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語文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通用7篇)

小學語文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通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9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通用7篇)

小學語文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 篇1

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的語言和興趣的培養,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愉快地接受新知識,獲得發展。基於上述認識,我在語文教改實踐中運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參與。下面以我教學《雪地裏的小畫家》爲例,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教學《雪地裏的小畫家》時,我牢牢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徵,激發學習的興趣。在課前我收集有關冬天的各種圖片錄製成一組冬景圖。在導入新課時,我憑藉多媒體輔助手段,把這一組冬景圖展現在學生面前,把生活帶進了課堂,把學生引入了一個美麗的冬天的世界裏。

二、注重激發學生的情感和興趣。

學生內心世界是豐富的,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他們渴望能盡情抒發內心的感觸,能夠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泄。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課中操和遊戲環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遊戲是學習知識的有效載體。在閱讀教學中用比賽形式促進學生朗讀。這些設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也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三、注重以讀爲本,在讀中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因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我比較重視學習導語的設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閱讀過程的展開則是留大量的時間給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這樣的設計讓知識點有機滲透在學生的學習的過程之中。

四、注重課堂與生活相結合。

生活處處皆語文,帶領學生走進社會生活,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合理開發課外學習資源,這也是語文學習的有效途徑。於是,在課外延伸環節中我設計了這樣兩個問題“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會在雪地裏畫畫?”“還有哪些動物像青蛙一樣要冬眠?這些都是課內與課外學習的有機融合,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小學語文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 篇2

雪純潔晶瑩,它是冬天的精靈,也是大自然送給萬物的一份厚禮。雪後的大地多像一張潔白的畫布。瞧!一羣“小畫家”走來了。小雞、小狗、小鴨、小馬在雪地上留下了自己的“作品”。《雪地裏的小畫家》以韻文的形式,不但形象的講述了四種動物爪子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而且語言活潑,富有童趣,讀起來朗朗上口。

一、注重創設情境,激發情趣。

“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向。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迸發出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爲了讓孩子們投入地學習、盡情地朗讀,我覺得首先要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在本節課的導入部分,我播放了美麗的雪景圖,並配以《踏雪尋梅》這首童謠歡快地伴奏,把學生帶入到了大雪紛飛的雪地裏,引起了學生情感的共鳴,在啓發學生回憶下大雪的時候,看到一片雪白,你的心情怎麼樣,想說什麼?激發學生盼望下雪的心情,然後播放下雪的動畫,讓學生夢想成真,喜悅之情油然而生,情不自禁地讀出了“下雪啦,下雪啦!”的喜悅,也爲整堂課的教學奠定了感情基調。

二、注重朗讀的層次,在讀中感悟。

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並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爲起步階段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採用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進而視讀書爲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嚮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一首文質優美、韻律流暢的兒童詩,我希望通過讀讓孩子與文本的“心靈交融”。我在指導孩子讀時,先創設情境,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步入到情境中,併爲學生設計了不同階段的朗讀要求。如在初讀感知中我要求學生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當深入文本,學了“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時,讓學生美美地讀一讀;在讀“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的時候,我先是引讀,再讓學生通過朗讀來誇一誇這些小畫家,當學生讀得不是很到位的時候,我說老師也想來誇誇這些小畫家,範讀以後,問誰還能像老師一樣來誇一誇,這時全班同學都學着我的樣子讀得繪聲繪色,將朗讀推向了一個高潮。

三、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多種形式識字。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只有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生創新的衝動。”在教學中我鼓勵、啓發、誘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學習、記憶生字。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求到喜歡的方式,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對探索識字方法奠定了基礎,激發了學生隨文識字、主動識字的願望。識字時安排了隨文識字“啦、梅、蛙、睡”,也有最後的集中識字環節,在此環節中設計了一個“送卡片”和“摘蘋果”的遊戲,激發了孩子識字的興趣,也有猜字謎等方法識字的。總之,識字的方法多種多樣,學生成了識字的主人,課堂的主人。

四、注重課堂與生活相結合。

生活處處皆語文,帶領學生走進社會生活,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合理開發課外學習資源,這也是語文學習的有效途徑。於是,在課外延伸環節中我設計了這樣兩個問題“青蛙真的在睡覺嗎?介紹冬眠。”“還有哪些動物像青蛙一樣要冬眠?”這些都是課內與課外學習的有機融合,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但是縱觀整堂課,還有很多遺憾之處。例如:在課堂時間安排上還不夠合理,可能是量太大了,致使最後的鞏固識字環節時間太緊湊了,課文的朗讀還可以指導得更到位,還有一些細節的處理還可以做得更好,如一開始初讀時要求孩子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如果改成自由放聲的朗讀會更好。這都是在今後教學中應該注意的。

小學語文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 篇3

《雪地裏的小畫家》這篇課文是以韻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講述了四種小動物爪(蹄)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而且語言活潑,富有童趣。以下就是我對本節課的反思:

我在教學這一課時,注重了朗讀教學,特別是第三句 “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我以不同的方式來朗讀,以加深學生對每個小動物爪(蹄)印不同形狀的印象,如師生對讀、男女生對讀、同桌對讀等。最後,我還用動畫的形式演示每個小動物走過的腳印,讓學生有更直觀的印象,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突破難點。

在指導朗讀 “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時,先讓學生體會小動物們畫出這麼美麗的畫時的心情,再指導他們用自豪的語氣來讀,教師再範讀,學生做動作讀,在活躍的氣氛中體會朗讀的快樂,不知不覺中鍛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對課文內容,我採用逐句講解,學生逐句消化的教學手法,使課文內容易於學生接受。授課內容不僅僅侷限在書本上,在教學時,我適當的補充一些內容,使學生知道了什麼是冬眠,還有哪些動物冬眠,這就更激發了學生對動物的興趣。在教學中,我還注重了對學生說完整話能力的培養,因爲時間沒有把握好,練習不多。

但是縱觀整堂課,還有一些不足之處。例如:朗讀有些地方指導得還不夠到位,對學生的指導抓的不夠細,學生的說話練習不多,沒有達到預設的效果。

小學語文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 篇4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一篇富有兒童情趣的朗朗上口的韻文,作者以生動活潑的兒童語言,講述了一羣小畫家在雪地上畫畫的故事,屬於學生喜歡讀的文章。但縱觀整堂課,我覺得並沒有將課文的這種情趣傳達給學生,整節課氣氛有些沉重。原因是我認爲文章通俗易懂,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學生只要明白小雞、小狗、小鴨、小馬在雪地上用什麼作畫就可以了。這一點學生一讀就懂,用自己的腳印來作畫。忽視了“竹葉、梅花、楓葉、月牙”與“小雞、小狗、小鴨、小馬”的關係。所以在拓展環節——幫小動物們找腳印,有的孩子就不明白怎麼找了,有的講小狗與小馬的腳印弄混了,有的將小鴨與小雞的'腳印弄混了,這些都是因爲讀書不充分所造成的。朗讀上沒下功夫,學生在練習背誦課文時只能花大力氣了。

對於要求認識的生字,“啦、用、幾、爲、加”等,在本課中都是一些“高頻字”,認讀障礙不大,大多數學生都能正確識記。但對於要求會寫的“魚”字,在指導書寫時,發現有部分學生不能按正確的筆順來寫,特別是“魚”字中間的“田”很多學生先封口再寫裏邊的“橫”和“豎”,課上雖然讓學生邊說着“先上後下,先裏後外”書寫規則邊來練習,但還是有孩子不按筆順來寫。練習少是一方面,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也有待進一步糾正、提高。

小學語文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 篇5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一篇有趣的課文,充滿童真童趣。篇幅短小但內容豐富,形象地描寫了四種小動物不同的足印,讓學生懂得有的動物會冬眠的自然現象,語言幽默風趣。這節課過後,我對教學過程中的兩個環節比較滿意。

1、教學時,我先板書“小畫家”一詞,讓學生理解畫家的意思,知道畫家就是畫畫很棒的人,然後再補充板書“雪地裏的”,知道小畫家們是在雪地裏作畫的。學生讀課題後,我引導學生學會質疑課題,例如:畫家是誰?他們畫了些什麼?怎麼畫的?……根據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問題,在課文中尋找答案,這樣就能逐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不會質疑就不會閱讀。”在每節課的教學中,我重視培養學生對課文產生疑問,然後根據疑問在課文中尋找答案,理解課文內容,達到提高閱讀能力的效果。

2、我在預習時,讓學生查找關於動物足印的資料,知道還有哪些動物冬天要冬眠的,並記錄在書上。課文完成後,我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的格式進行仿編。學生編出了:“小猴畫小草,”“小牛畫荷葉,”“大象畫圓餅”“小蛇畫繩子”“小熊爲什麼沒參加?他在洞裏睡着了。”體現了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同時學生學以致用,編出新的詩歌,體驗成功的樂趣,內化爲對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學《雪地裏的小畫家》中,學生課堂氣氛活躍,體現了師生雙邊活動。下課了,學生意猶未盡,沉浸在學習的快樂中。我想:一節好的課應該是讓學生學到了什麼,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對學習產生興趣。

小學語文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 篇6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一篇富於童趣的課文,全文只有六句話,講的是一羣小畫家在雪地裏畫畫的事。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趣。

"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向。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迸發出學習的用心性和主動性。"爲此,我在教學中根據教材的資料和學生的認識特點,我再黑板上再現了情境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鼓勵質疑,自主學習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在教學中我鼓勵、啓發、誘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學習、記憶生字。你認爲哪些字難記,難讀,你能給大家提個醒好嗎?請小老師帶讀。這個環節激發了學生主識字的願望。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求到喜歡的方式,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對探索識字方法奠定了基礎。

三、注重課內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合理地開發課外學習資源,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還有哪些動物像青蛙一樣要冬眠?"有的學生課外積累的知識很豐富,他們說出了"蛇,狗熊,烏龜"等動物。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潛力,又激起了學生的興趣。

四、板書簡潔形象。

一年級小朋友是具體形象思維,因此老師的板書,也要力求簡單,形象,直觀。這課的板書,我利用圖畫板書,突出了重點--四種動物及它們的腳印。教師以圖畫的形式畫下與腳印相像的事物,讓學生形象地看到了它們之間的聯繫,幫忙學生理解了爲什麼說這些動物是小畫家。利用板書,讓學生很快就背誦出了"誰畫什麼"這個句子。

小學語文雪地裏的小畫家教學反思 篇7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一年級上學期第17課的內容,是一首兒童詩。它處處體現着詩情畫意,深爲學生所喜愛。現反思如下:

一、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標的核心理念之一。

真正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在於學會經營課堂,建構師生、生生互動的“快樂教學”課堂形式,讓學生在快樂中積極、自主學習語文,產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對於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營造一個良好的的學習氛圍,創設一個寬鬆、自主的學習情境,有利於提高學習興趣。

我就很重視“快樂教學”,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如在本課的課堂教學中,我就利用闖關摘蘋果的的形式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從一開始就進入到一個積極展現自我的氛圍中,讓學生在整節課中都處於最佳學習狀態,在快樂中體驗學習語文的樂趣。

二、落實雙基,重視語言文字的積累

新課標再三強調,語文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學生加強語言文字積累,加強感悟,加強體驗。語感處於語文素養的核心,是培養語文學科人文性的着眼點和歸宿處。因此,在每課教學中,我都力求通過多種形式充分落實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感到祖國文字的美麗所在。

在本堂課中,我特別注重學生積累詞語、運用詞語。如在第三關中,我設計了一個“小小詞語推薦臺”,讓學生大膽地推薦,還能自信地說出個人的感受和想法,領悟到文字背後的情感和內容。如有同學推薦了“小畫家”一詞,並說:“於婧就是我們班上的小畫家。”她不僅能推薦,還能用!這樣,不僅積累了詞語,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又能讓學生在課外自主閱讀課外書時,積極主動地收集積累一些好詞語,以培養良好的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