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網逝一個點擊情感日誌

網逝一個點擊情感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5W 次

一根網線,一個id,所有的嘲笑及中傷在虛擬的世界與現實的人之間難以一一對應,他們就像披上了一件隱身衣,誰也無法得知id背後的真實的人,誰也不用爲那些傷害埋單。輕輕的一個點擊又如何,誰也不會想到這些會惡變成重錘,把人的道德敲打於腳下。

網逝一個點擊情感日誌

關於網絡的羞恥文化,的確,能逼人致死。在這樣一個沒有祕密的社會,隨意被披露的個人信息就會使人不堪其擾,更何況是一個被放大的焦點。就比如我們話題引入者萊溫斯基,一個一個點擊讓她一夜之間從一個完完全全的無名人士變成一個被全世界公開羞辱的對象。她也有靈魂,也曾是完好無缺,但在衆人的聲討下,她變得一無是處、罪大惡極,任何貶義詞甩在她身上也都毫無違和感。她幾乎失去了一切,包括生命。

萊溫斯基被人肉,不禁讓我想起很多類似的悲劇。阮玲玉,上海灘風靡一時的一枝花,因爲不堪忍受流言蜚語選擇結束生命;張x榮自殺,讓人見識了人言可畏、唾沫淹死人;電影《搜索》女主葉藍秋的憤然離去讓人陷入沉思;鳳姐被圍觀讓人覺得辛酸,而她不過就是商業炒作的犧牲品罷了……其實,她們本來就只想好好地活着而已。

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並不罕少,或許你沒有親眼看到過、沒有親身經歷過(你應該慶幸你沒有這樣的經歷),所以你對這個話題沒有太多的感觸。但隨意在網上打入幾個關鍵字必定會彈出衆多案例(我不知道這種現象用恐怖來描述是否恰當),在這些悲劇的衝擊下,我們還會輕易地點擊嗎?萬一我們就是下一個被點擊者呢?

看着一個個悲劇,我甚至在懷疑,“網絡”是不是不應該出現。

一直以來,因特網讓人類以難以設想的方式聯繫了起來,讓人們找回失散的兄弟姐妹,挽救生命,發起革命,不過同時,我們也在經受着陰暗面,網絡欺凌和肆意辱罵如雨後春筍般增生,人們不經意間就會赤裸裸地暴露在衆人面前。披上了匿名的外衣,網絡就成了某些人的狂歡。

因爲社會信任危機的'出現,因爲商業利益的驅動,因爲虛擬世界的非理性表達,因爲大衆心理的羣體極化,衍生了網絡羞恥文化,現在我們正遭受着它的迫害,那麼,我們總該做些什麼。

我們一直都在批判網絡羞恥文化,但是當我們真的遇到這種情況時,真的會用同情心和同理心對待他們嗎?我們會猶豫嗎?或許我們無意中就已經傷害了他們,只是我們已經麻木,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些是網絡羞恥文化。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就變成了曾經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

龍應臺曾經講過:不要以爲你是大學教授,所以做研究比較重要;不要以爲你是殺豬的,所以沒有人會聽你說話;也不要以爲你是個大學生,不夠資格管社會的事。你今天不生氣,不站出來與羞恥文化對抗,明天你,還有我,還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爲沉默的犧牲者、受害人!

我們不需要你拿着槍指着某些悲劇製造者,我們只需要你在熱點話題前讓心靜一靜,認真對待自己每一個點擊。推動或者是阻擋網絡羞恥文化的發展,可能就是因爲你這個輕輕的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