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複式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複式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教學內容:

《複式折線統計圖》教學設計

蘇教(國標)版五(下)第74~7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複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全過程,瞭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複式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根據要求會在有橫軸和縱軸的方格圖上把複式折線統計圖補繪完整。

2、使學生能根據複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並作出合理的判斷推理,解決相應問題。

3、 進一步滲透統計思想,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數據的變化進行分析和預測;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

難點:在複式折線統計圖的製作;根據複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並作出合理的判斷,解決相應問題。

教學準備:

電子白板、電腦、視頻展臺、課件、練習紙等。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FLASH動畫)江南春雨

說說有關“春雨”的詩句,爲什麼還說“春雨一滴貴如油”呢?

【設計思考:在唯美動畫背景中,和學生交流關於春雨的古詩,體會春雨多; 與“春雨一滴貴如油”的諺語發生衝突。教師的解說讓學生了解到我國南北氣候的差異,春季降雨量情況各不相同。課前短短几分鐘,學生經歷“美——疑——悟”的過程,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關於氣候的一些常識爲新課的引入作了鋪墊。】

一、聯繫生活,激疑導入

1、讀圖辨析,複習舊知

(1)出示兩張月降水量的單式折線統計圖。一張是“春雨綿綿”的無錫,另一張是“春雨貴如油”的北京。

(2)判斷哪張是無錫的月降水量統計圖?哪張是北京的?並說明理由。

判斷交流

追問:橫軸表示 ,縱軸表示 ,單位 ,每一格單位長度是 。

追問:你還能看出什麼呢?

過渡:北京就是一個冬春乾旱,夏季多雨的城市。

小結:像這樣的單式折線統計圖,不僅能清楚地能看出數量的多少,還能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設計思考:課前談話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辨析兩張降水量統計圖,複習了單式折線統計圖的名稱、特點、作用,爲複式折線統計圖的學習打下伏筆。】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對比激疑,引出新知

談話:從這兩張單式統計圖中,你能很快看出北京和無錫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嗎?

學生交流得出兩張圖合二爲一方便比較。

示範畫圖:藉助白板把這兩張圖合爲一體。

明確:因爲是對兩個城市的月降水量進行統計,圖中會有兩條折線。爲了加以區分,可用圖例說明。紅色實線表示北京的月降水量。藍色虛線表示無錫的月降水量。統計圖的名稱要稍作改動,橫軸仍表示月份,縱軸仍表示降水量。同樣要寫上製圖的日期。

畫圖的步驟:描點寫數據、連線

揭題:這就是一張完整的複式折線統計圖,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內容。

【設計思考:此環節教師提出這兩個城市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這些問題僅在一幅統計圖裏找不到答案。讓學生感受到單式折線統計圖的侷限性,從而巧妙地引出複式折線統計圖,教師順應學生的想法,用電子白板將兩張圖合二爲一,與學生一起完成了複式折線統計圖的製作過程。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觀察、操作後,對如何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的過程有了較清晰的印象,初步感受複式統計圖與單式統計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而教師的操作給學生提供了準確的示範,也爲之後學生獨立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打好了基礎。】

2、觀察比較,獲取信息

談話:你能根據這張複式折線統計圖回答剛纔提出的問題嗎?你是怎麼看的?

追問:從圖中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

小結:從整體上看1~7月的降水量呈上升趨勢,7~12月的降水量逐漸減少,呈下降趨勢。但每個月的降水量不同,上升和下降的幅度也不同。

師:剛纔我們通過觀察,分析,比較從複式折線統計圖上又獲得了大量的信息,那麼在這個過程中。你感受到複式折線統計圖與單式折線統計圖比較具有哪些特點?

小結:從複式折線統計圖中,不僅能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而且便於對兩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

【設計思考:通過觀察複式折線統計圖,看圖比較兩個城市的降水量情況,感受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優勢。】

3、練習反饋,鞏固新知:

談話:用複式折線統計圖來進行分析和比較的方法,在生活中無處不有。(出示練一練1:改名稱爲我國男女生6歲以後平均身高統計圖)

探討: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現在身高多少?與我國同齡的小學生平均身高比一比。

追問:爲什麼他們的身高和統計圖中的不一樣?

4、巧妙延續,獨立製圖

啓發提問:看了這張圖你有什麼問題?

談話:同學們認爲生活中男生最後基本都比女生高。這只是同學們的生活經驗,事實怎樣要用數據來說明。

出示:我國12~18歲男、女生平均身高的統計表。

提問:爲了便於比較,我們可以把它製作成(複式折線統計圖)?

明確: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的步驟

學生在練習紙上作圖(一生在電子白板上直接操作畫圖)全班交流反饋。

交流:男生的平均身高大約在哪個年齡段開始超過女生?

請你比較男女生的身高變化有什麼不同?

追問:回答剛纔的問題時,你喜歡看統計表還是看統計圖?爲什麼?

【設計思考:此環節是對“練一練”情境的巧妙延續。對練一練名稱的修改引發學生對統計圖質疑,利用生活經驗製造衝突,自然引出12歲之後男女生身高的發展統計圖,教師出示的統計表不便於比較的弱點更烘托出複式折線統計圖便於比較的長處。此時學生迫切地想動手獨立製作一張複式折線統計圖的需求,學習興致再次高漲。電子白板的遮罩、雙頁顯示等功能的合理運用,既激發了興趣,又提供了適時的教學反饋】

三、應用新知,拓展延伸:

1、舉例:複式折線統計圖在生活有廣泛的應用。你還在哪些地方看到過複式折線統計圖? (展示各類複式折線統計圖的圖片)

2、出示: 02年上海和悉尼的月平均溫度。

追問:從圖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追問:是02年悉尼氣溫又一場,還是悉尼氣溫一貫如此呢?

出示:悉尼145年間與02年年平均氣溫統計圖。

老師暑假想去悉尼旅遊,你會建議老師帶什麼衣服呢?

探討交流

2、談話:第29屆奧運會是什麼時候在哪舉辦的?

追問:北京是一個夏季多雨的城市,爲什麼還要選在8月舉辦奧運會?

爲了確保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在此之前,國家氣象部門做了周密的統計。

出示北京03~04年和05~06年8月降水量統計圖。

探討:8月中旬的降水量多嗎?(雖然有,但不多。)

故事拓展:《奧運會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