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語文課教學設計

語文課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4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課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課教學設計

語文課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這塊琥珀的特點和價值,認識琥珀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閱讀科普讀物的興趣和能力。

2.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指名讀課文,讀後思考討論:

l. 課文中講的這塊琥珀有什麼特點?(透明的琥珀裏有一隻蒼蠅、一隻蜘蛛躺在裏面。)

2.那麼,這塊琥珀有什麼價值呢?(人們可以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已經有蒼蠅和蜘蛛了,這爲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提供了依據。)

二、啓發談話

這篇課文的作者通過仔細觀察這塊琥珀的樣子,運用了豐富合理的想象,告訴了我們這塊琥珀的形成經過及發現過程。

三、閱讀課文

1.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讀後討論:“約摸”是什麼意思?爲什麼一萬年前要用上“約摸”這個詞?

(“約摸”,大概估計。從課文中可以看出這個松脂球掛在一棵老松樹立過了幾千年,後來地殼發生變動,松樹腐爛,松脂球淹沒在泥沙下面又過了幾千年,這樣合起來肯定超過一萬年了。)

3.老師小結:因此,科學家的推測和估算是有根據的。

4.指名讀第2-11自然段。讀後思考:

(1)我們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樹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須具備的第一個條件就是要有松柏樹,從課文中找出描寫松樹的句子。

(2)課文中有幾處寫了太陽光的熱?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3)爲什麼科學家想象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夏天的`晌午,“太陽光熱辣辣地照射着整個森林?”(因爲松樹、柏樹只有在天氣很熱的時候才能滲出樹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陽光最熱的時候。)

5.老師小結:因此,炎熱的夏天是科學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須具備的第二個條件。

6.課文中還有一句寫“海在很遠的地方翻騰怒吼”,科學家想象的根據是什麼?(由松脂球變成化石,要經過很長時間,而且要淹沒在地層裏面,所以科學家想象,離森林很遠的地方有海在翻騰怒吼,這就爲下文琥珀出現在海灘上伏下了一筆。)

7. 指名讀第3-4自然段。

8.老師小結:作者對蒼蠅的出場,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細緻地描寫了小蒼蠅的外貌、動作、心情,寫得活靈活現。

9. 指名讀第8自然段。

10. 老師小結:作者對蜘蛛的描寫,突出地刻畫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動作,生怕驚飛了蒼蠅而捱餓的心理,寫得十分傳神。

四、繼續學習課文

1. 思考討論:科學家是根據什麼想象就在“蜘蛛剛撲過去,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幹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裏頭呢?

(松樹滲出的一滴樹脂能同時包住一隻蒼蠅和一隻蜘蛛,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蒼蠅又必然要捱得非常近。這樣就出現了千載難逢的巧遇。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據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師小結;松脂把兩隻小蟲包在裏頭,再加上松脂繼續地往下滴,又把原來的蓋住了,就積成了一個松脂球。

3. 思考討論:松脂球是怎樣變成了化石的?

(後來經過很長的時間,地殼發生變化,陸地沉下去,海水漫上來,森林被海水淹沒,松脂球淹沒在泥沙下面,這就形成了兒石。)

五、啓發談話

對於這塊琥珀的形成,科學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考討論:

1. 這塊琥珀是怎樣被發現的?(風吹浪捲到岸邊,孩子踩着後挖了出來,孩子的爸爸認出這是一塊琥珀。)

2. 漁民看到這塊琥珀,爲什麼說“這是很少見的?(一塊琥珀包裹兩隻蟲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現出了這塊琥珀的不可多得,極有價值。)

六、齊讀最後一段

七、老師小結

這塊琥珀給科學家們提供了研究的依據。既然在一萬年前形成的琥珀裏已經有蒼蠅和蜘蛛,那麼蒼蠅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萬年以上了。這是這塊琥珀在科學研究上的價值。

附:板書

資料提供者:、

語文課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1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是: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

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面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思想貫穿於初中語文的六冊書,三個階段。《背影》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品,也是“五四”以

來的散文名篇,是表現父子間相憐相愛的感人之作.2 這篇文章講述了多年前父親在浦口車站送兒子北上讀書的情景 ,卻永遠

的烙印在讀者的心中,永生揮之不去。

學情分析

優勢 :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學習積極性高。

弱勢:課堂聽講精力集中不會超過15分鐘,回答問題較少通過大腦思考。

措施:精講多練,講課時間不超過15分鐘,練習以讀爲主,穿插口語、書寫訓練。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抓住通過“背影”這樣感情聚焦點,展現人物心靈的寫法。

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培養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本文表現的父子情深,聯繫自身,淨化心靈,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透過文章細緻的人物描寫,品味文章深沉的父子情。

難點:品味樸實無華的語言,體會深情無限的意蘊。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絕大部分的人對自己的父親是有相當深厚的感情,天下最親的莫過於父母與子女之間。每個父母對子女都具有真摯的寵愛之心,精心養育子女,殷切盼望他們長大成才,望子成龍是每一個父母的心願,他們對子女的愛具有無比高尚的情懷。由此,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父母印象是深刻無比的。那麼,作家朱自清先生對自己父親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描寫父親的散文《背影》,看他是怎樣刻畫其父親形象的。

《背影》作於1925年10月間,屬於一篇回憶性散文,他介紹了八年前與父親在浦口火車站分別時的情景,表現了父親愛護兒子的深摯感情,抒發了自己在生活貧困、精神壓抑的境況下,對父親的倍加懷念之情。

(二)學習正文

1.打開課件,放範讀錄音,然後再讓學生自讀課文

聽讀要求:

(1)放錄音時,學生注重聽課文抑揚頓挫的變化,特別是“父親”說的話。

(2)讓學生自讀課文一遍,要求學生把自己扮成作品中的“我”想象父親當時的言語、行動、神態,體會“我”的心情(悲痛、自責、感動、懷念),在朗讀中將此景此情表現出來。

2.師生共同活動,分析文章結構

學生在朗讀課文後,分組討論文章結構;學生回答後,教師進行明確。

第一部分:寫自己懷念父親,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一部分只有一句話,直抒胸臆,開宗明義。

第二部分:回憶往事,追述與父親在火車站離別的`情景,表現父親愛護兒子的真摯感情。

第三部分:寫自己與父親分別後對父親的懷念之情,與開頭相照應,直抒胸臆,表達情懷。

3.學習第一部分(討論式)

提問:本文開頭爲什麼說“我最不能忘懷的是他的背影”呢?學生思考後作答。

明確:

文章開篇點題,開宗明義。作者對自己的父親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背影。“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說明父親的背影印記着其一生的勞碌,他一生的奔波都從其背影上展現出來。父親爲兒子前前後後地忙活,體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愛護之情,蘊含着千絲萬縷的父子溫情。全文從這個“最”字上引發故事,追述了作者對父親終生難忘的往事,給人印象較爲深刻。

4.學習第二、三部分,這是全文的重點(採用講析式與討論式)

這兩部分是全文的主體部分,首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默讀課文,分組討論,然後教師進行點撥總結。

(1)提問:文中所刻畫的那個肥胖的、穿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行路蹣跚的父親的背影,給人留下深刻的難以磨滅的印象。用語不多,爲什麼會有這樣強烈的藝術效果呢?這主要是作者善於捕捉特定情景中最富有表現力的細節來刻畫形象,抒發感情。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後請同學們畫出文中四次寫到的背影、四次寫到的流淚及兩聲的唉聲嘆氣的句子。

四次背影:

第一部分中我與父親不相見已兩年有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我看見父親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羣裏去,再也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四次流淚:

那年冬天,我從北京到徐州見着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

我看見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馬褂……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下來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羣裏去,再也找不着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兩次唉聲嘆氣:

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

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2)提問:講析四次描寫到的背影、四次流淚、兩次唉聲嘆氣的意義。

探討:四次描寫背影的意義

第一次,開宗明義,引起下文,懷念父親的濃重氣氛籠罩全文。第二次,在車站送別的場面,細緻具體描繪背影,着力突出了真摯深厚的愛子疼父之情。第三次,是父子分別時,望着父親的背影而生悲哀不捨之情。第四次,讀父親的信,浮現父親的背影,進一步抒發對父親的真摯情感,照應開頭,結構嚴謹,使文章顯得完美極致。

探討:四次流淚的意義

每次流淚的境況不同,作者的心情不同,抒發的感情也不同。層層深入,把感情一步步推深,更進一步增強了其感染力。第一次,徐州見父,祖母去世,父親交卸了差使,家境貧困加劇,禍不單行。流的是悲痛的淚。第二次,目睹父親爲自己買橘子,年老體笨,步履蹣跚,衣着寒傖,爬上攀下,情真意切,流的是感動的淚。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時,難捨難分,悲痛難言,難過得流下淚,流的是悲哀不捨的淚。第四次,北平讀信,想念父親,浮現出父親的背影,流的是懷念的淚。四次流淚,四次抒情,輕輕加深,逐步推進。

探討:兩次唉聲嘆氣的意義

第一次,敘述父親反覆叮囑我要小心並好好注意自己的處境,“我”認爲父親有點迂。並且用了一句反語,其目的是欲揚先抑,更好地展現了父親對自己的關愛之心。第二次,懷念父親之情較急切,不能控制自己。更進一步抒發了對父親的懷念之情。

(三)總結

從全文來看,父親處境淒涼艱難,內心悲痛難過,苦不堪言。但仍沉着平穩,還勸慰兒子不必難過,卻偏要到車站送兒子,他體笨蹣跚,樣樣事情還要自己幹。心甘情願爲兒子做一些瑣屑之事,老境頹唐卻惦念兒孫。作者起初對父親缺少理解,抱怨並暗笑他有點迂,後來才轉變到對父親的理解,認識到父親對自己的疼愛,進而抒發了對父親的真摯感情。

【板書設計】

背 影

朱自清

四次寫背影:

一次:懷念父親,總領下文。

二次:車站買橘,表現愛子疼父之情。

三次:車站分別,表現對父親眷戀之情。

四次:北平讀信,表達懷念之情。

四次寫流淚:

一次:悲痛之淚。

二次:悲哀不捨之淚。

三次:感動之淚。

四次:懷念之淚。

兩次唉聲嘆氣:

一次:對父親認識的變化。

二次:對父親倍加懷念。

明線:到徐州見父親──回家奔喪──南京分別──北平讀信。

暗線:思想感情的變化。

語文課教學設計3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9個詞語,認識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王二小是爲了幫助八路軍消滅敵人光榮犧牲的小英雄。教育學生熱愛小英雄,學習小英雄。

【教學重點】

重點是通過課文學習,知道小英雄王二小是如何機智、勇敢地和敵人作鬥爭的。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識記本課生字。

難點是有些詞語學生不容易理解。

【課前準備】

1、掛圖或投影片。

2、生字詞卡片。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小八路》講的是一個勇敢的、愛學習的小八路。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講兒童團小英雄王二小機智勇敢地和敵人作鬥爭的課文。

你們知道什麼是兒童團嗎老師告訴你們: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建立的少年兒童的組織,叫兒童團。參加兒童團的孩子叫兒童團員。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兒童團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

1、藉助漢語拼音輕聲讀課文,要看清拼音,讀準每個字的音,先自己認真讀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讀、聽,糾正讀音。讀過以後,在課文中畫出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2、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三、檢查初讀情況:

1、出示帶注音的生字詞卡片。先讀生詞,再讀生字。用齊讀、開火車讀的方法,檢查生字讀音,提醒學生注意“王”的韻母是後鼻音。“常”的聲母是翹舌音,韻母是後鼻音。“軍”、“前”、“面”三個字的韻母都是前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糾正讀音和指導長句子的停頓。

四、教師範讀:(或放朗讀課文的錄音)

討論:

課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只要意思大體上說正確就行。)

五、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指名朗讀第1自然段。

2、出示投影片(或掛圖)。提問:

王二小正在幹什麼?

(板書:放牛、放哨)

理解“放哨”。

3、“放牛”和“放哨”兩件事同時做,書上用了什麼詞把它們連起來(用“一邊……一邊……”連起來。王二小又放牛又放哨,兩件事同時做。這麼做不耽誤放牛,更重要的是借放牛做掩護,幫助八路軍放哨,監視敵情。)

4、指導朗讀:

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放牛,一邊幫助八路軍放哨。”要讀出讚揚的語氣。

5、輕聲自由讀第2自然段:

討論:

敵人爲什麼叫王二小帶路(敵人走到山口迷了路,敵人以爲王二小是個放牛娃,而不知道他是給八路軍放哨。)

結合學生看過的影視片,理解“掃蕩”。

6、指名朗讀第1、2自然段。

7、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第3、4自然段。着重提示理解如下幾個問題:

⑴ 哪個詞語最能體現王二小機智勇敢的精神(“順從”是聽從的`意思。“裝着順從”是假裝聽從。這是爲了讓敵人想念他。這樣就能把敵人帶進八路軍埋伏圈,然後消滅掉。)

⑵ “埋伏圈”是指周圍有八路邊埋伏的地方。“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說明周圍都是八路軍,敵人被包圍了。

⑶ 爲什麼稱王二小是小英雄(他爲了幫助八路軍消滅敵人而光榮犧牲了,所以稱他是小英雄。)

8、指導朗讀:

“王二小裝着順從的樣子/走在前面,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加點的詞要重讀。要表現出王二小暗中喜悅的心情。

“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殺害了……”要讀得低沉,表達出沉痛、惋惜的心情。

9、齊讀第5自然段,要讀出八路軍取得戰鬥勝利喜悅的心情。

六、朗讀全文(齊讀、指名讀)

語文課教學設計4

【教材簡析】

由一篇通訊改寫而成,是一篇略讀課文。寫的是非洲國家阿爾及利亞發生地震,中國派出了救援隊幫助救災的事。

本單元前兩篇課文都是寫外國人幫助中國人的故事,本課是從另一個角度詮釋國際理解的內涵,即中國作爲一個大國,也積極地參與國際事務,盡力幫助其他國家。本課採用的是通訊報道的常用寫法,按事物發展的時間順序安排材料,敘述清楚,並有適當的`議論。

【設計意圖】

注重語文教學的情性:

本課的教學以情感爲紐帶。

注重語文教學的感性:通過研詞析句、感情朗讀、想象體驗、讀寫結合等語文實踐,推進對課文的體驗與感悟。

【預設目標】

1、讀準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讀悟重點段落、重點詞句的過程中逐漸深入地體會中國國際救援隊的真棒。

3、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我國人民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

【預設流程】

一、導入,簡介中國國際救援隊

這支隊伍成立於20xx年初,是我國政府根據地震救援的需要,而組建的一支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

二、初讀課文,粗知大意

三、再讀課文,讀通讀順

1、自讀課文,遇到長句子、生字詞特別多的句子反覆讀,把課文讀通讀順。

2、彙報交流。

3、課文讀完了,你最想對中國國際救援隊說的一句話是什麼。

四、品析悲慘,瞭解處境

1、出示來到這座城市,展現在救援隊員面前的是一片悲慘景象臭氣。

2、理解分析。

3、朗讀感悟。

4、教師小結。

五、自主探究,感悟真棒

1、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是哪些詞語或句子讓你感受到救援隊真棒,用筆劃出來。

2、學生彙報(預設)。

出示:他們一下車,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⑴學生品析。

⑵感情朗讀。

出示有的隊員用聲波搜尋着廢墟下的倖存者

⑴學生口述。

⑵理解分析。

⑶展開想象,有的隊員還在怎樣地救援。

⑷教師拓展,投影出示相關圖片。

⑸面對此情此景,你想說些什麼嗎?

(學生暢所欲言)

⑹回讀: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那就是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雖然這個地方不屬於中國前往救援。

⑴學生理解分析。

⑵教師點撥、啓發想象:

當救援隊發現並救出在廢墟中掙扎了三天的男孩之後,當地羣衆會怎樣表示感激。

六、回顧開頭,感悟文情

所以在送別時,前來送行的阿爾及利亞羣衆又送上了他們真誠的祝願:

投影出示課文第一段,學生齊讀。

七、圖文賞析,昇華中心

1、出示圖文。

2、激情寫話。

3、交流。

語文課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用自己掌握的識字方法學會本課生字。

根據文旁的批註,試着獨立閱讀課文,能讀懂課文內容,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的方法。

試着自己閱讀,邊讀邊批註學習體會和悟到的表達方法。

學習寫日記的方法,瞭解寫日記的好處,產生寫日記的願望和興趣。試着寫一則日記。

教學重點

用自己掌握的識字方法學會本課生字。

學習寫日記的方法,試着寫一則日記。

教學難點:

日記的格式。

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復備

一、導入

世界著名的大發明家愛迪生坐在雞蛋上孵小雞的.故事知道吧!愛迪生小時侯就喜歡觀察,長大了成爲世界聞名的科學家。在我們身邊,就有像愛迪生一樣遇事好奇、喜歡觀察、樂於探究的同學。

2、《日記兩則》就給我們介紹了一位喜歡觀察的小朋友,他在外婆家玩的時候,看見母雞孵化小雞,產生了觀察的慾望,第2天,他又仔細地觀察小雞出殼,並即時把看到、聽到、想到的記錄下來,就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日記兩則》。隨老師的談話,激發觀察探索的興趣。

進入學習狀態,讀課題,再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字音。長句子要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效果。(1)出示生字:

指名讀,要求聲音響亮,讀音正確。其他同學仔細聽,讀對了掌聲送給他,有錯誤舉手糾正。

(2)出示詞語明媚

春風送暖

傻孩子

孵小雞

撥開

剝去

艱難

要求不但要讀準確,還要讀好,把詞語的意思讀出來。

指名讀

②評價

③再指名讀

齊讀

(3)交流讀書收穫:通過初讀課文,你已經知道了什麼?

自讀課文,讀準帶音節的字,反覆朗讀課文中的長句。`

自學生字:同桌學習,先讀準字音,在文中勾畫出生字詞語,藉助字典理解字意,並找出形近字

“暖“和緩”

“撥”和“拔”

“艱”和“銀”

理解詞語

重點理解

“艱難”的意思。(學習用換詞語的方法進行。

藉助詞典理解詞語。

好奇:對自己所不瞭解的事物覺得新奇而感興趣。

觀察:仔細看客觀事物或現象。

喙:鳥禽的嘴。

學習理解詞語的方法。1、查字詞典

2、聯繫上下文。

交流讀書收穫。

語文課教學設計6

【方案一】

〖教學角度〗

說讀──以多角度的“說”促進對課文的理解。

〖主要教學步驟〗

1、播放配樂朗讀,凝神、靜聽、感受。用概括性語言說感受。

2、自由誦讀:

教師導引:本文是一首抒情散文詩,也是一幅富有流動感的畫。用描述性語言說畫面。要求展開聯想和想像,具體描繪暴風雨孕育圖、暴風雨迫近圖、暴風雨來臨圖。

3、教師提出“我爲課文配插圖”的創意。學生分組給三幅圖配畫。

4、展示優秀插圖:

用解說性語言說“圖”。解說中,教師設疑探討,如不畫海鷗、海鴨、企鵝怎樣?畫面色彩、比例調配有何特點?三幅圖主體與背景有何變化等,以領悟畫意,探討手法,挖掘海燕形象的典型意義。

5、在理解內容、把握形象、明確手法基礎上誦讀回味。用抒情性語言表達對海燕的讚頌之情。

【方案二】

〖教學角度〗

寫讀──獨立感知課文材料,將個性化閱讀體驗用“寫”進行表達。

〖主要教學步驟〗

1、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激發朗讀興趣。

2、自由朗讀。要求放聲動情,讀出詩情、詩意和詩味。

3、組織“寫”的層進訓練。分塊操作:

⑴引導對朗讀技巧、語言妙要、手法運用作“賞析式”評寫:

①讀評重點字詞句段,就重音、語速、停頓、層次、情感作標註,寫朗讀要領提示。

②選讀喜愛的'語句,揣摩品味,寫“一句話的品評”。

③研討對比、烘托、象徵手法的妙用。寫“一段話的手法評析”。

⑵就課文內容進行創造性的“寫”:

①給本文擬寫副標題;

②寫一句話的海燕素描;

③發表一則“海燕的宣言”;

④抒寫海燕(或其他海鳥)啓示錄。

4、寫作,交流。

語文課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瞭解與作者有關的文學常識,識記並理解文中的生字詞。

2、過程與方法:結合時代背景,通過初讀讀內容,精讀品語,朗讀悟情感三個環節來理解主旨,品味感情。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作者對生命的熱愛與讚美,逆境之中也要堅強與樂觀,體會自己生活中生命的含義。

教學重點:

理解主旨,品味文中富有感情的句子和段落,體會作者對生命的態度。

教學難點:

生活中理解生命的意義。

教法及教學手段:

1、教學法方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開頭以創設情境先聲奪人,調動學生的情感。整節課將以“自主、合作、交流方法最終完成教學任務的重難點。

2、教學手段:以多媒體課件爲輔助教學手段,用視覺和聽覺調動學生裝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情感。明析教學環節。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語:一個時代一首歌,今天的我們是“陽光總在風雨後”歷史的昨天了有一個歌,讓我們來聽一聽,看一看,你有什麼感想?

2、播放視頻《英雄讚歌》,讓學生從視覺與聽覺上產生共鳴。

師語: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寫到“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好,若爲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回顧歷史,展現在我們眼前的英雄們爲了人民,爲了革命,爲了一個正義的信念,他們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換取人民的勝利,哪怕失去自由也會樂觀面對,保持一個革命樂觀的心。堅定正義一定會打敗邪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羅莎.盧森堡的《獄中書簡》,聆聽她心聲。

二、展示教學目標,明確本課任務

三、預習交流

1、字詞交流。

2、資源交流。(對作品、作者及時代背景進行簡介,在此教師強調特定的時代背景)

(設計理念:本課設計爲一課時,所以字詞、資料收集整理由學生預習時完成,教師只起一個輔助檢查作用,時代背景要強調,這樣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及主人公思想的`理解)

四、讀、品、悟

(一)初讀。

生默讀課文,概括內容課文寫了哪幾件事?

(二)品讀。

生根據問題提示,精讀課文,畫出三個畫面經典語句。

1、“拯救了這條生命我多麼高興啊”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2、楊絮飄飛的景象,此美景在革命者羅莎眼中具有怎樣的特殊含義?

(三)研讀。

1、師生找出作者情緒最高漲的段落進行賞析。

2、師範讀課文,創設閱讀情境。

3、生朗讀體會作者高尚情操。

4、小組合作探究下列問題。

(1)“它要壓倒雷聲,唱亮昏暗”是鳥的感覺還是人的感覺?作者失去人身自由,爲什麼沒有陰鬱的感覺?

(2)“夜鶯的歌聲,像燦爛的銀光,用了什麼修辭手法,爲什麼可以這樣形容?

(設計理念:閱讀教學情境地創設有許多,但最有效的莫過於教師示範讀,爲學生引路,指導學生讀出作者要表達的內心情感。合作探究問題只起拋磚引玉作用。爲第三小題:學生質疑引路,學生只有發現問題纔會有所思考,有所收穫。這一環節,也有很大風險:

(一)生沒有問題,

(二)問題過於刁鑽,師答不出。但不管怎樣都要給學生一個機會,給自己的一個挑戰,讓學生明白,只有善於提問,發現問題,才能更好的學習。過程的價值遠遠大於結果)。

五、小結

作者這樣一個革命者雖然身陷囹圄,卻不悲觀失望,以其細緻的觀察、生動的語言、細膩的情感,以一個革命者博大的胸懷和女性的愛去感受生命的可貴,並寄託了其堅強不屈的性格和堅定不移的信念,這些無不是革命樂觀主義的體現。

六、拓展延伸(任選其一)

1、展示一下你收集到有關作者的名言。

2、請寫出羅莎盧森堡給你的感想。

3.以“生命”爲開頭,寫一段話,展示你對生命意義的理解。

七、作業(任選其中二個)

1、積累:背誦課文最後一段。

2、續寫拓展中的第3題。

3、收集有關革命英雄的事蹟。

語文課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懂得關愛和敬重社會這類平凡而偉大的人;

2、感知課文內容,學會從人物語言、行動和心理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的能力;

3、在品味和探究中領悟秋雨散文的質樸而典雅,提高語言鑑賞水平。

教學重點

對信客的工作的細緻描寫。

教學難點

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今天我們學習《信客》,教師板書課題。

2、信客是幹什麼的?你小時候見過類似職業的人嗎?文中的信客通常奔忙於什麼地方之間?學生解答後,師:下面我們看看餘秋雨先生筆下的.信客的故事。

二、大致瞭解課文內容

1、快讀課文,圈出生僻字詞,大致概括文章的四個部分內容。

2、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信客的故事給你的感覺,你想用什麼詞?說出你的理由。

設計說明:意在直接指向對人物事蹟的感受,並以此爲線索,引領學生探索文章的主體內容。

通過師生共同整合,形成如下脈絡:

爲老信客所感動─—矢志不移做令人感動的事─—信客做事結果讓人們感動。

三、探究品味,感受精神

逐段閱讀,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問題預設:

⑴老信客的什麼舉動令信客感動?找出細節讀一讀,並說說從哪些詞語中可看出老信客的誠意?

⑵信客做了哪些令人感動的事,主要的是哪件?你從中看出信客的什麼品格和精神?

⑶信客爲什麼不做信客了?結尾寫他當好教師、校長怎麼能顯示出人們爲他感動?

第二課時

一、繼續上述問題的閱讀和探究

1、概括其精神,板書:任勞任怨 待人寬容 善良厚道 恪盡職守 有才幹

2、文中你喜歡的語句有什麼?這裏句子能不能表現出對信客的讚揚,你怎麼看出來的?試作賞析。

賞析中插入作者簡介,可特意指出其散文特點──質樸而典雅,精闢而暢達。

附:作者簡介──作者餘秋雨是我國當代著名的藝術理論家、文化史學者、散文家。曾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筆記》、《行者無疆》、《千年一嘆》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獲得多個書評大獎,《山居筆記》更獲得海外華文文學最高獎第一名。

二、鞏固拓展

下面是前年我市爲歌頌勇敢進行反腐敗鬥爭的紀檢幹部,新創作的《忠誠衛士之歌》,你能否稍作改動,變成《信客之歌》?

肩負人民的重託,高擎正義之劍,

我們黨的忠誠衛士,戰鬥在反腐敗的前沿。

一身正氣貫長虹,心底無私天地寬,

風霜雪雨志不移,甘於清貧無怨言。

酸甜苦辣,是我們的多彩人生;

燃燒自己,增添了人間的笑顏。

反腐倡廉,我們交了滿意的答卷;

保駕護航,我們寫下了勝利的詩篇。

黨和人民,請放心,

鋼鐵的隊伍永向前。

三、作業

1、針對信客生平事蹟,爲信客寫《墓誌銘》。

2、完成作業本練習。

語文課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聯繫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

2、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通過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反映出母親內心的矛盾,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濃濃的母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母親磨練兒子的特殊母愛,激發獨自面對生活、磨練自己意志的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等描寫來表現人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中特殊的母愛方式。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中特殊的母愛方式。

教學準備:

課件,音樂等。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疑問導入,質疑母愛

千百年來,母親的愛就像這貼身的.衣服,給我們溫暖,給我們力量。你摔倒了,母親會?你餓了,母親會?你生病了,母親會?

然而卻有這樣一位母親在兒子生病發燒的時候,做過多年醫生的她不但不在家裏給兒子找藥治病,反而逼兒子獨自去醫院看病。這位母親到底愛不愛自己的兒子?她是怎麼想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學會看病》這篇課文。(板題)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按要求自由讀文。

自讀要求:

①自由讀課文,把不熟悉的詞多讀幾遍,讀準確讀流利。

②想想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

③體會母親的感情變化過程。

2、檢查詞語朗讀情況

打蔫兒、拖沓、喋喋不休、按圖索驥;

艱澀、忐忑不安、深深譴責、聊勝於無。

①指名讀準詞語,頭兩個詞文中是描寫誰的?(病中的兒子),“打蔫兒”是怎樣的?(顯得沒精神,頭擡不起來,)“拖沓”形容什麼?(步子沉重?)這兩個詞正描寫出兒子病時無力的模樣。

②師:兒子還沒有成年,病中的他顯得那麼虛弱。此時此刻,他多麼需要?(生接答)

③生活中如果你病了,你的媽媽會怎樣做?(生自由回答)但文中的母親卻是怎樣做的?

④概況全文大意。誰能把這兩個意思連起來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三、潛心會文,讀懂母愛。

小結:這哪裏是狠心的母親,這分明是一個疼愛孩子、很有責任心的母親呀!

1、悟悔中情

你還從哪些語句能感受母親並不狠心?體會“我的心立刻軟了。是啊,孩子?”你體會到了母親的什麼?(猶豫、後悔)“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鍊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鍊自己。”(堅定信心)

四、詩歌誦讀,昇華母愛

1、導語:同學們,你能理解母親爲什麼要這樣做嗎?

2、母親逼着自己的孩子獨自去看病,希望孩子能學會獨立生活。表面是狠心、冷漠,內心卻猶豫、忐忑不安,這些心理變化都源於對兒子深深的——生接“愛”(看板書畫心形)這是一種怎樣的愛?(生接)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愛。

所以作者在文章結尾這樣寫到:

我們把它稍微變換格式,它就成了一首短詩。讓我們深情誦讀,體會母親超常的愛吧。

3、聯繫生活談母愛。現在的你,一定對母愛有了更深的理解。生活中,你的父母有沒有像這位母親一樣對你狠心過?

語文課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

過程與方法目標: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瞭解時代背景,激發愛國熱情,打動學生心靈。抓住詩歌的節奏與感情反覆朗讀,體驗感受並背誦詩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詩歌蘊含的中華民族頑強的奮鬥精神與不屈的意志,培養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讚頌黃河、讚頌民族偉大精神的內涵,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教學難點】

聯繫時代背景,理解詩歌的內容,體味詩歌濃烈的愛國熱情。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點燃激情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我們的母親河,是我們的民族之魂,是中華兒女的驕傲和自豪。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筆揮灑激情讚美過它;多少仁人志士爲它拋頭顱、撒熱血;多少浪跡天涯的遊子對它魂牽夢繞。著名的民族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黃河大合唱》曾感動了一批又一批的中華兒女爲祖國而戰鬥。

今天,讓我們吟誦着《黃河頌》,走進它的詞作者——著名詩人光未然那充滿強烈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感的心靈世界。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瞭解作者,明確背景

1.作者介紹:光未然,原名張光年,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華縣。1927年在中學年代就參加革命工作。1935年創作了《五月的鮮花》歌詞,1939年到延安後創作了歌頌中華民族精神的組詩《黃河大合唱》。經冼星海譜曲後風行全國。

2.背景簡介:1938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後,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踏着華北大地。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許多進步作家、藝術家也積極地投入到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鬥爭中來,他們通過自己創造的形象反映現實鬥爭,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光未然1939年到延安,創作了歌頌中華民族精神的組詩《黃河大合唱》,經冼星海譜曲後風行全國。

《黃河大合唱》是著名詩人光未然(張光年)爲配合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而寫的組詩,《黃河頌》是著名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的歌詞。

四、朗讀課文,把握情感

1.播放錄音範讀,學生聽讀。在聽讀的過程中感受詩人的感情。(配樂《黃河頌》)

要求:(1)標出讀不準的字,不理解的詞。(2)注意詩的節奏,語氣,情感.

2.檢查學生字詞

(1)給下列字注音。

巔(diān) 峯屏障(píngzhàng) 狂瀾(lán) 哺(bǔ)育 澎湃(peéngpài)磅礴(páng bó)

流瀉(xiè) 宛(wǎn) 轉 九曲(qū)連環氣魄(pò) 濁流(zhuó)

(2)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澎湃:波濤相擊,激流澎湃,濤如雷鳴。 狂瀾:巨大的波浪。

宛轉:彎彎曲曲地流過。屏障:像屏風那樣起遮擋、護衛作用的東西。

搖籃:比喻幼年或青年時代的生活環境或文化、運動等發源地。這裏指黃河是中華民族生存的源地。 滋長:生長,產生(多用於抽象事物)

4.學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讀詩歌。

學法指導:朗讀提示:(1)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2)詩歌分爲朗讀詞和歌詞兩大部分,朗讀時應該注意停頓,以示區別。(3)三個“啊”要讀得深沉,聲音稍稍延長,“黃河”要讀得高昂,表明在歌頌。(4)最後的兩句“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充滿了戰鬥的決心,要讀得鏗鏘有力。

五、走進文本,整體感知

1.解題。本課題目是《黃河頌》,哪個詞是關鍵?

明確:“頌”字,表達了對黃河的熱愛和歌頌。歌頌黃河就是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無論那個時代,黃河都象徵着中華民族博大的血脈和精神。詩人作爲時代的歌手出現,站在高山之巔,代表英雄的兒女,向着黃河發出了頌歌。

2.請按“序曲——主體——尾聲”劃分詩的層次。

明確:繪黃河(序曲)——望黃河、頌黃河——學黃河(最後四句)。

3. “頌黃河”之前,作者望到黃河什麼景象?由哪一個字統領?統領了哪些內容? 這些景象分別從哪些角度去觀察、描寫的?表現了黃河怎樣的特點?

明確: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婉轉/結成九曲連環;從崑崙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岸。“望”字統領,“望”字一直統領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岸。” 所望的內容,既有寫實的成分,也有雄奇瑰麗的想象,選擇不同的立足點,對黃河全方位進行描寫:先是近鏡頭特寫——“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再是俯瞰全景式的.總寫,“濁流婉轉/結成九曲連環”,然後是縱向描寫黃河的流向——“從崑崙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最後橫向展開到黃河流域兩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表現了黃河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特點。

4.歌頌黃河的部分能分爲幾個層次?每個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明確:以“啊!黃河!”爲標誌分爲三層,主要內容依次是: 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的歷史貢獻;其次是像一道天然屏障保衛着中華民族,指出黃河的地理優勢;最後由實到虛,歌頌黃河流域寬廣,澤被衆生,並且代表中華兒女發出要向他學習的誓言。

5.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明確:詩人借歌頌黃河,激發廣大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勇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中國。

六、佈置作業: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評價反饋。

二、深層探究,合作釋疑

1.詩歌中黃河的驚濤澎湃的磅礴氣勢。爲什麼最後一段要與中華兒女聯繫上呢?

明確: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精神,抗日救國。詩歌最後道出的是作者的寫作目的。

2.全詩分成朗誦詞和歌詞兩大部分,朗誦詞可以看作是一個序曲,它的主要內容和作用是什麼?明確:朗誦詞提綱挈領的概括出黃河的性格,內容是瞭解黃河精神:偉大堅強。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頌歌。

3. 作者從哪些方面去頌黃河的?突出黃河對中華民族有哪些貢獻?

明確: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歷史貢獻;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地理優勢;黃河激勵着中華民族——精神價值。

三、研讀探究,賞析語言

1.歌詞主體部分反覆出現“啊!黃河!”起什麼作用?

明確:“啊!黃河!”反覆出現,把詩歌的主體部分分爲三個層次,即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着中華民族。由實到虛,環環相扣,逐步深入。

2.怎樣理解“它表現出我們民族的精神:偉大而又堅強”這句話的含義?

明確:黃河的流經長度、流域面積、流經區域博大,而且又與人類的發源、發展息息相關;黃河九

曲十八彎,百折不回奔向大海,性格堅強,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的象徵。

3.如何理解黃河是“搖籃”,是“屏障”?

明確:把黃河比作“搖籃”,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產生、發展、壯大,黃河哺育滋養了世代炎黃子孫。把黃河比作“屏障”,側重從黃河對中華民族的保衛作用而言,黃河天險在地理上可作爲軍事屏障,黃河的偉大堅強精神,更足以成爲民族精神上的城防,這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制勝法寶。

4.如何理解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萬千條鐵的臂膀”?

明確:從全句看,這是一個比喻句,把黃河比喻爲一個巨人,黃河主流是巨人的軀幹,黃河流域中的無數條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萬條“鐵的臂膀”。其次,和上文結合起來理解,如此巨人,“一瀉萬丈,浩浩蕩蕩”體現了氣勢磅礴,勇不可擋的氣度和力量,正足以激發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5.品析下面劃線詞語的表達效果。 ⑴(黃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

明確:】用“劈成”能夠渲染出黃河貫穿於中原大地的宏大的氣勢。 ⑵啊!黃河!你一瀉萬丈,??

明確:用“瀉”字可以形象地表現黃河水滾滾奔騰,不可阻擋的氣勢。

6.“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將要學習你的榜樣,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這個句子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它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明確:運用反覆的修辭手法,強調了人們對黃河的敬仰,更表達人們對黃河深情的依戀,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感。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以英勇的氣概和堅強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中國。

7.你認爲這首詩的風格屬於哪一種?爲什麼?你還能從學過的詩歌中舉出一二例嗎?

明確:本詩屬於直白抒情、風格豪邁類,因爲詩歌以明朗的語言塑造了黃河奔騰不息、氣勢宏偉的形象,並且處處以“啊,黃河??”這樣的句式直接抒發了熱愛黃河的感情,充滿雄渾豪邁之美。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

四、拓展延伸,開啓思維

1.請以“啊,黃河”爲開頭,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一段話歌頌黃河。

明確:啊,黃河,你用有力的大手,推動着中華五千年文明向前奔騰。 啊,黃河, 你用滔滔河水,清洗了一代又一代不屈的中華魂。啊,黃河,你用渾厚的歌聲,唱響着炎黃子孫勇往直前的進行曲。

2.你知道有關黃河的著名詩句有哪些?請說給大家共賞。

明確:有關黃河的著名詩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李白《贈裴十四》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

九曲黃河萬里沙。 ——劉禹錫《浪淘沙》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

3.黃河流域有許多古戰場,你能舉出幾處嗎?你能舉出沿黃河各省區一些著名的石窟嗎?

明確:牧野古戰場、鉅鹿古戰場、官渡古戰場等,雲岡石窟、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

五、總結課文,昇華情感

主旨:詩人通過讚美黃河,歌頌了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表達了中華兒女的堅強決心和一往無前的勇氣。

語言特點:歌詞語言明快雄健,節奏鮮明,音節洪亮。歌詞長短句結合,自由奔放並且錯落整齊,韻律自然和諧。

六、佈置作業:研討與練習2題。

語文課教學設計11

隨着課程改革的日新月異,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與手段走進了課堂,霎時間,語文課變得形式多樣起來。然而,細細回味,總覺得如今的語文課似乎缺少了些什麼。衆所周知,語文是由語言文字組成的充滿生命活力的課程,絢麗多姿的語言是語文課堂上一道亮麗的風景,而缺少了語言的課堂則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語文課就應該在滿懷詩意的情境中,在豐富的語言想象中,讓學生通過品讀語言文字,去享受語言的魅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同時,課標中的階段目標要求也提出閱讀時要“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感受語言的優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語言”等。而這一切目標的實施都需要以“品讀語言”爲核心,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語言強大的表現力和美妙的神韻,讓語文課散發它真正的魅力。

在實際教學中,我嘗試引導學生去研讀教材,品讀文本,從字裏行間中體味語言的無窮魅力,使語文課返樸歸真,充滿濃濃書香。

一、抓住文眼,讀中品味。

在課堂上,我們常常會把過多的精力投入到對文本內容的挖掘和對思想感情的理解上,強化了“人文的感悟”,卻淡化了“語文本色的品味”。事實上,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不僅濃縮了作者豐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詞造句、語言表達上都頗具特色。因此,教學中教師就應努力捕捉課文的閃光點、抓住課文精妙之處,引導學生悉心品味,從一個個標點,一個個詞語,一個個句子中去玩味語言,通過細嚼慢品,激發與作者的情感共鳴,使學生不僅能感受到人文關懷,更能得到語言智慧的啓迪。

如《荷花》中有這樣一句話:“荷花已經開了不少,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作者寥寥幾筆寫出了荷花和荷葉的美,充滿着生機。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細細品味“冒”字,看看能否換成“長、透”等詞。通過討論,大家覺得,相比之下,“冒”字寫出了荷花鑽出水面是好奇的樣子,把荷花寫活了。最後,教師引導學生帶着理解品讀句子,既感受到荷花的生命力,又能品味到語言的美。

二、潛心會文,遷移應用。

讀書是需要動腦思考的,只有潛心會文,才能真正走進文本的深處。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對於文本中出現的經典、精彩的語段,教師除了引領學生反覆“含英咀華”外,還要巧妙地抓住這一語言學習的“練點”,進行仿寫。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語言的`創作能力。

如《秋天》這首詩語言生動優美,其中“蘋果嚷着冷了,要穿紅襖;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這句話,運用了擬人把蘋果、葡萄的顏色描繪得如此生動、鮮明,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學習語言的範本。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品讀這句話後一起分析這句話的結構特點;然後要求學生也用這種方法寫蘋果、柿子等;最後再請學生連起來說一說。這樣看起來複雜的句子通過一句一句的仿學,學生寫起來就簡單多了,而且在課文語境中進行言語實踐,深化了文本理解與言語感悟,達到語言運用的目的。

三、多元探讀,激活思維。

在課堂上,我們總是引導學生通過反覆的朗讀體驗作者的情感、領悟語言的內涵,然而,要想使學生真正把書讀好,讀出語言的滋味、讀出語言的神韻,就要引領學生入境入情地,逐漸深入地讀書。通過多元探讀,體驗課文描寫的意境,體味語言文字的節奏美、音韻美,豐富自己的語言儲備和語感經驗,並啓迪自己的思想,使之更深邃。“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做到有理解地讀,有體驗地讀,傳情達意地讀。學生的探究朗讀能力自然也就大大提高了。如在教《詹天佑》這篇課文第4段“勘測線路”時,先引導學生品讀課文,感受詹天佑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以身作則的工作作風以及那顆強烈的愛國心,然後就指導學生進行深入地讀書。

通過範讀設境、想象移情、多元解讀等多種探究朗讀形式來讀出詹天佑的令人感動之處,激活學生的思維,積澱學生的語言。如在讀“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時說的話”時,就採用了設置情境的方式來進行多元朗讀:在施工委員會上,詹天佑面對着所有的鐵路建設者,慷慨激昂地勉勵工作人員;看到有些工程人員偶爾粗心,施工質量不是很高,語重心長地勉勵工作人員;極個別工程人員因爲條件艱苦,消極怠工,嚴肅而懇切地勉勵工作人員。而“詹天佑不怕重重困難,勘測線路”這一部分則通過想象情境,交流畫面的形式來表達心中的那份感動。引導學生想象“攀山越嶺,勘測線路”、“深夜燈下,伏案繪圖”等這些畫面來身臨其境地讀,體會詹天佑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詹天佑的內心活動”這部分則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元解讀:如果強調這是中國人修的第一條鐵路,怎麼讀?如果強調詹天佑的堅定信念和克服困難的決心,該怎麼讀?如果強調修不好鐵路的後果,那又該怎麼讀?學生通過反覆朗讀、揣摩,明白理解的角度不一樣,朗讀的側重點也就不一樣,關鍵在於是否能表現出詹天佑的愛國情懷。學生的每一次朗讀,無不體現着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無不滲透着學生強烈的情感。這樣的多元探讀,使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增強了,使學生的語言思維更活躍、更深刻了。

總之,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真實、樸實、紮實。語文課就應該充分利用文質兼美的課本,引領學生抓住內容精彩之處、語言運用經典之處,品讀語言文字,讓學生從課文中的字、詞、句甚至標點符號的比較、揣摩、感悟、運用中得到人文的關懷,受到語言的薰陶,努力使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相信,這樣以“品讀語言”爲核心的語文課才能讓我們的學生都沉浸在“語言文化”的無窮魅力中,讓每一個學生都“想說”、“會說”、“能說”,使我們的語文課真正散發出迷人的光彩!

語文課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繫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的字的意思,再解釋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繫在一起的,教育學生髮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時間:共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設疑

1、講述哥白尼小時候的故事,導入新課。

2、揭示課題:18 學與問

3、提問:學與問到底有什麼聯繫呢?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或聯繫上下文初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詞語。

(2)大致交流詞義。

(3)指名讀課文,讀通順。

3、默讀課文,思考: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各寫了什麼?

第1自然段:“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學生有問題邀請叫別人,拜能者爲師。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第5自然段: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成爲學習的主人。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什麼?再寫了什麼?然後寫了什麼?最後寫了什麼?

學生討論回答。

四、寫字指導

1、指導要點:鑰繽瞬輔翱

2、學生在書上描紅。

五、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聯繫課文說出詩句中帶點的字的意思,再解釋詩句的意思。

2、引導學生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繫在一起的,教育學生髮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過程:

一、複習詞語(指名讀齊讀)

鑰匙 (輕聲) 日新月異 堅持不懈

翱翔 瞬息萬變 (翹舌音) 相輔相成

二、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快速瀏覽課文,思考:課文圍繞“學”與“問”先寫了什麼?再寫了什麼?接着寫了什麼?最後寫了什麼?

要點:先寫“問”的重要性;再寫向誰問;接着寫怎樣問?最後教育學生要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

(二)、精讀課文,深入悟解

1、學習課文1、2自然段

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第一自然段,思考:然後看看這道填空題,把它完成。

填空:知識就是指有(),知識是學來的,也是()。

(指名讀一讀練習的答案,教師相機理解後評點,(重點講比喻,明確問的重要性)最後齊讀)把什麼比作什麼?

2、師:對於整篇文章來說,第一自然段是非常重要的,因爲它是文章的總起段,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觀點。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來證明第一自然段所說的道理,那麼我們就先看看其中的一個事例。

讓我們就一起走近哥白尼。你們瞭解哥白尼嗎?(生自由回答)

(學生根據自己的瞭解情況介紹指名說)

介紹資料:傑出的天文學家哥白尼是波蘭人。他從小熱愛科學,大學讀書時萌發了地球是運動的思想。20多歲去意大利留學,攻讀數學、天文學、法律學、哲學和醫學,並獲得博士學位。他的`大部分時間是潛心於天文學的觀察和研究,不論寒暑,每天,都用自己製造的天文儀器來觀測、計算、研究,30年如一日。根據豐富的觀測資料和細緻的計算研究,寫出了劃時代的鉅著〈天體運行論〉。哥白尼的“日心說”,第一次衝破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是啊,哥白尼能成爲偉大的天文學家是和他小時侯的學習好習慣分不開的,讓我們繼續走進哥白尼。看課文第二段。

3、師:請大家先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說讀了課文後你知道了什麼?作批註,及時記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他從小愛問問題;他什麼都愛問;他問的問題都跟自己的生活有關……)

(板書:好問)

4、師:你從這段中的哪些詞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問的?

(小時候就喜歡問、經常纏着、世界、問這問那、省略號)

(相機讀句子,注意讀出哥白尼的好奇、好問。指導朗讀。)

(指導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聯繫哥白尼提出的問題,理解後補充省略號中省略的內容再指名讀、齊讀這一自然段,要求讀出哥白尼的好奇的語氣。)

不懈探求(理解“懈”聯繫上下文來理解、

5、師:小小的哥白尼和咱們差不多大,老師相信在平時,你也一定提過問題吧?能說說你提過哪些問題嗎?(指名回答)

6、師:從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讀懂了什麼?(問是成功的開始;只有學會問,才能取得成功……)

7、師:我想大家對這些話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齊讀)

8、師:結合科學家哥白尼的事例,談談“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的含義。

這是一篇說理性文章,議論文就是要通過大量的例子來證明作者的觀點。這篇文章中作者的觀點就是第一段,那麼列舉哥白尼的例子就是爲了證明第一段。

2、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1、教師導入: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距離我們已經有好長時間了,我們現在面對的又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又該怎麼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哪幾個詞最能概括我們面對的世界的特點?(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1)具體舉例子說明對這兩個詞語的感受。

(2)是啊,對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們有新奇,有疑惑。那麼,有了問題,我們該怎麼做?

3、自由讀3自然段。問:讀了這一段,你們知道可以怎麼做嗎?(我們應該多提問題)

4、是呀,古人云:“能者爲師”,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書上是如何來解釋它的意思的?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找出有關的句子。(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啓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爲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指名回答,然後齊讀一遍)

5、誰能結合剛纔我們讀的這句話,想到什麼名言?說說是什麼意思嗎?

投影出示: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

7、小結:看來,遇到了問題,我們應該多向人請教,拜能者爲師,只有這樣,我們纔會愉快地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板書:勤學)

3、自學第4段

過渡:剛纔我們學習了哥白尼的故事,下面請看沈括的故事。

1、(直接出示沈括的簡介,詳見附錄二)師讀簡介。讀了介紹後你有什麼感受? (沈括很有成就、了不起)

師:沈括是多麼優秀呀,咱們一起回到沈括小時候生活的那個年代吧,看看他小時候是什麼樣的?

2、師: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第4自然段,試着完成屏目上的題目。(出示閱讀訓練題,詳見附錄三)

題目:

(1)、沈括小時候對什麼產生疑問?(理解詩句)

(2)、後來沈括是怎樣解開這個疑問的?

(3)、從這個事例中,你受到什麼啓發?

3、(勤學好問;留心觀察;愛動腦筋……)是呀,課文中列舉了沈括的事例都是爲了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讀第一句話)

六、總結

1、同學們,今天我們從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那就是:(勤學、好問)

2、那學與問是什麼關係呢?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板書:學與問結合)

3、怎樣才能成爲“學習的主人呢?”(板書:養成習慣)

4、你知道以後你怎麼做了嗎?

5、同學們,剛纔你們大膽地暢談了學習〈學與問〉這一課後,自己學習的收穫,情真意切。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課文,不難發現,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都在第一、第三、五自然段中,作者爲什麼還要在文中插入兩個小故事呢?好好想想,與周圍的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 (是有力的證據,證明的作者的觀點。)

是啊!這兩個故事對於這篇文章很重要,這就是說理性文章所具有的寫作特色,大家今後講故事或教育幫助別人時可要多想想這篇課文的寫法。

七、拓展:

1、講故事,學生討論,怎樣幫助老二。

(可用搜集的名言、用文中的語言、用名人的事例)

2、爲感謝大家的幫助,老師蒐集了幾句名言共享。

八、課外:結合四年級學的《說勤奮》和五年級學的《談禮貌》,尋找說理性文章的特點。

語文課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認識“央、瓦”等13個生字。會寫“央、交”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麗和巨大的變化。

3、有熱愛祖國首都的意識和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學會本課的生字,感受祖國首都的美麗。

【用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想】

從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祖國的心臟。從北京傳出來的聲音,響遍神州大地。世界各國人民的眼睛,也越來越多的聚焦於北京。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讓他們愛北京、以北京爲豪。在學習時我打算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北京瞭解了哪些,在放幻燈片,讓學生對北京古老而現代的景觀有所瞭解,再進入本文的學習。生字的學習還是發揮小組的作用,有小組長帶領讀一讀、說一說、記一記,再通過讀短文檢查。課文的朗讀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的作用讀通、讀順、讀的有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說說北京,導入新課

1、說說你知道的北京。

2、課件出示:美麗的北京。

展現北京古老的文明和現代的文明:天安門廣場、立交橋、頤和園、故宮、中華世紀壇……

請同學們認真觀看。說說你看到的`北京。

3、北京多美呀!今天,我們一起出發去北京遊玩。

二、初讀識字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檢查學生認讀情況:

⑴ 學生用生字卡片互相檢查。

⑵ 課件出示詞語:

中央 城市 旁邊 花壇 祖國 莊嚴 圖案 立交橋

風景優美 綠樹成陰 高樓大廈 名勝古蹟

① 學生自讀;

② 小老師領讀;

③ 開火車讀。

⑶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正音。

⑷ 給生字找朋友。

三、朗讀欣賞,悟情

1、請同學們聽老師讀讀課文,想一想,你感受到了什麼。

2、讀讀想想說說:哪些地方寫出了北京的美,這些景物有哪些特點?

3、請同學們讀讀課文,把你覺得最想讀的地方劃出來,再讀給你的同桌聽,並和他說與說你爲什麼想讀。

4、你覺得哪些地方不明白?你還想知道哪些關於北京的事情?

5、指名朗讀課文,大家評議,教師進行朗讀指導。

四、實踐活動

北京的景色如此美麗,讓我們動手把它畫下來,再加上自己的想象,畫一幅想象畫,並配上一、兩句讚美的話。

第二課時

一、展示交流,複習鞏固

1、在小組內展示、交流自己畫的想象畫。

2、課件出示課後讀讀記記中的詞語:

綠樹成陰 鮮花盛開 風景優美

來來往往 高樓大廈 名勝古蹟

⑴ 自己讀讀這些詞語。

⑵ 同桌互相讀一讀。

⑶ 全班齊讀。

⑷ 開火車朗讀。

3、拼詞遊戲。

4、自由選擇詞語練習說話。

二、我會寫

課件出示本課要求書寫的字:

央 市 優 壇 國 交 旁 陰 城 圖

1、讀準這些字的音。

2、仔細觀察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佔位,同桌互相說一說。

3、教師在黑板上板書,學生仔細觀察,並書空練習。

4、描紅仿寫。

三、練習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並背給小組長聽

四、拓展活動

說說知道的北京新變化。

【教學後記】

學生對北京非常向往,課件展示了北京的名勝古蹟、新風貌等風景,學生一看就激發了自豪感,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積極主動的讀出課文。在佈置作業時,引導學生蒐集資料,培養想象力,這種練習須繼續加強訓練。

語文課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感受夏天的特點及文章的語言魅力。

2.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課文抓住特徵寫景的方法。

一、詩句導入

1、下面我們做個猜謎遊戲,我背一句詩大家猜猜它描寫的是春夏秋冬的哪個季節。搶答,不用舉手。請聽題: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 大家的詩詞積累量還挺豐富的,這樣你把你所知道的描寫四季景色的詩句背出來給大家猜一猜。

過渡:我發現大家提到的夏天的詩句並不多。在歷代文人的筆下,夏要麼是乾燥炎熱苦悶壓抑的藝術象徵,要麼就是楊萬里筆下的“日常睡起無情思”,的一種輕鬆閒適中透出的一絲無奈。

可是,當代作家樑衡(板書:樑衡)卻敢於履新涉奇,從人所寡言處言之,高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夏季,令人由衷歎服。今天我們就領略一番樑衡筆下的《夏》(板書:夏)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朋友們打開課本,自讀課文,看看作者筆下的夏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在朗讀過程中 ,藉助字典解決字詞障礙。並思考:作者描繪了一個什麼樣的夏天?

2、 的夏天。(板書:熱烈、緊張、急促)

三、研讀課文,理解內容:

過渡:文中抓住這三個特點,分別進行了具體的描繪。

1、請大家組成四人小組互相探討一下:課文用2、3自然段中用了哪些句子來具體表現夏天的熱烈。

①、小組討論

②、指名說一說,並藉機引導女生朗讀描繪大地夏景句子,男生讀一讀旺季景象的句子。

2、作者由寫景自然過渡到寫人,寫了哪羣人?(農民)第幾自然段?好,我們一起把第4自然段讀一下。

找找看哪些句子寫出了緊張急促?

四、走進課文,再現畫面

過渡:剛纔通過234自然段作者爲我們展現了一幅幅生動逼真的圖面,彷彿在我們的眼前,耳朵裏,都能感受到那一幕幕畫面。

請以下面的形式說說你自己的感受。

我彷彿聽見了 ;

我彷彿看見了 ;

我感覺到了 ;

1、動手寫一寫

2、指名說一說

五、重點點拔,點題昇華

過渡:作者細膩生動的描寫,使人如臨其境,作者單爲了寫景才寫夏的嗎?

四人探討一下:作者爲什麼寫夏呢?(板書:景美)(板書:人勤)

1、.總結板書(黃金的夏)

2、仿句。

春日融融,夏 ,秋波澹澹,冬 。

六、細讀品味

1、作者抓住事物特徵,運用對比手法,擬人比喻的.修辭,再現了一個熱烈、緊張、急促的夏天。請選擇你自已喜歡的段落或句子,讀給同桌聽聽,並說說喜歡的原因(邊讀邊想像文中的畫面,讀出節奏、感情)

2、指名讀一讀,

七、拓展昇華

根據課文描繪的景象和和作者抒發的情感,結合自己獨特的感受,以“夏天是 ”寫幾句話。

八、佈置作業:

查找資料,找出描寫夏天的名篇名句。

板書:

熱烈 景美

金黃的夏 緊張 黃金的夏

急促 人勤

語文課教學設計15

設計理念

本教學設計注重學生讀的實踐,用豐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導學生品讀、賞讀課文,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感悟。另外,在本教學設計中,圍繞“親情”這個主題,通過擴展性閱讀,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同時,讓學生加深對“親情”的感悟和理解,從而進一步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禮物嗎?從小到大,你都收到過哪些禮物,是誰送給你的呢?(學生暢談)

2.這些禮物,寄託着親人的關愛和期盼,它們將陪伴着你度過快樂的童年。我們的學習小夥伴鼕鼕也和你們一樣,收到過很多親人的禮物。她把自己的感受寫成了一首小詩,題目就是《禮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板書課題)

(由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入,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遇到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2.讀給同桌聽一聽,讓同桌指出自己的不足,並根據同桌的評價再讀課文。

3.把自己讀得最滿意的地方讀給全班同學聽聽。

(教師相機指導學生認讀生字新詞,並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

4.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課文短小淺顯,易於朗讀,易於理解,因此,課堂上不需要做過多的講解,而應放手讓孩子們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既強化了對課文內容的感知,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品讀課文,理解內容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

(2)分小組朗讀,並派代表在班上讀。

(3)班級賽讀,評選班級“朗讀能手”。

2.質疑、討論:

(1)“小小的禮物,寄託着親人的關愛和期盼”,親人期盼什麼?

(引導學生抓住每節詩的內容展開討論,教師相機指導,讓學生領會每件禮物寄託着家人的關愛和期盼,也知道“我”從每一件禮物中所領悟到的生命的靈動,時間的寶貴,自然的秀美,知識的廣博,世界的精彩。)

(2)爲什麼把寄託着親人的關愛和期盼的禮物比喻成“春雨綿綿”,不比喻成夏雨或秋雨呢?

(引導學生明白,春天是充滿希望的季節,播種希望,纔能有所收穫。親人送給“我”的禮物中包含着親人對“我”的期望和深切的教誨,它們就像“春雨綿綿”無聲地滋潤着“我”的心田,引領着我一步步成長。)

3.鼓勵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下來,評選“背誦能手”。

4.回憶一下親人們平日裏對你的.關愛,仿照課文前四自然段說一段話,把你的感受用詩歌表達出來。

(自己練說,小組內說,指名說,教師相機指導。)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質疑、釋疑,掌握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能力。另外,把思想教育融於語言文字訓練之中,含而不露,使學生在讀、思、說的教學活動中受到情的激發、智的啓迪、美的薰陶。)

四、擴展閱讀,培養能力

親人的關愛讓我們感到無比的溫暖和幸福,那我們如何回報親人的愛呢?讀一讀下面這篇《樹的故事》,把你的感受跟大家說一說。

小組討論:

(1)你們能爲爸爸媽媽做些什麼?

(2)如果你要送給親人們一件禮物,你會送什麼?

樹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棵大大的蘋果樹。一個小男孩每天都喜歡來這兒玩。他爬到蘋果樹上吃蘋果,躲在樹陰裏打個盹兒……他愛那棵樹,那棵樹也愛跟他玩。

時光流逝,小男孩漸漸長大了,不再來樹下玩了。

一天,男孩回到樹旁,一臉憂傷。樹說:“和我一起玩吧!”男孩回答:“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我不再爬樹了。我想要玩具,我想有錢來買玩具。”樹說:“抱歉,我沒有錢……但是你可以摘下我的蘋果拿去賣,這樣你就有錢了。”男孩手舞足蹈,把蘋果摘了個精光,開心地離去了。

男孩摘了蘋果離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樹很難過。

一天,男孩回來了,樹喜出望外。樹說:“和我一起玩吧!”“我沒有時間玩。我要做工養家,我要蓋房子來住。你能幫我嗎?”“抱歉,我沒有房子,但是你可以砍下我的樹枝來蓋房子。”男孩把樹枝砍了個精光,開心地離去了。

樹心滿意足地看着男孩的背影,然而,從那以後,男孩再也沒有回來。樹再次寂寞和難過。

一個盛夏,男孩回來了,樹雀躍萬分。樹說:“和我一起玩吧!”“我很傷心,我越來越老了,我想去划船,讓自己悠閒一下。你能給我一條船嗎?”“用我的樹幹去造一條船吧。你可以開開心心地想劃多遠就劃多遠。”男孩鋸下樹幹,造了一條船。他划船而去,很久沒有再露面。

終於,多年以後,男孩又回來了。

樹說:“抱歉,我的孩子,可惜我現在什麼也沒法給你了。沒有蘋果給你吃……”男孩回答道:“我也沒有牙去咬了。”

“沒有樹枝給你爬……”

“我老得再也爬不動了。”

“我實在什麼都給不了你了……我惟一留下的就是我的枯老的根了。”樹流着淚說。

“我實在再也沒有什麼需要了,只是有個地方歇一下就好了。經過了這些年,我太累了。”男孩回答道。

“好吧,老樹根是歇腳的最好地方了。來吧,坐在我身上歇歇吧。”

男孩坐了下來,樹開心得熱淚盈眶……

這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樹就是我們的父母。

當我們年幼時,我們喜歡跟媽媽和爸爸玩……當我們長大後,我們離開他們……只在當我們有求於他們或遇到麻煩的時候,我們纔回家。無論如何,父母總是一如既往,有求必應,想方設法讓我們開心。

(拓寬學生閱讀視野,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閱讀的能力。)

五、作業超市,自主選擇

任選以下兩項作業內容,獨立完成。

1.摘抄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讀一讀,背一背詩歌。

3.參照課文前四自然段寫一段話。

4.寫一寫你讀了《樹的故事》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