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慈母情深語文教學反思

慈母情深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樑曉聲的小說《母親》裏的片段。記敘了母親在極其艱難的生活條件下,省吃儉用,支持和鼓勵“我”讀課外書的往事,表現了慈母對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敬愛之情。喜歡這樣的課文。不唯美,不矯情,來自於生活中最平常的小事,用樸素而又平實的語言,展現出人世間最平凡而又偉大的摯情,充滿了濃濃的人文性,讓人真真切切感受平平淡淡纔是真的人生真諦。沉醉於這份平凡,感動於這份真實。

慈母情深語文教學反思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學會品味作品的語言,體會作品的感情,在閱讀中“披文以入情”。課文挺長,因爲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顯得有點瑣碎、凌亂。選擇怎樣的角度切入、如何尋找出一條主線索,是我備課時首先要考慮的。第一次讀這篇文章時,我哽咽,讀到最後甚至是淚流滿面。同時也有一種很想教學此課的衝動。於是在反覆研讀課文之後,定下了這樣的教學思路:一、自讀課文,整體感知,體會心目中的母親形象;二、抓住課文主要自然段深入咀嚼重點詞句,體會母親之“苦”;三、研讀“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這句話,感受母親的自豪、高興,結合前文的“苦”,深入領會這份“愛”的無私、偉大;四、拓展練筆、針對“母親”的形象帶“我”的震撼,插寫“我”的心理活動,進行課後延伸,昇華情感。使學生更整體、全面的體會到這份母愛的深沉和博大。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有以下感受:

1、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通過對錶現慈母情深的重點句進行討論、交流,並反覆朗讀,體會母親掙錢的艱難,感悟慈母情深。這樣以句帶篇,以點帶面的方法,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歸納能力,又有效地突破了教學中的難點。而且,課堂上的討論與交流,營造了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學習氛圍,使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學生在研討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在切磋中激發出創新的靈感,在交流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上課的過程中,在指導學生品讀重點詞句的環節不知不覺花了不少時間。但在仍沒有足夠深入的前提,如“塞”字地體會,時間已經捉襟見肘了,如果還有機會,應該調整課時,有利於學生全面吸收消化。

2、注重以人爲本,以讀爲本,尊重“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完美的課堂也講究學生的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和有效參與。用“你眼中的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統領本課教學,讓學生去讀,去思考、去體驗感悟;在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學生讀懂了語言文字背後的內容,化無聲語言爲有聲語言,體會到了母親掙錢的艱難,體會到了慈母情深,也感悟到了作者對母親的那份孝心、那份敬重。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的句子,來體會平凡母親的偉大,感受偉大的母愛,激發熱愛母親的思想感情。在讀的過程中,對學生指導很充分,同時自己的感情也非常投入,很好的感染了學生。因此學生讀得入情入境,朗讀得到較完美的展現。此文轉自

3、課文記敘的是六十年代的故事,對於現在的孩子難以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這對理解課文帶來了障礙。爲了能讓現在這些孩子體會到課文中的困苦生活,我補充了樑曉聲的原著《母親》中的幾段文字,幫助學生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生活環境,理解課文,更加深了對母親的崇敬。

4、高年級的語文更要注重應用。學生在體會慈母情深之後我讓他們發揮想象練筆:這時候我鼻子一酸,跑了出去,我會跑出去幹什麼?學生內在的感動在筆尖盡情傾瀉,再一次得到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