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關於信息技術反思日誌範文十篇

關於信息技術反思日誌範文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範文一:信息技術國培反思日誌

這次國培中,在以劉毅瑋教授和張慶秀教授爲代表的專家團隊的精心授業中,我的教育教學理念在不斷髮生着變化,不斷反思自己,同時對教育教學工作也有了一種新的理解。

關於信息技術反思日誌範文十篇

本次置換研修讓我,解決了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很多疑難問題,使自己在師德修養、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時更新了教育理論,豐富了教學經驗,爲今後從事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開闊了視野,充實了自已。

通過積極的學習實踐,使我更熟練了課堂教學設計的新方法、新思路;明確了現代教育的本質及課改給教師提出的高要求;明確了作爲一名教師必須不斷的提高自己,充實自己,具有豐富的知識含量,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增強了自身學習的緊迫性,危機感和責任感,樹立了“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思想。

我細心琢磨每一節的課程資源,對信息技術的教學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思考,如:理論課程怎樣讓學生上的更有興趣的問題,操作課程怎樣讓學生進一步拓展等等。對做怎樣一個教師有更深刻的感悟:如何做有魅力的教師?如何做反思型的教師?如何做研究型的教師?所以這次學習是我人生歷程中一段含義深刻的文化旅程,也是生命與智慧綻放的過程。我通過課程作業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將啓動的教學改革;通過網上探討尋找到了思想的沉澱和共鳴。沒有震動就沒有覺醒;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新的課程理念、新的教學方法、新的評價體系都使自己對信息技術教學與教研工作不得不重新審視和重新思考。

我發現,本身還有很多有待加強和完善的內容,研修的動力將驅使自己,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克服惰性、無計劃性,要通過各種學習,力求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促進自己的健康成長,切實爲提高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而不懈努力。繼續強化教師素質意識,樹立終身學習觀念,向名師邁進,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總結、完善,爭取有更多的、更新的教研成果。

  範文二: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研修反思日誌

隨着信息技術的不斷髮展,多媒體教學、信息技術平臺等成爲活躍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主要手段。“國培計劃”爲提高教師的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爲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愜機。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每個教育者應不斷地加強,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才能不斷的開拓進取,勇於創新,纔不至於被社會淘汰。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高科技的發展,需要老師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利用網上的教育資源爲教學服務,促進學生的發展。2015年“國培計劃”——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遠程培訓,從中,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可以說我很好的完成這次學習任務。對於計算機我可以說既熟悉又陌生,雖說經常使用,但其中好多東西都還不懂,但我對計算機特別感興趣,經過老師的講解,使我在製作課件、Word及Excel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幫助,也使我對網絡世界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可以說讓我大飽眼福,大開眼界。學習中,我學會了現代信息技術。學習是辛苦的,但我認真的去把所有內容學好,認真完成每一專題的學習任務。本次培訓時間雖然有限,但對我來說確是受益非淺。這次培訓爲全區乃至全國教師搭建了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平臺,使我們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不斷提高和成長。並能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熟練運用這些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爲孩子們的成長帶來福音。 在這次培訓中,我不僅明白了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而且清楚地認識到隨着以計算機爲核心的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教師不再像以前那樣,單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即可進行教學,

而是綜合應用多種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和微機網絡等,開展教學。所以這種教學必然要打破傳統的傳授式的教學模式,而構建出適應信息社會的新型教學模式來。我深深的體會到了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密切聯繫,信息技術今後將成爲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未來教育應溶入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最新的信息技術,致力於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有效應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衝擊着傳統教學模式。

通過這次短期培訓,我深深體會到:

1、信息技術對教師的重要作用。

在高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教師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識的認識上,要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不斷充實自己。 現在的學生更是聰明,他們不僅能在學校裏學習知識,還能通過電視、網絡等多種途徑學到更多的知識。因而,教師必須有一種超前意識。

2、良好的信息素養是教師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 當今社會,一名優秀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通過網絡與學生家長或監護人進行交流,在潛移默化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信息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就不能成爲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3、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也是教育系統本身的需要。在教育系

統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躍的因素。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學習新知識,可以與同行交流經驗,可以與學生進行溝通,可以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

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認識到計算機的重要性,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學到的知識進行教育教學,還要不斷學習新的信息技術。

  範文三:信息技術日誌

我國的計算機普及教育起步較晚,直到90年代中期才形成了一定的教學體系。儘管已經把學科名稱由“計算機”更名爲“信息技術”,且已經成爲課程設置中的一門必修課,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各地千差萬別,大部分學生學會的也只是對計算機本身的操作,只有小部分的學生會把計算機作爲一種信息處理工具應用到日常生活與學習中。儘管已經對學科整合進行了初步的研究,便不少專職計算機教師僅僅是對課題研究感興趣,信息技術的教學多數還僅僅侷限於自身學科的教與學上。如何徹底改變目前傳統學科教學與計算機教學分道而行、難以維繫的窘境,如何使現有的信息技術課堂揮發新的生機,將成爲我們廣大專職計算機教師共同探究的新課題。

一、學習新課標,樹立新理念,拓深新思維,構建新課堂

隨着基礎教育新課程的發展,教師不僅要考慮教什麼和怎樣教的問題,而且思考爲什麼教的問題。要讓學生學有用的信息技術,必須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切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保證學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學習落到實處。同時,也要認識到推行信息技術整合是以其小學充足的基礎設施以及師生較高的信息技術素養爲前提。反之,如果脫離我國國情和各地實際情況,試圖跨越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和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盲目鼓吹信息技術整合,甚至取消信息技術必修課提前推行徹底的信息技術整合,則信息技術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將成爲

在目前環境下(廣大學科教師的計算機應用技術普遍薄弱),作爲信息技術教育的專職計算機教師,應帶頭轉變原有的工作方式,認識到自己不只是一個只知“教書”的匠人,而應是擁有現代教育觀念、懂得反思技術、善於合作的探究者。在教好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同時,主動跳出只教計算機知識的誤圈,對現有的信息技術教育(更多的是計算機教育)的課堂重新進行審視、認識,對課堂進行必要的革新。主動向語文、數學、音樂、美術等學科教師伸出橄欖之手,邀請他們、並協助他們把課搬到機房裏來,以共同構建信息技術的“新課堂”。

所謂信息技術的“新課堂”:即以生本教育理念爲架構的基石,以學生好學和學有用的信息技術爲基本價值取向。突破“教本”限制,突破“課堂”限制,打破學科界限,走進一個更爲廣闊的學習空間,構建起開放的、綜合的學習資源系統,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信息技術;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信息技術;不同的人在信息技術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二、“新課堂”構建的意義

1.課程改革的必由之路

受目前教材編寫難以突破、課程設置守舊、軟件相對缺乏、硬件條件限制等各種原因,小學計算機課與傳統學科的完全整合尚有待時日。但在信息時代,知識更新速度極快,這就使得課程和教學形式不可避免地發生變化。爲了跟上這種變化,教師應具備課程設計和開發的能力,要以先進的媒體技術爲基礎,以建構主義理論爲指導,努力構建符合課改要求的信息技術的“新

課堂”。改革課程結構,制定最佳教學策略和信息組織形式,重組課程傳遞方式,使之適應時代的變化,使課改落到實處。

2.信息技術教育自我發展的必要條件

從現行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信息技術,爲操作計算機而學計算機,對計算機能幫你幹些什麼?怎樣幫助你學習?還只侷限在理論上的認識。有人甚至因爲計算機課枯燥、沒意思而做小動作、玩遊戲。

我們承認每門課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同樣有其侷限性,沒有一門課程能夠包打天下,實現所有的課程目標。因此,實現計算機教學與傳統學科教學的協調與合作,是當前現代教育技術運用改革和嘗試、實破傳統教學模式束縛的有效途徑,是發揮課程整體功能,全面實現課程目標的必然要求,是信息技術教育自我發展的必要條件。整合可有效地改進對課程的教學,即能實現下述目標:①進一步體會學習信息技術的有用性,提高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操作技能。②使信息技術的運用成爲學習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便於學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檢索、分析、評價、轉發和利用等技能。③不僅促進了班級內學生的合作交流,而且還促進了本校學生間以及與社會的合作交流,從而大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所謂“創生”:即創造新的教材、使舊教材富有新的生命力。所謂“加工”:即調整教材、補充教材、拓展教材、開發教材。信息技術教育不僅包含計算機教育課程本身,還應包括運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的其他學科教育;對小學生興趣和意識的培養,實際上是培養學生對現代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學生智力的開發,就是培養學生獲取、分析、處理各種信息,最後內化爲主動探究的學習主

體上來。然而,現實的小學信息技術教育並沒有促使學生把所學的計算機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與學習中去、沒有感受到作爲一門工具的計算機對他有什麼幫助。因此,我們在反思我們的教育時,要充分認識到目前信息技術教育的這種特殊性。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的整合,將會徹底顛覆我們習慣的“教學”和我們的教學習慣。將喚起學生的經驗,打開學生的想象,啓動學生的情感,還需要教師的經驗和情感的投入,甚至需要其他相關的學科的介入來引起共鳴。如將思品課請進來,與班隊課整合,那將進一步加強學生的信息技術法制觀念和網絡倫理道德觀念,提高他們對假、醜、惡的分辨能力等。這樣的一個互動、對話的過程已經不再是我們習慣的“教學”了,而是一個以文本爲中介的生命交流和碰撞的過程,是一個課程內容不斷創生,課程意義不斷提升的過程。

計算機網絡對人們學習的影響越來越大,特別是對改善學生的學習環境起着重大作用,幾乎所有的學生對網絡都有極高的興趣,如當學生掌握網頁製作、電子郵件、電子公告欄等網絡知識後,把語文、英語等課請進來,讓學生利用互聯網(Internet)這個信息庫,通過網絡進行課外閱讀,擴大學生知識面。通過因特網網絡的高容量,可以給他們廣闊的視野空間,在寫觀

察類作文、知識性小論文時,可以到網絡上查閱相關資料,觀看各種動植物的介紹、聽取老師的評論,與網上、網下的同學相互討論、交流,寫出較爲全面的文章。還可充分利用校園網來發表信息、交流信息,便於生——生之間,師——生之間時間、空間的跨越,情感與信息的交流,擴大了學生知識獲得的範圍,通過討論,增強了他們網絡知識,更增強了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3 “ 新課堂”是學生自主活動的“操作車間”

一堂好課應當是一堂學生“學”得好的課。課堂上,學生具有充分自主學習、探究的機會;學生能從學習操作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得到充分的發展。學生學會運用計算機能爲學好當前的課程及爲今後更高層次的學習提供良好的手段,奠定必要的基礎,正如小學生學習語文並不是爲了當作家,但如果不學習語文就無法完成其它各科課程的學習一樣,小學計算機教育也同樣不是爲了培養計算機專家,只是爲學生提供一種交流和處理信息的手段,以提高各科教學的效率和效益。

試想,如果寫文章時運用它;學英語時運用它;找資料時運用它……那它還會被忘掉嗎?教師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後,使學生在 “操作”中感知,在“操作”中理解,在“操作”中提升。

在“新課堂” 裏學習,學生把學到的信息技術學科知識應用到其它學科的學習和生活中去,以真實的、具有挑戰性的“任務驅動”爲指導,強烈地刺激着他們的學習動機,使他們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爲了完成任務而主動對各種知識進行積極的探索與學習。

未來的“新課堂”是師生從事知識建構與發展的“實驗室”,不是單純接受知識的“講課室”,教師要儘可能從知識和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維度去設計。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臺,要儘量多的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質疑和困惑,然後在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分享彼此之間的智慧。課堂不是對學生進行機械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髮展的場所,除了對教材文本的處理以外,努力促成學生新的思維的形成。課堂不是教師教學行爲模式化運作的場所,而是教師教育教學智慧充分展現的場所。

  範文四:信息技術反思

翻開以往的計算機基礎課本,無非是以計算機的發展史講起,接着講解數制與編碼,再次講述計算機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作用,再才進入到DOS與WINDOWS系統的使用,其枯燥的理論很容易打消孩子學習計算機的興趣,一但孩子的計算機興趣被扼殺,信息技術課堂的生機也就蕩然無存。然而如今的信息技術課本內容設計合理,完全符合學以至用的目的,課本從信息技術基礎講起,接着介紹WINDOWS系統的操作,再介紹網上衝浪的過程與方法,這就讓同學們形成蒐集信息的習慣,但這些對於我們的學生,課本的價值量還是低了些,學生計算機水平普遍都比較高,如果再圍繞書本講解,學生不但會抵制,更耽誤後續課程的進度,如何設計一套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是上好信息技術課的關鍵。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保持並提高學習積極性

信息技術課上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漲,他們對新事物充滿着好奇,總幻想有一天能熟練的駕馭計算機、能製作出精美的動畫、能設計出漂亮的遊戲、能控制自己創建的遊戲角色……只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至用,久而久之,其操作水平又會上一個新臺階。七年級上學期開設的課程是信息技術基礎與WORD軟件,學生操作量大,一週僅有1次課,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的學習任務,45分鐘尤爲重要,課堂講解時間不能太長,上機練習的時間可以放長些,每次授完新課後給每個學生下發一定的練習題,練習範圍就是本堂課所講授的內容,學生按照老師給定的題目針對性練習,教師再個別輔導,當然學生對於知識點模糊的地方也比較多,老師可以安排每組的小組長擔任輔導員,同桌討論等形式,完成課堂練習,在作業時間將理論轉化爲實踐,鞏固並消化,從而彌補了總課時不夠的難題。

二、 任務驅動式教學,一改枯燥的課堂

新授課中,教師如果一味的注重理論的講解,學生在十分鐘或更短的時間內就會走神,所以採用任務驅動式教學可以讓學生集中精神配合老師共同探討新知識。如在講解WORD軟件中繪製表格的第一課,教師可以拿出象棋棋盤圖片,讓學生數出棋盤的行與列,再介紹如何將單元格調整爲正方形以便放棋子,如何來畫棋子,美化表格,接着就讓學生完成棋盤表格,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會發現畫棋子很費時,這時老師就可以先讓學生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技巧,再來演示如何“投機取巧”,此時學生似乎一切恍然大悟,接下來的製作過程就方便高效的多了。

三、老師教以引導爲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其實要讓學生真正上好信息技術課,老師就必須充當好一個導學者的角色,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目標和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區分好與壞的信息,提高學生對信息的分辨能力;多給學生一些自由發揮的空間,不能因爲老師的導向而埋沒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除此之外,在教學中可以將德育教育滲透到信息技術課堂當中來,讓學生知識信息化時代的兩面性,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習至用。作爲專業老師,更應該要讓學生知道學習信息技術的必要性,真正讓學生成爲具有高品質的人。

四、發揮小組長的作用,師生互助打造高效課堂。

每節課的開始,我都會讓學生講講自己的學習體會和操作技巧。逐漸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榮譽感,同時也給別的同學樹立了學習電腦的好榜樣。對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決的辦法因人而異,有時我個別指導,有時讓"小老師"指導,還有時讓他觀看其他同學的精彩表演,他們在一點點進步,當聽到老師鼓勵讚揚的話語他們的臉上也終於露出了開心的笑容。經過實踐,這些同學都有了一定的進步,有的還提出要參加電腦興趣小組來進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

計算機知識是不斷更新的,僅從書本上的知識是沒辦法教好學生。而且學生很想了解計算機發展的一些最新動態,瞭解一些新的軟件,一些網絡知識。爲此,我們可以在上課前花3---5分鐘時間,講些計算機信息方面的新知識,信息新動態和大家一起分享。或是讓學生講講自己的學習體會。並且告知學生們光憑單純的興趣是不夠的,要有一種意志力,要把所學習的知識和實際聯繫起來,明白這些道理,學生學習時有了目標,有了動力。

以上只是我平時教學的幾點體會,作爲一門全新的課程,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方法還有待於進一步探索,相信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先進經驗和做法總結出來,計算機教育必將能在良性的軌道上闊步前進。

  範文五:信息技術反思五則

吳惠泉在新的教學理念的驅使下,我們在上完或聽完課後應及時對課堂教學的設計和實施進行回顧和反思,總會有些成敗得失的感觸。如果能及時記下這些經驗和教訓,作爲今後完善自己的教案、改進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總結教學經驗和探索規律的依據,對指導今後的課堂教學實踐,促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會有很大幫助。以下是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的幾則反思:

第一則:今天我被學生的問題難住了事件:今天在《走進網絡教室》的課堂上,我採用探究式教學的方法讓學生觀察輸入設備鼠標的形狀和鼠標指針。正在和同學們探究鼠標外觀的的特點時,有一位學生突然問道:“老師,鼠標的形狀太有趣了,是什麼誰發明了鼠標啊?他又爲什麼要設計成像老鼠一樣啊?”當時我心想:“壞了,這個學生怎麼會問這些問題,我在備課的時候並沒有準備,我也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怎麼辦呢?”我沉思了片刻,問道:“有沒有同學知道答案呢?”同學們都在搖頭。隨後我便解釋道:“剛纔這個同學的問題提得非常好,可老師在課前也沒有查閱相關資料,所以也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好在我們可以上網,現在我們就一起上網查資料弄清這個問題吧!”後來,我和學生們一起在網上搜索到了答案。反思:作爲教師回答不出學生的問題時實在是尷尬,但是我們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古人說:“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人生有涯而學問無涯,教師不是知識的化身,不要受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慣性作用,所以不要忌諱說“我不知道”,要以真實的自我展現給學生,用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學生。我們不僅要敢於承認“我不知道”,而且要積極利用“我不知道”的問題,創設師生協作學習和共同探究的情境,培養學生積極與人協作的良好習慣。對“我不知道”的問題,教師要與學生一起查找資料、相互討論、共同探究,從而使師生共識、共進、共成長,這樣會真正贏得學生的尊重。

第二則:聽《生物圈二號》課後的感想事件:昨天我去參加了市裏的教研活動,在聽一位老師執教的《生物圈二號》一課。課堂上,按照他的教學設計一步步的講下來,整節課中教師講個不停,學生探究的時間很少,再加上沒有根據借班學生的水平改變教學設計而完不成設計好的任務,教學效果當然是可想而知了。課後,當我們評課交流時,她不停的抱怨學生,把責任都推在學生身上,卻從沒想過是自己的問題。感想:交流後,我的心情很難平靜。是啊,像這位教師的想法和做法,我又何嘗未曾經歷過。我想有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一堂課設計好的課沒有按計劃上好時,則會埋怨學生不積極舉手發言,不聽老師指揮,課堂紀律不好,上課情緒不高等。幾乎會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學生,但很少反思自己。其實,只要稍加思考,就會發現這體現了教師的一種偏頗的角色意識。他們希望預設的教案能順利實施,強迫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來進行學習。於是,出出揣摩教師的意圖、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便成了學生在課堂的任務,而他們需要些什麼、處於什麼狀態、位置在哪裏------這些最基本的往往被教師忽略了。

第三則:磨刀不誤砍柴功——從一次教研活動談起事件:前一週我參加了一個教研活動,活動中兩位老師上了兩節示範課,課上兩位老師的教態大方、講解生動,學生氣氛活躍給我們很深的感受,但是其中一些存在的問題更值得我們注意,在此我特別提出來就是爲了讓大家從中有所收益,避免無謂的重蹈覆轍。

感想1:現代信息技術教學形式新穎、互動性強,學生喜歡,但由於使用了高科技就必然會帶來一些新的問題,提高軟硬件設備的可行性,適應性就是一個很突出的問題,辛辛苦苦做好一個課件,在家裏調試的完美無缺,可到了人家那裏沒有配套的軟件,無法用,有時由於其它設備的原因導致你的網站無法訪問,你的資料無法取出。

感想2:到新的地方上課一定要先花一段時間熟悉教學設施,信息技術課不同於其它課,其很大一部分課堂教學都要依託基於現代化多媒體網絡機教室的虛擬教室(軟件)來實現,而各學校的配置又都不盡相同,所以上課教師在上課前一定要事先於所在學校的管理員聯繫熟悉軟件的使用,準備好必須條件。

上述兩個問題看起來並不相關,事實都和我們平時的課前準備息息相關,也和我們的信息技術實踐水平相關,只有平時充分備課,不僅被如何教學還要背如何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設備,不僅要鑽研教學內容還要對信息技術的各個方面有所瞭解,那麼我們就一定能臨危不亂,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第四則:樹立目標 激勵鬥事件:初一新生有一較長階段的打字練習,教材希望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使同學們熟悉鍵盤,培養正確的輸入手法,提高漢字輸入能力,可大家都知道一個人反覆做同樣一件事很快就會失去耐心覺得單調無聊,課堂教學效果也隨之下降,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本學期我做了兩個改進。感想1:直觀反饋、明確目標通過因特網,我們下載使用了一個ST打字軟件,這一軟件是上海市爲青年打字大賽而設計的一個免費比賽軟件,不同於我們以前在記事本、Word中打了一節

  範文六:信息技術課的反思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自主學習中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探究學習中培養解決問題能力,合作學習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讓孩子們主動的學,快樂的學

感覺“轉變角色”、“尊重個性”、“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重視學習過程和方法的指導”、“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等新課程理念已成爲教師教學實踐中的共識。學生們都有着良好的精神面貌,多數學生主動熱情,課堂發言落落大方,充滿自信,課堂教學充滿活力。課堂氣氛和諧,師生關係融洽,呈現師生、生生互動的富有活力的局面。下面淺談幾點感想:

一、明確目標,讓教學實踐不盲目

教學時要把握總體目標,明確階段性目標,定準課時目標。只有明確以上三個層面的目標,實驗纔會做到既登高望遠,又腳踏實地。

二、整合課程資源,讓知識鮮活起來

教師要活用教材資源,利用生活資源,捕捉課堂資源。課堂互動經常會生成各種各樣的資源。教學時特別關注並捕捉一些有價值的資源加以利用。如學生在練習時,有的某一環節做得很棒,有的提出的問題特別有思考價值,有的出現錯誤帶有普遍性等,及時捕捉並加以利用。

三、實施有效教學,使課堂活而不亂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課堂教學活起來了,師生關係融洽,學生競相發言,課堂非常熱鬧。必須理性對待,實施有效教學,讓課堂活而不亂。既要尊重學生的個性,也要讓學生學會遵守規則。要重視培養學生必要的課堂習慣,獨立學習習慣,小組合作性學習習慣的養成。每一個教學活動的目標指向要清楚,過程要落實,要有實在的成效,真正讓孩子學有所得,要紮紮實實地進行雙基和良好習慣的訓練。

今後一定要以記促思,以思促教,每天反思一點,每天進步一點,引導自己不斷在反思中成長。

教學中的語言藝術

有些人認爲計算機教師的語言表達並不十分重要,其實“語言”同樣是進行計算機教學的重要手段,同一教學內容,有的教師講授能使學生茅塞頓開,很快掌握操作的技巧,有的教師講得口乾舌燥,卻並沒有使學生掌握操作要領。實踐證明,在計算機這一以動手能力爲主要內容較爲特殊的教學科目中,語言的作用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現在的計算機教學不僅要求教師的演示準確、清晰,而且還必須具備一定的語言修養和掌握一定的語言技巧。

怎樣在計算機教學中使用好語言藝術呢?我認爲要體現以下“四性”:

一、語言的針對性:教師在語言運用上,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情況,使用不同的教學語言,儘可能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對知識較豐富,接受力較強的初二學生要多使用經過提煉的規範化的教學語言,而對初一學生則宜多使用生動,淺顯明瞭的教學語言。

二、語言的科學性:計算機教學是一門科學,科學的內容需要科學的語言去講解,而語言的科學性,主要應體現在“具體、準確、全面”六個字上。在教學演示過程中,教操作步驟時,要用具體、準確的語言去講解操作要領,在學生掌握了操作步驟要領後,再強調操作的完整性。只有這樣由淺入深的.講解,由部分到整體的動手練習,才能使學生真正了操作的要領,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受到感染和觸動。

三、語言的趣味性:初中生年齡小,精神不易集中,常被外部環境因素干擾而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所以計算機教師的語言要風趣。生動有趣的教學語言常使學生有新鮮感。而新鮮的東西又易引起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注意,從而是使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記憶。

四、語言的啓發性:教學的語言要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其在聽課時大腦動起來。要啓迪思維,就要舉一反三,要多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自主學習中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探究學習中培養解決問題能力,合作學習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範文七:信息技術反思篇

第四單元

第一課 我是誰

一、教學目標

1、體驗不同場合下的角色變化,觀察、思考不同的角色應有的不同社會表現和應承擔的責任。

2、增強責任意識,知道自己對自己、對家庭、對集體、對社會應出承擔的責任。

3、體驗承擔某項任務,感受認真履行職責並完成任務後的愉悅。 4、知道積極參加集體活動、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維護集體榮譽是作爲集體一員應盡的責任,願意承擔和認真完在集體的任務。

二、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

1、教學重點

體現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不同角色,並願意在現實生活中當好自己的角色。

2、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對比,認識不同角色對人的不同要求和所應承擔的不同責任。

3、教學關鍵點

通過觀察對比,認識不同角色對人的不同要求和所應承擔的不同責任。

三、課前準備

課件、相片、調查報告 四、 教學過程

(一) 識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角色。

1、教師以自己爲例問學生:“我是誰?”

學生回答後,出示教師自己在不同場合的照片,如商店裏、家裏、旅遊景區裏,讓學生感受到在不同的場合下,人的角色是不一樣的。

2、設置場景,讓學生說說“我是誰?”

(1)在學校裏。

(2)在商場裏。

(3)在家裏。

(4)在公共汽車上。

3、身邊的人是誰?

學生小組討論,然後班上交流。

(二) 認識不同的角色對人的不同要求

引入: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我們每個人都在不同的場合擔當不同的角色。

1、學生討論你認爲怎樣的老師纔是一名好的老師?

2、小組討論:怎樣做纔是一名好學生?

3、小組表演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擔當不同的角色,那應該怎樣做才能當好這些不同的角色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表演、討論。 學生上臺抽取題目根據教師提供的場景進行表演。 表演場景:

(1)秋遊動物公園。

(2)到圖書館借閱圖書。

(3)乘車去清暉園。

(4)去超市購物。 課題在電腦出現圖片:教師自己在不同場合的照片 在各種地點的圖片 聲音:背景音樂 文本:各種場景 各種地點的圖片

(5)去劇院看電影。

(6)奶奶生病了,你回家該怎麼辦? 4、師生合演表演的場景是文具店裏,教師是售貨員,學生是顧客。 表演後,學生評價。

5、角色互換

(1)假如你是老師,你會怎樣對待學習上的後進生、頑皮生、家庭困難生等。

(2)假如你是家長,談談你對孩子的希望是什麼?如果孩子頑皮,學習退步,你會怎樣做呢?

(三)小結

師:同學們能幹,評價很到位!在生活中由於場景不同,參照對象不同,我們所承擔的角色是不一樣的。在家裏我們是父母的兒女,在學校我們是學生,在商店我們是一個小顧客,在車上我們是一個小乘客……根據不同的場合和不同的參照對象,我們要不斷變換自己的角色。每一種角色都有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感當好生活中各種不同的角色。 板書:

在汽車上 乘客

  範文八:信息技術反思

作爲一名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如何把課上得再好一點,如何讓學生喜歡這麼課,並且能在喜歡的情況下,學好這麼課,掌握這門課。在這幾年的教學過程中,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這裏提出,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作爲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充實自己 現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新課程的實施,素質教育的發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作爲信息技術教師,我們自己應該不斷充電,不斷用新的知識來武裝自己,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輕鬆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才能不斷向學生介紹信息技術發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發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心服口服,從而輕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成爲一種自覺的行爲。

二、巧妙設計教學任務,採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圍繞相應的知識點多蒐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從而巧妙地設計教學任務,將每一個任務都設計的明確、合理、科學,將所要傳授的各個知識點蘊含於各個任務中,將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分解爲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讓學生完成了相應的任務後,從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識。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從而讓學生擁有學習真正主動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任務”,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讓他們嚐到學習的樂趣,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堅持“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結構 課程改革中,教師不能再採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從被動地接受式學習轉變爲主動地獲取知識。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鑽研,讓學生成爲學習的真正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設計一些問題,要把握好教學進程的坡度,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分析學生的基礎和需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讓學生試着自己去解決,在自身實踐中體會和提高。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關注全體學生,而不是個別學生,教師也要做到少講,讓學生自學,做到精講多練,堅持“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結構,充分體現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導者、促進者的多重身份。

四、把枯燥的理論上得輕鬆風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儘可能地選擇一些貼近生活的實例,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知識類型多種多樣,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時,往往喜歡上機操作課,而不喜歡上理論課。其實,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儘量將枯燥的東西講解的生動形象一點,教師在講解時,可用風趣的語言,貼近的比喻,引用身邊的事件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認可。比如我在上“信息無處不在”這塊內容時,通過舉例:校園的鈴聲告訴我們上課、下課的信息,走過食堂時傳來的飯菜香傳遞給了我們可以吃飯的信息,通過這幾個身邊的小事情,學生踊躍發言,讓學生輕鬆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載體,也讓學生可以舉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貼近生活的例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教師可以把理論課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機世界的五彩繽紛。

五、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也很重要,教師上課要帶上良好的情緒、真誠的微笑去面對每一個學生,從而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儘可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讓他們輕體鬆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有什麼問題纔會及時地提出來,師生雙方纔可以及時交流。教師應不斷地分析學生的感受,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把握好“度”,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爲學生創造輕鬆、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讓教師在和諧中詮釋教學,讓學生在和諧中建構知識,從而在學生心目中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讓自己的課堂散發出靈性的光輝,愛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喜歡的感覺,從而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作爲信息技術教師,必須根據環境,注重知識應用的綜合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水平,不斷摸索總結,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進而實現信息技術教育的總體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適應時代的要求!

  範文九:信息技術反思

段落格式的設置》反思

段落格式的設置包括很多的知識,而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僅僅是段落設置中的一個簡單的知識——縮進的設置。

縮進包括左縮進、右縮進、首行縮進和懸掛縮進四個知識點。爲了讓學生有興趣學習這些平時不經常用而且枯燥的知識,我採用了學生感興趣的奧運會的知識作爲任務驅動,讓學生既瞭解了奧運會的知識,又學會了縮進的設置。預期效果是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並靈活運用此知識,一小部分學生掌握知識但運用的不熟練。通過這節課的教學,總體而言,達到了預期效果。

再完美的畫也會有一兩處敗筆,所以我的教學設計中,或許會出現以下不足之處。首先,在自主探究過程中,一部分操作能力較弱的學生不知從何下手。其次,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有一部分學生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大腦沒有思考,手沒有操作,眼睛沒有觀看別人的操作,這也是小組合作學習在分組時需要考慮的問題。

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評價應該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即評價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在“任務驅動”的教學策略下,評價學習結果可參考學生完成的電子作品的程度,既要看作品完成的效果,更要看完成的作品是否有創意。我們鼓勵學生能有所創新的完成任務,哪怕超出課本的要求,這一點應比“照葫蘆畫瓢”的評價分高。評價的中心主要是技術評價,但形式、內容和方法應體現多元化。

學習過程的評價應更注重課堂評價,及時評價,及時反饋,增強感性認識。同時評價過程應是開放性的,評價方式可以是學生自我評價,通過網絡教學軟件的演示,向其他學生展示作品,由學生評審出最佳的,這樣,學生既是測評人,又是受評人,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和綜合能力。也可以通過學生間的互相評價,座位相鄰的同學互相評價,揚長避短。

作爲一節課,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可能偏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壓縮時間,緊湊地完成教學任務,如果掌握不好會影響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嚴格控制好學生的操作時間,不到合適的時機不能讓學生操作,否則會很難控制教學過程。

  範文十:信息技術反思隨筆

一、 活用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着濃厚的興趣與神祕感,渴望更深層次的瞭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在計算機上作動畫,上網聊天等等。信息技術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如今他們已夢想成真,終於能夠直接動手操作計算機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爲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空間,這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採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是

二、 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學生人數都不少,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爲教師根本忙不過來,有時不免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積極性,於是,在分組的基礎上,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情況下,教師並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感情,瞭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三、嘗試以“任務驅動”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性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裏、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另外, 經常利用學科中豐富的內容,爲學生展示一些新知懸念, 讓學生課課從電腦上有新發現、有新收穫,讓學生感受到電腦中所蘊含的知識、技巧真多,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探索欲,保持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新鮮感和興趣感。

總之,要上好小學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爲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