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歷史典故《負荊請罪》

歷史典故《負荊請罪》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7W 次

歷史典故《負荊請罪》1

“負荊請罪”這則成語的荊是落葉叢生灌木,高四五尺,莖堅硬,可作杖。揹着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自請嚴厲責罰。

歷史典故《負荊請罪》

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歡,爲刎頸之交。

戰國時代,趙惠文王因藺相如辦外交有功,拜藺相如爲上卿,官位在廉頗大將之上。廉頗因此心中不快,覺得自己功勞卓着,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侮辱藺相如。相如知道後,不願意和廉頗爭位次先後,便處處留意,避讓廉頗,上朝時假稱有病,以便迴避。有一次,藺相如乘車外出,遠遠望見廉頗的車子迎面而來,急忙叫手下人把車趕到小巷裏避開。相如手下的人便以爲相如害怕廉頗,非常氣憤。藺相如對他們解釋說;“秦國這樣強大,我都不怕,廉將軍又有什麼可怕呢?所以我想,強橫的秦國今天之所以不敢對我們趙國輕易用兵,只是因爲趙國有我和廉將軍兩人。如果我和廉將軍兩人不能和睦相處,互相攻擊,像老虎一樣相鬥,結果必定有一虎受傷,秦國就會趁機侵略趙國。我所以對廉將軍避讓,是因爲我把國家的安危放在前頭,不計較私人的怨恨。”

藺相如這番話,使他手下的人極爲感動。相如手下的人也學習藺相如的樣子,對廉頗手下的人處處謙讓。此事傳到了廉頗的耳中,廉頗爲相如如此寬大的胸懷深深感動,更覺得自已十分慚愧。於是脫掉上衣,在背上綁了一根荊杖,請人領到相如家請罪,並沉痛地說;“我是個粗陋淺薄之人,真想不到將軍對我如此寬容。”

藺相如見廉頗態度真誠,便親自解下他背上的荊杖,請他坐下,兩人坦誠暢敘,從此誓同生死,成爲至交。

當時,秦國的國君便是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的母親就是宣太后(羋八子)。

歷史典故《負荊請罪》2

釋義 負:揹着;荊:落葉叢生灌木,高四五尺,莖堅硬,可做杖。揹着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形容主動認錯道歉,自請責罰。

  歷史典故

戰國時期,趙國有一文一武兩個得力的大臣。武的叫廉頗,他英勇善戰,多次領兵戰勝齊、魏等國,以英勇善戰聞名於諸侯。文的叫藺相如,他有勇有謀,面對強悍的秦王臨危不懼。他兩次出使秦國,第一次使國寶和氏璧得以完璧歸趙,第二次是陪同趙王去赴秦王的“澠池之會”,兩次都給趙國爭回了不少面子,秦王也因此而不敢再小看趙國了。於是,趙王先封他爲大夫,後封他爲上卿,地位在大將廉頗之上。

廉頗對藺相如很不服氣。他想:藺相如有什麼能耐,無非是會耍幾下嘴皮子,我廉頗纔是真正的功臣呢!他對手下的人說:“我要是見到了藺相如,一定要讓他嚐嚐我的厲害,看他能把我怎麼樣!”

這話傳到了藺相如的耳朵裏,他乾脆裝病不去上朝,避免與廉頗發生衝突。他還吩咐手下的人,叫他們以後碰着廉頗的手下,千萬要讓着點兒,不要和他們爭吵。可是冤家路窄,一次,藺相如出門辦事,正碰見廉頗遠遠地從對面過來,藺相如就叫馬車伕把車子趕到小巷子裏,讓廉頗的車馬先過去。

藺相如的手下氣壞了,紛紛責怪藺相如膽小,害怕廉頗。藺相如笑了笑,說:“廉頗和秦王哪個厲害呢?”手下說:“當然是秦王厲害了。”藺相如接着說:“我連秦王都不怕,還會怕廉頗嗎?要知道,秦國現在不敢來打趙國,就是因爲國內文官武將一條心。我們兩人好比是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要是打起架來,難免有一隻要受傷,這就給秦國製造了進攻趙國的好機會。你們想想,國家的事要緊,還是私人的面子要緊?所以,我寧可忍讓一點兒。”

這話傳到了廉頗耳朵裏,他感到非常慚愧。一日,他裸着上身,揹着荊條,跑到藺相如的.家裏去請罪。藺相如連忙把廉頗扶起。從此,兩人成了最要好的知心朋友,一文一武,共同保衛趙國。

  成長心語

廉頗不僅是一員猛將,還是一個勇士,一個勇於面對錯誤、承認錯誤和改正錯誤的勇士。知錯能改,這是我們從小便接受到的教育,但因爲面子的問題,很多時候,即使明知自己犯了錯,還是很難主動去認錯。一味地迴避自己所犯的錯,是需要花費很大力氣的,與其浪費這麼多的時間與精力,不如直接爲自己的錯埋單,並將它看做一次深刻的教訓。人總是在一次次的磕磕碰碰中長大的,錯誤只是一個小水坑,許多人都是被水濺溼過,才知道以後要小心地避開。所以,前進的路上不要害怕犯錯,只要在犯錯之後,坦誠地接受並注意改正,之後的小水坑便會越來越少,前進的道路便會越來越順暢。

歷史典故《負荊請罪》3

獲得了在「澠池會」上的外交勝利之後,趙王佔了很大便宜,很有面子、很風光的回到趙國,還帶了一個人質回來,所以他覺得藺相如的功勞實在是太大了,於是就命令藺相如爲上卿,就是一國最高的爵位,位在大將軍廉頗之上,所以廉頗就很不高興。

廉頗說我這樣一個將軍,有攻城野戰之大功,出去打仗的時候風餐露宿,冒那麼大的危險九死一生爲趙國開疆拓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之勞,而位居吾上。藺相如就這麼說說話就爬到我的上面去了。他說將來如果有天見到藺相如的話,我一定要侮辱他一下,藺相如聽到這話之後就不上朝,爲了避免跟廉頗相見。

有次藺相如出去的時候,遠遠看見廉頗的車駛過來,藺相如馬上命令自己趕車的人把車趕到旁邊衚衕裏邊去,等到廉頗的車子過去以後他纔出來,所以廉頗在外邊更加趾高氣昂,藺相如不敢惹我是吧!他覺得自己牛得不得了,那麼藺相如手下的那些門客們就面子上掛不住了,他們跑到藺相如面前跟藺相如說,說我們拋棄自己的家庭,拋棄自己的土地,來跟你是爲什麼呢?是因爲你是一個大丈夫啊!那你怎麼現在這麼窩囊?你的爵位比廉頗高,你不但不敢跟廉頗爭,哪怕是在大街上見到他都跟耗子見了貓一樣,我們實在是太沒面子了,如果你這樣懦弱的話,我們就不跟着你了,我們都走了。

藺相如說你們先別走,我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覺得廉將軍和秦王誰更厲害?還用說嗎?當然是秦王厲害!藺相如說對啊,他說以秦王如此的威勢,我藺相如都可以在朝堂上喝斥他,而且辱其羣臣,像我這麼一個人雖然說不怎麼爭氣,但是我難道會怕廉將軍嗎?我只是想這麼一個問題,這在《史記》裏邊是很有名的一句話,他說「顧吾念之」,我就想這麼一件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強秦之所以不敢打我們,「徒以吾二人在也」就是因爲害怕我和廉頗,我之所以不跟他爭「吾所以爲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也」我是把國家大事放在前面,把我個人的恩怨放在後面。

底下門客聽完之後很感動,後來這件事情就傳出去了,傳到了廉頗那裏,廉頗聽到之後慚愧得不得了,於是他就把自己的上衣都脫了,光了脊樑在身上綁了一個藤條,然後到藺相如的家門口,跪在門口,這就是「負荊請罪」,荊就是藤條,意思就是我犯了罪,打我一頓吧。藺相如一看廉頗負荊請罪,藺相如也很感動,出了門把廉頗扶起來。廉頗說「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像我這樣一個見識淺陋的人,沒有想到你是如此的大度!於是兩人握着手就相持泣下,結爲「刎頸之交」。「刎頸之交」和「負荊請罪」這兩個成語就是這麼來的。

我們這裏要說一下,其實藺相如不是僅僅是有口舌之勞,他也是領軍打過仗的,按照《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的記載,他曾經派兵攻打過齊國,一直打到齊國一個叫平邑的地方。其實如果沒有藺相如「將相和」這段故事的話,藺相如他只是一個智勇雙全的人,他去騙秦王把和氏璧騙回來,完璧歸趙,非常勇敢。但是有了他「將相和」故事之後,我們就可以看到他是一個非常寬容大度的人。

藺相如靠自己的謙下去贏得別人的人心,謙下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美德,藺相如可以說是大丈夫能屈能伸,在敵人面前的話剛烈;在自己同僚面前他謙下。老子講過一句話:「江海之所以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就是說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爲河流匯聚的地方,是因爲他把自己擺得比所有河流都要低。那麼藺相如就是以謙下贏得同僚真正的尊敬。司馬遷對藺相如有一個評價:「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

——節錄自《笑談風雲》第一季《東周列國》第十九集《完璧歸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