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回延安》原文+教學反思?

《回延安》原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3W 次

  《回延安》原文

《回延安》原文+教學反思?

心口呀莫要這麼厲害地跳,

灰塵呀莫把我眼睛擋住了……

手抓黃土我不放,

緊緊兒貼在心窩上。

幾回迴夢裏回延安,

雙手摟定寶塔山。

千聲萬聲呼喚你

——母親延安就在這裏!

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

紅旗飄飄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紅腰帶,

親人們迎過延河來。

滿心話登時說不出來,

一頭撲進親人懷。

二十里鋪送過柳林鋪迎,

分別十年又回家中。

樹梢樹枝樹根根,

親山親水有親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媽,

小米飯養活我長大。

東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紅旗手中的書。

手把手兒教會了我,

母親打發我們過黃河。

革命的道路千萬裏,

南海北想着你……

米酒油饃木炭火,

團團圍定炕上坐。

滿窯裏圍得不透風,

腦畔上還響着腳步聲。

老爺爺進門氣喘得緊:

“我夢見雞毛信來——可真見親人……”

親人見了親人面

歡喜的眼淚眼眶裏轉。

“保衛延安你們費了心,

白頭髮添了幾根根。”

團支書又領進社主任,

當年的放羊娃如今長成人

白生生的窗紙紅窗花,

娃娃們爭搶來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萬句話,

長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來革命大發展,

說不盡這三千六百天……

千萬條腿來千萬隻眼,

也不夠我走來也不夠我看!

頭頂着藍天大明鏡,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條條街道寬又平,

一座座樓房披彩虹;

一盞盞電燈亮又明,

一排排綠樹迎春風……

對照過去我認不出了你,

母親延安換新衣。

楊家嶺的紅旗啊高高地飄,

革命萬里起浪潮!

寶塔山下留腳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門!

棗園的燈光照人心,

延河滾滾喊“前進”!

赤衛軍,青年團,紅領巾,

走着咱英雄幾輩輩人……

社會主義路上大踏步走,

光榮的`延河還要在前頭!

身長翅膀吧腳生雲,

再回延安看母親!

1956年3月9日,延安

  《回延安》教學反思一

教師舉例如:“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從主觀感覺描寫客觀事物。“唱”、“笑”、“把手招”,擬人描寫“杜甫川”、“柳林鋪”和“紅旗”,表現出河流、村莊、旗幟也都熱情歡迎詩人等人的到來,體現了詩人故地重回的無限喜悅感情。

學生自主合作

①重點分析比興的手法如:第二部分中運用比興方法、排比修辭方法描寫當年延安生活。“樹梢樹枝樹根根,親山親水有親人”:興中兼比,以“樹梢”、“樹枝”、“樹根根”的一體關係,引起並喻寫出自己和延安山水、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關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媽,小米飯養活我長大”:興中兼比,以“羊羔羔”吃“媽”的奶長大,引起並喻寫出延安人民對自己的養育之恩。“東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紅旗手中的書”:興中兼比,以大生產運動中“東山”、“西山”的茂盛莊稼,引起並喻寫出自己投身其中鍛鍊、學習。

②排比以上這三個興中兼比的詩節,又構成排比的形式,逐節遞進地表現出詩人和延安、延安人民的親密關係。又如第四部分中“一條條……一座座……一盞盞…..一排排……”寫出了延安變化之大。突出了“延安精神”留給延安人民的財富

  《回延安》教學反思二

本課作如下設計:

教師示範朗讀,指導學生對詩作進行整體感知。感知問題:這首詩有什麼特點,試着用自己的話表達一下。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瞭解信天游特點。它是陝北民歌的一種形式,它的曲調純樸、高亢、悠長,節奏自由。歌詞通常爲兩句一段,長度由一段至幾十段不等,每段壓一韻。每句字數不定,但基本上以七字句爲主。句中多用疊音字,修辭上多用比興、誇張等手法。

朗讀訓練。指導學生讀出的親切、熱烈、真摯情感朗讀這首詩,說說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看看作者抒發思想感情的線索是什麼?本詩的感情線索,是作者對延安母親的眷戀之情。

上完之後,感覺效果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