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重回人的語文教學反思

重回人的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4W 次

看了《重回人的語文》後,我感覺到並不是一線的語文老師教不好,而是不知道怎麼教。因爲在我們的頭頂上總有一根無形的指揮棒對着我們,以下是我從文章中的部分摘抄,這些觀點都說出了我對目前的語文教學的看法:

重回人的語文教學反思

1、現在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聽說領先,還是以閱讀爲主,教學內容都是以語法爲綱,教的全是一些語法知識,讀得很少,寫得更少。“憑這麼一點閱讀量不可能產生語感,結果說和寫都要靠抽象的語言知識來指導,不出錯纔怪!”

2、葉開看到的這些語文教材,每本按照不同的主題門類,分成若干個單元,然後往這個道德概念先行的框框裏塞文章。很多文章停留在粗糙的說教層面,語文課變成了思想品德課。葉開說,語文教育的核心,不是意識形態的道德教化,不是思想改造,不是給孩子們的頭腦“洗澡”,核心思想應該是認寫文字和閱讀經典。

在道德說教單元的框架下,能套進去的名篇經典其實很少,僅有的幾篇,又會被編撰者削足適履,加以低劣的改造,這樣一來,課文的很多文章變得毫無營養。孩子們學到的課文,都是已經摻假的作品,原文的精髓和準確優美的文字都被拋棄和歪曲。

3、葉開說到我們的語文書只是那些教材編撰者隨意篡改別人的文章,其中一些被改的面目全非,甚至只是取了原作一個寫作主題,其實也可以說是變相剽竊。有一篇題爲《我們家的男子漢》另一篇名爲《餐桌上的大學》的課文。

看到這篇令人震撼的文章,我開始思索作爲一名普通的一線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上,我們究竟要教給孩子們些什麼呢?纔不會導致“教的痛心,學的反胃”。

在前面我寫過有關“重回人的語文”這個主題的文章,但總感覺說的還不夠透徹,所以我又重新整理了自己的想法,藉此表達出來。

自從看了《盜火者——重回人的語文》的這個紀錄片之後,裏面的很多觀點觸發了自己潛意識當中的某些東西,覺得裏面的一些觀點很好的表達出來了自己思想中的一些東西。當代的大多數的語文教育是存在的問題的,是因爲我們語文教育的背後缺少了語文的精髓——思想和靈魂。一節沒有了思想和靈魂的語文課就像一個面無表情的人,誰看了會喜歡呢?

紀錄片裏面提到的在一些語文課堂上或者試卷上出現的標準答案的事兒,用裏面周國平先生的話說:“這個東西是非常荒唐的!”裏面周國平先生舉了一個例子就是他拿着自己寫的一篇文章去做有關的閱讀理解題,結果得到的分數才勉強及格。我們經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不能把有思想性的語文變成了整齊劃一的“標準答案”。語文上的“標準答案”無疑是扼殺學生獨立思考的殘忍工具,學生們讀完一篇文章後會有自己的想法與觀點,而他會憑着他的這些想法和觀點去做後面的那些題,也許他們的答案離所謂的“標準答案“相去甚遠,但這是他們獨立思考出來的結果,而正因爲他們的答案離所謂的”標準答案”相去甚遠,結果導致得不了分。學生自己獨立的去思考了,但卻沒有得到他應得的獎勵(分數),那學生的積極性何在?甚至有的學生還會有這樣的想法,做一次閱讀理解都和“答案”相差甚遠、做一次閱讀理解都和“答案”相去甚遠,慢慢地他們就會變得不自信,並且開始質疑自己的閱讀能力,所以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閱讀理解題根本不做(因爲他們會想即使做了也得不了分,幹嘛還做),難道這就是我們語文教育想達到的目的嗎?

裏面還提到當代語文教育的四大缺失:真實性的缺失、經典的缺失、兒童視角的缺失、快樂的缺失。裏面確實概括了我們現在語文教育當中的一些問題,例如兒童視角的缺失,裏面列舉了一些文章確實讓人讀着讀着就忍不住愛上它,如“竹几上有針有線,有尺子,有剪刀,我母親坐幾前,取針穿線,爲我縫衣”這裏面只是簡單的白描,但那種“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意境躍然紙上,所以好的文章並不需要過多的修飾,兒童的世界也就是如此簡單,我們身爲一線教師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師更需要注意這一點。我們要深入的去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而不是“在臉蛋上塗上寶寶霜,僞裝成兒童腔,去固化孩子們的想象,混淆他們的判斷力”,這樣的我們不是教師而是小丑;裏面還提到語文教材中快樂的缺失,而我認爲這個概括不太恰當,兒童的世界確實不能缺少快樂,但我們要知道快樂不是生活的全部,我們更應該把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儘可能的呈現在教材裏,孩子們在當前或者以後的生活中也都會經歷這些酸甜苦辣,這樣的教材會更加貼近他們的生活,對他們的生活纔會有更強的指導意義。

紀錄片裏還提到一個問題也許是身爲語文老師的我們經常做的事兒,那就是畫好詞好句。也許有的老師說畫好詞好句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的提高作文成績,但事實真的`如此嗎?葉開先生針對這一現象做出如下評論:“畫好詞好句就是揪樹葉,即便你揪下所有的樹葉也體會不到一棵大樹的美。”葉開先生說的很有道理,一篇文章之所以好是因爲方方面面所呈現出來的整體美,而不只是體現在好詞好句上。也許有的文章中的好詞好句用在我們學生的作文中就變成了“四不像”,因爲這不符合學生自己本身的風格,雖然那些詞句很華麗但華而不實,傳達不出學生的思想以及他想表達的東西。這些華而不實、假大空的語言我們要他何用?如果在作文中過分的要求學生運用好詞好句我覺得是在加重學生的寫作負擔甚至是有點捨本逐末。作文的書寫應該是學生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表達自身情感的需要,只要學生能夠表達出來他們想表達的東西,做到語句通順、條理清晰就已經很不錯了,我們沒必要去讓我們的學生在作文中寫出那麼多的“好詞好句”,只要他們在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情感,那麼他們寫出來的句子就是有感而發,那些有感而發的句子纔是真正意義上的好詞好句。在作文教學上我們應當引導學生留意觀察生活,讓他們去感受生活並且學會記錄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只有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那樣學生的寫作道路纔會越走越順暢。

我們的語文教育擔負了更多教育上的育人功能,我們的語文教育更多的要教會學生如何成爲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就讓我們共同攜手努力,恢復語文的本義——人的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