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大綱

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範文(精選5篇)

  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1

  一、導入:(3分鐘)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必修三第一單元的三篇小說。小說是通過設置環境、安排情節、塑造人物來表現主題的一種文學樣式。根據以往關於小說的學習,我們知道,小說的環境分爲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的情節一般包括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的還在前後安排了序幕和尾聲;小說的人物分爲三類,即主題人物、陪襯人物和線索人物。在環境、情節、人物的三要素中,人物是核心,而環境和情節都是根據人物塑造這個核心來設置安排的。

那麼小說是如何來塑造人物的呢?這節課,我們試圖通過學習這個單元的《林黛玉進賈府》、《祝福》、《老人與海》三篇小說來品賞小說人物,學習並掌握人物描寫的有關手法。

  二、品賞林黛玉的形象:(25分鐘)

下面,我們先來共同研究《林黛玉進賈府》中林黛玉這一人物。

林黛玉是《林黛玉進賈府》中的關鍵人物,那麼,對於這個關鍵人物作者是如何來刻畫描寫的呢?

  1、直接的心理描寫

請同學們齊讀第一自然段。

黛玉從此便要開始她在賈府的新生活了,這時的黛玉的心裏都想了些什麼呢?是歡呼雀躍,是充滿期待,還是其它的什麼心理?請同學們用小說中的原話來回答。

——“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他去。”(多媒體打出)

黛玉這是到了自己的外祖母家啊,怎麼會這麼謹小慎微呢?

本文開篇的這段對林黛玉心理的直接描寫,十分清晰地呈現出了林黛玉初進賈府時的內心世界,讓讀者一下子就明瞭了黛玉敏感、謹慎、自尊的性格特徵。由此可見,好的心理描寫能夠很好地體現人物的性格特徵,因此它也是人物塑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2、間接的心理描寫

人物的內心世界除了通過直陳的方式表現之外,還可以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間接地表現。這種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表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手法,我們稱之爲“間接的心理描寫”。(媒體打出“人物的心理描寫手法:直陳、間接(語言、行動)”)

那麼,林黛玉進賈府後的哪些語言、動作和行爲具體表現了她初進賈府時的內心世界?

請各小組派代表說說本組找到的相關描寫。(點一二小組即可)

  3、外貌特徵

那麼,這樣一個“細緻縝密、聰慧機敏、自尊特立”的林黛玉具有怎樣的外貌特徵和氣質風度呢?請同學們把小說中描寫林黛玉外貌的句子或段落找出來。

請同學們齊讀這些描寫林黛玉外貌的句子和段落。

從這些外貌描寫我們能看出林黛玉這個人物到底具有怎樣的外貌特徵和氣質風度呢?

——貌若天仙、行止高雅、體弱多病;眉目含情、聰慧機敏、多愁善感。(多媒體打出)

同學們,這些有關林黛玉外貌的描寫,是作者直接呈現給我們的嗎?

——顯然不是,這些描寫都是通過他人的觀察和評說來完成的。這種通過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觀察和評說來描寫人物的手法屬於“人物側面描寫的手法”。這裏,順便說明一下,對人物進行側面描寫,除了藉助他人的觀察和評說之外,還可以藉助人物來襯托、藉助環境來烘托。(媒體打出“人物側面描寫的手法:他人的觀察與評說、人物襯托、環境烘托”)

作者藉助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觀察和評說來描寫林黛玉的外貌有什麼好處呢?

  三、品賞祥林嫂的形象:(25分鐘)

下面,我們再來共同研究《祝福》中祥林嫂這一人物。

  1、外貌特徵

《林黛玉進賈府》主要是通過側面描寫的手法來表現林黛玉的外貌特徵和氣質風度,那麼,《祝福》的作者是怎樣來描繪祥林嫂的外貌特徵的?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把小說中集中描寫祥林嫂肖像的三處地方找出來。(學生齊讀)

請問,祥林嫂的外貌特徵也是主要藉助他人的觀察和評說表現出來的嗎?

  2、心理變化

從這三處描寫中,我們看到祥林嫂的外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請小組討論:祥林嫂外貌的變化折射出她怎樣的心理變化?

再討論:爲什麼祥林嫂的心理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爲什麼不被允許參加祭祀就讓她的精神徹底崩潰了?

  3、小結:

由此看來,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寫只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種手段,其目的在於逐漸地、一步一步地呈現祥林嫂的內心世界及其在封建禮教重壓之下一步步走向末路的心路歷程。祥林嫂的心理變化是通過她的外貌變化間接表現出來的。這些外貌描寫和心理描寫讓這個悲劇人物的形象更加具體、豐滿、更具有感染力、衝擊力和震撼力。(多媒體打出)

  四、總結(2分鐘)

通過我們對林黛玉和祥林嫂兩個人物的外貌描寫和心理的分析,我們發現無論是對人物的正面的外貌描寫還是和側面的外貌描寫,無論是直接的心理描寫還是間接的心理描寫,都是小說描寫人物、塑造人物極爲有效的藝術手法。這也是我們學習本單元的三篇小說所要達成的目標。(多媒體打出)

  五、賞析老人的形象(25分鐘)

1、請同學們根據我們剛剛所學到的賞析人物的方法,自讀《老人與海》,分組合作探究,完成導學案中所有的學習任務。15分鐘後各小組派代表彙報“導學案·合作探究”第1題和第2題的結果。(15-20分鐘)(多媒體打出)

2、(學生彙報後多媒體打出參考答案)

第1題:老人在與鯊魚搏鬥的每一個回合中都有內心獨白,這些內心獨白有些是有聲的,有些是無聲的,請同學們把它們找出來,自己讀一讀,小組討論:這些內心獨白反映了老人怎樣的心理?你認爲他的哪一句內心獨白最能代表他的這種心理?

——老人在絕望和希望中掙扎,但每一次都是希望戰勝了絕望,他要和鯊魚鬥到底、鬥到死。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把它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第2題:在老人身上,你看到了怎樣的精神?老人在你心裏是怎樣的形象?

——永不屈服、永不服輸的精神。

——一個面臨厄運甚至絕境,卻自強自信、敢於挑戰的、永不屈服永不放棄……的硬漢子

3、延展:你能根據你心裏的老人形象描繪出老人的外貌特徵嗎?(5分鐘)(多媒體打出)

4、小結:通過合作探究,我們發現《老人與海》這篇小說主要是通過對老人與鯊魚進行搏鬥的過程中的心理進行大量的描寫,來突出老人永不屈服、永不放棄的硬漢形象的。(多媒體打出)

  六、單元教學總結(7分鐘)

其實,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手法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正面描寫,也可以是側面描寫。那正面描寫的手法有心理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外貌描寫;側面描寫的手法有通過他人的觀察與評說來描寫的、有通過人物來襯托的、也有通過環境來烘托的。

我們這一單元所學習的三篇小說在外貌描寫和心理描寫上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示範。

希望同學們將我們在這一單元的三篇小說中所學到的有關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運用到以後的記敘類文章的寫作中去。

  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重點分析小說所描寫的“邊城”的風土人情,體會沈從文的小說風格。

2、把握對人物的描寫,分析主要人物重點是翠翠的形象。

3、結合人物分析,領會作者的創作目的,小說的主旨。

  教學重點:

主旨和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沈從文的小說風格。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方法:

品讀法。

  第一課時

  一、教學導入:

投影:

1、“美字筆畫並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認識,愛字雖人人認識,可是真懂得它的意義的人卻很少。”

2、“我崇拜朝氣,歡喜自由,讚美膽量大的,精力強的……這種人也許野一點,粗一點,但一切偉大事業,偉大作品就只這類人有份。”

情學生談談這兩句話的體會(略)

這位追求美愛與自由,熱愛青春與美的作家就是現代小說家——沈從文。

  二、介紹作家作品。

沈從文(1902-1988),我國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嶽煥,筆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鳳凰人。苗族。1918年小學畢業後曾入本鄉土著軍隊當兵。1923年到北京。1926年開始在《晨報副鐫》、《現代評論》《小說月報》《新月》上發表作品,並與胡也頻編輯《京報副刊》和《民衆文藝》週刊。1927年到上海,與胡也頻、丁玲等編輯《紅黑》雜誌,並參加新月社。1930年在青島大學任教,1934年在北京主編《大公報》副刊《文藝》及天津《益州報》副刊。抗戰爆發後到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任教。回北京後任北京大學教授,並繼續辦原刊物,以此爲陣地,集合許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羣”。1949年後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館工作,在中國古代服飾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績卓著,有許多專著。1978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員。其文學創作宏富,數量驚人,有小說、散文、文論、自傳、通信等集子七十餘種,是現代文學史上最多產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集有《鴨子》《蜜柑》《神巫之愛》《虎雛》《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駿圖》《湘西散記》《邊城》《長河》等。其中短篇小說《丈夫》《貴生》《三三》,長篇小說《邊城》《長河》是其代表作。主要文學貢獻在於創造了一種描寫特殊民情的鄉土文學,並受廢名影響,取其抒情筆調,發展了新文學中抒情小說的文學形式。大部分小說是以湘西生活爲背景,對故鄉人民懷有不可言狀的同情和溫愛。以其特異的“生命形式”,熔生動豐富的社會風景畫和優美清新的風情風景畫於一爐,展示其民情的粗獷強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反樸歸真的牧歌情調。這種鄉土抒情體的美學風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會理想,也對後來作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三、識字與解詞:

1、給加點的字注音:

喁喁()黑黝黝()燜菜()竹篁()碧溪且()儺送()涎皮()甬道()莞爾()濱水()蒿艾()角隅()胡謅()嗤笑()茨灘()碾坊()茶峒()

  四、整體感知,把握情節:

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通過以下步驟把握小說情節:

1請學生複述小說的情節

2提問:這篇小說的情節,前後有許多照應,請找幾個例子

點撥:

(1)翠翠夢中摘虎耳草。

——父母對歌相戀的故事翠翠問外公“萬一我跑了呢?”

——翠翠想“坐船下桃源縣過洞庭湖”翠翠夢中聽歌“像跟了聲音各處飛

——外公講翠翠父母唱歌相戀,“就是這歌唱出了你”翠翠說:“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

——翠翠夢見摘虎耳草,“不知道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去祖父所唱的歌,原來便是那晚上聽來的歌。

——儺送唱了一夜的歌。

3理清小說思路

(1)黃昏看景,幻想出走(2)無人理解,內心悲傷(3)月下故事,埋下陰影(4)夢中聽歌,感情清晰(5)兄弟比歌,天保闖灘(6)夜晚等歌,祖父暗示(7)吹笛談心,感情明確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通過小說的語言、心理、環境描寫,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

2、結合人物分析,領會作者的創作目的,小說的主旨。

3、感悟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樹立愛世界、愛人類、愛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學重點:通過小說的語言、心理、環境描寫,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

教學難點:沈從文的小說風格。

教學方法:品讀法。在小說中,翠翠是一個情竇初開的天真少女形象。情竇初開的少女的心思和行動往往給人以一種難以琢磨的感覺。翠翠作爲也不例外,你能否找出幾處?

  明確:

(1)翠翠看着天上的紅雲,聽着生意人的雜亂聲音,心中有些兒薄薄的淒涼。

(2)翠翠爲何要“胡思亂想”,產生出走的念頭?

(3)翠翠坐在溪邊,爲什麼就“忽然哭起來了”後來心中又“很覺得悲傷”?

(4)在聽父母的故事是,翠翠爲什麼要“間或籲一口氣”?

(5)翠翠爲什麼要做那樣的夢?爲什麼平時攀折不到的虎耳草輕而易舉摘到了?

(6)翠翠在月光下吹着蘆管,爲什麼“覺吹得不好”?祖父長長的曲子,爲什麼“翠翠的心被吹柔軟了”?

(7)最後,祖父唱了十個歌,翠翠爲什麼自言自語說:“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

(1)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閒坐下來。看着天上的紅雲,嗅着空氣中殘留着的白天熱鬧的氣息。不覺寂寞惆悵涌上心來,看世上萬物都那麼生機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卻“太平凡”了,覺得“好像缺少什麼”。內心騷動不安的愛情,卻不能像雀子、杜鵑、泥土、草木、甲蟲那樣,熱烈勃發。和周圍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淒涼”。

(2)翠翠感到日子有點痛苦,“好像缺少了點什麼”,她覺得委屈,自然地遷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嬌的祖父,她並不當真地胡思亂想着自己出走以後帶給爺爺的懲罰。注意,翠翠的“懲罰”手段仍然是建立在兩人親情深厚的基礎上,她深知祖父愛她,所以讓他嚐嚐失去她的痛苦。

更感人的是後面,只是這樣一個念頭,就嚇壞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沒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顧爺爺正忙着搖船,一次又一次叫爺爺回家,彷彿晚一點他們真會分開。

其實,翠翠此時心裏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要求或一件具體的事情,她就是那麼“莫名其妙”地感到日子空虛心情鬱悶,這是一種無法言說的不安或不快,但又是一種確確實實的存在。因爲無法言說,所以沒人能幫助你;因爲確實存在,所以它總在折磨你。這就是孤獨感。

翠翠這清醒的白日夢,把一個少女單純而隱祕的內心情感託現給讀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哀怨的心理。翠翠懷着滿腔心事,無人能訴說。渡船上人們悠閒地過渡,又有誰能瞭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閒和翠翠內心的波動,形成動與靜的對比,表現出翠翠那看似無來由的哭的深意。

翠翠無來由地哭,一要注意翠翠情竇初開的朦朧感情,一要注意湘西這樣閉塞但人情質樸的環境,翠翠的心理肯定不會和生活在城市中的少女一樣。翠翠的夢寫了翠翠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躁動心理。翠翠情竇初開,聽到外公講父親和母親浪漫的愛情故事,不由得聯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夢見自己上山崖摘虎尾草。“平時攀折不到手”的虎尾草,她很容易地摘到了。她內心裏以前對儺送朦朧的感情,現在明確起來了。“不知道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去了”又表現出她內心的忐忑不安。月光如水,等待的人卻沒有來。“一片草蟲的清音復奏”,更使翠翠的心亂,連蘆管也吹得不好了。祖父吹了長長的曲子,婉轉的曲調使“翠翠的心被吹柔了”,心像月光般清澈溫柔起來。翠翠最後聽祖父唱歌,就是儺送昨晚唱的歌,心裏踏實了,她知道儺送也像自己愛他一樣,愛着自己。她說:“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這時她已經知道虎尾草要交給誰了。朦朧清晰明確

5、作爲翠翠世上唯一的至親,祖父對翠翠的感情是如何看待的?他的心情怎樣?又是如何去做的?

  明確:

心情:既憂愁又快樂

明確:天保和儺送突然發現兩人愛上的竟是同一個姑娘,眼看兄弟要變成情敵,他們沒有反目成仇,也沒有像流行小說寫的那樣,其中一個慷慨“出讓”,他們懂得,姑娘不是財產,感情沒有價格,你必須接受姑娘的選擇,而不能代替姑娘做出選擇。於是他們公平地、正大光明地做了競爭,哥哥走了車路佔了先,就一定讓弟弟走馬路先開口,結果一唱定乾坤,這裏沒有裁判,沒有評委,沒有公證人,只有良心和道德,再加上血濃於水的手足深情。爲了成全弟弟,哥哥帶着失戀的憂傷遠走他鄉……

7、翠翠是一個怎樣的形象,爺爺又具有怎樣的性格,天保和儺送又是怎樣的人?

中篇小說《邊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表現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過湘西兒女翠翠戀人儺送的愛情悲劇,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一代又一代重複着悲塗的人生,寄託了作者民族的和個人的隱痛。

  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聯繫生活實際認識“討論”這種口頭交際活動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的意義及作用。

2、藉助情境理解“討論”這一語文活動中應培養的主要的語文能力。

3、通過討論演練體會“討論”中的角色任務,練習有效地討論。

4、在討論活動中,提升對生活的認識,促進德能共長。

  教學重點

1、認識“討論”的意義在於交流、分享信息,達成共識,建構新意,提高認識。

2、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善於傾聽,敏捷應對”是語文學習的重點。

3、能否把握“討論”的基本要求,善於傾聽,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有針對性地表達自己地觀點,提高合作意識,是“討論”學習的評價標準。

  教學思路

“討論”的.理性認識——“討論”的策略把握——“討論”的能力訓練

主要教學方法

以實踐爲主,以動態的語文活動爲主,在討論中學會討論,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展理性的、智慧得、策略的討論,讓學生通過一堂課的學習,提高對這一語言活動的理性認識和操作能力。

  教學資源

教材“討論”專題短文

剪輯央視關於“讀書討論”的錄像片

設計討論話題:1)關於校園評比班花、班草的校園話題;2)關於語文教材大換血的社會話題。

教學過程預設(分課時寫)

  課時環節

教師活動

(教學內容的呈現)

學生活動

(學習活動的設計)

設計意圖共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以名家語錄導入課題:

友以成德也,人而無友,則孤陋寡聞,德不能成矣。

——《論語

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

——富蘭克林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互相交換,各自得到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各自得到兩種思想。

——蕭伯納

談談自己對“討論”的認識

1、引發對課題的興趣。

2、回顧對“討論”這一交流方式的已有認知。

  二、“討論”的理性認知

提出問題,組織討論,明確答案:

1)“討論”的特點:共同話題——集中性;各自發表意見——多元性;平等交流——互動性。

閱讀教材短文,思考交流:何爲討論?其意義何在?

在原有的認知水平上,加強對“討論”的理性認識。

思考——

1)討論的意義

2)討論的特點

  三、“討論”的策略把握

2)“討論”的規則:遵守話題——明確目的——履行職責——體現素養

3)作爲一名討論的“參與者”,應具備哪些素養?

歸納:事先準備,善於傾聽,積極發言,文明得體

4)其中應具備的語文核心能力是什麼?

歸納:“傾聽能抓住對方發言的要點”,“發言要觀點鮮明、條理清楚、論據充分”還要不離話題,有針對性,敏捷應對。

看央視錄像片段思考:

1)錄像中三人圍繞什麼討論?兩位嘉賓觀點、理由分別是什麼?

2)錄像中三人分擔怎樣不同的職責?共同表現出怎樣的素養?

3)作爲一名討論的“參與者”,應具備哪些素養?

瞭解——

3)討論的規則

4)討論應具備的素養

5)討論所應具備的語文能力

  四、討論”的實戰演練(在討論中學會討論):

【演練一】

組織活動,評價學生表現。明確答案。

討論演練:在一些人氣較高的中學生網絡論壇,評選“班花”、“校花”的帖子頗爲熱鬧,尤其是在高一新生中,學生們樂此不疲地評選各自班級、學校的“花花草草”。你如何看待中學校園中的這種現象?

討論的職責:組織者——及時歸納,巧妙引導

參與者——用心傾聽,坦誠交流

記錄者——用心傾聽,記錄梗概

彙報者——歸納要點,擇要陳述

1)任選一小組展開討論,其餘同學觀看;

2)學生評價各成員體驗角色的表現。

理性地參與、評價“討論”活動,在討論中提高口頭交際能力和對事物的辨析能力。

  【演練二】

組織討論活動,評價學生表現。

討論演練:以武俠取代經典,用現代作品替代文言作品。對於高中語文教材這樣的“大換血”,輿論一片譁然,支持者有,擔憂者有。你的意見呢?

1)全班學生分組討論;

2)小組陳述討論概況。

理性地參與、評價“討論”活動,在討論中提高口頭交際能力和對事物的辨析能力。

  五、交流分享

小組討論時,如果發現自己的意見與前面的發言者基本一致怎麼辦?當對方提出一種觀點,而你不贊成時,該怎麼辦?小組討論氣氛沉悶,組員多保持沉默,主持者該怎麼辦?

小組討論中有人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使別人沒有時間發表自己的見解,主持者該怎麼辦?

小組討論中遇到意見不統一時,彙報者該怎麼辦?大會交流時,某組彙報者發現本組意思和另一組彙報意思大致相同,請問這組彙報者該怎麼辦?大會交流時,某組的彙報者發現本組彙報的意思與前一組的彙報意思完全不同,請問該組彙報者該怎麼辦?

以抽籤的方式,選擇討論話題。

各小組向全班彙報討論結果。

交流分享學習成果

  六、“討論”的總結評價

組織評獎,

依據本堂討論課同學們的表現設立一個獎項,提出獲獎者並說明理由。

通過設立獎項的方式,實現學習的自我評價。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與創新之處:

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會單韻母aoe,能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引導學生認識聲調符號,能正確讀出aoe的四聲。

3、幫助學生認識漢語拼音四線格,學習正確使用四線格。

4、指導學生認識“爸、媽”兩個生字,正確讀詞。

【教學重點】aoe的發音和韻母帶調讀。

【教學難點】e的發音及發aoe的第二聲和第三聲。

【教學時數】2課時。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aoe小卡aoe片和四線格卡(學生每人一套)。

3、大四線格卡片(板書用)。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預習】能正確讀出單韻母aoe,試着在四線三格里寫一寫。]

  (一)導入新課,整體認識拼音。

小朋友,從今天起老師要帶你們去一個非常奇妙的地方,那就是拼音王國。(用簡筆畫勾勒城堡圖)拼音王國中有很多的拼音,認識他們了,你就能識字、讀書,還會說一口好聽的普通話,想和老師一起去認識他們嗎?

拼音王國中有三大家族,他們分別是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簡筆畫勾勒三座房子)今天,我們來認識韻母家族中最最可愛的一羣孩子,他們就是aoe.(出示帶有手腳的拼音卡片)。

(揮動卡片)嗨,小朋友們好。

學生與拼音打招呼。

歡迎你們來我的家做客。請把書翻到第6頁。

  (二)學習單韻母a

1)讀準音

我們的a很害羞,躲到圖中去了,你能把它找出來嗎?

哦,是小姑娘在唱歌,發出了aaa音。她的嘴巴是怎樣的呢?(張的大大的)

你能模仿她嗎?模仿a的口型

老師也學着她的樣來唱一唱:13∣53∣1-∣

aaaaa-

學生跟唱

我們念a的時候,也和唱歌一樣,要張大嘴巴,口型保持不變。看我先來念:張大嘴巴aaa.小女孩練唱aaa,aaa阿姨的阿。醫生檢查口腔的時候,要我發aaa

  高中語文的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夠說出文章的邏輯線索與情感線索,並能分析出文章中“借物感懷”的部分。

【過程與方法】過文章的學習,能分析出作者是如何安排故事線,並且如何將情感線滲入故事線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文章的學習,學生能夠培養細緻的觀察能力,能夠發揮聯想,“以小見大”,借物喻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夠說出文章的邏輯線索與情感線索,並能分析出文章中“借物感懷”的部分。

【教學難點】分析出作者是如何安排故事線,並且如何將情感線滲入故事線中。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對比閱讀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多媒體呈現蘇軾《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請同學們自行閱讀並試着說出內容,老師結合背景引出“借景抒情,借物感懷”的概念,並解釋“感懷”意爲“感慨自身,懷念故人”。則中國文人常常採取一種含蓄的手法,借景借物感懷。

2。知人論世:巴金

  (二)整體感知

設置問題,請同學帶着問題通讀全文,並回答

全文是按照什麼樣的線索進行寫作的?

(引題——————包弟進家———————七年相處———————送別包弟—————————懷念包弟)

前幾部分敘述爲主,最後一部分抒情爲主。

  (三)深入研讀

1、設置問題,請同學帶着問題詳細閱讀相關章節,並回答

1在敘述的部分中,作者懷念的人是如何出現在文章中的?能體現出如何的情感?

(兩次特別提起,多半是“我們”,都屬平實的細節敘述,說明作者無論是與包弟,還是與愛人,都是朝夕相處,關係和睦)

2在抒情的部分裏,作者是如何感懷?

(近:自我懺悔;遠:借景懷人)

2、範讀:“整整十三年零五個月過去了”一段

引導學生找出寫景的詞“衰草”“籬笆”“無縫的磚牆”“葡萄架給蟲蛀了掃掉,連葡萄藤都給挖走”“少掉了好幾株花,多了幾棵不開花的樹”等等,對比“我想念過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綠草如茵的時節,她常常彎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雜草,在午飯前後她有時逗着包弟玩”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有愛人在的景色,纔是生動的,令人快樂的)

  (四)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分組討論:

對比閱讀《小狗包弟》和《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作者在情感抒發上有何異同?

(蘇詞更加含蓄,可解讀爲感慨自身,也可解讀爲懷念故人,沒有明確的指向性;巴文情感濃烈,有深刻的懺悔,也有深沉的懷念。

  (五)小結作業

請同學們對比閱讀《小狗包弟》和《項脊軒志》,談談情感抒發上有何異同,下節課分享。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對於高中的學生而言,《項脊軒志》屬於初中已學課文,用這一篇來導入似乎更符合“溫故知新”導入的理念,而《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作爲拓展來進行對比閱讀比較合適。在以後的設計中,我需要更多地考慮到學生的知識構成與接受度,使教學設計更具科學性與邏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