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高中語文《祝福》教學設計(精選5篇)大綱

高中語文《祝福》教學設計(精選5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98K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中語文《祝福》教學設計(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語文《祝福》教學設計(精選5篇)

  高中語文《祝福》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理解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認識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2.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體會並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教學重點】

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

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

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教學方法】

點撥、分析、研討。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單元學習介紹:

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

小說的結構: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小說的學習方法:P3

我們在初中曾經學過魯迅的小說《故鄉》、《孔乙己》,其中由活潑可愛而變成麻木愚昧的閏土,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孔乙己,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學習的是魯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說——《祝福》。

二、介紹背景:

《祝福》寫於1924、2、7、,是魯迅短篇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發表於1924、3、25、出版的上海《東方雜誌》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號上,後收入《魯迅全集》第二卷。

魯迅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後,帝制政權雖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治,封建社會的基礎並沒有徹底摧毀,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他們過着飢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壓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魯迅在《祝福》裏,深刻地展示了這一時期中國農村的真實面貌。這一時期的魯迅基本上還是一個革命民主主義者,還不可能用馬克思主義來分析觀察,有時就不免發生懷疑,感到失望。他把這一時期的小說集叫做《彷徨》,顯然反映了其時自己憂憤的心情。但魯迅畢竟是一個"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他決不會畏縮、退避,而是積極奮鬥。

《祝福》這篇小說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的社會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對勞動婦女的摧殘與迫害,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指出徹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三、基礎過關

注音

謬種浸漬陳摶儼然瘦削形骸荸薺

草窠桌帷訕訕蹙縮渣滓歆享窈陷

牲醴煙靄瓦楞塵芥朱拓監生炮烙

咀嚼執拗間或一輪

四、研習課文

1、理清情節,瞭解倒敘的作用。

設置懸念,使讀者急於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寫祥林嫂在富人們一片祝福中死去,造成了濃重的悲劇氣氛,而且死後引起了魯四老爺的震怒,揭示了祥林嫂與魯四老爺之間的尖銳的矛盾,突出了小說反封建的主題。

五、播放電影《電影》

六、佈置作業。

思考問題

祥林嫂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誰應該爲祥林嫂的悲劇負責?

第二課時

一、分析祥林嫂形象:

學生討論話題:祥林嫂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

預設問題:

誰是害死祥林嫂的兇手?

祥林嫂有沒有反抗精神?

[點撥分析]

1.開端部分:

①祥林嫂爲什麼要到魯家做工?

②祥林嫂是怎樣對待使她"嫁而守寡"、"備受虐待"的宗法制度的呢?

③祥林嫂在魯家的生活是極其悲慘的:爲什麼說她"反滿足"?

2.發展部分:

同一只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手,伸出了兩條繩索,捆住了婦女的脖子,朝着相反的方向緊勒,要把勞動婦女置於死地而後快。祥林嫂當時就處在這種極端悲慘的境地中:族權迫使她寡而再嫁,夫權又視此爲奇恥大辱,使她忍辱含冤,永遠生活在恥辱之中。祥林嫂以後的悲劇,都是由此而引起的。那麼,祥林嫂是如何對待新迫害的呢?

3.高潮部分:

①祥林嫂爲什麼又一次來到魯四老爺家?

②有人認爲,喪夫失子有偶然性,這種看法對不對?

作者開始把批判的筆觸由封建夫權、族權擴展到封建政權。按照封建宗法觀念,婦女"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一旦喪夫失子,則連在家庭中生存的權利都被剝奪了。因此,"大伯來收屋"使祥林嫂走投無路,只好再一次來到魯家。她到魯家後,又遭受了更大的打擊。

③在魯四老爺,人們對待祥林嫂這個"嫁而再寡"的不幸女人態度如何?

A.魯四老爺的態度:

B.人們的態度:

C.柳媽說鬼:

4.結局部分:

她希望人死後有靈魂,因爲她想看見自己的兒子;她害怕人死後有靈魂,因爲她害怕在陰間被鋸成兩半。這種疑惑是她對自己命運的疑惑,但也正是這種疑惑,這種無法解脫的矛盾,使她在臨死前受到了極大的精神折磨,最後,悲慘地死去。

從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的宗法制度正是用政權、族權、神權、夫權這四條繩索把祥林嫂活活地勒死的。

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正是舊中國千百萬勞動婦女悲慘遭遇的真實寫照。作者正是通過塑造祥林嫂這一典型人物,對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進行深刻的揭露和有力地抨擊的。

小結:

祥林嫂是生活在舊中國的一個被踐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視的勤勞、善良、質樸、頑強的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祥林嫂的悲劇是一個社會悲劇,造成這一悲劇的根源是封建禮教[政權、神權、族權、夫權]對中國勞動婦女的摧殘和封建思想對當時中國社會的根深蒂固的統治。

許壽裳說《祝福》的主題是“不慘在狼吃阿毛,而慘在禮教吃祥林嫂”。

討論:關於祥林嫂眼睛的肖像描寫。

“順着眼”“順着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沒有神采”“眼睛窈陷下去”“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他是一個活物”。

第三課時

一、分析魯四老爺:

魯四老爺是當時農村中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頑固地維護舊有的封建制度,反對一切改革與革命。他思想上反動,尊崇理學和孔孟之道。自覺維護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劇的一個重要人物。

1.作者是通過什麼手法來刻畫這個人物的呢?

①間接描寫——通過魯四老爺的書房陳設的描寫,點明瞭魯四老爺的身分(地主階級、封建理學的衛道士),揭露了他的醜惡本質,從而揭示出他成爲殺害祥林嫂的劊子手的深刻的階級根源和思想根源。

②直接描寫:

A.行動描寫:

B.語言描寫:

a.祥林嫂被搶前:

b.祥林嫂被搶時:

c.當他爲尋淘籮,"踱"到河邊時:

d.緊接着,午飯之後,衛婆子又來時:

e.對四嬸的暗暗告誡:

f.祥林嫂死後:

三、分析"我"這一形象:

小說中的"我"是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傾向,憎惡魯四老爺,同情祥林嫂。對祥林嫂提出的"魂靈的有無"的問題,之所以作了含糊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時也反映了"我"的軟弱和無能。

在小說的結構上,"我"又起着線索的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都是通過"我"的所見所聞來展現的。"我"是事件的見證人。

四、分析柳媽:

明確:柳媽和祥林嫂一樣都是舊社會的受害者。雖然她臉上已經"打皺",眼睛已經"乾枯",可是在年節時還要給地主去幫工,可見,她也是一個受壓迫的勞動婦女。但是,由於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天堂、地獄之類邪說和"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理學信條,所以她對祥林嫂改嫁時頭上留下的傷疤,採取奚落的態度。至於她講陰司故事給祥林嫂聽,也完全出於善意,主觀願望還是想爲祥林嫂尋求"贖罪"的辦法,救她跳出苦海,並非要置祥林嫂於死地,只是結果適得其反。

她的主觀願望和客觀效果的矛盾說明柳媽是以剝削階級統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爲指導,來尋求解救祥林嫂的"藥方"的,這不但不會產生"療效"的效果,反而給自己的姐妹造成了難以支持的精神重壓,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淵之中。

同情他的人,也把他推向深淵,這更顯示出悲劇的可悲。柳媽正是這樣一個同情祥林嫂而又給她痛苦的人。

第四節課

一、分析、討論寫作特點:

1.精當的環境描寫。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劇性格上的幾次重大變化,都集中在魯鎮"祝福"的特定的環境裏,三次有關"祝福"的描寫,不但表現了祥林嫂悲劇的典型環境,而且也印下祥林嫂悲慘一生的足跡。

①第一次是描寫鎮上各家準備"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魯鎮年終的大典",富人們要在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的好運氣",以便繼續他們貪得無厭的"幸福生活",而製作"福禮"卻要像祥林嫂一樣的女人"臂膊在水裏浸得通紅",沒日沒夜地付出自己的艱辛,可見富人們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這些廉價奴隸的血汗之上的。這樣通過環境描寫就揭露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衝突,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性。同時,通過"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寫,也顯示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農村的狀況:階級關係依舊,風俗習慣依舊;人們的思想意識依舊。一句話,封建勢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對農村的統治依舊。這樣,通過環境描寫,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預示了祥林嫂悲劇的必然性。

②第二次是對魯四老爺家祝福的描寫。

祝福本身就是舊社會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動,所以在祝福時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動的理學觀念也表現得最爲強烈,在魯四老爺不準"敗壞風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誡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權力。她爲了求取這點權力,用"歷來積存的工錢"捐了一條"贖"罪的門檻,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罷,祥林嫂"。這樣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於侮辱,死後免於痛苦的願望,她的一切掙扎的希望都在這一句喝令中破滅了。就這樣,魯四老爺在祝福的時刻憑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特定的環境描寫,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同時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實感與感染力。

③第三次是結尾通過"我"的感受對祝福景象的描寫。

祥林嫂死的慘象和天地聖衆"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照,深化了對舊社會殺人本質的揭露,同時在佈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應,使小說結構更臻完善的作用。

  高中語文《祝福》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瞭解小說三要素及小說情節結構。

2、學習通過肖像描寫揭示人物精神面貌的寫法,理解環境描寫對錶現主題思想的作用。

(二)、能力目標

訓練學生概括小說情節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通過祥林嫂的悲劇,瞭解舊社會勞動婦女的悲慘遭遇和封建社會禮教吃的人本質。

[教學重點]

着重認識環境與人物命運的必然聯繫

[教學難點]

領悟魯迅先生冷峻的敘述之中所蘊涵的強烈的愛憎之情。

[教學設想]

1、文內容豐富深刻,在教學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突出重點。

2、圍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進行整體教學。

3、方法上採取老師指導下的學生研讀,讀、思、議結合。

[教學方法]

分析法、欣賞法,體會法。

[媒體設計]

多媒體課件以聲音畫面渲染氣氛,突出教學目標。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有這樣一個女人,神情憔悴,衣衫襤褸地從現代名著中向我們走來,她有過年輕、美貌,有過幸福,卻一步一步的走向絕望走向死亡……

這個女人就是祥林嫂,這個形象的締造者就是魯迅。

二、背景介紹

《祝福》是魯迅的小說代表作之一,是魯迅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說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後舊中國黑暗的社會現實,通過祥林嫂的藝術形象深刻地反映了舊社會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摧殘下勞動婦女的悲慘命運,揭露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小說被改編成電影及多種戲劇。

三、快速閱讀課文,理解內容,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分析結構特點

序幕寫祝福景象

結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開端祥林嫂初到魯鎮

發展祥林嫂初賣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魯鎮

尾聲再寫祝福景象

四、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複述文章的故事梗概。

五、學生仔細閱讀文章,考慮以下問題

1、“祝福”的日子到底在那一天?具體時間呢?

2、祥林嫂在祝福前夜寂寞死去,但她生前曾給世人留下過甜甜的笑容,請你找出來讀讀,你能在這些笑容背後發現什麼嗎?

3、魯迅先生說“要極儉省的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在本文中,魯迅是怎樣實踐他的寫作主張的?請你找出本文描寫祥林嫂眼睛的句子,並品出其中的內蘊。

六、思考問題,下一課時總結

祥林嫂被逼着一步步走向死亡,與哪些人有關?究竟誰是真正的劊子手?

第二課時

一、誰是真正的劊子手呢?

究竟是誰殺害了祥林嫂?祥林嫂是帶着疑問、痛苦,也帶着希望、幻想死去的,她臨死前有什麼遺願呢?是誰弄得祥林嫂欲生不得,欲死不能呢?是什麼人把她趕上絕路呢?根源到底是什麼呢?明確:是封建禮教對中國勞動婦女的摧殘和封建思想對中國社會根深蒂固的統治。

二、分析肖像描寫在本文的作用?找出文中描寫肖像的句子進行分析。

三、分析環境描寫在本文的作用?與社會背景及文章中心有何聯繫?

四、分析文中各個主要人物的形象特點

明確:祥林嫂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她勤勞善良,樸實頑強,但在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佔統治地位的舊社會,她被踐踏、被迫害、被摧殘,以至被舊社會所吞噬。封建禮教對她的種種迫害,她曾不斷地掙扎與反抗,最後還是被社會壓垮了。祥林嫂的悲劇深刻揭示了舊社會封建禮教對勞動婦女的摧殘和迫害,控訴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魯四老爺是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頑固,反對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學和孔孟之道,自覺維護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他自私僞善,冷酷無情,對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許的,是導致祥林嫂慘死的人物。

作品中的“我“是一個具有正義感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我”反感魯四老爺,厭惡封建禮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軟弱無能,無力給祥林嫂以幫助。在小說結構上,“我”又起着線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都是通過“我”的所見所聞來反映,“我”是事件的見證人。

五、再次重申主題。

明確:小說起於祝福,結於祝福,情節的發展與祝福有密切聯繫。同時,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題爲“祝福”就用祝福的熱鬧繁忙來反襯祥林嫂的悲劇命運。另外,祝福是一種封建習俗。在舊社會,勞動人民無福可祝,無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爲這祝福而逼上絕境的。可見,小說取名爲《祝福》具有深刻含義。

六、作業:

自己蒐集關於本課的文章,對比影視劇中與本文中祥林嫂形象。

  高中語文《祝福》教學設計3

知識目標:

體會並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

過程、方法目標:

學習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情意目標:

準確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徵,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教學重點

體會並理解本文環境描寫的作用,理解本文倒敘手法的作用。本文綜合運用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認識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罪惡本質。

教學用具

課本

設計理念

《祝福》是短篇小說的精品,提供了豐富的小說鑑賞資源。但鑑於教學時間的限制,有如面面俱到,不如有所側重,力求有一定的深度。首先,小說的敘事方式和敘事結構有特色,值得學習和借鑑;其次,小說刻畫的形象鮮明生動、刻畫人物的方法豐富多彩,值得體味;再次,小說的主題特別深刻,但學生對對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又比較陌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要重點引導學生進行探討。計劃用三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魯迅先生曾在《燈下漫筆》中將中國封建社會概括爲兩個時代“……”,在《狂人日記》中他說:“中國的歷史滿本都寫着兩個字‘吃人’”。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環境當中生活着的中國百姓,不敢對生活有什麼奢求,他們只求生能存命,死後安魂。可就是如此可憐的要求,也被社會冷漠的拒絕。這即所謂先生所說“想做奴隸而不得”。在天地聖衆歆享牲醴的爆竹聲中,一個“想做奴隸而不得”的可憐女人,躺在了寫着“吃人“二字的歷史上!今天,我們一起來看魯迅先生的《祝福》。

教師提問:

(1)這篇小說是按時間順序敘述呢,還是另有特點?明確:在序幕後寫出了故事結局,屬倒敘手法。

(2)這種敘述方式有何特點及作用?明確:從情節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劇的結局放在前面,巧妙地爲讀者設置了一個懸念,對讀者有較強的吸引力;從小說的矛盾關係看,小說開頭寫祥林嫂在富人們的一片祝福聲中死去,而且引起了魯四老爺的`震怒,突出了人物的矛盾關係。

一、自讀思考

1、把握小說的故事情節,編寫出結構提綱。

2、簡單概括小說的敘事特點。

3、仔細閱讀小說中關於“祝福”場景的描寫,體會小說以“祝福”爲題的深刻含義。

二、研讀討論

1、討論小說標題的含義。小說以“祝福”爲題,很巧妙。小說起於祝福,結於祝福,中間一再寫到祝福,情節發展與祝福有密切關係。同時,小說主人公又死於“天地聖衆”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的祝福聲中。通過這個標題,就把“兇人的愚頑的歡呼”和“悲慘的弱者的不幸”鮮明地擺到了讀者的面前,增強了祥林嫂遭遇的悲慘性,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

2、概括結構提綱(學生討論,教師歸納總結,見板書)

3、學生思考、討論。

板書設計

祝福魯迅故事情節提綱:情節內容時間序幕祝福景象與魯四老爺結局祥林嫂寂然死去開端祥林嫂初到魯鎮三個半月發展祥林嫂被迫改嫁兩年高潮祥林嫂再到魯鎮約兩年尾聲祝福景象與我的感受

課後記

第二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分析探討主人公的命運。

祥林嫂的悲劇是一場發人深思的社會悲劇,是一出令人同情的人生命運悲劇,值得我們細細地體味、深思。探討:

(1)祥林嫂幾次不幸遭遇都發生在什麼時間?教師概括:立春之日,丈夫死亡孟春之日,被賣改嫁暮春之日,痛失愛子迎春之日,一命歸天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祥林嫂真是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

(2)是誰剝奪了祥林嫂的春天?讓我們從祥林嫂的死因來探尋她的悲劇命運。教師概括:死於貧窮,祥林嫂是個乞丐;死於悲傷,祥林嫂失去了愛子;死於恐懼,她憚於死後的酷刑;死於絕望,她認識到雖然捐過門檻也無法贖回生前罪孽;死於孤獨,她的周圍沒有同情,只有冷漠;……那麼,這些責任是不是應由祥林嫂來承擔呢?引導學生結合文中的具體描寫來具體分析。教師總結歸納:誰剝奪了祥林嫂的“春天”?是封建禮教和吃人的宗法制度害死了祥林嫂,具體說來,是政權、族權、夫權、神權害死了祥林嫂。她被迫改嫁是族權的唆使;她的再嫁被認爲“敗壞風俗”,是夫權的影響;而她這“恥辱”到“陰司”還洗不掉,是神權的控制;魯四老爺對她的迫害和侮辱,依靠的又是封建政權。

二、歸納總結祥林嫂形象的社會意義:

1.是萬惡的封建社會,剝奪了祥林嫂的春天。作者刻意把喪夫、再嫁、失子、歸天幾個最關鍵的情節都安排在春天發生,將生機盎然的春給祥林嫂悲慘命運作自然背景,有養深刻的用意,它能造成強烈的對比,更有力地提示出封建制度的罪惡。

2.祥林嫂的悲劇不僅僅是個人的,而具有深刻的社會性,不推翻吃人的封建制度,象祥林嫂這樣的勞動婦女的悲劇命運是不可能改變的。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搶答。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搶答。學生結合文中的具體描寫來具體分析。祥淪爲乞丐,是不是她不願勞動所致?否。相反,她十分勤快能幹,一個人做幾個人的工,更重要的是她對能勞動的生活感到十分滿足。她淪爲乞丐的主要原因是被人剝奪了參與祭祀的資格,來自精神的重擊使她喪失了以往的勞動能力。祥林嫂因什麼失去了兒子呢?狼。祥的不幸,有的來自人禍,有的來自天災。第一個丈夫的亡故應屬天災,祥是無辜的。沒有從一而終招致生前死後懲罰的原因在祥林嫂嗎?回答也是否定的。改嫁是婆婆所逼,她曾做過拼死抵抗。……這一切的一切都證明了祥的清白無辜,她對自己的死不承擔任何責任。那麼,誰應爲她的死負責呢?首先,我們可能會找出許多在祥林嫂死亡事件中犯有過失的人物,如魯四、四嬸、婆婆、柳媽等,但我們很快就會發現,這些人物中沒有一個可以承擔祥林嫂死亡的直接責任!但我們又明明知道,祥並非死於自殺,在久已走投無路的絕境中還苦苦掙扎到最後一息,那怎麼會沒有加害者呢?加害者就是封建禮教和封建的宗法制度。再度審視魯四老爺等活動在祥林嫂周圍的的人物,她們無一不是在這一觀念的支配下行動的。例如魯四老爺,他有三次“皺眉”。第一次是祥初到魯鎮時,他“討厭她是一個寡婦”,所以皺了眉,他也許是嫌她沒有立即自裁,隨亡夫而去;第二次是在猜測祥可能是“逃”出來的時候,他非但沒有同情,反而嫌棄,只能說明他恪守禮教的頑固;這位老爺第三次皺眉發生在祥二進魯鎮時,這次,他不只是和四嬸嘀咕,而且暗中叮囑不可讓“敗壞風俗”的祥林嫂參與祭祀,成爲日後在精神上徹底擊垮祥的直接原因。再如魯鎮的衆人,竟一致把祥因抗拒被賣而撞傷的額頭視爲“恥辱的記號”,把她的悲哀“咀嚼鑑賞”成渣滓後,再行“唾棄”,他們所取的立場仍是禮教的立場。所以用丁玲的話來說:“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樣地把她往死裏趕,是一樣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板書設計

立春之日,丈夫死亡孟春之日,被賣改嫁沒有封建禮教暮春之日,痛失愛子春天宗法制度迎春之日,一命歸天。

第三課時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引導學生研究環境(景物)描寫的特點和作用。

全文典型的環境描寫有三處,各有特點各有作用,教師引導學生閱讀、體悟,討論歸納。

二、引導學生鑑賞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這篇小說在塑造祥林嫂時,運用了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多種手段刻畫人物,其中肖像描寫運用的特別成功。要求學生找出三處肖像描寫,比較閱讀,思考肖像的變化反映了什麼。教師總結:三次肖像描寫,相互對照,訴說了祥悲慘的一生。作者正是通過這樣的肖像描寫,塑造了一個被封建禮教束縛、被踐踏、被遺棄的舊中國的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有力地鞭撻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

三、拓展訓練電影《祝福》有這樣一個情節:祥林嫂捐了門檻,仍然被禁止參與祭祀活動,於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廟怒砍門檻。你覺得這個情節合不合情理?寫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說說你的看法。

學生討論歸納:

第一處(第一、二自然段):小說在開頭就渲染了魯鎮年終祝福的熱鬧忙碌的氣氛:晚雲的閃光,爆竹的鈍響,幽微的火藥和人們忙碌的景象,調動了讀者的視覺、聽覺和嗅覺,使人如見其景,如聞其聲。“沉重”、“陰暗”、“亂成一團糟”等詞透露出了作者對這種氣氛的壓抑和反感。其中有一句話“年年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這句話點出了辛亥革命後農村風俗習慣依舊,封建思想依舊,而破折號後插入的部分又反映出,在貧富懸殊的社會裏,窮人無福可言。這些語句,勾勒了當時的社會環境,揭示了祥悲劇的社會基礎。

第二處(第八頁第二段):渲染了悲涼沉寂的氣氛,烘托我的心情。中間的議論是反語,表現了我對這個黑暗社會的憎恨,最後一句的“舒暢”是憤激和沉痛之語。

第三處(最後一段):這段景物描寫是由迴響到現實。第一句是過渡,與前面轉入回憶的句子相照應,渲染了熱鬧氣氛,同時反襯出祥慘死的悲涼。最後一句故意虛寫,那些“醉醺醺”蹣跚着的“天地聖衆”哪裏會賜福給窮人呢?買不起爆竹的窮人們,得到的只是無窮的痛苦和悲哀。學生歸納:祥第一次到魯家時,“頭上扎着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臉色青黃”是生活艱辛的烙印,紅潤的臉頰顯示了她青春的活力,因爲她畢竟才二十幾歲。而她第二次來到魯家時,“她仍然頭上扎着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順着眼,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順着眼”,是她善良性格的體現,突出了她內心的悲哀和空虛,對封建禮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無奈,從那“消失了血色兩頰”、“眼角上的淚痕”、“沒有精神的眼光”的描寫,不難體會到祥在遭受夫死子亡的打擊後極度痛苦的心情。作者第三次描寫祥林嫂時和前兩次就迥然不同了:“五年前花白的頭髮,即今已經全白,全不象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睛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這形象,多麼令人毛骨悚然!她也曾有過強健的體魄、旺盛的精力,而現在,她的精神已完全崩潰了。

  高中語文《祝福》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梳理故事情節。

2、體會與分析肖像描寫與人物悲劇命運的關係。

3、品析人物與社會環境的關係,挖掘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

學情分析:

執教班級爲績溪中學高一(2)班。該班大部分同學基礎較好,學習熱情高。他們更需要在知識的豐富多元性、思想的深刻性方面得到強化,新媒體教學恰好能給他們以幫助。

教學重難分析及解決措施:

1、通過肖像特別是眼睛的變化把握祥林嫂的悲劇命運。

2、品析人物與社會環境的關係,挖掘祥林嫂悲劇的社會根源。

3、措施:採用微課、學生利用新媒體分角色朗讀、結合新媒體朗誦等方式深入文章深層,呈現出悲劇美學的震撼效果。

課前活動

學生利用新媒體對《祝福》片段進行分角色朗誦表演。

教學過程

一、導課

我們今天的話題從“生”字開始:滿清末年,在江南的一個鄉村裏,一個極爲平凡普通的女孩降生了。這是一個窮人家的孩子,父母也許無法撫養過多的孩子,於是,這個女孩很小就被送到一個叫祥林的男孩子家做了童養媳。後來,這對男孩女孩都長大了,他們於是成了親。如果不出意外,這對小夫妻的人生軌跡將會怎樣呢?(夫唱婦隨、男耕女織、生兒育女、子孫滿堂……)

是啊,如果沒有意外,這個現在被叫作祥林嫂的青年婦女完全可以像這樣生活:她的人生終點將是壽終正寢,無疾而終。這條的人生軌跡將是一條典型的時代軌跡。但是,是什麼改變了她的一生?(丈夫死了)

死了丈夫,人生就徹底改變。今天失去丈夫的女子並不少,她們是不是就註定會如祥林嫂遭受諸多不幸?讓我們看下:祥林嫂一生有幾次重大的轉折?再讓我們思考一下:造成她的人生悲劇重大原因是什麼?

二、祥林嫂際遇圖

《祝福》

三、肖像描寫

1、請按照文章的時間順序找出全文中三次關於祥林嫂的肖像描寫,並分析這些肖像描寫分別反映了祥林嫂怎樣的生活狀態和性格特徵?

①第一次初到魯四老爺家

頭上扎着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二十六七歲,臉色青黃,但兩頰卻還是紅的,手腳壯大,順着眼。

②第二次再到魯四老爺家

頭上扎着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但兩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順着眼,眼角上帶些了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

③第三次與“我”河邊相遇

五年前花白的頭髮,已經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提着竹籃,一個破碗,空的;拉着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

2、魯迅先生說過:“要極者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最好是畫出他的眼睛。”請找出文章描寫祥林嫂眼睛的地方,思考眼神的變化,表現她怎樣的生活狀態?完成表格。

(該部分問靈魂部分可採用分角色朗讀的方式,揣摩人物心理。)

小結:祥林嫂眼神的變化過程就是她悲慘命運的發展過程,生動具體地塑造一箇舊中國農村勞動婦女,被踐踏、被鄙視、被迫害,最終被舊社會吞噬的悲慘結局。

四、祥林嫂之死

祥林嫂是怎麼死的?沖茶的短工淡然地回答道:“還不是窮死的?”祥林嫂真的是窮死的嗎?你怎麼看?(學生分角色朗讀“我”與短工的對話部分)

從表面上說,她是流落爲乞丐後死去的,好像可以說是窮死的。但是她爲什麼會流落爲乞丐呢?因爲她喪失了勞動力,連記憶力也不行了,才被魯家解僱了的。但她本來不是很健康的嗎?不是頂一個男人使喚嗎?

丁玲評價祥林嫂之死是這樣說的:“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一樣,把她往死裏趕,是一樣地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且看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都有哪些人?他(她)們是如何對待她的?(請同學們品味細節精要處,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談談那些給自己最深印象的細節的認識採用合作交流、旁批方式形成自己的認識)

魯四老爺、四嬸、魯鎮的民衆、柳媽等人。

四叔:皺眉、不許祭祀,“謬種”

四嬸:祥林嫂,你放着罷。/我來擺,你放着罷,祥林嫂。

魯鎮的民衆(重點品味細微精要處)

“這故事倒頗有效,男人聽到這裏……紛紛評論着。”

北大錢理羣教授說,這是《祝福》中最驚心動魄的場面,給了我們心魂無盡的淒冷與痛楚。

1)狼吃阿毛,在祥林嫂是悲慘的遭遇,在鎮上的人們那裏,卻只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故事。所以連有時不大上街的“老女人”,甚至還要“特意尋來”聽。

2)陪出許多眼淚來,“紛紛評論着”一個“陪”字,表明他們只感覺到故事的悲慘,卻未體會到人的不幸。一個“評論”,興味不減,意猶未盡。似給人一種超然的優越感,幸虧不是我。而這恰恰了表現了民衆的愚昧和麻木。

3)一齊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淚。

4)“便是最慈悲的唸佛的老太太,不見有一點淚的痕跡。……似笑非笑……這麼大了?”

5)兩次敘述阿毛

我叫阿毛/我叫,‘阿毛’!

④柳媽

柳媽是個仁慈的勞動婦女,但她卻帶給了祥林嫂最深的恐懼——魂靈說。

祥林嫂受的精神刺激太大了,她情感上太痛苦了,她痛苦的原因是:生而不能作爲一個平等的奴隸,死而不能成爲一個完整的鬼(閻王一分爲二)。

更可悲的是,祥林嫂由於對損害她,摧殘她的迷信觀念缺乏認識而導致死亡。可以說,雖然有捐門檻的反抗行爲,但總體上來說祥林嫂是死於愚昧,死於反抗的自覺性。真正的兇手也許不是哪個人,而是封建禮教和道德觀。

五、結語

祥林嫂終於在無限的恐懼中死去了。我們沉痛地感覺到,在“無意識的殺人團”裏,愚昧的民衆,恐怕是最多的成員。

巴金先生在《家》中同樣描寫了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對象——丫環鳴鳳投湖的場景,讓人觸目驚心。ppt明天,小鳥在樹枝上唱歌,朝日的陽光染黃樹梢,在水面上散步無數明珠的時候,她已經永遠閉上眼睛看不見這一切了。她想,這一切是多麼可愛,這個世界是多麼可愛,她從不曾傷害過一個人。

拄着長竹竿,四處遊蕩。將自己變成一堆白白的雪,以祝福爲餌,埋在冬天的拐角,春天的門口。祥林嫂,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一塊無字的碑。——《致祥林嫂》

一個個無辜的生命被扼殺,帶給了我們無限的悲傷、哀痛、悲憤……唉,浩然長嘆一聲。下課!

六、板書(略)

  高中語文《祝福》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用熱情、歡快的情緒演唱《舉杯祝福》,並設計表演唱的形式表現音樂。

2、學會烏孜別克族民間音樂典型的節奏,感受其歡快活潑的特點。

3、初步認識都它爾、彈布爾、手鼓等烏孜別克族民間樂器。

教學重、難點

1、用熱情、歡快的情緒演唱《舉杯祝福》,並設計表演唱的形式。

2、學會烏孜別克族民間音樂典型的節奏。

教材分析

《舉杯祝福》是一首新疆烏孜別克族民歌。烏孜別克族民間音樂曲調優美、節奏明快。烏孜別克族的樂器種類很多,其中都它爾、熱瓦甫、彈布爾等彈撥樂器和手鼓、撒帕依等打擊樂器較有代表性。

歌曲中運用了較多的附點音符,情緒顯得非常歡快、活潑。歌曲的結構比較工整,相同的地方較多,但情緒不盡相同,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才能表達歌曲豐富的情感。另外,還要注意烏孜別克族音樂的典型節奏“”,表現出音樂的歡快活潑。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欣賞歌曲《新疆好》。

教師:歌曲中唱到新疆是個好地方,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新疆爲什麼是個好地方?

2、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補充:介紹新疆的民族。

3、介紹烏孜別克族。

4、展示烏孜別克族姑娘舞蹈圖片。

二、學唱歌曲

1、初次聆聽歌曲《舉杯祝福》,感受作品熱情奔放的情緒。

2、復聽歌曲《舉杯祝福》,感受烏孜別克族音樂的典型節奏給歌曲帶來的跳躍感。

師:烏孜別克族的姑娘熱情好客,烏孜別克族的音樂奔放熱烈。我們用什麼樣的節奏加入到歌曲中能夠使歌曲更加歡快熱烈。

3、再次聆聽歌曲《舉杯祝福》,爲歌曲選擇合適的節奏。

4、學生找到合適的節奏,跟隨音樂自己嘗試。

5、出示切分節奏“”,教師介紹手鼓並用手鼓擊打節奏,學生用拍手錶示。

6、找到歌曲中出現此節奏的樂句,學生進一步演唱旋律、歌詞,感受其作用。

7、學生用手鼓爲歌曲進行伴奏。

師:讓我們也加入到他們當中。

三、《舉杯祝福》歌曲學習

1、用“來”隨着錄音小聲哼唱歌曲,哼唱的過程中找出歌曲中有沒有旋律相同的句子。

2、把旋律相同的句子唱出來,其他旋律用“來”演唱。

3、演唱旋律。

4、輕聲跟錄音唱歌詞,然後找出歌曲中你認爲難唱的句子,並隨琴模唱。

5、教師引導學生從音樂的節奏、旋律、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分析歌曲是怎樣體現這種熱情奔放的情緒的。

(1)運用了較多的附點音符;

(2)速度稍快;

(3)力度較強,特別是第二樂段的結尾音“6”把情緒推向高潮;

(4)音樂的結構比較工整;

(5)節奏具有舞蹈性;

(6)歌曲中出現較多表示歡呼的襯詞等等;

(7)師生共同找出音樂特點。

6、用自然優美的聲音、熱情奔放的情緒完整地演唱歌曲。

四、知識擴展

欣賞都它爾視頻和彈布爾圖片,並能帶領學生模仿演奏。

五、多種形式表現歌曲

各小組進行討論(演唱形式、打擊樂器伴奏、邊唱邊跳等等)。

隨歌曲《舉杯祝福》伴奏進行表演。

六、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共同走進了新疆,認識了烏孜別克族,瞭解了那裏的人們、樂器以及音樂典型的節奏。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在以後的課上我們還會了解到很多很多的民族,感興趣的同學們可以在課下繼續蒐集一些民族資料。讓我們等待着下次的民族音樂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