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文字有包漿日誌

文字有包漿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文字有包漿,20歲的人,寫不出40歲的文字;40歲的人,寫不出60歲的文字。

文字有包漿日誌

老者的文字,是脫去了穿着大半輩子的厚厚冬衣,沒有20歲時的俏麗;40歲時的老成持重,不緊不慢,因爲有歲月的風塵、汗水、手澤的浸潤、經久的摩挲,幽光沉靜。

年少時,偶得孫犁的一本《尺澤集》,薄薄的200頁,比16開稍窄,話不多,卻耐人咀嚼。

那時,孫犁已年屆古稀,他經歷說自己的婚姻,是一個下雨天,還是他未來的老丈人在門梢洞裏閒坐,兩個說媒的,跑來避雨,隨口寒暄:“給誰家說親去來?”“東頭崔家。”媒人笑問:“你家二姑娘怎樣?不願意尋吧?”“怎麼不願意,你們就去給說說吧,我也打聽打聽。”就這樣,經過來回跑了幾趟,一樁親事竟然說成了。

年老的人,想到的都是沉睡歲月中的小事。

巴金最後的文字,是爲曹禺的遺文集《沒有說完的話》寫序。巴金躺在病牀上,不能握筆,就由女兒李小林代筆,他斷斷續續地說,但文思一直很連貫:“躺在病牀上,我經常想起家寶。六十幾年的往事歷歷在目。北平三座門大街十四號南屋,故事是從這裏開始。”

那些轟轟烈烈的事,那些興高采烈的事,那些大喜大悲、大徹大悟的事,老者的文字中極少提及,他們是坐在夕陽餘暉裏,淨想些溫暖而幸福的事。

我所在的城市,城北的一處老宅子修繕保護。房子的.後人,一位清華大學的老教授,耄耋之年親手寫下幼年時在老宅的光影記憶。

老教授的文字,像一張未着油漆的桌子,沒有彎拐和修飾。

都說些什麼?他說,小時候過年在家中吃雲片糕,姑母出嫁,老祖母過世出殯,堂屋供桌上的器件擺設,庭院裏的一棵核桃樹,昔日河上各種船隻往來穿梭……

花園內還有桂樹、臘梅、天竺、繡球。大冬天,老太太睡得早,喚小孫兒幫她拽罩褲。從前老人套在棉褲外面有一條罩褲,其實並不是老太太自己不能慢慢脫下,只不過是想讓心愛的小孫兒爲自己服務一下,享受天倫之樂。

——他,絮叨些家常話,說些依稀的景物,許多人都曾經歷過的事情。

一個人,年老了,離開故土幾十年,他就只記住這些。

從孩童走來,小時候吃過的食物,滋味還在嘴裏迴旋,像牛一樣反芻。稚眼瞳瞳,看別人結婚,看別人忙碌,看別人離開塵世。他記得那些糧行、草行、蛋行、飯棚、粥棚、傢俱攤、廉價衣服攤,捏糖人兒、拉洋片、賣花生瓜子、香菸洋火、香乾臭乾的小販來來往往……一座龐大的記憶之城,在深藍色的天幕上漸漸隱去,那些式微的小細節越來越清晰。

我是在一個午夜的燈下,品讀那些紙上絮語的。年輕時,落筆爲文,情熾意熱,辭藻鋪張。人到中年,我喜歡老者沖和的語調,濃烈轉向平淡,簡潔之中富於蘊藉,細微的舒緩節奏,如昆蟲輕觸彈跳,掠過草尖。沒有好大喜功,輕佻張揚,行到水窮處,從此返璞歸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