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靜夜思》教學反思(精選20篇)

《靜夜思》教學反思(精選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3W 次

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靜夜思》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希望您喜歡。

《靜夜思》教學反思(精選20篇)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1

《靜夜思》是唐代詩人李白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感嘆詩。這首詩寫出了由於看到議論月光而勾起對故鄉無盡的思念的情景,在現代也賦予了新的意義,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初步瞭解古詩學習的方法,積累一定的古詩詞,瞭解大詩人李白。這首詩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早熟記於心,甚至達到倒背如流。對於這樣的古詩又如何進行教學呢?我想嘗試新的教學模式,以達到吸引學生的目的。以下就是我的幾點創新:

一、獨特引入,貫穿線索

語文課程是一門語言學科。語文教學我認爲應從孩子們熟悉的語言故事入手,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所以我在教學開篇就引入了孩子們熟悉的動畫人物“賣火柴的小女孩”,孩子們眼前一亮,我隨即導入了和食物有關的課題《憫農》。然後以這一線索激勵學生爲小女孩努力掙得食物,完成了“朗讀課文”“認讀詞語”“認識生字”等教學環節,學習效果較好。

二、遊戲滲透,興趣濃厚

在朗讀課文環節,我變換多種朗讀方式,如“自讀”、“同桌兩人共用一本書讀課文”、“指名讀”、“黃金搭檔讀”等。

在認讀詞語環節,我加入了“小老師”進行指導,學生積極性很高,小老師也得到了一次提升鍛鍊的機會。

在認識生字環節,我重點滲透了“遊戲識字”,如:“快速反應站立讀”“擺長龍”“找朋友、找影子”“碰碰車”“打撲克牌”“收麥子”等,又用“開火車”的方式進行了學習效果檢測。學生們非常喜歡這種教學模式,真正體現了新課改下的“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三、運用視頻,突破難點

在理解古詩含義時,有一定難度,我給學生播放了“小豬吃米飯”的視頻,讓後發問“你喜歡小豬嗎?”,通過學生的回答,我適時地講解了古詩的含義,學生理解的很清楚。然後播放了《洪都拉斯飢餓兒童》的視頻,學生看後吃驚的表情讓我至今記憶猶新,我及時引導學生說說自己此時的想法,學生說了很多令我感動的話,也深刻的認識到了“珍惜糧食”的重要性,深化了本課主題。在評選出“表演小明星”後,我以視頻“絢爛煙花”加以表揚,在歡快聲中結束了本課教學,學生感覺意猶未盡。

四、看圖表演,加深認識

我請學生欣賞圖片,並根據圖片內容在小組內挑選人員,上講臺進行表演,表演 時老師負責攝像,學生積極性很高,都把自己最好的狀態表現出來,都想成爲今天的“小明星”。我適時引導“要想成爲小明星,平時應該怎麼做呢?”學生都能說出“要愛惜糧食”,我以總結的方式再次給孩子們強調“愛惜糧食,杜絕浪費!”。在此環節學生不僅需要自己組織語言,同時還要設計動作,這一過程更好的讓學生認識到現在提倡節約型社會,珍惜勞動成果、節約社會資源更是每個人的責任。

五、不足之處:

1、在欣賞圖片表演環節,由於前面環節進行的不緊湊,時間不夠用了,我只好以老師指導的方式,引導學生說一說圖片內容,告訴大家“這樣做對嗎?”“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未能進行完整表演,這是本節課的一大遺憾。

2、本節課開始時,我已告訴大家要評選出今天的“小明星”,可是未能進行完整表演,評選環節我只是以口頭表達的方式表揚,沒有在“絢爛煙花”的音樂聲中進行頒獎活動,這又是一處遺憾。

也許,每次上完課多多少少都會有些遺憾,沒有遺憾就沒有下一次的亮點,更不會在反思中一次次成長、進步,期待自己今後在課堂上的精彩表現!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2

古詩《靜夜思》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名篇,在學習之前我就預料到每個學生應該差不多都會背,可是通過課前摸底發現其實好多根本不準。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認爲自己會背了就不用學了。真要叫他們理解詩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爲他們長句都讀不好,怎麼在這堂課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在走進課堂的那一刻,我心裏還是沒有底,但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時那樣上了。所幸一堂課下來,倒也有了新的啓發。

一,交給學生識字的主動權

在板出課題後,讓學生讀讀《靜夜思》三個字,然後請他們說說:你想提醒大家讀好哪個字學生就說出了"靜"讀後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體認讀,不能拼讀。於是隨機教學靜與夜,給它們找找朋友,說說能用什麼辦法很快記住這兩個字。但我還不滿足於此,我又問:哪個字告訴我們詩人是在什麼時候哪個字告訴我們周圍有沒有聲音"思"是什麼意思他在思念着什麼呢意外的是,學生很快都明白靜"和"夜"的意思。那詩人思念的是什麼呢以此,學生的意識到了新的學習梯度,馬上進入了閱讀。

二,從生活情感啓發詩的情感

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詩人的情感,纔不會在讀書的時候毫無表情地唱。當學生能讀出詩人是想念家鄉的時候,我就不失時機地問:他會思念家鄉的誰呢學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說是爸爸媽媽,有的說是親朋好友,有的說是兄弟姐妹,有的說是玩過的小溪……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課前我還擔心他們讀不懂詩呢。於是我又問他們:你們也有過想念爸爸媽媽的時候嗎什麼時候最想我特意讓全託生戴紫薇先說,她說每天晚上她最想爸爸媽媽,於是學生的話題就這樣打開了,就這樣他們明白了詩人的心情,知道了什麼叫做思念。此時,我讓他們再去讀一讀詩。最後,我問他們,你覺得你讀懂了哪一句或哪一個詞,於是所有的詩意都在孩子們的嘴中被解釋,他們甚至說:月亮都圓了,爲什麼我與家裏人還沒團圓呢!我明白,此時我的教學目的達到了,也讓學生明白了讀書不僅僅只是會讀,還要讀會些什麼。

沒想到這節課有了這麼多意外的收穫,感謝我的學生,讓我再一次看到了他們的潛力,讓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新的體驗也嘗試。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3

一、釋題,瞭解學情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應根據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所以,在導入詩題後,我首先了解學情:小朋友們,聽過這首古詩嗎?(大部分學生聽過)對這首古詩你有哪些瞭解呢?(有的會讀、有的已經會背。)

正是在這種瞭解學生“所知”的基礎上,我嘗試了分層教學法。

二、循情,因材施教

爲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學習方式,我首先提出要求:

(1)已經會讀會背的學生找學習夥伴開展競賽,看誰讀得準,背得好。

(2)不會的同學找值得信賴的學習夥伴(包括老師)一起藉助拼音合作學習。

其次,教師巡視,瞭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效果。

最後,學生交流時也分層次進行,先讓低層次的學生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再讓高層次的學生與夥伴開展競賽,學生自己評議。這期間,教師一定要兼顧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力求使不同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樂趣,並能持之以恆,使其成爲學生頭腦中的一種精神積澱。

另外,對於詩意的理解和朗讀指導也不要牽強,不能用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實踐感悟,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在《靜夜思》這首古詩的朗讀教學上,我注重聯繫學生對生活的切實體驗:“你們有過想念親人的體驗嗎?具體說說當時的感受。那麼大詩人李白和你們一樣也是在這種心情下寫了這首古詩。”可以說,情感的共鳴,獨特的感受,會使學生在濃濃的思鄉情中再次誦讀這首古詩。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4

今天我教學了第六課《靜夜思》這首詩,教學之後感觸不少。

《靜夜思》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之一,其語言凝練,感情真摯,反映了外出遊子深夜思鄉之情。爲了讓一年級的學生感悟古詩的意境,在教學時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結合預習,讓學生看拼音自讀《靜夜思》要求讀準字音,初步識字。因爲學生有以前的基礎,再加上預習,所以對於古詩的背誦是很輕鬆的事。然後我就採用多種形式檢查、鞏固識字。在學生讀通了生字後重點就是朗讀感悟古詩的意境了。對此我先讓學生讀,然後我範讀,通過對比讓他們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想去學,讀好古詩。再通過老師領讀、小組比賽讀、男女比賽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練習朗讀,培養他們熱愛讀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朗誦、背誦古詩的樂趣。

在學生熟讀後,我又引導他們提出不懂的問題,隨機予以解決。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問題很豐富,有字詞類的、有詩句內容的,還有的問他爲什麼想家鄉呀等,這些問題都說明孩子們在動腦思考了。我們就應該從小就培養學生積極動腦思考的能力。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5

在高呼素質教育的這天,古詩文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古詩怎樣“自主學習”呢?尤其是低段的古詩教學。我從培養學生自學古詩的潛力入手,雖然孩子們的精力不是時刻集中,但我讓他們自己來當“小老師”,帶讀、自由討論識字辦法、領頭書空、展示自己、自我評價……看着他們興沖沖的小臉,我想他們還是有所收穫。

“小學語文教學就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爲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古詩的教學尤其不能拘束了學生的想象力,應在教學中把課堂的發言權交給學生,使學生終生受益。教師課前佈置學生查詢古詩作者及寫作背景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潛力。學生們有的到網上查詢,有的去圖書館查詢,有的問大人,有的從詩書上找……這個課前預習既爲下一步學習古詩打下基礎,又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

在介紹背景解詩題時,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潛力。課標十分重視口頭交際潛力的培養,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潛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各種各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所以,不用舊模式老師介紹,而讓學生介紹自己蒐集來的資料,效果更好。學生在介紹李白和寫作背景時,便培養了口頭表達潛力及聽說潛力,明白了題目的意思,又爲理解古詩的資料做好準備。

在理解詩意時我注重多讓學生朗讀、交流。這樣既不會破壞詩歌的朦朧美,又能夠促使他們動腦思考,自主學習。“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沒錯,學生們喜歡讀書,喜歡多種形式、變着花樣讀書!

“我們應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每個學生都蘊藏着獨立學習的巨大潛能。”古詩教學也要力求做到以學生爲主體,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古詩的閱讀、鑑賞潛力的提高,將會使學生在今後的習作中,構成言簡意賅的文風。那麼教會學生自學的潛力,對於他們來說是多麼大的一筆人生財富啊!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6

《靜夜思》是我們第一冊語文中學到的第二首古詩,整首詩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堪稱李白詩中的經典,所以大部分學生都會背誦了,故教學重點放在了讀準字音和理解古詩上。

家長教孩子背古詩,一般不會注重字音有沒有念準了,所以聽孩子們背誦這首詩,要麼全都是前鼻音,要麼全都是平舌音,所以糾正字音,要花一定的功夫。首先課題中的“靜”,很多孩子都沒讀準,它是後鼻音,比較難度,“思”是平舌音,個別孩子常讀成翹舌音了,把古詩的題目讀正確,也花費了不少時間。

其次在理解詩意時,大部分孩子都對第二行有疑問——疑是地上霜。抓住了這個難點,我首先讓孩子們瞭解什麼是霜,恰好今天早上發現塑膠跑道上有一層白白的霜,就帶孩子們去看了看,並加以解釋,當氣溫下降到0℃以下時,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附在地面的土塊、石塊、樹葉、草木、低房的瓦片等物體上,就凝結成了冰晶的白霜。接着讓孩子們讀讀第一行和第二行,說說李白覺得什麼像地上的霜,到底是一年級的孩子,很多孩子沒認真讀就開始亂猜“月亮”、“牀”,甚至猜到了“李白”,於是我讓孩子們別急,再仔細讀讀一、二兩行,第二次讀,很多孩子都有了新的體會,“月光像地上霜。”是啊,李白覺得月光灑在牀前就像地上的霜一樣。

此時如何讓孩子們體會到,當時李白外出遊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隻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着作者的心絃,此時的淒涼孤寂讓孩子們去體會可能困難了點。於是我試着讓孩子們想一想,你們覺得月光灑在地上像什麼,孩子們對這種充滿想象力的問題最有興趣了,有的說像一層白白的紗,有的說像白糖,有的說像條白裙子……

是啊,爲什麼作者不把月光比作白紗、白裙,而是比作寒冷的霜呢?說明當時李白的心情如何?孩子們慢慢地體會到,李白當時孤單、寂寞的感覺,這樣對讀好這一句和理解第二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有很大的幫助。正因爲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無法立刻回去和他們團聚,所以纔有“疑是地上霜”的感覺。

像這樣突破難點,以點帶面的教學方法,在本課中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7

李白的靜夜思每個學生差不多都會背了,可其實好多卻根本不準,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認爲自己會背了就不用學了。真要叫他們理解詩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爲他們長句都讀不好,怎麼在這堂課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在走進課堂的那一刻,我心裏還是沒有底,但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時那樣上了。所幸一堂課下來,倒也有了新的啓發。在板出課題後,讓學生讀讀《靜夜思》三個字,然後請他們說說:你想提醒大家讀好哪個字?學生就說出了“靜”讀後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體認讀,不能拼讀。於是隨機教學靜與夜。給它們找找朋友,說說能用什麼辦法很快記住這兩個字。但我還不滿足於此,我又問:哪個字告訴我們周圍有沒有聲音?哪個字告訴我們詩人是在什麼時候?他在思念着什麼呢?也乎意外的是,學生很快就明白了“靜”和“夜”的意思。那詩人思念的是什麼呢?以此,學生的意識到了新的學習梯度,馬上進入了閱讀。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詩人的情感,纔不會在讀書的時候毫無表情地唱。當學生能讀出詩人是想念家鄉的時候,我就不失時機地問:他會思念家鄉的誰呢?學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說是爸爸媽媽,有的說是親朋好友,有的說是兄弟姐妹,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課前我還擔心他們讀不懂詩呢。於是我又問他們:你們也有過想念爸爸媽媽的時候嗎?什麼時候最想?我特意讓住校生池升浩先說,他說每天晚上她最想爸爸媽媽,於是學生的話題就這樣打開了,就這樣他們明白了詩人的心情,知道了什麼叫做思念。此時,我讓他們再去讀一讀詩,有的說我也很想回家了。最後,我問他們,些時你覺得你讀懂了哪一句或哪一個詞,於是所有的詩意都在孩子們的嘴中被解釋,他們甚至說:月亮都圓了,爲什麼我與家裏人還沒團圓呢!我明白,此時我的教學目的達到了,也讓學生明白了讀書不僅僅只是會讀,還要讀會些什麼。本來我是打算上失敗的一課的,沒想到卻有了這麼多意外的收穫,感謝我的學生,讓我再一次看到了他們的潛力,讓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新的體驗也嘗試。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8

古詩《靜夜思》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名篇,每個學生應該差不多都會背,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認爲自己會背了就不用學了。真要叫他們理解詩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爲他們長句都讀不好,怎麼在這堂課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一堂課下來,我有了新的啓發。

一、交給學生識字的主動權

在板出課題後,讓學生讀讀《靜夜思》三個字,然後請他們說說:你想提醒大家讀好哪個字?學生就說出了“靜”讀後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體認讀,不能拼讀。於是隨機教學靜與夜,給它們找找朋友,說說能用什麼辦法很快記住這兩個字。但我還不滿足於此,我又問:哪個字告訴我們詩人是在什麼時候?哪個字告訴我們周圍有沒有聲音?“思”是什麼意思?他在思念着什麼呢?意外的是,學生很快都明白“靜”和“夜”的意思。那詩人思念的是什麼呢?以此,學生的意識到了新的學習梯度,馬上進入了閱讀。

二、從生活情感啓發詩的情感

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詩人的情感,纔不會在讀書的時候毫無表情地唱。當學生能讀出詩人是想念家鄉的時候,我就不失時機地問:他會思念家鄉的誰呢?學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說是爸爸媽媽,有的說是親朋好友,有的說是兄弟姐妹。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課前我還擔心他們讀不懂詩呢。於是我又問他們:你們也有過想念爸爸媽媽的時候嗎?什麼時候最想?學生的話題打開了,這樣他們也明白了詩人的心情,知道了什麼叫做思念。此時,我讓他們再去讀一讀詩。最後,我問他們,你覺得你讀懂了哪一句或哪一個詞,於是所有的詩意都在孩子們的嘴中被解釋,此時我的教學目的也達到了,也讓學生明白了讀書不僅僅只是會讀,還要讀會些什麼。

沒想到這節課有了這麼多意外的收穫,感謝我的學生,讓我再一次看到了他們的潛力,讓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新的體驗也嘗試。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9

古詩文的教學,一般來說都偏於單調,老師講得乏味,學生也聽得疲倦。更何況是低年級的學生,好動永遠是他們的天性,怎麼保持好課堂紀律已經成爲我的難點,更不必說調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一陣苦思冥想後,我決定放長線掉大魚。

在上課起初,我是這樣問學生的:你們看過夜空嗎?通過這樣的提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學生熟知的生活常識着手,漸漸把他們帶入到學習中去。

在教學時,我主要從兩大主脈入手。一是,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應該是第一次採用這樣的教學手段,學生的積極性還是比較高的。由小組長帶頭,組內的各個成員分工合作,每位學生對此都是樂於接受的。(這個手法,我是主要在朗讀初期和檢查學生朗讀情況時採用的)。我的另一個方法是,抱着指導學生背誦的願望,而進行的對詩逐句逐句的翻譯。用上了師生合作的方式,我翻譯一句詩意,學生來說詩文。後來直接讓學生站起來說說詩意,讓我來對詩。在平常的教學中,都是由老師向學生提問,這次換成學生來向他們老師挑戰,膽子大一點的學生,對這種兌換角色的教學,是樂此不疲的。

教學後,我是這樣問我們學生的:從今天的學習中,你學會了什麼?要是學生回答不上來那樣也不要緊,我可以變換我的提問內容,選擇更適合他們這個年齡的特色語言:在課文中,你最喜歡什麼?爲什麼?這樣一來,學生的答案雖說是相差無幾,可我認爲,這節課,我的初衷是達到了,我就已經很滿足了。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10

一年級語文教材中古詩《靜夜思》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名篇,在學習之前我就預料到每個學生應該差不多都會背,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認爲自己會背了就不用學了。真要叫他們理解詩意,還是有很大難度的。那麼怎麼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這是我備課時想的最多的。

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播放《靜夜思》配樂朗誦錄音,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的美。然後請願意讀的同學站起來展示自己的風采,讓學生來點評,在吸取經驗的基礎上讓其他同學也站起來讀,還通過範讀、小組比賽讀、表演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練習朗讀,培養他們熱愛讀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朗誦、背誦古詩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

一年級的識字教學也是教學的重點。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遊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複,喜歡錶現。在教學中利用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採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這一環節,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識字教學這個環節,我是這樣分層次設計的:首先讓學生根據拼音自己練習讀,發現自己讀得不正確的可以請同桌幫助。然後通過與“生字寶寶”交朋友的遊戲來調動認字的積極性。出示打亂的生詞,讓學生“找朋友”、“認朋友”等遊戲性的教學環節中認字,同學們都非常喜歡。當學生基本能讀後,加大難度,把拼音去掉,剩下生字及詞讓學生再來挑戰認讀,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在認讀的過程中,我還注重字音的糾正,如:“牀”“光”“望”“鄉”都是後鼻音,學生讀起來不容易讀標準,我採取的方法是:注意引導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再讀不準的就看老師的口型讀,直到學生讀準爲止。會讀不是最終的目的,關鍵是否能牢固掌握,我還通過複習鞏固加深學生對字型的認識。

這節課,我主要體現了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讀書、學習這一教學理念。在新的課堂環境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明顯增強。如果條件允許教學中輔以課件展示,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教學,學生收穫將會更多。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11

《靜夜思》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寫的,學生在幼兒園時就能背誦自如,也都知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意思,更能明白詩中所隱含的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對於李白學生也不陌生,在二年級的時候就學過寫李白的課文:鐵棒磨成針》。所以一上課當我剛揭示課題時,學生就在下面說開了,有的甚至就背誦起了《靜夜思》,看到這種情況,我停止了原先的教學安排,而是話題一轉,問學生:"你能站起來背揹你所知道的古詩嗎"這下教室裏可熱鬧了,學生紛紛舉手,都想站起來一背方休,但請了幾個同學後,我發現他們背的都是課文中學過的古詩,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又微笑着問學生:"你能背誦一些老師沒有介紹過,你也沒有從課文中學過的古詩嗎"這下舉起的小手減少了一些,但仍有很多學生搶着要背。

一時間,教室裏簡直成了吟詩誦詩的地方,很多同學站起來背了一些其他同學沒讀過,背過的詩,看到聽的學生的情形,我又提高了要求,"小朋友真能幹,記住的古詩真多,那誰有本事把你背誦的古詩的意思講解給大家聽呢"這下無疑在教室裏扔下了一個重磅炸彈,一時間教室了靜了很多,但不一會,就有學生蠢蠢欲動了,先後有學生站起來了背誦,講解了《春曉》,《鋤禾》,《靜夜思》等,但仍侷限與書本中學過的詩句。

其中沈思言同學站起來了背誦了一首同學們都沒有聽過的詩經上的詩篇,但解釋不出來,只能照着所有的課外書念,因爲有些字不認識,再加上不理解,所以解釋的讓人一頭霧水,連我都聽着累,何況學生呢!針對這樣的情況,聯繫到平時不主動去看課外書的情況,我問學生:"這個時候,你最想的是什麼"學生紛紛表示"以後回家都看點書本以外的知識,增加自己的知識量,豐富自己的課外知識,那麼下次就可以在課堂上侃侃而談了。"我想此時的教育可能比平時空洞的說教,空洞的要他們看半小時課外書的魅力更足,效果更佳。

接下來,我就針對學生的情況讓學生自由地讀〈靜夜思〉,看着學生搖頭晃腦的誦讀着詩句,聽着學生琅琅地朗讀,我想詩句的意思學生都懂,要不要再按照事先備好的課講解呢最後我決定屏棄教案上的東西,讓學生在找朋友說詩句意思的基礎上,安排學生自己找朋友,準備表演《靜夜思》,事先我作了說明怎麼表演,一組三人,一人背誦古詩,一人在旁邊講解,還有一人表演詩人李白的情況。如在一生搖頭晃腦的誦讀中,負責解釋詩句意思的同學在邊上開始合着節拍一句一句的解釋,而此時李白也在臺上表演開了,一會舉頭望明月,一會低頭思故鄉等等。學生準備時的熱情空前高漲,人人都積極參與,出謀劃策,真正實現了新課程的學生主動參與,把課堂的自主權還給學生!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12

根據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的特點,我在教學中力求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並培養了學生的多種本事。

爲此,我在本課的設計中,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1.利用舊知,鋪路搭橋

新舊知識的切入口,從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識的重點,爲突破難點做好準備。

2.體現活動的雙主體性,採取各種學習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構成過程。

教學中,教師演示與小組合作討論相結合多層次的信息反饋,全班的教學活動與個體差異很好地結合起來,使學生處於積極的思考狀態,提高學生的自學本事。

3.生動趣味的電腦畫面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美妙動聽的故事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電化教學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新手段,它能經過動畫、聲音、色彩等來創設情境,渲染氣氛,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本課始終穿插着電腦畫面,

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愛玩好動,所以在教學中始終由李白天鵝來牽線,在意境中完成識字、朗讀。一個又一個完美的故事,實際上就是讓學生認識字寶寶。這樣激發了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並鞏固了所學知識。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注意到爲充分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條件,使他們學得簡便,學得歡樂,真正體現了上課注意力集中,下課之時仍能興趣盎然,做到了教與學融爲一體。

專家評析

全課藉助多媒體教學,能較好地吸引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有利於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

教師沒有侷限於知識的教學,更注重知識的應用,讓學生在學會必需的知識後,及時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鞏固知識、應用知識,有利於讓學生體驗到語文的價值,提高今後學好數學的熱情和信心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13

《靜夜思》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寫的,學生在幼兒園時就能背誦自如,所以一上課當我剛揭示課題時,學生就在下面說開了,有的甚至就背誦起了《靜夜思》,看到這種情況,我停止了原先的教學安排,而是話題一轉,問學生:“你能站起來背揹你所知道的古詩嗎?”這下教室裏可熱鬧了,學生紛紛舉手,都想站起來一背方休,但請了幾個同學後,我發現他們背的都是課文中學過的古詩,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又微笑着問學生:“你能背誦一些老師沒有介紹過,你也沒有從課文中學過的古詩嗎?”這下舉起的小手減少了一些,但不一會,就有學生蠢蠢欲動了,先後有學生站起來背誦、講解了《春曉》、《鋤禾》、《靜夜思》等,但仍侷限與書本中學過的詩句,其中沈同學站起來了背誦了一首同學們都沒有聽過的詩經上的詩篇,但解釋不出來,只能照着所有的課外書念,因爲有些字不認識,再加上不理解,所以解釋的讓人一頭霧水,連我都聽着累,何況學生呢!針對這樣的情況,聯繫到平時不主動去看課外書的情況,我問學生:“這個時候,你最想的是什麼?”學生紛紛表示“以後回家都看點書本以外的知識,增加自己的知識量,豐富自己的課外知識,那麼下次就可以在課堂上侃侃而談了。”我想此時的教育可能比平時空洞的說教效果更佳。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14

《靜夜思》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名篇,在學習之前我就預料每個學生應該都會背,可是通過課前摸底發現其實好多學生根本不會。並且要叫他們理解詩意,那更是不大可能,孩子畢竟是孩子,認爲自己會背了就不用學了,畢竟他們只是一年級的孩子。句子都讀不通,怎麼樣才能在這堂課上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在走進課堂的那一刻,我心裏還是沒有底,但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時那樣上了。然而一堂課下來,倒有了新的啓發。

一、把主動權教給學生

在板出課題後,讓學生讀讀《靜夜思》三個字,然後請他們說說:你想提醒大家讀好哪個字?學生就說出了“靜”讀後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體認讀,不能拼讀。於是隨機教學靜與夜,給它們找找朋友,說說能用什麼辦法很快記住這兩個字。但我還不滿足於此,我又問:哪個字能告訴我們詩人這是在什麼時候?哪個字告訴了我們周圍有沒有聲音?“思”是什麼意思?他在思念什麼呢?意外的是,學生很快都能明白“靜”和“夜”的意思。那詩人思念的是什麼呢?以此,引導學生去閱讀古詩,爲了能讓學生能在枯燥的朗讀中感受朗讀的快樂,我不失時機的創造遊戲,讓學生願意去學,主動去學,如:用手打拍子朗讀,用腳打拍子朗讀,手腳配合打拍子朗讀,像是古代詩人一樣搖頭晃腦的朗讀。不知不覺學生就能把故事給背誦下來了。

二、從生活中啓發詩的情感

當學生能讀出詩人是想念家鄉的時候,我就不失時機地問:他會思念家鄉的什麼人呢?學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說是爸爸媽媽,有的說是親朋好友,有的說是兄弟姐妹,有的說是……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們,課前我還擔心他們讀不懂詩呢。於是我又問他們:你們也有過想念爸爸媽媽的時候嗎?什麼時候最想?這時,我特意讓住校的學生說,他們說每天晚上她最想爸爸媽媽,學生的話題就這樣被打開了,通過交流他們明白了詩人的心情,知道了什麼叫做思念。此時,我讓他們再去讀一讀詩。最後,我又問,你覺得你讀懂了哪一句或哪一個詞?通過檢測,我發現很多學生不僅能夠熟練背誦,而且還能解釋詩意。因此,我的教學目的達到了,也讓學生明白了讀書不僅僅只是會讀,只會背,還要理解裏面的內涵。

原來語文還可以這樣上,學生的思維活躍了,他們的潛能也能挖掘出來,我們的教學目的也就達到了。我認爲作爲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不斷的去創新,不斷的去嘗試,以求更大的突破。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15

《靜夜思》這首詩,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遊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隻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着作者的心絃;舉頭仰望,低頭沉思,俯仰之間,神馳萬里,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所描寫的意境。

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詩歌的節奏,韻味和美好的`意境。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質疑導入,配樂朗誦錄音,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的美。然後請願意讀的同學站起來戰時自己的風采,讓學生都很羨慕他,從而帶動其他同學也願意站起來讀,還通過多種形式練習朗讀(如小老師領讀、小組比賽讀、男女比賽讀、表演讀等),培養他們熱愛讀書的興趣。

一年級的識字也是教學的重點。在教學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學生根據拼音自己練習讀,教師正音、同桌互助。然後通過與“生字寶寶”交朋友的遊戲來調動認字的積極性。將生字與音節打亂,“找朋友”、“認朋友”等遊戲性的教學環節中,同學們都非常喜歡。學生願意在玩中學,這樣既補充了豐富的拼讀練習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激發了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在認讀的過程中,我還注重字音的糾正,如:“牀”“光”“望”“鄉”都是後鼻音,學生讀起來不容易讀標準,我採取的方法是:注意引導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聽師範讀。在識字教學我還安排了,給“生字寶寶”找朋友的環節,鞏固生字,同時也對反意詞進行拓展,同學們興趣極高。

這節課,我主要體現了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讀書、學習這一教學理念。在新的課堂環境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明顯增強。特別是: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我想問問你當時在思念故鄉的什麼人?你想對他說什麼呢?這一環節,培養了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想象能力,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不但增強了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創新能力,思念家鄉的情感態度得到了昇華。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16

今天學習《靜夜思》,我剛說出課題,小朋友們就很熟練地把這首古詩背了出來,背完還有不少孩子得意洋洋地說“我早就會背了”、“這個太簡單了”,看來孩子們早已熟知課文內容,學習熱情不會太高,得找個新高度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我把標題寫在黑板上,跟他們說:“這麼簡單的一首古詩,陳老師還是有些問題搞不明白,既然你們都已經學過了,那你們來幫陳老師解一解疑惑吧!”

我請小朋友看着標題,用標題裏的字回答我的問題

一,這首古詩是在什麼時候寫的?很多小朋友很快就能找到“夜”,說古詩寫在夜裏。

二,這是一個怎麼樣的夜晚?安靜的夜晚,孩子們也能答上來。

三,“思”是什麼意思,這個答案就五花八門了,有的說是思考,有的說是思念,還有小朋友把“思”和“詩”搞混了,因爲平翹舌音發的不是很準,把靜夜思誤以爲是靜夜詩,就是安靜的夜晚裏的一首詩。於是,我知道了學習這古詩的關鍵和難點,還是要讓孩子們體會詩人的心情。帶着這樣的教學目的和難點,我領着孩子們進入《靜夜思》。

第一句“牀前明月光”的理解,基本沒什麼問題。“疑是地上霜”中,我把關鍵字定在“疑”字上,我問大家“疑”是什麼意思時,教室裏出奇地安靜,沒人知道,大家都沉默了,於是,陳老師暗自竊喜,好,有不明白的就好!於是我讓大家把前兩句連在一起讀,再讓孩子們閉上眼睛,邊聽我說,邊想象。當孩子們閉上眼睛,我開始創設情境,“。明亮的月光灑在屋頂上、樹上、地上,天地間一片白濛濛的,就象,就象,就象。”我故意停住,這時,有小朋友接過話去了,“就象打了一層霜一樣,白白的”。很好,情境創設的目的達到,於是,我回到剛纔的問題,“疑”是什麼意思,好多小朋友舉手,我相信他們心中應該是有答案了。我點了一個孩子,他說“疑”就是“以爲”的意思。有出入,理解還是不夠。於是我緊接着追問他,如果是“以爲”的意思,那這句詩的意思也就是“以爲是地上打了一層霜”,爲什麼會以爲是霜呢?這個小朋友脫口而出,“因爲太象了!”,好,答案出來了,因爲相象,所以會那樣以爲。這時候已經有好多小朋友在一旁說了,“疑”就是“好象”的意思,“好象地上結了一層霜”。

“舉頭望明月”,我請了一個小朋友上臺表演“舉頭”,大家都明白“舉頭”就是“擡頭”的意思。詩人擡頭就可以看見明亮的月亮。我告訴孩子們,在我們中國,月亮代表團圓,每當月圓之時,家家戶戶都會很熱鬧地團聚。但詩人在這樣一個美好的月夜裏卻是隻身一人,漂泊在外。再不忍看天上的明月,於是,便有了“低頭思故鄉”。再問孩子們此時詩人的心情如何,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回答出難過,傷心,悲傷等詞。

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詩人的情感,纔不會在讀書的時候毫無表情地讀。當學生能讀出詩人是想念家鄉的時候,我就不失時機地問:他會思念家鄉的誰呢?學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說是爸爸媽媽,有的說是親朋好友,有的說是兄弟姐妹,有的說是老家門前的一棵樹,有的還說家裏的飯菜好吃。真是不能小看了這幫孩子。於是,我又聯繫實際,有些住校的小朋友,每週一來學校都要哭哭啼啼,爲什麼呢?大家說是因爲會想爸爸媽媽,想回家,所以很難過。到這裏,我告訴孩子們,你們離開家才一個星期,在學校裏有老師有同學陪着你,你都這樣難過,那我們的詩人呢,他幾年幾年地不能回家,在外面又沒有朋友,沒有人關心他是不是吃過飯了,也沒有人在天冷的時候叫他多穿點衣服。想想他該會多傷心啊!於是,所有的詩意都被孩子們解釋出來了,爲什麼別人都團圓,我卻要一個人呢!到這裏,我想我的教學目的已經達到了,教學難點也被孩子們自己解開了......

很欣慰的是,現在一(1)班的課文朗讀情況比較好,好多小朋友都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帶上感情朗讀課文。今天的《靜夜思》,王嘯宇、徐夢悅、謝駿、季心凌等幾位小朋友的個讀都贏得了小朋友們的陣陣掌聲。

這是孩子們入學以來的第一次古詩教學,讓我收益頗豐,感謝孩子門!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17

《靜夜思》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寫的,學生在幼兒園時就能背誦自如。所以,一上課當我剛揭示課題時,學生就在下面說開了,有的甚至就背誦起了《靜夜思》,看到這種情況,我停止了原先的教學安排,而是針對學生的已知水平,讓學生自由地讀《靜夜思》。注意要會認的生字。孩子們藉助拼音,認識了“低、靜、夜、舉”等要會認的生字。本課要會寫的生字有4個:“目、頭、耳、米”。這四個生字中,“頭”的最後一筆是點,孩子們特別容易寫成捺。我就用紅色的粉筆標註出來。及時糾正了孩子們的錯誤。

寫完生字,我讓孩子們誦讀古詩。看着學生搖頭晃腦地誦讀着詩句,聽着學生琅琅地朗讀,我想詩句的意思學生都懂,要不要再按照事先備好的課講解呢?最後我決定摒棄教案上的東西,讓學生在找朋友說詩句意思的基礎上,安排學生自己找朋友,準備表演《靜夜思》,事先我作了說明怎麼表演,一組三人,一人背誦古詩,一人在旁邊講解,還有一人表演詩人李白的情況。如在一生搖頭晃腦的誦讀中,負責解釋詩句意思的同學在邊上開始合着節拍一句一句的解釋,而此時李白也在臺上表演開了,一會舉頭望明月,一會低頭思故鄉等等。學生準備時的熱情空前高漲,人人都積極參與,出謀劃策,真正實現了新課程的學生主動參與,把課堂的自主權還給學生。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18

根據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的特點,我在教學中力求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中獲取新知,培養學生的能力。一句::他會思念家鄉的誰呢?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於是我又問他們:你們也有過想念爸爸媽媽的時候嗎?什麼時候最想?學生真實的感受讓學生理解了詩人的思念。突破難點。

在《靜夜思》這首古詩的朗讀教學上,應注重聯繫學生對生活的切實體驗:“你們有過想念親人的體驗嗎?具體說說當時的感受。那麼大詩人李白和你們一樣也是在這種心情下寫了這首古詩。”可以說,情感的共鳴,獨特的感受,會使語言文字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的圖像更爲鮮明、豐滿,從而內心掀起情感的波瀾,入情入境,與作者的情感達到共鳴。

本課古詩學生很多以前都曾經讀過,教學中注意了語言表達的培養。在教學中,用組詞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字義,加深對生字的記憶。如,光—光明、月光、燈光;舉—舉手、舉,用“大轉盤”以遊戲的形式複習生字。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19

《靜夜思》是一首深受孩子們熟悉和喜愛的唐詩,語言流暢,琅琅上口,淺顯易懂又意蘊深遠。詩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給學生提供了把握、體會、想象與表現的極大空間。它的旋律古樸、典雅,那低沉的、似吟似唱的旋律風格與詩歌結合得天衣無縫。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隻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着作者的心絃;舉頭仰望,低頭沉思,俯仰之間,神馳萬里,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

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所描寫的意境。所以,在學習這首古詩的時候,我首先讓孩子觀察背景圖,並交談了一系列的問題,幫助孩子理解古詩的大意。孩子對圖畫很有興趣,很快就理解了古詩意思。

學習古詩,另一方面也重在吟誦。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播放《靜夜思》配樂朗誦錄音,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的美。然後請願意讀的同學站起來戰時自己的風采,讓學生都很羨慕他,從而帶動其他同學也願意站起來讀。在學生試着讀過以後,我發現很多孩子對詩歌的節奏把握不準確,所以,我給孩子們範讀。而後,又通過小老師領讀、小組比賽讀、男女比賽讀,多種形式練習了朗讀,培養他們熱愛讀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朗誦、背誦古詩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

但是本節課也存在不足之處,學前班孩子,注意力時間較短,因爲在課堂中朗讀佔用時間過長,所以孩子在認識“明”、“月”等字的時候,明顯注意力開始轉移,影響了整節課的目標的完成。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更有效地調控課堂。

《靜夜思》教學反思 篇20

在教《靜夜思》之前,已經預料到大部分孩子已經會背誦。因此,把學生齊背課文和單獨背課文的這一環節由課的末尾提到了課的最初。實際上,讓他們背誦古詩是對自己在課前考察學情的進一步確認。果然,他們會背誦古詩,但仍存在字音咬不準,不知道怎樣停頓等問題。於是我肯定了他們很棒,能背誦詩歌之後,話鋒一轉,說:“你們雖然會背了,可是裏面的有些字音還沒有讀準呢”稍微的打擊,讓學生更專注地傾聽老師講課。

其次,孩子背《靜夜思》大致是不知其意的。大部分孩子都對第二行有疑問——疑是地上霜。抓住了這個難點,我首先用圖片的直觀呈現方式讓孩子們瞭解什麼是霜。接着讓孩子們讀讀第一行和第二行,說說李白覺得什麼像地上的霜,到底是一年級的孩子,很多孩子沒認真讀就開始亂猜“月亮”、“牀”,甚至猜到了“李白”,於是我讓孩子們別急,再仔細讀讀一、二兩行,第二次讀,很多孩子都有了新的體會,“月光像地上霜。”是啊,李白覺得月光灑在牀前就像地上的霜一樣。

此時如何讓孩子們體會到,當時李白外出遊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隻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着作者的心絃,此時的淒涼孤寂讓孩子們去體會可能困難了點。於是我試着讓孩子們想一想,你們覺得月光灑在地上像什麼,孩子們對這種充滿想象力的問題最有興趣了,有的說像一層白白的紗,有的說像白糖,有的說像條白裙子……是啊,爲什麼作者不把月光比作白紗、白裙,而是比作寒冷的霜呢?說明當時李白的心情如何?孩子們慢慢地體會到,李白當時孤單、寂寞的感覺,這樣對讀好這一句和理解第二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有很大的幫助。正因爲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無法立刻回去和他們團聚,所以纔有“疑是地上霜”的感覺。

像這樣突破難點,以點帶面的教學方法,在本課中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但靜下來仔細思考這堂課卻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在引導孩子朗讀古詩方面,如何讓孩子讀出這種古詩的韻味呢?要怎樣讀才能平仄分明又富有詩意呢?這些問題,在之後聽薛瑞萍老師的講座時,得到了一些啓發。古詩仍舊要讀出韻律美。最基本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就是很好的方法。總結一堂課,總希望自己在邊教邊悟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