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李廣射虎》語文老師教學反思(通用12篇)

《李廣射虎》語文老師教學反思(通用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9W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李廣射虎》語文老師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李廣射虎》語文老師教學反思(通用12篇)

《李廣射虎》語文老師教學反思 1

蘇教版第六冊第8課《李廣射虎》是一篇“文包詩”式的課文,文章通過描繪盧綸的《塞下曲》一詩的情境,來幫助學生理解古詩的內容和意境。

詩的後兩句是“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課文對詩末句對應的描述是“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裏,任將士們怎麼拔也拔不出來。”課文作者把“沒在石棱中”解釋爲“深深地扎進了石頭裏”,從表現李廣將軍的神勇無比來說沒有原則性的錯誤,但如果要幫助學生理解原詩卻不妥當。“石棱”的.“棱”在新華字典上有兩個解釋:一是物體上不同方向的兩個平面接連的部分;二是物體表面上的條狀突起:如瓦棱。詩中的“棱”字顯然應取第一種解釋,是石頭的面與面的相交處,國畫中有山石紋理一說,這裏的石棱就相當於山石的紋理處。

當堂教學時,我直覺地感到文中的解釋不妥,因爲一支靠人力射出的箭硬生生沒入頑石中且使訓練有素的將士也拔不出來,這是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描寫,不是流傳有緒的歷史故事。當時我對學生說,我們讀書一定要有敢於懷疑的精神,書上說箭深深地扎進石頭我覺得不妥,我們把它改成石縫吧(因爲我怕學生不理解什麼纔是石頭面與面的相交處),學生很支持我,就按我的改法把句子重讀了一遍。

課後,我再細細一想,才感到我的改法比原文還差,如果是“石縫”則必然有大有小,且李廣即使射進很小的石縫也讓人感到少了幾分神力。因此最好的辦法還是把課文的句子改爲“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棱裏”,然後老師再在黑板上畫一幅簡筆畫讓學生理解何謂“石棱”,它與“石縫”有何不同。這樣既未改變詩句的原意,又讓學生多積累了一個很有用的詞--石棱,它簡潔而準確地表達出了石頭某一部分的位置,簡直找不出第二個同義詞了。

做語文老師的也許就要在這些小處着力,才能用智慧點燃智慧。

《李廣射虎》語文老師教學反思 2

《李廣射虎》採用“文包詩”的形式,課文由唐朝詩人盧綸的《塞下曲》引出,介紹了“飛將軍”李廣,並由此描述了“李廣射虎”的故事,通過講述李廣將軍在一個月色朦朧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石頭中的故事,表現了“飛將軍”李廣的力大無窮和神勇無比。

拿到了課本,我仔細地研讀起來。課文創設了古詩所描繪的情境,描述了一個有關“飛將軍”的傳奇故事,爲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古詩的意思提供了有益的幫助。我們常說的“語文之本”就是要抓住人文之本(即人本)和教材之本(即文本),在教學過程中做到人本和文本的.統一。因此,在備課時,我就注重緊扣課文,強調學生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學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我注意抓住教學的重點(即體會李廣的神勇無比),注意突破教學的難點(即古詩與課文的聯繫)。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我通過一個有趣的謎語,引出“虎”。(板書“虎”)學生談談對老虎的認識,瞭解老虎的兇猛。從而導入——認識一位古代的英雄人物“李廣”(板書“李廣”),課文就是寫李廣射老虎的一個傳奇故事(課題板書完整)。

二、揭示課題,瞭解李廣

出示課題後,學生簡介李廣,老師又補充講解並出示了一份資料,從而對李廣其人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引出問題

通過問題“課文的哪一自然段也向我們介紹了李廣”,引導學生自由學習第二自然段,揭示“李廣是西漢時期一位神勇無比的將領”。從“西漢、將領”等詞引出“神勇無比”,理解“神勇無比”的大概含義(沒有人比他更神勇了,他是最神勇的一位),在此基礎上再引出問題“爲什麼說李廣神勇無比呢?”

四、學生自學,精讀課文

學生圍繞問題自學,通過交流,引導學生對重點字詞的理解,體會李廣射虎時的機警鎮定、動作熟練,他力大無窮,箭術百發百中,再通過反覆朗讀,感悟李廣的神勇無比。

五、詩文對照,理解詩意

學完故事,出示古詩,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語說說詩句的意思。

教完課文,雖然在教學過程中還存有一些不足,但是,我覺得這樣的教學,在整體上是比較成功的,主要體現在:

1.教學的思路清晰。教學過程中,始終圍繞問題“爲什麼說李廣神勇無比呢?”展開教學,教學環節比較順利,教學效果比較好。

2.在教學時,注重學生的朗讀和感悟。如在學習、理解李廣射虎的動作“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時,我採用了學生動作演示的方式,讓學生動起來,學生通過表演一下子就體會了李廣動作的熟練,從而掌握了重點。

《李廣射虎》語文老師教學反思 3

前幾天,在校公開課上我講了《李廣射虎》這一課,現在反思一下:

以下幾點做得較好:

1、圖文結合,促進理解。

《李廣射虎》一文,直觀形象的插圖助於學生對課文中古詩的理解。感知課文的內容。在教學李廣射虎的動作時候,讓學生看李廣射虎圖,讓他們體會李廣將軍的神勇,在這個基礎上讀好李廣射虎的動作。還欣賞了衆將士尋箭圖,讓學生能更好地體會衆人的驚訝和李廣將軍的箭術高超。

2、詩文對照,易學易懂。

“文包詩”作爲一種新的課文結構形式,要求教師在此類課文的教學中運用新觀點、新手段進行教學, 教學中做到詩和文不割裂,從文理解詩,提高古詩教學效率。我在教學環節中注重了這一點,採用了詩文對照的方法使學生融會貫通,並舉一反三。

3、電化教學,體會意境。

我利用動漫素材等條件,創設情境,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詩的.意境。

當然在講課時我也出現了很多問題:

1、前緊後鬆,前面用的時間過於長,導致後面沒有講完。

2、準備的道具弓箭過於小。

《李廣射虎》語文老師教學反思 4

《李廣射虎》是一篇“文包詩”,課文由唐朝詩人盧綸的《塞下曲》引出,介紹了“飛將軍”李廣,並由此描述了“李廣射虎”的故事,讚美了“飛將軍”李廣的神勇無比。

在本課教學中,我設置了以下兩個教學目標:

1、詩文並茂,領悟意境,理解《塞下曲》及在文章中所蘊涵的意思。

2、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閱讀、感悟,鼓勵個性化的閱讀和表達。我緊扣本課教學目標,由古詩《塞下曲》引出主人公李光將軍,通過引導學習第二自然段,對“飛將軍”李廣作簡單介紹,初步形成李將軍神勇無比、力大無窮的將軍形象。再將古詩與課文三、四自然段內容結合,讓學生掌握文包詩的特殊寫作體裁和古詩所蘊涵在文章中的`意思,激發學生對李廣將軍產生敬佩之情。

教學過程中還存有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

在教學時,應注重學生的朗讀和感悟,如:在學習、理解李廣射虎的動作“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時,可採用了學生動作演示的方式,讓學生動起來,學生通過表演一下子就體會了李廣動作的熟練,從而掌握了重點。學生朗讀拖拉,應相機教會學生抑揚頓挫地朗讀。

《李廣射虎》語文老師教學反思 5

《李廣射虎》一課採用“文包詩”的形式,通過講述李廣將軍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石頭的故事,表現了李廣將軍的力大無窮與神勇無比。課文通過描繪故事的情境,爲學生深入淺出地瞭解古詩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文包詩”這種形式學生不是第一次接觸,於是,我讓學生在原來學習的基礎上,先從理解故事下手,通過抓重點詞體會、感受李廣這個人物的形象,同時,我還設計了感情朗讀和表演的.形式來加深學生的體會,從而讓學生形成這類課文規律性的學習方法:詩文對照、抓住關鍵詞、讀懂詩意。

而在具體上課的過程中,設計的環節卻沒有收到意想的效果。

首先是表演環節,本想通過表演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境,從而加深理解,可學生的表演總找不到感覺,課後,孟老師說,這個情境作爲表演太難了,那“機警的眼神”、“拈弓搭箭的迅速”以及李廣當時的神情不用說孩子們,就是我們也很難把握。想想也是,在設計這個環節上,我只考慮到了形式和自己的意圖,而忽略了孩子們的年齡能力和設計效果。

其次是指導感情朗讀,這方面我的確完成的不理想,正如孟老師所說,我理解了,孩子們也理解了,但沒有在朗讀中表現出來,關鍵點是在朗讀方法的指導不到位,其實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感悟、表達情境,而我完成得僅有點水過地皮溼的感覺。

總的想想,本節課的設計方向還可以,但細節的處理還是太粗糙了,設計環節時還是沒有把學生的主體地位放在考慮的第一位,太重形式而忽略實效性了。看來,一節好課的設計要真正做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站在學生的年齡、能力上考慮問題,要讓孩子們從每一個環節上都有所收穫、有所提高。

孟老師知所以對任何課都能做出一針見血地評價,可見她對語文知識的積澱之深,課型見解之廣,可謂“聽師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自己應該學習的太多太多了。

《李廣射虎》語文老師教學反思 6

今天,很高興大家難得有這樣一個機會聚在一起,來聆聽祁老師和盧教導的展示課。下面,我就主要談談祁老師上的這節課。聽了祁老師執教的《李廣射虎》這堂課後,覺得眼前一亮,這真是一堂鮮活的語文課,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書聲朗朗,議論紛紛,情趣濃濃。下面,我就選取這堂課中的幾個亮點,來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一、教學設計巧妙,重點突出,過程緊湊。

故事是詩歌的擴展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本文采取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塞下曲》這首詩的創作意境。祁老師在這堂課的教學中,由詩入文,循文悟詩,詩文互照,情景再現,緊緊圍繞李廣將軍神勇無比、力大無窮的特點來展開具體的教學。教學中,祁老師藉助現代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用一段學生喜歡的動畫錄象將學生帶進生動形象的文本意境,使學生很快融入到文本中,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一陣疾風”的兩次聲音重現,爲課堂渲染出一種緊張可怕的故事情境,有目的的循序漸進地通過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來激發學生用讀、說、品、想、圈、演、看、聽,練、再讀等方法來表達自己的體會,幫助學生理解詩意,體會文本,深入淺出地實現本課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二、課堂語言凝練精當,生動形象,富有激勵性。

祁老師的語言非常精彩,給我體會最深的是她的語言很富有激勵性,她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激勵,如:“你的聲音真響亮!”“感謝你的朗讀,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好孩子!”“加油,老師相信你能行!”“真不錯,你已經養成了邊讀邊想的好習慣!”“你的確很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關心,很有思想和個性!”……這樣的激勵,讓學生們在課堂上情緒高漲,使課堂溢滿了一種快樂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讓他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享受着收穫成功的快樂。祁老師還通過表演與對話的形式,引導學生懂得李廣嫺熟高超的射虎技藝是經過長期的訓練和堅持不懈地努力獲得的,巧妙地引申鼓勵學生面對學習中的猛虎——難題,也要像李將軍一樣勇敢地去克服,達到了學生思想精神上的再度提升。

三、補充知識,課外延伸,爲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課程資源。

祁老師在本課教學中,補充了對“飛將軍”李廣的個人介紹,補充閱讀了王昌齡的《出塞》及體會了古詩所表達出的詩人對李將軍的懷念和對現實的感嘆,讓學生的掌握文本的同時,有目的地開闊知識的視野,引導學生不拘泥於課本所學,開闢了學生語文學習的天地,不斷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興趣,使學生對語文作品的閱讀產生出更加濃厚的閱讀興趣。

四、尊重學生,體現主體,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

祁老師在這堂課中,以學生“潛心讀書”爲本,始終貫穿一個“讀”字,學生自讀、整體悟讀、分句講讀、全班齊讀、音樂伴讀……通過一次次不同形式的朗讀訓練,透過文字的描述,把學生帶入詩文所描繪的情景之中。在學習的方法上,她能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自主選擇表達的機會,可讀,可講,可演……讓學生有更多展示才華的機會,把李將軍射虎的情節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真實再現出文本人物高大的藝術形象,給人以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再如看到“箭沒入巨石”的想象練說,給了學生思維馳騁的空間,再次讓學生感受到李廣將軍臂力過人、武藝超羣,激發起學生對民族英雄的喜愛和敬佩之情。

五、機智的應變能力。

本堂課,祁老師能創造性地處理教材,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合理地選擇教學手段,同時在課堂上還能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機智地採取靈活應變的策略,隨時根據學生的不同反應,及時進行課堂調控,有的放矢地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建議:對古詩中“沒”一字的教學,應挖掘得更深些,“沒”是淹沒的意思,詩人的用意從另一個側面來突出李廣將軍的神勇無比、力大無窮。其實,每次聽祁老師的課,都會有不同的收穫。我在享受她所傳授學生的豐富的教學知識的同時,也享受着來自於她自身的一種清新獨特的教學新理念。祝願祁老師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研究探索,讓自己的教學風格更加成熟!

《李廣射虎》語文老師教學反思 7

《李廣射虎》採用“文包詩”的形式,通過講述李廣將軍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進石頭中的故事,表現了李廣將軍的力大無窮與神勇無比。課文創設了古詩所描繪的情境,描述了有關“飛將軍”的神奇故事,爲學生深入淺出地瞭解古詩的意思,提供了有益的幫助。

我以詩爲主,文詩對照,進行教學。先出示古詩,在熟讀的基礎上,拆字理解。因爲之前學過不少古詩,所以學生對拆字理解比較熟悉,在集體交流的基礎上,很快就將古詩的簡單詩意瞭解了。然後讓學生讀後面的段落,從段落中尋找表達古詩意思的句子,通過對照,感受到“文包詩”文體的獨特與巧妙。通過這樣的結合教學,循文悟詩,詩意就鞏固的更快了。

本文朗讀又是不可缺少的,比如表現李廣力大無窮、神勇無比的詞句,就得讓學生好好地、反覆地品讀。在反覆讀的基礎上,我又讓學生找出關鍵的詞語,比如描寫李廣動作、神情的詞語,通過邊讀邊品,讓李廣的形象深入人心。在此過程中,我又讓學生穿插了表演,演一演李廣的`搜尋的動作,演一演李廣的射虎的過程,演一演隨從們發現李廣射中的是一塊巨石的過程,等等。通過表演,李廣的人物形象就更清晰了,學生對李廣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李廣射虎》語文老師教學反思 8

《李廣射虎》是一篇“文包詩”,課文由唐朝詩人盧綸的《塞下曲》引出,介紹了“飛將軍”李廣,並由此描述了“李廣射虎”的故事,讚美了“飛將軍”李廣的神勇無比。

《塞下曲》這首詩孩子們早在上學期就熟讀成誦了,也能大體瞭解詩意,所以教學的重點定位是“體會詩境,領悟詩意”。本文的'中心詞是“神勇無比”,初讀課文後,讓學生找到“李廣是西漢時期一位神勇無比的將領”這一中心句,再請學生圍繞“神勇無比”,用浪線畫出能表現出李廣的“神勇無比”的句子,引入“文”的學習。學生找出“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這一系列表示動作的詞,爲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動詞,於是我引導學生表演射虎的一系列動作:拈、搭、運、拉。指名同學邊做動作邊讀,通過自身動情的表演,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李廣將軍的神勇無比。同時也懂得文章在寫作時動詞運用的準確性,習得寫作方法。

在對課文所講述的故事有了理解之後,請學生再好好地讀一讀《塞下曲》這首詩,對照課文,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共同商討,古詩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李廣射虎》語文老師教學反思 9

本週學習了《菩薩兵》、和《李廣射虎》。

第七課《菩薩兵》的作業中出錯多的是:春耕的春下邊爲日,裏邊一個衡,有的寫成了目,裏邊寫成了兩個橫。

耕織的耕左邊有三橫,有的丟掉一橫,寫成了兩橫。

平平展展的展,出錯較多,裏邊寫成了左下加撇。這樣的學生還不在少數,要注意指導學生認真改錯。

我在教學《菩薩兵》一課時,在揭示課題時先板書菩薩,讓學生通過質疑明確菩薩是心地善良的人,再板書兵,成了菩薩兵,再讓學生質疑菩薩兵,學生圍繞着誰是菩薩兵,爲什麼稱他們是菩薩兵?從哪裏能夠看出他們是菩薩兵?教學時就圍繞着學生質疑的問題進行教學,抓住朱總司令的急,看哪些地方能夠體現出急,一急爲什麼,二急爲什麼, 指導好朗讀,通過邊朗讀便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但對課後的聯繫上下文,說說帶點的詞句的意思中,一定是烏雲遮住了他們的眼睛和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裏發芽、生根、開花、結果。這兩句學生理解不了。令課後的要求學生朗讀課文、複述故事,有一部分學生感到有難度,要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先讓學生小組內練習複述,再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在小組聯繫的基礎上再指名學生複述,還可以讓學生回去複述給家長聽。

8課《李廣射虎》的作業中出錯多的`是出沒的右上部分沒有鉤,有的加上了鉤。

唐代的唐的上下出頭,有的上下不出頭。

石棱的棱右上爲土,有的寫成了梭子的梭的右邊了,要注意區分。

《李廣射虎》語文老師教學反思 10

文言文質樸典雅,語言具有張力,意境開闊深遠。文言文積澱了數量巨大的的典故、語彙,是白話文的基石。它能引領學生從文化的根源學習母語。

今天帶這孩子們複習《李廣射虎》一課,想到了《史記李將軍列傳》中的“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爲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騰傷廣,廣亦竟射殺之。”一段,隨找來讓孩子們和課文片段“一天夜晚,月色朦朧,李廣帶兵外出巡邏,路過一片松林。一陣疾風吹來,樹木野草發出“沙沙”的聲音。李廣想到這一帶常有猛虎出沒,便用警惕的目光四處搜尋着。猛然間,李廣發現前方的草叢中,影影綽綽蹲着一隻老虎,連忙拈弓搭箭,運足力氣,拉開硬功。“嗖”的一聲,一隻白羽箭射了出去。第二天,天關矇矇亮,李廣的隨從便去射虎的現場尋找獵物。呀!大家全都驚呆了,原來李將軍射中的`不得不是老虎,而是一塊巨石!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裏,任將士們怎麼拔也拔不出來。”比較,拓展討論:爲什麼李廣再射時,卻“終不能復入石矣”?想象李廣射虎的情景,鼓勵學生聯繫古文想想那是個怎樣的夜晚。

《李廣射虎》語文老師教學反思 11

先來讀一讀一位經濟學家是如何從這個故事中講述救治大西北的:李廣射虎的故事的這樣的:“西漢武帝時期,名將李廣,號稱飛將軍。李廣善射,且臂力過人。李廣領兵出征匈奴時,夜晚巡營,見一老虎,拔箭射擊隊之,箭穿虎背。天明後再到現場去看,原來是一塊石頭。再射石不能入。”

這一故事告訴我們,李廣的臂力其實是可以射穿石頭的。但當李廣已經知道那是石頭,不是老虎於是他先有了不可射穿的心理(失敗心理),用力自然小了,所以射不穿石頭。如果我們在“救治大西北”這一件事上,先有了失敗心理,未曾進行已經認爲不可能,就不會成功了。也許這位經濟學家的認識與本文格格不入。但我們應該認識整個李廣射虎的'完整故事,因爲這會讓學生知道這篇課文後會有着更多的思考。這篇課文是從唐盧綸的詩開始的。

盧綸寫這《塞下曲》是六首,這是六首之二。爲什麼要選李廣,其實整體閱讀盧綸的詩,賞析這幾首詩,你會發現盧綸寫這些詩也有着極複雜的心理。也許這與本課無關。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理解這首詩,因爲這首詩寫的是李廣。李將軍是中國歷史上可寫之人,寫他的形式多樣化。今年春節前央視播放的電視連續劇《漢武大帝》中也有許多集講述着李廣,並且有專門一集拍攝了《李廣射虎》,雖然電視劇與史書上的記載有些出入,但多個朝代、不同人不同形式書寫這個人,說明李廣有可寫之處。而用詩的形式寫李廣,應該是最獨特的,因爲古詩的字少而簡潔,字字都是“金”,課文後面幾段的解釋足以證明這一點。

看看這二十個字,平白如話,古詩與現代文的對比閱讀,可以感受到古詩的魅力,以及現代文的價值所在。所以對於文包詩的體裁,在教學中我們除了把課文負載的基本完成後,也可以嘗試着習作訓練。因爲這樣培養學生的比較思維能力。古文就放在那裏,後面文字既是解讀古詩的,也是一篇現代文,把古詩與現代文放在一起比較,其實可以喚醒學生更好地寫起來。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也能夠感受這種比較是有意義的。

本文前面,整體引述了李廣射虎的故事,這篇文章沒有寫完,也就是說古詩寫李廣並沒有寫完,古詩給予人的思考很多,我們可以進一步沿着這篇文章思考下去,寫下去,這樣教學也其實也重視了文與史的整合。如果在教學中,還能夠爲學生提供完整的盧綸的塞下曲剩下的那幾首詩,引導他們以這篇文章的樣子,寫一寫,相信同學們也會感興趣的。

《李廣射虎》語文老師教學反思 12

《李廣射虎》採用的是“文包詩”的形式,課文創設了古詩所描繪的情境,描述了一個有關“飛將軍”的傳奇故事,爲學生深入淺出地瞭解古詩的意思,提供了有益的幫助。本篇課文第一次的教學設計中,我着重以如何讓學生通過課文,來促使學生理解古詩,欲通過教師的教來達到目的。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因此在自第二次設計本節課的教學方案始,我着重以此爲切入點。

一、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設計教學方案

1.讓學生充分質疑,激發學習興趣。課伊始,我先引導學生通過課題、古詩來充分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引導學生把問題整理、歸類,隨即輸入到電腦中。但在第一次試講時,沒能引導學生把問題提全、提得更深入些,以致於在課中打斷學生思路,摻插進去。

2.解疑(自主、小組學習)→邊質疑邊解疑。小組學習是本節課學習的重要環節,它決定了本節課學習目的完成效果。當學生提出問題後,我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課文來解決一系列的問題。設計方案中,我沒有在其中涉及如何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的方法。故學生在試講中進行分組學習時,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但由於缺乏教師一定的學習方法指導,有些力不從心,學習效率不高。我想這一環節接下來應着重思考,並採取相應的措施:我作爲組員參與到其中一組或兩組的討論之中,通過與他們的對話交流,使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滲透到他們的思想之中,但這一過程不是一時之功,需要長期積累。

3.彙報交流(釋疑)。這是學生學習情況得以展示,以及師生思維火花碰撞的重要過程。此環節中,除要指導學生清楚、瀏暢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外,還要引導學生通過課文中的關鍵語句來理解古詩,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古詩。由於學生彙報的內容具有不確定性,教師必須熟悉在課前預測各種彙報情況,以使在課堂上以不變應萬變。在試講時,到這一環節我卻亂了頭緒……

我想,在學生彙報時,可請一組的發言人發表見解,其成員可補充,如其他小組有意見也可直接參與,達到點面輻射。理解課文內容後,再來理解相關的詩句,朗讀指導可穿插進行,但要體現出層次性(主要通過教師或學生的評價,表演,範讀等方式)。

二、課堂上指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

以文解詩,以讀促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明白本篇課文的學習方法,當然是要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自我感悟、總結。在試講時,此環節在教學中有所反應,但不明顯,效果不佳。我想也許是教師語言不夠明確、簡煉,思路不夠清晰所致。

三、適時運用有效的評價,促進學生的學習

課堂評價用語,是教師教學機智、口語技巧、教育智慧的全面展示,更是教師文化底蘊、人格魅力、愛生情懷的真實體現,雖產生於即興,卻根植於教師個人良好素養之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恰如其分的評價可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以進一步提高,但要使學生感受到教師評價語言的情真意切,使學生樂於接受;評價語言應富於變化、幽默風趣,讓學生耳目常新、喜聞樂見。備課時,我深切地注意到了這一點,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沒能體現。

四、加強教師課堂教學機智

1.深鑽教材,駕馭課堂。記得江蘇著名特級教師徐善俊說過:“一篇文章我至少要讀上七、八遍……”我想不僅是要把課文讀通,更是要通過讀來理解、感悟課文內容、及思想感情,在讀時,體會哪些是學生不易理解的重、難點。但可惜的是,在此方面我卻用功甚少。

2.注意以教師爲載體,提供學生之間的交流機會。本節課主要通過小組學習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從而理解課文內容。在小組學習或彙報交流時,學生難免會意見、看法不統一,當在交流中體現出來時,教師應適時引導,或爲學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臺。如:一學生質疑“李廣明明沒有射中老虎,但課文題目的‘虎’字爲什麼沒有加雙號呢”?此言一出,立即有學生舉手示意回答,當時我把這個解釋的權利“甩”給了學生,讓他們相互對話、交流。但可惜的是,我卻沒有引導學生深入發表見解,一個絕好的教學時機就這樣被錯過。

3.切忌打斷學生思路。在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思考或表達時,教師不宜在其中穿插自己的想法來左右學生的想法,除非學生的思路偏離主題。比如當學生正在彙報本小組確定的學習內容時,我卻打斷說:“稍停一下,老師還有一個問題‘當人們得知李廣射中的是石頭而不是老虎時,反應如何’?”當時學生雖然思維跟着我轉動,但卻影響了學生正常的發揮,《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學生的主體地位何在?

五、注意教師個人的感染力,把握教學時間

1.嚴禁拖堂。此次試講,最嚴重的錯誤就是延長了課堂時間。今後的日常教學我也應注意,避免此種錯誤再次發生!

2.利用教師的肢體語言引導學生。教師的語言、表情、動作可直接感染學生,從而掌控課堂,吸引學生的興趣。而我的語氣過於生硬,表情不太自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四次反覆備課,感慨頗多!隨着教學設計反覆修改,教學方法不斷改善,教學理念不斷滲透,受益的不僅僅是我自己,還有學生。今後的日常教學中,我想我應該持之以恆!本次試講借用的是三、二班的學生,對於他們的表現我只能說:“太棒了!”無論是語言表達,還是思維的跳躍度都令人歎爲觀止!由此我也從中受到啓示,或者說是慚愧:功夫在平時!爲宋老師嚴謹治學的態度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