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推薦】端午節日記範文彙總7篇

【推薦】端午節日記範文彙總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9W 次

時間過得真快,一天又將結束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少體會吧,是時候寫好總結,寫好日記了。那麼什麼樣的日記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節日記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端午節日記範文彙總7篇

端午節日記 篇1

端午節,最開心的事莫過於吃糉子。我決定和媽媽一起動手,包美味的小糉子。

花生、豆子和米被媽媽摻在一起泡好了,葉子也放在開水中煮好撈出,泡涼水了。我按捺不住興奮,順着一個方向開心的攪拌起米來了。哦!對了,還有蜜棗。告訴大家,我媽媽其實也不會包糉子,她請了位阿姨當幫手。我一定要好好的學習,以後就可以包糉子給爸爸媽媽吃了。

阿姨超級厲害。只見她拿起了三片葉子,就跟變戲法似的,一下就窩成漏斗狀了,抓了一把米,又在中間放了一顆棗,接着又放了些米,直到填滿爲止,只見她用手指壓緊實,又把口封好,打了個結。就這麼幾下,糉子就包好了。

長的三角糉和短的錐型糉,包法其實差不多,三角糉只是糉葉捲成漏斗的時候多轉一圈,身型因此比較細長,其實包糉子外觀不是最重要,不管什麼形狀,最要緊的是一定要包裹緊,不能讓原料漏出來。

我有模有樣的學着,可怎麼也不會弄。阿姨告訴我手不能鬆,一定要壓緊,這樣纔不會鬆散而且口感會更好。在阿姨的幫助下我終於包好了個三角形的糉子,樣子怪怪的,可我還是特開心。

聞着家家戶戶飄出的糉香味,我感受到了傳統端午節魅力。煮好的糉子如果吃不完,可以在冷卻後放到袋中放冰箱冷凍室,吃的時候拿出直接蒸或是煮熟就可以了,味道是一樣的。

端午節日記 篇2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糉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糉子葉,準備開始包糉子。

我從來沒包過糉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糉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糉子挺好學的,但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着媽媽做,把糉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接着放入糯米,但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糉子,可以在裏面放一兩顆小紅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接着將餘下的糉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糉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糉子葉把糉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糉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着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糉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糉子裹緊時,裏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糉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是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糉子了。先把糉子整齊地擺在鍋裏,把鍋簾壓在糉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着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糉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係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夠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夠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徵着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裏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糉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糉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日記 篇3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當到了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糉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上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後,他們抱着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知道後,就往裏面扔糉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糉子。

所以就有了吃糉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一年的端午節,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糉子扔進江裏,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那在家門口掛上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在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上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黃酒也是爲了不讓蛇來咬,就有這個習俗了。

這時媽媽叫我吃糉子。糉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糉葉,裏面就是香噴噴的糉子,真像一個糉子精靈披着一件綠色的棉襖!我一口咬下去,啊,糉子真好吃!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裏,使我陶醉,我真喜歡糉子呀!

端午節日記 篇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提到端午節,心裏肯定想到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

在我們家,過端午節當然少不了2件事,你們應該也知道那2件事了吧!如果不知道也沒有關係,因爲下面有答案了,也讓我們一起走進端午節的世界吧!

包糉子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一大早的,太陽公公早早地起來向我們打招呼了,小草喜歡那吵鬧聲,所有也迫不及待地醒來了。我也有點迫不及待了,看見媽媽在包糉子,我想:包糉子一定很好玩。我馬上跑過去,對媽媽說:“我也要包糉子。”媽媽嗯的一聲,我們現在就要包糉子咯。要準備糯米、糉葉、肉、花生、綠豆、芝麻等材料。先把糉葉放在鍋裏滾洗,然後拿出來放在盆子裏洗乾淨,再把糯米洗乾淨,然後放在鍋裏炒,肉也要炒,和芝麻混合在一起,花生炒脆,還要把外面的那層簿簿的皮去掉,還要壓碎,糯米、綠豆等材料混合在一起,嘻嘻,材料都準備好了。包咯,拿2片糉葉,上下一層,然後向自己的方向一轉,就像一個圓錐,先放糯米,然後放肉、花生等,然後在再邊上加一片糉葉,再把側邊的糉葉壓下去,最後用繩子綁着,ok啦,大功告成,糉子下鍋咯!

總算把糉子包完了去看賽龍舟。看見觀衆水泄不迎,可真熱鬧啊!觀衆們爲賽者加油,大聲地歡呼。看完了賽龍舟,回到家裏,聞到一陣陣香味,一定是糉子的香味了,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心裏美滋滋的。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過去了,小草再也聽不到那樣吵鬧的聲音了,我可真是懷念端午節的味道啊!

端午節日記 篇5

今年的端午節來到了,我早早地起了牀,洗漱完畢之後,我就跑到廚房看奶奶包棕子。

來到廚房,只聞見一股糉葉的香味。我來到奶奶的身邊,問:“奶奶,什麼時候能包糉子呀!“奶奶說”不急,讓糉葉多浸一會兒,不然太多細菌,吃了不好!“過了幾個小時,奶奶揭開了鍋,霎時,廚房裏香味瀰漫。

開始包糉子了。奶奶先把糉葉圍成漏斗形,再往裏面塞上一些糯米,然後往裏面塞上幾塊用醬油等醃製過的肉,再放上幾粒紅豆,再灑上一些糯米,塞緊,最後再用繩子裹得緊緊的。接着,奶奶又包了蛋黃的,綠豆的。看着這些包好的糉子,我心想,“原來包糉子這麼簡單,我也來試試!“於是,我幹了起來。

依樣畫葫蘆,我先把糉葉圍成漏斗形,再往裏面放上米。“哇“我一不小心把米全都給灑了。只能重來了。

我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放好米,再放肉,小心翼翼的再加米,把糉葉裹上。“咦?怎麼打結?”我無奈得望着奶奶。“看似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吧!”奶奶笑了笑,接過糉子幫我打好了結。

大功告成!終於,我又包了幾個小的可憐的糉子一起放在鍋裏煮。

到了吃糉子的時候,一向不愛吃糉子的我今天卻吃了很多,我覺得今天得糉子特別香,味道好極了!

端午節日記 篇6

初四下午,我就跟着外婆學包糉子,外婆拿了一張糉葉,用手一捲,糉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着外婆的樣子,拿了一張糉葉,想把它捲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外婆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住糉葉一角,右手將糉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外婆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糉葉。

接着,外婆在空心圓錐形的糉葉裏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裏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緊緊的。我也在糉葉裏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糉葉弄破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外婆說:“搖動筷子的時候要清一些,把糉葉捏緊些。你看??”媽媽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糉子像點樣子了。

最後一道工序捆繩。只見外婆兩手捏緊糉葉,用繩子在糉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個糉子。歲之,第二個、第三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通過這次包糉子,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恆心。

端午節日記 篇7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日。我們全家人在家吃糉子慶祝這個節日。

媽媽把蒸好的糉子端上來了。我看見一個個糉子都是用綠色葉子包成像三角形的樣子。我脫掉她們身上的“綠衣裳”,裏面的肉全露出來了。哦,好香啊!我立即咬上了一口,真好吃!很軟很香!裏面還有花生、桔梗、肉沫呢。

突然,我想起了什麼。就問一旁的爸爸: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呢?爸爸告訴我說,古時候有一位愛國大詩人名叫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含恨跳下了汩羅江。人們爲了打撈他,又怕大魚吃掉他,就向江裏面灑下很多糉子,又用龍舟似的小船去競相打撈。之後,人們爲了紀念他就約定成俗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吃糉子,划龍舟。

聽完爸爸的講訴。我終於明白了端午節的來歷和爲什麼吃糉子了。原來是爲了紀念我國愛國詩人屈原啊!

今年的端午節過的真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