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及反思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及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4W 次

 【教學目標】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設計及反思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賣火柴小女孩命運的悲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領悟作者基於現實合理想象的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一定都讀過童話故事,那你們當中有沒有誰知道“安徒生”呢?安徒生,19世紀丹麥著名的作家,被稱爲“世界童話之王”。他家境貧寒,14歲開始自謀生計。他一生寫了160多篇童話。他的童話愛憎分明,想象力豐富,構思巧妙,情節生動。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篇著名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

 二、整體感知,理清線索

1、自讀課文:

讀前設問:

本文寫了什麼內容?按什麼順序寫的?課文寫作順序是怎樣的?

2、明確:

本文寫的是在大年夜一個小女孩流浪街頭賣火柴,冷得幾次擦燃火柴,產生一次次幻象,最後凍死了。全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

具體順序:

賣火柴──擦火柴──人死去。

板書:

賣火柴擦火柴人死去

  三、學習“賣火柴”這一部分內容

1、默讀思考:

讀了這一段,你都知道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

(故事發生的時間是大年夜,地點是街上,當時的天氣冷極了,一幅悲慘、淒涼冷清的景象。)

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況的時候,着重抓住一些細節描寫。讀讀這部分內容,想想這些細節描寫的作用是什麼?

⑴對小女孩的鞋是細節描寫。

(說明她窮得連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說明她被人欺負。)

⑵課文中對女孩的頭髮是細節描寫,“頭髮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

(說明小女孩是一位美麗的小姑娘,但是她卻貧窮,又冷又餓,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麗。)

⑶“每個窗子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着一股烤鵝的香味”是細節描寫。

(作者運用對比的方法告訴人們,資本主義是多麼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頭。)

⑷“天快黑了,又下着雪”是細節描寫。

(這樣寫能進一步烘托出女孩的可憐與孤獨。)

3、指導朗讀:

小女孩是多麼可憐,值得同情。在朗讀的時候要讀出這種感情。

4、小結:

這一段突出描寫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慘,沒吃沒穿又冷又餓,得不到同情和幫助,我們讀了也禁不住萬分同情,那麼作者是怎麼體現出這種感情,讓我們受到強烈的震撼呢?具體體現在哪幾方面呢?

體現在:

⑴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

⑵運用對比烘托人物。

⑶語言樸素,感情真摯。

 四、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感情。

  第二課時

  一、學習“擦火柴”這一部分內容

1、默讀思考:

課文寫了小女孩幾次擦火柴,各出現了什麼幻景?

自由讀第一次擦火柴部分。思考:

爲什麼會出現火爐的幻景?

“她敢從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來……嗎?”怎麼理解?

(賣不了火柴會捱打。她不敢隨便取,因爲火柴是他們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實在冷得受不了,終於抽出了一根,進一步說明她冷,渴望溫暖,所以會出現大火爐的幻景。)

2、小組討論學習,完成表格:

第幾次擦燃火柴現實幻景說明現實

第一次寒冷火爐渴望溫暖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

第二次飢餓烤鵝渴望食物烤鵝不見了

第三次孤獨聖誕樹渴望快樂聖誕樹不見了

第四、五次痛苦奶奶渴望幸福跟奶奶飛走了

3、小結:

因爲冷纔出現火爐,因爲餓纔出現烤鵝,因爲孤獨纔出現聖誕樹和奶奶,這些幻想都隨火柴的熄滅而消失,使本來就痛苦的小女孩更加痛苦,這一段主要寫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和產生這些幻想的原因,反映了小女孩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顯示了生活的痛苦和命運的悲慘。

4、指導朗讀:

讀出小女孩生活的痛苦和命運的悲慘。

 二、學習“小女孩死去”這一部分內容

1、讀後思考:

⑴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

⑵作者爲什麼要用“兩腮通紅,嘴角帶着微笑”,寫小女孩死去的神態?爲什麼要寫明是在大年夜凍死的呢?

⑶怎樣理解課文結尾的那幾句話。

(寫小女孩死去的神態,證明她是在幻想、幸福與歡樂中死去,這就使幻想與現實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對比,再加上“大年夜”這本應得到的歡樂和幸福,更增強了這種對比效果,加深了人們對女孩的同情,啓發人們深思。)

2、指導朗讀:

小女孩凍死了,我們對她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和憐惜。讀這一部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感情,深情地讀出來。

 三、整體理解課文

1、回憶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

(這篇課文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同情及對統治者的不滿,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

2、總結寫法:

⑴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

⑵想象豐富深化中心。

3、學習表述:

這篇文章是童話,也是很典型的一篇文章,讀了之後不覺熱淚盈眶,那麼究竟是什麼讓我們感動呢?

⑴這四次幻想表現了作者豐富的想象,作者以小女孩心理特點和具體環境爲依據,符合小女孩的迫切要求,這樣是合理的,脫離了實際,憑空捏造的想象只給人虛假的感覺,這是我們所要學習的一個方面。

⑵詳細的刻畫,環境的襯托則是我們所要學習表述的另一個方面,文章細緻的描寫(例如:小女孩的頭髮、小女孩的鞋),深刻地寫出了女孩的可憐,環境的襯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每個窗子都透出燈光來……)也反映出女孩的可憐淒涼。對照以上兩點,用筆在書中畫出這兩方面。

  四、總結

1、這篇文章寫了一個可憐小女孩的悲慘命運,讀了這篇課文,請結合自己的生活,談一談你的感受。

2、感動之餘寫一篇讀後感,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寫出來。

  五、佈置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理解文中最後三個自然段的含義。

 【教學反思】

在學法上,應認真通讀課文,在整體把握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把課文分成三部分,再逐一引導學生精讀。通過析詞句,議內容,領悟中心,引導感情朗讀,昇華學生情感,深化理解。

“她曾經多麼幸福,跟着她的奶奶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這句話中的兩個“幸福”的的意思很多同學不是很明白,這是本文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抓住“曾經”和“走向”兩個詞語來理解。曾經的“幸福”是小女孩在臨死前的種種美好的幻,走向的“幸福 ”是小女孩死後的沒有寒冷沒有飢餓沒有痛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