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集合15篇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優秀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集合15篇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會讀寫“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飄帶舞、馬蹄、禮貌、拘束、羞澀、摔跤、偏西、天涯”等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體會蒙漢的民族情深,激起學生了解西部,熱愛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語言特點,體會作者表達的方法,理解“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含義。

教學重點:

感受蒙古的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品味積累文中優美的語言,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材分析:

教學難點:

通過課文的描述體會“蒙漢情深”。

教學準備:

有關草原的歌曲、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旅遊嗎?都到過哪些地方?(生簡單介紹景點)那你去過大草原嗎?老師也沒有去過,下面就讓我們通過錄像去領略一下大草原的美麗風光,好不好?(播放錄像,學生欣賞)注意:錄像不重複,要短、美,有什麼話想說?(?)師:正像同學們所說,遼闊的草原的確是景色迷人、令人神往,難怪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來

到大草原,就抑制不住滿心的喜悅,寫下了洋洋灑灑的文字,記錄了自己的所看、所思、所悟,那麼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是一幅怎樣的畫卷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17課《草原》。(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理解思路

課文同學們已經讀過了,誰能用簡練的語言說說作者圍繞草原都寫了哪些內容?

(生自由交流)

師總結:是啊,文章既寫了草原的景,還寫了草原上的人。那這節課我們就來欣賞一下草原的美麗景色。

對草原景色的描寫主要集中在哪部分?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文中哪個詞最能概括出草原的景色特點?

(生自由交流:一碧千里、無限樂趣??同學們比較一下,這些詞語你覺得哪一個最合適?爲什麼?)怎麼樣同學們,他說得有道理嗎?(板書:一碧千里)

那你是怎樣理解“一碧千里”這個詞的?

從同學們對這個詞語的理解中,我們可以看出草原大而綠的特點。

(1)誰能從文章中找到這句話,給大家讀一讀?

(出示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找的很準,讀得不錯,請坐。誰再讀?(?)那你能不能告訴我們“茫茫”這個詞是什麼意思?(生交流)

師:其實老師讀書的時候,也經常會遇到一些不理解的詞語,這個時候,查一查字典就會幫我們的大忙。

字典中對茫茫一詞的解釋是:空曠,分不清邊沿。(課件出示)並不茫茫,也就是並不——空曠,那我就不理解了同學們,這樣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作者卻說“並不茫茫”、“並不空曠”,這是爲什麼呢? 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的第一段,看看能不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如果找到了,就用橫線畫出相關的語句。開始吧!

(2)出示句子: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哦,你從這部分文字中體會到“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好,讓我們來看看這句話。誰再讀讀?你能告訴大家這句話寫了哪種景物?(羊羣)

那作者是怎樣描寫羊羣的美的?(像白色的大花)

師:作者把羊羣比作大花,這叫——比喻(生),對,形象的比喻讓我們體會到了羊羣的美,這句話中還有一個比喻,誰給大家說說?(把草原比作無邊的綠毯)這點你都能看出來?真不簡單! 小結:其實,老舍先生就是抓住了羊羣和草原的特點,把它想象成大花和綠毯,既生動又貼切,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讓我們也像作者這樣想像一下:

如果把草原比作遼闊的大海,那這羊羣就像是大海上的-------- 如果把草原比作廣闊的天空,那這羊羣就像是天上的-------

這樣的比喻讓我們感受到一種生機勃勃的美。這麼美的句子,能

讀好嗎?能—— 那自己試試,哪位同學願意起來讀一讀? 生讀,師及時評價(誰能讀得再美一些;)

這個同學“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讀得真好,我彷彿看到了羊兒在小丘上上下走動的影子。來同學們我們也來讀讀。 誰還想讀? “走到哪裏都像”讀的真好!能再讀一遍給我們聽聽嗎? 來,孩子們,咱們也這樣試一試。

這麼美的句子,不想背下來?(生1生2)非常好!

師總結:是啊,走動的羊羣給無邊的大草原帶來生機,的卻讓人感受到: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那除了羊羣,作者還寫了哪些景物?

(3)出示句子: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流,輕輕流入雲際。 引導:這句寫了哪種景物?你覺得小丘的美是一種什麼樣的美?(柔美)(點擊課件)

作者是怎樣描寫小丘的綠色和線條的柔美的?(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

勾勒,是用線條畫出輪廓,我們平時畫畫時經常用到。渲染是什麼意思呢?請同學們看文下的註釋。(生讀)

見過中國畫嗎?(出示課件)這就是用渲染技法畫出的一幅畫。也因爲只用渲染,所以那種綠色才能-----(點擊課件) 你是怎樣理解這個詞語的?

這也是解釋詞語的`一種方法。

這樣一種透明的綠色,和天邊的雲融合在一起,多美的一幅風景圖啊!(出示圖片)來孩子們,看着這幅圖,輕輕讀讀這句話。

想象着剛纔腦海中出現的畫面——“翠**流,輕輕流入雲際”,再次輕聲讀讀這句話。

誰給大家讀讀你的體會?(抽生讀,齊讀)(點擊帶圖的句子) 生讀,師評價:“那麼柔美”讀的真好,真有一種柔美的味道。 翠**&流,輕輕流入雲際(課件變色)讀得不錯,讓我都不敢大聲說話,生怕破壞了這種寧靜的、流動的美,願意把這部分再讀一遍嗎?

來,同學們咱們也試着讀一讀。

誰願意再來讀一下?

同學們,通過剛纔的學習,讓我們體會到:線條柔美的小丘,獨特而奇麗;上下走動的羊羣,生機又有活力,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一幅多麼和諧唯美的圖畫!(出示草原圖)所以,老舍發出由衷的感嘆:

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出示齊讀)

同學們,舉目遠眺,我們看到了走動的羊羣,線條柔美的小丘,擡頭仰望你又將看到什麼呢?

交流:(出示句子)那裏的天比別外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

那裏的天指的是哪裏?那藍藍的天空和我們這裏相比較有什麼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疏通文章字詞,瞭解文章大意。

2、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3、學習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教學重點:

1、聯繫當時特殊的時代背景理解“恥學於師”的原因。

2、學習本文采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的強大的論證力量。

教學思路:

朗讀課文——翻譯課文——理解內容——探究問題——深化總結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教學中會採用朗讀、討論、辯論、歸納等教學法)

第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剛學習過荀子《勸學》,明確了學習的重要意義。通過學習,人們的修養與學問可以得到提高,人們的素質可以得到改變。那麼,學習的最佳途徑是什麼呢?是自學,或是從師學習?

【活動一】學生自己談談對老師的看法。

二、解題背景

1、“說”是一種議論文文體,可以先敘後議,也可夾敘夾議。以前學過的《捕蛇者說》《愛蓮說》《馬說》等都屬於這類文體。“說”古文爲陳述和解說,因而對這類文體,就可按“解說的道理”來理解。“師說”的意思是:“解說關於‘從師’的道理”。

2、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稱“韓吏部”。死後諡“文”,故世人又稱“韓文公”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

【活動二】學生蒐集整理相關背景知識。

三、自主學習,朗讀課文

1、讀字音。注意形聲字、形近字、多音多義字、通假字、古音字的讀音。

2、讀節奏。要讀清節奏關鍵得翻譯好文句,只有明白了語句的含義才能劃分好節奏,因爲節奏是以意義爲單位來劃分的。

3、讀語氣。請同學們藉助翻譯參考書把文章的翻譯通讀一遍,然後根據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再把文章朗讀一遍,把文章的語氣讀出來。

【活動三】

1、學生自己借工具書讀準重要的字音。

2、學生借課文註釋翻譯文章,根據文意劃分文句的節奏。

3、學生根據文意自己嘗試讀出文章的語氣。

四、研讀第一段,歸納詞句

1、結合課本翻譯重點字詞

古之學者( )必有師,師者,所以( )傳道受( )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 )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 )爲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 )聞( )道也固( )先乎( )吾,吾從而師之( ),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 )也,夫庸( )知其年之後生於吾乎?是故( ),無( )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2、歸納重要的文言知識。

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把本段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文言句式進行歸納,以提高文言翻譯能力。

3、思考探索

爲什麼要從師?選擇老師的標準是什麼?

明確:

從師原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爲惑也,終不解矣。

從師標準: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活動四】

小組分工、合作歸納本文重要的文言詞句。

五、研讀第二段,歸納詞句

1、結合課本翻譯重點字詞

嗟乎!師道( )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 )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衆人,其下( )聖人也亦遠矣,而( )恥( )學於師。是故( )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爲聖,愚人之所以爲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於( )其身( )也,則恥師焉,惑( )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 )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 )師焉,或不( )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 )樂師百工( )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 ),曰師曰弟子云者( ),則羣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 )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 ),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

2、歸納重要的文言知識。

3、思考探索

1、此段分論點是什麼?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2、作者從哪三方面進行對比論證?

明確:

縱比:古之聖人,從師而問;今之衆人,恥學於師。

自比:對其子,擇師而教;對其身,恥學於師。

橫比: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羣聚而笑之。

六、品讀深化,交流提高

組織學生談自己學習文本的收穫。

【活動五】

1、播放課文朗讀一、二段,讓學生再次品讀課文。

2、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穫。

七、佈置作業

八、板書設計

第二教時

一、複習檢查

1、抽查2—3位同學的一、二節的背誦。

2、翻譯下列句子

①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②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二、研讀第三、四段,歸納文言要點

1、結合課本翻譯重點字詞

聖人無常師( )。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之後,術業有專攻( ),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 ),學於餘。餘嘉( )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 )之。

2、歸納重要的文言知識。

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把本段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文言句式進行歸納,以提高文言翻譯能力。

3、思考探索

①第三段作者用孔子的言行,闡述了什麼觀點?

明確:(本段分論點)聖人無常師。

②作者用的是什麼論證方法?

明確:舉例論證

③第四段交待寫作緣由,但仍隱含着作者的'觀點,那些句子可以表現作者觀點?

明確:分論點:不拘於時能行古道

【活動一】

小組分工、合作歸納本文重要的文言詞句。

三、積累文言詞語一詞多義

①之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

擇師而教之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句讀之不知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輟耕之壟上

②其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其爲惑也終不解矣

其皆出於此乎

其可怪也歟

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③指出下列詞類活用現象

其下聖人也亦遠矣

而恥學於師

小學而大遺

位卑則足羞

吾從而師之

吾師道也

④指出下列特殊句式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不拘於時,學於餘。

【活動二】

同學們利用工具書進行歸納整理。

四、探討研究:

探究1:韓愈爲什麼要寫這篇文章?

(答案預設)我們認爲有兩個原因:一、當今的士大夫之族,不願意向老師學習,以向老師學習爲恥,使得他們自己變得愚昧,不明智,甚至才能都比不上一般的人,即文章說“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巫醫樂師百工之人)”,文章對他們有諷刺和批判的意味;二、寫這篇文章送給少年李蟠,因爲他喜歡學習古文,精通古文,而且能夠向老師虛心請教,所以寫這篇文章來鼓勵他繼續學習古文,即文章說的“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易經傳皆通習之,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其實韓愈也是藉此提倡當今的學者要向李蟠學習。

探究2:韓愈寫這篇文章有什麼現實意義,從中可看出他有一種什麼樣的精神?

(答案預設)我們認爲韓愈寫作本文是提倡學者要向老師學習,恢復從師學習的風尚。從中可以見到韓愈有一種不顧流俗,獨抒己見的非凡勇氣和鬥爭精神。

探究3:本文主要運用了什麼樣的論證方法?運用這種論證方法有什麼作用?

(答案預設)我們認爲本文主要運用了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主要用了三組正反對比論證:1、古之聖人與今之衆人對比:古之聖人從師而問,今之衆人恥學於師。2、對其子與對其身對比:愛其子,擇師而教;於其身,恥學於師。3、百工之人與士大夫對比: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羣聚而笑之。在對比中得出結論:師道之不傳也久也,欲人之無惑也難也!從反面批判現象中闡明瞭中心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

【活動三】

以小組爲單位,每組選擇一個重大的或者有特殊意義的問題來探究,要求提出明確的問題,並且小組的同學要一起通過辯論來解決這個問題,然後推薦一名同學向老師展示本組的探究成果。

1、提高學習發現問題的能力。

2、鍛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大膽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

教師總結:聯繫時代背景,突破重點和難點,通過對課文的總結,來昇華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能力。

五、延伸拓展

1、齊白石有一句話“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你能不能結合《勸學》《師說》的內容來分析一下?

2、兩文都談到學習的重要,那麼正確的學習目的究竟是什麼?

【活動五】

學生談談學習本文的收穫。交流分享學習收穫。

六、品讀深化,交流提高

組織學生談自己學習文本的收穫。

本文從老師的作用、選擇老師的標準、師生之間的關係、師道不傳的現象、文章的寫作目的以及論證方法等方面來闡述了“學不可以已”這一中心論點,中心突出,論證有力,是我們學習議論文的典範之作。

七、佈置作業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積累美詞理通故事情節。

2、深入課文探究人性的弱點。

3、學習童話的寫作手法,感悟其道理。

教學重點:

研讀文本在“比”中體會人性感悟道理

達標過程:

一、設情導課

1導語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著名的童話,它的名字叫做《皇帝的新裝》作者是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大家讀過哪些安徒生的童話?

《醜小鴨》、《海的女兒》、《拇指姑娘》、《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家知道什麼什麼是童話嗎?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這種作品通過豐富的想象、大膽的誇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語言通俗、生動,故事情節往往離奇曲折,引人入勝。

2、出示目標

3、積累美詞

二、活動一,概括情節,聚焦癖好

1、概括故事情節

速讀課文思考:本文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以這是了一個( )的故事,說話

皇帝愛慕虛榮的故事。皇帝被騙的故事。皇帝光着身子游行的故事。小孩子說出真話的故事。大家都不願說出真話的故事。因爲大家都不願說出真話,羣體被騙,羣體虛僞。

2、聚焦皇帝癖好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呢?文中的皇帝最愛幹什麼?我們來聚焦他的癖好。請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3、思考:皇帝最愛什麼?不愛什麼?

(皇帝最愛換新裝,不愛去看戲。皇帝最愛臭顯擺,除此以外,什麼興趣也沒有。

皇帝就像小姑娘,愛打扮,不愛處理國事。這個皇帝愛穿漂亮衣服,不務正業,不理朝政。

這個皇帝愛新裝愛到不可思議的地步,實在不稱職!)

三、活動二識別騙局分析人性

1、識別騙局

1)正是因爲皇帝愛新裝愛到如此程度,騙子纔會閃亮登場啊,我們接下來看看騙子如何行騙,先來瞧瞧他們的廣告詞。第課文第二自然段。廣告詞妙在什麼地方?

(他們自稱是織工,說他們能夠織出人類所能見到的最美麗的布。

這種布不僅色彩和圖案都分外的美觀,而且縫出來的衣服還有一種奇異的特性:任何不稱職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

老師以廣告的形式讀本段。

2)聽完騙子的廣告詞,你心裏有何感想?你會上當嗎?爲什麼?

3)這個騙局高明嗎?爲什麼?文中學多地方也暗示了這是個騙局,你能夠找出幾處嗎?相信你肯定可以

4)皇帝會怎麼想?他會上當嗎?全城的其他百姓呢?找出課文中有關句子,讀一讀。你從中明白了什麼?

皇帝想:我穿了這樣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國裏哪些人和自己的職位不相稱;我就可以辨別出哪些是聰明人,哪些是傻子。

2、探究人性之“比”

師:同學們來讀皇帝想的與大家想的,你明白了什麼?每個人都希望——,都不希望——。

(都希望自己是最聰明的,別人是最蠢笨的。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好,不希望別人好。

每個人都不希望別人超過自己,都希望自己是完美無缺的。)

3、同學們,大家想的那段話裏有一個詞特別耐人尋味,找找看,是哪個詞呢?

“鄰人”對啊,安徒生在這裏爲何要突出是與“鄰人”比較呢?有何深意?

4、那些大臣們,他們會怎樣想?

(大臣們會認爲自己比別的官員稱職,都想成爲皇帝眼中心中的紅人。

他們認爲自己最配擁有現在的地位,其他人都不如自己。)

5、同學們發現沒有,他們之所以對騙子的謊言感興趣,是因爲“比”在作祟,他們要“比”過自己心中的假想敵。有句話說,痛苦是比出來的,看來,迷失也是比出來的啊!他們在攀比中迷失了。

四、明白道理,感悟寫法

1、體察羣體迷失

因爲想極力證明自己不比別人差,一樁樁鬧劇上演了,且看皇帝大臣們的自相矛盾,讀大臣們看布的有關句子,想想該怎麼讀?他們心口不一是因爲什麼?

1)“願上帝可憐我吧!我什麼東西也沒有看見!”

“難道我是愚蠢的嗎?我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這一點不能讓任何人知道。難道我是不稱職的嗎?不成!我決不能讓人知道我看不見布料。”老大臣想

“哎呀,美極了!真是美妙極了!多麼美的花紋!多麼美的色彩!是的,我將要呈報皇上,我對這布料非常滿意。”老大臣說。

(生讀,讀想的時候讀出驚恐,讀說的時候讀出奉承)

老大臣心口不一,是因爲什麼呢?

(他害怕失去官帽。他害怕失去權力。他還怕失去金錢,失去財富,也怕失去皇帝的信任。他更怕失去他現在擁有的一切!

2)“我並不愚蠢呀!這大概是我不配有現在這樣好的官職吧?這也真夠滑稽,但是我決不能讓人看出來!“這位官員想。

“是的,那真是太美了!”這位官員說。

誠實的官員心口不一,是因爲什麼呢?

(他害怕別人說他做官不稱職。他也是怕失去,怕失去現在的地位、金錢、名利。

他極力掩飾內心的虛弱,其實就是害怕失去。

3)“我什麼也沒看見!這可駭人聽聞了。難道我是一個愚蠢的人嗎?難道我不夠資格當一個皇帝嗎?這可是我遇見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皇帝想

“哎呀,真是美極了!我十二分地滿意!”

(生讀)

4)皇帝心口不一,是因爲什麼?

(皇帝怕丟掉皇冠,丟掉皇位。他怕因爲自己不稱職,他的子民就會謀反。他極力想證明自己是一個最稱職的皇帝,最聰明的人!所以他纔要“十二分”地讚美,告訴大家他還是最最稱職的,王國裏的人都沒有他聰明!)

5)這其實也是一種自我的深度迷失。從來沒有正常地省察過自己,反思過自己,作爲皇帝,整天不務正業,卻依然認爲自己是個了不起的皇帝。作爲皇帝,這種自我的深度迷失,導致了什麼樣的後果?

(導致了所有的人都認不清自己,所有的人都覺得自己比他人聰明,實際上全是蠢人。

導致了整個社會都是處在病態之中,上到王公大臣,下到平民百姓,全在迷失。)

6)我們來讀宮裏的人和街上的人說的話。

“多麼美的.花紋,多麼美的色彩!這真是一套貴重的衣服!”皇宮裏的人都說。

“乖乖!皇上的新裝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後裙是多麼美麗!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站在街上和窗子裏的人都說。

7)、所有的人都在表達着相同的觀點,所有的人都在說着假話,孩子們,當你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感受如何呢?

2、“比”讓他們迷失,那份虛僞,那種虛榮,那種不敢正視自我的虛弱,讓社會中的各色人等在騙子編織的大網裏羣體迷失着。

3、小孩子叫出真實的聲音是因爲什麼?你從中明白了什麼?

4、怎樣才能不迷失自我?

(面對自己,就不會迷失。不要一味與他人攀比,就不會迷失。沒有慾望,就不會迷失。勇於反省自己,就不會迷失。

堅持真理,就不會迷失自己。

明道理:應保持天真純潔的童心,無私無畏,敢講真話。

5、課文主要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有什麼作用?

誇張與想象:本文寫出騙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騙,寫出皇帝和大臣們都甘願受騙、並且騙人,最後寫出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構成了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誇張。

作用:無情地鞭撻了至高無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們的愚蠢虛僞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現實生活,反映了封建專制制度的腐朽。

作業:皇帝出遊之後…….

小孩說出真話之後……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4

一、教材分析

這篇精讀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經過,通過對花生的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爲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父親的話的含義,明白花生最可貴的品質,懂得做人應該做一個對他人有好處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三、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從中體會出做人的道理。

2、瞭解課文借物喻人、有詳有略、重點突出的寫作特點。

四、教學時間:2課時

五、教學準備:幻燈片

六、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複習生字

2、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什麼事?(種花生,過收穫節) 理解詳寫和略寫。

聯繫舊知,本節課的口語交際和下一環節的引入做好鋪墊。以課文爲例,向學生滲透寫作方法。

二、理解課文,明白道理

(一)默讀 “過收穫節”部分,理清思路。

1.思考:有誰來參加我們的收穫節?這個收穫節是怎麼過的?

①出示:“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抓重點詞語談體會。

②這個收穫節是怎麼過的?

(吃花生,談花生)

哪個是重點寫?

(談花生)

(二)抓住重點,精讀領悟

1、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談花生”段落

2、三個孩子認爲花生有哪些好處?

3、父親認爲花生最可貴的是什麼?父親將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讚美了花生的什麼品質?

①出示父親說的話,齊讀。

②桃子、蘋果有什麼特點?(高高掛在指頭 鮮紅嫩綠)

③落花生呢?矮矮地長在地上!你覺得落花生怎樣?(默默奉獻)

4、指導朗讀

5、深入領會:父親特別指出花生的最可貴之處,目的是什麼?(點出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6、讀父親的話“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說說對父親的話的理解

過渡:這次“收穫節”作者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7、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將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①齊讀。

②談談你從中又體會到什麼?

8、聯繫生活實際,體會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

三、總結深化

1、這篇課文借“落花生”來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2、齊讀最後一節。(我們談到深夜才散……)

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們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學們好好學習,要有真才實學,有本領,將來做一個對別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棟樑之才!

四、拓展閱讀

p162-----165(必讀)

v 閱讀天地一:《玫瑰花》《虛榮的孔雀》

v 閱讀天地二:《平凡》 《一個值得敬佩的人》

v 閱讀天地三: 《吃桔子》總體點評:

總體點評

衡量一個教學設計是否成功,不僅要看教案的設計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能夠指導實踐,在具體操作中“行得通”。本次課教學目標完成的較好,處理課文詳略得當,對於課文的重點進行深入地講解,並通過朗讀指導和課件的運用,深化了課文情感目標的落實。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在教室啓發引導下積極參與,涌現出很多奇思妙想,鍛鍊了學生的思維。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瞭解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衆鳥紛飛的壯觀場景,體會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由衷讚美,感受人與自然、動物的和諧之美,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薰陶。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並能從“陸續”“展示”“繼續”“應接不暇”中任選兩個詞語造句。

3、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八、第十二自然段。

教學重點:理解文中描寫的大榕樹的奇特美麗以及衆鳥紛飛的幸福歡樂的景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課文第8、12自然段,理解並體會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由衷讚美和留戀之情。

 教學準備:大榕樹、衆鳥紛飛的圖片和錄像片;

有關巴金和大榕樹的相關資料等。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瞭解課文內容,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試提出不懂的問題,自己解決。師生合作,明確下一步學習的內容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示課題:

自古以來,人們對幸福都充滿着無限的憧憬,都渴望擁有天堂般的生活。(板書:天堂)

問:你們知道什麼是天堂嗎?

今天,我們要去鳥的天堂觀光遊覽,這也就是第七課(板書:7、鳥的),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課下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下面我請同學談談你進行了怎樣的預習。(生可能談及關於生字新詞的解決,讀書等)

2、對於“鳥的天堂”,你已經有了哪些瞭解?還希望瞭解一些什麼呢?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師生檢查朗讀課文的情況並請同學評議他們讀得怎麼樣?

(針對班級的具體情況,機動安排自由選讀沒有把握的段落)

三、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自由讀課文,思考:鳥的天堂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美麗、榕樹大,鳥兒多等;)

四、再讀課文,理清課文內容:

談話: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暢的語言向我們描述了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象。你們願意再讀讀課文嗎?

1、請默讀課文,看看你從課文中又瞭解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分別在書上做上標記。(給時間學生自讀自悟)

2、小組內交流: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同學在小組內可以互相幫助交流解決簡單的問題,也可以向別人介紹自己讀書自學的方法)

[此時應讓學生理清:作者兩次來到鳥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了一棵茂盛的大榕樹,第二次看到了許多的鳥。初步理解原因是去的時間不同(注意使學生知道經過深入學習後還會有新的理解)。課文重點部分是寫兩次所見到的景象。鳥的天堂就是那棵大榕樹等。如果學生沒有談及這些重點的內容,教師可以用一定的問題引導:如課後的思考題1、2]

3、以小組彙報形式,全班交流:小組內沒解決的問題,也可以談談學生認爲已經解決的但認爲很有價值的問題。

課文寫了作者 次經過鳥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了 ,沒有看到 ,所以他認爲 ;但當他再次經過時卻看到了 ,他感到 。

(1)(出示投影)填空:

(2)交流學生的質疑情況:

(在學生質疑時,教師肯定那些能圍繞重點內容提問的同學,對簡單的問題生生之間交流解決;或者根據學生實際予以提示:課文介紹的是“鳥的天堂”,我們提問應該圍繞重點內容:可以讀一讀書中描寫大榕樹的語句和關於“鳥的天堂”的語句,結合上下文來提出或設計問題)

(師生共同篩選較好的問題,教師將與課文重點部分密切相關的、比較有價值的問題,簡要板書在黑板上。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學生可能會出現如下問題:

1、朋友說這裏是“鳥的天堂”,爲什麼我卻沒有看見一隻鳥?

2、爲什麼“我”對鳥的天堂有一點留戀?

3、爲什麼作者說“昨天我的眼睛騙了我”?

4、朋友說這裏是“鳥的天堂”,我的感受是什麼?

5、爲什麼說“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6、爲什麼說是“鳥的天堂”而不是鳥的樂園(或世界)?

7、“鳥的天堂”(或大榕樹)爲什麼會成爲鳥的天堂?

……

四、全班共議明確學習方向:

師:同學們提出來的這些問題,就是我們進一步學習課文所要解決的,可以把它們作爲進一步研讀課文的一個學習目標。

1、談話明確學習的途徑:我們要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象,必須抓住寫大榕樹和寫鳥的這兩部分重點內容,並將這兩部分合在一起考慮。

2、鼓勵學生試針對自己學習的需要自擬學習方案。

3、交流展示學生的自擬學案情況。(教師在巡視時注意把握學生情況,選擇一份或幾份學案,師生共同進行修改和補充(如果生有困難,師給予提示:我們要讀懂課文,不外有這些辦法:可以讀一讀,動筆畫一畫,然後抓住重點詞句反覆讀一讀,反覆體會, 還可以邊讀邊思考,邊想象,與同學共同討論、利用資料等))

4、(出示學案):

師:老師這裏設計了兩份學習方案:(假設:如果學生的學習情況較好則出示將學案2與學案1調換順序的學案,逐步引導學生自擬。)

3、指名讀學案,說明:你可以用自己擬定那份學習方案,繼續研究你認爲有價值的問題;也可以選擇老師給的方案,還可以參照老師的方案進行修改和補充。但教師更歡迎同學自擬學案。如果你們需要老師提供幫助,隨時可以向老師提出來。

4、自主選擇喜歡的方式自學或自擬學案自學(師統計學案的選擇或擬定情況,指導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伴共同學習。)

五、學生自主探究(機動):

六、課後提示:

多蒐集一些資料,有助於我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練習把自己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讀出來,也可以展示你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問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7課。

談話: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瞭解了課文內容並進行了初步的探究。今天這節課,我將和同學們一起繼續深入學習這篇課文,追隨巴金先生去鳥的天堂感受那裏美麗和諧的景象。

二、生自主學習。師巡視,提供幫助。(時間依生實際確定)

三、統計學案情況,以大多數同學的選擇組織交流。

㈠假設按學案(A)學習的同學佔多數:(要求學生在彙報時先說明自己喜歡的景象,讀找到的語句,並說明自己爲什麼喜歡,適時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或介紹)

A:介紹大榕樹

1 大:許多棵 窄

葉:多、密、綠 (堆、簇、縫隙)

枝幹:枝上生根、數不清(投影,指出根、枝、幹、葉聯繫生長特點)

生命盎然:全部展示、顫動(看錄象)

2 有感情朗讀相關的語句。

①葉多②枝幹多③生命力強④作者由衷地讚歎(評價)怎樣讀好?(當學生談到第8自然段時,可以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試背誦)

3、師生合作敘述所喜歡的景象:

(投影)夕陽西下,燦爛的紅霞染紅了河水。我們的小船在寬寬的河面上靜靜地流動,遠遠地 小船漸漸前行,逼近了大榕樹,這次我 望着這株奇特的大榕樹,我不由得

B:導入介紹“鳥”

朋友告訴我這裏是“鳥的天堂”,而我卻沒有看到一隻鳥,我感到 ;而當我在第二天再次經過時,卻感到

爲什麼這樣說呢?請你仿照剛纔我們敘述介紹大榕樹的方法,試自己學習一下衆鳥紛飛的情景。

1 、鳥多:到處、到處

大 小 花 黑 應接不暇

快樂:叫、飛、撲

(生談到哪兒就練習讀一讀,可以背誦第12自然段)

提問:你覺得在這裏鳥兒生活得怎麼樣?

(看錄象)我們一起來看看衆鳥紛飛的場面吧!

提問:你認爲這個地方怎麼樣?

練習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兩個自然段。

2、師生合作敘述所喜歡的景象:

朝霞落在了樹梢,朝陽照亮了河面,我們的小船又來到了“鳥的天堂”。起初 後來 接着 。我雖然注意地看着,但是 。忽然我看見了 鳥兒生活在這裏,真是

若B A

導入:鳥兒幸福地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地方,讓我們感到了它們的幸福和快樂。而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卻是感到 。誰學習的是這部分請先來彙報一下。

處理(一)以後,詢問按學案(二)學習的同學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你還有什麼疑問?(處理爲什麼會成爲鳥的天堂等問題)

※然後練習用因果關係的句式回答問題。

C:最後結語下課。

㈡假設按學案(二)學習的同學佔多數:(彙報提出的問題,並說明自己是如何讀書解決的。相機進行朗讀的訓練)

1、指名小組彙報

榕樹 (同前)

鳥兒 (同前)

2、用因果句式,結合上面問題練習說話。(質疑)

※3、結合學案(一)的要求試介紹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象。

結語:(看板書)

樹與鳥,鳥與水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多麼生動活潑的畫卷呀!這裏不僅有樹的奇美,有鳥的歡樂之美,更有人與自然、與動物的和諧之美,所以這裏纔是真正的天堂。讓我們共同努力,去創造更多的人間天堂。

作業:1、蒐集一些人與自然、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故事。

2、有興趣的同學讀讀巴金先生的原文。

3、有感情地朗讀文中描寫大榕樹和鳥的段落,有興趣的同學練習說一篇解說詞,介紹那裏的美麗景象。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8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作者觀察、寫景的方法,領略鏡泊湖的奇妙景色,獲得美的享受;瞭解鏡泊湖奇觀“奇”在哪裏,瞭解吊水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長自然常識。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鏡泊湖及其周圍景觀的特點,體會鏡泊景象之“奇”。

教學構想

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閱讀提示”,從課題入手,自學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及景色的特點。

教學準備

課前收集有關鏡泊湖的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國地域廣闊,有無數的名勝美景。在我國東北的黑龍江省寧安縣內有一處令人嚮往的湖泊——鏡泊湖。播放多媒體課件,展示鏡泊湖的美麗景色。(板書課題)讀了題目,你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着問題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看看鏡泊湖是在什麼地方?是個怎樣的湖?有哪些奇觀?

2、同位互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順課文,相互評議。

3、學生彙報讀書情況。在彙報中結合自己查閱的資料互相補充。

三、細讀課文,想想品味。

1、分組研讀,互作討論。學生尋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組成學習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研究自己感興趣的鏡泊湖的神奇之處。教師巡視指導,參與討論。

2、課堂交流,彙報成果。按小組彙報研究談論成果,教師相機點撥。

(1)播放錄像,再現鏡泊湖景緻,引導學生感受景象的奇麗。討論:課文中哪些地方是寫景泊湖的“自然樸實”?哪些地方是寫景泊湖的“綺麗多變”?

(2)播放瀑布的響聲,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邊朗讀邊想像瀑布的氣勢。自由讀,討論:描寫瀑布飛流直下的句子和江瀑布從不結冰、斷流一句有什麼關係?

(3)教師引導學生找出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四、總結全文。

這篇課文的特點是主次分明、重點突出,再加上生動的語言,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要學習這種寫作方法。

作業設計

摘抄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

板書設計

吊水樓瀑布自然樸實

鏡泊湖奇觀

地下森林綺麗多變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難忘的故鄉》是教科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2課。

【教學目標】:

1.通過課前預習,自主認識“拎、呔、戳、媚”四個生字。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抓住“鋪”、“追逐”、“啃咬”等詞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作者難忘故鄉、眷戀故鄉、熱愛故鄉的情感。

【重點、難點】:

1.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準確、形象的語言。

2.在朗讀感悟中體會作者難忘故鄉、眷戀故鄉、熱愛故鄉的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收集資料。

【教學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課題。

2.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

二、學前交流,檢查預習。

1.檢測字詞。

2.交流課文內容。

3.指名讀文,思考:文中寫了哪幾件難忘的事。

三、初讀感知,學法指導。

1..指名讀文,思考:文中寫了哪幾件難忘的事?寫出小標題。

(夏天江邊洗澡)(冬日趣事、好心叔叔抱我回家)(和鐵柱爭鴨蛋)

2.學習江邊洗澡,教師指導學習方法。

(1)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詞語和句子,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感受。

(2)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指導朗讀。

3.學習雪地喂小雞的`段落。

四、小組交流,品讀課文。

1.提出學習要求。

小組學習要求:

(1)請同學們組內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選擇印象最深的內容說說自己的感受。

(2)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和段落組內多讀幾遍。

(3)組內交流,由組長確定發言順序,準備發言。

2.小組自主選學

五、全班交流,點撥引導。

1.選擇小組,根據要求進行交流。

2.小組交流自己喜歡的內容,教師相機指導。

六、學習寫法。

七、課堂檢測,鞏固提高。

夏天江邊洗澡

12.難忘的故鄉 冬日趣事 眷戀 好心叔叔抱我回家熱愛

和鐵柱爭鴨蛋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讀背成語或熟語,積累語言。

2、閱讀短文,在讀懂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寫讀後感。

4、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練習寫小發明論文。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 :

1、課外注意讀書,準備寫讀後感;

2、意觀察周圍的事物,爲改進、發明做準備。

教師準備:一篇適合學生多角度思維,易於寫讀後感的文章。

教學時間:5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讀讀背背)

一、完成“讀讀背背”。

1、自由讀詞語,注意讀準確。

2、小組接讀、接背。

3、比賽:看看誰記住的詞語多。

二、完成“閱讀”。

1、自由讀短文,瞭解大意。

2、仔細讀短文,邊讀邊思考文後練習題,可以在文中圈點標畫。

3、小組內合作學習。

(1)自由讀短文,邊讀邊思考文後練習題,可以在文中圈點標畫。

(2)交流文後練習題的答案。

4、全班交流。

(1)流下美好的懷念,是因爲大橋下的景色很美;引起我的惱恨,是、因爲石階造得多而陡,讓外婆因揹我過橋而“遭罪”,其實是含蓄地表達作者對外婆的愛。

(2)短文表達的.是作者對家鄉的眷戀,對外婆的懷念之情。

(3)朗讀比賽:評選小小朗誦家。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瞭解槐鄉孩子採槐花的方法,和同學交流讀後的感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槐鄉孩子採槐花勞動的歡快。

3、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4、認識略讀課文,初步掌握學習方法。

教學重、難點:

認識略讀課文,通過品味重點詞句,感受槐鄉的八月給孩子們帶來了幸福與快樂,體會槐鄉的八月磨練了孩子們勤勞淳樸、吃苦耐勞的品格。從而初步掌握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課,激發學習興趣

我們連續學習了幾篇有關課餘生活的課文,體會到了課餘生活有許多樂趣,請你說說從《我們的民族小學》《金芭的草地》、《爬天都峯》三課分別體會到了什麼樂趣?”(學生回憶交流)

你有沒有品嚐過勞動的快樂?就有這麼一羣孩子,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掙錢交學費,同樣生活得快快樂樂。那他們的快樂又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槐鄉的孩子》。(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悟

1、簡介課型

A、同學們,仔細觀察課題和我們以前學習的有什麼不同?

B、我們現在學習的課文分爲兩種類型:一種是精讀課文,如第1、2、3課;一種是略讀課文,如第4課。大家再仔細觀察一下,它們在編排上有什麼不同?

C、怎樣學習略讀課文呢?仔細閱讀導讀提示很重要

2、導讀提示。

自讀“提示”,邊讀邊畫出本課的學習要求,然後指名讀提示,交流並歸納出學習要求:

(1)讀讀課文,看看槐鄉的孩子有什麼樣的快樂。

(2)和同學交流讀後的感受。

(3)把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3、自主讀悟

自讀。對照略讀提示,輕聲自讀課文。遇到生字拼讀一下括號裏的注音,長句一下子讀不通順請你多讀幾遍。邊讀邊用筆畫出有關內容,讀後與同學互相交流,有疑問的地方互相幫助解決,不能解決的地方作個記號。

4、交流收穫

集體交流。先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然後,談談槐鄉的孩子有什麼樣的快樂。(讓學生知道課文主要描寫了槐鄉的孩子們採摘槐米的.經過,引導學生體會到孩子們所得到的勞動的快樂。)

三、賞讀課文,感悟理解

1、細讀品悟。再讀讀課文並仔細想想,你覺得“槐鄉的孩子真!”

你是從哪裏體會到的?

2、學生髮表見解,全班交流。

A、生:槐鄉的孩子真懂事!

師:你從哪裏體會到的?(指生說)

據生答出示句子: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指讀—齊讀)

B、生:槐鄉的孩子真快樂!

師:你從哪裏體會到的?(指生說,餘生適時補充)

(採摘槐米雖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們以苦爲樂。這從對他們唱着快樂的歌,滿載而歸,從對他們帶着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的描寫中可以看出來。課文中有關孩子們的勞動場面,寫得歡快、輕鬆、活潑,一點也不給人以辛苦、勞累的感覺,也說明了孩子們的以苦爲樂。)

據生答相應出示句子:

a、月落柳梢,勞累一天的孩子們帶着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指讀-----賽讀—齊讀)

b、當縷縷炊煙從村中`升起的時候,孩子們滿載而歸,田野裏飄蕩着他們快樂的歌聲。(指讀—齊讀)

……

C、還有體會“槐鄉的孩子真辛苦!”、“槐鄉的孩子真勤勞!”、“槐鄉的孩子真可愛!”

3、抒發感受。

讀了這篇短文,你有什麼感受?願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嗎?可以用一句話來表述!

如:“勞動最光榮!”、“幸福的生活靠雙手去創造!”……(同桌互說——指說)

4、賞讀品味。

A、你喜歡課文中哪些句子。用筆畫出來,練習一下多讀幾遍,然後全班交流,並說說爲什麼喜歡(引導學生關注比喻句、排比句、描寫形象生動的句子,學會鑑賞等)

B、小結:快樂不只來自於休閒、享樂,勞動中也有無窮的樂趣。同學們,讓我們也像槐鄉的孩子一樣熱愛勞動,去品嚐勞動的快樂吧!

四、課外延伸,拓展能力

說說自己課餘所從事過的勞動內容。可以是參加公益勞動的,也可以是幫助家長做家務的。先想一想準備說哪方面的內容,再說說自己勞動的經過和感受。

板書設計:

懂事

槐鄉的孩子 採摘槐米 快樂 勞動是快樂的

勤勞

辛苦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10

學習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欣賞品味犟龜這一形象,全面理解“犟”的多層含義。

3、體會文章的主題,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

教學重難點:

理解“犟”的含義和小烏龜行爲的思想價值。

教學準備:

學生充分地預習課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激趣引入,初理“犟”

1、同學們,傳說中,它背起了宇宙大地;它是動物界中的老壽星,它還曾跟兔子賽跑過,你們知道它是誰嗎?(學生回答:烏龜)對,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隻可愛的小烏龜,它是由德國的兒童文學家米切爾·恩德給我們帶來的“犟龜”。(按鍵出示課題)

2、齊讀課題。“犟”是什麼意思呢?誰來告訴大家?(指導學生看“犟”下面的偏旁“牛”後,指名學生回答。)(按鍵出示字幕——犟——固執,不聽人勸)。

二、整體感知,發現“犟”

1、課文的標題是“犟龜”,那這隻小烏龜到底是怎麼“犟”的呢?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首先,讓我們大聲地朗讀課文,讀的時候要注意:(按鍵出示字幕:朗讀課文,要求:(1)讀出各種小動物“說話”的語氣、語調,揣摩它們“說話”時的動作、神態。(2)在文中找出最能體現小烏龜“犟”的特點的句子。)

2、指名同學接力複述課文。

3、文中哪句話最能突出小烏龜“犟”的特點?

歸納:按鍵出示字幕:我的決定是不可改變的。

4、“我的決定是不可改變的。”這句話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每次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說的,說明了什麼?(先找到相關部分,再讀,最後再分析)。

三、合作探討,感悟“犟”

1、那麼小烏龜是順利地實現了它的決定麼?在這個過程中它遇到了哪些困難和阻礙呢?相機按鍵板書:

(1)蜘蛛——嘲笑,爬得慢 小烏龜——決定不可改變

啓發:當你被別人輕視時,你會怎麼辦?

(先不下定論,讓學生自行感受,以下同)

(2)蝸牛——方向反了 小烏龜——調轉方向

爲什麼小烏龜沒聽蜘蛛的意見,卻聽了蝸牛的意見?這說明了什麼?(樂於聽從正確意見)

啓發:當你努力了很久,別人卻告訴你,你之前的努力方向是錯的,你會怎麼辦?((1)改變方向,從頭再來,因爲走自己的路也要聽別人說。(2)一個方向走到底,付出任何代價也不改變。因爲但丁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3)壁虎——婚禮取消 小烏龜——我的.決定是不可改變的

(4)烏鴉——獅王去世 小烏龜——我的決定是不可改變的

當你一直看不到成功的跡象時,你會怎麼辦?

((1)繼續努力;(2)放棄努力)

2、如何評價烏龜這種犟性好壞呢?結合實際生活情況談談你的看法。

生:(自由討論並發表意見)

(好:是因爲有執著的精神;壞:是因爲不聽人勸,一意孤行。)

3、你認爲犟龜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結合課後練習)

(我認爲犟龜是成功了,因爲它要參加的是有史以來最熱鬧的婚禮,最後它實現了自己的願望。)

4、師小結評:是呀,生活中“犟”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因此我們要採取辯證的觀點來看待問題,然而本課的小烏龜犟得好、犟得妙,它正因爲犟才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5、讓我們分角色朗讀課文,要讀出各種小動物的語氣、語調、語速。(讀完課文,指名評價)

四、質疑解疑,深究“犟”

師:我們讀了,聽了,看了這個故事,同學們肯定有不少收穫,同時,也可能存在很多疑問,現在,就請把你的疑問提出來,先前後左右的同學互相討論,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呆會兒提出來,我們全班同學共同探討,希望同學大膽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1、學生自主質疑解疑,重點討論以下問題:

(1)小烏龜並未趕上獅王二十八世的婚禮,算不算個成功者,爲什麼?

(2)是不是做任何事,在任何情況下只要“堅定信心”,就一定能成爲一個成功者?

2、大家表現得很不錯,提了很多與課文有關的問題,現在來談談你的收穫。

五、拓展想象,深化“犟”

請同學們想象一下,小烏龜回來的路上再遇到那些勸阻者,會說些什麼呢?學習本文抓住特徵擬人化的手法,把你的想象寫下來。

六、總結全文。

同學們,我們做事也會像犟龜一樣,不可能一帆風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我們不僅要有堅定的信心,還要有勇氣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成爲生活的強者,成爲展翅高飛的雄鷹。讓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也能像小烏龜一樣,犟得精彩,犟得可愛,犟得有理。

板書設計:

腿短路長

9、犟龜 走錯方向 我的決定

婚禮取消

不可改變

獅王去世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11

課時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通過朗讀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教學過程:

一、遊戲,鞏固識字

1、出示生字:說話朋友春高,遊戲:“找朋友”,說詞語,看誰說得多。

2、出示生字卡片。遊戲:“搶答”

3、課件出示練習。

春雷柳樹說話醒

春風柳梢洗澡長高

春雨小朋友梳頭軟

春燕柳枝玩耍綠

詞語連線

二、品讀,感悟文味

1.你喜歡這首詩嗎?爲什麼?

2.小結:柳樹醒了,她是那麼柔軟,那麼鮮嫩,那麼活潑,那麼嫵媚。多可愛的柳樹,多可愛的.春天,你能把這種喜愛讀出來嗎?

3.誰來試一試?讀你喜歡的地方。

相機指導:“醒、軟、綠、飛、高”等字可讀得稍重、稍長,以讀出詩的節奏感。

4.小結:

柳樹醒了,春姑娘來了。春天閃耀着明麗的色彩,跳動着輕快的音符,瀰漫着逗人的童趣,悄悄地向我們走來。柳樹醒了,孩子們也醒了。他們那琅琅的讀書聲,那無邪的歡笑聲,給春天的樂譜上增添了美妙的音符。

三、想象說話,運用語言。

1再讀課文,你發現了什麼?

2出示練習:

春天跟說話了,

說着說着,

……

3你知道在春天裏,還有什麼也醒了嗎?

四、總結

1、用你喜歡的方式背課文。

2、說寫或畫寫小詩:醒了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12

學習目標

1、能就春遊活動講清楚自己的計劃,並參與商討,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參與意識。

2、能具體明白的描寫生活中觀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發的聯想。。

3、感性認識排比句的特點及其表達作用。

4、積累描寫景物的古詩詞,激發課外閱讀興趣。

5、學習瀏覽獲取需要的信息,並交流感受。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導語

不知不覺春天已經來到我們身邊。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學們最想去春遊了,記得往年我們去了哪裏?今年我們還要去,不過需要由大家來自己安排。

準備計劃

先讀讀課文裏的這段話,想想需要考慮哪些問題,準備紙筆,稍做記錄。

分組討論

恐怕一個人拿不定主意,咱們分小組進行。看哪一組計劃的周密、妥當,咱們就聽從他們的意見,每人稍做準備,談談自己的計劃,再由小組長統一意見,推選一人作好發言,師生評議。最後,由班長綜合大家意見,制定出一個春遊方案。

第二、三課時習作

啓發談話

我們在校園裏生活了三年,對環境應該很熟悉了,你能說說嗎?你最喜歡哪個地方,比如校園的花壇,有哪些花草等,你經常在那裏做些什麼?(鼓勵學生自由說,放開說,教師做適當補充指點)

小結:有的同學平時能夠留心觀察,說了自己的所見所想,講的很具體,而有的同學疏於觀察,我們要做善於觀察的人。

實地觀察

現在給大家30分鐘時間,去校園裏做一次觀察,把觀察到的景物記錄下來。可以選一處景物來寫,具體寫出你的感受來,或者你想到了曾經在那裏發生過的事情,覺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寫下來。注意要仔細觀察。

交流觀察所得

指名說說你已經觀察到什麼,準備怎麼寫,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啓發。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進行點評。

學生完成習作

同桌互相交流,評改

改通順,指出錯別字及其病句、標點錯誤等;評優點,劃出你認爲的好詞好句或者精彩語段;提建議,提出哪些內容需要具體或補充,哪些可簡單或刪除等等。

第四課時

我的發現日積月累

複習導入

檢查讀詞語卡中的'詞語,有選擇的聽寫詞語。

我的發現

分角色讀讀對話,說說小林和小東發現了什麼?讀句子,回到課文中去找這些句子,再讀一讀,說說用這樣的句式有什麼好處。交流後進行摘抄。我們在哪些課文中也學到過類似的句子?

日積月累

自由朗讀詩句,說說自己讀懂意思的詩句,提出難以理解的詩句,教師點評釋疑。比一比,看誰背的多,背的快。

寬帶網

1、自讀:看圖,讀文,說說從中瞭解的知識。

2、小組交流:介紹自己瞭解的五嶽和五湖。

3、拓展知識:蒐集或下載資料,遨遊祖國的山山水水。

4、集體交流:圖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圖片自己口頭介紹,或者直接在多媒體教室打開網頁介紹。本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

1、文本解讀

這首五言律詩是北宋詩人王安石的詠梅詩,主要寫了牆壁角落裏的幾枝梅花,在很冷很冷的天氣裏開出了雪白的花朵。遠遠看去,知道它不是雪,因爲有淡淡的花香飄了過來。全詩僅20字,卻寫出了梅花獨處牆角、凌寒怒放、色潔如雪、幽香清遠的特點;讚美了梅花孤傲高潔、倔強堅貞的性格。詩裏洋溢着作者情思並暗寓象徵寄託,故意境幽遠,爲詠梅之佳作。

2.教學價值

在誦讀詩句中識記生字是本首古詩教學的宗旨,但識字之餘,瞭解梅花的品格則是這首古詩帶給學生的又一精神財富。梅花被譽爲花魁,就是因爲它具有“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的崇高品格和堅貞氣節,梅花鬥雪吐豔,凌寒留香,鐵骨冰心,高風亮節的形象,鼓舞着處於困境中的人們自強不息,以堅忍不拔的意志迎接春天的到來。“讀詩如品人”,這首詩也可以讓我們真切地瞭解作者的品格。此詩作於王安石第二次罷相期間,以此爲界,王安石詩風大變,由於當時黨爭日烈、詩禍頻仍,詩人普遍將豪放外發之氣,內斂爲含蓄深沉之致。這首詩沒有描寫梅花的枝葉和花朵形態,而是着意寫梅花“凌寒獨自開”的品格,寫它的沁人心脾的“暗香”。這裏寫的梅花,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王安石變法失敗,被迫辭職,十分孤獨。但他仍倔強地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這首詩正是以動人的藝術形象表達了作者這種思想品格和一如既往、九死未悔的深情。

學情分析

本班一共有32名學生,男生女生數基本持平,學生學習成績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基礎比較薄弱,缺乏自學能力的培養。經過一年的學習,學生已都能較熟練地掌握漢語拼音,能正確拼讀音節,能借助拼音識字、閱讀。能按漢字的`筆畫、筆順、偏旁和結構分析識記字形,初步學會結合詞語理解詞義,能運用學過的詞語造句說話,初步養成了良好的聽說習慣。能正確朗讀課文,但距離感情朗讀還有一段差距,能認識自然段,認識句號、逗號、問號、歎號等標點符號,初步學會寫鉛筆字,寫字姿勢基本正確,但還有一部分學生執筆方法不夠正確,也有一部分學生的普通話不標準。另外還有幾個學生學習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難,對這些學生這一學期要進一步加強教育。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花”“獨”2個字,認識一個新筆畫“彎鉤”和一個新偏旁“犭”。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悟古詩大意,初步瞭解梅花的特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理解古詩意思;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板書課題

二、初讀整體感知

三、感受詩韻美

五、唱詩。

六、背詩

七、拓展延伸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14

學習目標

1、學習作者描摹抽象事物的方法和渲染環境氣氛的技巧。

2、藉助註釋疏通文意,在理清文章層次的基礎上把握主旨。

3、體會作者在文中抒發的世事艱難、人生憂勞的無限感慨。

文學常識

1、作家作品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自稱六一居士。北宋廬陵(今江西吉安)人。早年喪父,家境貧寒,母親鄭氏以蘆獲代筆,泥沙代紙,教他讀書寫字。宋仁宗天聖八年進士。支持范仲淹的“慶曆革新”,遣到守舊派的排擠和打擊,屢遭貶謫。晚年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王安石執政後,辭官退隱,死後追贈爲太師,諡文忠。

歐陽修繼承唐代韓愈“文以載道”的精神,發揚唐代古文運動傳統,被公認爲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散文、詩詞、史傳等方面都有較高成就,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尤以散文對後世影響最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背景介紹

本文寫於作者五十三歲時。作者晚年雖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屢次遭貶內心隱痛難消,面對朝廷內外的污濁、黑暗,眼見國家日益衰弱,改革又無望,不免產生鬱悶心情。對政治和社會時局心情鬱結,對人生短暫、大化無情感傷於懷,讓作者此時處於不知如何作爲的苦悶時期。所以他對秋天的季節感受特別敏感,《秋聲賦》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秋聲賦》作於嘉祐四年(1059),歐陽修時年53歲,這是他繼《醉翁亭記》後的又一名篇。它駢散結合,鋪陳渲染,詞采講究,是宋代文賦的典範。

3、賦:介於詩歌與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語言上多鋪張藻飾,講究文采韻律;內容上多側重於通過極力描繪景物抒發作者的主觀情感。

初步感知

初讀課文,完成以下內容:

1、掃清字音障礙

悚(sǒng)然蕭颯(sa)槁(gao)木砭(bian)人肌骨戕(qiang)賊黟(yi)然

2、理清文章思路

明確:

夜讀------聞秋聲------童子所見-------歐陽子所感(此爲文章主體部分)-----童子昏睡

深入理解

再讀課文,梳理文言現象

1、以學習小組爲單位,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2、在梳理文言現象的基礎上,誦讀課文,口譯文章。、

精研細磨

精讀課文,分析鑑賞

一、研讀第一段,思考:

歐陽修是怎樣將無形的秋風寫的具體可感的,採用的什麼方法?

秋聲波濤夜驚比喻無形有形

風雨驟至抽象具體

金鐵皆鳴

赴敵之兵

此段文字從秋風初起到秋風越來越大,運用比喻,聲色渲染,爲我們營造了一幅令人悚然,異哉的動人心魄的秋聲圖。

二、研讀第二段,思考

1、找出本段中直接描寫秋聲的句子。

故其爲聲也,悽悽切切,呼號憤發。

2、第二段前半部分分別從幾個方面描繪“秋之狀”?這是一種什麼手法?作者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渲染烘托的寫法既爲後文直接狀寫“秋聲”做鋪墊,又使“秋之聲”更爲形象而有聲勢,是通過秋天的悲涼來表現秋聲的悲。

3、如果說第二段前半部分是在寫“秋之狀”,那麼後半部分就是在議秋之心,突出秋心的肅殺對於自然之秋的肅殺之氣。作者列舉了那些跟秋有關的例子?這種類似於意識流、看似雜亂卻始終不脫離中心的寫作手法是什麼?有何作用?

刑官、兵象、陰陽五行、五聲六律。聯想和想象極力鋪張,突出秋對萬物的強大摧殘力量,說明萬物盛衰的自然之理。寫出了秋聲中的永恆的悲傷,爲下文進入主題起了鋪墊作用。

三、第三段,作者聯繫人生,抒情言志,由秋聲及草木,由草木及人生,其傷感悲秋之情溢於言表。仔細揣摩本段,試用自己的語言來對歐陽修的感悟做以下概括。

1、人生的憂慮煩惱,勞頓睏乏會耗損人的精力。

2、力所不及、智所不能的事會使人快速老去。

3、人應該知足常樂,不要與人一味爭榮。

四、末段探究。歐陽子對秋聲的描述如此優秀,可童子爲何聽得“垂頭而睡”呢?作者這樣寫有何用意?

1、情感基礎不同。歐陽子是夜讀有感,發而爲文;童子在歐陽子的指使下被動聽秋。

2、文化基礎不同。歐陽子用賦體來形容秋聲,童子沒有這麼豐富的知識積累。

3、人生感悟不同。歐陽子歷經滄桑,而童子風華正茂。

探究爭鳴

對於這篇文章的主題,有人認爲是一篇典型的悲秋之作,抒發了作者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爲的鬱悶心情;也有人認爲同以往的悲秋之作相比,本文既無失意的惆悵,又無身世的感傷,體現了作者豁達超然的情懷。你更贊同哪種觀點?結合曾經學過的歐陽修的作品和對他生平的理解談談自己的看法。

例如:我從這篇文章中讀到的是歐陽修的一種超然情懷,但這種超然不同於從容的面對現實,襟懷曠達的人生態度,而是歷經滄桑後的一種透悟,一種淡泊的心境。可聯繫歐陽修的生平來理解。(言之有理即可。)

知識積累

1、通假字

忽奔騰而砰湃(“砰湃”同“澎湃”,波濤洶涌的聲音)

2、古今異義

如赴敵之兵(兵,古義;軍隊。今義:士兵。)

金鐵皆鳴(金鐵,古義;兵器。今義;金屬名)

3、詞類活用

歐陽子方夜讀書(名詞作狀語)春生秋實(名詞作動詞,結果實)

4、文言句式

胡爲而來哉?(胡……哉:疑問句式,爲什麼……呢)

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所以……乃……;固定句式,用來……是……)

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奈何……:固定句式,爲什麼……)

名句集錦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爲霜(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唐?王績《野望》)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唐?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南唐?李璟《浣溪沙》)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宋?范仲淹《蘇幕遮》)

(《秋詞》【唐】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宵。

語文優秀教學設計15

初中學生的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難點,仿寫是學生學習寫作的有效方法。指導學生仿寫,該注意些什麼?

一、明確作文課教學目標

一節作文課,要達到什麼目標,要求學生這一節作文課學會什麼?這指導着老師備課。指導學生仿寫要選擇範文,作文課的教學目標,約束老師選擇範文,也要求老師在課前對範文信息解讀要準確和理解深刻,以及在課上對學生認讀範文的引導要明確和精當。

二、選好示範文章

仿寫,就是照樣子寫,即以一篇文章爲範文來進行閱讀分析,從中學到一些寫作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因此,仿寫,走的是讀寫結合之路,“以讀促寫”。因此,課前老師選擇好範文是關鍵。範文應該選取經典文章,作文課上能起到真正示範作用的好文章。而且,選擇範文,還要考慮,所選文章,是在哪方面起示範作用的(立意、構思、佈局謀篇、表現手法、語言;寫作順序、表達方式、修辭、句型),範文能起到好的啓示作用,學生纔有好的標竽可畫。

三、由淺到深,由易到難

作文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表現,,有經驗的初中語文老師知道,初一新生的'寫作能力,和初三的大哥大姐姐們的寫作能力相比,是相差很遠的,他們的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也是有距離的。那麼,在整個初中階段的作文教學過程中,初一的仿寫和初二、初三的仿寫應該是有區別的。我們應遵循“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的規律。

前面說過中學生寫作文,就是學會運用語言文字寫文章。學生運用語言表情達意,首先是用句子表達,然後是段落,其次是整篇文章。初一的作文教學,有經驗的老師常常是着重訓練學生的片斷寫作能力(如人物描寫、環境描寫,文章的開頭、結尾方法)從簡單的開始。而到了初二時,則可以訓練一些謀篇佈局、選材、銜接過渡、呼應等一些作文技巧。初三則可以訓練一些表現方法了:如先抑後揚法、聯想拓展法、想象法、託物言事(人)法、對比法等。如果對初一學

生訓練這些表現方法,有可能大部分學生接受不了,一節課下來,學生不知所以然。而如果再給初三的學生上人物描寫中的外貌描寫和動作描寫作文課,他們會興趣索然,課上不是吵就是打瞌睡了,因爲他們大部分人早就會了。

四、要“舉三反一”

仿寫是“以讀促寫”,讀是寫之前的基礎,沒有好好的讀,就不能領會寫作中要運到的知識和技巧,所以,讀文章要多篇,要有數量,這和古人說的“讀書破萬卷”是同一性質的,也和“厚積”的說法相通。所以,老師的作文指導課,選取的範文不能只有一篇,一篇的說服力感染力是不強的,現在教材每個單元編排文章,都是五篇體現一個話題,而不是一篇,我想也是這個道理。以前提倡“舉一反三”,是適用於從一個例子中得出多個認識或體會,應該是針對成年人的,對學生寫作文的起示範作用的文章選用,應提倡“舉三反一”。

仿寫,是有效的作文途徑,可以讓學生有樣可仿,有模可效。指導學生仿寫的作文教學雖然不能達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理想效果,但它仍然是比較切實可行的,做這方面的研究很有意義。當然,仿寫只是作文的基礎階段的學習寫作的方法,創新纔是提高,學生要寫出高水平的作文,不能只滿足於仿寫,還要在掌握了一定的寫作知識和寫作技巧後,自己選擇適合自己表情達意的文體,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來寫作,否則,只停留在仿寫的階段,就難上一個新的臺階。那麼,這也要求老師在重視仿寫作文教學,用好仿寫作文教學的同時,不能只囿於仿寫,還應重視創新作文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