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狗貼耳他鄉的故知隨想日誌

狗貼耳他鄉的故知隨想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昨天放假,黃埠的姑姑過來惠州,雖然同在一個地方這麼些年,姑姑一直在黃埠,沒有來過市區。按理姑姑應該是叫姨媽,是媽媽的妹妹,狗兒在外婆家長大,就習慣了叫姑姑。那時候姨媽15歲,幾乎是她把狗兒背大的。這次本來是打算叫姑姑在市區多住幾天,順便帶她逛逛西湖,她說黃埠目前治安不怎麼理想,擔心晚上家裏沒有人怕樑上君子光顧,吃完午飯就匆匆忙忙在南山公園門口坐車回黃埠去了。

狗貼耳他鄉的故知隨想日誌

一起徒步溜達走過南山公園。姑姑突然指着那金山河邊的幾株小草說,“狗兒還記得這是什麼嗎?”。少小讀書離開家鄉,家鄉的好多東西都漸漸的忘卻了。姑姑興奮地說,“再想想,小時候我們家很多,家裏吃過很多的哦。” 狗兒一臉茫然真的記不起來了。“那是狗貼耳!”

原來,那就是狗貼耳。故鄉山坡、溝渠、田壟、河畔、溪邊、菜園,荒灘嶺頭,牆角石縫,漫山遍野,不挑肥揀瘦生長的,一叢叢,一簇簇,個頭矮、伏地生,盎然活潑像小狗一樣俯首貼耳的,粵北故鄉人們把它叫“狗貼耳”,學名魚腥草。夏天故鄉人們喜歡涼拌吃,利尿除溼、清熱解毒,尤其是對產婦產後身體恢復很有好處。還有一個妙用是,因爲狗貼耳有一種魚腥味,把狗貼耳曬乾,放幾株到米缸裏、肉菜旁,作爲防腐、保鮮劑,能抑制發黴變質。原來,那就是故鄉的狗貼耳!很不起眼,故鄉漫山遍野的狗貼耳!

姑姑小心翼翼地連根拔起幾株狗貼耳,起身踉踉蹌蹌地走下金山河邊去把狗貼耳洗乾淨,露出那白白嫩嫩的`根,帶着葉子遞給狗兒,“嚐嚐,就是家裏的狗貼耳!”。姑姑上次在黃埠被摩托車撞倒之後,腿腳都不靈活了,也是這麼多年儘管同在惠州,卻一直沒有來過市區的原因。我迫不及待地奔過去仔細端詳,用鼻子深深嗅了嗅,下意識輕輕地放在嘴裏咀嚼,突然有一種他鄉遇故知的激動與狂喜。是的,帶有淡淡的魚腥味,故鄉的狗貼耳!

小時候就經常聽到故鄉“吃得狗貼耳,百病可治”的說法。不過,那時候年幼不更事,加上那時家裏貧窮,吃的太多,都以爲是大人們忽悠小孩子的話。然而,現在有的佛門卻因爲狗貼耳的魚腥味,把狗貼耳作爲葷菜禁止。姑姑的二女兒,也就是狗兒的表妹在粵北尼姑庵出家過好幾年,後來又還俗了,至今仍然也不怎麼吃肉和葷菜類,她也在黃埠鞋廠打工,上次去黃埠看姑姑順便看看她,吃飯時候,她每每還要念“阿彌陀佛”,那次還特意考問狗兒“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狗兒逗她說,阿彌陀佛就是“孝敬父母”,她一聽瞪大眼睛吃驚地較真起來說“師傅可不是那樣說”。現在想想,表妹那點智商,她理解不了深層次的東西,那樣逗她,也許是有一點傷害了她。但狗兒也不是故意忽悠她,佛在家裏,那些去名剎燒香拜佛的,捨本求末,回家給日日夜夜在家裏惦記自己的父母親人磕個頭,比念一萬遍阿彌陀佛強的多。或許,回答阿彌陀佛是狗貼耳對錶妹來說,她反而容易接受。真的很對不起她。

去等車的路上,姑姑怕狗兒童年不記事,還特意告訴狗兒,狗貼耳贛南叫狗得米,來歷她說不清楚,但她以前經常跑贛南,知道贛南把狗貼耳叫狗得米。狗兒猜想意思大概是歷朝歷代小百姓活着都像狗一樣艱辛,饑荒之年,狗貼耳就是狗得米,活命的命根子,如同有的地方也叫“蕺菜”,當初就是“飢菜”,救飢之菜的意思。

車來了。南山公園門口不能長久停車,售票員示意抓緊時間上車。姑姑腿腳不方便,很艱難的一搖一晃跨上汽車,就在車門要關閉的一剎那,她突然轉過身來,想說什麼,沒有說,只是把還拿在她手裏的幾株狗貼耳扔了下來,“狗貼耳!”。車門迅速關閉了,望着飛馳而去的汽車背影,一種若隱若現、莫名的惆悵,不由地把狗貼耳撿了起來,放進了嘴裏…

回來的路上,一個人經過南山公園,回到姑姑剛剛拔狗貼耳的地方,稀稀拉拉的還有幾株矮小的狗貼耳。想拔起來,突然覺得不忍心。那不是久違的老朋友嗎?她多年來脈脈陪伴在我身邊,飽經風霜!

人生如旅,光陰荏苒,歲月如梭,百感交集,微塵見世界。一個人碎步默默地走着。一些事,一些人,窖藏在記憶的深處!或許,讓我記起的並不僅僅是狗貼耳這故鄉多年生草本植物,而是那一去不復返的童年時光。那陪伴我走過艱難悠悠歲月的故鄉、親人、故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