學生學習的難度,也體現了訓練的系統性。

2、情感深。

本單元的訓練目標是把握內容、體會情感、關注命運。孔老師用動情的語言引讀“課文講了一個小女孩在大年夜五次划着火柴,產生了美好的幻象,凍最後卻凍死街頭的悽美故事”。“悽美”一詞把學生的心一下子帶入到了那個遙遠的童話世界。孔老師低沉的導讀,舒緩的語調,奠定了悲傷的情感基調,以此去引導學生細細品味文章。自學中抓住“可憐”引起學生的同情之心,通過情感朗讀使學生對小女孩由憐生愛、由愛生悲,使學生的情感體驗不斷提升。

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12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的一篇課文。這課主要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這個小女孩又冷又餓,在臨死前爲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從火柴的亮光中,她有了種種幻象。這種種幻象與她飢寒交迫的現實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安徒生通過這個通話,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刻同情。教學這篇課文,在導入部分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作者安徒生的圖片,再介紹他的背景及創作《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背景,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激發學生深入學文的探究意識。

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讓他們從文中感受句、段,談自己的體會。在交流中,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同時,在引導中不僅注重了對小女孩的可憐與悲慘生活的理解,更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失時機地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烘托出當時那種淒涼的氛圍,激發同學們對小女孩的同情。

教學過程中我還引導學生自主質疑,使他們帶着疑問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的學生在比較中品讀,在品讀中有所感悟,形成見解。使學生明確小女孩看到大火爐、烤鵝、聖誕樹、唯一疼她的奶奶時是幸福的,說明她渴望得到溫暖、食物、快樂與疼愛。而幻想過後的小女孩是不幸的,特別是她幻想的沒有寒冷,沒有飢餓,沒有痛苦的地方是根本不存在的。

本課的不足之處:

有些學生只能淺顯地感悟句子的意思,卻不能由課文內容想得更多。

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13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是“世界童話之王”安徒生的傑作之一。作者通過這個童話故事,表達了他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課文的重點是講這個小女孩在又冷又餓的情況下,爲了暖和暖和快要凍僵的身體,擦燃了一根根火柴,並從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象。而這些幻象又恰恰與她飢寒交迫的現實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爲了能夠讓這些在幸福中生長的孩子們領悟到作者這種基於現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我實施了這樣的教學方案:讓學生抓住重點,讀議結合,落實目標。我先是讓學生精讀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這一自然段,瞭解作者在這一段中的寫法以及小女孩的心理變化,讀出感情來,並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進行相互交流。如此實施,效果甚好。

孩子們在讀中議,議中讀,懂得抓住“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這一重點句子來討論,先是提出了:“爲什麼說‘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然後又提出了:“作者爲什麼不寫小女孩就在暖烘烘的火爐邊度過那美好的夜晚,而要那麼殘酷地寫出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孩子們通過交流,不僅理解了:是因爲小女孩在火柴光裏看到了美好的幻象,所以才說這火光是奇異的;還了解了作者這樣對比寫是爲了突出小女孩的悲慘遭遇;同時懂得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接着我再讓學生以此方法學習小女孩其他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這樣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教起來簡單,學生學起來輕鬆。

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14

本學期的優質課,我根據課程進度選擇了《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

要想上好課,第一步必須深挖教材。作爲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應該不能只停留在識記生字,朗讀課文上了。我經過反覆閱讀此文,挖出了一條線:體會賣火柴小女孩的“不幸”和“幸福”,通過對比,感受小女孩的可憐、堅強。第二步,該設計教學過程了。我覺得五年級的孩子經過近五年的語言感悟訓練,應該較爲容易地找出語言點,自讀自悟,教師只稍作點撥即可。最後,用“讀完這個故事,你想對小女孩說什麼?”進行寫話訓練,昇華思想。第三步,製作課件。我根據本課的教學思路,插入了精美的圖片和適合的背景音樂,感覺圖文並茂,恰如其分。

4月19日下午第一節,我在五三上這堂優質課。原先的預設對於學生一片茫然。學生對於課文思想和語言的感悟沒能達到預期效果。課後反思自己的設計沒有問題,卻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我們知道,備課不但需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再完美的教學設計不切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都是不現實的,相當於空中樓閣。

語文教學離不開充分地讀,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品悟語言。這篇課文本以爲在上節課已讀過了,所以,上課後就直接讓學生感悟,但學生沒有融進去。因此,對語言文字的品析必須建立的充分讀的基礎上。

本次優質課,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在反思中進步,在實踐中提高。

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15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它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作者通過這個故事,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課文重點是寫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從火柴亮光中看到的種種幻想。而在現實生活中,小女孩又冷又餓,沒有歡樂。這些幻覺是她在現實生活中根本無法得到的,因而在她臨死前產生了這樣的幻覺。這些幻想與小女孩的現實處境形成強烈的對比,更襯托出小女孩的可憐和悲慘。

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我從整體入手,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並在此基礎上以小提綱的形式:賣火柴、擦火柴、凍死街頭理清了文章的脈絡,這對於三年級的學生理解長篇童話這種形式的文章是一個創新。老師的引導到位,學生的思路清晰,一下就把握了課文的整體。

在處理“賣火柴”的部分時,提出中心問題:小女孩在大年夜賣火柴的部分給你留下了怎麼樣的印象?你是從哪裏感受到的,聯繫有關的語句說說自己的理由。焦老師引領學生從字詞句入手,在緊抓文本的同時,讓學生提升了自己的感悟。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發揮自己的想象,說出了自己對課文的深刻理解。並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現出了小女孩的可憐,爲以後故事的發展奠定了一個感情基礎。

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16

下課後,我細細回想了這節課中的點點滴滴。反思這節課,我的教學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之處:

1、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夠,我想主要還是因爲我沒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沒有用語言激勵學生,因此造成課堂氣氛沉悶。不過像這樣的一節課,學生的心情已然沉重、壓抑,他們的情緒又該如何調動呢?

2、過渡語記得不熟,導致上下環節銜接不夠緊密,因此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遺漏了。小女孩在亮光中看到奶奶,情不自禁地叫起來的那一段,我原本是想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小女孩的害怕、擔心、急切,甚至是絕望的心情,可誰知我直接跳到了下一個環節——比較幾次擦火柴的不同。這一環節的遺漏,打亂了我後面的教學,致使腦袋裏有點混亂,看來我的隨堂應變能力還需加強。

3、在理解文章最後一段兩個幸福時,我原本沒有打算讓他們說一說,只是想讓大家帶着自己的感受再來讀一讀,誰知卻問出兩個幸福的含義,而且沒有說透就跳過去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失誤所在。

除此以外,課堂上還有一些細節有疏漏之處,如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太短;沒能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等。

教過《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後,有太多的記憶沉澱於心。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探索,努力追尋,使我語文教學能力更上一層樓。

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17

教學本課時時,我以“爲什麼凍死了嘴角還帶着微笑?她看到過哪些美麗的東西?明明那麼悲慘,爲什麼說她是幸福的?”爲問題,引出本節課內容。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部分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教學時,我沒有對這部分的指導均衡用力,而是以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火爐爲例指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第二、三次擦燃火柴部分,再重點和學生共同探討第四、五次擦燃火柴看到奶奶的部分。詳略得當,節奏起伏,課堂上也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

在讀悟的過程中,我抓住文章最後一句話:“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讓學生對句中的兩個“幸福”談談自己的理解,再從整篇文章想開去,小女孩一次次點燃火柴,其實是在點燃心中的希望,點燃她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賣火柴的小女孩和我們生活的年代不同,透過語言文字的描述,體會她面對寒冷、飢餓、痛苦時,還要讓學生想想小女孩心裏是怎麼想的?從而明白我們生活在幸福年代裏,更應有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要有一顆愛心,關心和同情一些貧困者與弱勢羣體。教會孩子對待困窘和艱難的一種人生態度。

不足之處是五次擦然火柴部分的教學中,略處理的第二、三次讓學生自主交流,彙報展示匆匆而過,太過淡化。課堂的情感味還不夠濃,要把這篇文章感人的力量透過文字,深深植入師生的心中,達到更強烈的共鳴。

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18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是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十三課的一篇課文,是“世界童話之王”安徒生的傑作之一。它講的是一個小女孩在大年夜,獨自一人在街上賣火柴,但是誰也沒有買她的火柴,最後小女孩點燃火柴,在火柴帶來的幻想中凍死街頭的故事。作者通過這個童話故事,表達了他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抓住“幸福”一詞,體會作者虛實結合的表達方式,通過幻象和現實的對比來感悟從小女孩在美麗幻想中對幸福的渴望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與執著追求。

課堂導入部分,回顧上節課所學,回顧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小女孩留給你的印象,整體把握文章大意。從結尾入手,引導學生質疑小女孩死前爲什麼嘴角還帶着微笑?文中的兩個幸福是什麼意思?從而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加深對兩個“幸福”的不同理解。接下來,仔細品讀描寫小女孩五次幻想的部分,重點指導理解第一次幻象,通過抓住關鍵詞語,體會在幻象小女孩虛構出的幸福。通過增刪對比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刪掉幻想部分之後的表達效果,從而體會童話的特點。再通過幻想和現實的對比,引導學生體會小女孩的幻想是出於對幸福的渴望和追求。

課文學完後,聯繫自身讓學生在小女孩身上學會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拓展延伸讀讀《你別問,這是問什麼》詩歌,之後寫寫自己想對小女孩說的話。推薦閱讀安徒生的其他童話作品,引發讀書興趣。

對於此次教學的不足之處,在於沒有引導學生徹底的體會到反襯的寫作手法,小女孩通過幻想虛構的幸福更從側面突出了小女孩的可憐,命運的悲慘。主要在於教師本身對課文的理解沒能更深入一層,只體會到人物表面的可憐。其次,由於對學情不夠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的語言過多,提到問題不夠開闊、發散,沒能引導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課堂沒有十全十美的,我會不斷的反思自己,爭取每次都有新的收穫,新的進步,不斷完善自己。

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19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感覺孩子們雖然同情、可憐賣火柴的小女孩,但是對造成小女孩悲慘結局的深層次原因還是不能理解的。比如在“誰是害死小女孩的罪魁禍首?”這個問題上,有的學生說是無情的風雪,有的學生說是她的爸爸,甚至有一個女同學說她恨那個撿小女孩拖鞋的小男孩。對於十來歲的生活在幸福中的這些獨生子們,對於貧富懸殊的不合理、專制社會的罪惡顯然是認識不到也理解不了的。於是我引導學生分析:是無情的風雪嗎?我們中國也有過雪災。虎毒尚不食子,爲什麼她的爸爸會變成那樣的爸爸?她們傢什麼會窮成這樣……

在學生多角度抒發自己內心的感受時自然的層層深入到對社會制度的認識: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像小女孩這樣的窮苦人完全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害死小女孩的罪魁禍首,歸根到底是丹麥當時那黑暗的社會制度。開始說“恨那個撿小女孩拖鞋的小男孩”的同學改變了看法,她說:“我仔細想了想,那個小男孩並不可恨,說不定他還是一個沒人管的調皮不懂事的流浪兒,要不然不會在聖誕夜還在大街上跑。其實他和小女孩一樣可憐。可恨的是當時的社會,那個缺少了愛的社會。”

反思本課教學,所定目標基本達成,但心裏還是有說不出的遺憾,因爲我總覺得這類課文如此上是膚淺的。安徒生寫這篇童話的目的僅僅是要控訴當時的社會嗎?有人說“他的童話中有對假、惡、醜的揭露、鞭撻,但更多的是對真、善、美的讚揚和嚮往,從而給人以朝陽般的溫暖和健康向上的力量。”這篇童話如何讓學生體會“對真、善、美的讚揚和嚮往,從而給人以朝陽般的溫暖和健康向上的力量”呢?我在學生心靈上點燃的除了對“丹麥當時那黑暗的社會制度”的仇恨,更重要的應該是什麼?此類課文每次如此上完我都會隱隱的有些不安,可在我有限的教學水平上如何改進還在探索中。

三年級上冊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篇20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給讀者留下深深烙印的是小女孩那又冷又餓、孤孤單單的可憐狀和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悲慘命運。如何讓學生立足語言的學習,通過觸摸文字,體會其中的情感呢?在課堂上我引領學生聚焦小女孩的“鞋”、“腳”、“圍裙”、“頭髮”、“家”等相關文字描寫展開研讀,試圖從細微處着眼,放大到整個人物的精神面貌,與人物同呼吸共命運。縱觀課堂實際,至少有三點值得肯定:

1、與文本對話顯深度而厚實。現在的課堂花樣百出,但教師帶領學生在學習文本時大多是如蜻蜓點水般點到爲止,很少見深度,更別說厚實了。爲了避免重蹈覆轍,我在課堂上引領學生從細微處着眼,力求讓學生在解讀文本時有深度。比如,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小女孩的可憐,我引領學生聚焦小女孩的“鞋”展開研讀。首先,我讓學生快速默讀一下第一段,再想想課文圍繞賣火柴的小女孩腳上穿的那雙鞋都寫了什麼內容?經過學生充分的閱讀、討論、交流,最後學生共同歸納出:穿拖鞋、大拖鞋、掉拖鞋、嘲拖鞋,最後沒拖鞋。這樣的文本解讀纔不會讓人覺得膚淺。

2、把握了一條情感脈絡。從課文導入開始,我就一直爲學生放帶有悲劇色彩的音樂,以營造一種悲劇氣氛,感染學生,然後通過範讀、指讀、自瀆、悟中讀、指導讀、重點讀,使學生對小女孩 由憐生愛 、由愛生悲 ,使 學生的情感體驗不斷提升,情感不斷昇華,達到人文合一。

3、寫法引導,學習表達。理解了文章內容,領悟了文本情感之後,我又以“如此可憐的一個小女孩,作者是如何表達、描繪出來的呢?”從而將對文本的理解、體會層面上的學習引向瞭如何表達上,使得讓學生的學習得言又得意。

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我想要取決於教師在引領學生解讀文本時的着眼點所在處吧。教無定法,只要得法。我很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