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老牛舐犢的典故

老牛舐犢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2W 次

老牛舐犢的典故1

老牛舐犢的典故

愧無日禪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釋義比喻父母愛子情深。

故事三國時,曹操手下有位謀士叫楊修。一次,楊修隨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營紮寨。這時,楊修忽聽曹操說道:”雞肋,雞肋!”他立刻明白曹操的意思是想要退兵,便和士兵說’:“丞相打算退兵了。”這樣,全營的人紛紛收拾行裝,準備撤退。曹操巡營時,看到這種情況,非常吃驚,便向士兵詢問原因,才知道是楊修點破了自己的心思,心裏暗暗佩服楊修的敏慧,同時也很嫉妒楊修的才智。於是,藉口楊修擾亂軍心,把他殺了。楊修死後,楊修的父親楊彪非常傷心,因思念兒子而日漸憔悴。曹操問他說:“楊公爲什麼會這般消瘦啊?”楊彪嘆氣說:“我自己覺得慚愧呀,我預先沒有料到我兒子會有這樣的結果,現在還有一種像老牛舔着自己的孩子一樣的愛子之心!”曹操聽後。十分感動,不免內疚。

老牛舐犢的典故2

【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楊彪傳》。

【釋義】舐犢:老牛舔小牛。像老牛舔小牛那樣的親子之愛般情深。比喻父母對子女的慈愛,也比喻對自己喜愛之物的珍視。

【歷史典故】

楊修自視甚高,經常以自己的智慧揣摩曹操的心意。“一合酥”、“門中有活”的故事,無不體現了楊修的智慧,但也因此引起了曹操的猜疑。

一次,曹操帶兵攻打漢中,不料卻吃了敗仗,只好先駐紮在斜谷界口,再作打算。曹操心裏盤算着當下的情形,不能進又不能守,進不好取勝,退又丟面子。正當猶豫不決的時候,廚師送來一碗雞湯,裏面有幾塊雞肋,不禁引發了曹操的感觸。就在這時,夏侯惇來問夜間口令,曹操不加考慮地說:“雞肋!雞肋!”楊修聽到這句口令後,便開始收拾行李,做好回家的準備。夏侯惇看了十分不解,便問楊修爲何。楊修說:“雞肋者,吃它沒肉,丟它可惜。我們現在進不能取勝,退又怕惹笑話,丞相剛纔說雞肋,一定是準備回去了,所以我先收拾行李,免得到時手忙腳亂。”曹操知道這件事以後,嫉恨楊修看透了他心意,便藉口楊修擾亂軍心,將他以軍法處斬了。

一天,曹操見到楊修的父親楊彪,看到他憔悴的樣子,嚇了一跳,問:“您最近身體不舒服嗎?爲什麼瘦得這麼厲害呢?”楊彪沒有正面回答曹操,而是說:“匈奴貴族金日殫乃漢武帝的近臣,他的兩個兒子深受漢武帝的喜愛,還被接到宮中撫養。後來,金日殫察覺他的兩個兒子亂後宮,就把他們殺了,免得生出禍患。真是慚愧啊,我沒有金日殫那樣的先見之明,沒能教育好自己的兒子,讓他落得如此下場。大人,不知您見過田裏的老牛沒有?它們耕完田後總是和小牛膩在一塊,還不時地用舌頭舔着小牛,看到這樣的場景,總是會讓我想起我的`兒子!”楊彪一邊說,一邊流淚。

【成長心語】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的《遊子吟》讓我們領略到了母愛的無私與偉大,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滿着愛的純情,扣人心絃,催人淚下。孔子曾說過:“父母在,不遠遊。”他想要表達的不只是子女應該守在父母的身邊,儘自己的孝心,還應該有另外一層意思:子女出門,遠離父母,給父母帶來的只會是無盡的思念。所以,無論如何,你都要記住一點:你是父母一生的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