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彙編15篇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6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彙編15篇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

1、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

由於恐龍距離我們年代久遠,誰也沒有見過,學生無法調動生活經驗來感悟。課堂上我利用多媒體展示大量圖片、調動學生對恐龍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認識恐龍、走近恐龍,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有人說,教是爲了不教。故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在精讀課文時,首先引導學生集體學習雷龍,用抓重點詞句、瞭解說明方法、感情朗讀等方法來感受恐龍的特點,總結了學習方法和步驟,爲後面的自學作了一個示範。劍龍、三角龍、樑龍等幾種恐龍由學生自主研究,通過表格填空,讓學生明確目的,帶着任務去讀書。在彙報時相機點撥,達成共識。這樣既激發了自主探求的`慾望、鍛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讓教學靈活機動,以學生爲中心,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檢查反饋來看,學生的思維被激活,回答都很精彩,都有自己的獨特感受,讓課堂呈現很多亮點,顯得精彩紛呈,煥發生機與活力。這正是學生在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主動積極性後產生的良好效果。

3、積累遷移,將文本語言內化成學生自己的語言。

小學語文改革的方向是“讀得進,記得住,用得出”。要在充分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在學習了幾種恐龍的特點後,我給了學生幾個畫面,讓他們抓住事物特點,運用多種說明方法進行描寫。這樣加深了學生對各種說明方法的認識,也初步學習了運用說明方法將事物寫具體的方法。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2

《太陽是大家的》寓意“世界是大家的”,只有全世界人民加強理解和信任,各國人民才能和平共處,人類纔會有更美好的明天,全世界的孩子才能共在一片藍天下,分享太陽的溫暖、世界的和平、社會的安寧。

我是這樣設計的: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感悟“太陽落山時的美麗,太陽一天的工作以及別國小朋友對太陽的期盼”。(因爲朗讀是語文課中閱讀教學的主旋律)我以學生熟悉的“晚霞”爲切入點,帶出“紅彤彤的晚霞”,再引出第一節和整首詩歌,讓學生整體感知詩歌所描寫的美景和太陽給小朋友帶去的快樂和希望;再通過品讀、評讀相結合,又以老師的範讀去感染學生,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培養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在讀中感悟、體會詩歌所蘊涵的寓意“世界是大家的”,也使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讓這節課學生讀得充分,悟得也輕鬆。

在這節課上,讀是重點,可就在讀這一方面,由於我的評價語的模糊沒有針對性,導致學生在讀上沒有一點進步;朗讀的次數雖然很多,但只是少數同學在讀沒有照顧到全體學生。結果在後半節課時,有少數同學覺得無所事事,有些散了。學生的問題我在課堂上感覺了事情的變化,可不知道怎麼挽回。這可能是經驗不夠吧,或者是我沒有把面向全體學生這個理念貫徹到腦海裏吧。

而且學生和我預想的也有差距,當我在出示卡片“彤” 和“紅彤彤”讓學生讀,並問學生你發現了什麼時,(因爲朝讀課時我指導過預習範讀過課文)居然學生都說是多音字。害得我解釋了半天。

通過這節課,我知道了,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鍛鍊自己。備課時不光備課本,更要備學生。備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

果園機器人

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科普文章,適合學生閱讀。在教學時,我讓學生自讀課文,想一想你認爲哪些語句很有意思。自讀後,我讓學生自由發言。有的說”沒電了,機器人就會餓倒”很有趣,因爲把機器人寫得就像人一樣會餓肚子,而不是寫它電量不足,這樣的寫法很有趣。有的說機器人撿水果吃很有趣等,每個學生都在大膽地訴說着自己的發現,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也學會了這種擬人的手法。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3

《珍珠泉》這篇課文用優美的語言描寫了珍珠泉水又綠又清,水泡既美麗又有趣,表達了作者對珍珠泉、對家鄉的讚美和喜愛之情。這節課,我重點抓住《珍珠泉》一文中對珍珠泉的美麗和有趣的描寫做文章,通過啓發和引導,讓學生對珍珠泉的美麗和有趣產生更深的印象,諸如泉水的“綠”、“深”、“清”。水泡的“色彩斑斕”、“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作者如何寫“綠”、如何寫“深”、如何寫“清”,如何寫泉水冒水泡??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的觀察興趣,鼓勵學生的寫作興趣。

1、泉水的特點。泉水的特點是:綠、深、清。我讓學生充分的想象:那樣清,清得能倒映出 ()。水是那樣清,清得就像 ()。從而讓學生感受泉水的美,爲進一步的朗讀做基礎。具體感受完三個特點後,我創設了讓讀書能力教好的學生讀原文,其他生想象畫面,爲學生感情朗讀提供了語言環境。

2、有趣的水泡。課文從水泡的形、動、色三方面介紹了水泡的有趣。在學習水泡的形時,我讓學生充分談感受,又重點指導了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之中感受重點。這樣既可以鍛鍊學生的'朗讀能力,又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在學習水泡的顏色時,我讓學生自己去找讀懂了什麼?水泡的顏色多從哪看出來的?怎麼讀?從讀中品味水泡的美感。

3、通過以上的學習,學生已深深的感受到作者是多麼喜歡珍珠泉,同時我也感受到學生也已經深深的愛上了這眼清泉,在他們心中有了一種表達需要。這是因爲我設計了:假如讓你介紹珍珠泉,你會用什麼語氣介紹,什麼心情?爲什麼會這樣?學生會以作者的身份讀出自己的感受,全文的朗讀一氣呵成.

4、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

本課的課後給了一個資料袋,裏面介紹了我國各具特點的泉,爲了擴充知識,我讓學生自主閱讀,找到介紹的泉水及特點,在學生的彙報中,我又及時補充圖片加深視覺上的印象。同時,補充了我國的五大名泉。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4

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我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圍繞“你看到一個怎樣的奶奶?”這一話題展開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去發現,在小組合作中討論,在交流中感悟、延伸。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比如,學生在第七自然段的探究性學習中,能準確地找到描寫奶奶動作的詞句來分析奶奶的性格特點,特別是對“挑”字的把握,準確地抓住了奶奶慷慨大方的特點。再如,在將奶奶前後兩次笑的對比探究中,學生都有自己個性化的發現,而且認識逐漸深入,不僅認識到奶奶的心情高興,而且挖掘出奶奶對孩子們那種無私的愛,在一步步的探究中,奶奶的`形象越來越高大。學生對探究性學習的話題非常感興趣,也樂衷於發現和探究,思維活躍,發言積極。這使我發現,只要我們爲學生創設好準確的學生感興趣的探究性學習的主題,學生的積極性和探究能力往往是令人吃驚的,其中學生個性化的理解與創造性的回答,也往往令教師驚喜不已。

由此可見,探究性學習作爲合作探討共同提高的學習,還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創造精神,值得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大力提倡。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5

在課堂上,教師是知識的指導者、引導者。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把握教材,機智地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靈活地加以引導,課堂上教師能夠機智的處理問題,會讓整個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在教學《畫楊桃》一課時,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的機智是課堂的靈魂。在教學中由於自己的教學不夠機敏,致使課堂上的許多亮點沒有爆發出來。我認爲在課堂上需提高引導的機智和評價的?

如果我能及時讓其他學生對這位學生的說法進行評價,說說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學生就會各抒己見,說明自己的看法。課堂上就會出現不同的聲音,思維產生碰撞。同時也進一步地深化文章的主題:當別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樣時,不要忙着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

提高引導的機智

課堂上教師的引導尤爲重要,它可以讓學生雜亂的思維變的有序、深刻;同時也能使知識的掌握更具條理性。而我在教學《畫楊桃》一課時,恰恰忽視了對學生的引導作用。如當學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不是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敘述,而是在複述課文時。我這樣處理會更好:再找一個學生用概括的'語言說說主要內容,然後引導,我們在說文章主要內容時,如果能用簡短、概括的語言敘述就會更好,而你好像是在複述課文內容。這樣一引導學生就知道如何說文章的主要內容,對其他同學也起到指導的作用。

再如,在教學理解老師的一段話時,如果這樣處理學生的理解就會更深刻些。讓學生把老師說的這段話都來讀一讀,再談自己的理解和體會,學生的思路就會更清楚,理解起來會更順暢。在指導學生朗讀時,當發現學生讀的並不理想時,教師加以示範朗讀,效果就會不一樣。

通過上《畫楊桃》一課,我認爲自己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自我提高:

1、深入鑽研、挖掘教材,靈活地處理教材。

2、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機智。

3、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處,提高評價的能力。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我將在這門藝術的殿堂中不斷提高。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6

本文是一第一單元的第一課,講述的是一個小女孩得到了老師獎勵的小藍裙,小藍裙給家裏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使這個小鎮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說明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完美的生活態度。反思本節課,在以後的教學中能繼續發揚的我認爲有以下幾點:

一、關注四年級的訓練重點,讀寫結合。

語文教學始終離不開閱讀與寫作,閱讀是吸收,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輸出,是閱讀的運用。寫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閱讀,是閱讀能力的最高體現;閱讀爲寫作奠定基礎,是寫作的必要鋪墊。

新課伊始,回顧完課文的主要內容後,再一次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瞭解作者的寫作順序(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走進課文劃分段落,從哪到哪是起因,起因是什麼?到哪又是經過,經過怎樣?到哪又是結果,結果如何?明確敘事文的寫法,爲課下的練筆作好鋪墊。

二、批註式閱讀真正走入課堂。

這節課我採用課中專題批註。讀懂重點內容,學習語言文字,是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因此,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圍繞教師設計提出的問題“文中出現了幾次不協調,爲什麼不協調,寫出你的想法”進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採用默讀——批註——交流的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了學生,學生在靜靜的思考中書寫出自己真實的感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其中付鵬寰同學還有一個重大發現不很協調——不協調——很不協調,三個不協調之間是曾層層遞進的關係,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三、結合課文,聯繫生活,滲透德育。

正所謂:水本無波,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當學生們瞭解了小藍裙把小女孩家裏的不協調變得協調之後又給小鎮帶來的巨大變化後,挖掘出了本文的主旨,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進而請同學說說生活中有哪些不協調的地方?孩子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有的談到了班級中的不協條之處,校園中的不協調,家庭中的不協調,社會中的不協調,世界的不協調。把課堂推向了高潮,思想與思想撞擊的智慧之花就這樣在課堂上競相綻放。學生讀書的目的,在這種思想的滲透中、靈魂的淨化中得到提煉和昇華。我們的語文教學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和空洞無力的說教,而是一個充滿活力的開放的語文學習的殿堂

四、板書設計:

提示性強,突出了板書的實效性。課堂永遠是一們缺憾的藝術。

設計中還存在如下不足之處:

1、讀的不夠。

縱觀整堂課,如帶有三個不協調的句子應對比讓學生來讀,抓住重點詞“不很”“不”“很不”在讀中感受他們層層深入的關係。還有結尾處應讓同學們想象一下變化後的小鎮是什麼樣,讀出那種驚喜讚歎的感覺。

2、備課不夠細緻。

文中出現三次不協調,實質有四個不協調之處,第四處沒能及時總結。應讓學生找到,總結出來。如這樣設計:還有一個不協調的地方,想想會是哪?如果讓你在不協調前面加一個詞,你會填什麼?爲什麼這麼填?這樣就完整。

想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太多,無論是對於教材的解讀還是對教案的設計,無論是對課堂的調控還是對學生的把握都還不夠成熟。這都需要我去好好學習,本着爲學生負責的態度認真鑽研,時時總結,常常反思。

“好上課——上好課——課上好”,是我教學的追求,我會繼續努力。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7

在教學《瀑布》一課時,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激情引入,整體感知。

首先我激發興趣,創設情境,把學生帶進詩中所描繪的又被多媒體所再造的瀑布情境中。真實的瀑布,動人的音樂,激情的範讀,三位一體,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學生的心絃被扣動,思維被激活,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2、通過讀,感悟語境,體會氣勢。

文中第一節比喻瀑布的水聲“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鬆林”。讓學生觀看“浪濤翻滾,松濤轟鳴”,的動畫,在此基礎上學生感情朗讀,揣摩作者是如何用準確、生動的比喻突出了瀑布先聲奪人的非凡氣勢。這樣避免了對比喻句作複雜的講解,讓學生從自身體驗語言的美麗,體會瀑布的雄偉氣勢。文字的音效化將學生的體驗與重點句的欣賞,理解結合起來。

3、質疑啓思,突破難點。

新課標特別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要讓學生自己與文本對話,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自我出發去感受,去理解。“你喜歡哪小節?”“讀了這小節,你發現了什麼?”這些問題促進學生作個性化的選擇性學習。學生分組討論,每個孩子能自由、大膽地參與交流,表達自己的見解。學生思維碰撞、相互啓發,在協作交流中逐漸學會與人交往、溝通,消除人際交往中的自卑、緊張心理。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和獲得成功的可能。這樣營造了民主、寬鬆、愉快的教學氛圍,構建了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的新型師生關係。“千丈青山襯着一道白銀”用“掛”與“襯”作對比,引導學生觀察動態圖,此時學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瀑布”與“白銀”的相似以及“襯”字的貼切。這樣有利於引導學生以語言文字爲依託,揣摩語言文字的內涵,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4、審美陶情,融爲一體。

欣賞完瀑布的色彩美之後,我再用錄像展現了第三節描寫的近看瀑布的.情景。當學生欣賞到瀑布飛流直下,騰起水汽,緩緩飄落,如煙、如霧、如塵的美景時,他們陶醉了,此時的情感與作者產生了共鳴。爲這種親自體會到大自然的美而愉悅。這種審美感知力也就是審美素質的核心。在多角度欣賞了瀑布的壯麗和柔美之後引導學生自讀感悟,互讀點評,用聲音之美展現文字之美,景物之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反覆誦讀,在讀中揣摩語言,欣賞景物;在讀中陶冶性情,擴展想象;在讀中獲得美的享受,進而達到純熟的境界。贊科夫說“藝術作品首先要激發兒童的思想情感,其餘工作都應當是這些感情的自然結果。”

不足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不能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雖然能較好地引導學生朗讀,但學生模仿朗讀多過於自身慢慢從朗讀過程中體會。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8

《一面五星紅旗》主要講述了一位中國留學生在國外漂流時遇到了危險向麪包店老闆求助,麪包店老闆要求他用國旗換麪包,但他卻拒絕了。麪包店的老闆被他愛國的精神所打動,毅然承擔了留學生所有的醫療費用。文章對人物的語言、行動、神態的描寫生動傳神。課堂上我注意引導學生學習語言,品悟詞語,在朗讀和表達中滲透愛國主義情感教育。

(一)創設情境,鋪墊“愛國情”

五星紅旗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並不能真正明白“五星紅旗”所蘊涵的沉甸甸的意義,如何讓三年級的孩子來理解這個問題,對孩子們理解文本中的“我”的.行爲有着極爲重要的鋪墊作用。所以課前一開始,我就向學生提問“你對國旗有哪些瞭解”。再有教師引導:國旗是我們的國旗,我們應該尊敬和愛護它,它是祖國的象徵,引出課題,並指導讀好課題。

(二)自主讀文,感知“愛國情”

語文課堂教學中,孩子是一個獨立的閱讀個體。要關注這一學生學習行爲,在初讀文本的教學過程中,給孩子們創造了獨立閱讀的學習空間,鼓勵孩子自主閱讀,讀出文中的愛國情來。然後學生自主獨立讀課文,再充分地交流理解。此時,教師作爲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便點撥孩子們從“找我當時的處境。在什麼情況之下我不願意拿國旗來換麪包”中,讓學生真切地從旅居海外留學生身上品出了沉甸甸的“國旗情”,感知到“濃濃愛國情”,對留學生油然而生敬佩之情。以及麪包店老闆前後態度爲什麼會發生變化呢?到底是什麼感動了老闆?引出下文,我的愛國舉動。

(三)品味語言,體驗“愛國情”

“愛國情感”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是個虛幻、空洞的詞。如何引導學生感悟文章中的愛國情,便成了教學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我在教學中重點引導學生研讀重點詞句,感悟愛國情,體驗愛國情,把愛國之情融入到紮紮實實的語言實踐中。沒有的語言實踐,熱愛祖國的說教自然成了“空中樓閣”。而語言實踐就是要帶領學生研讀文本,反覆品味,切己體察,讀出文中情,讀出文中味,讀出融入孩子自己的情感的文本味來。如在指導學生感悟“我搖搖頭,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鮮豔的國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等重點句子時,首先學生自由讀重點段落,勾畫出令我感動的詞,並說說你的體會,再讀。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吃力、趔趔趄趄”,從中品出了留學生身上沉甸甸的愛國情意;接着,再給予學生閱讀的空間,讓學生帶着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自由感情讀重點語句,讀出自己的內心真實的情感體驗來,切實地體驗到留學生身上濃厚的愛國情思。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得到了“言”,感受到重點語句中每個字詞裏所蘊含的“愛國情”;“我”的愛國情與孩子生活中的感性的愛國情融爲了一體,使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得到淨化與昇華。

當然在這次教學活動中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在調控課堂教學發展中,語言的精練和機智有待錘鍊。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9

語文園地是以一種複習的形式出現,不像其他課文的內容富有趣味性和生動性,所以我更注重在學生心中培植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自信,創設多種多樣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積極自主學習的樂趣,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

一、根據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創設情境

1、根據孩子愛表現、愛張揚的心理和求知慾強的特點,我採取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習,讓學生在小組交流中把自己的見解和了解的知識與同學交流,互相學習和幫助。這樣對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時也避免了只鍛鍊小部分,忽略大部分的局面。

二、引導學生髮現規律、延伸拓展

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文本資源,引導學生從中發現字、詞、句的規律,並進行遷移。如教學“我的發現”,我先引導學生通過讀句子,發現每個句子裏的加點字的意思不同,接着引導學生仿照例子說一些類似的句子,加深字義的理解。再出示其它意思把學習點拓寬。然後問:“你還知道哪些字的意思也會變的嗎?”這一環節的安排,意在引導學生體會在語文學習中一字多義的.現象非常普遍,同時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拓展性訓練。

“讀讀認認”的內容是一首兒歌,文字淺顯易懂,我通過讓學生在讀中發現,找出文中介紹了幾種樹,它們各有什麼特點後進行多種形式朗讀,如:師生接讀、男女生對讀等。在學生通過讀對所介紹樹木有一定的形象概念時,我播放幻燈片,並配上優美的音樂,讓他們欣賞兒歌裏介紹到的樹木,用直觀形象的形式加深記憶,感受大自然的美。

語文教學的課堂既廣泛又靈活,我們應該大膽、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進行創造性的語文教學活動,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才能真正成爲學生學習的樂園。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0

《果園機器人》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主要是一篇體現電腦神奇的文章,介紹了果園機器人的特點,內容簡單,比較有趣。因爲課文內容比較簡單易懂,因此我也不打算多花大力氣去講解這篇課文。

我先讓孩子們自己讀課文,把生字解決了,把課文讀通順;然後就是檢查他們的預習情況;本來我想讓學生再讀讀課文,說說果園機器人怎麼樣?哪些地方有趣?找出文中的句子讀一讀。後來我想還是讓學生再讀讀課文拋個大問題給孩子們吧!讓孩子來說說自己讀了課文知道了什麼?學生 交流說:“我知道了這個機器人很有趣?”“如果沒有電,機器人要‘罷工’。機器人會‘罷工’像人一樣,很有趣。”這時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罷工”,學生繼續交流:“沒有了電,機器人會‘餓倒’。這個地方我覺得很有趣。”“我知道機器人很聰明能幹。”師點撥: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學生通過找、讀句子理解了課文。

其實學生尋找理由的過程,就是把課文重點的`句子,精彩的句子梳理了一遍。對於長文,略讀課文,我覺得要克服面面俱到的通病,要學會對教學內容進行大膽取捨,善於突出重點。當學完後再讓學生說說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大家再商榷解決,對於重點的孩子們沒有提到的,這時我們可以發揮主導作用了,引領孩子們去理解。這樣使孩子們真正學到了知識,解決了孩子們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且也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應該說每篇文章都可以找到它的突破口和支點,叩其一點,散發開去,牽動對全文各部分的閱讀感悟,就能實現閱讀結構的優化。關鍵是我們老師能深入的理解課文,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把握課堂,多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深入理解新課標的精神,提高效率這個目標就一定可以實現。教師“教”的時間壓縮了,相應地,學生“學”的時間就增加了──學生在閱讀時就有時間進行感受、進行理解、進行欣賞,進而真正感受學習語文是快樂的幸福的。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1

一、學生的原創性在設計課中的體現。

本課在教學中我關注學生的原創性。在課的引入部分,讓學生看老師是如何由兩張彩紙變成一頂博士帽,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再欣賞大師、老師、小朋友設計製作的帽子,層層總結。大師的帽子具有時代性、地域性。老師的帽子是由各種不同的造型、不同的裝飾材料設計的,而欣賞小朋友的帽子又別具一格,具有功能性。通過欣賞作品,讓學生開展帽子的設計教學和創作。我個人覺得這一原創性展示是有必要的,而且也有助於學生對帽子的理解和學習本課的興趣。讓學生感覺到設計帽子並不是難事,人人都可以做到,而且做得很好。

二、帽子設計突出“新”字。

帽子是常見的生活用品。學生們都非常熟悉,要讓學生畫一個帽子不是一件難事,但要學生設計一個帽子,對於學生來說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爲設計必須是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在“新”字上做文章。結合帽子設計的三個要點,分別是造型、裝飾、功能。讓學生在這三個要點上求新。如:造型新主要通過誇張、變形;裝飾新關注顏色漂亮、圖案豐富、裝飾物多樣等;功能新主要通過對生活中的需要來設計,如:音樂、防困、太陽能等。這一系列的教學通過學生的討論、作品的欣賞、教師的點撥、課件的輔助等,達到讓學生理解、明白設計的方法。通過這一主要環節的教學,讓每位學生都能成爲帽子的設計師。從教學的效果來看達到了目標。

三、人文性在美術課中的落實。

設計將其定位於純粹的技術,設計的作品肯定是失敗的,教學也肯定是失敗的。現代設計凸現的是人文性,富有人性化的設計纔會是成功的設計作品。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特別關注帽子文化的滲透。讓學生通過課前的調查、收集帽子的.相關知識,並在課堂上作介紹。另外,我在本課的教學中將“生活需要美,美需要我們去創造”作爲本課的課眼。讓學生明白設計帽子不是本課的最終目標,本課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明白一點:美術是爲生活服務的,我們的生活需要美,美需要我們去創造。讓本課的內涵得到提升。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本課的教學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如課的時間較緊,設法讓學生將想法都一一表達,有一些知識點只能點到爲止作品的展示沒能進行充分的評價;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還不夠到位等。我想經過不斷的反思和實踐一定會得到提高。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2

《南極風光》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它不但語言精練、準確、規範,而且生動、形象,將自然美與語言美渾爲一體,尤其是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更使文章增色不少,爲朗讀教學提供了極好的素材。

縱觀整堂課,我在課堂中十分重視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先前要求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語氣,結果卻不盡人意。後來通過引導讓學生在“讀、思、議、想” 的過程中理解了課文內容,感悟到了南極風光的美麗、奇異、神祕、迷人,有了初步情感體驗的.基礎上,範讀引悟、自然領悟、美讀品悟,學生的情感被激發,讀起來抑揚頓挫,情感流露於表情之中,達到了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要求,給人美的享受。

鑑於課文內涵豐富,我重點抓住南極冰雪、動物、南極光三個方面,有重點的讓學生感悟,針對不同特點採用朗讀、觀察、合理想象等多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對每一方面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媒體的使用,語言的訓練,必要的練筆,小組的合作,有序、有法、有度,達到良好效果。但我也發現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呈現異常興奮的狀態、學生的質疑能力較薄弱。我想:今後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指導學生有效的合作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提問技巧的傳授與培養。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3

於永正曾說:“課前,教師先得與文本對話,即鑽研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取得和學生對話的資格,進了課堂才能引導學生和教材對話,才能和學生交流。我備課沒有什麼決竅,就是翻來覆去誦讀、默記。當讀出了自己的理解、情感,讀出了文章的妙處,讀出了自己的驚喜,我便敢走進課堂。就這篇課文來說吧,課前,我看了一些教學設計、教學實錄,知道了上這節課關鍵,然後我反覆研讀教材,瞭解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設計課型結構時,在腦海裏也強烈地進行了一番思想鬥爭。其實這篇文章是淺顯的,學生一讀,就能找到關鍵句,瞭解文章要告訴我們的就是什麼是創造力。曾經想過用一課時,結束教學,可又怕“蜻蜓點水”,學生不能真正地理解。因此就有了本節課的教學設計。

一、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教學《切錯的蘋果》一課時,疏通好課文後,我把故事中的對話找了出來,用大屏幕出示。我先讓孩子們合作朗讀表演這一段對話,注意人物的動作。孩子們讀得興趣盎然,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我趁勢進一步引導:“孩子們,課文在寫對話時,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動作來寫。我們能不能走進人物的內心,重新給它加一段提示語,試着來描繪一下人物的神態、語氣呢?”自己試着說一說,然後和同桌交流一下。孩子們思維的火花被點燃了。他們的答案精彩紛呈:

他昂着頭,挺着胸,神氣地說:“我要讓你看看裏面藏着什麼。”

他神祕地說:“我要讓你看看裏面藏着什麼。”

“我知道里面是什麼。”我不以爲然地說。

“我知道里面是什麼。”我不假思索地說。

“不,你不知道的,還是讓我切開給你看吧。”他得意地說。

“不,你不知道的,還是讓我切開給你看吧。”他自豪地說。

“不,你不知道的,還是讓我切開給你看吧。”他眨了眨眼睛,賣弄地說。

“不,你不知道的,還是讓我切開給你看吧。”他迫不及待地說。

“看哪,裏頭有顆五角星呢!”他興奮地叫了起來。。

“看哪,裏頭有顆五角星呢!”他一邊叫,一邊跳。

這裏,他們的朗讀自然是聲情並茂。另外從他們的神情中我感受到了他們已經沉醉在了學習的快樂中。

二、動手操作,練說解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是我本課教學的`最深刻體會。在教學重點段時,我把一個大蘋果拿到課堂上,在表演切蘋果時,我故弄玄虛,把蘋果豎着從頂部切到底部,找不到五角星,學生激動的糾正我:應該攔腰切下去。這一比較學生直截了當明白了蘋果中的“五角星”實際上是蘋果的核被從中部橫切開得到的。

許多學生第一次切,是找不準腰的,所以我讓他們觀察後再切。通過學生的親身實驗,他們明白了“攔腰切”的腰應該指的是什麼地方。教學中,我沒有包辦學生的認知過程,而是讓一名學生先切蘋果,觀察後交流:他是怎樣切蘋果的,你有什麼發現?在切一切、議一議中,難點得以突破,更重要的是學生獲得了直接的體驗。同時結合操作,通過讀句,理解了當作者看到蘋果裏的五角星時的驚訝於震撼,更讓學生從動手實踐的角度深刻理解這種切法的魅力所在,才能與一般的切法形成對比。

三、鏈接生活,真情體驗

這篇課文的最後自然段是教學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句與句之間跳躍性大,又須穿插必要的詞語解釋,學生不易弄懂。我精心設計,搭橋架梯,串聯讀講,讓學生較爲順利地理解語句意思,全段意思也能一氣貫通,並能領會課文主旨。不但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深了對人物內心的體驗,更重要的是將課堂與生活“鏈接”,感受到了創造離我們不遠,從而使自己的個性得到健康發展。

通過這節課,我認識到:一節課,不管從哪個角度去設計,都要藉助文本踏踏實實的滲透語言文字訓練,哪怕是一點,就一點訓練到位,切忌訓練點 “蜻蜓點水”式的到處飛,這樣只能使教學浮於表面。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4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描寫了夏日公園裏一池荷花盛開時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爲一體的感受。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力,描寫了荷花的清新美麗,展現了一幅各具姿態、色彩明豔,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畫面,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

1.感受荷花美麗的姿態,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培養對大自然美的體驗。

2.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等語句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抓住閱讀,培養語感,體會“冒”字。

荷花這篇文章對於閱讀教學來說是十分合適的文本材料,課文中許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流動,因此在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學生對於文本閱讀的掌握,讓他們用自己的情感去朗讀課文,體會課文。

那麼如果去有情感地體會課文呢,這就要去抓住一些重點的詞句,進行分析,體會,對詞句進行一定的品讀,研討,深入到文本中去。對挨挨擠擠、冒、露這些具有特點的詞語的分析,來體會荷花的形態,在學習冒這個詞語的時候,我讓學生當自己就是荷花,我問學生:荷花荷花你爲什麼要冒出來呢?學生有的回答:荷葉挨挨擠擠的,我只能冒出來呢。有的回答,我想早點呼吸到新鮮的空氣,看看美麗的天空。有的則回答,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既是對冒這個字的形象解釋,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鍛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2.讀讀、畫畫、說說,品讀課文,感悟語言。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課文第2小節時,我採用了創設了讀讀、畫畫的學習活動,抓住這節中的一些精言妙語——描寫荷花各種形態的句子,如何引導學生感受荷花姿態的婀娜,讓學生有滋有味地進行誦讀。當看到學生讀書目在紙上,心人書中時,爲了進一步引導學生細細品味荷花的各種美姿,激發學生地的興趣,我讓學生選擇你喜歡的荷花的姿態畫一畫,說一說,通過動動手,動動口,引導學生將文本語言內化,使學生從文本的語言中感受荷花的美,體會作者的情,在賞讀中培養審美語感。

3.拓展思維,激發想象,積累運用。

在第2小節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欣賞一池嬌豔多姿的荷花,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荷花的美,體會到小作者爲何會陶醉在其中,從而達到讀者、作者、文本三者之間的共鳴。這樣,學生纔能有感而發,有話可說。而後通過媒體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展開想像,說一說:蜻蜓和和小魚會對我說些什麼?讓學生用學到的課文語言來讚美荷花,並因此轉化爲學生的語言背景,進入潛意識之中。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學習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來仿寫其他的花。在這個任務上,我首先是讓學生先去熟讀課文是怎樣用有的……有的……有的……來描寫荷花姿態的,分成了幾種,學生很快就歸納出有三種,一中是沒開的,一種是開了兩三片的,一種的全開的。接着我又讓學生想象下,荷花池中除了這三種姿態的荷花,還有沒有其他的荷花了?如果你是荷花,你想怎麼樣地站在荷花池中呢?學生的思維被打開了,有的說:有的荷花低着頭,好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說,有的荷花仰着頭,挺着胸,向大家展示自己美麗的身姿。有的說,有的荷花在風中翩翩起舞……到這裏爲止,我先用有的……的句式讓學生學會了說荷花。

接着我讓學生想象下,讓你說說其他的花你會嗎?也說說其他花的三種姿態,好的學生馬上就能夠舉一反三,但是還是有部分學生不知道怎麼說,這時候我告訴他們,也可以用用替代法,把荷花替代成其他的花,這樣一些思維不開闊的孩子也能夠試着說一說了。在佈置作業的時候,根據學生情況的不同,對於任務我也有着不同的目標。

針對優秀學生的要求:能夠自己選擇一種花,自己獨立完成,最好有自己的語言。

針對中等學生的要求:在學習第三自然段的時候,曾經用有的有的,說過集中荷花,可以把其中的荷花替換成其他的花。

針對學差生的要求:參照課文第二自然段,直接用其他花替換荷花,其中要注意點是,只有荷花有蓮蓬,如果需要寫桃花則不能寫葉子,桃花先開花後長葉子。

這樣就讓每個學生都得到了鍛鍊的機會。創設情境,讓學生儘快進入課文角色,可以優化學生的思維空間,激發學生思維的活力。

三、不足之處

本課對荷花的描寫有絕妙筆墨,在課堂上應該給學生留出小練筆的時間,但是由於給學生留的朗讀的時間較多,小練筆就捨棄了,在下一步的教學中,還應該做到有所取捨,要抓住課文這個例子,做到有針對性地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更要切實以教材爲例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展示荷花圖片,導入新課。然後理解課文,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中哪些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爲什麼喜歡這一句話?應該怎樣去讀?指導朗讀。接着讓學生把三種姿態的荷花用一句話連起來說一說。板書:香、多、美。想象:荷花還有其他的姿態嗎?假如你就是碧綠的荷葉,潔白的荷花,生長在池塘中,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最後創設情境,學生邊聽邊看邊想。讓同學把剛纔那種奇妙的感受告訴大家(學生髮揮想象,談感受)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

在課堂中,也有一些出彩之處,比如,我請孩子勾畫出製作“冰透鏡”過程中表示時間和動作的詞語,並請孩子彙報製作過程。

彙報完了以後,有許多的同學都高高舉起了手,指名一生說,他告訴我“冰透鏡”的實驗與他們在科學課上學習用放大鏡聚光着火的道理一樣,此時馬上又有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我在家裏也作過這樣的實驗,當時是夏天,太陽比較大,但是我還是等了很久,可是在南極洲,冰天雪地,那麼寒冷,幾乎感覺不到太陽光,他們要多久才能點燃火呀?”此問題一提出,我相機引導學生學習:“一分鐘,兩分鐘……”“省略了什麼?”“說明了什麼”,“能替換成其他詞語嗎?試着讀一讀,進行對比。”從而引導學生理解他們聚集太陽點火等待的.時間特別的漫長,體會其艱辛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