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教師教學日誌(彙編15篇)

教師教學日誌(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4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日誌吧,一天終於結束了,相信大家這一天裏都收穫頗豐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日誌了。日誌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師教學日誌,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教學日誌(彙編15篇)

教師教學日誌1

20xx年X月X日 晴天

作爲一名教師,我常常這樣想:我們的教育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學生呢?拿破崙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真正的士兵,他的軍隊能勇往直前,征服歐亞大陸,靠的就是士兵相信自己是當將軍的料的這個自信心。可以說,一件事情能不能取得成功跟一個人的自信心有着很大的關係。因此,我們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孩子們從小樹立起對自己的信心。如何讓孩子們培養自信心呢?我認爲,賞識教育是一種極其有效的辦法。孩子們最渴望得到是大人們的讚揚和認可,有了讚揚和認可才能讓他們樹立起對自己的信心。

賞識教育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一種“找感覺,償甜頭”的教育。感覺是個很重要的心理體驗,是自己對自己的一種實質的感覺。一個人,沒了感覺,也意味着沒了自信,沒了追求,沒了希望,沒有了活力。每個人一出生便生活在一個巨人的世界裏,那種生理上的弱小在心理上埋下與生俱來的自卑感與不安全感,對這個世界有着一種深深的恐懼。在成長的過程,便需要別人的肯定與賞識,來戰勝自己的那種恐懼與自卑,讓心靈有一種安全的感覺。這種讓心靈有安全感的過程,也便是一個找到“我能行”的感覺的過程。但是,勿庸諱言,長期的應試教育已經在不經意間磨滅了大多學生那份應有的自信與活力。如我班曾有過這樣一個女孩子,她在班裏成績經常名列前茅,是許多學生羨慕的對象,而她的內心卻時常充滿了恐懼和不安,時常說的一句口頭禪就是“我不行”。爲什麼會這樣呢?是班裏近乎殘酷的分數競爭讓她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負擔,她老是擔心有一天如果考得

教師教學日誌2

本學期我擔任14級3班、4班、22班、23班的《職業道德與法律》課。這4個班學生較多,基礎層次不齊。因此,貼近學生、貼近生活的案例故事,往往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引起學生的反思,從中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進而達到德育授課的目的。今天,在講解《消費心理及正確的消費理念時》,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以恰當的案例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取得了較好的授課效果。

首先,以一首《我賺錢了!》flash歌曲導入,幽默風趣的歌詞中,凸顯了當今社會中很多不和諧的消費現象和不合理的消費心理,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而歌曲調侃的語言亦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專注度。

其次,在講授消費心理時,對於求同消費心理,我以“莫言熱”引入,讓學生明白,很多人並不是真正的熱愛文學,熱愛莫言,而是跟風隨流,盲目從衆,所以才發生了莫言故居蘿蔔被拔、牆皮被摳的笑話。緊跟着,以“我看校園送禮熱”作爲話題,讓學生談談大家在平安夜大量送平安果的行爲是否合理。不知不覺中,就讓學生明白了盲目的求同是不可取的,自己應該健康合理的追隨潮流。隨後,我又以校園中的奇裝異服爲例,引出了求異的消費心理,並結合社會上某些非主流人士的怪異行爲進行探討,使學生明白追求個性應該符合自己的身份、符合自己的年齡、區分一定的場合。對於求名心理,我則向學生展示了一個視頻——《女大學生追求名牌偷盜被拘》。該案例,反映了校園中一部分學生爲了虛榮,盲目攀比,從而迷失了自我,走上犯罪的道路,形象直觀地讓學生明白了攀比求名的危害。

最後,講授正確的消費理念時,我結合上面的幾種消費心理,以“月光族”、“卡奴”爲例,讓學生明白了應該量入爲出、適度消費;以課堂調查—《你的零用錢都花在什麼地方?》,並結合一組社會調查數據,告訴學生因該統籌兼顧、合理消費,不僅要追求物質消費,還要追求精神消費;以“白色污染”引入,讓學生明白當今我們惡劣的生存環境,從而自覺地去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因爲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通過學校食堂的浪費現象,引起學生討論—《生活好了,我們就可以浪費嗎?》,然後展示貧困山區孩子的生活現狀照片,並以溫總理的一段話結尾,告訴學生:中國人口多,人均資源短缺,地區發展不均衡,還存在很多貧困的地方,我們應該勤儉節約、艱苦奮鬥,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總之,教無定法,只要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授課效果,無論用那種教學方法,都是可取的。只要我們用心去發現,用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社會的實際案例去引起學生的共鳴,德育課堂同樣可以充滿樂趣。

教師教學日誌3

在我國的英語教學工作中,初中英語老師兢兢業業地爲九年制義務教育辛勤工作,默默奉獻,同時又與高中教師一道爲完成中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使命同甘共苦。可以說如果沒有他們在九年制初中教育階段的樂於奉獻的敬業精神,就不可能有高中教學的輝煌成就。初中英語教學是基礎,高中英語教學是提高,高中英語教學離不開初中英語教學做鋪墊。但是,本人在多年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根據高中學生特別是高一新生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又總感到初中英語教學還缺少了點什麼。經過仔細思考和與高、初中學生的交流和探討,覺得初中英語教學在某些方面還存在一些瑕疵,雖說瑕不掩玉,但它會對學生在高中階段和今後的學習產生較大的影響,所以我還是斗膽說出來,希望初中英語教師批評指正。

一、英語教學中過多地強調背誦而較少要點分析很多學生上了高中之後還能背出初中課本中教師要求背誦過的課文,但是他們並沒有深刻理解文章的含義,對課文中出現的語法、短語、句型也理解不透,不會運用,這可能與中考英語試卷的指導方向有關。中考試卷中很多題目都是直觀的和缺少陷阱的,學生平時只要按照教師的要求多讀多背和多做題目,就能在中考英語學科上取得高分,不少題目只要一順讀就能答出,所以初中教師也只要求學生知其然,而不要求學生知其所以然,其結果是很多學生即使在中考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是在升入高中後一時也很難適應高中學習。學生養成了死記硬背的習慣,懶於分析問題,懶於記住單詞、短語和句型的靈活用法。而高中題型大都忌諱“順”或者說是看着順眼就選它。在高中題型中陷阱很多,既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既要知道它們的常用規則又要知道它們的特殊用法,對一道題只用一點或二點知識還解決不了,最多隻能排除某些選項,很多題目還必須用上三點或四點知識才能解決。所以初中教師如果能多爲學生設計些需要多動腦筋思考才能解決的題型,或許會解決以上問題。

二、過多地強調領讀而較少語音教學語音是英語學習的基礎,語音關不過的學生必然會單詞記憶困難,聽、說、讀更加困難,長期下去就會養成羞於開口的不良習慣,從而使英語由有聲語言而變成“啞吧語言”。在高一新生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學生讀不出或讀不準音標,能撇開音標看詞發音的學生更是鳳毛麟角。於是高中教師不得不在教學內容多、課程任務重的情況下抽出一定時間來爲他們補習語音知識。究其原因,還是一些教師在初中教學中存在急於求成心理,並且作爲中學起使年級的初一英語在期中、期末考試以及平常抽考中對語音考查的力度也不大。如果能在語音教學上多花些時間,使學生能準確、熟練地拼讀單詞,爲學生打下紮實的語音基礎,使每名學生能有一把運用自如的拼讀金鑰匙,則一定會使學生們在以後的學習中事半功倍,更爲高中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三、重視做題而較少語法講解在高中教學中還常感到學生語法知識貧乏,很多學生在漢譯英時都是一一對應,寫作更是中國式的英語(Chinglish),即使簡單的句子也多是沒有主語的“無主句”,沒有謂語的“無謂句”,及物動詞不帶賓語,可數名詞單數前不知加冠詞,對動詞時態更是無所適從,寫作中只用動詞原形。例如,學生在翻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時,就譯成“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在譯“我要給你點顏色瞧瞧!”時譯成“I want to give you some colour see see.”而在譯“馬馬虎虎”時又譯成“Horse horse, tiger tiger.”。事實證明,學生一旦在頭腦中形成了不正確的英語思維模式,就很難改掉。很多高中學生學了三年英語還會保持這些錯誤的模式。我們說英語語法在很多語言中是最簡單的一種,只要平時多給予指導,注意指出英漢之間在表述上的差異,把那些幼稚的錯誤習慣在早期就消滅在萌芽狀態還是不難做到的。

四、對基本單詞書寫規範強調不夠這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反映比較明顯。不少學生詞彙量太少,不知詞形變化,例如在上高中時不會寫go與see的過去式和過去分詞的學生比比皆是,學生字跡潦草叫人難以辨認。少數教師認爲現在是信息社會了,事事要追求速度,更何況現在有了最先進的書寫工具——電腦和打字機,書寫好壞無所謂,只要能識辨就行了。可是我要說,電腦和打字機雖然先進,但是終究不能完全代替手寫,更何況電腦在我們國家要達到普及還需要一段時間,大量的信息交流仍需要通過手寫才能完成,雖然不要人人都成爲書法家(當然英語中不存在書法家),但是一手漂亮的英文字體在某種程度上也能體現出一個人的良好的性格特點和精神面貌。我在高中教學中一直強調學生書寫的規範性,但是有的學生由於已經養成了潦草的習慣,所以究正的效果並不理想,當然這些學生在英語試卷作文一項的評分中總要吃點虧。

以上所述只是個人的一管之見,並非出於惡意或貶低,其出發點還是希望中學英語教學能更加完善,初中和高中英語教師能互相溝通,共同着眼於祖國的未來而培養更多更優的懂外語的人才,如有不妥之處,還望批評指正。

教師教學日誌4

一個學生就是一首詩,一個心靈就是一個世界。愛學生就是要對每一個學生髮自內心的真愛,愛得深,愛得嚴。感動着他們的感動,痛苦着他們的痛苦,收穫着他們的收穫,成功着他們的成功,在學生心靈的沃土根植美好和夢想。

(一)、用親和之心架設教育之橋

我經常這樣捫心自問:做一名優秀的教師,最重要的究竟是什麼,優美的語言,廣博的知識,還是豐富的經驗?終於,我發現,這些都是一名優秀教師不可或缺的優秀品質,但更重要的是有愛心,是穿越心靈的無私的真愛。師愛,發自內心深處的真愛,是師德的老師的體貼,關愛使他們感到舒暢、親切,一句恰如其分的讚揚和關心遠遠勝過冷冰冰的指責,這就是親和力的作用。教育是育人的偉業,用真心觸動他們的心絃,也同樣收穫他們真誠的愛。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能點燃學生的夢想;它是指路的明燈,能照亮學生前進的路程“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心,就是爲師者赤誠的真心,如春風化雨,點點滴滴滋潤學子心田。,師德,決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無私精神的體現,一種不息的師魂!

(二)、用無私之心鋪就事業之路

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博大無私、寬廣無邊的,也是無微不至的。教師,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齊心協力;可以感染家長,樹立威信,真誠溝通;可以感染學生,積極進取,勤奮努力;我們更可以感動社會,愛崗敬業。

(三)、用研究者之心搭建教學之梯

在學校“科研興校,內涵發展”思想的引領下,成爲研究者、作研究型教師成爲我的事業追求。我認真鑽研,努力實踐,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實效,

教師教學日誌5

因爲今天學校許多孩子要參加合唱比賽,所以全體老師一早就到學校來幫合唱的學生們化妝。這是我最早到校的,才發現原來孩子們都到的這麼早呀。化妝的活不好乾,一站就是幾個小時,手不停地在描眉化腮,流水作業似的,而孩子們呢,更是需要早起來到學校然後自覺地站在老師面前“任由擺佈”,好一番熱鬧場面。但終是苦盡甘來,看着一張張漂亮粉嫩的小臉蛋,老師們都沾沾自喜地欣賞着自己的“作品”,而少有化妝機會的孩子們小心翼翼地互相欣賞,生怕弄花了自己的妝面,也早已忘記了剛纔那幾個小時的辛苦了。

回到教室,終於可以坐了下來,剩下來的學生不到半數,於是讓他們先做作業。一邊看着安靜的孩子們,一邊回想早上的場面,我不禁陷入了沉思。這一路下來,和孩子們一同走過了許多酸甜苦辣,此可謂“同甘共苦師生情“吧!

還記得六一節的那期黑板報,由於時間緊迫,我召集了幾個學生一起出版。對於出黑板報,顯然她們比我要熟練許多,三兩下就把板報的大致排版給搞定了。和孩子們有說有笑,一邊討論一邊設計,這無不是種美好的享受。就在我登上椅子準備給最高出的小花兒填色的時候,腳底一個不小心,晃悠晃悠地把自己重重地摔倒在了地上。落地的那一剎難,我想的不是自己傷在哪兒了,而是本能地想到,這下糟糕了,在學生面前出了這麼大一醜,這下他們可得笑話我這個老師了。可是下一秒他們的緊張和詢問讓我知道這種顧慮純屬多餘。孩子們見到摔在地上的我,連忙放下手中的活,圍到我身邊,一邊緊張地問着:“老師你沒事兒吧沒事兒吧?”,一邊試圖將我扶起。他們臉上擔心的表情,在那一剎那,幾乎讓我感動得快要流淚,只是怕他們再擔心,連忙收回眼角的淚花,一邊扶着自己的腰一邊說:“哎呦我的老腰啊……”,直至聽到這句玩笑話,他們才笑了開來,原本擔憂的臉也才舒展開來。最後的板報效果完全沒有辜負我們一起付出的辛勞,我和孩子們一起對着板報欣賞了好久,一起分享着這份快樂。

三月份的日本地震和海嘯,又敲響了應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的警鐘,學校組織學生們進行防震避災逃生演練。看着孩子們認真演練的表情,真的難以想象,如果災難真的來臨的時候,又會是怎麼樣的一番場面,只是自己在心裏很確信地告訴自己,作爲一名老師,我將和這些孩子們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迎著風向前行,我們已經一起走到這裏,偶而想起過去點點滴滴,如春風化做雨潤溼眼底……”這首《且行且珍惜》一直都是自己很喜歡的一首歌曲,我想,這也正是我教育之路的點滴寫照吧。我願意這樣一直記錄下去,我相信,有一天,我的教育日記將成爲我最寶貴的財富。

教師教學日誌6

回首來時多歧路,不用揚鞭自奮蹄

時間的列車風馳電掣地從身邊駛過,緊張忙碌而又充實的一年又過去了,我試着把參加工作以來寫的教案和心得找出來,看着看着,鼻尖就有了一些酸酸的暖漾出來,心裏就順着時間軸慢慢倒帶,青澀是不消說的,但幸福在眉宇間也是無法掩飾的.覺得自己真是幸運,在自己喜歡的事業裏每天一點一點撿拾開心溫暖和感動。

一、教學之路上的求索

20xx年7月,我於東北師範大學化學學院畢業,被一所美麗的校園所深深吸引,也爲此離開熟悉的人和事,來到了我的第二故鄉,牡丹江。

剛參加工作時的生活異常的忙碌且充實,但我深知作爲一名合格的教師,文化底蘊和教學技能尤爲重要,因而在適應環境後,將大量精力投注在化學教學方法與技巧提升,教育科研中。我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新課程改革指引,我化學對教學有了一定的思考,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收穫:根據高中化學學科特點和不同知識內容

的特點,新課程標準下化學課的課堂教學可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如:探究——討論式教學法、啓發——討論式教學法、發現法、自學輔導法、實驗探究法等多種形式並舉。 化學教學中學生獲取化學知識和能力的重要途徑是實驗。進行實驗探究常採用小組實驗的方式。有效的小組實驗探究學習不但能互相促進,共同提高,而且真正培養了學生團體的合作和競爭意識,發展了交往和審美能力,強調了合作動機和競爭意識,真正起到了合作學習的作用。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當學生爭先恐後地展示自己所設計的實驗方案,並要求用實驗驗證,而且很多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來評價其他同學的設計方案。培養了學生大膽、科學、嚴謹的作風,也暴露學生操作的弱點,能夠集體矯正。在我精心設計的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思路清晰了,學生能夠結合實際高頻率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除了常規的教學任務和學年事務外,我還參加了新教師的培訓課程,並在《第十七屆課改活動月-----青年教師彙報展示課》活動中表現優異。教學設計《鐵鹽與亞鐵鹽》在市化學學科研討活動中獲二等獎。10年順利完成全省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在新教師說教學設計比賽中獲一等獎。科研成果,教學設計,實驗技能,教學反思等均獲得省市一等獎和二等獎。在20xx,20xx年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競賽黑龍江省賽區學生培訓工作中,榮獲省級優秀輔導員稱號。

二、教育之旅的跋涉

20xx年8月,我迎來了職業生涯的重大挑戰:擔任高一加強班的化學教學與高一學年幹事,一路與這些特殊的學生髮生碰撞,磨合,從互相視作另類,到感情融洽。甚至11年陪着別人眼中的差生一起度過緊張的高三。其實真正與這些孩子接觸是,你會有很多驚喜,他們屬於感性人羣,會在你咽炎發作時獻上“金嗓子”也會爲NBA球星受傷而懊惱心痛不已,他們多彩多藝,能歌善舞,只不過學習習慣比較差,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要想掌握一個知識點,往往需要重複多遍。教育家們強調評價一個學生需要多方面綜合考量,而現實總是單以成績定位。高中階段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展示平臺,設計多元化領域,這樣不僅能全面提高學生素養,還能刺激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個人覺得這些孩子要遠遠好於“書呆子”。 也真心呼籲教育能夠對這樣的學生給予公平的評價。我爲這些孩子不甘心,也就付出更多心力來陪伴指導他們,經常夜裏11,12點還能接到學生的電話,詢問知識點,我爲他們的認真驕傲不已。終於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學業水平測試全員通過,高考取得了較爲滿意的成績。

再一輪教學循環,承擔新高一13班班主任的工作是我工作以來的夢想,但絕沒有想到會遇到那麼多“突發事件”。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失蹤事件。一名女同學在第三節課沒有回班級,經過簡單詢問和尋找後我慌了,急的團團轉。這時我向一名老教師求助,經過一番指點後,順利找到了學生。問其原因,悶不做聲,然後顧左右而言他----半個小時後孩子吞吞吐吐承認了“早戀”跡象。她不知道高中戀愛對不對,也不知道要不要表達這份情感。這時,學校的班主任培訓發揮了重大作用,耐心的傾聽,溫和指導,最終學生平靜的回到班級繼續學習。

這件事讓我明白兩件事,一:學生正處於不斷成長階段,很多事情不能理性判斷和解決,需要成人給予積極指導,而過程中必須有耐心,試想如果教師慌張報警,或直接找來家長,孩子又怎麼能吐露心聲。要想應對學生的各種問題必須提前學習,瞭解青少年心理。二:作爲年輕教師,虛心請教很重要,前輩的方式方法是在實踐中慢慢積累的,是解決常見問題的“良藥”。這樣才能使年輕人迅速成長,少走彎路。

我深知行動大於語言,爲此我付出了許多,作業批改的最多,與學生談話不計其數,班主任培訓認真聽講。積極主動參與各種進修,這些努力成效明顯,12年11月至14年2月先後9次獲得班級質量管理獎,學段質量超標獎。這些獎勵督促我進步。學校領導對我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獲得14年局級記功獎勵,校巾幗貢獻獎,我深知這些榮譽是領導和老師們對我工作的'肯定,也是對年輕教師的期待,我一定不負衆望。

參加工作以來的種種在頭腦中愈發清晰,我感動着學生的純真和善良,欽佩着競賽學生的執着堅持,體會着做班主任的辛苦和充實,與學生相處並不斷學習着,教書育人不單單教育學生,更在於過程中不斷的自我提升。“回首來時多歧路,不用揚鞭自奮蹄”,我將繼續的在自己的崗位上,分分秒秒地珍惜寶貴的時間,真真切切地愛着所有的學生,踏踏實實地做着該做的工作。

教師教學日誌7

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於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那麼,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1、預習與複習的習慣。

2、勤于思考與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課堂是提升學生能力的主陣地,我們要充分利用這塊沃土,讓學生學到比知識更可貴的東西,學會傾聽是要培養的一種最重要的能力,是綜合素養的體現。同學在課堂上能夠做到全神貫注、勤于思考,這樣的學習效果一定會很理想。

3、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現在的課堂追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活動特別多,我們個別同學始終不參與小組學習。

4、多動腦,大膽發言,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發言是思維活躍的表現,是訓練口才、訓練語言表達能力的時機,我希望所有的同學,每節課都有發言的慾望。

教師教學日誌8

“興趣是的老師”,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這是學習語文的關鍵。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重在啓發學生思考,以平等對話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使其主觀能動性得以更充分的發揮,使其學習變爲愛學樂學。有些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習效率高。語文課對於他們來講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在這種愉快的心境下,同學們都會沉浸於課文所表達的喜怒哀樂中,同時也會積極的動腦筋思考老師所提出的問題。這樣的興趣指導他們學會獨立思考和學習,創新理解文字和詞語,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語文是一門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經常以此作爲教學重點來訓練。但課堂時間畢竟有限,這必須靠生活點滴積累。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有的孩子讀書能力差,這就無形地成爲學習語文的障礙,所以讀書能力的培養勢在必行。在以後的語文教學中,我將重點訓練朗讀,希望家長配合。在家庭教育中,我懇請家長重視讀說訓練,並可以時刻注意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建議家長在用心傾聽孩子讀書的同時,給他一些掌聲,一句鼓勵,一份自信。平時,您可以引導孩子預習新課文,指導孩子朗讀課文。假日裏,引導孩子閱讀兒童著作,或背誦古詩詞,讓孩子實踐一下,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師教學日誌9

高一學生在初中三年普遍已形成了固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相當部分同學滿足於課堂上的認真聽講,滿足於課後的作業模仿缺乏積極思維;遇到難題不是動腦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師講解整個解題過程;缺乏自學、看書的能力,甚至有少數同學仍有些學生還相信可以通過“考前突擊複習”來取得好成績。而高中教師在授課時強調數學思想和方法,注重舉一反三,在嚴格的論證和推理上下功夫。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師教學上的巨大差距,中間又缺乏過渡過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適應不了高中教師的教學方法。

高一要放慢進度,降低難度,注意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銜接。根據我的實踐,我認爲高一第一章課時數要增加。要加強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教學。教學時注意形象、直觀。證明函數單調性時可進行系列訓練,開始時可搞模仿性的證明。要增加學生到黑板上演練的次數,從而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章節考試難度不能大。通過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難度,提高學生的可接受性,增強學生學習信心,讓學生逐步適應高中數學的正常教學。

嚴格要求,打好基礎。開學第一節課,教師就應對學習的五大環節提出具體、可行要求。如:作業的規範化,獨立完成,訂正錯題等等。對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弊病,應限期改正。嚴格要求貴在持之以恆,貫穿在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成爲學生的習慣。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一方面需教師的指導,另一方面也靠老師的強求。教師應向學生介紹高中數學特點,聽課時要動腦、動筆、動口,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不是隻記結論提倡學生進行章節總結,把知識串成線,做到書由厚讀薄,又由薄變厚。

如果注意到以上幾點,教學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教師教學日誌10

看着別人寫得教育日記,甚是羨慕。然而總以各種理由推脫沒有時間,其實時間是擠出來的。教育日記可以記錄教學中的所得、所思,對教學是理性的提高。因此,教育日記越來越受到教師們的喜歡。作爲一位語文教師,我對語文教學有如下感受: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爲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爲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學得開心,從而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語文素養。

1、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還可以做小遊戲、猜謎語、畫畫等,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激起學習興趣。

2、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爲此,我在語文教學中,給學生根據單元目標預習,課時目標自主、合作、思考、辯論學習。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我會因勢利導,穿針引線,巧妙點撥。這樣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我這樣設計課堂,目的讓學生充分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真正爲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我要求學生一課有一德。爲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如在《詹天佑》的閱讀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品評:“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認爲文中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選擇其中的一點說一說。”此時的學生充分表述他們的真實感受,學生們覺得有這樣一位愛國的工程師深感驕傲。”這樣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昇華認識。

三、注重課內外結合。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爲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爲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閱讀許多課外書;通過這些收集與閱讀,爲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四、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根據課文內容,佈置相應的實踐活動。

五、注意學科間的整合。我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今後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努力奮鬥!

教師教學日誌11

有這樣一個小孩,他頑皮好動,沉默寡言,成績不佳,還喜歡到處亂畫。

在校他是差生,沒有老師喜歡,甚至沒有學校願意收留。

無奈地走向社會,他也沒有體面的工作。 東奔西走,顛沛漂泊,但他依依然喜歡塗塗畫畫。

可就是他,卻成爲當今漫畫界最受矚目的新人秀。

他就是朱德庸,臺灣最著名的漫畫家。

從他的經歷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每一種花草都會有春天!

不要因爲自己種子不優良而抱怨,不要因爲土地不肥沃而氣餒,不要因爲陽光不充足而失望,也不要因爲雨露不降臨而傷心。

相信吧!

總有一天,屬於你的春天會到來,到那時候,盡情地舒展你的枝葉,去櫛風沐雨,去迎日接月,去吞雲啜露。讓風雨日月成爲你生命的一部分。

教師教學日誌12

今天我作爲保定市南市區焦莊鄉唯一的一名小學科學老師來保定進修學校接受省級小學科學教師培訓倍感榮幸。

7月24日上午是保定市進修學校,保定市小學科學帶頭人要強講師爲我們組織的開班典禮《走近進修,拉近你我》的破冰訓練,使我首先了解了進修學校的培訓宗旨是:互爲良師益友,共建和諧課堂;培訓理念是:促進教師的全面發展。課上,師生進行了互動交流,增進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瞭解。通過兩個小遊戲,營造了寓教於樂的學習氛圍,啓示我們每一個學員要融入的集體中來,在今後的學習中要團結互助,共同進步!通過上面的活動給我今後教學活動過程中的啓發式:在我的課堂上,師生之間應該有一種平等互助的理念,要尊重學生,老師真正成爲學生的好朋友,讓學生喜歡你這個老師,喜歡你教的科目,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獲取知識是非常難得的。

上午的最後一個環節是:劃分學習小組,設計小組口號、設計組徽。在短短的時間內,我代表我們小組設計了組名爲《蓮池團隊》(古蓮池是保定的名勝古蹟,我們10名學員都來自保定市南市區,寓意在於:我們小組是一支聯合團結的隊伍。)小組口號是:齊心協力,和諧共進。我們的組徽是:外圍由雙層的五個花瓣組成,代表二十四中保定進修學校,,源於學生是祖國的花朵,學校是美麗的樂園。左下角是一個小荷葉上面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預示着我們的學員來這裏進修學習,我們還很稚嫩。主體是一個大荷葉,中間一個主幹,上面是由幾個花瓣組成的盛開的荷花,,上方一邊是陽光,一邊是雨露,下面是潺潺的流水,右下角有一個蓮蓬和花骨朵對映。含義在於我們全體成員來到這裏學習起初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在培訓老師的關懷、鼓勵(陽光)和鞭策(雨露)下,以組長(莖的主幹)爲中心,發揮學員根、莖、葉、花瓣……各自不同的作用,才能組合而成爲一個美麗的蓮花,經過10天的學習,希望我們能夠有所收穫(蓮蓬),將學到的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教學方法應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我感覺自己的設想很幼稚,其他組的表現很出色,但我努力了,爲我們小組做了一點貢獻,我收穫了開心和快樂。

下午我們接受了教師進修學校袁明月講師《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講解,結合大量古今中外的具體事例,讓我們明白了爲什麼學習創新思維?什麼是創新思維?在科學教學中應該怎樣應用創新思維(質疑思維特徵、作用、類型、方法)創新組合思維的巨大作用等。

袁明月講師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講解的:

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是我們暫時無法改變的;

如果我們改變不了環境就適應環境;

改變不了別人就改變自己;

改變不了事情,就改變對事情的態度。

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給我的啓發是:我們的小學科學課程學生不夠重視,得不到學校領導的重視,教學儀器缺乏這樣的現狀我們沒有辦法解決,目前社會上公認的觀點是“沒有學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那麼我們應該做的是:我們應該加強自身修養,用淵博的知識,人格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你這個老師,愛上你的課程,在你的課上時時刻刻有閃光點,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斷地爲自己充電,這樣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成爲一個不落武的老師!(改變自己!)

教師教學日誌13

讀了《給教師的建議》,書中的關於寫教師日記的這些文字,使我感觸頗多。

在教學實踐中,我也充分感受到了作爲一名教師,將自己有所觸動的瞬間和教育故事記錄下來,會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回首以往的教育經歷,孩子之間的一次爭吵,和家長的一次談話,和同事間的一次交流,一次失敗或成功的課堂教學,往往是自己疏於記錄整理,等到再想找的時候,一點痕跡都沒有留下。如果我們平時將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裝在自己的眼睛裏,就會捕捉到很細微的教育現象。

很佩服蘇霍姆林斯基,能夠從當教師的第一天起,堅持記日記。他特別重視對後進生的記錄,這種持之以恆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學習蘇霍姆林斯基,做教育生活的有心人,認真記錄自己的感受、記錄自己的思考,把教育生活中一顆顆灑落的“珍珠”串起來,爲自己的教育生活編一串異常美麗的項鍊。

教師教學日誌14

一年級的孩子是天真的、無邪的,想到什麼就會說什麼。只要是老師說的,都會認爲是對的、好的。因此,在教學上,更容不得老師有任何的失誤、錯誤。

第一次教一年級語文,雖然信心百倍,但是又感覺手足無措,如何佈置語文作業,如何批改作業,如何備語文課,如何組織課堂。對於我都是那麼陌生,那種什麼都不會的起點開始,一點一滴的總結經驗,一次一次的去向老教師請教,兩個來月下來,最基本的教學總算是有了點眉目了。

但是,我希望自己的教學不是那種機械的、枯燥的。因爲這樣的教學,終究是很難提高教學質量的。對於孩子們,我也可能無形中加重了他們的負擔。因此,我試着讓自己的教學更生動、活潑,以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寫字時,我不再是讓他們一遍又一遍機械地抄寫,而是通過自己的想象,把字跟孩子們熟悉的東西聯繫起來,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記住字形了。例如在教“鳥”這個字時,我先把一張小鳥的圖片貼在黑板上,告訴孩子們,第一筆“丿”,是小鳥頭上的那根羽毛,下面的部分是小鳥的頭和眼睛,因爲長得小,寫字時頭和眼睛部分也要寫得小。再下面是小鳥的身體,比頭大一些,寫字時也要把身體部分寫得大一點。這時,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課後孩子們也很快地記住了它的字形。

我希望我的教學工作,不僅要取得好成績,還要讓孩子們輕鬆、快樂地學習,讓孩子們留下最美好的童年回憶。

一年級的教學,我驚訝其內容的新穎,識字編排上的形式多樣,同時又爲一年級上下冊要認識700多個漢字—那麼大的識字量所深深震撼。下面我就一年來的識字教學進行反思。

一、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

新課標在識字教學中提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的要求。要讓學生達到這樣的要求,濃厚的學習興趣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遊戲,在教學中把識字融入豐富的遊戲活動中,讓學生在新奇有趣的識字場景中體驗識字的快樂。

比如《在家裏》一課,我讓學生通過家裏的照片,展示、介紹自己家裏的陳設,創設一種家人在一起的場景,讓學生介紹家裏的每一個人晚飯後在做什麼。這樣一引導,使他們對相應的詞語產生興趣。學生情趣盎然,認真地讀、記詞語,學生在這種輕鬆愉悅的課堂氣氛中牢牢記住了漢字。

可是一年級學生識字,存在的問題是:學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決這個難題,通過實踐,我發現鞏固識字的最佳辦法便是讓學生進入“遊戲樂園”,在輕鬆、有趣的玩耍氛圍中記住漢字。

我從每天早晨讀書時間抽出5分鐘,用來識字、識記拼音,學生興趣十足。通過各種遊戲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實踐中興趣盎然地將所學漢字加以鞏固,加以運用。

二、倡導合作學習,利用差異促提高

由於學前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導致了學生在識字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一年級上冊要求認識的字學前差不多會認了很多字,但有的學生可以說還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學習能力的差異,如果要統一地從頭學起、從零開始,學生一定不喜歡,這樣就會影響教學效果。能不能將認識較多字的學生作爲我們識字教學中的有利條件,讓他們成爲我們最有利的教學資源呢?我進行了嘗試:

1.培養合作能力,實現優勢互補。

剛入學的兒童大部分不會與他人合作,現在一般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願意與他人交往。但是通過我兩個半月的培養,學生已初步形成合作習慣。在識字教學時,我通常先讓學生嘗試讀課文,不會讀的除了藉助拼音認讀以外,還讓他們請教小組裏的其他同學或老師。在這一環節裏,小組成員就可以實現異質互補,會的教不會的,達到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學了一篇課文後,可以讓小組裏的同學互相聽讀課文,辨識生字,並告訴他們:如果你的同學讀得好,請你誇誇他;如果你的同學需要幫助,請你幫幫他。這樣做,既讓識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會讓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獲得幫助。

2.聘任“小老師”,實現多元評價。

課堂上我要在短時間裏瞭解每一位學生的識字情況是很難的。於是我採用聘任“小老師”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認爲自己已經掌握了剛學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讓他讀給老師聽。對於確實讀得好的,就聘任其爲“小老師”,其他同學都可以到他那兒認讀生字。爲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每一位識字過關的同學都可以被聘爲“小老師”。因此學生學完一篇課文後,就積極地到老師、“小老師”處認讀生字,學習主動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三、拓寬識字途徑,擴展讀的數量

比如可讓學生把自己最愛看的電視節目名稱認下;把自己家的春聯認下;把常吃的方便麪名稱記下;把自己家的街道認下等等,在班會時間舉行各種形式的課外識字大比武,以此激發學生課外識字的興趣。這樣,將課堂與課外相結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識字量。

以上幾點僅是我個人粗陋的觀點,希望同行能給我多提供點更寶貴的經驗,讓我在識字教學中能得心應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教學日誌15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是人生成長的搖籃。” 兒童時期是人的許多良好個性品質、行爲習慣的養成時期,個人在家庭中接受人生的第一個教育歷程。因此,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長中至關重要。家庭成員的社會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創新素質的水平高低決定了整個社會的發展程度,一個家庭的文明程度決定着整個社會文明的程度。可以說,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社會道德之風。

實際生活中,卻普遍存在着影響孩子成長的八種家教方式:

嘮叨式家教,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會讓孩子感到煩躁;數落式家教,總是不停地批評孩子,反而會壓制孩子學習積極性;訓斥式家教,易讓孩子厭學,甚至逃學;達標式家教,抑制孩子發揮應有水平;疲勞式家教,給孩子身心健康帶來傷害;陪讀式家教,造成晅斉孩子缺失自我;催促式家教,高中數學教育教學日誌使孩子產生厭學情緒;愁容式家教,總在孩子面前板着個臉高中數學教育教學日誌,會讓孩子失去在家中學習的興趣。

“棍棒教育”和溺愛無度都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家長需要擺正心態,降低“身段”,在家裏給孩子創造一種“聆聽”的氣氛,讓孩子覺得大人尊重他的想法,這樣家長自然就能走近孩子的內心,做孩子的良師益友。孩子從出生到上幼兒園這段時間,主要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而這段時間正是孩子性格成型期和智力高速發育期。高中數學教育教學日誌因此,我們說父母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引導者,高中數學教育教學日誌性格和智力的塑造者,高中數學教育教學日誌古語說得好,子不教,父之過。父母和孩子接觸最早、機會最多、時間最長,因而是孩子學習的最直接、最具體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對孩子產生影響。俄國偉大的文學家托爾斯泰說:“教育孩子的實質在於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最有力的方法。”因此,做父母的給孩子做楷模的關鍵是自己要先弄清楚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並努力把好的東西作爲榜樣傳遞給孩子。

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愛孩子?我的建議是:愛他而不寵溺他,教導他而不控制他,關懷他而不爲他包辦,懲罰他而不讓他覺得被拋棄。讓我們的孩子擁有更加完滿的原生家庭和原生家庭的愛。