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推薦】端午節日記範文集合六篇

【推薦】端午節日記範文集合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7W 次

很快一天又過去了,想必有很多難忘的瞬間吧,此時此刻我們需要寫一篇日記了。那麼什麼樣的日記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日記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端午節日記範文集合六篇

端午節日記 篇1

今天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日子,想想大家都知道,今天是端午節。

聽說端午節還有一個神奇的由來呢!傳說中,有一個愛國詩人屈原跳河後,大家爲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往河裏丟糉子,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當然,我們昨天晚上就買了糉子回家凍着,準備今天吃,有豬肉餡的,紅棗餡的,板栗餡的,想想就讓人直流口水。今天一大早,我起了牀,偷偷地把糉子放在爐子裏蒸,因爲實在忍不住開始吃了。

到了中午,媽媽帶我們全家人到風光帶那邊去看龍舟比賽。我們坐小車去時,已經有很多人在岸邊了,我們好不容易找了個位子,卻發現選手們還在做準備,我去買了兩瓶飲料早早的站在岸邊等待着。

開始了,開始了!有三隊龍舟隊,分爲“紅”“黃”“白”。船上也有三種“不同”的人,分別是“指揮員”、“擂鼓員”、“划船員”。三隊劃得都很快,幾乎是一樣的速度。我知道,這次比賽比的並不是速度,只要你們用心做這件事。他們雖然出了很多汗,可臉上洋溢着開心的笑容。

到了晚上,水面上微波粼粼,別提多好看了。我們租了輛快艇,小孩10元,大人20元,只有我和媽媽一起上船。剛開始坐上去時,船搖搖晃晃的,彷彿隨時都會掉下去。途中,我們了好幾個彎,似乎每一次,都會把你甩出去,還好被甩出去也沒事,因爲我們穿了救身衣。上了岸,感覺整個世界都在晃動。我對爸爸說:“大刺激了。”,爸爸卻不屑道:“我還去過鬼屋,玩過海盜船呢。”

……

原來端午節可以這樣過,如果每天都是端午節那就好啦!

端午節日記 篇2

據說:古代詩人屈原五月五投汨羅江,人們到江上打撈他的屍時體卻找不到,人們爲了讓魚蝦不傷害他,而把糉子投到江裏餵魚蝦。現在人們已經不把糉子投到汨羅江裏,但是糉子卻成了每年端午節不可缺少的習俗。

昨天下課,李老師給我們發一個糉子,讓我們品嚐品嚐,李老師說:明天,把糉子葉帶過來,回家洗一洗就不沾了,把繩子準備好了。晚上把米浸泡好,明天把準備好的材料帶過來。晚上,我按照老師說的去做,把糉子葉洗了一遍,又把繩子放進書包裏,我又拿了一勺米,放在小碗裏,又把水放在小碗裏。第二天,我高高興興的來到學校,只見老師走上講臺高興地說:有哪位同學會包糉子那?只見王少航高高興興地舉起手來,李老師說:那就有請王少航王老師教我們吧!大家熱烈歡迎。王少航興奮地走上講臺,舉起糉子葉說:先把糉子葉做成漏斗形,然後再放三分之一的米,再放一些陷,然後再用米把陷給埋住,接着用漏形的上方往下折,最後用繩子把它纏結實,這就OK了。咦,我的糉子怎麼會漏米哪?這使我大惑不解,老師讓我繼續做。

我包的第一個糉子漏米,又是一個三角形的,我看着第一個糉子,心裏又一個個不願意,我怎麼這麼笨呀!連一個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一道題,卻不會做。看着眼前的這個小小的糉子,我有點想放棄了。當我在放棄時,我想到了媽媽對我說過的話,她說:你不能在你不知道這道題是怎麼做時,或是某件事時你都要堅持下去,絕不能向不會的題或事情低頭。我相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加油!我決不向困難低頭,我要戰勝困難。

我不放棄又堅持包第二個糉子,包的根本就不像,我又接着包第三個,第四個發現越來越不像了,我生氣極了,我轉念又想,我王少航怎能包那麼好,而我卻包的什麼也不是,我要和他比試比試不可,我給自己打滿了氣。

我很想放棄,媽媽的話再在我的耳邊響起:遇事一定不要退縮,要去面對困難,人生路上甜苦和喜憂,你一定要把這句話記住,記在心裏,這樣有困難就想想我對你說的話。我又鼓足了勇氣,又包了一個,呀,我成功了,我終於包的像了,雖然不是特別的像吧,但是已經學會了。就像一個打了氣的小氣球又重新在天空中飛翔。

真是吃糉子容易,包糉子難呀!

端午節日記 篇3

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我國的傳統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裏,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目前,國家法定休假的節日有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四個。除了這四個大家熟知的節日以外還有很多節日,比如有:七夕、元宵、重陽……

而今天我來爲大家介紹即將到來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屈平,字原,通常稱爲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爲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說端午是太陽的節日,中國還有一個是月亮的節日,就是中秋。端午節是在中午過,是驅邪的節日。太陽可以驅邪嘛。其實在屈原投江前就有了這個節日,這是一種戰鬥的圖騰,是向邪惡進軍的,艾草代替的是劍。

中國有很多端午的故事,比如水漫金山,白娘子喝雄黃酒。這是一個很悠遠的民族的節日。屈原選擇在端午節殉國,把端午節的人文精神提升了。本來這是一個伸張正義的節日,表現的是對龍的圖騰崇拜,是出於人們對自然的恐懼;而屈原,賦予了這個節日新的意義,《離騷》是千秋絕妙詞,“若無澤畔行吟苦,哪得千秋絕妙詞”。這個古老的民族的習慣,因爲屈原,得到了新的意義。拿今天來說,現在講究和諧社會,所以每個戰鬥都是爲了和諧。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爲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爲“詩人節”,以紀念屈原。這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希望大家牢記在心!

端午節日記 篇4

端午節,我和奶奶早早地來到菜市場,買包糉子的材料:糯米、糉葉、蜜棗、葡萄乾、花生。

回到家後,奶奶先把糯米泡在盆子裏,然後把糉葉清洗一下,放在鍋中煮20分鐘,增加葉子的柔韌性,這樣包的時候它就會很柔軟,最後我們清洗了花生和葡萄乾。

準備工作做完後,就開始包糉子了。我們先把煮好的糉葉底部折成一個像帽子一樣的小三角,然後把提前泡好的糯米放到小三角中,不要太多,再放入兩個花生、兩個蜜棗、四個葡萄乾,最後再加點米,就可以把糉葉包起來了。我們把包好的糉子一個一個地放入鍋中,煮1個多小時後,空氣中飄出了濃濃的糉香。撈出它們,放在盤中,遠遠望去,就像一個個綠色的金字塔。

這時,奶奶給我講起了端午節糉子的來歷。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對國家的滅亡,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悲憤地懷抱大石投入汨羅江。爲了不使魚蝦吃他的身體,人們紛紛用糉子投入江中。之後,爲了表達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包糉子投江祭奠。世代相傳,糉子就逐漸發展成爲我國的端午節食品。

這個端午節,我不僅學會又了包糉子,知道了端午節包糉子的來歷,還認識了愛國詩人屈原,真是太有意義了。

端午節日記 篇5

在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中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而我最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那天,有些地方的人們掛菖蒲,艾草,據說可以驅除蚊子等害蟲。端午節必不可缺的就是包糉子,有糯米糉子,赤豆糉子,還有火腿糉子等等。記得一年端午,我們家自己包糉子,我也參與了一回。可惜技術水平實在不高只好做旁觀者了。看着媽媽熟練的動作,心裏真是有佩服又羨慕。糉子包好了就可以下水煮,隨着開水沸騰而冒出來的水蒸氣飄蕩在房間,讓房間充滿了竹葉和糯米特有的清香。饞的我直流口水。糉子一出鍋我就迫不及待的想去拿了,媽媽在一旁直笑我是個小饞貓,但還是幫我把糉子剝開,蘸了白糖給我吃。還告訴我,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原來是古時候人們爲了不讓魚兒吃因爲愛國而投江的屈原的屍體,而把糉子扔進了江中。聽着媽媽的講述,我不知不覺又吃了一個糉子,覺得好甜好甜。

幾年過去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節奏加快了,但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還是沒有改變,只是現在的糉子都是直接從市場上買來的方便並且選擇的品種也多。但是吃着糉子總是懷念那一年滿屋子的清香……

端午節日記 篇6

端午節到了。我們家要包糉子。

媽媽在街上買了包糉子的材料,爲了讓媽媽不再像上次一樣累得氣喘吁吁,我搶過媽媽手中的袋子,幫媽媽提。因爲我知道,媽媽的白髮都是因我而生。

開始包糉子了!家人用手拉起一團咖啡色的米,然後把它做成三角形,再來就拉起一片大大的、綠綠的葉子,把它清洗乾淨,把做好的糉子包在葉子裏,用線捆起來。

就這樣,一個個糉子“出生”在我家的大方桌子上,當然,它們也成了我們的美味佳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